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詩詞中有哪些地理知識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知道汴水往泗水流是上游
❷ 李白詩詞中的地理
一、古詩詞與地貌
1、李白 《蜀道難》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此詩描寫了四川省西部險峻閉塞的地形。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山峻嶺環繞,山巒起伏,絕壁深壑,山峰連綿聳立,地形非常復雜。地勢高低起伏,導致道路只能圍繞山峰蜿蜒,所以歷來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之說。
二、 古詩詞與水能
1、李白 《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青山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詩中以「千里江陵一日還」,來形容長江流速之快。而「彩雲間」則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長江上下游的落差之大,說明長江蘊含極其豐富的水能資源。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脈,注入東海。長江流到四川盆地以東,深切巫山,形成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由於兩岸青山的約束,水流湍急,形成了豐富的水能資源。
❸ 古詩中蘊含的地理知識
古詩中蘊含的地理知識
1.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里的春風指的就是夏季風。季風是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造成的。由於海陸熱力性質不同,海洋、陸地上氣壓中心就會發生季節變化,從而引起一年中盛行風隨季節有規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變化。夏季,亞洲大陸升溫快,形成低壓。北太平洋升溫慢,形成高壓。太平洋上的暖濕氣流以東南風吹向亞洲東南地區,形成東南季風,也就是夏季風。隨著離海洋的距離不斷增加,夏季風的勢力就會變弱,夏季風影響不到內陸地區。我國把受夏季風影響的地區劃分為季風區,夏季風影響不到的地區劃分為非季風區。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就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這條線以東以南地區為季風區,季風區降水較多;這條線以西以北地區為非季風區,非季風區降水較少。
2.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里的「胡」指的是中國對北方游牧民族的稱呼。胡馬指的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騎兵。「不教胡馬度陰山」說的是不讓北方游牧民族的騎兵越過陰山。陰山是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東西走向的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即北方少數民族和我國古代中原地區的分界線)。陰山在地理上具有重要的意義。陰山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是傳統放牧區與傳統農耕區的分界線。
3.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該句詩描述了平原和山地的氣候差異,蘊含了山地垂直分異規律知識。四月的平原已經芳菲落盡,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開放,這主要是由於山地海拔高導致氣溫的垂直變化造成的。對流層中大氣的熱量主要來自地面,離地面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因此,同一時間,平原地區氣溫高,百花開放的時間早,高山上氣溫低,百花開放的時間晚。
4.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該句詩反映了一個地方同一時刻不同的天氣狀況。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有時會遇到城市的一邊天氣晴朗,另一邊下雨。該句詩反映了對流雨降水強度大、范圍小、歷時短的特點。對流雨是大氣對流運動引起的降水現象。降水的形式主要有四種:對流雨、鋒面雨、地形雨和台風雨。對流雨是冷暖氣流呈上下對流運動而成雲致雨。
❹ 詩句中的地理現象
詩句中的地理現象
1、「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溫帶大陸性氣候
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快行冷鋒的影響
3、「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種春風有兩般」(劉元載《早梅》)——不同坡向對植被的影響
4、「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垂直地帶性
5、「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准靜止鋒的影響
6、「欲就麻姑買滄海,一杯春露冷如冰」(李商陷《謁山》) ——地殼變動
7、「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 ——季節性
8、「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 ——月相變化
9、「百川東到海,何日復西歸」(《長歌行》) ——水循環
10、「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豐富
11、「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淮南子》) ——地域性
12、「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水循環
13、「莫問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數家新住處,昔日大江流」(胡玢《桑落洲》) ——地殼變動
14、「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蘇軾《赤壁懷古》) ——波浪的侵蝕作用
15、「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夜雨寄北》) ——盆地夜間氣流上升,易成雲致雨
16、「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迎風坡易形成降水
17、「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毛澤東《送瘟神》)——地球自轉
我是原創的!!!!!!!!!!!!!!!!!!!!
