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做題時如何運用圖例

地理做題時如何運用圖例

發布時間:2023-01-25 15:51:14

『壹』 地理課上如何教學生利用地圖

一、識讀地圖——看圖例和注記,懂含義,找分布 我們現在採用的中學地理教材、教學掛圖及地圖冊中有大量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它們大多是用象徵符號表示的,如點狀符號表示礦產、城市、作物、工業部門等,線狀符號表示洲界、國界、交通、河流、風向、海洋等直線等,面狀符號表示地形區、氣候類型、自然帶、溫度帶、工業區、經濟帶等。在識別這些符號系統時,首先要看圖中的圖例說明,弄懂每個含義的性質和數量特徵的差別,然後要注意其空間位置、輪廓、范圍和方向及所在地的地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分析地圖中的理性知識打下良好基礎。比如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選修)《地理地圖冊》第10頁的《主要工業區分析圖》,是用點狀表示工業中心,面狀表示工業基地。在閱讀地圖時,首先要看地圖所給的圖例,然後再根據圖例去閱讀地圖。圖中點狀的表示主要工業中心城市如沈陽、北京、天津、上海、武漢、廣州、深圳等的位置,圖中特別註明我國四個主要工業基地:遼中南工業基地、京津唐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教師在指導學生讀圖時,可以先指導學生看圖例,然後根據所給的圖例去閱讀地圖,最後看看圖中工業中心分布疏密狀況,回歸到課本內容所要說明——我國東、中、西部三個經濟地帶發展的差異:東部地區經濟發達,工業中心分布密集,全國四個主要工業基地都分布在東部發達地區;中部和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比較綬慢,工業中心分布比較稀疏。 二、分析地圖——掌握不同類型地圖的分析方法 一是綜合性地圖。要採用層層要素分離法。綜合性地圖將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要素綜合地表示在一幅地圖中,具有內容復雜、不容易分析的特點。這種地圖常見在某區域地圖中,對待這樣的地圖應首先自然,再是經濟,最後是人文要素,依次分析地理位置、范圍、地形、氣候、河流、農作物、礦產、旅遊、交通線、城市。這種層層要素分離法,有利於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地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點,把握區域的整體特徵。如對八年級《地理》上冊第93頁的《西北地區》的教學分析:首先,地理位置是位於我國西北地區,遠離海洋,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乾旱,草原廣布,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全國海拔最低的艾爾湖(-155米)位居這里,主要有塔里木河、黃河的中上河段流經這里。其次,這里以畜牧業為主,農業則以灌溉農業和綠洲農業為主,產品有肉、奶、皮、小麥、玉米、棉花、瓜果等,其中新疆的哈密瓜和吐魯番的葡萄最為著名。礦產資源豐富,有稀土礦、優質煤、石油、鎳等。再次,交通主要以鐵路和公路為主,這里是我國古代「絲綢之路」途經之地;現代有一條「亞歐大陸橋」大鐵路經過這里,並且一直通到西歐地區,使得我國同歐洲國家交通聯系更為便捷。最後,工業有毛紡織工業、畜產品加工業、鋼鐵工業、有色金屬工業和石油工業等。由於受自然條件的限制,西北地區社會發展比較落後,為促進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西北地區的不少建設工程已被列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比如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中心城市和科技創新基地的建設,交通運輸和通信設施的改善,新疆長絨棉、優質瓜果和畜牧業生產基地的擴大等。為了西北地區的發展,國家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都給予很大的支持。西北地區的開發建設,必須協調人地關系,注重保護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二是等值線圖。包括等高線、等溫線、等深線、等降水量線等內容圖,要分析等值線的疏密,延伸方向,形狀的凹凸,極大值和極小值的地點和區域,進而分析其分布等特徵和空間遞變趨勢,從而進一步綜合分析形成的原因。例如七年級上冊《地理》中的第62頁和第63頁《世界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和《世界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的分析過程是:1月份北半球在北美和西歐大陸等溫線密集且向南突出,海洋等溫線向北突出,在中西部出現-40℃的極端低溫區域,南北溫差達到60℃以上,說明北半球在海陸分布和地形的影響下,以大氣環流為主導因素;而南半球等溫線大致平行於緯線,這說明南半球以太陽輻射為主導因素。7月份的等溫線北半球分布稀疏,大致與緯線平行,同時南半球仍以平行於緯線為主,說明太陽輻射成為控制南北半球的主導因素。通過對1月、7月份等溫線圖分析了解到:南半球海洋面積廣闊、表面均勻、等溫線變化小;北半球地面和大氣狀況復雜,所以等溫線變化大。 三是專題要素分布圖。包括由各種點狀符號構成的礦產、城市、旅遊點、工業中心圖,也包括各種面狀圖等構成的地形圖、氣候類型圖、人口分布圖、農作物分布圖和資源分布圖等。對於點狀符號圖,不但要在閱讀完每個符號所在的地點的分布和性質的基礎上,分析各個點地理事物的稠密區、稀疏區的位置和范圍的差異,而且要概括出某個要素的空間遞變的趨勢。比如,我國礦產資源中煤、鐵、石油主要在北方,而工業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這種空間配置不協調就造成北煤南運,給交通帶來很大的壓力。而對面狀圖要分析各種符號的分布范圍,通過對比,歸納出同類符號在一定區域的分布規律。例如,溫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東部沿海地帶,北緯40°~60°之間。再如,世界小麥帶主要分布在溫暖濕潤的溫帶地區,而世界玉米帶主要分布在美國中部,中國的東北、華北平原,歐洲南部平原,從而說明玉米帶主要分布在高溫多雨的亞熱帶,溫帶半濕潤和半乾旱的內陸地區。 三、培養學生填圖、繪圖能力 在中學地理教學過程中填圖是教學活動中一個重要的環節,通過填圖可以檢驗學生的地理知識,對學生識圖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繪制有關的地圖(世界地圖、中國地圖、等高線地形圖、地形剖面圖等),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繪圖技巧。通過這些教學活動,可以找出學生在學習中的疏漏、錯誤和不扎實之處,及時補救,鞏固學習成果。在歷年的地理高考中,多數題目都與地圖知識有關。

『貳』 如何運用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地圖對地理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是個地理愛好者,就個人認為,能夠把地圖看懂看透,學習地理其實超簡單和有趣!書本講的我認為都是學習方法,平時記在心上,再帶到地圖中去理解,你會有更深層次的領悟,而且你會永遠記在心裡不會輕忘記,不需死記硬背,學習異常輕松,我當年就是喜歡看地圖,老師講課,我看地圖,書都不用看的,地理學起來好輕松,不用復習不用預習,考試都是前幾名,我覺得這是種學習方法,就這樣興趣就培養起來了,我想你也會愛上地理的!

