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王和地理有什麼關系

王和地理有什麼關系

發布時間:2023-01-23 16:22:23

① 地理環境與文明的關系

古代的生產力是十分落後的,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是十分有限的,因此選擇在哪個地方生存、繁衍是十分重要的,一種文明一方面可能因為選擇了自然條件比較好的繁衍地就可以興盛起來,另一方面也可能自然條件的變化使文明毀掉。作者雖不是地理環境決定論者,但認為地理環境對古代文明確實有非常大的影響,本文僅從幾大古文明的興衰來談一下地理環境對古文明的影響。
一、 地理環境對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影響
所謂兩河流域,指的是發源於西亞塔失魯山和扎格羅斯山的兩條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及其支流流過的地區。這兩條河流在巴格達附近幾乎相匯有分開,到距離波斯灣大約八十公里的地方才相匯。從巴格達以下,兩河流域所造成的肥沃沖積平原,就是兩河流域古文明孕育和成長的地方。這塊沖積平原的南半部古時成為蘇美爾,北半部稱為阿卡德,又可以成為巴比倫,巴比倫的北面成為亞述。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在乾燥環境中的水分充足的沖積地。兩河的水源是土耳其東部的積雪,它們每年泛濫程度的大小取決於積雪融化的快慢,泛濫的時間一般在四月到六月。從水源頭到三角洲的距離很短,所以沖積的比較劇烈。兩河流經大片的沼澤地時,河水大量蒸發,在到達三角洲入海口時沉澱了大量的鹽分,所以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一直存在鹽鹼化的問題。幼發拉底河河床的中間部分比周圍高,泛濫的河水就會在幾個星期中停留在臨近的泛濫盆地中,盆地因此沉積了大量的鹽分。要保持土壤的肥力,兩河流域的人們需要修建灌溉網路來控制河水的泛濫。如果不做維護,任河水泛濫,兩河流域的平原將不能夠耕作。在歷史上,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不斷有棄耕的土地,古代文明中心不斷北移,從蘇美爾到阿卡德再到亞述,於土地棄耕有一定的關系。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北部,河流比較婉轉曲折,因為北部多山。隨著時間的推移,河道有所改變。從烏魯克晚期到烏爾第三王朝,居民主要集中在三角洲地區,但是隨著南部鹽鹼化的不斷加劇,居民逐漸北移。
在沒有先進的水利技術的條件下,北部河谷地區很難維持灌溉網路,隨著水利技術的不斷提高,帝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興修水利工程,北部逐漸成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部的鹽鹼化問題變得越來越重。在一個時期,農作物的產量下降了一半,但是需要種子的數量卻增加了一倍多。長期連續的耕作,不做設當的休耕,加速了鹽鹼化的進程;常年的灌溉使得地下水位保持在很高的位置,鹽分不能被沖刷掉,停留在地表上層。鹽鹼化的一個重要後果就是人們不斷地北移,從蘇美爾到阿卡德再到亞述,三角洲地區再也沒能恢復往日的輝煌。
二、 地理環境對古埃及文明的影響
古埃及文明發源於非洲北部一片廣袤的沙漠地區。尼羅河自南向北從這里流過,留下了一條狹長的河谷,與河谷相對應的是兩邊的沙漠地帶,河谷和沙漠構成了古埃及人生活環境的組成部分 。埃及的東西兩邊都是沙漠,北面是地中海,地理位置上比較孤立,這種孤立性是古埃及人對外交流比較困難,但另一方面這種孤立性使埃及不容易遭到外敵的入侵,有利於保持文明的延續性。希羅多德說過:「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這句話高度概括了尼羅河對古埃及文明的重要意義。可以說,在乾燥的北非沙漠中,如果沒有尼羅,也就不會有埃及的文明。尼羅河發源於非洲中部的維多利亞湖,主要有兩條支流: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白尼羅河的水量比較穩定。尼羅河全長六千多公里,在埃及境內有一千多公里,流經開羅時分為五條支流呈放射狀流入地中海。古埃及人把尼羅河三角洲稱為「下埃及」,把開羅以南比較狹長的地帶稱為「上埃及」,古埃及的國王自稱「上下埃及之王」,這個稱號反映了河谷與三角洲在地理上差別。
