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海洋地理調查表明了什麼

海洋地理調查表明了什麼

發布時間:2023-01-26 08:50:30

1. 海洋地理的內容簡介

進入21世紀,世界上許多國家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海洋,將海洋視作可持續發展的新空間。中國作為世界海洋大國,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也必將以建設海洋強國作為重要的戰略選擇。
建設海洋強國,需要高精尖的海洋科技,需要繁榮的海洋經濟,需要科學規范的海洋管理,需要強大的海洋軍力,同時,也需要從基礎做起,在全體國民中普及海洋知識,引導全民族認識海洋,重視海洋,親近海洋,激發人們熱愛、探索、開發與保護海洋的熱情。做好這些基礎性的工作,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有著重陸輕海傳統的國家,在建設海洋強國的過程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們邀請了四十餘位活躍在我國海洋科教工作一線的專家、學者,以他們深厚的科學與人文素養為基礎,結合世界海洋發展趨勢和各學科領域的發展現狀,精心編寫了這套《蔚藍海洋知識叢書》,以饗讀者。
透過這套叢書,您將清晰認識到佔地球表面積70.8%的海洋對於人類意味著什麼。並發現:「生命的搖籃」、「資源的寶庫」、「五洲的通道」、「風雨的故鄉」、「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新空間」……都是海洋當之無愧的稱號。而合理開發和利用海洋將是人類生存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之一,是解決全球面臨的資源、人口和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
透過這套叢書,您還將看到我國擁有遼闊的海域、優越的海洋環境和資源條件。知道我國海域內具備豐富的生物物種、巨量的石油和可燃冰儲量,更有幾百萬公頃可進行人工養殖的淺海、灘塗水面,一百餘處海灣和數百千米深水岸線,一千多處旅遊娛樂景觀資源,取之不盡的海水資源和潮汐、波浪、海洋溫差等海洋可再生能源等待著我們的開發利用。從而對興海強國更加充滿信心和希望。
「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一切。」今天,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海洋,人類社會的繁衍生息離不開海洋。正是在促進民族富強和人類和諧繁榮的責任驅使之下,作者完成了本書的編撰,以進一步幫助公眾、特別是廣大青年朋友豐富海洋知識,增強海洋意識,樹立正確的海洋觀念,以期更多的優秀青年立志於投身海洋事業,為國家發展和人類進步做出貢獻。

2. 海洋地理學的海洋地理學

海洋地理學研究內容包括海洋資源環境調查及其開發利用與保護,海洋經濟、海洋國土及其權益,海洋政治、立法與管理,海洋新技術發展、應用與影響等諸多方面,具有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技術科學相互交叉滲透的特點。
按所研究的對象可分為海洋自然地理、海洋經濟地理、海洋政治地理和區域海洋地理等。 1975年英國利物浦大學出版的普雷斯科特(J.R.V.Prescott)著《海洋政治地理》一書,探討了領海、漁區、大陸架和公海劃分的地理依據。美國國務院的地理專家陸續出版了數十卷《海洋界限》研究文集,幾乎涉及世界各沿海國家。在海洋自然地理方面,可以法國范內(J.R.Vanney)著《大陸架地貌學》和美國伯德(E.C.F.Bird)著《海岸線的變化:全球評述》兩書為代表,反映了這門學科在某些領域研究的不斷深化和手段、方法的革新。聯邦德國吉爾洛夫-埃姆登(H.G.Gierloff-Emden)著《海洋地理學》(兩卷本),是研究區域海洋地理學的重要著作。蘇聯是世界上研究海洋地理學力量較雄厚、成果較系統的國家。1979~1985年,出版了由蘇聯科學院院士馬爾科夫(K.K.Markov)及通訊院士卡皮察(A.P. Kapitsa)主編的6卷本「世界海洋地理叢書」,其中前兩卷《世界海洋經濟地理》和《世界海洋自然地理》,探討了各自的研究對象,部門海洋經濟和自然地理,世界海洋經濟與自然區劃,以及區域海洋經濟地理和自然地理。後 4卷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與南大洋海洋地理,系區域海洋地理學專著

3. 海洋科普知識

海洋(SEA)是地球上最廣闊的水體的總稱,海洋的中心部分稱作洋,邊緣部分稱作海,彼此溝通組成統一的水體。

地球表面被各大陸地分隔為彼此相通的廣大水域稱為海洋,其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里,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平均水深約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佔地球上總水量的97%,而可用於人類飲用只佔2%。

(3)海洋地理調查表明了什麼擴展閱讀:

一、洋流分布:

各大洋洋流的分布和流動的方向雖然很復雜,但還是有規律可循的。

(1)在赤道至南北緯40°或60°之間,形成一低緯度環流,其流向在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南半球成逆時針方向。每個環流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屬於寒流。

(2)在北緯40°或60°以北形成一高緯環流。其環流方向為逆時針方向,環流西部為寒流,東部為暖流。

(3)赤道以北的北印度洋,因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季風洋流。冬季吹東北季風,表層海水向西流,洋流呈反時針方向流動;夏季吹西南季風,表層海水向東流,洋流呈順時針方向流動。

(4)東西方向流動的洋流,除南半球的西風漂流外,都具暖流性質。

洋流對大陸沿岸氣候有很大影響,寒流經過的地區對氣候有降溫、減濕的影響;而暖流則對沿途氣候有增溫、增濕的作用。

(5)目前已查明,世界大洋表面有三個隆起區域:澳大利亞東北部,隆起區域高76米;北大西洋隆起區域高68米;阿非利加東南部,隆起區域高48米.