『叄』 高考地理做題技巧

導語:2017年高考地理做題技巧,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層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徵、結構、格局、過程、地域分異與人地關系等。當然面對高考的試卷,我們還要注意答題時的注意事項,以及掌握如何得高分的技巧。我下面的這些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地理做題技巧

1、前提---熟悉區域地理,掌握雙基和主幹知識

進行地理主觀性試題答題能力提升專題講練的前提是在對地理學科的區域地理,雙基和主幹知識學習已經完備後。功夫在平時,能力的提升在三年功課的積累,也是高考備考的最後沖刺。

2、基礎---明確高考22類地理常見簡答題標准答題思路

三年功課的積累已經見了無數的主觀性試題。厚積薄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有能者將高考22類地理常見簡答題標准答題思路歸納成輯,供參考。當作我們提高解答主觀題性試答題能力的起點。所以我們第一步便是熟讀該資料,掌握常規解題方法。

3.分布規律問題:

從總體上看是把握"點""線""面"是哪種分布趨勢

1) "點"狀分布一般有"沿某個方向區域較稀或較密";或該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2) "線"狀分布應說明其沿哪個方向的走勢及其稀密特點。

3) "面"狀分布應說明該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圍,即東南西北的界限;或該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積。

4) "點、線、面"綜合考慮解答。

高考地理做題技巧

簡述--簡單扼要敘述,須把握要點;

簡析--簡單分析,提出論點即可;

描述--對事物的外部特徵予以描述;

綜述--對事物的總體特徵予以概括敘述;

說明--對原理、成因、規律進行說明;

寫出--對圖像或事實的主要內容予以呈現;

分析--對地理事物或現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區域發展的優勢與不足,分析事物間的聯系等;

對比(比較)--列表比較相同、相異、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後對比或並列對比;分析相同事物間的差別、不同事物間的聯系;

評價--對地理環境、措施、對策、布局進行實施可行性評價或優勢與不足評價,這需要平時樹立科學的觀點,具備正確的地理思想;

概括--對文字材料或圖像內容予以概括要點等。

2017年高考地理做題技巧:

“簡明扼要、條理分明、切中要點”是文綜規范答題的宗旨。

1.注意從圖中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確、有效的信息,並能夠適當地遷移知識

2.規范用語,回歸教材;

3.要點不自相矛盾、不重復;

4.有多少問,分多少(段)答題,分段分點答題,每個要點盡量序號化。有條理,分點答題,形成“知識鏈”,做問答題首先要了解答題的步驟,問什麼就回答什麼,問幾個問題就分幾節寫。可根學題目的給分來組織答案,一般一個要點是2分或3分.這樣如果是8分的題至少就得答出四個要點。

5.書寫整潔,不留空缺,字跡工整,反映思維的邏輯性,卷面整潔,從形式上達到卷面的完美,因為清晰的卷面能贏得閱卷者好感,也許會給你帶來意外的收獲。

教師整理的高考地理答題技巧 :

一、綜合問答題解題技巧和規律

綜合題常見類別有:

(一)、描述和闡釋事物

1.特徵問題:包括自然地理特徵,如位置特徵、地形特徵、氣候特徵、水系特徵、水文特徵、地表植被特徵、土壤特徵等;人文地理特徵,如農業生產特徵(區位特徵、結構特徵、地域類型等)、工業生產特徵、交通特徵(運輸形式、線網的疏密、分布、地位等)、

資源特徵等。

2.地理成因問題:包括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分析。如地形成因分析、氣候類型成因、氣溫成因、降水成因、河流相關成因、湖泊、沼澤成因、洋流成因、海水鹽度成因、土壤成因。

3.自然災害類:包括天文災害、地質災害、氣象氣候災害、水文災害、生物災害。

4.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類:包括酸雨、臭氧層破壞、全球變暖、水土流失、荒漠化、鹽鹼化。

(二)論證和探討問題

1.評價問題:問題常常表述為“作用、意義、影響”等。

答題思路:三套答題系統

①從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效益統一入手;

②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來辨證闡述;

③從不同對象的'角度來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現象對不同對象影響效果不同)。例如:遷出地和遷入地(人口遷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輸出地和輸入地(天然氣、電力)

2.比較問題

注意一點:兩邊都要回答

常見:特徵比較、區位比較、成因比較、分布比較、結構比較等

3.措施問題

回答思路:三套系統

①對症下葯(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現象成因,然後逐一對照找出對策)

②(技術)工程措施,生態措施,管理措施

③開源節流(對資源類而言)

常見問題例如:

①河流洪澇災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②環境污染措施③生態破壞措施④自然災害措施

4.規律問題

①地理點:如地帶性、非地帶性

②等值線分布特徵:數值變化規律、極值分布、走向、疏密、曲直、局部閉合

③面:形狀、大小

④變化規律:包括年際變化和季節變化、日變化、變化量、變化幅度、變化速度、變率大小等

審題時注意以下表述要求:

①簡述:簡單扼要敘述,必須把握要點;

②簡析:簡單分析,提出論點即可;

③描述:對事物的外部特徵予以描述;

④綜述:對事物的總體特徵予以概括敘述;

⑤說明:對原理、成因、規律進行說明;

⑥寫出:對圖像或事實的主要內容予以呈現;

⑦分析:對地理事物或現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區域發展的優勢與不足,分析事物間的聯系等;

⑧對比(比較):列表比較相同、相異、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後對比或並列對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間的差別、不同事物之間的聯系;

⑨評價:對地理環境、措施、對策、布局進行實施可行性評價或優勢與不足評價,這需要平時樹立科學的觀點,具備正確的地理思想

⑩概括:對文字材料或圖像內容予以概括要點等。

語言表達時要落實三要領:

(1)條理性:一個問題答一段,這樣條理清楚,脈絡分明,也可分點敘述;不要自始至終一個段落,連標點符號也點不全。

(2)層次性: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以免給閱卷教師造成不分主次、不著邊際的不良印象。盡量少而精,問什麼答什麼。但如果沒把握,怕漏答知識點,根據目前的評分標准,則不如適當多答。

(3)完整性:答題時要求將地理原理與題目設問之間串以一個個地理鏈,使之巧妙相接,盡量具體詳細,但如果沒把握,可適度模糊處理,否則可能會自露馬腳。

(4)注意“死”的采點、“活”的采點。

地理考試中考生常見的能力問題

①審題不到位,不理解,不全面。題目沒看完就開始作答。

②讀圖和提取資料信息能力差,不能充分挖掘解題條件。

③不能准確認定區域位置,對地理空間位置的相互關系把握不準。

④審題時不善於抓住關鍵詞,不能准確理解題目的設問重點,導致答非所問。

綜合題答題過程:

