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自然地理學的組成要素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
自然地理學
是一門研究
自然地理環境
的組成、結構、空間分異特徵、形成與發展變化規律,以及
人與環境
相互關系的學科。
② 地理題目關鍵詞
氣候,地形,水源,土壤
③ 地理中國的關鍵詞與主題 急需
主要應改是這段時間的天氣、自然災害,比如北方洪澇,南方乾旱、高溫等
④ 航拍中國中與地理有關的關鍵詞是哪些
我看過航拍中國的好幾集,其中對黑龍江與松花江的交匯記得尤其清楚。下面是我所回憶起來的幾點地理知識。
1.黑龍江與松花江江水呈不同顏色,為什麼匯合後數百米兩江才握手言和?因為兩江密度不同且流速較快,流水侵蝕物不易混合。《航拍中國-黑龍江》
2.華山和汾河谷地的形成原因:華山是由於斷層形成的汾河谷地也是由於斷層塌陷形成的。《航拍中國-陝西》
3.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意思是「進去就出不來」,為什麼?因為沙子隨時被風力侵蝕,搬運速度很快,環境變化非常快,讓人沒法辨別方向。
大概就記得這么多了,當然還有比如三江平原的形成原因、黑龍江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這些都可以用高一知識來解決的。可以上網路搜一下。
希望能給您幫助!
⑤ 用英文講地理,有關鍵詞,能利用關鍵詞和同學做互動的英文游戲的都有什麼啊
不知您在具體什麼教學背景下,我有兩點想法供您參考:
1、在地圖上查方位、路線之類(描述某地點的方位,或從A到B怎麼走),用表示方位的詞及相關詞彙作關鍵詞。如東南西北、前後左右、拐彎、直行,什麼在什麼的哪邊之類
2、在網上找出一些國家、地區的一些關鍵信息,比如面積、人口、氣候、主要地貌特徵、主要物產等等,可以一條一條念出、讓學生比誰先猜中,或打亂以後讓學生匹配。
⑥ 地理學科關鍵能力有哪些
地理信息的分類: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圖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相對獨立的文字資料、圖和表的引文或說明、題干中的限定或提示,文字信息不只是給出解題基礎材料,還包涵了考查的意圖、內容和方法;圖像信息指各種類型圖像所提供的信息:如光照圖、等值線圖、地理坐標統計圖、地理結構統計圖、區域圖、原理示意圖、聯系圖等各種圖形所承載的地理信息,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理圖形語言的解讀和應用能力向來是地理學科考查的重要能力之一。近幾年由於命題的越來越成熟,出現在地圖上的信息基本上都是有效的;表格信息是指數字資料信息及數字資料的屬性、類別和單位等信息。如,最高數值或最低數值,大小的變化規律,相互之間數據的比較等。從表格中發現問題,用表格外的知識解決問題。
2、答題中常見的問題:信息獲取不全面、信息提取中解讀錯誤、不能用題中信息正確描述和深入分析問題。
3、獲取信息的途徑:
①從文字背景材料中獲取和解讀信息
②從試題的設問中獲取和解讀信息
③從地理圖形的表述語中獲取和解讀信息
④從地理圖形中獲取和解讀信息
⑤從地圖和表格的組合中獲取和解讀信息
⑥從試卷答案中獲取和解讀信息
用自己的知識儲備來獲取有效信息,並注重信息之間的因果聯系,加強能力專項訓練,養成良好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審題習慣。分析圖像信息時,要判讀圖像名稱和看清圖例標識,還要按設問的要求進行分析。獲取信息的過程也就是審題的過程,要注意審文字(全面提取信息,緊扣關鍵詞)、審圖像(看圖名、讀圖例、辨坐標、明方向、定區位、析要素)、審表格(看錶名、讀表頭、析數據、理聯系)、審分值(明確答案的要點)。對於考生來講,要形成這樣一種審題習慣:
A.我看到了什麼?
B.我標記的重點是什麼?
C.我想到與什麼知識聯系?
D.我准備從哪幾個角度回答?
E.回答的邏輯順序是什麼?