尼羅河的定期泛濫為河谷帶來了大量的沃土,使之成為古代埃及人的樂園。每年的七月,尼羅河的水位逐漸上漲,並溢出河床流向河谷,每年的九月份達到高潮,整個河谷都淹沒在河水中,河水退後,留下了一層淤泥,這些淤泥富含磷酸鹽和腐殖質,是農作物生長的沃土。由於河水在大多數的時候都定期泛濫,及時帶來天然化肥,使得這個地區的農業發展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尼羅河不僅為農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而且還避免了兩河流域的鹽鹼化問題。在收獲之後,隨之而來的是幾個月的乾旱,使水澇和鹽鹼化問題得以避免。此外,由於淤泥的沉澱,河兩岸地面升高,河水泛濫不是沖破堤岸,而是順著河渠慢慢地流出去,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許多的小池塘。在盛水期,這些小池塘可以儲存許多水,在枯水期的時候在倒流出來。這一方面可以使土壤充分地吸收水分,避免了鹽鹼化的問題,另一方面又可以補充灌溉。
沙漠雖然不能讓古埃及人居住,但是沙漠中的資源對古埃及人有著較大的吸引力。西部沙漠地勢相對平坦,分布著幾個綠洲,綠洲中產一些寶石,西部沙漠對古埃及人的影響僅限於此。東部沙漠對古埃及人的生活較為密切。這里的山比較多,石料豐富,古埃及人建金字塔所用的石料大都是從這里弄得;東部沙漠和南部沙漠中還有儲量較豐富的金礦,這是最吸引古埃及人的地方。對沙漠中各種礦產資源的開采,是埃及人經濟生活的重要環節。沒有積極開發沙漠的願望和勇氣,就不會有金字塔和卡納克神廟的奇跡,和令後世贊嘆不已的其它成就。
三、 地理環境對古希臘文明的影響
古代希臘人的故鄉既包括被愛琴海環繞的巴爾干半島,也包括海洋周圍的其它地區,愛琴海上有許許多多的島嶼,這些島嶼就成為古代希臘人向外拓展的墊腳石。希臘半島的東部比西部發達,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東部的海岸線比較曲折,航海條件較好,而且面朝東方的古代文明發達地區,有條件汲取埃及、西亞文明的成果並與之進行各種交流。位於半島的科林斯地峽延長了動不得海岸線,形成幾個獨立的島嶼,並將它們推向大海的懷抱,使得古代歷史上重要的商貿中心都集中在東部。
希臘半島上多山,一系列崎嶇的山地將希臘與巴爾干半島的北部分割開來,北部成為馬其頓。希臘半島上的山不高,最高的不過一萬英尺,但是這些比較陡峭,不易翻越,這就使希臘南部免遭北部民族的入侵,這也是古希臘能形成城邦政治的一個原因。希臘半島上沒有大平原,也沒有利於農業灌溉和交通的大河,農業不是很發達。希臘的海岸線比較曲折,幾乎所有的城邦離海岸線都不超過四十公里。對當時的希臘人來說,半島上唯一的交通途徑就是崎嶇的泥路,陸路交通既緩慢有昂貴;海上經常有風,而且海盜很多,走海路很不安全,所以當時的希臘大都不願意出門,這可能是希臘形成城邦政治的部分原因。希臘半島的礦產資源較豐富,礦產資源的開采較早。希臘屬於地中海氣候,冬季潮濕多雨,夏季乾燥少雨。冬季只有高山地區有雪,其餘的地方基本不下雪,但是也會有大風和寒冷的天氣。每年的降雨量很不一樣,農業收成不穩定,時好時壞。希臘人自己認為除了偶爾的自然災害外,當地的氣候是全世界最理想的。亞里士多德相信氣候決定著人們的政治命運,希臘的天氣不冷也不熱,對希臘人的體力和智力發展都有好處。他們能保持自由,並創造出最好的政治制度,如果他們能在自己的心中保持政治上的統一,他們就能征服整個世界。
綜上所述,地理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古文明的產生、發展。西亞之所以有這樣的文明,埃及之所以有那樣的文明,希臘之所以有不同於它們的文明,跟地理環境是有很大的關系的,為什麼金字塔出現在埃及而不是出現在希臘,為什麼城邦政治盛行於希臘而不是西亞,這跟地理環境是有一定的關系的。

