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七上地理現象及原因是什麼意思

七上地理現象及原因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3-01-25 20:31:56

Ⅰ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提綱

地理七年級上冊復習提綱
一、地球與地圖
(一)地球的形狀、大小與運動
1、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1) 站在海邊,遙望遠處駛來的船隻,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見船身,而且送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後消失。
(2) 站得高,看得遠。
(3) 發生月偏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
2、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友誼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6371千米; 赤道周長:4萬千米;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3、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自轉 公轉
運動方向 自西向東 自西向東
運動周期 一天(24小時) 一年(365天)
旋轉中心 地軸 太陽
產生的地理現象 晝夜交替;時間差異 四季變化;五帶形成
① 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
夏至日(6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
冬至日(12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
春分日(3月21日前後)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
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相反(春——秋;夏——冬)
② 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③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 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④ 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北逆南順)
(二)地球儀
1、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
(1)、比較經線和緯線的特點:
名稱 形狀 長度 指示方向
經線 半圓(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緯線 都是圓(極點除外) 有長有短 東西方向
(2)、無00緯線和00經線的判讀:
緯度:由下向上增大的是北緯,反之為南緯。由此判斷南、北半球。
經度:由左向右增大的是東經,反之為西經。由經度判斷東、西半球。
(3)、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分為南、北半球;以200W和1600E為界把地球分為東、西半球。————20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20°W或大於160°E) 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
(5)、緯度范圍:00—300 NS為低緯度;300—600 NS為中緯度:600—900 NS為高緯度。
(三)地圖
1、 運用地圖辨別方向,量算距離,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1)辨別方向: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②指向標法: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
③經緯線定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2)量算距離:①比例尺的計算:
(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比較比例尺的大小與范圍大小和內容詳略之間的關系:
比例尺小 → 表示範圍大 → 內容簡單 比例尺大 → 表示範圍小 → 內容詳細
(3)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①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②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4)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凸起是山谷,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伸出是山脊)
(坡陡之處等高線密集,坡緩之處等高線稀疏)
(5)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
平原:海拔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較高,地面坦盪,邊緣陡峻;
山地:海拔較高,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緩;
盆地:周圍高,中間低。
(二)海洋與陸地
1、海陸分布:
(1)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所佔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特點。
比例: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佔地球表面積的29%。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分布: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
①七大洲:(面積從大到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洲界: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與南美洲:巴拉馬運河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
2、海陸變遷:(1)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陸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
① 喜馬拉雅山上發現海洋生物化石
② 我國東部海域的海底發現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類活動的遺跡。
③ 荷蘭的填海造陸(人類活動改變地表形態)
(2)知道板塊構造學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帶。
①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a ) 地中海 — 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b)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② 阿爾卑斯山(歐洲):位於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處。
喜馬拉雅山(亞洲):位於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交界處。
地中海將消失:位於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擠壓碰撞處
紅海將擴大:位於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張裂地區。
二、 氣候
1、天氣與我們的生活:
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天氣是短時間的大氣狀況,是易變的;
氣候是長期的(多年的),是穩定的。
2、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
①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② 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③ 在山地,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
(2)氣溫的日變化:一天中,最高溫度出現在午後2小時左右(14時);
最低溫出現在日出前後。(會計算氣溫日較差)
氣溫的年變化: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則相反。(會計算氣溫年較差)
(3)會使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並讀圖說出氣溫的變化規律。
3、降水與降水的分布
(1)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① 從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② 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③ 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多。
④ 在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⑤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是赤道附近;最貧乏的是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
⑥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齊;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馬沙漠。
4、世界的氣候
①赤道附近(熱帶雨林氣候);兩極地區(寒帶氣候);中緯度內陸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
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熱帶沙漠氣候);
②熱帶雨林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 地中海氣候特點:冬季多雨型。
季風氣候: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的影響,降水集中在夏季。
全年高溫(熱帶季風氣候) 夏季高溫,冬季溫和,全年氣溫在0度以上(亞熱帶季風氣候) 夏季高溫,冬季寒冷,1月氣溫在0度以下(溫帶季風氣候)
③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亞歐大陸東岸、內部、西岸的氣候類型
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大陸內部:溫帶大陸性氣候
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④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試舉例分析。
緯度位置影響——赤道地區終年炎熱,而南極大陸則冰雪覆蓋
海陸位置影響——新疆塔里木盆地氣候乾燥,同緯度的北京氣候比較濕潤
地形影響——台灣島台灣山脈東側降水比西側多。
三、 居民與聚落
(一)人口與人種
1、運用地圖、資料,說出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
(1)世界人口增長:從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長10億人口所需時間逐漸趨短,這表明在這段時間內,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逐步趨快。
(2)人口自然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 = (人/平方千米)
人口分布:a 人口稠密區: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歐洲 北美洲東部
原因:①社會經濟條件:亞洲的東部和南部地區都是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人類在這里聚居的歷史悠久,農業發展較早;歐洲和北美洲這兩個地區都是工業發展較早的地區,經濟發達。②自然條件:這四個地區都分布在中低緯度近海地區,氣候較為適宜;同時,都在平原地區,所以自然條件都比較優越。
b 人口稀疏地區:撒哈拉沙漠 大洋洲西部沙漠 亞馬遜平原 北冰洋沿岸 青藏高原
原因:極端乾旱;過於濕熱;終年嚴寒等。自然條件惡劣,不適合人類的生產和生活。
2、舉例說明人口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
(1)人口增長過多過快帶來的問題:交通堵塞、居住條件差、就業困難、生活貧困、環境污染、資源減少等。
(2)人口不斷減少停止增長,帶來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國家用於老年人的社會養老等費用增加等問題。
(3)採取措施: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有計劃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3、鄉村人中向城市遷移
(1)原因:a) 鄉村人口增長造成勞動力過剩
b) 城鄉差別:城市就業機會、物質生活條件、文化教育等條件較鄉村好。
(2)帶來的問題
a) 一方面為城市提供大量的勞動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設;解決鄉村人多地少的問題。
b) 另一方面則可能造成城市人口過多而引發城市物質供應問題,城市就業問題,城市社會治安問題,城市環境問題等。
4、世界三大人種特點,並在地圖上指出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
(1)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徵來劃分。
(2)世界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區:白種人:歐洲、西亞、北非、美洲、大洋洲
黃種人:亞洲、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區
黑種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二)語言和宗教
語言 主要分布地區
漢語 中國
英語 歐洲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 俄羅斯
法語 法國、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語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
阿拉伯語 亞洲西部、非洲北部