❺ 蘊涵地理知識古詩詞
古詩詞中蘊含的地理知識
2018-08-06 2頁 陳晨
古詩詞中蘊含的地理知識
中國古代的詩歌可以說是浩如煙海,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從文學的角度看,它們自然是表現了人生的各種悲歡離合,從地理學的角度,這些詩篇中,不乏描述地理現象、揭示地理規律的詩句。現將有關地理詩詞摘錄如下: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描述了我國夏季風不能到達西北地區;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表示冷鋒過境時先刮風、後降雪的天氣;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反映了對流雨降水強度大、范圍小、歷時短的特點;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樣春風有兩般」說明山坡兩側向陽坡與背陽坡的光照及熱量的差異;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桔楊梅次第新」反映了我國南方熱量豐富,四季如春鮮果不斷;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表示四季更替,年年往復。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可以理解為對流水侵蝕地貌的描繪;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爾來四萬八千歲,不於秦塞通人煙」說明蜀道崎嶇,自古閉塞的四川盆地地貌;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寫佳句,反映出廬山的雄奇秀麗。
❻ 反映地理現象的詩句或諺語有哪些
1.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毛澤東《送瘟神》)
此詩句揭示了地dili.chazidian.com球在不停地由西向東自轉。適用於赤道地區,由此可計算出赤道地區地球自轉的線速度和赤道上1°弧線的長度。赤道地區自轉的線速度為:40000千米÷24小時≈1670千米/小時(八萬里即四萬千米)。地球自轉的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逐漸遞減。赤道上1°弧線的長度:40000千米÷360°≈111千米/l°。赤道是地球的一個大圓,因此地球上的大圓每1弧線的長度約為111千米(球的大圓是指通過球心的截面與球面的相交線)。
2.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煥《登鸛雀樓》)
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由此可證明地球的形狀是一個球體。
3. 「日似金丸,月似金盤」(樂鈞《一翦梅》)
該詩句反映了日地月三者距離差異。月球雖然比較小,但由於月球離地球比較近,所以仍「似金盤」。詩中描寫的月相應為滿月,因為「月似金盤」。查字典地理
4. 「月形如白盤,完完上天東。忽然有物來啖之,不知是何蟲。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狽凶。」(唐,韓愈《月蝕詩效玉川子作》)
此詩句描述了月食的情況。完完,月圓的樣子。農歷十五,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線上,地球在月球和太陽之間,地球有可能全部或部分擋著太陽光,產生月食現象。農歷初一,則可能產生日食現象。
5.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時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團圓照滿天。」(繆氏子《賦新月》)「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戴叔倫《蘭溪棹歌》)
這一組詩句描述的都是上蛾眉月。「上蛾眉月」是指農歷初三、四的月相,此時月球位於太陽以東約
45°,當「一道殘陽鋪水中」後,即日落時,月亮出現在西南方低空,日落後2~3小時就落到地平線以下,月亮的亮面為月球正面西部邊緣,形狀為一反「C」字形。將以上各詩描寫的月相判定為上蛾眉月的依據分別是「日暮」、「月近人」;「初三夜」、「月似弓」;「初月如弓未上弦」、「蛾眉小」;「涼月如眉」、「三日」(指農歷三月初三日)。
6.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司空曙《江村即事》)
這組描述的都是上弦月。上弦月是農歷初七、八的月相,此時月球位於太陽以東約90°,日落時出現於南方天空,升落時間分別是中午和半夜,可見部位為月球正面西半部分,形狀為一大寫的「D」形。將以上兩首詩中的月相判定為上弦月的主要依據分別是:「夜半」而「月落」;「月落正堪眠」(人們「正堪眠」,即睡意正濃,寓意夜已深。深夜而「月落」應是上弦月,此乃用時間點月相)。
7.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春江月出大提平,堤上女郎連袂行。唱盡新詞歡不見,紅霞映樹鷓鶘啼。」(劉禹錫《踏歌行》)「白日淪河西,素月出東嶺」(陶淵明《雜詩??其二》)「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蘇軾《陽關曲中秋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
這一組詩描述的都是滿月。滿月為農歷十五、六的月相,此時月亮位於太陽以東180°,升落時間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月亮整夜可見,形狀象個玉盤。第一首詩中的「元夜時」點出了日期為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正是滿月發生的日期;「黃昏後」月已升上「柳梢頭」,正是滿月時月亮升起後的情況。第二首詩中「紅霞」說明此時日落,日落時「月出」,顯然月相為滿月。同樣,第三首指明了日落(「白日淪河西」即日落)時月出,正是滿月月出的時間。其他三首詩中的「明月」即滿月。
8.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飛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孤光照還沒,轉益傷離別。妾若是嫦娥,長圓不教缺。」(陸龜蒙《月成弦》)
這是一組描寫下弦月的詩詞。下弦月是農歷廿二、三的月相,此時,月亮位於太陽以西90°,日出時月亮在南方天空,升落時間是半夜月出、中午月落,可見部分為月球正面東半部,形狀像個反「D」字形。第一首詩中「夜靜」(夜深人靜)而「月出」,乃指下弦月月出之時。民間常將月圓比團圓、月缺比離別。第二首詩即寫思婦見缺月而感傷、恨夫妻不能常團圓,想像自己若是嫦娥,將讓月亮長圓不缺即夫妻永不分離。詩中弦月當是下弦月,體現出思婦感傷而徹夜難寐的情景。
9.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不見年年遼水上,文章何處哭秋風。」(李貿《南園》)「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馬踏清秋。」(李貿《馬詩》)
這一組詩描寫的是下蛾眉月(殘月)。下蛾眉月是農歷廿五、六的月相,此時,月亮位於太陽以西約45°,日出前出現於東南方低空,僅在黎明前 2~3小時內可見,形狀像「C」字形。第一首中,由「曉風殘月」知,早晨看到殘月,即下蛾眉月。第二句詩中「曉月」指清晨的月亮,「玉弓」指下弦月後的殘月即月末的娥眉月。「月似鉤」是「一彎殘月」,表明作者壯志未酬,徹夜難眠,於黎明前看到殘月東升,見景生情寫下此詩,這與整首詩的基調是一致的。作者坎坷的經歷,矛盾的心情以及「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的創作精神等都可以作為是殘月的旁證。所以,「月似鉤」暗示作者寫這首詩的時間是在秋天農歷廿六、七的黎明前。「大漠沙如雪」還向我們展示了沙漠景觀。
