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中國地理現象有哪些

中國地理現象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2-24 05:12:12

⑴ 中國地理知識

中國陸上疆界從中朝邊界的鴨綠江口起,到中越邊界的北侖河口止,總長2萬多公里,與14個國家相鄰:東為朝鮮,東北為俄羅斯聯邦,北為蒙古,西北為俄羅斯聯邦、哈薩克,西為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為印度、尼泊爾、不丹,南為緬甸、寮國、越南。與中國隔海相望的鄰國自北而南依次是: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

⑵ 中國的地理現象...

1.我國地勢從東到西呈現一個很明顯的三級階梯狀。
2.國境很像一隻大公雞。
3.黃河幾字型段每年的凌汛非常特別有趣。
4.長白山頂上由於火山的緣故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五大連池。
5.每年冬季,東北的霧凇現象也是獨一無二的。

⑶ 關於中國的基礎地理知識有哪些

中國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 ,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喜馬拉雅山、陰山、秦嶺、南嶺、大興安嶺、長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灣山脈和橫斷山等山脈。

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東的內蒙古、新疆地區、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是中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線以東至海岸線多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級階梯。海岸線以東以南的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海底資源。

  1. 面積廣大,陸地面積有960萬平方千米(還有37萬平方千米的海洋國土、300萬平方千米專屬經濟區)。在世界各國中,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國。

2.領土四至
最北端:黑龍江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主線(多)
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島上的曾母暗沙(附近)
最東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匯合處(多)
最西端:新疆帕米爾高原(附近)南北跨緯度近,約5500千米,東西跨經度多、約5000千米,是一個地域遼闊、自然環境差異十分顯著的國度。

0℃等溫線穿過了淮河—秦嶺—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此線以北(包括北方、西北內陸及青藏高原)的氣溫在0℃以下,其中黑龍江漠河的氣溫在-30℃以下;此線以南的氣溫則在0℃以上,其中海南三亞的氣溫為20℃以上。因此,南方溫暖,北方寒冷,南北氣溫差別大是中國冬季氣溫的分布特徵。

⑷ 中國有哪些令人驚奇的地理現象或者冷知識

內陸海灘位於西班牙的這個40多米長的小海灘距離海邊大約100米遠,由海水蝕刻出的地下通道創造而成,隨著潮汐漲落還能產生小波浪,在大海上沒有比這更安全的避風港了。

⑸ 中國的基本地理知識

中國大陸(含港澳)目前有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兩個城市),283個地級市和374個縣級市,一共有661個城市。台灣地區有2個院轄市,5個省轄市和31個縣轄市,共計38個城市。

