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學科如何教材分析

地理學科如何教材分析

發布時間:2023-01-29 07:37:24

① 淺談地理教師如何備課

備課,是教師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師的職責和應遵守的規則。即使是一名有經驗的教師也不是隨心所欲地進行教學活動的,因而,作為一名新教師不能不研究如何備課。為使教學工作獲得成功,教師必須認真、充分、精心地備課。教師只有對教材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方法經過深思熟慮,瞭然於胸,才能把課講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
初次登上講台,總是忐忑不安,怎樣才能備好課,如何才能吸引學生,讓學生喜歡自己,這些都是新教師忐忑不安的原因。我們都有過做新教師的經歷,可以說新教師的第一節課既是甜蜜的也是苦澀的。歸納起來新教師在課堂上最容易發生的情形有這么幾種問題。
第一種問題是滿堂灌。
總覺得自己講得不夠詳細,害怕學生沒聽懂,結果一堂課下來,自己講得很累,但學生還是不知道這堂課究竟講了些什麼,因為老師講得太多了,當發現效果不好時再來炒夾生飯口味就難改了。
第二種問題是照本宣科。
特別在文科教學中老師把書背得滾瓜爛熟,一堂課幾乎把書本中的知識一點不落地講完,劃字詞談中心,看上去老師功夫下的不少,但這種上法卻失去了上課的意義,效果肯定很差。
第三種問題是不能很好地分配時間與內容的關系。
由於教材的系統性不熟悉,對章、節、單元的知識了解不夠全面,難以准確把握重難點,往往出現一節課下來該講的還沒講。下面我就新教師如何備課、上課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首先,我校為備課設計了專用備課本,包含教學計劃、教學設計。教學計劃中有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計劃安排、計劃調整說明四塊內容。學情分析要求教師在開學一周內根據班級學生實際填寫;教材分析則要在備課前通讀教材,對知識的難點重點做到心中有數,結合前後知識做系統性備課,防止備一課上一課;學期計劃安排是由年級組教師集體討論確定;計劃調整說明一般用於初三年級組根據學生情況和實際教學作部分改動。
一、教學設計如下表
第二,要求教師備課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
一、備教材
備課前應通覽全冊教材,閱讀教學參考,注意其章、節、單元內部的系統性、因果性、關聯性,同時注意與相關學科的聯系,從而進行單元、章、節的備課,幫助自己對本學科知識的體系有個大致的了解,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使自己對某些知識點在後繼學習中的作用有所認識,確定學生的認知特點與生活現實的結合,把握有效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維的切入點,找出本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教材內容的「知識鏈」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結合點」,設計學科綜合教學活動,進而幫助自己確定現在的教學目標。善於發現教材設計與教學流程上的沖突問題.新教材中經常會提出一些小問題(數學上的「思考」,化學上的「觀察與思考」,物理上的「思考與討論」等)有些問題是起到承上啟下引出新問題的作用。
二、備目標
知識點的講解,應該培養學生什麼樣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就是通常所講的教學目標。當教材所提供的素材還不能完全達到目標要求時,要考慮是否補充材料和重新整合。(如政治、地理學科都出現了看似內容較淺,實則是重要內容,但學生與之相聯系的信息太少的現象)。在分析教材與學生的基礎上,要明確三維目標,加強統整,確定學生學習的主線索。教學目標的表述要具有可操作、可觀察和可檢測性。並在分析學生的基礎上,制定上限目標和下限目標。如初中數學思維的過程,一般經歷直觀感知、觀察發現、歸納類比、空間想像、抽象概括、符號表示、運算求解等是大多數課時的目標。物理教學中動手能力、歸納能力則是常見目標。這些工作,一般是要求教師在暑期中完成。新教師要主動找時間盡快完成。
三、備學生
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確定了,這只是做到了「知己」;緊接著還要做到「知彼」,那就是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重新審視你所選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比如本課中某些知識點,可能從我們教學的角度來看,它們既非重點也非難點,但是學生對這些問題有可能非常感興趣,那麼,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就不能因為它們不是難點重點,就不去准備或少去准備,恰恰相反,我覺得這樣的問題我們應該認真准備。如課後活動,盡管你准備的這些東西不一定都要寫在教案上,也不一定都要在課堂上給所有的學生講,但是你一定得知道,當學生問起時,你能說的很清楚,這是贏得學生對你信任的好辦法。
四、備學法
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明確了,學生情況了解了,還要考慮到本課的這些教學內容,就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他們怎樣做才能更好地掌握這些內容。這個過程就是備學法的過程。如學中國歷史,其中有許多不平等條約的內容,按照教學目標的要求,需要學生識記。英語教學時識記單詞是不可少的,化學元素符號的掌握等,那麼,對於這些內容我們就得考慮怎麼樣處理,學生才容易掌握?當然,老師提供給學生的學習方法並不一定對每個學生都適用,但是這種學習方法上的「預設」確是上好一節課的必要前提。如物理課上貫穿的一個重要理念是讓學生感受和學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思想;提出問題

②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儀》教案大全

編寫教案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精心設計。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儀》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儀》教案大全一

教學設計: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第一部分 課例背景分析

一、課標及課標解讀

(一)課程標准:

①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②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③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

④在地球儀上確定某地點的經緯度。

(二)課程標准解讀:

①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要求同學們通過閱讀「人類認識地球形狀過程」圖和閱讀材料「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和該過程中人類對於真理的勇於探索和執著追求精神。

②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對於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並不要求學生記住,只要求會用這些數字來描述地球的大小。

③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這里要求學生一定要把地球儀當作一種學習工具來看待,通過對地球儀的觀察,說出那些事經線,哪些是緯線;本初子午線為0°經線,從它開始向東為東經,向西為西經,各劃分為180°;赤道為0°緯線,從它向北為北緯,向南為南緯,各劃分為90°。

④在地球儀上確定某地點的經緯度。該標准有以下要求:一是給出某地的經緯度,能在地球儀上找出該地;二是地球儀上任意一點,都可以用經度和緯度來確定某位置。描述一個地點的位置,必須把東西經和南北緯以及度數講明確。

二、學情分析

①學生年齡特點分析: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初一年級的學生,大多在11-12歲左右,對世界充滿了好奇。

②學生已有知識 經驗 分析:學生第一次接觸地理課,沒有系統學習過地理課程。在生活中有一些經驗;大多學生知道地球是「球」,但不知其所以然。

③學生學習風格分析:此階段學生對於自己熟悉但不知道原理的事物會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由於沒有系統學習過地理學科的相關知識,所以對很多問題敢於大膽猜測和解釋。

三、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節課選自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級升測第一章《地球與地圖》第一節《地球與地球儀》,本節課以人類認識地球的形狀的過程為主線展開,逐步闡述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地球的大小以及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是初中學生接觸初中地理課程的第一節課,地球儀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上好本節課,對於初中學生樹立地理學習興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知識關聯結構圖

3、教學重、難點的確立

(1)教學重點及確立依據:

教學重點: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儀、地球上的經線和緯線及其劃分、本初子午線的位置和含義、運用經緯網確定某一點的位置。

確立依據:

把上述知識點作為教學重點,依據如下:一是課程標準的要求;二是上述知識點是地理學科要學會的基本知識或者技能,尤其是運用經緯網確定某一點的位置,不管是在學習地理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用到,作為新課程標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學理念,更要把它作為本節內容的重點。

(2)教學難點及確立依據

教學難點:

經線和緯線的特徵及劃分、東西半球的劃分、經緯網的作用。

確立依據:

A、經線和緯線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這只是人們為了方便而認為製造的概念,是虛擬的,遠遠超出了初中生的想像,遠離實際;B、經緯網確立地理坐標要求學生在熟悉經緯線及經緯度的基礎上運用經緯網圖,本身就具有難度。

4、多媒體課件製作與開發

詳見多媒體課件

第二部分:教學 實施方案 (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間的一顆普通行星,是人類之家;

②掌握地球的形狀、大小;

③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軸、兩極、本初子午線、赤道,知道經線和緯線的特徵;

④掌握經緯度的劃分 方法 ;

⑤記住低緯、中緯、高緯的劃分,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劃分;

⑥會用經緯網確定某一點的位置。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儀》教案大全二

一、教材分析:

本節主要教學內容如下。

(一)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天圓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盤、麥哲倫環球航行證實是球體、地球衛星照片確證地球是球體)。

2、地球是球體的主要證據(海邊看船、月食、地球衛星照片、環球航行、陸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會在南方的地平線上消失,另外一些星星卻在北方的地平線上出現。如果向南走去,情況就相反。這些現象,只有大地是弧形的才好解釋。北半球不同緯度的地方北極星的高度不同、從歸航的輪船看陸地的小山)。

3、地球大小的三組數據。

(二)地球儀

1、設計原則。

2、地球儀及作用

3、地球儀上的大致方向(面對地球儀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為後邊的經緯線指示方向、經緯度的排列規律、南北半球東西半球的判定做基礎鋪墊)。