第一步審材料: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圖材料,文字要畫出關鍵詞,進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圖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條件,包括圖例、注記、數字、線條、方向、經緯度、關鍵地點等,分析材料含義和用意,可能用在什麼地方,然後將所有能用的條件歸納,准備用。

第二步審問題:通過題目中的問題,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聯系平時所學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題框架系統。如分析某地的農業區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條件和交通、市場、政策等社會經濟條件。

第三步語言表達:用自己形成的答題框架系統,聯系題目給出的條件,進行逐項表達。

第四步檢查答案和條件:看所給條件是否有沒有用上的,與答案進一步對應補充。

二、選擇題解題技巧和規律

(一)選擇題的命題規律

1.選擇題的命題具有較強的綜合性

2.多為單項選擇題(如全國卷、天津卷等)

3.多為連題型選擇題(一個材料包括多個選擇題)

4.選擇題內容更加關注社會熱點

(二)應試策略

1.沉著冷靜,相信自己判斷

2.認真審題

3.先易後難,跳過難題或自己認為沒有把握的題目,回頭再做

4.認真檢查,但不要輕易改動答案

(三)應試技巧

1.做到:“三審”,即一審材料(加以引申)、二審題干(畫出關鍵詞)、三審選項(找出合理、正確並與材料和題干有關的選項)。

2.讀完題組內每一個小題,注意各小題之間的前後提示語,然後再從容做題。

3.仔細分析題干,明確解題條件

例如:北極地區寒風凜冽,考慮到當地所處風帶的盛行風向,中國北極科學探險考察站營地建築的門窗應該避開的朝向是:

A.東南方向B、西南方向C、西北方向D、東北方向

答案:D 點撥:題干條件是北極附近盛行風向、門窗避開的朝向。北極附近風帶為極地東風帶,具體風向為東北風,故門窗應避開東北方向。

4.選項錯誤的幾種情況:

(1)因果顛倒(2)前後矛盾(3)表述絕對化(4)概念混淆(5)表述錯誤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點帶面(7)與題干無關

(四)解題方法介紹

1.直選法:運用學過的知識可以直接選出來,多考察記憶性知識,注意必須看完所有選項再選擇。

2.排除法:如果選項羅列地理事物或現象比較多,可以先將選項與題干對照,排除掉明顯錯誤的選項,重點分析剩餘選項。

例如:(2005年江蘇卷)長期以來,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邊地區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塔里木河流域綜合治理的關鍵是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上中游地區利用絕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補給

C.下游地區利用絕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區均衡利用河水

答案:D 點撥:既然全流域要綜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應該利用絕大部分河水,故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來補給河水,不現實,又可以排除B,正確答案為D。

3.優選法:如果選項中有多項合理,但題干中有“最”、“主導”、“第一”等字樣時,要選擇最合理選項。

例如:美國“矽谷”形成的主導因素是:

A.環境優美 B.交通便利 C.知識技術 D.市場廣闊

答案:C 點撥:形成高技術工業區的區位因素包括知識技術、快捷交通、優美的環境,但主導因素是科技發達。

4.轉換法:即將條件換成另外一種相同的說法,該說法與選項更直接,利於選擇。

例如:一年中太陽直射兩次的地區,不會有:

A.熱帶沙漠氣候 B.寒流 C.冷鋒活動 D.從極地漂來的浮冰

答案:D 點撥:將條件轉化為“一年中有兩次直射的地區”屬於熱帶地區,不會存在從極地漂來的浮冰。

5.圖示法:將比較抽象的內容用直觀示意圖表示出來,利於選擇,如太陽直射點移動、晝夜長短變化等題目。

例如:10月1日,太陽直射點位置和移動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動 B.南半球,向南移動 C.北半球,向南移動 D.南半球,向北移動

答案:B 點撥:可以用下圖幫助理解選擇。

6.邏輯推理法:根據題干提供的條件,判斷某種事物是否具有某種性質或結果,需要進行邏輯推理或運算逐步得出正確的結論,即為邏輯推理法。

例如:(2005年江蘇卷)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徑流量一般出現在( )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答案:C 點撥:首先明確塔里木河為內流河,河水主要來自天山、昆侖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河流流量變化與氣溫變化有密切的關系;其次雖然7月氣溫最高,但冰雪融水補給河流還需一段過程,最大徑流量一般出現在8月。

(五)選擇題類型:

1.正誤選擇題:可以用排除法、直選法來選擇,但必須將所有選項都看完再決定對錯。

2.最佳選擇題:可以用比較法、優選法、直選法來選擇。

3.因果選擇題:由因推果,或由果推因,可以用直選法、推理法、逆向思維法。

4.組合型選擇題:由多項選擇轉化為單項選擇題,方法是排除法,先確定明顯正確或錯誤選項,最後分析剩下的選項。

5.時間和空間順序排列選擇題:解題關鍵是根據自己最熟悉或有把握的點,確定一個或多個即可選擇正確順序。

6.選擇題組:先給定材料,圖表或文字,然後從幾個角度命制幾道選擇題。

做題時注意以下方面:

(1)分析材料,畫出文字中的關鍵詞,圖表反映出的信息,如概念規律、變化趨勢、分布等,並將各個信息進行聯系或匯總。

(2)統覽給出的幾道選擇題,看一下它們之間是否具有條件繼承關系、後面題目對前面題目有無啟示、每道題用哪個條件,所有條件是否都用到了。

注意事項:

1.高考地理答題注意事項

考生應從文字和圖表、數據資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並能夠對提取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和運用,解決試題中提出的問題。考生首先必須讀懂題意,找出關鍵詞,把握試題中心含義,以及試題答題要求。

答題時要注意反饋教材的相關信息,從而使答案盡可能簡潔明了,切中要害。因此,在答題時認真看清圖像、圖表中所表現的內容,認真分析圖中的組成要素,區分有用條件和迷惑條件,特別是圖中有無指向標、隱含風向和河流流向、圖例和注記等容易忽略的內容,做到准確、全面而有效地從圖示材料中提取顯性的和隱性的信息,並要注意將圖像、圖表資料與文字資料有機結合起來,加以靈活運用。答題時要仔細,對選擇題的每個選項都要甄別,以減少失誤。

簡答題做題時必須問自己三個問題。即題目考什麼?在書本和考點的什麼地方?書本和考點怎麼解釋?在問了三個問題之後,再來根據題目設問組織答案。這樣的答案就有依據,而不是自己編造的答案。答題書寫要工整清晰,避免出現錯別字。

2.高考地理答題高分技巧

技巧一:巧記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黑子和耀斑增多時,會發出強烈的射電,干擾地球電離層,影響地面的無線電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陽風放射出的高能帶電粒子流,沖擊地球磁場,使磁針 不能正確指示方向,產生"磁暴"現象。帶電粒子流沖進地球大氣,被地球磁場捕獲,沿磁力線向地球兩磁極運動,與稀薄的大氣碰撞,產生極光。

