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武隆的地理現象有哪些

武隆的地理現象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1-25 15:58:24

㈠ 重慶武隆縣克斯特地形的外貌特徵是什麼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岩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喀斯特(Krast)一詞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碳酸鹽岩高原的名稱,當地稱為,意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發軔於該地而得名。喀 喀斯特地貌 斯特地貌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貌。 形成條件可溶性岩石 可 喀斯特地貌岩石 溶性岩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條件,我國西南地區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最主要的是這里有其發育的主體。大量的碳酸鹽岩、硫酸鹽岩和鹵化鹽岩在流水的不斷溶蝕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種奇特的喀斯特景觀。從溶解度上看,鹵化鹽岩>硫酸鹽岩> 碳酸鹽岩;由於碳酸鹽岩種類較多,其各類岩石溶解度隨著難溶性雜質的多少而定,石灰岩> 白雲岩> 泥灰岩。從岩石結構分析 ,結晶質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 岩石透水性 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們是流動水下滲的主要渠道 喀斯特地貌岩石 。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強,岩溶作用越顯著。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強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發育越完整,並且形成一個不斷擴大的循環網。 流水作用 1.流水的溶蝕作用 水的溶蝕能力來源於二氧化碳(CO2)與水結合形成的碳酸(H2CO3),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來自大氣流動、有機物在水中的腐蝕和礦物風化。下面幾個化學方程式反映了岩溶作用的進行: H2O + CO2==H2CO3 ;(第一步:形成碳酸) H2CO3==H+ + HCO3-;(第二步:碳酸離解生成H+) H+ + CaCO3==HCO3- + Ca2+ (第三步:H+與CaCO3反應生成HCO3-,從而使CaCO3溶解) 這幾步反應在大自然間是十分復雜的過程,因為溫度,氣壓,生物,土壤等許多自然條件制約著反應的進行,並且這些反應都是可逆的,水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反應向右進行,就有利於CaCO3的分解;岩溶作用進行比較容易,反之則不利於岩溶作用。 2.流水的流動作用 流動的水溶蝕性更強烈一些,這是為什麼?因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時的補充,水的溶蝕作用才能順利進行,水的溶蝕能力才得以鞏固加強。同時,流動的水帶動河底砂礫對岩石進行機械侵蝕,這樣更有利於岩溶作用的深入。 氣候影響 比如我國西南地區氣候濕潤,降水量大,地表徑流相對穩定,流水下滲作用連續,並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補充。因此岩溶作用得以延續進行。發展階段1、地表水沿灰岩內的節理面或裂隙面等發生溶蝕,形成溶溝(或溶槽),原先成層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溝分開成石柱或石筍。 