4、簡易地球儀的製作不做教學要求。

(三)經線和緯線

1、地軸、緯線、經線、北極、南極的概念。特殊的經線和緯線(本初子午線、20°W、160°E、180°經線,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

2、經線、緯線的性質(形狀特徵、長度特徵、指示方向、數量特徵)。

3、各條經線、緯線的區別方法—經度和緯度。

①經度、緯度的劃分及表示方法。②經度和緯度的排列規律(判定)。

③半球的劃分及范圍(判定)。

(四)利用經緯網定位

1、經緯網的目的及用途。 2、點的描述及表示。

二、教學目標確立

(一)知識目標:

1、理解地球是球體的主要證據,記住描述地球大小的三組數據。

2、理解地球儀的設計原則、作用、地球儀上的方向表示。

3、知道地軸、緯線、經線、北極、南極的概念。能在地球儀上找到特殊的經線和緯線

3、通過觀察地球儀探究得出經線和緯線的性質

4、知道經度和緯度的劃分及表示方法,探究得出經度和緯度的排列規律並能運用排列規律判定東西經度和南北緯度。

5、知道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讀圖探究各半球的范圍,能運用半球范圍來判斷點的所屬半球位置。

6、知道經緯網的目的及用途,能描述及表示點的經緯度位置。

(二)能力目標:

通過對地球儀、經緯網的學習初步培養同學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思辨能力、空間思維能力

(三)情意目標:

1、通過對「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漫長過程」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前人勇於探索的精神,從中受到科學觀的 教育 。

2、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意識,增強他們的自主意識和合作精神。

3、通過本節課「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學習,增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地球儀上的方向表示、經線和緯線的性質、經度和緯度的排列規律、各半球的范圍。

2、難點:運用排列規律判定東西經度和南北緯度、運用半球范圍來判斷點的所屬半球位置、經緯度位置的判斷和表示。

四、課時劃分:三課時

五、教學用具:地球儀(至少每兩人一個)、多媒體課件。

六、板書設計

第一節 地球與地球儀

SHAPE MERGEFORMAT

七、教學理念及 教學方法 :

1、體現地理新課標「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2、體現洋思中學「先學後教,當堂達標」 教學理念。

3、體現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探究式學習的理念。

4、體現張店七中地理組「主題帶動策略下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 課題研究部分成果。

八、教學流程:

【導入新課,揭示主題】

導語:在晴朗的白天,我們能夠看到太陽像一個火紅的圓球;在農歷每月15日的夜晚,我們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圓盤。但是,我們居住的地球是什麼樣?我們自己卻看不見。站在地球表面,我們無法看到地球的的整體面貌,那麼,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的呢?時至今日我們能找到哪些可以證明地球是球體的證據呢?(板書課題: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目標認定,板書結構】

1、屏幕出示知識目標,學生朗讀認定。

2、教師敘述,板書一節知識框架,強調重點難點。

SHAPE MERGEFORMAT

【主題帶動,自主合作】

第一課時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部分的教學

1、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2、自學效果檢測,教師導撥, 總結 升華。

(1)找學生敘述人們對地球是球體的認識過程,教師屏幕出示相關的圖片加以說明。

(2)讓學生就P3-4活動1的(1)、(2)(3)談自己的看法,教師配以圖片說明。對於其他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例子學生和教師相互補充,最終必須明確最能夠證明地球是球體的證據是地球衛星照片。

◆總結升華:讓學生談從人們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中感悟到了什麼?(讓學生感受前人勇於探索的精神,從中受到科學觀的教育)

(3)提問:描述地球大小的數據: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承轉:地球,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都非常想了解認識地球,但是地球太大了,要想方便的了解地球還得多運用一下地球儀。

(二)「地球儀」部分的教學

教師講解、演示:

設計原則:仿照地球的形狀,並且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

作用:P4最後一句。

地球儀上的方向:北極豎直朝上,我們面對地球儀「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承轉:地球儀有好多種類型,不管哪一種都標畫著經線和緯線。

(三)「經線和緯線」的教學(基本概念理解、特殊的經緯線、經緯線的性質)

1、自主探究,教師巡視

2、自學效果檢測,教師導撥。

(1)提問、演示,引導學生繼續探究:(要敢於讓學生說,讓學生暴露錯誤,還要注意激勵學生,激發探究的慾望)

經線 緯線 形狀特徵 半圓 圓圈 長度特徵 都相等 ◆教師導撥(教師多方收集學生的觀察結果,要善於因勢利導):「赤道是最長的緯線」、「越往兩極緯線越短,最後成一點」、「不等長」、「有沒有長度相等的緯線」、「長度相等的緯線有什麼分布特點---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襯的等長」。 指示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東西方向 數量特徵 無數條 無數條

(2)引導並講解:本初子午線、180°經線、赤道、北回歸線、南回歸線、北極圈、南極圈特殊之處。本初子午線是地球儀上的0°經線;180°經線與本初子午線對著組成一個大的經線圈;赤道是地球儀上最長的緯線,與南北兩極的距離相等,為0°緯線。北回歸線、南回歸線、北極圈、南極圈這些緯線在第二節學習是會頻繁用到。

(3)教師說明:地球里並不真的有地軸、地球表面也沒有畫出經線和緯線。

▼承轉並預留伏筆:我們為什麼要在地球儀畫上那麼多經線和緯線呢?到下一節課大家就明白了。

第二課時

(四)「經度和緯度的劃分及表示」部分的教學。

1、設疑:地球儀上有無數條經線和緯線,怎麼來區別各條經線和緯線呢?(標定不同的度數,分別叫做經度和緯度)

2、繼續設疑:經度和緯度是如何讓劃分的呢?又是如何表示呢?請同學觀察圖1.10,結合手中的地球儀探究內化經度的劃分,准備發言。(學生發言,教師隨時引導--本初子午線為0°經線,對著的為180°經線,本初子午線以東到180度經線為東經度,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到180度經線為西經度,用w表示。

3、繼續引發探究:請同學觀察圖1.11,結合手中的地球儀探究緯度的劃分,准備發言。(學生發言,教師隨時引導--赤道為0°緯線,以北為北緯,用N表示,最北端為北極點緯度為北緯90°;赤道以南為南緯,用s表示,最南端為南極點緯度為南緯90°)

(五)「經度和緯度的排列規律及東西經度和南北緯度判定」部分的教學。

1、出示例一、例二:判斷東經度還是西經度,引導學生探究並應用圖1.10中東西經度的排列規律。

SHAPE MERGEFORMAT

讓學生上黑板表示經度:首先關注經度的表示方法,如:東經30或者是30°E。

(2)引導學生小組討論:讓學生說明判斷上題中為東經度或者是西經度的原因。讓學生發現東經度的排列規律: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度數在增大;西經度的排列規律是由本初子午線向西度數在增大。進而提煉出東經度和西經度的判定方法:向東增大的為東經度;向西增大的為西經度。

2、出示例三、例四:判斷南緯度還是北緯度,引導學生探究並應用圖1.11中南北緯度的排列規律。

SHAPE MERGEFORMAT

(1)讓學生上黑板表示緯度:首先關注緯度的表示方法,如:北緯30°或者是30°N。

(2)引導學生小組討論:讓學生說明判斷上題中為南緯度或者是北緯度的原因。讓學生發現南緯度的排列規律:從赤道向南度數在增大;北緯度的排列規律是由赤道向北度數在增大。進而提煉出南緯度和北緯度的判定方法:向南增大的為南緯度;向北增大的為北緯度。

3、承轉:同學們我們學了緯線、緯度,學習了經線、經度,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就構成了經緯網,現在我們考慮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學習經緯網?你能舉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說明嗎?(有同學會回答「為了確定地球表面某一點的位置」,有同學會據電影院找座位的例子、班內找同學的例子,教師肯定、表揚鼓勵)

(六)「經緯網定位」部分教學

1、學生閱讀P8圖文信息,體會點的表示方法,及經緯網的目的和用途。屏幕出示汶川大地震震中經緯度。

2、做例題,確定點的描述方法和表示方法,應用經度、緯度的判定方法。

SHAPE MERGEFORMAT

(1)強調描述方法:A點是

東經61°和北緯30°的交叉點,表示為30°N 、61°E

(2)其他各點的經緯度位置:

B 30°N 、61°E

C 30°S、170°E

D 50°S 、170°W

▼承轉:在生活中還經常用到半球來定大致位置,比方說中國位於北半球、東半球。

第三課時

(七) 「南北半球、東西半球劃分」 、「半球的范圍」教學

1、讓學生讀課本P7圖.12和1.13找到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分界線赤道和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學生可能的問題①認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一條經線②認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本初子午線和180度經線③不太明白為什麼非得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

2、讓學生觀察圖1.12和圖1.13,得出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范圍(注意規范學生表述的准確性)

