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地理知識點: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地理環境要素組成:大氣、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
地理環境四大循環:大氣循環、水循環、生物循環和地質循環;
陸地環境各要素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其中某一要素的改變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體環境的改變。
⑵ 舉例說明,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
自然界四大圈層、六大自然要素之間,通過四大循環不停地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使自然界形成一個和協、穩定、聯系的整體。人類是這整體中的一員,人類的一切活動皆是整體變動的一部分,受整體的規律——自然規律制約。因此,人類要認識整體的規律,用聯系的觀點,按規律辦事,減少自然規律的懲罰。下面通過大氣循環先來認識。
一、三圈環流。由於太陽輻射在地表分布不均勻,使地表不同緯度間,熱量的時空分布不均,導致地表產生七大高低氣壓帶和六大風帶(假設地表均為平原), 這樣近地面不同緯度間,地面和高空間形成了低緯、中緯、高緯三圈環流。大氣中物質如氧氣、氮氣、二氧化碳、水汽等物質及這些物質中所含的能量就隨三圈環流不停地進行運動轉換。如赤道附近一個吸收大量能量的空氣分子,膨脹上升,釋放能量到高空;會隨高空西風運動到中緯度下沉增溫,補充能量;後隨中緯西風向高緯運動,繼續釋放能量到高緯上升,然後沿高緯的高空西風到極地上空,下沉補充能量;最後,同樣沿三圈環流又能回到赤道來。這樣一來,大氣成分從赤道到兩極,又從兩極回到赤道。不停地進行物質遷移和能量的轉換。
二、海陸風環流。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導致地表事物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反射和儲存能力不同。同一緯度的不同事物之間,尤其是海陸之間,在白天與黑夜、冬季與夏季會產生海陸風環流。其中典型的冬夏季節的季風環流。不停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
因此,大氣環流把熱量和水汽從一個地方輸送到別一個地區,使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的熱量和水分得到交換,即影響了各地的氣候形成和天氣變化,又維持了全球的水熱平衡。
或者你可以參照這篇論文:淺論地表四大圈層相互作用
http://biyelunwen.yjbys.com/fanwen/dili/374814.html
⑶ 地理必修一重點是循環,必修二重點是區位第必修三重點是什麼
高中地理必修一的重點內容是自然界的四大循環,大氣循環、水循環、生物循環和地質循環。必修二的重點內容是區位,農業區位、工業區位、城市區位等。必修三的重點內容是區域可持續發展,包括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⑷ 地理要素的四大循環
1.B 2.A 第1題,地貌、岩石亦屬於地理環境要素,C項中某一要素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的變化。D項中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屬於整體性,而不是形成了地域差異。第2題, C項是保持相對不變而不是固定不變;D項平衡功能是相對的動態平衡不是靜態平衡。
⑸ 自然地理系統物質組成是
大氣、水、生物、岩石
⑹ 地理上水循環的四大主要環節是什麼啊,望高手及解答
蒸發(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