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七年級上冊地理必考知識點有哪些
一、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球體。
(2)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3)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二、緯度和經度
1.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2.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3.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4.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5.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6.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20°W或大於160°E)
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
三、陸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南極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
3.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七大洲:亞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極洲 歐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6.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
7.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8.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帶。
四、地球的公轉
1.含義:地球圍繞太陽不停地旋轉。
2.方向:自西向東。
3.周期:一年(約為365天)。
4.特點: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的夾角是66.5°
5.產生的現象:
(1)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
(2)同一地點,太陽高度角的變化;
(3)同一地點,晝夜長短的變化;
(4)同一地點,不同季節太陽光熱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㈡ 初一下冊地理必考知識點歸納
做好初一下冊地理必考知識點歸納,會讓你一閉上眼睛就知道考的是什麼。所以做好知識點歸納是很重要的。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初一下冊地理必考知識點,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一下冊地理必考知識點
1.經緯線特點
南北為經線,相對成等圈。
長度都相等,形狀是半圓。
東西為緯線,獨成平行圈。
長度不相等,形狀是圓圈。
赤道為最長,兩極化為點。
地球形狀大小
地球是個大球體,面積5.1億平方千。
半徑六千三百七十一,赤道周長約四萬。
地軸:地球的自轉軸
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2.經緯度判定
向北增大是北緯,向南增大是南緯。
向西增大是西經,向東增大是東經。
判斷好後添字母,東E西W北N南S
3.東西南北半球的劃分
西經二十度,東經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東西兩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緯度,
北緯是北球,南緯是南球。
4.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
地球自轉,晝夜更替,時間差異
繞日公轉,四季出現,五帶劃分。
自西向東,方向不變,北逆南順。
自轉一日,公轉一年。自轉中心,
地球地軸。公轉中心,就是太陽。
地球公轉示意圖
地球公轉示意圖,時間一定要牢記。
兩至日期二十二,兩分日期減加一。
冬至 陽光射南回,晝短夜長北極夜。
夏至 太陽射北回,晝長夜短北極晝
春分 秋分 射赤道,全球晝夜一樣長。
5.地球五帶
地球有五帶,全靠四線分;
回歸間熱帶,極圈分寒溫;
寒溫各有二,五帶溫不均①。
回歸和極圈,度數要分清。
回歸二三五,極圈六六五,別忘添字母
①溫,指溫度。
五帶氣候特點
熱帶陽光直射,氣候終年炎熱。
寒帶極晝極夜,氣候終年嚴寒。
溫帶兩個沒有,氣候四季分明。
6.地圖辨方向
地圖方向辨,擺正放眼前;
上北下為南,左西右東邊。
標圖易分辨,經緯網較難;
緯線指東西,經線指南北。
極地投影圖,定向較特殊:
對於北半球,心北四周南;
北緯圈東西,自轉反時走。
對於南半球,心南北四周;
南緯圈東西,自轉順時走。
地圖要素要牢記,方向圖例比例尺。
洲界國界要分清,鐵路公路看清楚。
方向判斷三步走,一看標了方向沒。
二定中心點坐標,三畫十字坐標系。
比例尺大小難判斷,比例大來范圍小,
內容描述越詳細。比例小來范圍大,
內容描述越簡單。
比例尺表述有三種,線段文字比例式。單位換算要弄清,厘米至千米五個零。線段別忘寫單位。
地形圖的判斷
海拔高度,相對高度,你要分清。
等高線圖,判定起伏。密集地方,表示坡陡,稀疏地方,表示坡緩。
分層設色地圖,顏色越深,數值越大。
五種地形要記住,高原平原和盆地。
還有山地和丘陵。高原海拔高平坦,
平原海拔低平坦,盆地四周高中低。
山地起伏大而高,丘陵起伏小而低。
7.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積,總共五億一;
水陸百分比,海洋佔七一。
陸地六大塊,含島分七洲;
亞非南北美,南極大洋歐。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廣;
大西「S」樣,印度北冰洋。
板塊構造學,六塊來拼合;
塊內較穩定,交界地震多。
8.大洋和大洲的位置
洋以洲為界,洲以洋分野。
太平洋為四洋首,位於亞澳兩美間。
大西洋西南北美,東岸臨界歐與非。
印度洋臨亞非澳,南部三洋水相連。
北冰洋面為最小,亞歐北美三洲環。
9.七大洲分界和位置
地表十分陸佔三,亞歐非洋兩美南①。
亞歐兩洲本一體,烏拉高加分兩邊②;
亞非原本相結連,蘇伊運河來割斷③;
亞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峽在中間;
中美南北來牽線,巴拿運河又阻攔④;
數大洋洲面積小,似斷不斷亞下邊。
亞歐非洋東半球,南北美佔西半邊,
唯有南極搞獨立,冰層覆蓋稱高原。
①洋,大洋洲。兩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極洲。
②烏拉,烏拉爾山脈和烏拉爾河。高加,高加索山脈。
③蘇伊運河,蘇伊士運河。
④巴拿運河,巴拿馬運河。
大陸、半島、島嶼與海洋
海峽: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半島: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
海:大洋的邊緣部分。
島:格陵蘭島面積最大。
10.海陸變遷
地殼變動,海平面上升,
人類活動,海陸就變遷。
板塊運動,大陸就漂移。
板塊內部,比較穩定。
板塊交界,火山地震。
太平洋周,喜地中海。火山地震頻。