2、地表水沿灰岩裂縫向下滲流和溶蝕,超過100米深後形成落水洞。 3、從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層後發生橫向流動,形成溶洞。 4、隨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發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積小,稱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積大則稱陷塘。 5、地下水的溶蝕與塌陷作用長期相結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橋。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蝕作用在舊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繼續進行。雲南路南的石林是上述第一階段(溶溝階段)的產物,這里的自然風光因阿詩瑪姑娘的動人傳說而變得格外旖旎。桂林的象鼻山,則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在廣西境內,經常可看到這種抬升到地表以上的溶洞,俗稱「神女鏡」或「仙女鏡」。喀斯特研究在理論和生產實踐上都有重要意義。喀斯特地區有許多不利於生產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預防,也有大量有利於生產的因素可以開發利用。水庫選址時應盡量避免斷層、破碎帶、喀斯特地貌等。喀斯特礦泉、溫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氣體,有醫療價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種沉積礦產較為豐富,古喀斯特潛山是良好的儲油氣構造。 喀斯特地區的奇峰異洞、明暗相間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遊資源。如湖南張家界桑植縣的九天洞已列入洞穴學會會員洞,堪稱亞洲第一洞、黃龍洞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首批國家5A級旅遊區張家界武陵源的組成部分,是張家界地下喀斯特的地形代表,其中喀斯特地貌約佔全市面積的百分之四十。廣西的桂林山水、雲南的路南石林等馳名中外。喀斯特地貌由於其獨特的地貌特徵,經常容易「產出」類型各異的風景區。例如,貴州龍宮、織金洞等。地貌分類按出露條件,喀斯特地貌可劃分為:裸露型喀斯特、覆蓋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這四種。 按氣候帶分為:熱帶喀斯特、亞熱帶喀斯特、溫帶喀斯特、寒帶喀斯特、乾旱區喀斯特五種。 按岩性分為:石灰岩喀斯特、白雲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鹽喀斯特四種。 此外,還有按海拔高度、發育程度、水文特徵、形成時期等不同的劃分等。地表喀斯特地貌 1.溶溝和石芽 溶溝是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動過程中不斷對岩石溶蝕和侵蝕,從而形成的石質溝槽;石芽指突出於溶溝之間的石脊,其實它是溶溝形成過程中的殘余物。雲南地區的石林就是發育比較好的形態高大的石芽群,它的形成條件是厚層、質純、產狀平緩、垂直節理稀疏和濕熱的氣候環境。 2.天坑和豎井 主要是由於岩溶地面不斷凹陷,形成漏斗狀的圓形窪地或豎井狀的洞,在我國的重慶和四川南部地區分布較為廣泛,他形成於陡峭的坡地兩側和窪地、盆地底部,因為流水沿著岩石的裂隙侵蝕強烈,所以天坑或豎井深達幾十米到幾百米。 3.溶蝕窪地和溶蝕谷地 溶蝕窪地是一種范圍廣,近似圓形的封閉性岩溶窪地,四周多低山和峰林,底部平坦,雨季易澇,旱季易干。面積一半數平方千米至十幾平方千米。溶蝕谷地是溶蝕窪地進一步擴大或融合而形成的,它受構造影響比較大,面積更為廣,一般數十平方千米至數百平方千米,平面條狀分布,長達數十公里,底部平坦,常有地表徑流,例如廣西都安有一溶蝕谷地寬一公里,長十公里。這種喀斯特地形在我國雲貴高原分布廣泛,當地人稱之為「壩」。 4.