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口老齡化的解決措施
一、人口老齡化的解決措施
1、人口老齡化的解決措施如下:
(1)鼓勵生育。適當放開計劃生育政策,鼓勵人們生養二胎,從根本上增加勞動力人口數量,解決老齡化問題;
(2)延遲退休。改革退休制度,延遲法定退休年齡,讓老年人繼續在工作崗位上發揮余熱,緩解老齡化帶來的不利影響;
(3)完善養老保障體系。完善居民養老福利保障體系,在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之外提供其他的養老保障體系,如養老基金等商業的養老保障;
(4)醫療健康改革。改革醫療保障體系,讓老年人充分享受醫療條件進步的福利,合理分配醫療資源,延長老年人的壽命;
(5)發展經濟。大力發展經濟,通過經濟的增長抵消人口老齡化給社會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
(6)發展老齡產業。布局老齡產業,開發老年人產品市場,既滿足了老年人的需求,同時可以更好地為老年人服務。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三條
國家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權益。
老年人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有享受社會服務和社會優待的權利,有參與社會發展和共享發展成果的權利。
禁止歧視、侮辱、虐待或者遺棄老年人。
二、人口老齡化的危害是什麼
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會加重社會的負擔,加重家庭經濟困難等,其中老年人對醫療保健、生活服務的需求也更加突出。老年人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也會讓人心得不到安定,容易影響社會秩序。
Ⅱ 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措施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高人口素質。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發展銀發經濟。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培育養老新業態,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
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方法如下:
改變傳統老齡觀:從「健康老齡化」向「積極老齡化」轉變
「健康老齡化」是指個人進入老年期時在軀體、心理、智力、社會和經濟五個方面的功
能仍能保持良好狀態。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老年人中若有較大比例屬於健康老齡化,老年人的作用能夠充分發揮,老齡化的負面影響得到制約或緩解,則其老齡化過程或現象就可能是健康的老齡化或成功的老齡化。健康老齡化是我們應對老齡化挑戰的基本戰略,但它還不是我們的終級目標,如何使老年人群成為社會發展的建設性力量,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們必須結合時代精神,超越健康老齡化這一較為傳統的觀念,實現向「積極老齡化」觀念的轉變。建立以家庭養老為主的多元化養老模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第三條 國家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權益。老年人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有享受社會服務和社會優待的權利,有參與社會發展和共享發展成果的權利。禁止歧視、侮辱、虐待或者遺棄老年人。
第四條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國家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國家和社會應當採取措施,健全保障老年人權益的各項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參與社會發展的條件,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Ⅲ 怎樣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方法
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方法如下:
(一)改變傳統老齡觀:從「健康老齡化」向「積極老齡化」轉變
「健康老齡化」是指個人進入老年期時在軀體、心理、智力、社會和經濟五個方面的功
能仍能保持良好狀態。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老年人中若有較大比例屬於健康老齡化,老年人的作用能夠充分發揮,老齡化的負面影響得到制約或緩解,則其老齡化過程或現象就可能是健康的老齡化或成功的老齡化。健康老齡化是我們應對老齡化挑戰的基本戰略,但它還不是我們的終級目標,如何使老年人群成為社會發展的建設性力量,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們必須結合時代精神,超越健康老齡化這一較為傳統的觀念,實現向「積極老齡化」觀念的轉變。
(二)建立以家庭養老為主的多元化養老模式
東方文化和價值觀十分推崇家庭養老,「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就非常典型地宣
揚了養老責任高於個人發展的理念。多少年來,家庭養老一直是我國唯一的養老模式,在促進代際和諧和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表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優越性。進入老齡化社會後,盡管這一模式受到了挑戰,但我們仍然堅持家庭養老的主體地位不動搖。此外,為了更好地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還必須進一步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使社會化養老成為家庭養老模式的有益補充,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培育:第一,積極培育為老年人服務的各種社會組織。這類社會組織在我國還處在一個初步成長階段,他們的發育需要國家的法律和制度促進,以便更充分地發揮其在社會事務中的作用,成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支生力軍。第二,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通過市場機制,鼓勵企業多向老齡事業投資,減輕國家公共資金的投入。發展老年產業,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方面的需求,創新多種服務方式,推進社會化養老。老年產業可以把服務延伸到准老人,在保險、理財、住宅、保健等方面為他們提供服務,讓准老人做好進入老年期的各種准備。第三,發揮社區為老年人服務的優勢。我國社會力量養老的一個制度創新是以社區為依託,推行居家養老,這是中國特色的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積極舉措。在社區養老能更有效地利用既有資源,老年人也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環境里安度晚年。
(三)發展老年醫學,延長「生活期望壽命」
我國自然人均期望壽命在國際上處於較高水平,但老年群體的生活期望壽命在世界上還
比較低,即居民的健康生活時間較短。因疾病、傷殘喪失生活能力的老人顯著增加,給國家、社會和家庭都帶來了沉重負擔。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各項醫療費用的進一步增加將給社會經濟帶來更大負擔。解決醫療負擔過重問題是解決一系列人口老齡化社會問題的重要一環。為此,要大力發展老年醫學,實現醫療資源的平衡性,特別是要做好老年初級衛生保健工作,為老年人提供適當、及時的初級保健照顧。這主要包括疾病的早期發現、及時治療、醫療管理和後期照顧等環節。發展老年醫學是解決老齡化帶來醫療費用增加問題的重要途徑。因為越早發現疾病,就越容易治療。如果保健系統錯過了及時診治老齡病的機會而造成了老齡病的增加與惡化,就會進一步增加社會負擔,加大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四)推進老年立法,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
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依法推進我國老齡事業。我國
1996 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但有關老年工作的法制建設仍滯後於老齡化的發展,在處理很多涉及老年人民事糾紛時缺乏專項法律法規依據。為了切實維護老年人權益,發展老齡事業,應盡快制定社區服務法、老年人住宅法和老年福利法等。實踐證明,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法規體系,可以更好地調整涉及老年人的法律關系,制裁侵犯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不法行為,促進家庭和睦,為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提供保障。
(五)實行彈性退休制度,合理利用老年人才
適時提高勞動年齡的上限,使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和供養系數保持在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水
平上,勞動年齡人口在總體人口中處於核心和支配地位。勞動年齡人口比重高表明勞動力資源豐富,供養系數低,有利於經濟發展;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低會導致勞動力資源減少和供養系數加大而制約經濟發展。我國以59 歲為勞動年齡上限,是上世紀50年代根據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和人均預期壽命確定的。50年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水平已大大提高,人均預期壽命已延長到70 歲,如果退休年齡仍維持在50 年前的水平,則對於勞動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以及人口老齡化危機的應對都不利。因此,我國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實行彈性退休制度,對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行業和產業,適當放寬退休年齡。國家可以通過技能開發和培訓學習提高人們適應勞動力市場的能力,延緩退休年齡,緩解人口老齡化壓力。各地可以建立老年人才庫,合理利用老年人才,使一部分力所能及的老人,例如教師、醫生、律師、科技人員等重返職場,或者投入社區,加入到為老年人服務的行列,緩解我國社會保障所面臨的口老齡化的壓力。
Ⅳ 聯合國正式宣布全球人口突破了80億,我國老齡化加重,該如何應對
其實在現階段生活當中,真正能夠緩解老齡化問題的措施在於提升年輕人生育意願,可這在現階段看似有些艱難。如果未來年輕人生育意願始終難以得到有效提升,那其他任何方式都無法解決老齡化加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