(6)世界大洋三個較大凹陷區域:印度洋(印度半島以南),凹陷深度為112米;加勒比海,凹陷深度為64米;加利福尼亞以西,凹陷深度為56米。此外,在巴西沿海和維德角群島附近區域,也有隆起和凹陷15米左右的幾個區域。

二、海洋形成原因:

海里的水總是依照有規律的明確形式流動,循環不息,稱為洋流。其中比較有名的是墨西哥灣流,最狹窄處也寬達50里,流動時速可達4公里每小時,沿北美洲海岸北上,橫過北大西洋,調節北歐的氣候。北太平洋海流是一道類似的暖流,從熱帶流向北流,提高北美洲西岸的氣溫。

盛行風是使海流運動不息的主要力量。海水密度不同,也是海流成因之一。冷水的密度比暖水高,因此冷水下沉,暖水上升。基於同樣原理,兩極附近的冷水也下沉,在海面以下向赤道流去。抵達赤道時,這股水流便上升,代替隨著表面海流流向兩極的暖水。

島嶼與大陸的海岸,對海流也有影響,不是使海流轉向,就是把海流分成支流。不過一般來說,主要的海流都是沿著各個海洋盆地四周環流的。由於地球自轉影響,北半球的海流以順時針方向流動,南半球的流動方向則相反。

4. 關於海洋的資料

海洋簡介:

海洋(SEA)是地球上最廣闊的水體的總稱,海洋的中心部分稱作洋,邊緣部分稱作海,彼此溝通組成統一的水體。

地球表面被各大陸地分隔為彼此相通的廣大水域稱為海洋,其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里,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平均水深約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佔地球上總水量的97%,而可用於人類飲用只佔2%。地球四個主要的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目前為止,人類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還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形成原因:

大約在50億年前,從太陽星雲中分離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雲團塊。它們一邊繞太陽旋轉,一邊自轉。在運動過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團塊彼此結合,由小變大,逐漸成為原始的地球。星雲團塊碰撞過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劇收縮,加之內部放射性元素蛻變,使原始地球不斷受到加熱增溫;當內部溫度達到足夠高時,地內的物質包括鐵、鎳等開始熔解。

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並趨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輕者上浮,形成地殼和地幔。在高溫下,內部的水分汽化與氣體一起沖出來,飛升入空中。但是由於地心的引力,它們不會跑掉,只在地球周圍,成為氣水合一的圈層。

位於地表的一層地殼,在冷卻凝結過程中,不斷地受到地球內部劇烈運動的沖擊和擠壓,因而變得褶皺不平,有時還會被擠破,形成地震與火山爆發,噴出岩漿與熱氣。開始,這種情況發生頻繁,後來漸漸變少,慢慢穩定下來。這種輕重物質分化,產生大動盪、大改組的過程,大概是在45億年前完成了。

地殼經過冷卻定形之後,地球就像個久放而風幹了的蘋果,表面皺紋密布,凹凸不平。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種地形一應俱全了。

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天空中水氣與大氣共存於一體,濃雲密布,天昏地暗。隨著地殼逐漸冷卻,大氣的溫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氣以塵埃與火山灰為凝結核,變成水滴,越積越多。由於冷卻不均,空氣對流劇烈,形成雷電狂風,暴雨濁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幾百年。滔滔的洪水,通過千川萬壑,匯集成巨大的水體,這就是原始的海洋。

(4)海洋地理調查表明了什麼擴展閱讀

海和洋區分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體。世界大洋的總面積,約占海洋面積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處可達1萬多米。大洋離陸地遙遠,不受陸地的影響。它的水溫和鹽度的變化不大。每個大洋都有自己獨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統。大洋的水色蔚藍,透明度很大,水中的雜質很少。世界共有5個,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南冰洋。

5. 海洋地理學的海洋地理研究意義

海洋不僅佔有遼闊的面積,而且具有巨大的深度,是一個復雜的大系統,包含著一系列不同層次的子系統。例如深海、淺海、海灣、海峽、河口子系統;熱帶海洋、溫帶海洋和寒帶海洋子系統;波動、潮汐、洋流、湍流系統;海洋二氧化碳系統以及形形色色的海洋生態系統。一個系統的組分之間以及各系統之間,通過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和轉化而緊密聯系在一起。海洋地理學是從資源與環境的角度對海洋進行研究。
海洋中有著豐富的生物、礦產、能源、化學和空間資源。由於海洋開發的擴大和深化,爭奪海洋資源的國際斗爭愈來愈激烈。遠洋漁業發達國家掠奪別國近海漁業資源;海底石油和天然氣的發現和有效開采;大洋錳結核的開發等。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已對各種海洋區域的法律制度作出明確規定。中國是海洋國家。在中國沿海,有300多萬平方千米的海洋國土,是陸地國土的1/3。同時,中國還在積極開發大洋資源。
海洋的最大環境效應是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據研究,大氣的能量有一半直接來自海洋,其中的水汽則幾乎全部直接間接地來自海洋。所以,海洋對大氣的行為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海洋既可以調節氣候,又可以使天氣和氣候發生異常。例如赤道東太平洋大范圍海水表面溫度異常升高(稱埃爾尼諾事件)或海水表面溫度異常下降(稱做拉尼諾現象)的特殊現象。此外,洋流和海冰也對氣候有重大影響。
海洋有緯度地帶性、環陸地帶性以及深度和海域之間的地域差異。它們的自然狀況、資源類型和特點、開發利用條件不同,構成海洋資源經濟評價的重要依據。
一切海洋現象和過程,都發生在運動的海水之中,海洋資源和海洋環境效應的分析,都與海洋要素的特性和時空變化密切相關。它們相互聯系,互相作用,共同構成了海洋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閱讀全文

與海洋地理調查表明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