1、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英語是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2、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
基督教: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分布在
歐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蘭教: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
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佛教: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基督教——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
佛教——寺廟。)
我國維吾爾族、回族多信仰伊斯蘭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包括鄉村和城市。一般來說,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鄉村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活動。城市聚落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
(2)建築風格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當地氣候特點 民居的建築特點
因紐特人的雪屋 嚴寒 雪塊構築,低矮,無窗,門小,牆厚,保溫性好。
黃土高原的窯洞 乾燥,冬冷夏熱 利用厚厚的黃土層,挖鑿成窯洞,冬暖夏涼。
傣族微竹樓(高架屋) 潮濕,炎熱多雨 雙層,樓上住人。涼爽,通風,防潮。
新疆的平頂屋 乾燥,風沙大 平頂房,屋頂可以曬莊稼。
西亞的鄉村 炎熱,乾燥 牆厚,窗小。減少白天太陽熱量的傳入和熱風。
(3)保護世界遺產的意義
傳統聚落是歷史時期人類活動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從不同側面記錄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護甚至任意破壞,將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
四、 發展與合作
1、國家和地區
世界的國家和地區 ---200多個
a) 面積居世界前六位的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b) 人中超過1億的國家。(10個)
c) 地跨兩洲的國家:
埃及(亞非)、土耳其(亞歐)、俄羅斯(亞歐)、美國(北美、大洋洲)
d) 領土:國界范圍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
2、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
(1)劃分:依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2)運用數據和實例,說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差異。— (南北差異)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人口約佔世界的1/5 人口約佔世界人口的的4/5
國內生產總值約佔世界的3/4 國內生產總值約佔世界的1/4
生活、教育水平高 人口高增長
生產力高度發達 生活、教育水平低
以第一產業為中心
(3)知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地區分布特點。
發達國家: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亞例外 --- 在大洋洲)— 「北」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 「南」
「南北對話」—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在經濟、政治上的商談。
「南南合作」— 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
3、國際合作
聯合國 總部 — 美國紐約 宗旨:「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6個主要機構 5個常任理事國(中、法、俄、英、美)
世界貿易組織 總部 — 瑞士日內瓦 成員: 148個(2003年4月)
宗旨:「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和福利進步,主張貿易自由與公平」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和平、友誼、進步
國際紅十字會 人道主義
亞太經合組織
東南亞國家聯盟
歐盟

Ⅱ 地理現象的形成及原因是什麼

石流,泥石流經常發生在峽谷地區和地震火山多發區,在暴雨期具有群發性。颶風,颶風又稱台風、龍卷風,形成於赤道海洋附近的熱帶氣旋。

凌汛,俗稱冰排,是冰凌對水流產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顯上漲的水文現象。夏天海邊比陸地涼快,冬天海邊比陸地溫暖,原因,海陸熱力差異。

洪水,洪水誘發因素極為廣泛,水系泛濫、風暴、地震、火山爆發、海嘯等都可以引發洪水,甚至人為的也可以造成洪水泛濫。

地震,在科學不發達的過去,人們對地震發生的原因,常常藉助於神靈的力量來解釋。火山,火山口是地球釋放熱量、氣體的裂口。

晝夜現象,地球是一個不發光 、不透明的球體,同一時間,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每天太陽總是東升西落,原因,地球是自西向東自轉的,所以地球上的人看起來太陽從東邊出。山南山北氣候不同原因,原因,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地震雲

地震雲,是非氣象學中雲體分類的一種預示地震的雲體。在國際上的研究還較為表面,至今沒有一個共同觀點。現在西方和日本學術界對地震雲抱有不可信與偽科學的態度,畢竟現在還沒有找到地殼運動與短時間氣象變化相關聯的理論證據。

光從外觀看的話,不得不說是一種很美的雲彩。原理簡述:地震即將發生時,因地熱聚集於地震帶,或因地震帶岩石受強烈應力作用,發生激烈摩擦而產生大量熱量。這些熱量從地表面逸出,使空氣增溫產生上升氣流,這氣流於高空形成「地震雲」,雲的尾端指向地震發生處。

Ⅲ 初中地理知識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2.2海陸的變遷【人教版】

文章摘要: 海陸的變遷小節的知識點總結,每個部分的要點從三方面展現:知識框架、知識點匯總、中考知識擴展;主要知識點海陸變遷的原因分析、大陸漂移學說、板塊構造學說等方面。

《陸地和海洋》——海陸的變遷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點匯總

1、滄海桑田

現象: 地球上的海洋和陸地是不斷變遷的

原因: 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類的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中考知識擴展

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 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其中地殼的變動(喜馬拉雅山上發現海洋生物化石:海→陸);海平面的升降(台灣海峽海底發現古河流及水井等人類活動的遺跡:陸→海);人類活動(荷蘭人填海造陸:海→陸)。

海陸變遷的深層原因

2、海陸輪廓形成的兩大學說

註:①「 板塊構造學說」是在「大陸漂移學說」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是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相對完善的一個學說。

②六大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六大板塊與主要火山、地震帶的分布

③由板塊運動引起的兩大地震帶是: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的地帶。

中考知識擴展

六大板塊各大板塊處在不斷的運動之中(運動的兩種形式:碰撞擠壓、張裂拉伸),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 、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

①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位於洋底的板塊,為唯一的大洋版塊,其餘均為大陸板塊;

②印度半島、阿拉伯半島、澳大利亞大陸屬於印度洋板塊

運用板塊理論解釋地理現象: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4.1人口與人種、世界的語言和宗教【人教版】[1]

文章摘要: 人口與人種小節的知識點總結,每個部分的要點從三方面展現:知識框架、知識點匯總、中考知識擴展;主要世界人口的增長及帶來的問題、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種的分類及分布規律等方面;世界的語言和宗教小節主要包括世界語言的種類及其分布、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等。…

《居民與聚落》——人口與人種

知識框架

知識點匯總

1、世界人口的增長

人口的增長速度 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來決定的。

出生率 是一年內出生的嬰兒數占總人數的比率;

死亡率 是一年內死亡的人數占總人數的比率;

自然增長率 是出生率減去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大於0,表示人口增加,自然增長率小於0,表示人口減少。

用公式表示為:

出生率=出生人口數÷總人口數×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數÷總人口數×100%;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 :一般經濟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快。

2、世界人口的分布

世界人口的分布規律 :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勻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稠密可用人口稠密度來表示。

人口密度 :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單位:人/平方千米)。

人口分布的稠密區 :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面積占陸地面積的40%,集中了人口的70%;原因是自然條件優越,工業發展較早,經濟發達。

人口分布的稀疏區 :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自然、社會經濟、歷史等條件的影響。

3、人口問題

人口增長快,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萬人→問題

①衣——需求量大;②食——糧食緊缺;③住——住房緊張;④行——交通擁擠;⑤上學、就業、看病難

人口少→問題 :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

城市化問題 :鄉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城市人口的無計劃膨脹,產生或加劇一系列問題。

解決措施 :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4、不同的人種

不同人種類型 :根據膚色、發形、面部特徵、體毛等外部體質特徵,人類可分為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三個主要人種,世界上所有的人種都是平等的。