六大板塊,亞歐非洲,
美洲南極。印度太平洋。
12.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氣溫一天有變化,最高2點低日出。
陸地氣溫有高低,七月高來1月低,
海洋依次推一個月。
氣溫的分布
氣溫分布有差異,低緯高來高緯低;
陸地海洋不一樣,夏陸溫高海溫低,
地勢高低也影響,每千米相差6℃。
13.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赤道熱,降水多: 兩極寒,降水難。
回歸線,分西邊; 陸西岸,副高帶,
信風吹,降水虧; 陸東岸,季風故,
氣候溫,降水富。 中緯度,居內部;
距海遠,氣候干。
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14.世界的氣候
天氣:短時陰晴雨雪冷熱風,變化大。
氣候:多年平均春夏和秋冬,變化小。
氣候類型分布
地表氣候不一般,植被動物隨著變。
11個氣候遍全球,熱溫寒帶各不同;
寒帶氣候在兩極,高山氣候見高原。
熱帶雨林赤道邊,高溫多雨樹參天;
熱帶草原夾兩邊,非洲南美最廣泛;
熱帶沙漠回歸線,非澳兩洲最大片;
熱帶季風中南印,高溫多雨又多災。
溫帶大陸居陸間,亞美澳非都可見;
溫帶海洋居西部,歐洲西部最常見;
溫帶季風大陸東,中國北部看清楚。
地中海氣候好簡單,地中海邊最常見。
最是特殊亞熱季,我國南部最常見。
影響氣候的因素
影響氣候因素,三個方面兼顧;
緯度位置第一,赤道兩極懸殊;
其次要看海陸,遠海夏季干酷;
地形也很重要,高寒背風雨勿;
15.人口與人種
世界人口增長,先慢後變快。
出生高來死亡低,現在已到65億。
非洲人口增最快,歐洲人口負增長。
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亞洲東部和南部,
歐洲大部美洲東,中低緯度近海平原,
人口分布最稠密。
沙漠雨林高原和高山,生存困難人口少
人口問題
人口過多過快害處大,環境經濟社會受影響。
衣食住行都困難,還有工作又難找。
所以計劃生育一定要,社會經濟相適應,
環境資源相協調。
不同的人種
人種區分看體質特徵。
皮膚頭發面龐和體毛。
淡黃黑直扁平毛中等,
淺色波狀高鼻體毛多,
黑色捲曲厚唇體毛少。
人種分布
白色人種分布廣,歐洲西部非洲北,
印度北部美州大,殖民傳統美名揚。
黃色人種亞洲東,愛斯基摩在北極,
美洲當地土著人,印第安人被欺壓。
黑人原產非中南,奴隸貿易遍美洲。
16.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世界主要語言
世界民族二千,多有自己語言。
漢語使用最多,亞洲中國東南①;
英語使用面廣,英澳北美印度;
俄語比較集中,拉美西語侵佔②;
法語世稱美麗,主要法國內焉;
阿拉伯語亞非,國際重要語言。
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宗教三,佛基伊斯蘭。
__十億,歐美洋廣泛①;
佛教源印度,回真伊斯蘭,
六億穆斯林,亞非最多見。
①歐美洋,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初一地理復習計劃
一、 重視知識的系統整合,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路。
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課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老師主要起引導學生去整理已經學過的知識。不能只簡單的要求學生背誦課本表面的知識,復習課是更高層次的新授課,不僅復習知識,還應串聯知識,歸納知識,整合知識,加深內涵的理解。
二、注重學法指導, 總結 解題 方法 。
好的 學習方法 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如做圖分析題,有的學生沒有真正掌握好做題方法,只是一味的死記硬背,最終還是一知半解,沒有真正理解知識,這時就需要老師及時提高學生看圖分析的能力、和做題方法。
三、精講典型例題,培養 創新思維
以往我們上復習課時經常使用練習卷,採用學生練——老師講的方式進行,不自覺的陷入題海戰。結果是學生喊累,老師著急,學生沒有真正理解掌握知識。這次我們採取各章突破綜合復習練習的方法;並且可用少數的幾個典型的習題,例如氣候類型的分析,組織學生分析該題主要考點、討論解題方法,還可讓學生自己圍繞該題進行相互出題和解題,然後引導進行總結,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初一 地理學習方法
課上注意聽講。 七年級地理 大部分需要理解,理解了記憶起來就會容易很多。所以上課聽講是關鍵。有的人認為地理是文科,主要靠背,如果用心背,肯定會成績好。其實不然,大部分靠理解,只有理解了,記憶起來才會事半功倍。
積極思考,重在理解。七年級地理需要理解的內容部分很多,大部分知識只靠死記硬背是不行的,即使背會知識點,在實際做題中也不會運用,所以必須多思考,注意理解。
注意總結歸納規律。初中地理學中有許多知識都是有規律的,比如氣候類型的分布、人口的分布等,總結歸納了規律,學起來和記憶起來就會很容易。
相同、相似知識點對比記憶。地理事物有很多具有相似性,很多規律也具有相同點。所以,我們找出相同、相似點,進行對比來記憶學習,會使得學起來十分容易。
注意地圖的重要性。地理學有很多知識單靠文字去學習、記憶是不行的,必須看圖,看圖比看文字更重要。地圖是學習地理的基本工具,這一點不要忘記。
持之以恆,每天看課本10——15分鍾。地理知識紛繁復雜,很多知識點,所以必須及時復習。堅持每天看15分鍾左右的課本,長期堅持就會受到很好的效果。
猜你喜歡:
1. 初中地理必背知識點
2. 中考地理必背知識點
3. 七年級必背地理知識點
4. 初一地理知識點大全
5. 初中地理必背知識總結歸納
㈢ 初一上冊 地理 總復習 主要考哪些啊
1,、要多練習經緯線的靈活應用,這是必考的
(地球的形狀與大小、經線與經度、緯線與緯度、地球的自轉與公轉)
2、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那個圖一定要過關啊,特別是問你什麼時候運行到哪裡
3、地圖比例尺,根據比例尺判斷地圖詳細情況
4、氣候分布,(根據圖判斷氣候),保護環境措施
5、宗教在世界上的分布情況
6、人口分布情況
(其實不是很多東西考的,只要用心一點技術概念就可以掌握了)
㈣ 七年級上冊地理必考知識點有哪些
七年級上冊地理必考知識點:
一、地球和地圖。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球體。
(2)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3)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二、緯度和經度。
1、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2、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3、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4、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5、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6、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三、陸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南極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