干谷 干谷是地表徑流消失後岩溶區遺留下來的谷地,它的形成原因是河流的某一段河道水流沿著谷底的豎井或水洞流入地下,形成地下徑流。這種地表徑流轉為地下徑流的現象叫做伏流。還有一種形成原因即類對河道進行裁彎取直的結果。這樣的地貌類型在我國華北地區和東北地區比較常見。 ⒌峰林、峰叢、孤峰、天生橋 「桂林 石林 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我國廣西省風光獨特,岩溶作用是形成這天然屏風的主要原因。 峰叢是可溶性岩受到強烈溶蝕而形成的山峰集合體。峰林是由峰叢進一步演化而形成的。當然,在新構造作用下,峰林會隨著地殼的上升轉化為峰叢。山峰表現為錐狀、塔狀、圓柱狀等尖銳峰體,表面發育石芽、溶溝,山峰之間又常常有溶洞、豎井。峰叢地貌可以說是喀斯特地貌的博物館。 孤峰是岩溶區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它需要地殼長期穩定而無太大的地質運動。奇特美麗的桂林山水會把大自然對它的寵愛告訴你。 天生橋是可溶性岩下部受流水溶蝕而形成的拱橋狀地貌。 6.地表鈣華堆積 這是一類典型的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瀑布華,鈣華堤壩和岩溶泉華。 瀑布華指地表瀑布水流速度陡然增大,內力作用減小,水中的二氧化碳外逸,形成瀑布華。我國貴州著名的黃果樹瀑布就屬於這一種。 鈣華堤壩形成是溶解大量CaCO3的高山冰雪溶水和含大量CaCO3地下滲透的岩溶水在地下徑流一段距離後,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隨著水溫增高和水流速度增大以及大量藻類植物的作用,形成了大量鈣華沉積。鈣華中含許多雜質和多種不同元素,並且有水生植物的影響,使得鈣華呈現出多種色彩。這種地貌在我國四川黃龍寺一代分布較廣,黃龍寺旅遊業的發展可以說與這種獨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觀緊密相連。 岩溶泉華是溶有大量CaCO3的泉水湧出地表,由於溫度升高和壓力減小,使得CaCO3在泉口形成鈣華沉積,長時間的積累使泉華形成不同的形狀,這也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一幅美景。這種喀斯特地貌在我國雲南較為常見。 地下岩溶 1.溶洞的概況 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蝕擴張而形成的的地下洞穴,規模大小不一,大的可以容納千人以上;形態千奇百 溶洞 怪,溶洞中有許多奇特景觀,如石筍、石柱、石鍾乳、石幔等。小的連一個人都難以通過。溶洞是水的溶蝕作用、流水侵蝕以及重力作用的長期結果。溶洞景觀在我國的湖南、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等省區分布較為廣泛。 2.溶蝕地貌——石鍋和邊槽 如果一個溶洞頂部的某一局部地點受到較為強烈的紊流作用,隨著水壓增大,溶蝕能力增強,這些地方的溶蝕量比周圍大,從而形成向頂側凹入的弧形面,這樣的地貌稱為石鍋。邊槽是指溶洞的邊壁在水的溶蝕作用下形成向洞測凹陷的槽狀地貌。這兩種溶蝕地貌在溶洞中很常見。 3.堆積地貌 堆積地貌 地下溶岩 是溶洞景觀中的精華部分,在我國西南地區的溶洞中你盡可以欣賞那神奇的洞天世界。重力水的堆積是溶洞堆積地貌的主要形成方式,溶解了大量可溶性岩的水滴斷續的從溶洞頂部落下並不斷積累,從而形成絢麗多彩的石鍾乳、石筍、石柱、石幔、邊石堤等。 石鍾乳是一種呈倒錐狀的岩溶堆積物,大的可達數米,小的只有幾厘米,主要是岩溶水沿著溶洞頂部細小的裂隙滲出並在滴水處不斷沉澱產生的。它緊緊與洞頂相連,不斷向洞底延伸。 石筍是由洞底向上伸展的岩溶堆積物,主要是岩溶水滴滴落到洞底並不斷沉積的產物,它與石鍾乳相對生長,一般呈筍狀、塔狀和錐狀。 石鍾乳和石筍的橫剖面都具有同心圓結構。 石鍾乳和石筍相對生長,並逐漸結合成一體,隨著岩溶水的不斷沉積,慢慢形成粗壯的石柱。 石幔是岩溶水沿著洞壁呈薄膜狀的漫流過程中CaCO3逐漸沉積的產物,一般呈片狀、層狀,並且有彎曲的流紋,高者達數十米,非常壯觀。 邊石堤是指溶洞底部兩側堤狀堆積物,高度一般幾厘米到幾十厘米,呈弧形階梯狀。 另外,在溶洞中還有許多奇特的景觀,有的似蓮花開放,有的如樹枝伸展,還有一些石葡萄、石珊瑚等。