不同人種分布 :既有大范圍的集中分布區又有小范圍的零星分布。

文章摘要: 人口與人種小節的知識點總結,每個部分的要點從三方面展現:知識框架、知識點匯總、中考知識擴展;主要世界人口的增長及帶來的問題、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種的分類及分布規律等方面;世界的語言和宗教小節主要包括世界語言的種類及其分布、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等。…

中考知識擴展

如何計算一些人口統計指標

:①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計算方法有兩種,一是直接用出生率減去死亡率,二是用自然增長人口除以總人口(總人口應是增長前的人口數),具體用哪種計算方法要根據題目而定;

②計算人口密度要注意單位:人/平方千米及萬、億等數量詞的轉換,另外分子、分母不能顛倒。

世界三大人種特徵及分布地區

如何巧計人口與人種

自然優越經濟興,人口稠密要記清;

惡劣自然人稀少,世人分布不均勻。

三色都淺白種人,高高鼻樑薄嘴唇;

膚黃發黑黃種人,體毛中等面龐平;

皮黑發卷黑種人,體毛較少厚嘴唇。

歐北大洋多白人,非大美國有黑人;

東亞分布黃人種,世界各地多華人。

人種沒有優劣分,各個人種應平等。

《居民與聚落》——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知識框架

知識點匯總

1、世界的語言

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 :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其中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主要語言的分布:

2、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其中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

三大宗教的對比

註: 在中國多數人不信教;少數民族中,維吾爾族、回族信仰伊斯蘭教,被稱作「清真教」或「回教」;藏族和蒙古族等信仰喇嘛教(屬於佛教)。

高考化學知識點:溶液與膠體

文章摘要: 溶液和膠體屬於不同的分散系,有這不同性質,膠體的分散質粒子直徑在1nm~100nm之間,有者特殊的性質。溶液則更多的是側重與考查計算。

一、考綱有求

1、了解溶液的組成。理解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並能進行有關計算。

2、了解膠體是一種常見的分散系。

二、知識點分析

1.膠體的性質及應用

(1)膠體由於分散質粒子直徑在1nm~100nm之間,表面積大,有強的吸附能力,因而表現出下列特性:

①能通過濾紙而不能透過半透膜——用於懸濁液、膠體、溶液的分離。

②對光的散射作用——一束光通過膠體時產生一條光亮通路——丁達爾效應——鑒別溶液和膠體。

③受水分子從各個方向大小不同的撞擊作用——膠粒在膠體中做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布朗運動——膠體能均一、較穩定存在的原因之一。

④膠粒在膠體溶液內對溶液中的離子發生選擇吸附使膠體粒子帶電(例Fe(OH)3膠粒帶正電,硅酸膠體的粒子帶負電)——膠粒在外加電場作用下做定向移動——電泳——除塵——膠體能穩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2)膠粒帶電規律

一般來講金屬氧化物及其水化物形成的膠體粒子帶正電荷;非金屬氧化物及水化物、金屬硫化物形成的膠體粒子帶負電荷。

(3)膠體的聚沉方法及應用

①加熱——加速膠體粒子運動,使之易於結合成大顆粒。

②加入電解質——中和膠粒所帶電荷,使之聚結成大顆粒。

③加入帶相反電荷的膠體——互相中和電性,減小同種電荷的相互排斥作用而使之聚集成大顆粒。

④應用:如制豆腐、工業制肥皂,解釋某些自然現象,如三角洲。

2.關於溶解度計算的方法

(1)溫度不變時,蒸發溶劑或加入溶劑時,析出或溶解溶質的質量x

(2)若溶劑不變,改變溫度,求析出或溶解溶質的質量x

(3)溶劑和溫度改變時,求析出或溶解溶質的質量x:

先求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再求形成的新飽和溶液中的溶劑、溶質質量,並與新飽和溶液的溶解度構成比例關系計算。

(4)加入或析出的溶質帶有結晶水:

既要考慮溶質質量的變化,又要考慮溶劑質量的變化。一般情況下,先求原飽和溶液的溶質與溶劑,再求構成新飽和溶液中所含溶質與溶劑。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3.4世界的氣候【人教版】[1]

文章摘要: 世界氣候小節的知識點總結,主要知識點有氣候的地區差異、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等方面,另外中考知識擴展中包括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特徵及成因表格、主要大氣環境問題產生的人為原因及防治等。

《天氣與氣候》——世界的氣候

知識點匯總

1、氣候的地區差異

氣候 :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氣候與天氣的差異

主要分布在熱帶、溫帶、寒帶的氣候類型

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亞歐大陸東岸、內部、西岸的氣候類型

2、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區分氣候要素和氣候因素

①氣候要素:指組成氣候的氣溫和降水。

②氣候因素:緯度位置、地形因素、海陸位置是影響氣候的因素。

各氣候因素對氣溫、降水的影響

①緯度因素: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②海陸因素:同一緯度,氣溫夏季陸高海低,冬季陸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區多,內陸地區少。

③地形因素:同緯度山上的氣溫比山下低,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3、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影響著人們的吃、穿、住、行及農業生產等方面,氣候發生異常,常會帶來危害。

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 :人類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溫室效應

中考知識擴展:

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特徵及成因

文章摘要: 世界氣候小節的知識點總結,主要知識點有氣候的地區差異、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等方面,另外中考知識擴展中包括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特徵及成因表格、主要大氣環境問題產生的人為原因及防治等。

根據各種氣候所處的地理位置及其形成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可將世界氣候的成因分類如下

氣候特徵主要包括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

從氣溫上看,可將世界氣候歸納為以下五種類型:

註: 溫帶海洋性氣候最冷月氣溫>0°C,氣溫變化特點為冬溫夏涼

從降水上看,可將世界氣候歸納為以下四種類型:

幾處特殊氣候類型的分布與形成原因

四處熱帶雨林氣候 :馬達加斯加島的東側、澳大利亞的東北部、巴西高原東南沿海和中美洲的東北部。後兩處雖遠離赤道,但因為它們均處於來自海洋信風的迎風地帶,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經,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強了地形雨,從而發育成熱帶雨林氣候。

東非高原的熱帶草原氣候 :地處赤道附近應當是雨林氣候,或草原氣候應當分布在雨林氣候南北兩側,但東非高原卻形成了熱帶草原氣候,這是因為這里地勢較高,改變了氣溫和降水狀況,形成了氣候涼爽、降水較少的熱帶草原氣候。

巴塔哥尼亞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巴塔哥尼亞高原位於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脈的東側,這里東西距海均較近,且處於西風帶范圍內,但卻形成了溫帶大陸性氣候,這是因為該地處於山脈東側的背風坡地帶,受山地的阻擋,雨水稀少,因而形成了溫帶大陸性氣候。