3、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6、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
7、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㈤ 初一地理必考內容
地圖三要素,地球海陸比,各洲交界,世界氣候類型及特點,各種地形,地球的各個帶,南北半球,東西半球,比較常見的國家的人種和經濟文化等等。 總之用心地看完整本地理書(一字不漏),考試肯定在85分以上。
㈥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必考知識點有哪些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必考知識點有: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20°W或大於160°E)。
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
4、地球的運動。
①地球運動繞什麼轉方向周期產生的自然現象。
自轉地軸自西向東約24小時晝夜交替。
公轉太陽自西向東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④低緯:0°--30°;中緯:30°--60°;高緯:60°--90°。
⑤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
5、地圖。
①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②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斷: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範圍小,表示內容詳(如東台市地圖)。
小比例尺,表示範圍大,表示內容略(如江蘇省地圖)。
⑤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㈦ 七年級地理期中考都考些什麼內容啊
七年級地理期中考試的一般范圍是前兩個單元。
一、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大小和形狀;
2、地球儀上的經緯網;
3、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4、地球的五帶;
5、地圖的基本要素;
6、地形圖的判讀。
二、世界的海洋與陸地
1、海陸面積與海陸分布
2、海陸基本概念與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兩種高度
4、等高線原理
5、地形圖的判讀。
6、板塊學說解釋的海陸變遷。
㈧ 初一的地理考試一般會考什麼
初一第一學期的地理主要考的是,關於地球經緯度的,五大地形的知識(可能會選中國的某個地方),中國的省份形狀圖,最後的大題一般都是長江流域或黃河流域的
㈨ 初一上地理必背必考有哪些
初一上地理必背必考有氣溫與氣溫的分布,地圖和地球,七大洲四大洋。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氣溫與生活
(1)氣溫:空氣的溫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氣溫=一日內氣溫觀測值之和÷觀測次數。
月平均氣溫=一月內日平均氣溫之和÷當月天數。
年平均氣溫=一年內月平均氣溫之和÷月數(12)。
(2)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氣溫影響人們的穿衣、飲食、住房、農業和交通等。
2.氣溫的變化
(1)日變化
概念: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
變化特點: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氣溫日較差=最高氣溫-最低氣溫。
(2)年變化
概念: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
變化特點:南北半球氣溫的變化正好相反。
陸地上:北半球氣溫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氣溫8月最高,2月最低。
氣溫年較差=最高月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
(3)通常用氣溫的變化曲線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的氣溫變化情況。
(4)氣溫年變化曲線圖的繪制方法:一橫月、二縱溫、三定點、四連線。
3.氣溫的分布
(1)等溫線:氣溫相同的點的連線。
(2)表示:世界各地冷熱不同,通常用等溫線圖來表示。
(3)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
(4)分布規律:
①緯度差異:一般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P53中的圖3.17)。
②海陸差異: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變化:隨海拔升高氣溫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5)等溫線圖的判讀:
①等溫線封閉,中心氣溫高的為高溫中心,中心氣溫低的為低溫中心。
②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6)世界「熱極」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極」南極大陸。
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是一個球體。
(2)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3)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1)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2)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1)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2)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3)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4)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5)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6)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六塊大陸:亞歐大陸、非洲大陸、南極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北美大陸、南美大陸。
4、大洲分界線:
(1)亞、歐: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
(2)亞、非: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
(3)南、北美: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4)亞、北美:白令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