㈡ 世界上最大的天坑 武隆天坑景區面積有38平方公里

天坑是一種地理現象,世界上的天坑有很多,有大也有小。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武隆天坑,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也是世界唯一因地表水沖蝕而成天坑群。武隆後坪天坑群位於重慶市東南部,景區面積有38平方公里,在2007年的時候,就已經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武隆後坪天坑群介紹

位於重慶武隆後坪境內的天坑群,景區面積有38平方公里,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了。武隆天坑群,是世界唯一因地表水沖蝕而成天坑群。這個天坑形成的原因,是因為長期受水沖刷而形成的,其形成的時間大概在200萬年至230萬年以內。

在這個天坑的周圍,有著三、四條水量非常大的河流,這種水源量和水動力超強的河流,浸蝕和溶蝕能力都非常的強。這些河流在長時間的沖蝕和崩塌下,讓洞口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深,漸漸的就形成了現今如此規模的大天坑群。

武隆後坪天坑群保存的十分完好,其中的箐口天坑形態也很完美,可以通過3000米長的二王洞直達天坑底部,屬於世間罕見。在天坑的上部,還有一些十分壯觀的瀑布,瀑布匯集成河流流入二王洞,形成地下水,再從麻灣洞湧出。

千百年來,武隆後坪天坑群一直被當地人視為“神坑”,因為它能夠預測天氣。每當天坑中起霧的時候,就說明馬上要下大雨了。之後根據專家考察分析,這很可能是因為,每當要下雨的時候,洞外溫度變高或氣壓發生變化時,就會向洞穴下壓。

而洞穴內則是一個恆溫的環境,那下壓的氣壓會在洞口形成一團霧,因此產生了天坑起霧預示下雨的說法。這個天坑堪稱南方喀斯特地質地貌經典,有專家指出,在天坑中可能蘊含大量的珍惜野生動植物。天坑風景十分美,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才行。

㈢ 地理現象有哪些

地理現象有:瀕臨海洋的荒漠地區,「回歸沙漠帶」上的綠洲,緯度較「高」的炎熱中心,赤道雪山,極圈花園,飛地,無寒暖流交匯的大漁場等。具體如下:
1.瀕臨海洋的荒漠地區。
海洋是水汽的源地,雲雨的故鄉。大陸沿海地區一般受海洋影響較大,降水比較豐富,多屬於氣候濕潤地區。但是,在澳大利亞西海岸,秘魯太平洋沿岸等地區卻形成了荒漠環境。因為這里常年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空氣增溫乾燥;同時,盛行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水汽很少,雲雨難以形成。此外,沿岸海洋中有寒流經過,降溫減濕,進一步加劇了氣候的乾旱程度,使荒漠區一直延伸到海岸邊。其中最典型的是南美洲的智利北部和秘魯沿海地區,這里不僅是世界上降水最少、氣候最乾旱的地區,而且荒漠區隨強大的秘魯寒流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成為一大自然奇觀。
2.「回歸沙漠帶」上的綠洲。
地球上南北回歸線附近地區,由於處在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下,盛行熱帶大陸氣團,降水量小而蒸發量大,所以氣候乾旱。世界上的沙漠多分布在這里,故稱為「回歸沙漠帶」。
3.緯度較「高」的炎熱中心。
在南北半球上,無論7月或1月,氣溫都是從低緯向兩極遞減。一般是低緯度地區氣溫高,高緯度地區氣溫低。但是,7月份世界上最熱的地方並不在赤道而是出現在北緯20°—30°大陸上的沙漠地區,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熱中心。這里7月份平均氣溫多在30℃以上,其中利比亞的阿濟濟亞曾出現過58℃的絕對最高氣溫,是有名的世界「熱極」。
4.無寒暖流交匯的大漁場。
寒流和暖流交匯的海區,浮游生物的滋長和繁殖特別迅速,魚類餌料豐富;同時,暖水性魚類和冷水性魚類都滯留在那裡,所以漁業資源豐富。世界上的幾個主要大漁場幾乎都位於這些海區。例如大西洋紐芬蘭漁場、日本北海道漁場及中國的舟山漁場等等。

㈣ 生活中常見的自然地理現象有哪些

生活中常見的自然地理現象有:
一、降水
降水是指空氣中的水汽冷凝並降落到地表的現象,它包括兩部分,一是大氣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結物,如霜、露、霧和霧淞,又稱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結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稱為垂直降水。但是單純的霜、露、霧和霧淞等,不作降水量處理。
二、台風
台風是赤道以北,日界線以西,亞洲太平洋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64節或以上、每秒32.7米或以上,又或者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稱為颶風或其他在地近義字。西北太平洋地區採用之近義字乃台風。
三、龍卷風