(1)南、北半球范圍:(略)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儀》教案大全三

地球和地球儀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教學設計

單位:邢塘街道中心學校

姓名: 宋佩佩

時間:2016年9月26日

eq avs4al(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間的一顆普通的行星,是人類之家。

(2)掌握地球的形狀、大小。

(3)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軸、兩極、本初子午線和赤道,知道經線和緯線的特徵。

能力目標:

(1)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2)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3)藉助地球儀,使用觀察法、演示法、討論法、列表比較法等了解經緯線的含義並比較它們之間的差異。

情感目標:

(1)了解人類對地球形狀與大小的認識過程,知道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無窮盡的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性。

(2)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求科學奧秘的志趣。

(3)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想像力 、空間思維能力,為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奠定基礎。

eq avs4al(教學重點)

學會利用相關地理現象和數據說明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運用圖表分析緯線的特點和緯度的劃分

eq avs4al(教學難點)

學會觀察和使用地球儀

教學方法

1.講授法 2.合作探究法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教學准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地球儀、地圖冊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我們都知道人類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到底是什麼樣子、有多大?可能沒有幾個人能夠准確地說出來。我們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我們人類的家園。

[板書]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

講授新課

1.先通過動畫,使學生對人類認識地球的過程有個了解,然後鼓勵學生通過觀察、想像畫圖,表示出人類認識地球的過程,同時表明教師的觀點:「我畫出我想像的示意圖,同學們看看如何」,通過一點一滴使學生在對地理產生興趣的同時,不再只是崇拜教師的權威,培養創新的意識。

[講解]地球的形狀是不規則的球體,為了研究方便,我們取地球的平均半徑,即6371千米。

2.地球儀

地球是自西向東繞地軸運動的,在轉動過程中始終斜著「身子」繞地軸轉動。地軸與地球有兩個交點,即南極和北極。在擺放地球儀時,將地軸指向北極星方向,大家擺一擺,互相評判一下。(注意教室的方向)

(學生觀看:地軸、兩極的空間位置)

[設計意圖]觀察地球儀時,首先使學生認識到建立事物的模型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然後著重講解地軸的位置作用,如對地軸作用的認識設計了 籃球 與地球儀運動的比較,很清楚地可以看出地球繞地軸運動的重要性。為了更好地理解地軸在地球儀中的位置,設計動畫演示,使學生既有實踐的應用,又有直觀地觀察;為了將實際的方向與地球儀表示的方向一致,特讓學生擺放地球儀,將地軸指向北(沖北極星)方,並且互相評判。這一部分主要是將地球的空間方位納入到學生頭腦已有的知識系統中。另外地軸的指向在將來學習地球公轉時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必須打好基礎。

[講解]地球儀是按地球形狀縮小而成的(實際是一個特殊的立體地圖),因為它比地球縮小很多倍,所以地球儀都做成正球體。

[提問]地球儀上有什麼地理事物?

合作探究

在地球儀上有縱橫交錯的網——經緯網,通過它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位置,當然在真正的地球上沒有,它是人為畫出來的。下面我們學習經線和緯線的知識。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儀》教案大全相關 文章 :

1.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儀教案

2.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儀教學視頻

3. 七年級地理東南亞教案

4. 初中地理會考復習資料:地球和地球儀

5. 7年級地理經緯線咋標

6. 7年級地理教案:地球的運動

7. 初二地理會考知識:地球和地球儀

8. 高中地理地球與地球儀知識點

9.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反思

③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材分析 m.21cnjy.com

東北地區自南向北跨中溫帶與寒溫帶,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溫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自東南
東北地區氣候
而西北,年降水量自1000mm降至300mm以下,從濕潤區、半濕潤區過渡到半乾旱區。東北地區森林覆蓋率高,可拉長冰雪消融時間,且森林貯雪有助於發展農業及林業。
⑷人口自然增長率(社會條件), ⑸城鎮人口比重(社會經濟條件), ⑹面臨的主要人口問題
另外,教材主要從「認識大洲」、「了解地區」、「走進國家」三個層面,來學習世界區域地理知識,但在學習過程中,因學習對象的不同,其學習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1、學習大洲時,主要側重於以下幾方面:
(1)閱讀地圖——掌握各大洲的位置(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緯度位置等) (2)通過讀圖和閱讀有關資料——歸納出地形、氣候、河流的特徵。 (3)通過閱讀有關資料——了解居民以及區域內經濟發展差異性。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舉一反三的方法(講述亞洲),通過示範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再由學生根據方法去了解其它大洲的地理知識(了解非洲、歐洲)。但在學習區域地理的同時,還要注意每個區域的突出特點。如亞洲的面積和人口居世界第一、季風氣候顯著;歐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發達經濟;非洲的熱帶高原,人口、糧食、環境三大問題;美洲的移民居民、混血種人以及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2、學習地區時,要側重於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讀圖——掌握該地區的位置與范圍。
(2)通過閱讀地形或地形剖面圖——知道主要的地形區及分布。
(3)通過讀圖或閱讀有關資料——了解本地區的氣候特點(與其緊密聯系的農業發展)。
(4)通過舉例——了解本地區風土人情。 (5)知道本地區著名的國際性組織。 世界上的地區雖然多以方位來劃分,但每個地區各有其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色。在學習方法上,除了關注彼此的共性之外,還要重點突出其個性。如東南亞的熱帶資源、南亞的宗教、西亞的石油、西歐的旅遊、兩極的冰雪等,都能激發學生探究地理王國的興趣。
3、學習國家時,要側重於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讀圖——掌握該國的位置和國土組成。除巴西外,日本、印度、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的國土都有不同的組成部分。如日本的四大島嶼和其它小島;埃及地跨亞非兩洲;俄羅斯地跨亞洲和歐洲;美國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島。
(2)通過讀圖或閱讀有關資料——了解該國的自然條件特點。如日本的多火山和地震、礦產資源貧乏;俄羅斯的資源豐富和西伯利亞地區;美國是世界唯一地跨寒、溫、熱三帶的國家;巴西的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澳大利亞的獨佔一個大陸、古老動物等。
(3)通過分析有關資料——了解該國的經濟發展特色。如日本的加工貿易型(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經濟;印度發展中的經濟;俄羅斯改革中的經濟和西伯利亞的開發;美國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巴西的農產品出口;澳大利亞發達的服務業、工礦業和農牧業。

④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所有教學活動的起點, 七年級地理 教師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以教材為依託,靈活的選擇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完成教學目標。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編的湘教版七年級地理教材分析,感謝欣賞。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教材分析 範文
一、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以世界地理為主要內容,包括世界自然地理與世界人文地理的基礎知識。共計五章,16節:第一章《讓我們走進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氣候》,第五章《世界的發展差異》。

《地球的面貌》這章主要包括認識地球、世界的海陸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陸變遷四部分內容,是學習地理的基礎。

《世界的居民》屬於人文地理的內容,闡述世界的人口、人種、語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 文化 遺產的保護。

《世界的氣候》這章包括天氣和氣候、氣溫和降水、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四部分內容,是後面學習區域地理及中國地理的基礎之一。

在前面各章的基礎上,《世界的發展差異》這章引入世界的發展差異,國際合作,國際組織等政治經濟概念,為學生以後學習各大洲、認識國家和地區的人文地理概況起到基礎性作用。

二、學生學情分析

剛剛升入七年級的初中學生,在小學學習中,接觸了一些地理知識,但比較零碎。地理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他們還是第一次接觸,很多學生不知道應該如何學習地理,加到7個科目,學習壓力加大,小學的 學習 方法 、學習習慣都要有所改變,而我校很多學生的小學時期的學習習慣都比較不好。所以,初一上學期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目標,掌握最基礎的地理知識。由於地理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學生有新鮮感,教師要抓住這一點,上好第一節課,注重培養興趣,打一個良好開端。 三、教材重難點分析及 措施

本冊書重點需要掌握的內容有:地圖的判讀方法;認識地球的面貌及海陸分布;世界的地形;世界的氣候。

難點:認識地球(地球空間概念的構建,如經緯網的判讀),地形圖讀圖能力培養,世界氣候。 應對策略:

1、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效率。以基礎學習為主要目標。努力將課程講解的淺顯易懂,照顧多數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

2、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3、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4、擬好復習計劃,制定復習提綱,認真組織復習。

5、每次考試後,全面做好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

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四、教學進度

周次 授課內容 1-2 第一章 讓我們走進地理 3-4

第二章 第一節認識地球

5-6 國慶節 放假;第一次月考

7-8 第二節 世界的海陸分布-第四節 海陸變遷 9 第三章 第一節 世界的人口;第二節 世界的人種10 期中考試

11 第三節 世界的語言與宗教;第四節 世界的聚落 12 第四章 第一節天氣和氣候;第二節 氣溫和降水 13 第三節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14

第三次月考

15-17 第四節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第五章 18-

復習;期末考試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教學計劃
一、 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 工作計劃 為指導,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教材內容與章節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共計五章,16節:第一章《讓我們走進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氣候》,第五章《世界的發展差異》。