② 最著名的地理學家十位

世界上著名的地理學家有哪些?他們的成就有哪些?他們的地理著作有哪些?那麼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最著名的地理學家十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阿爾弗雷德·魏格納(AlfredLotharWegener)

1880年11月1日生於柏林,德國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1930年11月在格陵蘭考察冰原時遇難。被稱為'大陸漂移學說之父'。

魏格納起初研究天文學及氣象學,喜愛冒險,曾乘坐熱氣球參加耐空比賽,並曾經以52小時的成績打破當時最長的耐空紀錄(35小時)。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參軍並兩度負傷。他留意到非洲大陸西岸和南美洲東岸的海岸線很相似,因此推測大陸原本是相連的,1915年出版《大陸與大洋的起源》一書。

曾三次前往格陵蘭進行極地上層大氣及冰河學的研究及探險活動,並曾在北緯77度的冰上連續渡過兩個冬天。1930年11月,在一次前往格陵蘭的探險中死亡,享年50歲。後人為紀念他,月球及火星上有以他命名的隕石坑,小行星29227也是以他為名的。

二、亞歷山大·馮·洪堡(AlexandervonHumboldt,1769年9月14日—1859年5月6日)

德國人,科學家,與李特爾同為近代地理學的主要創建人。生於德國柏林,亦逝於德國柏林,是世界第一個大學地理系-柏林大學地理系的第一任系主任。他的哥哥是柏林洪堡大學創立者威廉·馮·洪堡。

亞歷山大·馮·洪堡是著名的德國自然科學家、自然地理學家,近代氣候學、植物地理學、地球物理學的創始人之一;涉獵科目很廣,特別是生物學與地質學。

三、竺可楨(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

字藕舫,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 教育 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浙江大學前校長。

1890年3月7日,竺可楨出生於浙江紹興東關鎮(今屬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一個小商人家庭。1909年竺可楨考入唐山路礦學堂(今西南交通大學)學習土 木工 程;1910年公費留美學習;1918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20年秋應聘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9年起屢次被選任為中國氣象學會會長;1934年參與創建中國地理學會;1936年4月擔任浙江大學校長,歷時13年;1949年擔任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同年11月中國科學院成立以後,竺可楨被任命為副院長、生物學地學部主任;1950年當選為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副主席;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兼任生物學地學部主任;1956年「綜合考察工作委員會」正式成立,竺可楨擔任委員會主任;196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4年2月7日去世,享年84歲。

竺可楨是中國物候學的創始人,對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劃及變遷等,對地理學和自然科學史都有深刻的研究。

四、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

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蒙古族,地質學家、教育家、音樂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2009年當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李四光1910年7月 畢業 於日本大阪高等工業學校;1911年,出任湖北軍政府實業部長;1928年1月,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5月,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1951年4月,當選為世界科學工作者協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1952年9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部長;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8年9月,任中國科協主席;1969年4月,被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970年8月,任國務院科教組組長。

李四光創立了地質力學,並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早年對蜓科化石及其地層分層意義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邊緣學科「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概念,建立了「構造體系」的概念,創建了地質力學學派;提出新華夏構造體系三個沉降帶有廣闊找油遠景的認識,開創了活動構造研究與地應力觀測相結合的預報地震途徑。

五、張相文(1866~1933)

革新中國地理學的先驅,教育家。字蔚西,號沌谷。江蘇泗陽人。在上海南洋公學、北京大學等長期任教。

1901年出版中國最早的地理教本《初等地理教科書》、《中等本國地理教科書》。1908年出版中國最早的自然地理學著作《地文學》。1909年在天津發起成立中國最早的地理學術團體中國地學會,並當選為會長。次年創辦中國最早的地理刊物《地學雜志》。還著有《泗陽縣志》、《佛學地理學》、《南園叢稿》和《地質學教科書》等。

六、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公元前275一前193)