幾種相似氣候類型的比較

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

相同點:全年高溫;有明顯的干、濕兩季。

不同點:①年降水量,熱帶季風氣候大於1500毫米,熱帶草原氣候一般在500毫米-1000毫米之間;②最熱月氣溫,熱帶季風氣候為5月,熱帶草原氣候在3、4月。

溫帶海洋性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

相同點:最冷月均溫都大於0℃;干濕季不很明顯。

不同點:①年降水量,溫帶海洋性氣候一般在700毫米-1000毫米之間,而亞熱帶季風氣候一般大於1000毫米;②最熱月均溫,溫帶海洋性氣候小於20℃,亞熱帶季風氣候則大於 25℃;③最熱月氣溫,溫帶海洋性氣候出現在8月,亞熱帶季風氣候出現在7月(北半球)。

地中海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

相同點:都有明顯的干濕季;最熱月均溫都在 20℃-30℃之間。

不同點:地中海氣候為冬雨型氣候,溫帶季風氣候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8兩月,年降水在500-700毫米之間,但日本等地降水偏多;地中海氣候最冷月大於0℃,而溫帶季風氣候最冷月小於0℃。

文章摘要: 世界氣候小節的知識點總結,主要知識點有氣候的地區差異、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等方面,另外中考知識擴展中包括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特徵及成因表格、主要大氣環境問題產生的人為原因及防治等。

主要大氣環境問題產生的人為原因及防治

氣候類型及判斷

先根據緯度或氣溫定氣候帶——再根據降水或海陸位置定氣候類型——同時注意特殊氣候類型的分布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3.3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人教版】

文章摘要: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小節的知識點總結,每個部分的要點從三方面展現:知識框架、知識點匯總、中考知識擴展;主要知識點降水、降水的分布、降水類型等方面。

《天氣與氣候》——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點匯總

1、降水與我們

降水: 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降雨的劃分 :根據單位時間內降雨量的多少,氣象部門把降雨分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級。

降水的測量 :測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單位一般為毫米。

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降水影響交通、農業生產等。

2、降水的`季節變化

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情況,主要降水類型: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

3、降水的分布

等降水量線: 降水量相同的點的連線。

降水分布的表示: 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圖來表示。

影響因素: 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

分布特點: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較豐富,兩極地區降水少(緯度因素);②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海陸因素);③在溫帶地區,沿海地區降水較多,內陸降水較少;(海陸因素);④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即世界「雨極」,位於乞拉朋齊(印度,迎風坡,屬於地形雨;降水最少的地區,即世界「干極」,位於南美洲的阿塔卡馬沙漠,年降水量小於0.1毫米。

中考知識擴展:

降水的形成過程

註: 懸浮在空中的雲、霧不是降水只有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才為降水。

三種主要降水類型直觀圖

三種降水類型的比較

降水柱狀圖的判讀

識圖: 柱狀圖由三部分組成1) 在一個方塊圖中畫橫線若干條,縱線若干條(均為等距離);2) 橫坐標表示時間,即12個月;3) 縱坐標表示各月的降水量,單位為毫米

用圖: 根據各月柱體的長短,對照降水量刻度,讀出各月降水量的約數,分析該地降水的變化狀況,包括全年降水的多少,什麼季節多雨,什麼季節少雨,多到什麼程度,少到什麼程度,全年各月降水較均勻還是較集中,它可以准確地反映一個地區降水的多少,季節分配和季節變化情況。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3.2氣溫和氣溫的分布【人教版】[1]

文章摘要: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小節的知識點總結,每個部分的要點從三方面展現:知識框架、知識點匯總、中考知識擴展;主要知識點有氣溫、氣溫日變化、氣溫年變化、等溫線圖判讀、氣溫分布規律等知識。

《天氣與氣候》——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點匯總

1、氣溫與生活

氣溫: 空氣的溫度,常用℃表示,其中:

日平均氣溫=一日內氣溫觀測值之和÷觀測次數月平均氣溫=一月內日平均氣溫之和÷當月天數年平均氣溫=一年內月平均氣溫之和÷月數(12)

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氣溫影響人們的穿衣、飲食、住房、農業和交通等。

2、氣溫的變化

氣溫日變化 ①概念: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②變化特點: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③氣溫日較差=最高氣溫-最低氣溫。

氣溫年變化 ①概念: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②變化特點:南北半球氣溫的變化正好相反;③氣溫年較差=最高月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

南北半球氣溫年變化

通常用氣溫的變化曲線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的氣溫變化情況,其中氣溫年變化曲線圖的繪制方法:一橫月、二縱溫、三定點、四連線。

3、氣溫的分布

氣溫分布的表示 :世界各地冷熱不同,通常用等溫線圖來表示。

等溫線 :在地圖上,氣溫相同的點的連線。

等溫線的影響因素 :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

等溫線分布規律 :①緯度差異:一般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②海陸差異: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③垂直變化:隨海拔升高氣溫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等溫線圖的判讀 :①等溫線封閉,中心氣溫高的為高溫中心,中心氣溫低的為低溫中心;②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註: 世界「熱極」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極」南極大陸。

文章摘要: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小節的知識點總結,每個部分的要點從三方面展現:知識框架、知識點匯總、中考知識擴展;主要知識點有氣溫、氣溫日變化、氣溫年變化、等溫線圖判讀、氣溫分布規律等知識。

中考知識擴展

氣溫年變化曲線圖的功能 :估計一年中的最高月均溫和最低月均溫,計算氣溫的年較差;判斷氣溫年變化的大小,看氣溫曲線彎曲程度大小,彎曲程度小,氣溫變化就小,反之,氣溫變化就大。

等溫線圖的判讀:

①在同一條等溫線上,氣溫相等。等溫線稠密,氣溫差異大;反之,氣溫差異小。等溫線與緯線平行,說明氣溫主要受緯度影響;等溫線與海岸線平行,說明氣溫受海洋影響顯著;等溫線與等高線平行,說明氣溫主要地勢高低影響。

②在氣溫分布圖上,比較同一緯度陸地和海洋的氣溫,海洋平均氣溫高於陸地,為冬季,反之為夏季。

③從等溫線圖的排列狀況判斷南北半球,由於等溫線由南向北數值遞減,結合氣溫由赤道向兩極遞減的變化規律,可知位於北半球。

④若陸地上等溫線向南凸說明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月份應是1月份前後幾個月,南半球為夏半年,北半球為冬半年。若陸地上等溫線向北凸說明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

氣溫分布規律

緯度影響 :①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低。②緯度位置越高(緯度數越大)氣溫越低;反之越高北半球氣溫向北降低往南升高;南半球相反。

海陸因素影響:同緯度地區海陸氣溫不一樣;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地形影響 :同緯度地區高山高原氣溫低,平原氣溫高,即地勢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

人為的地影響 :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使全球氣溫有變暖的趨勢。

氣溫與高度的計算:

甲(乙)氣溫=乙(甲)地氣溫±甲乙兩地的溫差 甲乙兩地的溫差=兩地的相對高度×0.6°C/100米

(已知低處氣溫計算高處氣溫用「-」,計算低處用「+」)

例: 如圖,①如果B地氣溫是6℃,C地氣溫是多少度,A地氣溫是多少?②如果C地海拔1200米,BC兩地溫差6℃,則B地的海拔是多少米?