10.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岑參《磧中作》)
這一組詩寫出了月相的月變化情況。詩中的「陰晴圓缺」指的是月相變化。在農歷一個月中,月相由新月依次變為上蛾眉月、上弦月、上凸月、滿月、下凸月、下弦月、下蛾眉月、新月。從初一到十五,月亮的亮面逐漸變大,月球的亮面朝西;十五那天亮面最大,為滿月;從十五到月末,亮面逐漸變小,月球的亮面朝東。第二首詩中的「滿月」指「十五、六的月亮」;「夜夜減清輝」指滿月以後,月相依次變為凸月、弦月、蛾眉月,可見部分越來越瘦小;後兩句是說「思念夫君使妾身如同滿月後的月亮日漸消瘦、形容憔悴」。第三首詩中的「見月」即看到月亮,「兩回圓」即圓過兩次亦即兩次滿月,故第二句是告訴讀者:作者離家已有一、兩個月了。
11.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升春又來」(杜甫《冬至》)
「冬至陽升」這個純科學結論通過藝術家天才的轉換,巧妙地寫進詩中。這句詩意境美麗、觀點科學,非常難得。由於太陽直射點在地球上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引起了正午太陽高度的周年變化。北半球冬至日時,太陽直射在地球的最南界線南回歸線上,北半球各地在一年中正午時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最大,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以後,太陽直射點南移,太陽直射點以北各地正午時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逐漸變小,正午太陽高度逐漸增大,即「冬至陽升」。
12. 「過了冬,長一蔥」
此諺語的意思是:過了冬至日,白晝就長一點點了,即冬至日後,北半球各地白晝逐漸變長。北半球冬至日,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日後,太陽直射點北移,北半球各地白晝逐漸變長。
13. 「日中萬影正,夕中萬影傾」(傅玄《歌》)
這句詩直觀地描繪了太陽高度的周日變化規律。影子長短與太陽高度有密切關系。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太陽高度小,影子長;隨著太陽高度的逐漸變大,影子逐漸變小,正午即「日中」時,太陽高度達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影子長度為一天中的最小值,對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區來說,此時太陽在正南方,影子則在正北方,即「日中萬影正」;以後太陽高度逐漸變小,影子逐漸變長,影子偏離了正北方向。
14. 「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李白《日出入行》)
此句詩意在說明四季運轉是一種必然趨勢,萬物興衰都有一定的自然規律,任何人也不能揮鞭命令停止。由於地球公轉,黃赤交角的存在,地軸指向不變,使太陽直射點在地球上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引起各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變化,產生了四季的更替。
15. 「月生林欲曉,雨過夜如秋。」(徐璣《夏日懷友》)
「月生林欲曉」,即月出的時候天要亮了,這是下蛾眉月出的時間。該地此時的降水是受冷鋒影響形成的。冷鋒過境時產生陰雨天氣,過境後受冷氣團控制,氣溫降低,故「雨過夜如秋」。
❼ 古詩詞中含有地理現象
有,王之渙的《涼州詞》中「春風不度玉門關」,春風,指的就是夏季風,西北地區是非季風區,夏季風吹不到,就形成了溫帶大陸性氣候,季風區就形成了溫帶季風氣候
❽ 反映氣候的地理詩句
1. 關於地理或氣候的詩句(有關天氣與氣候的詩句)
關於地理或氣候的詩句(有關天氣與氣候的詩句) 1.有關天氣與氣候的詩句
有關氣候的詩句及詩: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反映了冷風過境時先刮風後降水(雪)的天氣變化特徵
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反映了氣溫垂直分布的特點,正是因為氣溫隨地勢的上升而降低(地勢每上升1000米,氣溫下降6℃)這一特點,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遲不一這種地理現象
3.「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睛卻有睛」
說明在同一時刻,不同的地方天氣是不相同的.也是對流雨的極好寫照,從詩句中我們能體會對流雨的特點是:降水強度大,范圍小,歷時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是說我國南方和北方氣候差異大,二月時,江南已經鮮花滿枝,而其它地方卻十分寒冷.
5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是說我國春季普遍存在著氣溫回升快,降水少的情況.
6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是說四川巴山地區因受地形的影響,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氣.
7 「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
8 「五月天山雪,開花只有寒.」:
一是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的道理,二是說明天山海拔高.
9.「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
說明我國春季氣溫多變、不穩定的特點.
10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是說玉門關位於我國的非季風區,溫暖濕潤的夏季風很難到達這里. 「春風」可理解為夏季風,我國西部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受夏季風的影響小,乾旱少雨.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有關氣候的詩句
有關氣候的詩句: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反映了冷風過境時先刮風後降水(雪)的天氣變化特徵
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反映了氣溫垂直分布的特點,正是因為氣溫隨地勢的上升而降低(地勢每上升1000米,氣溫下降6℃)這一特點,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遲不一這種地理現象
3.「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睛卻有睛」
說明在同一時刻,不同的地方天氣是不相同的。也是對流雨的極好寫照,從詩句中我們能體會對流雨的特點是:降水強度大,范圍小,歷時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是說我國南方和北方氣候差異大,二月時,江南已經鮮花滿枝,而其它地方卻十分寒冷。
5.「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是說我國春季普遍存在著氣溫回升快,降水少的情況。