出生於希臘在非洲北部的殖民地昔勒尼(cyrene,在比亞),被西方地理學家推崇為「地理學之父」,除了他在測地學和地理學方面的傑出貢獻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他第一個創用了西文「地理學」這個詞彙,並用它作為《地理學概論》的書名。同時,埃拉托色尼還是博學的哲學家、詩人、天文學家。

七、酈道元(?-527年)

字善長,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南北朝時期北魏官員、地理學家,青州刺史酈范之子。

酈道元以父蔭入仕,為官之後,仕途坎坷,在朝中曾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將,外出歷任冀州長史、青州刺史、魯陽太守、東荊州刺史、河南尹等職。執法嚴峻,有威名,但也招致一些宗室怨恨。孝昌三年(527年),鎮守雍州的齊王蕭寶夤出現反狀,宗室元徽等趁機推舉拜酈道元為關右慰勞大使,前去監管蕭寶夤。同年,酈道元在陰盤驛被蕭寶夤部將郭子恢殺害。武泰初年,被追封為吏部尚書、冀州刺史,安定縣男。

酈道元幼時隨父訪求水道,博覽奇書。後游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搜集風土民情、 歷史 故事 及神話 傳說 。在游歷的過程中,他常感地理方面史籍的不足,遂以畢生心血,撰成《水經注》四十卷。《水經注》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 散文 匯集,成為中國游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游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此外,酈道元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傳。

八、李特爾(Ritter,Carl,1779~1859)

德國地理學家。近代地理學創建人之一。生於奎德林堡,卒於柏林。曾任法蘭克福大學、柏林大學教授。德國第一個地理學講座教授和柏林地理學會創建人。最早闡述了人地關系和地理學的綜合性、統一性,奠定了人文地理學的基礎。認為地理學是一門 經驗 科學,人是整個地理研究的核心和頂點。創用「地學」一詞。主張地理學和歷史學結合。堅持目的論的哲學觀點,認為上帝是建造地球的主宰。著有《歐洲地理》、《地學通論》等。

九、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

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江陰縣(今江蘇省江陰市)人,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經30年考察撰成的60萬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被稱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跡遍及今21個省、市、自治區,「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處,探幽尋秘,並記有游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

《徐霞客游記》開篇之日(5月19日)被定為中國旅遊日。

十、克里斯托弗·哥倫布

(西班牙語:Cristóbal Colón;義大利語:Cristoforo Colombo,1452年9月22日—1506年5月20日)義大利探險家、航海家,大航海時代的主要人物之一。出生於中世紀的熱那亞共和國(今義大利西北部)。

當時背景是西方資本主義抬頭,各歐洲王國開始經濟競賽,紛紛通過建立貿易航線和殖民地來擴充財富。哥倫布的向西航行到達東印度群島的冒險性計劃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在哥倫布1492年的第一次航行中,他在巴哈馬群島的一個他叫作「聖薩爾瓦多」的地方登陸,而不是計劃中的日本。在後來的三次航行中,哥倫布到達過大安的列斯群島、小安的列斯群島、加勒比海岸的委內瑞拉、以及中美洲,並宣布它們為西班牙帝國的領地。

1506年5月20日哥倫布逝世。盡管哥倫布不是第一個到達美洲的歐洲探險家(第一個到達美洲的歐洲探險家是萊夫·埃里克松),但哥倫布的航海帶來了第一次歐洲與美洲的持續的接觸,並且開辟了後來延續幾個世紀的歐洲探險和殖民海外領地的大時代。這些對現代西方世界的歷史發展有著無可估量的影響。

(本排名僅供參考,非正式排名,無先後、高低之分,不喜勿噴。)


最著名的地理學家十位相關 文章 :

★ 最著名地理學家整理

★ 著名人文地理學家張其昀

★ 著名人文地理學家王士性

★ 人文地理學家王士性

★ 關於史上十大高智商人物排行榜以及愛因斯坦的智商是多少

★ 中國最厲害的風水大師排行榜

★ 地理學家王興中

★ 名人艾薩克·牛頓人物資料介紹簡短

★ 七年級下冊地理復習資料

★ 世界地理知識大全

閱讀全文

與王和地理有什麼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