⑹ 有哪些中國地理冷知識

(2013·江漢)長江和黃河幹流同時流經的省級行政區是青、川,不是青、藏。
……
赤道不是一條路。
赤道上也可以凍死人!非洲的乞力馬扎羅山山頂凍土常年不化。

⑺ 有哪些中國地理知識

地球是距太陽第三顆,也是第五大行星:
軌道半徑: 149,600,000 千米
(離太陽1.00 天文單位)
行星直徑: 12,756.3 千米
質量: 5.9736e24 千克
地球是唯一一個不是從希臘或羅馬神馬中得到的名字。Earth一詞來自於古英語及日耳曼語。這里當然有許多其他語言的命名。在羅馬神話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臘語:Gaia, 亥亞,大地母親)直到16世紀哥白尼時代人們才明白地球只是一顆行星。
地球,當然不需要飛行器即可被觀測,然而我們直到二十世紀才有了整個行星的地圖。在空間拍攝的地球照片有很高價值;它們大大幫助了氣象預報及暴風雨跟蹤預報。而且這些圖片都非常漂亮!
地球由於不同的化學成分與地震性質被分為不同的岩層(深度-千米):
0- 40 地殼 2700-2890 D'' layer - D"層
40- 400 Upper mantle - 上地幔 2890-5150 Outer core - 外核
400- 650 Transition region - 過渡區域 5150-6378 Inner core - 內核
650-2700 Lower mantle - 下地幔
地殼的厚度不同,海洋處較薄,大洲下較厚。內核與地殼為實體;外核與地幔層為流體。不同的層由不連續斷面分割開,這由地震數據得到;其中最有名的有數地殼與上地幔間的莫霍面-不連續斷面了。
地球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在地幔,剩下的大部分在地核;我們所居住的只是整體的一個小部分(下列數值×10e24千克):
大氣 = 0.0000051
海洋 = 0.0014
地殼 = 0.026
地幔 = 4.043
外地核 = 1.835
內地核 = 0.09675
地核可能大多由鐵構成(或鎳/鐵),雖然也有可能是一些較輕的物質。地核中心的溫度可能高達7500K,比太陽表面還熱;下地幔可能由硅,鎂,氧和一些鐵,鈣,鋁構成;上地幔大多由橄欖石,輝石(鐵/鎂硅酸鹽),鈣,鋁構成。這些都是通過地震技術獲得的資料(所謂地震技術是指在地表人工製造一個震源,如炸彈之類的,通過接受地下的回波來確知地下結構的方法);我們只能在岩漿中獲得上地幔的采樣,對於其它層則無能為力。地殼主要由石英(硅的氧化物)和類長石的其他硅酸鹽構成。就整體看,地球的化學元素組成為: 34.6% 鐵 29.5% 氧 15.2% 硅 12.7% 鎂 2.4% 鎳 1.9% 硫 0.05% 鈦 地球是太陽系中密度最大的星體。
其他的類地行星可能也有相似的結構與物質組成,當然也有一些區別:月球至少有一個小內核;水星有一個超大內核(相對於它的直徑);火星與月球的地幔要厚得多;月球與水星可能沒有由不同化學元素構成的地殼;地球可能是唯一一顆有內核與外核的類地行星。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的有關行星內部構造的理論只是適用於地球。
不像其他類地行星,地球的地殼由幾個實體板塊構成,各自在熱地幔上漂浮。理論上稱它為板塊說。它被描繪為具有兩個過程:擴大和縮小。擴大發生在兩個板塊互相遠離,下面湧上來的岩漿形成新地殼時。縮小發生在兩個板塊相互碰撞,其中一個的邊緣部份伸入了另一個的下面,在熾熱的地幔中受熱而被破壞。在板塊分界處有許多斷層(比如加利福尼亞的San Andreas斷層),大洲板塊間也有碰撞(如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目前有八大板塊:
¤北美洲板塊 - 北美洲,西北大西洋及格陵蘭島
¤南美洲板塊 - 南美洲及西南大西洋
¤南極洲板塊 - 南極洲及沿海
¤亞歐板塊 - 東北大西洋,歐洲及除印度外的亞洲
¤非洲板塊 - 非洲,東南大西洋及西印度洋
¤印度與澳洲板塊 - 印度,澳大利亞及大部分印度洋
¤納斯卡板塊 - 東太平洋及毗連南美部分地區
¤太平洋板塊 - 大部分太平洋(及加利福尼亞南岸)
還有超過廿個小板塊,如阿拉伯,菲律賓板塊。地震經常在這些板塊交界處發生。
地球的表面十分年輕。在5億年的短周期中(天文學標准),不斷重復著侵蝕與構造的過程,地球的大部分表面被一次又一次地形成和破壞,這樣一來,除去了大部分原始的地理痕跡(比如星體撞擊產生的火山口)。這樣一來,地球上早期歷史都被清除了。地球至今已存在了45到46億年,但已知的最古老的石頭只有40億年,連超過30億年的石頭都屈指可數。最早的生物化石則小於39億年。沒有任何確定的記錄表明生命真正開始的時刻。
71%的地球表面為水所覆蓋。地球是行星中唯一一顆能在表面存在有液態水(雖然在土衛六的表面存在有液態乙烷與甲烷,木衛二的地下有液態水)。我們知道,液態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條件。海洋的熱容量也是保持地球氣溫相對穩定的重要條件。液態水也造成了地表侵蝕及大洲氣候的多樣化,目前這是在太陽系中獨一無二的過程(很早以前,火星上也許也有這種情況)。
地球的大氣由77%的氮,21%氧,微量的氬、二氧化碳和水組成。地球初步形成時,大氣中可能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幾乎都被組合成了碳酸鹽岩石,少部分溶入了海洋或給活著的植物消耗了。現在板塊構造與生物活動維持著二氧化碳的循環。大氣中穩定存在的少量二氧化碳通過溫室效應對維持地表氣溫有極其深遠的重要性。溫室效應使平均表面氣溫提高了35攝氏度(從凍人的-21℃升到了適人的14℃);沒有它海洋將會結冰,而生命將不可能存在。
豐富的氧氣的存在從化學觀點看是很值得注意的。氧氣是很活潑的氣體,一般環境下易和其他物質快速結合。地球大氣中的氧的產生和維持由生物活動完成。沒有生命就沒有充足的氧氣。
地球與月球的交互作用使地球的自轉每世紀減緩了2毫秒。當前的調查顯示出大約在9億年前,一年有481天,每天18小時。
地球有一個由內核電流形成的適度的磁場區。由於太陽風的交互作用,地球磁場和地球上層大氣引發了極光現象。這些因素的不定周期也引起了磁極在地表處相對地移動;北磁極現正在北加拿大。
地球的衛星
地球只有一個自然衛星--月球。
未知點
-我們有關地球的知識全部是由極不直接的證據逐步導出的。我們如何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
-僅管太陽"常數"的有所增加,地表的平均溫度卻數十億年來非常穩定。最好的解釋這個的理由是:由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數量改變,控制溫室效應來完成。但這到底是怎麼完成的?亥亞假設主張是由生物圈的活動維持了它。更多的有關金星與火星的詳情可能會提供某些線索。
-在形成像金星一樣大氣前我們能將多少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