三、教學目標及要求

1. 認識地球形狀及大小,會使用地球儀,了解經緯線和經緯度,能使用經緯線判別方向,能使用經緯度確定位置。

2. 認識地球自轉和公轉及其地理現象和意義,知道五帶的劃分及各帶特徵。

3. 學會使用地圖,能讀懂等高線地形圖,能繪地形剖面圖。

4. 牢記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認識海陸變遷,了解板塊學說。

5. 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別,了解影響氣溫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氣候及其分布。

6. 知道世界三大人種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 認識世界上的主要國家及劃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性組織——聯合國。

四、學情分析

七年級共計四個教學班,每班40餘人。任四個教學班的地理教學,工作量是很大的。剛剛升入七年級的初中學生,在小學社會課中,接觸了一些地理知識,但比較零碎。七年級學生將比較系統地學習地理知識,做好從零開始的准備。由於地理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學生有新鮮感,教師要抓住這一點,上好第一節課,注重培養興趣,打一個良好開端。

五、 提高 教育 教學成績的措施

1.必須以新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充分備課,吃透課標和教材,力求每節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排除疑點。

2.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在面向全體的同時,進行分層次教學,做好轉化後進生工作。

3.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進行學法指導,和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學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引用最新資料,密切與時代的聯系。

5.指導學生開展地理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寓德育與教學之中。

六、 教學進度安排

第1-2周 第一章

第2-4周 第二章(第一節和第二節)

第3-6周 第三章(第三節和第四節)

第4-8周 第三章(第一節和第二節)

第9-10周 (復習及期中考試)

第11-12周 第三章(第二節、第三節和第四節)

第13-14 周 第四章

第15-16周 第五章

第17-18周 復習及期末考試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教材分析相關 文章 :

1.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學計劃

2. 湘教版初中地理說課稿

3. 七年級地理說課稿

4. 八年級地理教材分析

5. 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

⑤ 初中地理怎麼說課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版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必修 1第 1 章第1節《 自然環境》。課型是新課 ?案例教學。
我將按說教材分析、說學情分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程序這四個環節去說課。 一、說教材分析
1、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師過渡:從本課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來看)
就初中中自然地理整個知識系統而言本節是具有強烈後續支撐作用的知識模塊。如果就章節聯系而言,本節承上啟下,所以本節是本模塊本章的重要內容。此外,本節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生產、科學研究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本節的特點之一是:知識間前後聯系非常密切;特點之二是:知識原理性極強。而初中學生在前面的學習內容中和實際生活中都有相關的認知,因此,本節課對學生而言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戰性。 《 》是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 單元第 個框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 ,這為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框題在×××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
(教師過渡: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導下,結合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狀況,我確定了本節的三維目標
2、說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2)、過程與方法目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教師過渡:通過對教學目標的分析,根據教材和授課對象的特點,確定本節的教學重難點為?
3 說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本著×××新課程標准,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難點:
(教師過渡:為了能夠充分地完成本節的教學任務,解決教學重難點,我認為用一個課時去處理。)
4、 說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師過渡:那麼在一個課時中運用哪些方法和手段才能夠更好的解決教學重難點內容呢?接下來我說說教法選擇及學法指導) 二 說學情分析
1 、學生特點分析:中學生心理學研究指出,初中階段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像能力也隨著迅速發展。從年齡特點來看,初中學生好 動、好奇、好表現,抓住學生特點,積極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生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知識障礙上:知識掌握上,學生原有的知識,許多學生出現知識遺忘,所以應全面系統的去講述。 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障礙。知識,學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學中教師應予以簡

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3、動機和興趣上:學生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沒有很好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在教學中要積極培養學生地理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的學習目的。教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三、說教法及學法
最後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1、說教法及選擇依據 教無定法,應「以學定法」,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以此為出發點,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徵,本節課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 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方式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 識,又能培養學生競爭意識,提高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 (2)、學案導學法:在學案上提出問題讓學生採取自學的方式先解決一部分知識與能力問題,增強學生自己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3)、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幫助學生構建當前所要學習的知識。
(教師過渡:這是我在本節教學設計時採用的教法選擇及其依據,課堂教學中「教」是一個方面,但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
2、 說學法指導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即「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後」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 (1)、運用圖表:培養學生從各種地理圖像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課中,圖表是最重要的一種知識載體,在圖表上可以獲得很多地理信息。
(2)、學會合作探究:通過小組討論、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掌握比較,分析綜合等科學的探究方法。
總之,通過教法選擇和學法指導,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三維目標,在活動中歸納知識,在參與中培養能力,在合作中學會學習。
(教師過渡:那麼怎麼把教法選擇和學法指導具體得在教學過程 中體現出來呢?接下去我將重點說說具體的教學程序安排) 四、說教學程序 (1)、理論依據
1、突出體現使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 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2、在教學中積極轉變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2)、具體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 說復習提問
2說新課導入; (2—3分鍾)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 3 說新課教學; (35分鍾)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難點。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4 說課堂小結; (2—3分鍾)課堂小結,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⑥ 八年級地理教材分析

對教材做一個詳細的分析,會讓你在 八年級 地理的教學中更加的得心應手。下面是我網路整理的八年級地理的教材分析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八年級地理教材分析(一)

一、關於區域的選擇

八年級下冊地理講述的是中國的區域地理,對於這一部分內容,人教版的設計具有開創性的變革,與其他版教材的設計有很大的區別,人教版教材列出了區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學習區域地理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以及必選區域的數量,而不再規定必須學習哪些區域(個別特殊的除外),而其他版教材在八年級下冊中把中國每一個省級行政區都作了比較詳細的分析,這就為老師在教學與 畢業 會考的復習中留有較大的空間。

從區域選擇的情況看,首先是適當照顧到覆蓋面,基本上涵蓋了我國的北方、南方、西北、西南以及幾個特殊地區;其次,是突出區域的典型性,所選的區域都是我國非常具有特色的地區,在同類區域中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再次,展示區域的多樣性。既有特色多樣的區域 ,也有尺度不同的區域。這樣學生在通過這些案例學習後,能夠形成對中國區域地理初步的感性和理性認識。

二、關於區域編排的邏輯結構

本冊教科書由以下三大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是對中國地理區域差異的宏觀介紹。簡略介紹了“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等內容。希望起到兩方面的作用,一、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區域差異,為後面認識各分區地理特點作知識上的鋪墊;二、由於後面的區域選擇不能過多,有了宏觀整體認識之後才能避免以偏蓋全。

第二部分是以案例的方式,對中國的區域差異進行具體介紹。所選區域按照省級區域--省內區域--跨省區域的方式組合。省級行政區作為我國建制歷史悠久的一級行政區劃,既是行政區,又是經濟區、 文化 區,在國家政治經濟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教材選擇了較多的省區案例(5個)。其次,一些各省區內部在自然、人文或經濟發展等方面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地理單元,教材選擇了珠江三角洲和西雙版納作為省內區域的案例;此外,由於自然或人文等方面的聯系,我國還有許多跨越省界的區域。教材選擇了黃土高原、長江沿江地帶作為案例,來認識我國的跨省區域。

第三部分是全書,乃至全套地理教科書的結束語。由於是中國地理的最後一章,因此,先從中國出發,介紹我國在綜合國力上的整體提高,再從世界著眼,分析當今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我們應該如何面對當代世界的挑戰,從而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這樣設計,一方面與七年級世界地理部分相呼應,另一方面始終把中國與世界緊密相連,使教科書有比較高的立意。

三、關於區域內容的表達

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圖釋、說明地理問題的對話,展示地理過程的組照和組畫,不斷給學生以新鮮感,激發他們學習地理課的興趣。另外,教科書盡量避免使用生澀的地理專業術語,摒棄板著面孔說教的語言風格,使教科書有親切感。

四、教材圖文並茂,培養形象思維和空間思維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地理教材,版式設計生動活潑,對地理問題的敘述,文字簡明扼要形象有趣,同時藉助多姿多彩直觀生動的插圖,針對性強,十分有利於學生形象思維和空間思維的培養。例如,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文字簡短精悍,圖片卻有五幅之多。首先出現的是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圖,讓學生進行感性認識,形成形象思維。如何劃分呢?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認真的閱讀課本中的圖5.5、圖5.6、圖5.7,圖5.8,逐步進行分析,很快就能掌握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方法 ,空間思維也在讀圖分析過程中培養起來了。

五、反習慣順序,培養集中思維和 發散思維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地理教材,拋開傳統的區域地理編排方式,不再是長期以來各地理區域的地理要素的(如位置、地形、氣候、物產等)展開式,雖然這種展示方式組織條理清楚,體現了知識的類型化,但缺點也十分明顯,它使課文變得千篇一律,不容易突出各地區的區域差異。新教材反習慣順序,用省級區域─省內區域─跨省區域這樣的順序來編排。將“省(直轄市、特別行政區)”作為學生認識我國區域地理的基本單元,從這里入手,再對省區內部在自然、人文或經濟發展等方面富有特色的一些地理單元進行探討。最後,從更宏觀的角度,對一些跨越省界的區域(如黃土高原)進行探討。這樣的編排使學生進行思維活動時要以大量的信息貯存為前提,將分散的知識進行歸納 總結 ,不但有利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強化集中思維,也有利於培養多側面、多角度思維的發散思維。