解:①C地氣溫=6℃-(400×0.6/100)=3.6℃②A地氣溫=6℃+(1000×0.6/100)=12℃③B地海拔=1200-(6℃÷0.6℃/100)=200米

等溫線彎曲分布的規律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3.1多變的天氣【人教版】

文章摘要: 多變的天氣小節的知識點總結,主要知識點有天氣及其影響、天氣預報的有關知識、空氣質量等方面。

《天氣與氣候》——多變的天氣

知識點匯總

1、天氣及其影響

天氣 是指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大氣狀況。

天氣特點 :①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是經常變化的;②同一時刻不同地方天氣可能差別很大;即短時間(時間)、相差大(空間)、變化大(變化)

天氣影響: 天氣對交通、生活、農業生產、軍事等人類活動有著深刻的影響。

中考知識擴展

天氣與氣候的聯系與區別

2、明天的天氣怎麼樣?

天氣預報 :是氣象工作者通過對天氣資料的分析,發布將要出現的天氣狀況。

天氣預報的製作過程

世界各地獲取氣象信息→衛星傳輸接收→對信息加工處理→分析判斷得出結論→預報

天氣預報的形式 :電視、報紙、互聯網、廣播、手機簡訊、打電話

天氣預報的內容

①衛星雲圖: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雲區;不同地區雲層厚度是不同的,雲的顏色越白,表示雲層越厚,雲層厚的地方 一般是陰雨區

②城市天氣預報:說明一日內陰晴、風、氣溫和降水等常規情況,另外還有沙塵暴、空氣質量、海浪、冰雹、大霧等特殊預報。

③風向和風力與風向標

風向是指風的來向,有「北、南、西、東」四個基本方向,風向「北」說明風來自北方;風力是指風的強弱,用風級表示,共分13級,級數越大,風力越強;風向標寬的一頭表示風向,箭尾指向風的去向。

:風尾所在風桿的一端指向為風向,每道風尾長的代表兩級風,短的代表一級風;風旗所在一端為風向,一面風旗代表八級風(如下圖所示)

天氣預報中常用的天氣符號:

3、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

評價空氣質量的方式 :空氣質量的高低,與空氣中所含污染物的數量有關,用污染指數來表示。清新的空氣,污染指數小,對人體健康有利;污濁的空氣,污染指數大,對人體健康有害。

Ⅳ 初一地理知識點

一、地球與地圖
(一)地球的形狀、大小與運動
1、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站在海邊,遙望遠處駛來的船隻,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見船身,而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後消失。
站得高,看得遠。
發生月偏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
2、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6371千米; 赤道周長:4萬千米;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3、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自轉 公轉
運動方向 自西向東 自西向東
運動周期 一天(24小時) 一年(365天)
旋轉中心 地軸 太陽
產生的地理現象 晝夜交替;時間差異 四季變化;五帶形成
(二)地球儀
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
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 給出地點要能在地球儀或地圖上讀出經緯度;給出經緯度要能找相應的地點。
(三)地圖(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運用地圖辨別方向,量算距離,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1)辨別方向: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②指向標法: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
③經緯線定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2)量算距離:①比例尺的計算:
②比較比例尺的大小與范圍大小和內容詳略之間的關系:
比例尺小 → 表示範圍大 → 內容簡單
比例尺大 → 表示範圍小 → 內容詳細
(3)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①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②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2、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3、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習慣。

二、海洋與陸地
1、海陸分布:
(1)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所佔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特點。
A、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佔地球表面積的29%。
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
①七大洲:(面積從大到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面積從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洲界: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北美洲與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2、海陸變遷:
(1)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陸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
喜馬拉雅山上發現海洋生物化石
我國東部海域的海底發現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類活動的遺跡。
荷蘭的填海造陸(人類活動改變地表形態)
(2)知道板塊構造學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a) 地中海 — 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b)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阿爾卑斯山(歐洲):位於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處。
喜馬拉雅山(亞洲):位於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交界處。
地中海將消失:位於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擠壓碰撞處
紅海將擴大:位於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張裂地區。

三、氣候
1、天氣與我們的生活:
(1)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
天氣是短時間的大氣狀況,是易變的;
氣候是長期的(多年的)大氣平均狀況,是穩定的。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3)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負面影響及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
2、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
①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主要原因是各緯度接受太陽輻射的差異)
② 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③ 在山地,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
(2)氣溫的變化:
① 氣溫的日變化:一天中,最高溫度出現在午後2小時左右(14時);
最低溫出現在日出前後。(會計算氣溫日較差)
② 氣溫的年變化: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則相反。(會計算氣溫年較差)
(3)會使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並讀圖說出氣溫的變化規律。
3、降水與降水的分布
(1)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① 從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② 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③ 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多。
④ 在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⑤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是赤道附近;最貧乏的地區是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
⑥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齊;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馬沙漠。
(2)會使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量柱狀圖,並讀出降水的變化規律。
4、世界的氣候
(1)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
熱帶: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溫帶: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
寒帶:寒帶氣候
(2)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亞歐大陸東岸、內部、西岸的氣候類型
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大陸內部:溫帶大陸性氣候
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3)舉例分析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
緯度位置影響:
a) 赤道地區終年炎熱,而南極大陸則冰雪覆蓋
b) 海南島終年如夏,降水較多;黑龍江省北部冬季漫長,多冰雪。
海陸位置影響:
a)青島的降水量比蘭州多
b)新疆塔里木盆地氣候乾燥,同緯度的北京氣候比較濕潤。
地形影響:
台灣島台灣山脈東側降水比西側多。
青藏高原緯度較低,但是氣候寒冷。
位於赤道附近的乞力馬扎羅山山頂白雪皚皚。
(4)舉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① 氣候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生活在不同熱量帶的人們衣著不同。
② 氣候影響人類的生產活動,其中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最顯著。
③ 氣候發生異常變化,會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危害,從而產生災害。