技巧二:日照圖中進行圖圖轉換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兩個方面

日照圖判讀過程中,無論是局部圖轉換為整體圖,還是組合圖轉換為常見圖,轉換時都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繪制轉換新圖時,一定要明確圖上點、線、面的空間關系。

2.把握好時間點的轉換。

技巧三:合理有效地分配時間

要力求一次准確作答,容易做的要盡快作答,對難題要給予適當的時間。

技巧四:答題時應畫輔助圖

地理學科幾乎大部分試題都與地圖有關,這段時間考生要加強對地圖的復習,要拿出地圖冊把它完整看一遍。不能只是手中有圖,最終要達到心中有圖,高考題當中以前曾經考過沒有圖的題,考生自己需要構建一個圖。考生在做題的同時還應把地圖冊拿到手裡,而高考答題時最好畫輔助圖,對答題非常有幫助。

技巧五:選擇題不宜二次檢查

過去老師總倡導考試結束之後如果有剩餘時間可以檢查選擇題,把當時做錯的題改過來。但從目前的高考來看,檢查選擇題不是最佳方法,因為選擇題的容量特別大,如果第二次檢查會很匆忙,沒有第一次答題的時候細致,所以容易把對答案改錯。從這幾年的命題方式來看,選擇題都是由簡單到復雜,建議考生最好按照順序答,不要跳著答。

『肆』 地理大題答題技巧

導語:地理大題答題技巧。以下的答題技巧,同學們如果能自己總結出好的方法,在考試中就會更加得心應手,最後我祝各位同學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

地理大題答題技巧

1技巧一、解讀材料,科學審題

讀題干-讀圖名-讀圖例、注記、經緯度-分析地圖-題干與圖表結合分析-分析設問。

①題干,一般包括材料、數字、圖表等。

②審問題,包括問題的設問角度、限制性條件、所屬的知識范圍等。

③題目不同,審題的側重點也就不同。有些題目較簡單,可從關鍵詞上突破題意;有些題目的材料較為復雜,需要從材料的內容上來把握題意;有時只有將上述兩方面結合起來,才能准確判斷;還有些題目需從問題入手,進行逆向推斷。高考題目的總要求是'題在書外,理在書中',在審題時應以題意為中心,聯想所學的地理概念、地理規律、地理原理和區域案例,要全面、准確閱讀所給材料,把握問題指向和設問角度,揣摩命題意圖與考查要求。

2技巧二、信息獲取與機智解讀

提取信息要全:窮盡一切圖文信息,確保信息無遺漏,特別是圖表材料要通過思維加工將圖形、數據信息轉化為文字信息。

解讀信息要准:要注意區域圖的准確定位,如經緯度定位、海陸輪廓定位、地理事物特徵定位;從題干、圖表中提取解題信息;找出題乾和設問的關鍵詞和限定詞,辨析信息的重要程度,找出關鍵信息並進行合理判斷與推理,挖掘隱含信息。

運用信息要活:運用直接信息及隱含信息對問題進行分析,思維要暢通、敏捷。

3技巧三、解答技巧,實現試題內容與儲備知識間的內在轉化

將試題內容與儲備知識建立聯系,運用地理思維將知識重新組合、遷移轉化。一般解答思路為:根據經緯度、海陸位置准確定位→自然環境特徵(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土壤)→人類活動(工農業生產及其地域聯系)。其作用是通過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建立一條承接式思維鏈條,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有時由於題目條件隱蔽,層層設障,沒有明顯的正誤傾向,只能依據條件去判斷、推理,在此基礎上要理清頭緒,全面考慮,綜合分析,並找出優勢條件或限制性因素。

善於遷移知識,活學活用。課本上的案例是解決這一類問題的典範,因此,注意案例的遷移,做到活學活用,才能贏得高考。如澳大利亞混合農業可聯系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基塘農業;魯爾區的綜合整治措施可遷移我國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措施;美國'矽谷'發展的主要區位條件可遷移到印度的班加羅爾、北京中關村、新加坡電子工業。內蒙古畜牧業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採取的措施,就可'遷移'阿根廷發展畜牧業所採取的措施:①培育良種;②改善交通;③開辟水源;④種植飼料。

4技巧四、解答問題,草擬答案

①遵循已形成的思維模式和探究思路,根據試題的設問指向闡釋事物、探討問題,做出正確解答。如以區域為信息載體的題目要牢牢把握區域環境特徵,與區域環境特徵相背離的'詞語要慎用。

②解答問題一定要有大局觀,要清楚從哪些方面、哪些層次作答,而且根據要點與原理的邏輯關系,確定哪個要點需重點分析,哪個簡略闡述即可。

③答題中要注意辯證分析問題,如原因(自然原因、人為原因)、資源問題(開源、節流)、評價與影響(利與弊)、區位因素(自然因素與社會經濟因素)、地理規律(時間變化與空間分布)等。

5技巧五、書寫答案

答案的表述要規范、合理,要正確使用地理術語(特別是關鍵詞),要講究層次性、邏輯性,卷面要整潔、清晰。

地理大題答題技巧

先不要急於解答,要將整個試卷先大致看一遍,先用一二分鍾大體看一下試卷有幾個大題目,是39題還是40題?通觀全卷,做到心中有數。

要仔細、認真地看清楚試卷前對考生的要求,對答題的說明,使你的答卷符合規定,減少或避免失誤。

開始答題時,要十分認真仔細地領會每一道大、小題目的要求,比較有把握才開始下筆。審題要做到,一不看錯題;二不遺漏題;三要看全題;四要審准題。

答題前只要明確考題問的是什麼?要求是什麼?給的條件有哪些?在心中打好腹稿,安排好答題要點的先後順序。要根據各種類型題型,有針對性地回答。如讀圖填充題要求簡明、扼要;簡答題和綜合題則要求內容充實、要點精確。

答題要先易後難。剛一進入考場,在開始答卷時的前幾分鍾,心情多數是比較緊張的。這樣,思維、記憶都難以達到最佳狀態。如再遇上難題,心情就更易慌亂。因此,做題時先要從容易的入手,當你做過幾道有把握的試題後,心情就會自然地穩定下來,這時再做較難的試題,思維也活躍多了,增加了自信心,以後的考試也將順利得多了。書寫要整潔、清晰。

答題的書寫不能粗枝大葉,要按照試卷的要求,注意答題的格式。書寫要清楚,特別是地名不能寫錯別字,整潔的卷面使閱卷教師能看清答題的內容,而不易遺漏。綜合題答題切忌錯位。

答完綜合題後要認真檢查。檢查的目的就是要看答案與題目是否一致,有無答非所問,有沒有看錯題,綜合題該答的是否都已完成,有無漏題現象,試題是否都已完成。選擇題完成後直接填塗,准確無誤,不建議檢查。

