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建築中的柔性是什麼意思
柔性基礎:用抗拉和抗彎強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基礎稱為柔性基礎。一般用鋼筋混凝土製作。
B. 柔性 是什麼意思
這本書的原文是 flexible,我懷疑是靈活的意思
C. 工程中的韌性,剛性,彈性,塑性,柔性,強度,硬度等是什麼意思
在機械製造業中,一般機械零件都是在常溫、常壓和非強烈腐蝕性介質中使用的,且在使用過程中各機械零件都將承受不同載荷的作用。金屬材料在載荷作用下抵抗破壞的性能,稱為機械性能(或稱為力學性能)。
金屬材料的機械性能是零件的設計和選材時的主要依據。外載入荷性質不同(例如拉伸、壓縮、扭轉、沖擊、循環載荷等),對金屬材料要求的機械性能也將不同。常用的機械性能包括:強度、塑性、硬度、沖擊韌性、多次沖擊抗力和疲勞極限等。下面將分別討論各種機械性能。
1.
強度
強度是指金屬材料在靜荷作用下抵抗破壞(過量塑性變形或斷裂)的性能。由於載荷的作用方式有拉伸、壓縮、彎曲、剪切等形式,所以強度也分為抗拉強度、抗壓強度、抗彎強度、抗剪強度等。各種強度間常有一定的聯系,使用中一般較多以抗拉強度作為最基本的強度指標。
2.
塑性
塑性是指金屬材料在載荷作用下,產生塑性變形(永久變形)而不破壞的能力。
3.
硬度
硬度是衡量金屬材料軟硬程度的指標。目前生產中測定硬度方法最常用的是壓入硬度法,它是用一定幾何形狀的壓頭在一定載荷下壓入被測試的金屬材料表面,根據被壓入程度來測定其硬度值。
常用的方法有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A、HRB、HRC)和維氏硬度(HV)等方法。
4.
疲勞
前面所討論的強度、塑性、硬度都是金屬在靜載荷作用下的機械性能指標。實際上,許多機器零件都是在循環載荷下工作的,在這種條件下零件會產生疲勞。
5.沖擊韌性
以很大速度作用於機件上的載荷稱為沖擊載荷,金屬在沖擊載荷作用下抵抗破壞的能力叫做沖擊韌性。
D. 柔性是什麼意思
1.溫柔的性格;柔軟的特性(跟「剛性」相對,下同)。2.屬性詞。柔軟而易變形的:~材料。3.屬性詞。可以改變或通融的:~處理。
E. 地心歷險記列舉教授歷程中的地理名詞
地球內部從古登堡面起,一直到地球中心,稱之為地核。地核的質量占整個地球質量的31. 5%,體積占整個地球體積的16. 2%。根據地震波的變化情況,發現地核也有外核、內核之別。內、外核的分界面,大約在5155千米處。因地震波的橫波不能穿過外核,所以一般推測外核是由鐵、鎳、硅等物質構成的熔融態或近於液態的物質組成。液態外核會緩慢流動,故有人推測地球磁場的形成可能與它有關。由於縱波在內核存在,所以內核可能是固態的。關於內核的物質構成,學術界有不少爭議,許多人認為,主要是由鐵和鎳組成。但究竟是何物,這一切都還有待於進一步探索、證明。此外,內外核也不是截然分開的。有的學者認為,在內外核之間,還存在一個不大不小的"過渡層",深度在地下4980~5120公里之間。地核的密度很大,即使最堅硬的金剛石,在這里也會被壓成黃油那樣軟。這里的溫度可達4000~6000℃。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半徑為3480千米。地核又分為外地核和內地核兩部分。外地核的物質為液態。外地核深2900km至5000km,內地核深5100km至6371km。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從下地幔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地球核心部位,距離約為3473千米。據科學觀測分析,地核分為外地核、過渡層和內地核三個層次。外地核的厚度為1742千米,平均密度約10.5克/厘米x厘米x厘米,物質呈液態 。過渡層的厚度只有515千米,物質處於由液態向固態過渡狀態。內地核厚度1 216千米,平均密度增至12.9克/厘米x厘米x厘米,主要成分是以鐵、鎳為主的重金屬,所以又稱鐵鎳核。
從質量上看,地核佔地球總質量的16%,地幔佔83%,而與人們關系最密切的地殼,僅佔1%而已。地核(Core)位於地球的最內部。半徑約有3470 km,高密度,平均每立方厘米重12克。溫度非常高,約有4000~6000℃。它可再分為內核和外核。由地震波的傳送可知,外核是融熔的。從源自其他行星核心的鐵隕石來推測,地核也是由鐵和鎳組成。地球磁場的自激發電機理論,也需要一個液態金屬外核的存在才能成立。至於內核,則極有可能是固態鐵。
地核的總質量為1.88e21噸,占整個地球質量的31.5%,體積占整個地球的16.2% 。地核的體積比太陽系中的火星還要大。由於地核處於地球的最深部位,受到的壓力比地殼和地幔部分要大得多。在外地核部分,壓力已達到136萬個大氣壓,到了核心部分便增加到360萬個大氣壓了。
這樣大的壓力,人們在地球表面是很難想像的。科學家作過一次試驗,在每平方厘米承受1770噸壓力的情況下,最堅硬的金剛石會變得像黃油那樣柔軟。
地核內部不僅壓力大,而且溫度也很高,估計可高達2 000-5 000℃,物質的密度平均在10?6克/厘米x厘米x厘米之間。在這種高溫、高壓和高密度的情況下,人們平常所說的"固態"或"液態"概念,已經不適用了。因為地核內的物質既具有鋼鐵那樣的"鋼性",又具有像白蠟、瀝青那樣的"柔性"(可塑性)。這種物質不僅比鋼鐵還堅硬十幾倍,而且還能慢慢變形而不會斷裂。
