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
①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毛澤東指出,「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矛盾,因此不是對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對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經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不斷地得到解決」。
②關於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黨的八大指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據此,黨中央提出要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到技術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上來。
③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學說。毛澤東強調,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劃分為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這是兩類性質完全不同的矛盾。人民內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礎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對抗性的矛盾。必須嚴格區分和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特別是要正確處理好已經居於主導地位的人民內部矛盾。
④毛澤東論述了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社會矛盾的基本方法。他指出:敵我之間和人民內部這兩類矛盾的性質不同,解決的方法也不同。分別採用專政和民主這樣兩種不同的方法。」
⑤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方針。毛澤東指出,用民主的方法解決人民內部矛盾,這是一個總方針。針對人民內部矛盾在具體實踐中的不同情況,毛澤東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方針、原則。
⑥關於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目的和意義。毛澤東指出:「我們提出劃分敵我和人民內部兩類矛盾的界限,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以便團結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一場新的戰爭--向自然界開戰,發展我們的經濟,發展我們的文化」,「鞏固我們的新制度,建設我們的新國家」。
⑵ 如何理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基本內涵
1、社會主要矛盾決定了黨和人民的主要歷史任務,是黨制定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基礎,是國家確立發展理念和發展戰略的依據。
2、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只有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才能夠鞏固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和執政基礎,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熱情,鞏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果,推動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
3、十九大報告作出的關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判斷,向我們昭示並鋪就著偉大祖國的光明前景,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並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4、社會發展的現實情況決定了我國現階段發展生產力的任務依然艱巨,要更加重視解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我們唯有正視矛盾、面對矛盾、解決矛盾,才能奮發進取、有所作為,才能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上不斷奪取新的偉大勝利。
(2)如何正確地理解社會的主要矛盾擴展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深入領會這一重大政治論斷,是准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邏輯前提,也是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基礎。
當今的中國社會同過去相比發生了許多深刻的變化,我們要善於把握新的社會矛盾發展狀況,在深化改革中解決矛盾,在解決矛盾中深化改革,進而顯示社會主義制度巨大的優越性,不斷推動社會主義進入更高的發展階段。
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正確處理社會主要矛盾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首先,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轉變。這一表述轉變的依據是,一方面經過多年的艱辛奮斗,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總體上實現了社會主義的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品質更高、范圍更廣。
其次,從「落後的社會生產」到「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的轉變。社會生產指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這兩個方面。而發展則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這「五位一體建設」和黨的建設的方方面面。
社會主要矛盾與社會基本矛盾的理論內涵
社會主要矛盾是社會基本矛盾在一定社會各種具體矛盾中居於支配地位、起著規定或影響其他矛盾的矛盾。其他矛盾則是非主要矛盾。從根本上說,一定社會的主要矛盾在不同社會形態、相同社會形態的不同歷史階段,往往有著不同的表現。
共產黨人應該根據情況的不斷變化,及時從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不斷變化之中來調整認識,適時提出和正確處理社會不同時期的主要矛盾。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到實處。
⑷ 如何理解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1、人民需求從數量到品質,從單一到多元
有關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表述,從黨的八大時提出的「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到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時指出的「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直至十九大的最新闡述,這一系列變化背後反映出我國經濟供給、需求內部的結構性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按照世界銀行統計,2016年中國GDP總量為11.2萬億美元,人均GDP達到8123美元。中國已經成為世界GDP第二大國,貿易第一大國。隨著物質條件的不斷改善,國人的消費需求正逐步從數量滿足轉變為品質享受。
2、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現
一方面是消費需求的結構性分化,另一方面是我國在經濟發展上不平衡、不充分的現象日益凸顯,兩者共同決定了我國未來的主要矛盾。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城鄉發展不平衡。以「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純收入」度量,這一比值已經從1982年時的1.82一路上升至2009年時最高的3.33。最近幾年比值雖略有下降,但依舊保持在3左右。
二是地區、行業間差距不斷拉大。2016年中國內地31省級行政區地區人均GDP排名中,天津、北京和上海位列前3,人均GDP均超過了11萬元。但同時排名最末的三個省級行政區人均GDP卻均低於34000元。
三是經濟結構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表現在「三駕馬車」動力,投資驅動型的經濟增長模式需要改變,2008-2009年時投資佔GDP比重甚至一度接近50%。
(4)如何正確地理解社會的主要矛盾擴展閱讀:
主要觀點