『伍』 地理怎麼看圖

高考對圖像知識的考查,有三種要求:
1、一般性讀圖 目視感知,獲得直接信息.
(1)讀圖要求:識別符號表示何種地理事物或現象.
(2)讀圖步驟:一是先看圖例注記:二是區分要素單項,說明符號代表的地理事物或現象;三是總覽全圖,先單項後綜合,先左後右,最後加以整體記敘:該填寫的填寫,該計算的計算,該說明的說明,一一加以回答.
2、分析解釋圖像 目視分析,獲取間接信息.
(1)目視分析要求:通過感覺、知覺、記憶力、思維力共同參與活動.
(2)目視分析程序:
第一步,憑視覺、感覺、知覺獲取直接信息;
第二步,從記憶倉庫中提取與直接信息相關的一些知識;第三步,運用分析、綜合、比較、推理、判斷等思維方法,進行知識加工整理.
(3)答題:按照題目要求,先答出圖像中顯示著哪些地理事項(直接信息),再答出分析解釋後的結論,這就是獲取的間接信息.
3、動手畫圖補繪散點圖、繪制柱狀圖、補繪洋流與等溫線、補繪等高線等等.

幾種常考地理圖像的復習方法
(一)、區域分布圖的判讀
普遍以政區圖為基礎的包括地形、河流、礦產、城市、鐵路等要素的綜合地圖,其他還有氣候類型分布圖、水系分布圖、資源分布圖、洋流分布圖、工農業分布圖、交通圖等.地理分布圖的判讀需要以下幾個方面:
1、確定地理位置,初步提取有效信息
首先,通過經緯度位置確定國家、地區.掌握世界上主要的經緯線穿過的區域,如赤道、南北回歸線、0°經線、120°E經線穿過的國家、地區、大洲、大的地形區等.

次,用知名的國家、島嶼、湖泊、河流及地形等地理事物確定相對地理位置.即通過某地理事物與周圍相關知名地理事物在方向、距離上的比較,明確它的位置.如
果沒有給出地理事物的名字,可以用其輪廓、形狀去判定,因為每個大洲、國家和我國省區輪廓都有其特殊性,注意觀察、比較和總結.如梯形狀的埃及、昂首雄雞
狀的中國、跪俑狀的陝西省、肥鵝狀的的黑龍江省等.
2、熟悉並充分利用圖例和注記充分提取有效信息
3、整合信息,歸位驗證
歸位驗證就是把綜合的信息再帶到具體的區域,結合題干要求,進行「回頭看」,可確保准確無誤.
各類型區域圖考查要求
1、區域分布型圖像題 該題型往往以重大熱點問題為背景切入,側重於中國與世界區域地理知識.
2、 區域路徑型圖像題 要求重點了解不同區域各地理事物(包括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以及人類活動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等方面)的空間結構聯系和發展變化過程.並在此基礎上考查學生的地圖空間概念、心理地圖的構建、圖文轉化以及知識遷移等方面的能力.
3、區域分析說明型圖像題 要求熟悉地理主幹知識的基本概念,理解掌握地理基本原理,並能將概念原理的含義在知識的運用中真正得到體現.這類題的形式較多,一般包括剖面圖、原理(成因)示意圖、景觀圖、系統聯系圖和統計圖等.
區域常考知識鏈接
1.
區域分布型的重點內容有:①重要的地理界線(如洲界、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外流區與內流區、三級階梯分界、氣候及人口界線等等);②重要區域的范圍(如中西
歐及北歐的主要國家、東亞的國家、西亞的非阿拉伯國家等);③重要的國際或區域性組織的范圍及其變化(如歐佩克組織成員國、東盟、上海經合組織等).
2.
區域路徑型的重點內容有:①移動路徑(如台風移動路徑、鋒面移動路徑、風向等);②交通線路選擇與設計(如海運、鐵路線、旅遊線等);③物產運輸路線(如
世界石油、鐵礦、煤炭、木材、小麥等的運輸路線);④人口遷移;⑤我國重大工程建設的路線等(如青藏鐵路、西氣東輸、南水北調、西電東輸工程等);⑥科學
考察路線等.
3.區域分析說明型的重點內容包括以下各類圖表的繪制或判讀:①剖面圖;②氣候資料統計圖(降水、氣溫);③各種比例圖及統計曲線;④區域差異比較圖表(工業、農業等的分布)等.
(二)、地形圖的判讀(含地形剖面圖)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1、應掌握等高線圖的基本特性.
①數量上的特性,
②形態上的特性,
2、要掌握等高線的基本知識(詳見等高線圖) ,這是識別等高線圖的關鍵.
3、熟練判斷等高線圖上的基本地貌類型;學會識別一些特殊的地貌類型.如:新月型沙丘、火山、梯田等.
4、學會等值線圖的綜合判讀與應用.(詳見等高線圖)
【地形剖面圖的判讀與繪制】
1、判讀方法和步驟是:
①看清楚剖面線是沿什麼方向作的;
②根據圖上曲線彎折狀況和高度表(即垂直比例尺高度)讀出沿線地形特徵和地勢起伏情況;
③判讀沿線地形特徵或判斷地形區
2、繪制方法和步驟是:
①根據要求選剖面線,確定縱橫坐標比例尺,畫好坐標.
②尋找地圖上剖面線與高線的交點,並逐一記錄它們的高程和高差,
③將它們一一對應到剖面圖的坐標上,
④將這些坐標點連接成平滑的曲線,即完成剖面圖.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曲線出現轉勢的時候,附近兩個點之間的連線形狀,需要參考平面地形圖的局部形狀而定.
(三)、等值線圖的判讀