龍卷風是發生於直展雲系底部和下墊面之間的直立空管狀旋轉氣流,是一類局地尺度的劇烈天氣現象 。龍卷風可見於熱帶和溫帶地區,包括美洲內陸、澳洲西部、印度半島東北部等,常見的發生時間是春季和夏季。
龍卷風的產生條件包括近地面的風切變和顯著的垂直運動/不穩定能量,雷暴是能夠滿足以上條件的理想環境,也是引發龍卷風的主要原因,其中由超級單體引發的龍卷被稱為超級單體龍卷,其它情形被稱為非超級單體龍卷 。超級單體龍卷強度的強度和規模通常大於非超級單體龍卷。四、沙塵暴
沙塵暴是沙暴和塵暴 的總稱,是荒漠化的標志。是指強風從地面捲起大量沙塵,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千米,具有突發性和持續時間較短特點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災害性天氣現象。 其中沙暴是指大風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層所形成的挾沙風暴;塵暴則是大風把大量塵埃及其他細顆粒物捲入高空所形成的風暴。
五、霜
霜是貼近地面的空氣受地面輻射冷卻的影響而降溫到霜點以下, 在地面或物體上凝華而成的白色冰晶。霜是一種天氣現象, 屬於中國地面氣象觀測內容。
科學上,霜是由冰晶組成,和露的出現過程是雷同的,都是空氣中的相對濕度到達100%時,水分從空氣中析出的現象。它們的差別只在於露點(水汽液化成露的溫度)高於冰點,而霜點(水汽凝華成霜的溫度)低於冰點,因此只有近地表的溫度低於0℃時,才會結霜。

㈤ 武隆縣的地理環境

武隆縣地質構造雛形由燕山期第二幕形成,屬新華夏構造體系和南北徑向構造體系,川黔南北構造帶。江口等地區屬川鄂湘黔隆起褶皺帶,褶皺構造形成一系列背斜和向斜。構造成南北向的主要有接龍場背斜、甘田灣向斜、大耳山背斜、羊角背斜、三匯背斜、車盤向斜等。背斜核部出露地層多為二迭系、三迭系,其中接龍場背斜多為寒武系。向斜軸部為三迭系中上統地層。構造形態多為短軸構造,兩翼岩層傾角差異較大。斷裂構造發育,多與背斜伴生。其性質為沖斷層、正斷層、逆斷層。主要斷層有芙蓉江沖斷層、土坎正斷層、三匯沖斷層、煤炭廠逆斷層、四眼坪逆斷層。
武隆縣屬渝東南邊緣大婁山脈褶皺帶,多深丘、河谷,以山地為主。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境內東山菁、白馬山、彈子山由北向南近似平行排列,分割組成桐梓、木根、雙河、鐵礦、白雲高地。因婁山褶皺背斜寬廣而開闊,為寒武系石灰岩構成,在地質作用過程中,背斜被深刻溶蝕。烏江由東向西從中部橫斷全境。烏江北面的桐梓山、仙女山屬武陵山系,烏江南面的白馬山、彈子山屬大婁山系。木棕河、芙蓉江、長途河、清水溪、石樑河、大溪河等大小支流由南北兩翼匯入烏江。由於深度溶蝕形成的深切槽谷交錯出現,構成武隆縣崇山峻嶺,崗巒陡險,溝谷縱橫。仙女山主峰磨槽灣海拔最高,達2033米;大溪河口海拔最低,海拔為160米。除高山和河谷有少而小的平壩外,絕大多數為坡地梯土。土壤多屬黃壤、黃棕壤,其次紫色土。 植物
武隆縣以中亞熱帶植物為主,植被類型有常綠闊葉林、常綠針葉林、常綠針闊混葉林、竹林、常綠闊葉與落葉闊葉交混林、灌木林、疏林草地及灌叢草地。植被中有速生優質樹種馬尾松、杉木、鐵尖杉、白花泡桐、香椿等;有屬國家一級保護樹種的銀杉、珙桐、水杉,二、三級保護樹種的鵝掌秋、胡桃、銀雀樹等;還有經濟樹種油桐、茶、漆、獼猴桃等。
動物
動物有哺乳類4目12科34種,爬行類2目2科14種,兩棲類2目3科12種,鳥類18科26種,魚類7目8科34種,包括國家一、二、三級珍稀動物金錢豹、小熊貓、大鯢、白腹錦雞、中華鱘等。