四、居民與聚落
(一)人口與人種
1、運用地圖、資料,說出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
(1)世界人口增長:a)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已達60億。
b) 從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長10億人口所需時間逐漸變短,這表明在這段時間內,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逐步變快。
(2)人口自然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 = (人/平方千米)
人口分布:
a) 人口稠密區: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歐洲
北美洲東部
原因:
社會經濟條件:亞洲的東部和南部地區都是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人類在這里聚居的歷史悠久,農業發展較早;歐洲和北美洲這兩個地區都是工業發展較早的地區,經濟發達。
自然條件:這四個地區都分布在中低緯度近海地區,氣候較為適宜;同時,都在平原地區,所以自然條件都比較優越。
b) 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如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
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如亞馬遜平原
終年寒冷的高緯度地區;如北冰洋沿岸
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如青藏高原
原因:自然條件惡劣,不適合人類的生產和生活。
2、舉例說明人口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
(1)人口增長過多過快帶來的問題:交通堵塞、居住條件差、就業困難、生活貧困、環境污染、資源減少等。
(2)人口不斷減少停止增長,帶來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國家用於老年人的社會養老等費用增加等問題。
(3)採取措施: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有計劃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3、鄉村人中向城市遷移
(1)原因:
a) 鄉村人口增長造成勞動力過剩
b) 城鄉差別:城市就業機會、物質生活條件、文化教育等條件較鄉村好。
(2)帶來的問題
一方面為城市提供大量的勞動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設;解決鄉村人多地少的問題。
另一方面則可能造成城市人口過多而引發城市交通堵塞問題、城市物質供應問題、城市就業問題、城市社會治安問題、城市環境問題等。
4、世界三大人種特點,並在地圖上指出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
(1)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徵來劃分。
(2)世界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區:
白種人:歐洲、西亞、北非、美洲、大洋洲
黃種人:亞洲、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區
黑種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洋洲西北部
(二)語言和宗教
1、 語言:
世界主要的語言(聯合國的工作語言)的分布地區:
漢語:中國,東南亞部分地區
英語:歐洲的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俄羅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
法語:法國、非洲一些國家
阿拉伯語:西亞、北非

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英語是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2、 宗教:
(1)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區
基督教: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形成於亞洲西部,目前集中分布在歐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蘭教:教徒被稱為穆斯林,產生與阿拉伯半島,主要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佛教:創始於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2)我國維吾爾族、回族多信仰伊斯蘭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
13、 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
房屋 道路修築情況 商店的多少 學校的多少 醫院的多少 有無農田 有無果園 有無魚塘 自然景觀改變大小
密集度 高度
鄉村 小(稀疏) 矮 少 少 少 少 有 有 有 小
城市 大(稠密) 高 多 多 多 多 無 無 無 大
14、 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1)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因素:
(2)建築風格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當地氣候特點 民居的建築特點
因紐特人的雪屋 嚴寒 雪塊構築,低矮,無窗,門小,牆厚,保溫性好。
黃土高原的窯洞 乾燥,冬冷夏熱 利用厚厚的黃土層,挖鑿成窯洞,冬暖夏涼。
傣族微竹樓(高架屋) 潮濕,炎熱多雨 雙層,樓上住人。涼爽,通風,防潮。
新疆的平頂屋 乾燥,風沙大 平頂房,屋頂可以曬莊稼。
西亞的鄉村 炎熱,乾燥 牆厚,窗小。可以減少白天太陽熱量的傳入和沙漠吹來的熱風。
(3)保護世界遺產的意義
傳統聚落是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從不同側面記錄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護甚至任意破壞,將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

五、發展與合作
1、國家和地區
世界上的國家和地區 ---200多個
a) 面積居世界前六位的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b) 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10個)
c) 地跨兩洲的國家:埃及(亞洲非洲)、土耳其(亞洲歐洲)、俄羅斯(亞洲、歐洲)、美國(北美洲、大洋洲)、巴拿馬(南美洲、北美洲)
d) 國界:地圖上一國與鄰國或公海之間的界線,是國家主權范圍的界線。國界是人為劃分的,有的依據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來劃分,有的依據民族、語言、宗教等來劃分。
e) 領土:國界范圍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
2、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
(1)劃分:依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分為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2)運用數據和實例,說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差異。— (南北差異)
課本P89 圖 5.6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口和國內生產總值比較」
地圖冊P37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人口約佔世界的1/5 人口約佔世界人口的4/5
國內生產總值約佔世界的3/4 國內生產總值約佔世界的1/4
人口低增長 人口高增長
生活、教育水平高 生活、教育水平低
出售轎車、輪船、飛機、高檔日用品等 出售石油、礦石、木材、橡膠等原材料
(3)知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地區分布特點。
地圖冊P37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分布」
發達國家: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亞、紐西蘭例外 --- 在大洋洲)— 「北」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 「南」
「南北對話」—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在經濟、政治上的商談。
「南南合作」— 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
「南北之差」—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差別。
3、國際合作
聯合國 總部 — 美國紐約 宗旨:「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6個主要機構 5個常任理事國(中、法、俄、英、美)
世界貿易組織 總部 — 瑞士日內瓦 中國於2001年12月正式加入
宗旨:「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和福利進步,主張貿易自由與公平」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和平、友誼、進步
國際紅十字會 人道主義 第六單元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一、 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
1.地理位置:
① 亞洲的半球位置:亞洲大部分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時地跨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② 亞洲的緯度位置:亞洲大致位於10S——80N 之間,地跨熱帶、溫帶和寒帶,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廠的大洲。③ 海陸位置:亞洲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分界線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地中海。西南隔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南隔海與大洋洲相望亞是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
2.大小: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七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列為: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3.地理分區:習慣上把亞洲分為6 個地區: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和北亞。各個地區和國家如下表所示:
地區 國家
東亞 中國、蒙占、朝鮮、韓國、日本等
東南亞 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印尼、東帝汶等
南亞 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孟加拉國、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等
西亞 土耳其、以色列、約旦、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等
北亞 俄羅斯的一部分
4.地形:
① 地形特點:以高原和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地而起伏很大,既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 珠穆朗瑪峰(8844米),也有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低地—— 死海(一400 米),是世界上地面起伏最大的大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② 亞洲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大的鹹水湖:裏海;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貝加爾湖;陸地表面最低點:死海;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最大的內陸國:哈薩克;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最長的運河:京杭運河)
5.河流:亞洲大河受地勢影響,多發源於中部的高原山地,順地勢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主要河流如下表奔流人海:
河流 流向 特徵 注入海洋
長江 自西向東 長度、流量亞洲第一,世界第三 太平洋
黃河 自西向東 長度5500千米,中國第二長河 太平洋
湄公河 自西北向東南 在我國境內稱瀾滄江,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太平洋
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 自南向北 位於亞洲北部,緯度較高,冬季河流冰期較長 北冰洋
恆河 自西向東 位於亞洲南部,流經印度、孟加拉國 印度洋
印度河 自北向南 位於亞洲南部,流經巴基斯坦 印度洋