6.「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是說四川巴山地區因受地形的影響,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氣。
7.「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
8.「五月天山雪,開花只有寒。」:
一是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的道理,二是說明天山海拔高。
9.「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
說明我國春季氣溫多變、不穩定的特點。
10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是說玉門關位於我國的非季風區,溫暖濕潤的夏季風很難到達這里。 「春風」可理解為夏季風,我國西部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受夏季風的影響小,乾旱少雨。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希望你能好評或者採納!謝謝{右上角採納或者正下方好評} 如果有其他問題請不要追問。另外提問,圖片多了占屏幕空間。不好答題。謝謝】
3.和地理有關的詩句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溫帶大陸性氣候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快行冷鋒的影響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種春風有兩般。
——不同坡向對植被的影響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垂直地帶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准靜止鋒的影響 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衰皆自然。 ——地球公轉 欲就麻姑買滄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地殼變動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季節性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月相變化 百川東到海,何日復西歸。 ——水循環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豐富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使之成為現實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杜甫從長江三峽逆流而上,怎麼能到得了襄陽,然後到洛陽呢?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地域性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
——地域性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水循環 莫問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數家新住處,昔日大江流 ——地殼變動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自然條件惡劣,人口稀少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通過水循環,使水資源不斷得以更新 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波浪的侵蝕作用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盆地夜間氣流上升,易成雲致雨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迎風坡易形成降水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大草原的景象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在當時的條件下,東吳的船是怎麼樣到的岷江上游的呢?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生物循環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冬季風的影響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季風區與非季風的分界線在此地附近 向陽石榴紅似火,背陰李子酸透心。 ——光照對植物的影響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沙漠景觀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洞庭湖景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梅雨天氣 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
——交通運輸條件對商業的影響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地球自轉。
4.關於氣候的詩詞
與氣候、天氣有關的詩句 有關氣候的詩句: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反映了冷風過境時先刮風後降水(雪)的天氣變化特徵 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反映了氣溫垂直分布的特點,正是因為氣溫隨地勢的上升而降低(地勢每上升1000米,氣溫下降6℃)這一特點,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遲不一這種地理現象 3.「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睛卻有睛」 說明在同一時刻,不同的地方天氣是不相同的。
也是對流雨的極好寫照,從詩句中我們能體會對流雨的特點是:降水強度大,范圍小,歷時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是說我國南方和北方氣候差異大,二月時,江南已經鮮花滿枝,而其它地方卻十分寒冷。 5.「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是說我國春季普遍存在著氣溫回升快,降水少的情況。 6.「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是說四川巴山地區因受地形的影響,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氣。 7.「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 8.「五月天山雪,開花只有寒。」
: 一是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的道理,二是說明天山海拔高。 9.「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
說明我國春季氣溫多變、不穩定的特點。 10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是說玉門關位於我國的非季風區,溫暖濕潤的夏季風很難到達這里。 「春風」可理解為夏季風,我國西部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受夏季風的影響小,乾旱少雨。