值線圖是常見的專題地圖,一般有等高線圖、等壓線圖、等溫線圖、等降水量線圖、等太陽輻射量線圖、等人口密度線圖、等太陽高度角線圖、等鹽度線圖、等PH
值線圖、等潛水位線圖、等震線圖、等時線圖等.近年來的試題又出現了幾種等值線相結合的形式,如一圖多用,更能考查能力.判讀等值線圖應注意以下幾個方
面:
1、看等值線的數值大小,確定地理要素遞變規律和方向.這一步最為關鍵,它會影響後面一系列問題的判斷.
2、看等值線的彎曲形狀變化,確定地理要素的分布特點.
3、看等值線的疏密程度,確定地理要素變化的緩急和幅度大小.
4、看等值線的閉合曲線,確定地理要素的局部高值或低值中心.
【等溫線圖】
1、氣溫最高月與最低月的分布狀況及變化,特別要注意一些重要的等溫線,如最高月20°等溫線、最低月0°等溫線等,
2、等溫線的疏密與溫差.
3、等溫線走向與緯線、海岸方向和地形的關系.
4、等溫線的彎曲.等溫線的彎曲與海陸分布、洋流、地形等諸多因素相關.
5、等溫線的閉合.等溫線成閉合曲線的地區,大多是受地形影響,而形成曖熱或寒冷中心.
【等壓線圖】
1、海平面氣壓場的基本形式:
2、風力大小及風向的判讀.
3、天氣變化.
①氣團天氣圖的判讀
②氣旋、反氣旋天氣圖的判讀
③鋒面天氣圖的判讀
【等高線圖】
1 .根據等高線地形圖的數值(海拔高度)大致判斷地形類型.
①海拔在 200 米以下一般為平原.
②海拔在 500 米以下,相對高度小於 100 米為丘陵.
③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對高度在 100 米以上為山地.
④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對高度小,等高線在邊緣部分十分密集,而頂部稀疏為高原.
2 .當等高線是封閉的曲線時,凡內高外低的為山頂,如圖一中 A 處,凡外高內低的為窪地.
3 .凡等高線重合,並用鋸齒狀表示的為陡崖.懸崖的相對高度可用公式計算:(n-1)d≤H

『陸』 如何用好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圖示」法

地圖是記錄和傳遞地理信息的工具,它是地理知識的一種形象、直觀綜合的表達,也是地理學科獨有的一種語言。地圖中包藏了眾多的知識點,許多地理特點規律都可通過觀察、分析地圖得出。地圖和地理教學始終相伴,這是地理教學的一大特點,它有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廣泛,最實用的教具。如果教學中地圖運用得好,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地理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教會學生通過閱讀地圖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也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地理教學中如何進行地圖教學?,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地圖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地圖的積極性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發展思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但是學生的興趣不是天生的。在學習地理課以前,學生對地圖有一些的認識和了解。七年級學生對地圖很好奇,如果不加以引導就很快消失了。老師要引導他們,促使他們喜愛地圖,對地圖產生興趣,因此老師應適時提出一些能激發學生閱讀地圖興趣的問題。在講地圖時老師注意先讓學生利用已有的讀圖知識討論如何看地圖,學生發言很積極,各抒己見;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指出不足,講解地圖和一般圖畫的區別,適時提出地圖上的比例尺、圖例、注記三個基本要素,並逐一講解,打好基礎。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此外鼓勵學生利用節假日郊遊,促使學生把地圖和地理知識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到地圖對我們生活的實用性,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學習地理知識的得力助手。把地圖和地理知識結合起來,也是學習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興趣的源泉在於知識的應用,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體驗成就感,沒有成就感的興趣只是好奇,不易持久,所學知識成功的運用使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興趣十足。
二.教會學生讀地圖的方法,會讀不同類型的地圖
學生面對一幅地圖,到底怎樣去讀?首先要使學生熟悉地圖的圖例。地圖圖例是千變萬化的地理事物的圖形符號,它表示的是各種地理事物。學生只有掌握了圖例符號,才能識別各種地理事物。圖例符號大致分為以下幾種:界線符號(如洲界、國界、未定國界、地區界、省界等)、自然地理要素符號(如河流、湖泊、山峰等)、人文地理要素符號(如公路、鐵路、航線、水庫等)、礦產符號、專題地圖的符號(如工業圖、農業圖等圖上的符號)、常見天氣符號等。因此應教會學生養成讀圖先讀圖例的習慣。其次讀圖時要注意地圖的圖名,從而確定地圖的類型。根據地圖的類型,對地理圖像進行全面的分析,提取相關的地理信息, 得出正確的結論。對於不同類型的地圖,閱讀方法和技巧是有區別的。常見地圖的類型大致分為:
1. 地理圖表
地理圖表是地理知識的載體,是地理教學的直接教具,是地理思維能力培養的最好工具。它能反映地理事物發展和分布的規律性。閱讀時,不能只停留在表層的地理信息上,更重要的是從表層的信息獲取其內在的聯系,找出其規律性。
2. 等值線圖
等值線圖是反映地理現象、數量分布情況的地圖。閱讀時,通過觀察圖上的數據幅度,看疏密情況,看等值線封閉與否,等值線的走向特點。如看等溫線圖→讀出氣溫約度→各地溫差大小→高(低)溫中心→分析影響氣溫分布的主要因素;看等降水量圖→讀出降水量約數→各地降水量大小→多雨(乾旱)中心→分析影響降水量多少的主要因素。 3. 地理分布圖 地理分布圖所佔比重較大,運用較廣。對於不同類型的地理分布圖,應確定其觀察和分析的重點。如看地形圖,應重點看地勢特點,重要地形單元及其分布以及它們的相互位置關系。如對於某區域的海陸位置,應重點讓學生辨認和評析該區域所瀕臨的海洋、距海遠近、位於
大陸的相對位置等。對於某區域的緯度,應著重讓學生觀察該區域所跨的緯度范圍,辨認該區域與特殊緯線的空間關系。
4. 地理示意圖
地理示意圖旨在用簡單形象的圖來說明地理事物的確本質屬性,演變規律及產生的原因。因此看這類圖時,應重點注意各地理要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因果關系。
三. 教學地圖時應提出明確的要求,所提出要求要從簡單到復雜,
注意運用從分解到綜合的認知規律,注意整體與局部的關系
教學中使用的掛圖不應該太復雜,內容不要太多,應簡單明了,主題突出。讀圖時一次不宜提出較多的觀察目標,初中生的認知能力畢竟有限,在太復雜的地圖中尋找有用的信息,干擾因素多,容易分散注意力,影響觀察的主要目標,同時,過於復雜的地圖,過多的讀圖目標,也增加了讀圖難度,容易挫傷學生閱讀地圖的積極性,教學層次不明顯,講解問題的思路也不清晰。如果講解的問題較復雜,可用幾張內容單一的地圖,觀察後再逐次疊加綜合,以判斷不同地理事物的關系。如通過地圖分析世界耕地的分布時,可先展示耕地分布圖,利用幻燈投影疊加五帶分布圖,得出:耕地多分布於降水多的濕潤地區;投影地形圖得出:耕地多分布於平原地區。逐一觀察後,再總結出耕地分布的特點。對於一個復雜的地圖分解為幾個簡單明了的地圖來觀察,學生要讀的地理事物突出,有利於循序漸進的有層次的分析問題,也利於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問題。這樣能把一個復雜的問題分解成幾個簡單的問題解決。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學習能力。地圖是平面的,展示地表平面信息較容易,也易於閱讀。對於地表的立體事物展示較困難,也較復雜,如山地、高原等地形;山高、海深的程度,除了運用符號文字外還要用色彩色調來表達。給學生學習這些知識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學不能不加以注意。如讀地形圖時可以先提問分層設色地圖是如何表示地勢高低起伏的,山地、高原、平原地形特點及平原、高原、山地在圖中對應什麼顏色。然後提出世界最長的山系是什麼?世界最大的高原是什麼?最大的平原地什麼?引導學生在地圖上一一找出。然後可以歸納南美洲的地形特點。從而在頭腦中浮現出知識點與地圖相互關聯的一幅地圖。
建立知識點和地圖之間牢固的關系是學習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地理課上不斷提出一些地理事物讓學生在地圖上標出,反復練習,不斷得復習鞏固,加深印象,知識點與地圖的聯系才能鞏固。
四. 要注意地圖之間的相互聯系與比較,綜合分析地理問題 地理事物和地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的,它們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因此在分析問題時,要從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才能正確認識,把握其實質。反映在地圖的閱讀上,要注意圖與圖之間的聯系和比較,同時用幾幅圖來綜合分析地理問題。如在學習我國的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時,可以把這兩個地區的地圖進行比較:找出兩大地區的位置,主要地形單元,瀕臨的海洋等,從而讓學生得出南方和北方地區的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通過閱讀我國的「一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和「年降水量分布圖」以及主要農作物種類的分布,學生不難想像出南、北方地區劃分的依據。