二、復雜的氣候
1.氣候特點:
①氣候復雜多樣:亞洲地跨寒帶、溫帶和熱帶,東、北、南三面瀕臨海洋,西南深人到亞歐大陸內部;地形復雜多樣。受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的影響,亞洲的氣候復雜多樣。除溫帶海洋性氣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種氣候在亞洲都有分布。
②季風氣候顯著:亞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陸地——亞歐大陸,瀕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洋和陸地之間的熱力推異十分顯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風氣候區。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手風氣候都有分布,其中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惟獨亞洲有分布
③大陸性氣候分布(溫帶大陸性氣候幾乎占亞洲的一半):亞洲為世界第一大洲,面積廣大,亞洲內陸距海遠,受海洋影響小。夏季內陸升溫快,冬季降溫也快,因此冬冷夏熱;由於內陸距海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2.氣候對農業的影響:在亞洲,季風氣候對農業的影響尤為突出。在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氣候區,降水與夏季風的強弱有著密切的關系。一般說來,夏季風強的年份,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風弱的年份,降水也較少。如果降水過多,就可能造成洪澇災害;反之,降水過少,就可能形成旱災。因此,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區)雨熱同期,使農作物得以旺盛生長,但常受不穩定的夏季風影響而發生旱澇災害,嚴重威脅著農業生產。
精講:( l )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亞洲人口佔61% 。
①世界各大洲或地區按人口數的多少排序為: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北美和大洋洲。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的高低排序為: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歐洲。
②世界上人口超過l 億的國家共有10 個,其中有6 個位於亞洲:東亞的中國、日本,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
③眾多的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影響:
2.多樣的地域文化:亞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個左右,約佔世界民族總數的一半(不同地區的民族,在建築、服飾、音樂、舞蹈、禮儀等方面表現出不同的文化藝術風格和不同的民風民俗。如:日本的抗震建築、沙烏地阿拉伯的帳篷和長袍。亞洲的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達米業平原(兩河流域),因其適的溫帶或熱帶氣候、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別成為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3.經濟發展旅異:亞洲除日本是發達國家外,其餘國家為發展中國家。各國經濟發展的差異很大。主要原因是:除日本外,各國過去長期遭受殖民統治,工業基礎一般較薄弱。從20 世紀70年代開始,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等經濟發展較快。

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問題一、日本的自然環境特徵
1、領土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等4個大島、3900多個小島及其周圍海域組成。
2、主要城市沿海分布,如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北九州、長崎等。
3、地形特點:以丘陵、山地為主。平原面積狹少,分布在沿海地區。關東平原為日本最大的平原。
4、多優良港灣:海岸海曲折,多優良港灣,尤其是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為最好,這對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經濟聯系十分有利。神戶和橫濱是兩個最要的對外貿易港。
5、多火山地震:日本地處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屬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每年有感地震達1500多次。被稱為「地震國」和「世界火山博物館」。日本最高的山——富士山就是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第一高山,日本人民奉為「聖岳」。
6、日本南北國土狹長,並與經線斜交,日本大部分處在23oN——46oN之間,跨經緯度廣將使日本的地理環境更為復雜多樣,如跨緯度廣,日本的南北溫差就大,跨經度廣,東西地方時間差就大。
問題二、日本的經濟
1、日本發展經濟的不利和有利條件。日本地域狹小,鐵礦、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貧乏,絕大部分依賴進口。國內市場狹小,產品大部分靠出口。但日本也有發展經濟的的優勢:a、島國多港灣,海運便利;b、勞動力素質高;c、管理效率高。
2、「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模式。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日本大量進口原料、燃料,然後依靠高技術和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對進口原料進行加工,製成高品質的工業產品,再銷往世界各地,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對外貿易對象主要有美國、中國和歐洲。
3、近年來,日本加速擴大海外投資,建立海外生產和銷售基地。日本投資建廠的主要對像是美國、西歐、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好處:①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資源和廉價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②加入國際經濟技術的合作和國際市場的競爭;③保護本國的自然資源,減緩資源消耗,保護本國資源;④減少運輸成本的投入。 對其它國家的影響:①日本把污染嚴重的企業移到海外,會使其它國家的環境受到污染,導致環境質量的下降;②日本從本國利益出發,保護本國資源的意識很強,但是大量進口木材或遠洋超量捕撈,將導致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資源嚴重破壞,進而導致全球生態環境失調。
4、工業分布特點及原因:日本工業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

5、日本經濟的有利和不利影響:日本經濟對外依賴嚴重,有利的影響是可促進日本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可促進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從而使日本的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不利的影響是世界經濟危機的發生,必然使日本的經濟受到沉重的打擊。

問題三:東南亞的位置,河流與城市
1、十字路口的位置: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部分。中南半島的南部又稱馬來半島。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尤其是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天然水道,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海上通道,日本把它稱為「海上生命線」。
2、東南亞的國家:東南亞共有11個國家。其中與中國陸地接壤的是:緬甸、寮國、越南;惟一的內陸國是寮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被稱作「千島之國」。
3、河流與城市的關系:中南半島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4、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

問題四:印度自然環境特徵
1、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人口居世界第二位。眾多的人口對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帶來很大壓力。因此,印度政府推選計劃生育政策。
2、位置:①大部分位於10oN——30oN之間,主要位於熱帶。②海陸位置:亞歐大陸南部,印度洋以北,東瀕孟加拉灣,西濱阿拉伯海。
3、地形:分為三部分,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是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4、主要河流: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由西北向東南注入孟加拉灣。
5、自給有餘的糧食生產:印度自推行「綠色革命」以來,糧食不僅能夠自給,而且還有一定的余糧可供出口。主要家產品為水稻和小麥,水稻主要分布在恆河平原及沿海平原地區,小麥主要分布在恆河上游及德干高原西北部。
6、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全年高溫,一年分為明顯的旱季和雨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降水多,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乾旱少雨,為旱季。印度水旱災害頻繁,主要是由西南季風的不穩定造成的(一盤西南季風風力弱,來得晚、退得早,就形成旱災;反之,則形成水災)。
問題五:俄羅斯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
1、位置:俄羅斯緯度較高,絕大部分位於北溫帶。跨亞歐兩洲,也跨東西半球。西臨波羅的海,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西南臨黑海,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主要鄰國西有芬蘭、白俄羅斯、烏克蘭、南有哈薩克、中國、蒙古、朝鮮。國土遼闊,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Ⅳ 常見地理現象及成因

1.地震雲(Earthquake Cloud),是非氣象學中雲體分類的一種預示地震的雲體。在國際上的研究還較為表面,至今沒有一個共同觀點。

現在西方和日本學術界對地震雲抱有不可信與偽科學的態度,畢竟現在還沒有找到地殼運動與短時間氣象變化相關聯的理論證據。

光從外觀看的話,不得不說是一種很美的雲彩。

原理簡述:
地震即將發生時,因地熱聚集於地震帶,或因地震帶岩石受強烈應力作用,發生激烈摩擦而產生大量熱量。

這些熱量從地表面逸出,使空氣增溫產生上升氣流,這氣流於高空形成「地震雲」,雲的尾端指向地震發生處。

2.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同時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以中國分布最廣。