有關天氣的詩句: 詩中日 1.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漢樂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盡,黃河人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3.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杜甫《絕句》) 4.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劉長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7.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8.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元日》) 9.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另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0.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李白《望天門山》》 詩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 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盧綸《塞下曲》) 5.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6.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8.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9.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0.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詩中風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 2.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 3.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盧綸《塞下曲》) 4.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自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隨風潛入夜,滑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7.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9.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李商隱《無題》) 10.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詩中雨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 2.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螟》) 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5.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張志和《漁歌子》) 6.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人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7.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杜牧《清明》) 8.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9.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詩中雪 1.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王維《觀獵》) 2.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 3.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8.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9.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絕句》) 10.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5.與地理有關的詩句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不教胡馬度陰山;
敕勒川,陰山下;
變下襄陽向洛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潯陽江頭夜送客;
江州司馬青衫濕;
不識廬山真面目;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關山度若飛;
一片孤城萬仞山;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只有高山之巔才有此景)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關於地理的詩詞
與地理有關的古詩詞
一、與地理感性知識有關的古詩詞歸納及解釋 (一) 古詩詞中的地名
1、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山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此詩出自七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背誦」。詩中「平羌」即青農江,在峨眉山東北;「清溪」即清溪驛,在峨眉山附近;「渝州」指重慶。 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
此詩詞出自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它描繪的是我國泰山自然旅遊風景區。 3、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此詩出自八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背誦」。詩中的「陽關」指今甘肅敦煌西南。
4、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
此詩句出自高中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此句詩中的「天上」是指巴顏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二)古詩詞中的地理演變