⑻ 中國地理 明顯地理現象

第一部分 中國地理復習

(一)區域認定,落實分布——充分利用地圖,活化地圖是突破區域地理的關鍵和基礎
1. 依據經緯線認定
(1)四至點
最北端:53°N
最南端:4°N
最東端:135°E
最西端:73°E
(2)北回歸線、30°N、40°N穿過的地區;90°E、100°E、110°E、120°E穿過的地區
2. 按地形分三大塊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區
第一階梯
階梯界限
第二階梯
階梯界限
第三階梯
3.按氣候區分三大塊
4.省區輪廓
5.地形有明顯變化的地區(注意等高線的分布和變化)盆地、河谷、山脈等
6.剖面圖的認定
7.熟練掌握以下基本地圖
(1)中國地形圖(三大階梯、16條主要山脈、主要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地形剖面圖(30°N、36°N、89°E)
(2)中國氣候類型圖(溫度帶、干濕地區,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各類氣候類型的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
(3)中國水文圖(中國的河流、湖泊分布圖,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布,黃河、長江、珠江水系圖)
(4)中國的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能源、水資源、森林資源等)
(5)中國的人口
(6)中國的交通(鐵路、主要河港、主要海港)
(7)中國的農業(種植業、畜牧業,主要糧食作物、經濟作物)
(8)中國的工業(四大工業區)
(9)商業中心的分布
(10)中國分區(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地區)
(11)中國政區圖
(二)比較差異,把握特徵
分區地理是在中國地理總論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具體化的區域地理,分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塊進行闡述的同時,又將台灣、香港與澳門單—列闡述、從總體上看,四大區域的自然條件、人文地理特徵差異很大。這些自然人文地理特徵又是各種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形成的自然人文綜合體。每個區域,都涉及到位置、范圍、地形、氣候、植物、人口、民族、工業、農業、交通、城市、名勝古跡等該地區較為獨特的地理特徵,每個區域特徵的形成,盡管是各種地理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但其中必定有一主導因素。如青藏高原主要因海拔高,氣候寒冷;而西北地區主要是因為離海洋遠、地形閉塞造成的乾旱環境。所以抓住主導因素和主要線索去學習區域地理往往會取得較好效果。另外分析一個地區的區域地理優勢及限制因素,進而分析其經濟發展方向是學以致用的具體體現,也就是通常講的區域國土整治開發研究。這是地理學研究的重點,也是歷年高考地理試題中從不迴避的重點。國情是制定國策的基礎,有關規定是實施國策的保證。進行國土整治開發與政治,要以科學的觀點和對國情的理解去認定、判斷、評價和反思,這樣回答有關問題才能把握方向。
1. 綜合分析、比較差異、概括特點是學習區域地理的有效方法
(1)抓住山脈,掌握地形,深入了解地形對各地理要素的影響
地形是重要的地理要素,它以地表的高低與形態特徵影響著其它要素。
①抓住山脈的分布,學習我國地形的特點與分布
A山脈構成我國階梯界線
B由山脈構成邊界的各地形單元
②結合地形的特徵與分布分析我國地形對氣候、河流等地理要素的影響
A地勢特點對氣候、河流的影響
地勢西高東低,有利於海洋的濕潤空氣進入;
階梯分布又使降水較集中於迎風(夏季風)的階梯地段。如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第二階梯的邊緣山脈等;
第一階梯因地勢高而形成獨特的、高寒的高原氣候;
西高東低導致我國大河的流向是自西向東,而階梯分布又有利於豐富水力資源的形成與集中;