1、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但已不是主要矛盾
1979年3月,鄧小平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中說:社會主義社會中的階級斗爭是客觀存在的,不應該縮小,也不應該誇大。實踐證明,無論縮小或者誇大,兩者都要犯嚴重的錯誤。
1981年6月作出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現階段的階級斗爭問題作出了全面的分析:「在剝削階級作為階級消滅以後,階級斗爭已經不是主要矛盾。由於國內的因素和國際的影響,階級斗爭還將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可能激化。」
對這種階級斗爭,既不能擴大它,又不能忽視它。處理這種一定范圍內的階級斗爭,要按照法制化的要求,運用法律手段加以解決。
2、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沒有變。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的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綜合國力不斷提高,但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沒有變,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⑸ 如何理解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是1981十一屆六中全會指出的內容。在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主要矛盾,貫穿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決定了我們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只有牢牢抓住這個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觀察和把握社會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進各種社會矛盾的解決。
1、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
在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這個主要矛盾,貫穿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決定了我們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只有牢牢抓住這個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觀察和把握社會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進各種社會矛盾的解決。
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而言,「人民」包括各階層人民群眾,具有整體性和層次性,「需要」是跟隨經濟和社會發展而不斷提高的,具有動態性和全面性;就落後的社會生產而言,包括生產力水平的落後,沒有實現工業化和經濟的市場化、社會化、現代化,也包括生產力的組織、經營和管理方式的落後。這個主要矛盾,深刻的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殊本質。
2、社會收入分配不公成為當前突出的社會矛盾。
分配不公帶來的收入差距過大和貧富懸殊,已成為社會矛盾的主要「孵化器」,阻礙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①由於高收入者消費需求增長不大,低收入者有心卻無力增加消費,消費需求難以發揮經濟增長重要引擎的應有作用;
②社會經濟地位認同感普遍下降,不滿情緒在低收入群體和一些中層、中上層收入群體中升溫;
③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引發一些社會矛盾和沖突,並且容易影響社會風氣,造成人們價值觀的扭曲,使「一切向錢看」、「金錢萬能」的拜金主義思想抬頭;
④分配不公導致激勵機制扭曲,使得改革動力下降,社會創新激情不足。
我國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到了非調整不可的地步。改革開放初期,為了實現GDP高速增長,國家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讓一些地區先富起來的戰略目標。如今這個目標已實現,但是先富起來的人並沒有帶動其他人共同富裕,甚至引發新的社會矛盾。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各種社會資源的分配加速分化,導致城鄉、地區之間發展失衡,不同人群、不同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⑹ 如何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 (基本矛盾 主要矛盾 根本任務)
人類社會,是一個矛盾的社會,問題以矛盾的形式存在。任何社會形態都充滿了各種矛盾,而紛繁的矛盾中,只有一個是當時的主要矛盾。
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
社會主義社會在中國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共產黨人解決問題講方法,也就是找當前的主要矛盾,解決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決了,一大批與主要矛盾相生的次要矛盾也就隨之解決了。然後再找尋主要矛盾,解決之。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
馬克思主義認為,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之前,主要任務是進行社會革命,推翻資本主義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政權,解放生產力。
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並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之後,主要任務是進一步解放生產力,大力發展生產力。
發展社會生產力是社會主義國家最主要最根本的利益所在。
(6)如何正確地理解社會的主要矛盾擴展閱讀:
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
3、以人為本,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4、尊重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體制,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
5、注重社會公平,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
6、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使它們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確保社會政治穩定。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是無差別的社會。
7、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目標又是過程,需要經過長期奮斗、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實現。
參考資料:中國甘肅網-中國共產黨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過程
⑺ 對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理解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出門有車回家有網,一切都變得十分方便。那麼在這個國泰民安的時代,大家生活質量相較之前也大大提高,那麼新時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又是什麼呢?
其實在時代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從黨十九大報告中可知,現如今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變成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反映的是個國家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階段的客觀反映,也就是說處於怎樣的一種發展階段就會面臨怎樣的矛盾,而要解決當前社會存在的主要矛盾,就要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更大程度上的提高發展質量衙效益,從而滿足市民們對生活的需求,推動社會全面發展。
自改革開放以後,國內各方面的發展都十分迅速,讓絕大多數人都過上了優質的生活,比如國民收入、社會生產力等都有顯著提高,擺脫了曾經貧窮落後的尷尬局面。只是現如今,在這個新時代里也有新的問題需要解決,這需要全民共同努力,一起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