1、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此詩出自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它描寫了春天的到來。春天到來,氣溫回升,萬物復甦,春鶯和燕子等動物開始出來活動。這些跡象告訴我們季節已經演變到春季。
2、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宋•辛棄疾《西江月》
此詩出自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它描寫了天氣的變化:剛才天空還是月明星稀,天外還有七八個星,但到了山前卻下起了雨。 (三)古詩詞中的地理景觀
1、枯滕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此曲出自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曲中的「枯滕老樹」和「小橋流水」分別是對西部乾燥景觀和江南濕潤地區景觀的對比寫照。 2、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唐·杜甫《望岳》
此詩出自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它說明泰山是齊魯大地上最高的山。 3、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唐·杜甫《望岳》
此詩詞出自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它揭示了泰山地勢高。 4、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唐·王維《使至塞上》
此詩出自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它描述了塔里木盆地內沙漠漫漫的景色。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
此詩出自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它反映的是我國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形。 6、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獨酌》
此詩出自九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背誦」。此詩描述的是滿月。滿月為農歷十五、六的月相,此時月亮位於太陽以東180°,升落時間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月亮整夜可見,形狀像個玉盤。
7、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宋·柳永《雨霖鈴》
此詞出自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二單元。它描寫的是下蛾眉月(殘月)。下蛾眉月是農歷廿五、六的月相,此時,月亮位於太陽以西約45°,日出前出現於東南方低空,僅在黎明前2-3小時內可見,形狀像「C」字形。由「曉風殘月」知,早晨看到殘月,即下蛾眉月。
8、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唐·李白《蜀道難》
此詩句出自高中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它說明了蜀道崎嶇,自古閉塞的四川盆地地貌。
(四)古詩詞中的地理分布
1、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宋·趙師秀《有約》
此詩出自七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背誦」,它描寫了我國江淮地區的梅雨天氣。其降雨類型屬於:鋒面雨,由准靜止鋒形成。
2、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淮南子》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唐·杜牧《過華清宮》
此組詩分別出自初中語文第三冊第六單元及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二單元。它們都反映了農業生產的地域性。
二、與地理理性知識有關的古詩詞歸納及解釋 (一)古詩詞中的地理特徵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此詩出自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它反映了冷鋒過境時先刮風後降水(雪)的天氣變化特徵。
2、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此詩出自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此詩描寫的是我國北方地區入冬早的氣候狀況,反映了溫帶大陸性氣候的氣候特徵。
3、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唐·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7.關於地理方面的詩句
1「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所描述的氣候是() A西北內陸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2「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中的「春風」可以指() D夏季風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關鍵字:溫帶大陸性氣候) 是說由於深處內陸,受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影響,由於遠離海洋,濕潤氣候難以到達,因而乾燥少雨,氣候呈極端大陸性,氣溫年、月較差為各氣候類型之最。
而且,越趨向大陸中心,就越乾旱,氣溫的年、日較差也越大.冬季嚴寒,受高壓控制,最低溫達-73℃;夏季南部7月平均氣溫達26~27℃,最高達33℃,北部接近20℃.受到這個氣候的影響,冬長無夏,故早早天氣變寒而下雪.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挑花始盛開(關鍵字:垂直地帶性) 隨著山地高度的增加,氣溫隨之降低,從而使自然環境及其成分發生垂直變化的現象,稱為垂直帶性或高度帶性。形成垂直帶的基本條件是構造隆起的山體,而其直接原因是熱量隨高度的迅速降低(每千米下降-6℃)。
只要山體有足夠的高度,自下而上便可形成一系列的垂直自然帶.所以山下山下花方謝,山上花始開.。
8.關於氣候的古詩
秋遊原上
白居易
七月行已半,早涼天氣清。清晨起巾櫛,徐步出柴荊。
露杖筇竹冷,風襟越蕉輕。閑攜弟侄輩,同上秋原行。
新棗未全赤,晚瓜有餘馨。依依田家叟,設此相逢迎。
自我到此村,往來白發生。村中相識久,老幼皆有情。
留連向暮歸,樹樹風蟬聲。是時新雨足,禾黍夾道青。
見此令人飽,何必待西成。
初夏遊張園
戴敏
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晴陰。
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寄陝州姚中丞
劉禹錫
八月天氣肅,二陵風雨收。旌旗闕下來,雲日關東秋。
禹跡想前事,漢台餘故丘。徘徊襟帶地,左右帝王州。
留滯悲昔老,恩光榮徹侯。相思望棠樹,一寄商聲謳。
已涼
韓偓
碧闌干外綉簾垂,猩色屏風畫折枝。
八尺龍須方錦褥,已涼天氣未寒時。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