㈥ 地理現象都包括哪些

1、瀕臨海洋的荒漠地區

海洋是水汽的源地,雲雨的故鄉。大陸沿海地區一般受海洋影響較大,降水比較豐富,多屬於氣候濕潤地區。但是,在澳大利亞西海岸,秘魯太平洋沿岸等地區卻形成了荒漠環境。

因為這里常年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空氣增溫乾燥,同時,盛行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水汽很少,雲雨難以形成。

2、「回歸沙漠帶」上的綠洲

地球上南北回歸線附近地區,由於處在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下,盛行熱帶大陸氣團,降水量小而蒸發量大,所以氣候乾旱。世界上的沙漠多分布在這里,故稱為「回歸沙漠帶」。但是,這一帶並非到處都少雨。


3、緯度較「高」的炎熱中心

在南北半球上,無論7月或1月,氣溫都是從低緯向兩極遞減。一般是低緯度地區氣溫高,高緯度地區氣溫低。但是,7月份世界上最熱的地方並不在赤道而是出現在北緯20°—30°大陸上的沙漠地區,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熱中心。

這里7月份平均氣溫多在30℃以上,其中利比亞的阿濟濟亞曾出現過58℃的絕對最高氣溫,是有名的世界「熱極」。

4、無寒暖流交匯的大漁場

寒流和暖流交匯的海區,浮游生物的滋長和繁殖特別迅速,魚類餌料豐富;同時,暖水性魚類和冷水性魚類都滯留在那裡,所以漁業資源豐富。

世界上的幾個主要大漁場幾乎都位於這些海區。例如大西洋紐芬蘭漁場、日本北海道漁場及中國的舟山漁場等等。

5、赤道雪山

赤道兩側的熱帶雨林帶,全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6℃左右。在赤道南側的赤道帶內,有幾座海拔超過5000m的高山,例如非洲坦尚尼亞境內的乞力馬扎羅山、印度尼西亞伊里安島上的查亞峰等。它們雖然地處赤道附近,但終年冰峰峭立,白雪皚皚,成為赤道地區的奇觀。

㈦ 有哪些常見的地理現象

1、晝夜交替現象。地球時刻都在進行著自轉運動,因為地球的自轉才有了晝夜之分。
2、重慶一帶吃辣。原因是西南地區氣候潮濕辣椒可以去潮。
3、大樹底下好乘涼。因為綠地能降低環境的溫度,綠地中園林植物的樹冠可以反射掉部分太陽輻射帶來的熱能,更主要是綠地中的園林植物能通過蒸騰作用吸收環境中大量熱能,降低環境的溫度,同時釋放大量的水分增加環境空氣的濕度。
4、無寒暖流交匯的大漁場。寒流和暖流交匯的海區,浮游生物的滋長和繁殖特別迅速,魚類餌料豐富。同時,暖水性魚類和冷水性魚類都滯留在那裡,所以漁業資源豐富。
5、重霧三日,必有大雨。重霧系指大霧,大霧維持三天,說明暖濕氣流特別強盛。暖濕氣流越強盛,等冷空氣一到,下的雨也就越大。因此利用重霧三日必有大雨這條諺語預測天氣,不論哪個季節,准確性都比較高。

㈧ 透明洞是如何形成的有些山上有貫穿山體的透明洞,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有很多原因。
但是大多與火山噴發,流水侵蝕,地下河,地質變遷等一些地理現象有關。
中國在雲南,貴州,廣西部分地區都有不同程流水侵蝕形成的溶洞,溶洞塌陷後形成天坑。比如新聞上報道的地陷【地下暗河有關】
還有火山噴發後形成的【國外有很多】。
武隆天坑是地質升遷形成。