B我國山脈的分布對氣候及河流的影響。
東—西走向山脈對季風的運行(無論是冬季風還是夏季風)都起到了較大的阻擋作用。尤其是對冬季風的影響更為明顯,致使各季風向南運行速度減緩,勢力減弱,且使南北的影響差異加大。
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大致與我國海岸線平行;對海洋吹來的濕潤空氣有抬升作用,故山脈迎風坡降水多,如台灣山脈的東側、長白山地,武夷山地等。
東—西走向的山脈,有利於河流在總的地勢影響下,自西向東流去。同時這些山脈成為我國主要河流之間的分水嶺。如秦嶺是黃河與長江的分水嶺;南嶺是長江與珠江的分水嶺。
(2)抓成因、識氣候,以氣候為主線貫穿中國地理復習
氣候是受多種要素影響的地理要素,同時它又是地理環境中最積極的組成部分,它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其它要素,決定著一個地區的地理特徵,影響著人類的活動。
①從成因入手,學習我國氣候的特點(高中地理第二章)
A季風的形成及運行規律是最重要的基礎知識
B季風的形成、性質及活動規律
C季風活動規律對氣候的影響
夏季風推移的規律決定了東部季風區雨季出現的日期及其長短;
夏季風推移的規律決定了我國主要天氣現象(長江中下游梅雨與伏旱、黃河中下游的春旱等)出現的地區與時期;
冬季風的運行規律決定了我國冬季氣溫低的特點;
冬季風的運行規律決定了寒潮出現的時期及影響范圍;
冬夏季風交替影響決定了我國季風氣候的總特徵。
②結合我國氣候的特點學習其它地理要素的特點
A從季風區的分布、季風的運行規律及干濕區的分布,學習河流水文特徵
B季風區分布影響著內外流區域的分布
C由冬、夏季風的運行規律推導出外流河的水文特徵
D由干濕區、溫度帶、地形分析外流區域河流的差異
③結合氣侯狀況,學習我國植被、土壤的特點
土壤是植被、氣候、岩石及人類活動共同作用的產物。而植被又受到氣候的影響,因此,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氣候的特點。如中溫帶的濕潤、半濕潤地區,植物為森林草原類型,草樹茂密,氣溫又低,分解較緩,保持大量腐殖質,因而形成黑土。氣候較乾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則因鈣質易於保持,而形成鈣質土。而在亞熱帶與熱帶濕潤地區,大量可溶鹽分被淋走,積留下不溶於水的鋁、鐵氧化物,因而形成紅壤。在乾旱區則因植物無法生長,土壤中基本上沒有有機物質,因而形成荒漠土。南方水稻產區為水稻土。
④從氣候的特點分析外力作用對地形的影響
我國西北地區乾旱少雨,流水切割微弱,接近冬季風源地,因而以風成地形為主;季風區內的黃土高原因多暴雨,土質松軟,切割作用強,多成溝壑縱橫之態;而西南地區,高溫降水多,切割作用強,形成山地性高原,在石灰岩地區則形成著名的喀斯特地形。青藏高原因地勢高聳,氣候寒冷,而多冰川地形。而東部地區濕潤多雨,在地殼下陷處,因流水泥沙的沉積,沖積而成廣闊平原;在地殼隆起的地區,裸露的岩石則在流水切割下多形成低山、丘陵。
⑤溫度帶及干濕區的分布,分析我國農業的分布
A溫度帶決定耕作制及作物的分布。
B干濕地區決定農牧業的分布
(3)熟練掌握以下中國區域差異分界線
①秦嶺—淮河
②一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
③年降水量:800mm 400mm 200mm等降水量線
④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界線
⑤地形三大階梯界線
⑥內流區域與外流區域界線
⑦中國人口界線
⑧黃河、長江沿線
⑨京哈—京廣鐵路線,隴海—蘭新鐵路線
3.樹立四個觀點
(1)區域差異觀點
(2)因地制宜觀點
(3)人地協調觀點
(4)可持續發展觀點
4.區域差異
(1)三大自然區(圖4)
①自然地理分界線
400mm年等降水量線: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東部季風區;
3000米等高線:青藏高原/東部季風區
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青藏高原/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
②三大自然區的特點