八年級地理教材分析(二)

一.課標要求:

本章教材對應《地理課程標准》中的以下要求:

1、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2、在地圖上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地理單元的范圍,比較它們的自然地理差異。

3、用事例說明四大地理單元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二.課標解讀:

“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中,“‘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主要是指“秦嶺—淮河”一線的南北差異。這種差異包括地形、氣候(氣溫和降水)、植被等自然差異,也包括人們的生產、生活和文化等人文差異。這種差異換一種表達方式,也可以說成是某些重要地理要素的“分界線”(各種差異均以它為明顯的分界)。這里“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一方面是要求學生認識“秦嶺—淮河”一線的南北差異,另一方面是要通過這一個點,引導學生學會認識區域內部差異的一般方法。

“在地圖上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地理單元的范圍,比較它們的自然地理差異”中,“在地圖上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地理單元的范圍”在這里並不是要求要很具體地描述,能夠根據重要分界線對四大地理區域進行正確區分即可,要達到詳細說出的程度,可以在四大地理區域都認識完之後最終落實。同樣“比較它們的自然地理差異”,在本專題也是能說出四大地理區域最突出特點即可,其他差異也可以在四大地理區域都認識完之後最終落實。

“用事例說明四大地理單元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在本專題可以僅僅喚起學生已有的認知,最終也是在四大地理區域都認識完之後能夠落實即可。

三.重難點分析與突破:

地理差異的產生原因(重點)

分析:中國的地理差異既是對中國地理總論的高度概括,又是區域地理的開始,是整體向局部過渡的橋梁。通過概括、分析地理差異,讓學生初步樹立區域整體性和差異性的思想,為學習後面的區域地理打好基礎。在講解這部分知識時,引導學生探究景觀差異背後的原因,為理解地理差異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奠定良好基礎。

突破方案:讀圖分析法、繪圖示意法

地理差異的產生原因是什麼?讀上圖可以發現,主要是地形地勢、氣溫、降水的影響。我們可以將上圖中的地勢、氣溫和降水的變化情況做如下圖的箭頭演示(紅色代表地勢;藍色代表降水;黑色代表氣溫),可以幫助學生化繁為簡,理解記憶。教師可以在圖上邊畫邊講,也可以讓學生親自在課本第二頁5.1圖上直接用三個箭頭表示出這種變化。

地理差異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難點)

分析:地理這門學科的特點就是尋根問源,探究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自然地理的差異往往導致人文地理的差異。

突破方案:生活感悟法

第一步引導學生回顧我國地勢特點、降水分布規律,正因為降水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所以我國農業生產上便有了“東耕西牧”,生活中的房屋便有了“東尖西平”等景觀差異。氣溫的南北差異大,一月份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冬季氣溫在0℃以下,越往北氣溫越低,所以哈爾濱的新年能舉辦“冰雕展”;秦嶺─淮河以南氣溫在0℃以上,越往南,氣溫越高,所以廣州的新年能“游園賞花”。

⑦ 地理教師課程教學計劃5篇範文

制定 工作計劃 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真實能力,切忌急於求成。比如說一個月才可以完成的工作任務,恨不得兩周計劃就搞定。以下是我整理的地理教師課程教學計劃,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地理教師課程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世紀精神為指針,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盡快適應網路環境下和計算機輔助下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二、基本情況分析

通過一年地理學習,學生對 地理 學習 方法 已基本掌握。學習中國地理相對比較容易。但由於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所以應重點在教法上以面向中游學生的「雙基」和應用能力為主,同時兼顧兩頭,讓優秀生更突出,讓落後生有進步。爭取通本學期的學習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會地理,會學地理」,並且會應用地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主要的地理教學任務:主要是學習中國的疆域與人口、中國的自然環境、中國的自然資源、中國的區域地理。第一章:中國的疆域與人口。主要學習中國的疆域、行政區劃、人口、民族,介紹了我國的領土情況、行政區域的劃分、人口概況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況、我國的民族政策。

第二章:中國自然環境。介紹了我國地形、氣候、河流的基本情況,介紹了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有利影響,並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介紹了我國主要自然資源的特點、分布、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 措施 。第四章:中國經濟:介紹了區域地理的劃分。重點講述了四大區域的情況。

四、教學目標

認識領域:掌握大綱所要求的認識領域

能力目標:

1.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並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學會根據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過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形成地理概念,進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和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

2.嘗試運用已獲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對地理事物進行分析。

3.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關信息,運用有關知識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決問題的思路。

4.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表達自己的學習的體會、看法和成果,並與別人交流。

德育目標:

1.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關心家鄉和祖國的建設,增強對祖國和民族發展的責任感。

2.正確認識我國不同地區的地理差異,理解和熱愛祖國優秀的 文化 傳統。

3.進一步樹立協調人地關系的觀點、地區差異的觀點、因地制宜的觀點、地區發展潛力的觀點和可持續發展的觀點,進一步學會運用這些科學觀點分析和解決一些地理問題。

4.正確對待我國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進一步養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依法規范自身行為和影響他人,並以力所能及的實際行動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和能源。

5.進一步感受、體驗和欣賞地理環境中的和諧美,進一步增加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進一步養成實事求是、嚴謹細致的科學精神,進一步體會人地關系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學習和實踐中進一步培養集體主義觀念,與同學相互尊重,團結協作,提高自主性,培養創新精神。

五、具體措施

1.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爭創優秀教案。

2.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3.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4.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處,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 教育 教學能力再上新台階。

5.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地理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6.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不斷自學,提高課件的製作水平,爭創優秀課件。

7.每次月度考試後,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教學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8.擬好復習計劃,制定復習提綱,認真組織復習。

地理教師課程教學計劃2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特別是以《標准(20__年版)》為依據,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參考,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加強集體備課,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教學任務

本學期講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人教版)——《中國地理》( 八年級 上冊)。

三、學生情況分析

總體上講,本屆初二生是全縣選拔較好的學生,學生來自各鄉鎮,學生差異大,學生學習積極性比較高,課堂討論較激烈,具備一定的學習自覺性,求知慾較高。課堂氣氛好,學生思維靈活;四個班當中每班學生上課活躍,尖子生較多。班班學生積極,差生面小。各班學生學習主動,比較平衡。

四、教材分析

八年級地理上冊(人教版)教材內容是中國地理為主,分為從世界看中國、中國的自然環境、中國的自然資源和中國的經濟發展四大部分。八年級地理上冊表現出對各種能力的培養,教材更多篇幅的圖片和活動的訓練。我國地域遼闊,資源豐富,但存在巨大的地域差異,這就需要在教學上處理好整體與差異的關系。

例如:我國的疆域面積居世界第三,但東西和南北都跨度很大,帶來了冬季氣候上的南北差異也帶來了東西的時間差異。

例如:我國地形以山地為主,但地形復雜多樣。自然環境存在南北氣溫的差異、東西降水的差異。自然環境的差異帶來了各區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北方地區的能源與工業,南方地區的商業與農業,西北地區礦產資源與畜牧業,青藏地區的高寒景觀各具特色形成了四大地區差異。

又例如:我國自然資源豐富,許多資源的總量都居世界前列。由於人口眾多,經濟發展東西差距較大,許多重要的資源分布不均,在利用的過程中出現極大的浪費。以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如何因地制宜地開發可更新能源,保護好現有的能源是我們在這一章節不可忽略的主題思想。

五、教學總目標

1、通過義務教育階段《地理》(八年級上冊)課程的學習,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得到發展。

2、成績:努力提高學生的成績,在月考、期中期末考試中爭取沒有不及格學生。

3、期考目標:人平均分70以上,綜合成績排名力爭定安縣前三名

六、具體措施

1、教學中充分發揮雙主體的作用,採用各種形式,給學生一個學習探究、合作的空間,培學習地理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加強「雙基」的基礎上,注重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與培養。

2、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提高讀圖能力,並且要大力開發課程資源,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有用的地理。

3、教學中做到精講,重知識體系、結構、聯系和思維方法及解題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帶水,要講究教學技巧和藝術,提高課時效益。訓練題要做到精選、精練,鼓勵微型試題。做到講練結合,努力提高復習效率。

4、重點 熱點 抓輻射重點據生活實際中的具體問題,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學以致用、活學活用,切忌將教材內容重復復習一遍,應在所例舉的重點熱點專題復習中,運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學習方法,相互研討、歸納,讓學生從教材內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維深度的問題,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並做到「寬口徑、粗線條、廣輻射。」

5、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搞好集體備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講究練習的實效性。

6、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7、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8、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組,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台階。

9、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0、每次月度考試後,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總之,在本學期中,我會努力以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教學策略和方法去引導教育學生。從而切切實實地提高教育質量,取得新的成績。向學校、學生、家長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地理教師課程教學計劃3