『柒』 怎樣解答地理看圖題

個人認為,地理看圖題,首先就考查了你的讀圖定位能力,根據圖所給的內容確定其大致方位,這對能力有一定要求。再根據其大致方位確定其地形,氣候等其他地理信息。確定了這些因素,題目就解決一半了。
其次,要特別重視圖例,比如地理考試中經常出現這類題,給你一副局部地圖,有村莊A、B、C,等高線,河流等等,再給你圖例,標示出煤礦,鐵礦等資源。這些圖例很大情況下都是答案的組成部分,都是可以發掘出很多信息的,對交通線的判斷,城市的發展等等有重大影響。
再次,答題切記用地理術語,且不宜啰嗦贅述,宜分點答題。

『捌』 如何有效的在高中地理課堂使用地圖教學

一、熟悉圖表語言,掌握讀圖的基本步驟 要學會讀圖、用圖,首先應掌握好地圖的基本知識,熟悉圖表語言,明確有關概念。地圖符號是表達地圖內容的點、線和圖形,各種符號不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質,還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圍和大小等數量關系,所以只有講清各種符號的地理意義,才能使學生熟悉符號所代表的具體地理事物,准確而迅速地找出它們的分布概況,相互聯系等。其中,圖名、比例尺、方向、圖例、注記等都是組成地圖的要素。圖例是地理事物的標記,讓學生懂得地圖是用什麼符號表示什麼地理事物,是讀懂地圖的基本前提。學生通過熟悉圖例、聯系地圖上的符號,最終達到能夠認識具體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聯系和空間結構。 同時,要考慮看圖的有序性。看圖不能雜亂無章,而要根據各種圖的實際情況,按照一定的順序,一步一步地進行。在觀察每一幅地圖時,應注意先看清圖名,直到地圖的主題或主要內容;再閱讀圖例注記和比例尺,知道地圖的表現方法;最後,要深入到地圖內部,關注具體的內容和信息,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讀圖效率。然而,看圖順序也不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有時可根據需要及學習情況可以靈活變通。二、誘導啟發學生,培養讀圖的積極性 要讓學生多看地圖,培養學生經常讀圖的積極性,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沒有地圖就無法學好地理,地圖是打開地理知識寶庫的鑰匙。其次,還要讓學生知道,在現實生活中,地圖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特性,許多問題都需要豐富的地圖知識作指導,通過讀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讀圖來掌握基本知識和原理,了解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內在聯系與規律。 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圖冊、教學掛圖、課本插圖、地理景觀圖、地理模型、黑板略圖等,讓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彩圖,一幅幅精美流暢的板圖板畫、一件件生動逼真的地理教具模型,也易產生歡愉的情緒和濃厚的興趣。還可課下讓學生做拼圖游戲等,同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了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之後,為了讓學生能熟悉34個省級行政區的位置及形狀,課後我布置學生製作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圖的活動。經過製作行政區圖,學生更加熟悉了其位置及輪廓。在過後做練習和考試中有關這方面的題基本上。 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最重要前提是讓學生親自觀察直觀對象。以前常見教師在課堂上指著教學掛圖或投影圖、投影片,把觀察到的地理事物直接告訴學生,這是什麼山脈,那是什麼河流、城市、港口等等,使學生不用觀察就能得到,因而造成學生識圖能力低下:翻開地圖時找不到,找不準。所以在提出問題後,盡量讓學生獨立觀察,教師認真地指導學生掌握觀察的程序、方法,然後讓學生在觀察中去發現「結果」。例如在講地球自轉運動時,先讓學生用一物(如課本、文具盒等)充當太陽,假想它們是圓的球體,並能自身發光,然後一手托地球儀離開「太陽」一定距離,另一手自西向東撥轉地球儀,學生會發現地球儀上的各個地方,有時候會背向太陽(黑夜),有時候會面向太陽(白晝),於是很快得出,由於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現象。同樣,改變和附加一定條件也可讓學生演示地球公轉運動,從而得出由於地球公轉產生了一年四季現象並能看到演示過程中,哪裡做得不到位,也有利於學生在做練習指出圖中地球公轉圖中的錯誤能正確迅速地指出來。再如:「根治黃河」的關鍵——治沙這個問題,我製作了一個上表面傾斜的小木箱,裡面裝滿沙土,然後讓學生向上面澆水,發現泥沙流失很快;但是往上面鋪一層草皮再澆水,學生會發現沙土流失現象減小。兩次對比觀察,引導學生得出:要治沙就得進行植被保護工作,如種草、種樹,才能使水土不流失。通過學生動手動腦,主動發現,所學的知識無疑是牢固難忘的。觀察一般要經歷這樣幾個過程:先對認識事物的整體有個初步了解,並把它區分幾個組或幾個方面,然後再根據分出的各個部分進行細致的觀察,最後將各部分加以綜合,形成完整的,具體的直觀對象表象。如:在講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一節《日本》的教學中,讓學生觀察日本的地理位置,先對這個國家的輪廓和范圍有一個初步的完整的認識(識圖:領土主要由四個大島及其周圍一些小島和海域組成,形狀如一張弓,而且最大的島——本州島也形如弓),然後再從緯度位置、海陸分布、鄰國等幾方面進行觀察,再得出對這個國家地理位置的完整認識:東亞島國、我國近鄰。三、加強讀圖訓練,強化讀圖能力 閱讀地圖不僅要看清地圖上有什麼、在什麼地方, 更重要的是探究和發現隱藏在地圖語言背後的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不僅要靜態地看清地理事物的位置、特點, 而且要動態地分析地理事物在時間和空間兩種維度中的變化趨勢。這樣就充分挖掘了地圖語言的概括的、豐富的內涵。因此應不斷強化讀圖能力的訓練,指導學生逐步養成使用地圖的能力,使地理知識和讀圖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如講《中國行政區劃》時,著重講政區圖的用途和讀法,讓學生通過讀圖練習掌握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位置和輪廓。在回答問題時,教師可掛出《中國行政區》空白圖,讓學生回答各省區的名稱或簡稱,然後在地圖冊上,勾畫省區界線,填寫名稱,並塗上顏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將黑板上的圖片拿去讓一名學生在板圖中相應的位置上填寫各省區的名稱。通過板圖、圖片的講解和練習,學生能很快地掌握有關的地理知識,並且能避免死記硬背,達到了練中學,學中練的目的。 地圖語言和文字語言比較,最大的特點是形象直觀,既可表示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和相互關系,又能表示地理事物在時空上的動態變化,地圖作為地理學科的基本表達方式在傳達地理信息方面的作用是文字所無法取代的。 在地圖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想像把各種地圖符號形象化,再通過觀察和分析把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聯系起來,找出其間的相互關系,查明其地理規律。例如運用我國工業分布的變化和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增長說明我國工業的發展成就,運用我國鐵礦石、煤炭資源的分布說明我國鋼鐵工業的布局情況及合理性,運用我國鐵路、公路、航空等的營設問角度等方式提高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 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地圖,使學生看懂地圖,進一步分析地圖,不斷培養學生的綜合讀圖能力。