東部季風區 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 青藏地區
地形 海拔較低(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為主 海拔較高(1000-2000米)
高原、盆地為主 海拔最高(4000米)
高原、山脈為主

候 季風氣候顯著,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低溫少雨) 大陸性顯著,氣候乾燥,氣溫年較差、日較差較大,多大風天氣 氣候嚴寒,太陽輻射強,風力強大

文 外流河、淡水湖
地表水以雨水補給為主(東北地區河流有春汛和夏汛) 多為內流河,河流短小,河流補給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 多鹹水湖,多大河源頭
植被 森林 草原、荒漠 高山草甸、荒漠
人類活動 ²1 人類對自然界的影響廣泛、深刻;
²2 農業限制因素:水旱災害
²3 農業生產結構:我國最重要的農耕區
²4 農業生產結構調整方向:面向國際、國內市場,²5 向深加工、外向型、生態農業方向發展。 ²6 人類對自然的影響遠不²7 如東部季風區;
²8 農業限制因素:水分
²9 農業生產結構:以畜牧業為主,²10 還有灌溉農業
²11 農業生產結構調整方向:向節水農業(如集水型)、特色農業方向發展。
²12 人類對自然界的影響微弱,²13 原始自然狀態保存較完整。
²14 農業限制因素:熱量
²15 農業生產結構:以畜牧業為主;還有河谷農業
²16 方向:高科技農業
(2)三大自然區域的內部差異:
Ø 東部季風區
Ø 西北地區
Ø 青藏高原區
(3)我國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狀況
①東部地區的經濟發達:
A.主要優勢:
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基地

商品糧基地
商品棉基地
桑蠶基地
海洋漁業基地
亞熱帶、熱帶基地
是我國最具實力的工業基地

特 征 主要工業中心
遼中南工業基地
京津塘工業基地
滬寧杭工業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經濟國際化程度高
科技文化水平高
城市化水平高
B主要問題:
東北森林保護與撫育更新;遼中南工業區面臨設備陳舊、資金不足、產品技術含量低、環境污染嚴重等諸多問題;
黃土高原水土保持;華北平原綜合治理鹽低窪地、鹼地、沙地,改造中低產田;發展節水農業;
黃河、海河的根治;長江、淮河的治理;
北方省市淡水資源短缺;
長城沿線的風沙問題
紅壤的改良
C發展方向
充分發揮沿海地理優勢:科技、人才、信息等。
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第三產業和集約化農業生產,緩解能源、交通運輸緊張,原料不足,北方缺水和環境問題。
充分發揮技術創新的優勢:加強傳統工業基地的技術改造,使產品向高精尖方向發展。
建設農林漁副產品基地
加強東西向交通建設,擴大對外經濟貿易
②西部地區的發展
A發展優勢
發展邊境貿易
能源和礦產資源豐富
B主要問題
經濟落後,科技文化教育落後
生態環境惡劣
C發展方向
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改善生態環境,加強草原牧區建設,發展林牧業
大力發展交通運輸
發展邊境貿易,擴大旅遊創匯
有步驟開發黃河中上游、長江上游的能源、礦產資源和水力資源
保護生態環境,防治污染
發展節水農業
保護草場,治理沙漠

⑼ 中國國家地理中出現的地理現象 急求!

我可以給你十個關鍵詞。你在網路里都能搜到發生的原因。「天池、霧凇、霧霾、火山、地震、海嘯、喀斯特地貌、凌汛、溫泉、斷崖」

閱讀全文

與中國地理現象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