原理簡述: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系指由產狀水平或平緩的層狀鐵鈣質混合不均勻膠結而成的紅色碎屑岩( 主要是礫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節理切割,並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蝕、風力侵蝕等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狀、寶塔狀、針狀、柱狀、棒狀、方山狀或峰林狀的地貌特徵。

Ⅵ 七年級上地理知識點歸納總結

學習這件事不在於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於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恆心。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七年級上地理知識點歸納 總結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上地理知識點歸納1

一、地球與地圖

1.地球的形狀:兩極稍扁,赤道略鼓,不規則的球體。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6371千米; 赤道周長:4萬千米;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3.經線與緯線的特點,經度與緯度和半球的劃分。

4.地球自轉、公轉的特點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5.地圖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6.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7.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習慣。

七年級上地理知識點歸納2

二、海洋與陸地

1.海陸分布:

(1)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所佔比例: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佔地球表面積的29%。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

①七大洲:(面積從大到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面積從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洲界: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與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2.海陸變遷:

(1)改變地表的作用有來自內部(地殼運動、火山和地震)和來自外部(流水、風力、海浪和冰川)兩種。

(2)知道板塊構造學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a) 地中海 — 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b)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3)大陸漂移學說,魏格納。

七年級上地理知識點歸納3

三、天氣與氣候

1.多變的天氣:

(1)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 天氣是短時間的大氣狀況,是易變的;

氣候是長期的(多年的)大氣平均狀況,是穩定的。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3)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負面影響及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

2.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氣溫的變化: ①氣溫的日變化:一天中,最高溫度出現在午後2小時左右(14時);

最低溫出現在日出前後。(會計算氣溫日較差)

②氣溫的年變化: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則相反。(會計算氣溫年較差)

③五帶中,熱帶氣溫變化最小,溫帶寒帶較大

(2)會使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並讀圖說出氣溫的變化規律。

(3)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

①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② 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③ 在山地,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

3.降水與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

(2)會使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量柱狀圖,並讀出降水的變化規律。

(3)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①從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②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③ 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多。 ④ 在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⑤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是赤道附近;最貧乏的地區是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

⑥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齊;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馬沙漠。

4.世界的氣候

(1)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

熱帶: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寒帶:寒帶氣候

溫帶: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

(2)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亞歐大陸東岸、內部、西岸的氣候類型

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大陸內部:溫帶大陸性氣候

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3)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

(4)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七年級上地理知識點歸納4

四、居民與聚落

(一)人口與人種

1.運用地圖、資料,說出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

(1)人口自然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 = (人/平方千米)

(3)人口分布:

a)人口稠密區: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歐洲 、北美洲東部

b)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如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

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如亞馬遜平原;終年寒冷的高緯度地區:如北冰洋沿岸;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如青藏高原

2.人口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

3.鄉村人中向城市遷移

4.世界三大人種特點,並在地圖上指出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

(1)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徵來劃分。

(2)世界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區:

白種人:歐洲、西亞、北非、美洲、大洋洲 黃種人:亞洲、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區

黑種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洋洲西北部

(二)語言和宗教

1. 語言: 世界主要的語言(聯合國的工作語言)的分布地區:

漢語:中國,東南亞部分地區 英語:歐洲的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俄羅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 法語:法國、非洲一些國家

阿拉伯語:西亞、北非 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英語是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2. 宗教

(1)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區

: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形成於亞洲西部,目前集中分布在歐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蘭教:教徒被稱為穆斯林,產生與阿拉伯半島,主要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佛教:創始於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2)我國維吾爾族、回族多信仰伊斯蘭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

1.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

2. 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1)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因素

(2)建築風格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3.保護世界遺產的意義:傳統聚落是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從不同側面記錄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 文化 、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護甚至任意破壞,將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

七年級上地理知識點歸納5

發展與合作

1.世界上的國家和地區 ---200多個

(1)面積居世界前六位的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2)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10個)

(3)地跨兩洲的國家:埃及(亞洲非洲)、土耳其(亞洲歐洲)、俄羅斯(亞洲、歐洲)、美國(北美洲、大洋洲)、巴拿馬(南美洲、北美洲)

(4)國界:地圖上一國與鄰國或公海之間的界線,是國家主權范圍的界線。國界是人為劃分的,有的依據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來劃分,有的依據民族、語言、宗教等來劃分。

(5) 領土:國界范圍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

2.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

(1)劃分:依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分為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

(2)運用數據和實例,說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差異。— (南北差異)

(3)知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地區分布特點。

發達國家: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亞、紐西蘭例外 --- 在大洋洲)— 「北」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 「南」

「南北對話」—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在經濟、政治上的商談。

「南南合作」— 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

「南北之差」—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差別。

3.國際合作

聯合國

總部:美國紐約

宗旨:「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6個主要機構 5常任理事國(中、法、俄、英、美)

世界貿易組織

總部:瑞士日內瓦,中國於2001年12月正式加入

宗旨:「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和福利進步,主張貿易自由與公平」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和平、友誼、進步

國際紅十字會 人道主義


七年級上地理知識點歸納總結相關 文章 :

★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知識點歸納

★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匯總

★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梳理

★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歸納

★ 初一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歸納

★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整理2020合集

★ 七年級必背地理知識點

★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2020總結歸納

★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考知識點總結

★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考知識點總結

Ⅶ 地理現象及原因分析

現象:早穿皮襖午披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原因:在沙漠地區,沙子多、水少,而沙子的比熱容小,所以晝夜溫差大沙漠地區不保溫,早上的時候因為沒有熱量保存,所以很冷.而太陽升起後,沙子又被曬得很熱,早晚溫差可達30多度.到了下
1.泥石流 泥石流經常發生在峽谷地區和地震火山多發區,在暴雨期具有群發性.它是一股泥石洪流,瞬間爆發,是山區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2.颶 風 颶風又稱台風、龍卷風,形成於赤道海洋附近的熱帶氣旋.颶風常常行進數千公里,橫掃多個國

Ⅷ 舉例說明地理現象:地上現象,天上原因

1.現象:早穿皮襖午披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原因:在沙漠地區,沙子多、水少,而沙子的比熱容小,所以晝夜溫差大沙漠地區不保溫,早上的時候因為沒有熱量保存,所以很冷.而太陽升起後,沙子又被曬得很熱,早晚溫差可達30多度.到了下午太陽下山,溫度又迅速下降.所以才形成了這種現象.所以會有早穿皮襖午披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現象
2.現象:兩極極晝現象和夏天晝長夜短現象
原因:這是由地球公轉和自轉所造成的

閱讀全文

與七上地理現象及原因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