教師也可用多圖並用的指導和訓練,拓展學生的思維,不斷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這樣能培養學生利用地圖找出各種地理對象之間相互聯系的能力。在教學時也可以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記圖,提高對各種地圖的分析綜合能力。 運用技能,反復練習,最終解決問題。教學本身就是通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掌握技能,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然而技能的形成需要有一個認識、理解、練習,再認識、再理解、再練習,最後達到熟練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教學時對每一節地理課,都要精心設計,來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四、培養繪圖能力,提高用圖水平 繪圖是讀圖過程中動手操作的環節,有利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同時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地理技能。引導學生繪制地圖是地理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是目前地理教學中的薄弱環節。繪圖包括彩描黑白地圖的點、線、面,繪制各種分布略圖、示意圖、剖面圖、統計圖等等。自己動手繪圖,有利於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同時也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地理技能。 學生在看、畫、聽的過程中,思想集中,提高了繪圖能力,記憶效果好,知識鞏固率高。為了不斷提高學生的繪圖能力,可激發學生運用所學的地圖知識、技能自己創繪地圖,以圖的形式表達所學的地理知識,發展學生的創造力。 為此,教師可採用以下方法加強此方面訓練。 1、「利用板圖教學」,在黑板上把本節課要出現的圖畫在黑板上,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黑板上。圖示順序和講解同步進行,畫完講完,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上,黑板上的板圖要一目瞭然,要讓學生很快了解本節課的內容。2、「讓學生用白紙描圖」,簡單的輪廓圖、示意圖、分布圖等反應地理特徵的地圖可讓學生親手繪制。復雜的地圖可讓學生用白紙描下來,然後再把主要城市、地形、河流、工業區等要素繪制在圖上。 學生是否具備閱讀地圖的能力,檢驗的標准應該是在實踐活動中是否會使用地圖。在讀圖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有許多地圖實踐活動可以利用。 綜合讀圖對學生從不同角度全面、綜合提取地理信息,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歸納概括能力,培養學生靈活應用圖表,形成知識體系有重要作用。 每一幅圖,都是各種地理信息的綜合載體,從不同側面可以提取出不同的信息,強調綜合讀圖,可以讓學生以地圖作為思維的發散點,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同一幅圖,可以綜合體現出不同的知識點即一圖多用。在同一幅圖中,如把等溫線、等降水量線、等高線等匯集起來,引導學生發現它們的規律性,讓學生真正做到利用地圖來理解、記憶有關地理知識。反之,當此圖以多種角度來考查學生時,學生也能運用發散思維,舉一反三,應對自如。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的時空有不同的圖形表示法即一圖多變。將這些圖像結合起來,並加以轉換,可使學生全方位地獲得對地理事物的認識。讓學生熟悉日常生活用圖的內容特點和閱讀方法,強化學生的用圖意識和用圖能力。五、教師的主導作用及讀圖教學的注意 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想像把各種地圖形象化,再通過觀察和分析把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聯系起來,找出其間的相互關系,查明其他地理規律,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用圖水平。 在「讀圖法」教學中,既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又要體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在備課的同時,要認真備圖,要精心准備好圖,根據教學要求,選擇典型性強的地圖,並認真鑽研地圖的內容。2、講圖時,要善於聯系。在課堂上講解地圖內容時,要注意知識連貫性,突出所講內容的重點和難點,而且還要將新出現的地理事物與已知事物進行聯系,使新知識形成網路。3、在教學中,對學生正確「導讀」。「導讀」應包括:(1)識圖,掌握地圖內容;(2)設問,通過「讀圖」應思考理解的內容;(3)總結,找出圖上內容的規律性、內在聯系性等。4、一圖為主,適當選用「輔圖」,但不可喧賓奪主。在教學過程中,適當適時使用「輔圖」,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若用圖過多過濫,就會造成學生注意力的分散,達不到教學的目的。 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循序漸進地對學生的地理教學圖像能力進行培養,首先引導學生掌握讀圖基本程序,讀圖一般的步驟,培養學生讀圖技能。達到准確理解圖像的內涵,從而得出正確結論的目的。使學生養成用圖習慣。並隨著讀圖能力的提高,由學生自己對這些圖像進行有目的、有重點地觀察,從不同角度對圖像進行有效分析,由自己通過對觀察到的地理現象進行積極的思維,提煉出地理特徵、地理規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間聯系的來龍去脈。學生逐漸轉變了學習方式,形成了良好的讀圖習慣,讀圖能力明顯提高。使由會讀一般的政區圖,到會分析比較抽象的地球運動圖、氣候圖等,讀圖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和發展。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既是地理教學的主要內容,也是地理教學的目的和重要任務。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就能藉助地圖,用自己的頭腦和眼睛去探求各種各樣的地理現象和它們相互間的關系,從而獲得新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在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方面作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總結出更多更好的經驗來。當然,培養學生的地理觀察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時時注意,不斷努力,長期堅持,使學生形成看圖仔細觀察的習慣,那麼教師就可以省點心,而學生也會得到許多課本沒寫出來的知識。因此,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地圖,將地理知識的傳授融於地圖之中,使學生讀圖、用圖能力的培養經常化,使學生養成愛讀圖,會用圖的習慣,使地圖成為學生獲得鞏固地理知識和擴大知識面的源泉。

閱讀全文

與地理做題時如何運用圖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