一、學生情況簡析:

八年級的學生,在地理學習了三個學期之後,我所教的五個班級均已形成了良好的課堂氣氛,學風和班風都比較好,絕大部分學生在地理一科的學習上表現出較為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並且願意積極主動的鑽研地理知識,基本掌握了學習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善於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是也有部分班級,標簽處比較浮躁,抄作業,不背書的情況,還是有部分學生對地理的重視不足,對一些地理知識只停留在興趣的層面,因此,要注意鞏固知識點,和邏輯分析能力,提高地理整體感知。

二、教材總體分析:

八年級下冊的地理教材主要學習了中國的地域差異,並以東北地區為案例,講述一個地獄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人口和城市分布,以及經濟產業分布,以及不同區域的練習與差異。

本教材還從不同的區域講述我國的地理聯系與差異。比如說,講到香港、澳門以及周邊的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的不同特色和相關的聯系。除此之外,還有區域的環境保護和資源的綜合利用。

本教材最後還提到了要建設永續發展的中國,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地位,融入經濟、社會、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使祖國更加美麗。

三、本學期地理教學目的和要求:

本學期的地理教學要以《地理課程標准》為指導,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的地理知識,並做到比較熟練的應用到日常生活向學生傳達地理的方法和技巧,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地理這門課程的理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模式和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自主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意識和創新精神。並在激發學生求知慾望的同時,結合日常生活向學生傳達地理思想,最終實現「會考地理」的目標。最後,通過本學期的地理教學和綜合復習,圓滿完成生地會考任務。

四、方法與措施:

1、進一步抓好地理課的課堂教學。課前做好充分的備課准備,課中講清講透每個知識點,課後搞好教學輔導,做到認真細致,全面周到,重點突出,難點透徹。

2、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切實做好地理備課資源、復習資料的手機、整理工作,為製作地理教學課件做好充分的素材,從而充實課堂教學的內容。

3、強化對地理基礎知識的復習和鞏固,重視個知識點與日常生活時事及鄉土地理(海南地理)相結合,進行全方位的、開放式的復習和試題訓練,為學生的生地會考取得優異的成績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

4、切實搞好單元測試,分冊測試,細致分析學生考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於普遍尊在的問題要重點進行針對性的分析、講解和訓練,對於個別存在的問題則加強課後的輔導,做到不漏一個知識點,不漏一個學生,保質保量的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

地理教師課程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務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進行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從「懂得地理」走向「利用地理」。

二、情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承擔七年級四個班的地理教學任務,每周每班二個課時,課時相對教材內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指導下編寫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課標,新教材,新環境,高要求給本人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同時,因地理課一直不受學生、家長和部分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使得同學們難以認真學習地理。但是,因為學生剛剛升入初中,第一次接觸地理,所以讓同學們認識到地理的重要性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把課堂上好,還是可以讓學生重視這門課程的。再加上學校良好的人際關系,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教育教學提供了理想的環境。我有信心做好。

三、具體措施

1、抓好地理課堂教學常規。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台階。

4、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5、虛心向外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6、擬好復習計劃,制定復習提綱,認真組織復習。

7、每次單元檢測後,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8、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9、爭取結合地理學科內容多點使用多媒體教學,以增強教學效率效果。

地理教師課程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在學校主管教學校長的帶領下,充分發揮自身教學優勢,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學情分析

本屆蒙西陽光學校七年級共有五個班平行班級,平均每個班級30人。由於學生的生源地不同,學生的層次也有很大的差異,通過開學近一周的觀察,學生的學習欲 望並不強,一些小學生身上的特點還沒有完全褪去,面對地理這門新的課程,本學期的重點任務是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針對七年級學生好動的習慣,多安排一些動手實踐的活動,訓練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三、教材分析

七年級地理 教材內容豐富,呈現形式多種多樣,該教材針對初中生的特點,設置了多個學生活動,密切聯系學生實際和生活體驗,同時還有課外讀及小資料對學生的知識面的拓展起積極作用,同時活動又利於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七年級上冊以區域地理為主要框架,包括地球與地圖、陸地和海洋、天氣與氣候、居民與聚落、發展與合作共五章內容。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分三節,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主要介紹了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地球的大小,地球儀的組成要素,重點是經線、緯線和經緯度的劃分。第二節主要介紹了地球的兩種運動方式,即自轉和公轉,這裡面主要學習自轉和公轉的一般規律和產生的地理現象,也為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運動做鋪墊。第三節地圖,主要講述地圖的基本要素,要求學生學習讀圖、析圖、繪圖和選圖用圖。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分兩節,第一節大洲和大洋,主要是介紹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關概念和分布,是區域地理學習的基礎。第二節海陸的變遷,重點講述海陸變遷的原因和大陸漂移假說,板塊運動學說理論。

第三章《天氣與氣候》共包括四節,第一節從天氣和氣候的區別入手,學習天氣的相關知識;第二、三節分別講述氣候的兩個基本要素—氣溫和降水;第四節主要介紹世界各地氣候類型的分布及特點。

第四章《居民與聚落》分三節,第一節介紹世界人口與人種的構成和分布;第二節主要講述世界上各地區的語言種類和分布以及宗教的分布;第三節講述什麼是聚落,以及聚落的類型,聚落的特點和影響聚落形成的一些基本因素。

第五章《發展與合作》本章內容主要介紹世界上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分布,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區別和聯系,最後講述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四、具體教學措施

1、必須以新理念指導教育教學。落實「自學精講,以練為主」的教學模式,貫徹「先學後教,以學定教」教學理念,加強集體備課,精心准備地理學案,力求每節課學生各取所需,做到天天清、課課清、堂堂清。

2、以教材中的「活動」部分內容為突破口,深入研究課堂教學模式,繼承以往教學活動的長處,並不斷深化、創新、拓展,形成多種多樣的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

3、深入研究學案教學的特點,認真編寫學案和教案,把握學案教學的整個流程,充分發揮學案教學的優勢。

4、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在面向全體的同時,進行分層次教學,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和輔導,提高整體地理學習質量。

5、要特別注重學習方法的研究和指導,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在教學在採取精講多練的方法、教師作適當引導、學生思考解決、教師再進行 總結 、要課文、圖像作業有機結合,激發學習興趣、幫助理解記憶作用。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想像、歸納、記憶等能力、並及時強化鞏固、懂得應用,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7、密切聯系生活和生產實際,注意挖掘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體驗,盡可能多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感受地理學科的有用性。

8、指導學生開展地理實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9、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10、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評價,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地理教師課程教學計劃相關 文章 :

★ 學校地理教師教學計劃五篇

★ 地理教師教學計劃格式5篇

★ 地理教師教學計劃

★ 地理教師2022教學工作計劃

★ 地理教師個人教學計劃

★ 學校地理教師教學計劃五篇範文

★ 地理教師學期教學計劃格式5篇

★ 2020初一地理學科的教學計劃

★ 地理教師教學工作計劃

★ 高中地理教師教學計劃

⑧ 如何寫高中地理教材分析呢

高中地理選修模塊
(人教版)地理選修 整體教材分析

(一)課本內容體系結構分析
(二)課本對課標要求的體現和對課標內
容的覆蓋情況
(三)教學目標分析(細化、拓展)
(四)編寫特點分析
(五)教學策略及教學方法建議

一)本單元教材在整體中的地位、承前啟後的關系和前後聯系。
討論:以人教社版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第三章天氣與氣候、第四章居民與聚落及亞洲、日本等為例分析。
(二)本單元教材內容體系結構分析
—— 通讀本單元課本,明確本單元體系結構,繪出本單元知識結構圖。
二)本單元教材內容體系結構分析
三)教學目標分析
——依據課標確定本單元的基本教學目標和拓展性教學目標。(見後頁)
課堂討論: 「黃河」的教學目標?
課程標准:「在地圖上找出我國的主要河流,說出長江、黃河的概況。」 ——顯然彈性空間很大!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⑨ 地理七年級下教學計劃怎麼寫

導語:通過上期的地理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及學習地理的方法,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讀圖、分析、判斷和理解的能力。對地理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經驗,初步形成了簡單的地理的知識系統,大部分學生對學習地理興趣濃厚,也很樂意去了解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樂意去探索和發現身邊的地理知識。

地理七年級下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通過七年級上學年的學習,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對世界概況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有些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重視不夠、學習習慣不好,加之有些班級紀律較差、學風不濃,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水平參差不齊。

二、本期教學任務和目標完成七年級下冊各章節的教授,達到以下目標:: 使學生知道世界主要國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徵、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關系,初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地圖,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學會分析區域地理特徵和地理事物的內在聯系,從而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學會閱讀地理景觀圖和地理統計圖表。使學生懂得人類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必須共同保護地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國家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經驗和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以及對外開放意識,培養全球觀念。

三、教學重點、難點重點:世界上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徵難點:各地理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四、教學進度

地理七年級下教學計劃

一、教學目標

完成七年級下冊地理教學任務。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和基本的繪圖技能。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對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國家和地區有較為詳盡的了解。同時通過地理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 認識大洲