㈨ 地理現象都包括哪些

地理現象 空 間 分 布 冬半年 夏半年
地球自轉 繞地軸旋轉形成赤道面,自轉線速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 地軸穿過的北極地區背向太陽,北半球地區受熱少 地軸穿過的北極地區朝向太陽,北半球 地區受熱多
地球公轉 形成公轉軌道面(黃道),太陽位於近圓形軌道的一個焦點上 一月初,近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快,冬半年較短 七月初,遠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 線速度最慢,夏半年較長
正午太陽高度 從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12月22日左右,南回歸線以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北半球達最小 6月22日左右,北回歸線以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南半球達最小
晨昏線 線上的各點太陽高度均為零,把全球分為晝夜兩半球,大氣散射導致晝半球實際范圍大子夜半球;隨地球自轉,晨線西移,昏線東移 北半球晨線隨緯度增大而西偏,昏線隨緯度增大而東偏 北半球晨線隨緯度增大而東偏,昏線隨 緯度增大而西偏
晝夜長短 太陽直射哪個半球,哪個半球就是晝長,並且緯度越高晝越長 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 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出現極夜
日出方位 太陽總是東升西落,北半球太陽軌跡在南天空,南半球太陽軌跡在北天空 東北出,西北落 南北半球相同 東南出,西南落 南北半球相同
等溫線 低溫低凸,高溫高凸 南北半球均向南凸出 南北半球均向北凸出
氣壓帶、風帶 沿赤道南北對稱分布 隨太陽直射點南移 隨太陽直射點北移
對流層厚度變化 從赤道(17、18km)向兩極(8、9km)遞減 對流減弱,厚度變小 對流旺盛,厚度變大
雪線 由低緯度向高緯度的高山雪線高度逐漸下降,一般北半球山地北坡高,南坡低,南半球相反;迎風坡低,背風坡高 雪線下降 雪線上升
北印度洋洋流 以赤道為中心受季節影響,流向發生改變的特殊洋流系統 受東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逆時針流動 受西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順時針流動
臭氧層空洞 容易在對流層較低的地區上空出現臭氧的極小值分布區,如青藏高原、北極和南極地區 9—11月份,南極出現臭氧分布的極小值 3—5月份,北半球青藏高原和北極地區出現臭氧分布的極小值
酸雨及大氣污染 我國以硫酸型酸雨為主,歐美發達國家以硝酸型酸雨為主 太陽輻射弱,輻射逆溫強,空氣對流運動弱,大氣污染加重,酸雨幾率大 太陽輻射強,地面受熱多,空氣對流旺盛,大氣污染較輕,酸雨幾率小
航天發射基地 一般選擇在緯度較低、開闊平坦、天氣多晴的地區 1月溫度低,不利於發射和回收 7月溫度高,不利於發射和回收
長江口鹽度 由河口向外鹽度逐漸變大 等鹽度線向河口收縮,同海域鹽度變大 等鹽度線向外海擴大,同海域鹽度變小
我國的降水 東南多、西北少 夏李風影響,降水多 冬李風影響,降水少
我國的河流 西北地區多內流河,東南地區多外流河 大部分進入枯水期,秦嶺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結冰期,部分河流有斷流現象 內流河囚高溫導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 受夏季風影響,大部分河流進入汛期,東北地區分春汛、夏汛;黃、淮、海、長江等防汛形勢嚴峻
我國的漁場 集中分布在溫帶沿海大陸架,以舟山漁場為最大 帶魚汛 墨魚汛
我國的季風 東南大部分地區受東亞季風影響,雲貴高原部分地區受西南季風和東南風影響 全國大部分地區受來自大陸的冬季風影響,寒冷少雨 全國大部分地區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 影響,高溫多雨
我國的農業生產 不同地區水熱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農業地域類型,南方水田,北方旱地 北方大部分地區農作物處於越冬期,南方熱帶地區水熱充足,可生產反季節蔬菜、瓜果 全國普遍高溫,農作物進入生長期,作 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漸過渡 到一年一熟
氣象災害 我國北方多大風、干早;南方多澇災、台風 寒潮、沙塵暴、干早、暴雪 旱澇、暴雨、台風、冰雹、乾熱風
地質災害 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等地形的過渡地帶多地震、滑坡、泥石流;板塊交接地帶多火山、地震 較少 滑坡、泥石流較多

閱讀全文

與武隆的地理現象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