地核內部這些特殊情況,即使在實驗室里也很難模擬,所以人們對它了解得還很少。但有一點科學家是深信不疑的:地球內部是一個極不平靜的世界,地球內部的各種物質始終處於不停息的運動之中。有的科學家認為,地球內部各層次的物質不僅有水平方向的局部流動,而且還有上下之間的對流運動,只不過這種對流的速度很小,每年僅移動1 厘米左右。有的科學家還推測,地核內部的物質可能受到太陽和月亮的引力而發生有節奏的震動。
F. 柔性指標是什麼意思
柔性指標一般是指不是硬性指標,一般是經過人為的努力,軟體的東西可以通過整理相關材料來完善
G. 柔性是什麼意思
柔性的教育是一種適應性的教育,它的前提是尊重、包容與愛。尊重,就是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他們的所思所想,因為即便是一個錯誤的想法,也是經過他們的頭腦,產自他們的心靈;包容,就是包容孩子們的差異,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枝頭上的一朵花,他們各有各的芬芳鮮艷,我們不能將他們修剪成一個樣子,否則這個花園將失去生機;愛,就是關愛孩子的成長,關愛他們在成長道路上發生的一切,分享他們成功的喜悅,分擔他們失敗的痛苦。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借郭橐駝的嘴說出了教育的規律與法則,那就是「不害其長」、「不抑耗其實」,要「順木之天,以致其性」,而柔性教育是符合這種教育規律的。柔性教育呼喚和倡導教育要適應孩子的自然天性,不能人為束縛孩子的發展,更不能用外來的強力去磨平孩子身上原本就有的創造力和想像力。農業生產中可以將球形的西瓜培養成方形,但對人的培養絕不應該是這樣的。
柔性意味著有彈性,彈性就是順勢引導。原民進主席、教育家葉聖陶曾指出:總的教育原則必須貫穿著一個「導」字。教師「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教師在對學生的教育中,要給學生留出空間,這個空間是給學生的,學生在其間可以更好地思考自己的人生,修正自己的軌跡,發展自己的個性;這個空間也是給教師自己的,教師在其間可以更好地思考自己的教育之道,糾正自己的教育失誤,豐富自己的教育手段。有了這種空間,教師對學生的引導、疏通才能夠輾轉騰挪,才會更見成效。
柔性中也要有剛性,柔性教育需要順應,但柔性教育中絕不是沒有原則,剛性就是原則,給學生以正確的人生指導就是原則。毛澤東主席在談到幹部的領導方法時曾指出:「黨要發揚群眾民主,又不能做群眾的尾巴」。同樣,教師在對學生的教育中,也不能做學生的尾巴,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中要做到心的近距離,但在指導學生的人生時必須要遠距離,站在學生之外,給學生以另外的視角,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
剛易折、柔有韌,柔性教育中的動靜相宜、剛柔並濟,讓我們的教育保持著平衡、發展與和諧。
H. 在機械行業中「柔性」一詞什麼意思
柔性在機械行業中是指有緩沖作用的功能,不至於硬沖擊而破壞其它物件。比如說「柔性大門」就是大門不像一般的大門是剛性的,而這種門則是有緩沖作用的。使用在噴砂車間,則鋼丸無法對大門造成噪音和減小鋼丸的反彈力。還有相近的,如「軟起動」,是指機構的運動是緩慢加速和緩慢停止的。
I. 柔性的定義
1、物理方面
柔性英文為Flexible,也可解釋為撓性,是相對剛性而言的一種物體特性。
撓性是指物體受力後變形,作用力失去之後物體自身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一種物理性質。
而剛性物體受力後,在宏觀來看其形狀可視為沒有發生改變。
彈性是指物體受力後變形,作用力失去之後物體自身能恢復原來形狀的一種物理性質。其側重物體的變形結果,而撓性側重物體自身性質。
J. 柔性化是指的什麼意思
簡稱FMS,是一組數控機床和其他自動化的工藝設備,由計算機信息控制系統和物料自動儲運系統有機結合的整體。柔性製造系統由加工、物流、信息流三個子系統組成。柔性製造系統是由統一的信息控制系統[ 、物料儲運系統和一組數字控制加工設備組成,能適應加工對象變換的自動化機械製造系統(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英文縮寫為FMS 。FMS的工藝基礎是成組技術,它按照成組的加工對象確定工藝過程,選擇相適應的數控加工設備和工件、工具等物料的儲運系統,並由計算機進行控制,故能自動調整並實現一定范圍內多種工件的成批高效生產(即具有"柔性"),並能及時地改變產品以滿足市場需求。
FMS兼有加工製造和部分生產管理兩種功能,因此能綜合地提高生產效益。FMS的工藝范圍正在不斷擴大,可以包括毛坯製造、機械加工、裝配和質量檢驗等。8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的FMS,大都用於切削加工,也有用於沖壓和焊接的。採用FMS 的主要技術經濟效果是:能按裝配作業配套需要,及時安排所需零件的加工,實現及時生產,從而減少毛坯和在製品的庫存量,及相應的流動資金佔用量,縮短生產周期;提高設備的利用率,減少設備數量和廠房面積;減少直接勞動力,在少人看管條件下可實現晝夜24小時的連續"無人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的一致性。英國莫林斯公司首次根據威廉森提出的FMS基本概念,研製了"系統24"。其主要設備是六台模塊化結構的多工序數控機床,目標是在無人看管條件下,實現晝夜24小時連續加工,但最終由於經濟和技術上的困難而未全部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