本章主要內容是了解亞洲、歐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的地理位置,學習並掌握其地形、氣候、河流、人口等知識。本章的重點內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氣候特點。難點是比較七大洲的氣候以及影響七大洲氣候的因素。

第二章 了解地區

本章主要內容是學習並掌握東南亞、南亞、西亞、歐洲西部及南北兩極的有關的地理知識。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資源、人文、經濟等。本章的重點內容是掌握東南亞、南亞、西亞、歐洲西部的地形與氣候,以及南北兩極的地理概況。難點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與氣候差異對農業的影響。

第三章 走近國家

本章主要是學習並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國家,如美國、俄羅斯、日本、法國、澳大利亞等。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資源氣候、經濟文化等。本章的重點是掌握以上各國的地形特點和典型的氣候特點,掌握各國重要的自然資源。難點是美國的農業帶的分布。

三、重點、難點:

1、初步學會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各大洲的地形特徵和氣候特徵;

2、初步學會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幾個大國的人文特徵,能簡單分析人—地內在關系;

3、初步學會國家和地區的分析方法;

四、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理清知識結構和教學思路,把握教材重點、難點。運用現代化教學設施,製作教學道具等,創設教學情境,設置多種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

2、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鞏固學生讀圖、填圖和繪圖的能力。利用地圖、地理填充圖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強化理性認識。同時做到教學過程中做到穿插回憶前面所學知識,增強知識的橫向和縱向聯系,幫助學生形成比較系統的知識結構,為今後的繼續學習作好鋪墊。

3、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好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注意收集學生反饋的信息,並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情感,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和融洽的師生情感,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4、開展多種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充分利用電視、網路等設施,多方位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

五、教學進度。

地理七年級下教學計劃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亞洲自然、人文環境特點;學習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2、學會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地理位置特點。3、了解一個地區對當地或世界影響較大的自然資源;了解某一區域性國際組織在地區或世界中的影響。4、了解在地圖上查找一個國家的領土構成的方法和技能;了解高新技術產業在現代經濟中的地位及對現代經濟的'影響。 5、了解兩極地區特殊的自然環境。

過程與方法

1、初步掌握從相關地圖和資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歸納某一國家或地區自然、人文環境特點。 2、理解一個國家或地區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3、理解一個地區人口、資源、環境不協調帶來的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熱愛我們所居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

2、了解某一個國家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途徑。

3、意識到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注意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及環境的保護。樹立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教學資源分析

教材基本結構

本冊教材共5章。

(1)、《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了解亞洲的位置、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特點,人文環境特點。

(2)、《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突出日本自然災害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日本經濟與其他國家的聯系,了解東南亞地勢變化、地形結構特點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等。了解印度人口的特點。了解俄羅斯地理位置的特點。

(3)、《東半球其它國家和地區》;了解中東地理位置的特點,石油資源,宗教,歐洲西部,歐盟,畜牧業,旅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農業生產,文化習俗。澳大利亞因地制宜發展經濟。

(4)、《西半球的國家》,了解美國移民國家,農業地域專業化,高新技術產業,巴西,民俗。

(5)、《極地地區》;自然環境的特殊性,科考與環保的重要性等。

重點、難點分析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徵和氣候特徵;

(2)、幾個大國的自然和人文特徵。


⑩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材分析

七年級地理 下學期的教材分析是充分認識教材每一個部分和層次的本質,直至對教材整體本質有全面認識的思辨性過程。我整理了關於七年級地理下冊的教材分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材分析篇一
七年級下冊地理主要學習區域地理知識,是在上冊學習了世界地形、氣候、居民、經濟等基礎的地理知識後,重在將這些知識與 方法 ,應用到具體的區域,進行分析、綜合、理解如果說上冊是總論,則下冊是分論。上、下冊的分工和聯系如下:

上 冊(總論):

1、地球:形狀和大小、運動、經緯網和經緯度(在球面上定位)。

2、地圖:三要素,地形圖(等高線地形圖、地形剖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 自然地理要素:

1、地形:5種基本類型(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

2、氣候:11種氣候類型及其特點、分布。

人文地理要素:

1、居民:人口的增長、分布和遷移,人種,語言,宗教等。

2、經濟:發展不平衡—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異。

下 冊(分論):

1、1個大洲:亞洲

2、5個地區:東南亞、中東、歐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極地地區 3、6個國家:日本、印度、俄羅斯、澳大利亞、美國、巴西

區域 地理 學習方法 :

1、描述區域位置:海陸位置、緯度位置、交通位置。

2、說明區域特徵:自然要素:地形、氣候、河流等;

人文要素:居民、 文化 、經濟等。

3、分析要素聯系:位置——氣候,地形——河流等。 鑒於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和區域性,如何掌握區域地理知識的學習方法是關鍵。因此,在下冊前面各章節的學習中,都要重視上冊所學過的各種地圖的判讀方法的應用,都要突出區域地理學習方法的介紹。例如:

1、學習某區域的地形特徵,要求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分析:

⑴海拔高度和相對高度,

⑵地勢起伏狀況,

⑶主要地形,

⑷地形分布。

2、學習某區域的氣候特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了解:

⑴有哪些氣候類型,

⑵這些氣候類型的分布,

⑶各種氣候類型的氣溫和降水的特點。

3、學習某區域河流的主要方法,也可以從教材中歸納出來:

⑴河流的流向有什麼特點,

⑵河流流向與地形之間有什麼聯系,

⑶從氣候、地形入手,歸納河流的水文、水系特點。

4、從教材中的閱讀材料中,也可以歸納出了解某區域人口特點的方法: ⑴人口總數,

⑵人口佔世界的地位(歷史條件),

⑶人口密度及分布(自然條件),

⑷人口自然增長率(社會條件),

⑸城鎮人口比重(社會經濟條件),

⑹面臨的主要人口問題

另外,教材主要從“認識大洲”、“了解地區”、“走進國家”三個層面,來學習世界區域地理知識,但在學習過程中,因學習對象的不同,其學習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1、學習大洲時,主要側重於以下幾方面:

(1)閱讀地圖——掌握各大洲的位置(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緯度位置等)

(2)通過讀圖和閱讀有關資料——歸納出地形、氣候、河流的特徵。

(3)通過閱讀有關資料——了解居民以及區域內經濟發展差異性。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舉一反三的方法(講述亞洲),通過示範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再由學生根據方法去了解 其它 大洲的地理知識(了解非洲、歐洲)。但在學習區域地理的同時,還要注意每個區域的突出特點。如亞洲的面積和人口居世界第一、季風氣候顯著;歐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發達經濟;非洲的熱帶高原,人口、糧食、環境三大問題;美洲的移民居民、混血種人以及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2、學習地區時,要側重於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讀圖——掌握該地區的位置與范圍。

(2)通過閱讀地形或地形剖面圖——知道主要的地形區及分布。

(3)通過讀圖或閱讀有關資料——了解本地區的氣候特點(與其緊密聯系的農業發展)。

(4)通過舉例——了解本地區風土人情。

(5)知道本地區著名的國際性組織。

世界上的地區雖然多以方位來劃分,但每個地區各有其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色。在學習方法上,除了關注彼此的共性之外,還要重點突出其個性。如東南亞的熱帶資源、南亞的宗教、西亞的石油、西歐的旅遊、兩極的冰雪等,都能激發學生探究地理王國的興趣。

3、學習國家時,要側重於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讀圖——掌握該國的位置和國土組成。除巴西外,日本、印度、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的國土都有不同的組成部分。如日本的四大島嶼和其它小島;埃及地跨亞非兩洲;俄羅斯地跨亞洲和歐洲;美國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島。

(2)通過讀圖或閱讀有關資料——了解該國的自然條件特點。如日本的多火山和地震、礦產資源貧乏;俄羅斯的資源豐富和西伯利亞地區;美國是世界唯一地跨寒、溫、熱三帶的國家;巴西的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澳大利亞的獨佔一個大陸、古老動物等。

(3)通過分析有關資料——了解該國的經濟發展特色。如日本的加工貿易型(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經濟;印度發展中的經濟;俄羅斯改革中的經濟和西伯利亞的開發;美國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巴西的農產品出口;澳大利亞發達的服務業、工礦業和農牧業。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材分析篇二
七年級地理主要學習區域性地理知識。從認識大洲到了解地區到走近國家,根據區域面積大小同,根據地理學科整體性與區域性的特徵,在認識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的基礎上,對比各區域不同的特徵。在教法上抓住以讀圖為關鍵,提取一定的地理信息,從而分析該地區自然環境的特徵以及經濟的發展。

教材的第一大部分“認識大洲”,以大陸為單元,介紹歐亞大陸上的亞洲與歐洲,非洲大陸上的非洲,美洲大陸上的北美洲和南美洲。在整體上反映了亞歐大陸的東西差異;美洲大陸的南北差異;非洲大陸的對稱特徵。在局部上從地形為切入口,分析氣候、河流的特徵,以自然地理的內容為主體在人文地理上也突出了各個地區的特點。如亞洲、歐洲的人口與國家、非洲的亟待發展的經濟以及美洲大陸的移民結構。

教材的第二大部分“了解地區”,綜合自然與人文地理的內容,但又突出了人文地理的差異。如東南亞的熱帶經濟作物與華人聚集地、南亞的人口與宗教、西亞的地理位置和石油、歐洲西部的發達經濟與旅遊業、兩極地區原始生態的科學研究。

教材的第三部分“走進國家”,除南極洲無國家外,每個大洲挑選具有代表性的國家。如亞洲的日本、非洲的埃及、歐洲的法國、北美洲的美國、南美洲的巴西、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世界最大的國家俄羅斯。每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都有其獨特的一面。日本的地狹人稠與進出口經濟、法國的工農業與核電、埃及的蘇伊士運河與旅遊、美國的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巴西熱帶面積、農產品和水電、澳大利亞的獨佔大陸與工礦業、農牧業、服務業、俄羅斯的地廣人稀與西伯利亞的開發。綜合這方方面面的知識,讓學生了解世界上各種不同類型的國家。

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把握以下幾點:

1.認識大洲:

運用地圖說明某大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根據有關資料歸納出地形、氣候、河流的特點及相互關系;運用事例說明某個大洲內部經濟發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2.了解地區:

利用地圖說出該地區的地理位置的特點,分析自然條件對工農業發展的影響。例舉對經濟發展影響最大的自然資源並指出其分布;了解某地區發展旅遊業的優勢,富有特色的文化習俗;最有影響的區域性國際組織,以及兩極地區的科考與環境保護。

3.走進國家:

讀圖說出該國家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運用地圖和資料了解該國家的特有的自然現象,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和保護環境方面的 經驗 和教訓;說出交通運輸的特點和主要城市、居民。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材分析篇三
我們地理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標,進一步貫徹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利用信息技術,構建開放式的地理課程,改變地理學習方式,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教學中要研究課程標准,研究教材,落實三級教學目標,利用好多媒體和其它教學資料,開展有益的地理學科實踐活動,實現四位一體的教學資源整合,提升學生地理學習興趣,激發地理學習熱情,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提高地理教學質量。

七年級地理下冊屬於世界地理中的分區地理,講述一個大洲:亞洲,五個地區:東南亞、中東、歐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極地地區,六個國家:日本、印度、俄羅斯、澳大利亞、美國、巴西。

第七單元 我們所在的大洲——亞洲

一、課程標准:

1.讀圖 說出亞洲的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2.利用 圖進行比較,進而認識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洲。

3.讀圖 了解亞洲的地理分區,並觀察中國在亞洲的位置及鄰國。

4.讀圖 找出亞洲的主要地形區,分析其地形及其分布的特點;找出主要河流,觀察其流向和注入的海洋;分析河流流向與地形的關系。

5.讀 概括亞洲氣候類型,分析亞洲氣候特點和形成原因。

6.讀 圖,分析非洲氣候分布特點。

7.讀圖,找出人口超過1一億的國家,看看亞洲有幾個,能得出什麼結論。

8.讀圖,分別按人口總數和人口自然增長率給各大洲排隊,並計算給大洲人口增長情況。

9.聯系實際,分析亞洲人口增長對資源和環境造成的壓力。

10.閱讀材料,了解亞洲民族分布情況、民族習俗及與當地自然條件的關系,聯系歷史知識,了解亞洲文明的歷史。

11.讀圖,了解亞洲各國經濟發展情況,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排排隊。

12.讀圖,了解三大產業的劃分,了解表中幾個國家三類產業結構,

6.第六章、我們生活的大洲

本章在初中地理知識結構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將上冊所學的地形、河流、氣候、居民、經濟等知識運用於具體的區域,同時也為繼續學習下面的地區和國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本套教材中只安排了亞洲這一個大洲的學習,其寓意是通過對這一個大洲的學習,教會學生可以從哪些方面描述一個大洲,如何通過對地圖和相關資料的分析,歸納一個大洲的區域特徵,如何分析一個大洲各地理要素間的聯系。所以本章既是在對亞洲的學習,更是對區域研究方法的學習。學習的內容包括兩個部分,第一是從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河流、氣候

來使學生掌握關於亞洲自然環境的知識,第二則通過人口、文化、經濟等問題讓學生掌握亞洲的人文環境知識。

7.第七章 了解地區

《中東》一節的設計思想是:(1)在學習了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之後,從重視世界上地理問題突出地區和國家出發,從引導學生關注世界上的 熱點 問題和熱點地區出發,選擇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半個多世紀里,世界上沖突、戰爭最頻繁的熱點地區──中東地區進行突出介紹;(2)圍繞中東之所以成為熱點地區的原因,重要的地理位置、豐富的石油資源、匱乏的水資源及宗教文化差異問題逐一鋪陳展開,並採取揉和的方法,將本區的氣候特徵、經濟發展、居民特徵和國家風俗習慣等內容連帶寫出;(3)以上述知識為線索,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重點在於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地理讀圖能力以及 總結 規律、原因分析、信息判斷等項能力的培養;(4)通過對本地區資源問題的探討,如石油資源的多、水資源的少,以及與此相對應的經濟特徵和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等內容,突出了可持續發展的資源觀,以及人地協調的觀念。

《歐洲西部》一節旨在教會學生學習區域地理的方法,並能舉一反三。因此,教材中以歐洲西部經濟的發展為核心,展開敘述了歐盟的工業、畜牧業和旅遊業,同時以經濟發展特點帶出自然環境背景。通過人文地理和經濟地理的內容,引導學生發掘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節是按照“地理課程標准”的要求,選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作為地區地理學習的案例,教會學生學習地區的方法。

《澳大利亞》一節主要是突出這個國家特有的自然環境特徵及經濟發展特點,另外通過探究性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讀取信息、分析信息、運用比較和綜合的方法,概括總結某種地理事物規律的能力,判讀和分析地圖的能力,通過知識遷移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人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價值觀念

極地地區

本節內容包括“冰雪覆蓋的地區”、“科學考察的寶地”二個部分。通過這二個部分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掌握兩極地區的自然環境有哪些特殊性以及在兩極地區開展科學考察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教材同樣介紹了兩極地區的地理位置、氣候、資源、能源、環境等問題,使學生在掌握相關知識的同時,樹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三 走近國家

《美國》一節中所包括的四個部分主要來說明美國的社會現狀和經濟發展特點。同時每部分內容也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研究專題,也體現了各自相對獨立的 教育 目標。例如對學生進行學科內綜合能力的培養和綜合意識形成的教育、進一步樹立、培養可持續發展(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等。

教材的第二節內容選取巴西,是因為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它的經濟發展過程、社會背景、文化特點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發展進程和社會現狀,所以說可以通過對巴西的分析、研究,來認識、了解和掌握拉丁美洲的相關內容。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縮影,對巴西的學習不僅了解的是一個國家,實際上也間接了解了拉丁美洲。

《日本》一節是教材中介紹的第一個國家。因此,教材首先通過一些地圖、

景觀圖和活動練習,使學生初步掌握學習分國地理的一般方法,如分析一個國家的自然條件要從位置、地形等自然要素入手,可以用比較法(如活動2日本與英國的地理環境比較)找出特點,也可以用綜合法,用若干個主題概括出一個國家的突出特徵(如日本是個多火山、多地震的島國的特徵)。除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外,教材中還滲透了能力和價值觀念的培養,例如基本的讀圖、用圖能力,地理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針對日本在自然、經濟、文化等方面突出的地理問題,聯系我國的國情分析可供借鑒的經驗和教訓,形成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活學活用的良好學風。

從教材內容來看,由“多火山、地震的島國”、“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東西方兼容的文化”三個部分組成,這三個標題內容是有著內在的聯系的。日本的島國國情,促使其走加工貿易型經濟的發展道路,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經濟的對外開放,必然對其科學、文化、藝術、思想意識等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形成東西方兼容的文化。這些知識的內在聯系,成為本節教材內容的主線,也是本節教學設計和實施的指導思想。

《東南亞》一節重點介紹了東南亞的地理位置、氣候特點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自然條件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響等內容,這些內容同樣具有內部聯系。

《印度》一節簡明地選取了人口的過度增長、水旱災害的頻繁出現、糧食產量的巨大變化、工業部門的調整及迅速發展,這四大內容集中地反映了當今印度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徵,這里特別突出了印度的現代人文地理特徵,同時使學生樹立人地協調觀念,強化發展中國家能夠趕上世界經濟潮流、逐步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基本信念;在本節的探究性學習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其中包括信息判斷、現象對比、總結規律、原因分析、概括特徵等項思維能力;培養理論聯系實際、重在解釋現實問題的應用能力;培養學生嘗試和創造性地提出不同地理區域人地協調發展其變革之路的創新意識與能力。

閱讀全文

與地理學科如何教材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