二、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1、如何提高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①注重知識的儲備和整理。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並掌握地理原理和規律來分析問題。包括地理知識和其他學科的知識,比如物理、生物。2015年全國卷1就考查了青藏鐵路熱棒的問題,2014年選擇題中有一道考查了生物方面的知識,整體並沒有超綱,考查的就是學生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⑦ 關鍵詞:高中地理;新教材;德育
摘要:地理德育是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教材的教學中,加強地理德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依據教材體系、教學內容特點和思想教育觀點建立多層次的德育目標體系,是加強地理德育的必要前提。在教學中,教師運用大量事實資料,創設教育情境,緊扣教材,實事求是,把握導向,開展多種形式的形象教育,以新的質量觀評估學習成績,是加強地理德育的重要方法和原則。
地理德育是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形成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行為具有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面對新世紀的要求,地理德育體系應不斷完善並與之相適應。目前正在試用中的高中地理新教材,突出育人目的,體現了時代精神和21世紀的發展方向,充分體現了現代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為地理德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如何發揮地理學科的優勢,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強地理德育,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一、建立多層次目標體系,加強地理德育
任何學科的德育目標都是根據其教學內容和特點來確定的。高中地理新教材注重深化人地關系,反映社會發展需要和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依據新大綱的要求,其德育的目標可大致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以人地關系為主線進行國情教育
國情教育,是向學生傳授有關自己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人口等方面的最基本情況,並以此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促其樹立建設祖國的堅定信念和信心。地理作為一門科學,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都是從自然與人文等諸多地理要素所反映的客觀事實出發,運用科學原理和方法進行論證。所以,進行國情教育,要始終抓住人地關系這一主線。從地理角度認識國情,即認識我國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以及我國人地關系的基本狀況。在教學中,要始終貫穿反映人與環境的對立統一關系,良性循環與惡性循環的關系,及如何正確解決這些矛盾等問題。在國情教育中,除了要遵循科學性原則、針對性原則、漸進性原則外,堅持以知國—愛國—報國為教學目標的正面教育,講清我國國情的優勢:遼闊的國土、壯麗的山川、富饒的物產、多樣的氣候,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日新月異的經濟建設……同時,又要實事求是地讓學生認識到,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均資源少,人口文化素質不高等國情劣勢。既使學生明確國情優勢,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感,又使他們了解了國情劣勢激發他們的憂患意識和責任心。通過教育活動,逐步把學生的憂患意識與愛國情、責任感,鑄造他們的報國志。
2.在分析地理事物和現象中,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思維方法
辯證唯物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是研究自然科學的理論依據。辯證唯物主義是地理德育的思想基礎和方法。認識人類、資源、環境、社會與發展的辯證關系,能夠更好地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內容豐富、內涵深刻。在教學中,應加強以下觀點的教育:物質觀,教材中涉及的內容有「宇宙是物質的」、「大氣的物質組成」、「陸地環境的物質組成」、「自然資源的物質屬性」等;運動觀,教材中涉及的內容有「地球的運動」、「大氣的運動」、「海水的運動」、「陸地水的循環和轉化」、「地殼物質循環」、「生物循環」等;聯系觀,教材中涉及的內容有:「日、月、地三者的關系」、「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地理環境為人類提供資源」、「自然災害及其防禦」、「工業、農業、交通和商業的區位選擇」、「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全球性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影響」等;發展觀,教材中涉及的內容有:「天體演化」、「氣象氣候變化」、「海陸變遷和地表形態的變化」、「工業、農業、交通、商貿、旅遊等的發展」、「城市聚落的形成」、「可持續發展思想的產生」等。自然地理的各章節普遍貫穿了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這給教師挖掘教育點,抓住時機,畫龍點睛,培養學生用唯物辯證法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辯證思維的素質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3.以傳授知識為契機,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
把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掌握的基本規律,同生產、生活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觀點和思想方法,是智能培養的需要,也是地理學科滲透德育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把所講授的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及從電視、報紙等媒體中獲取的有關自然現象和生產活動的信息相結合。比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天都收看電視台的天氣形勢預報和天氣預報,記錄下本地一個月以來每天的天氣預報內容,在講天氣時,就可以利用天氣符號表示的「天氣圖」,讓學生說出圖中反映的天氣狀況,並說出天氣與日常生活、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商業活動的關系。在講課時,從感性到理性,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增強了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風。以上三個內容是高中地理教學德育的總體目標,在每節課的教學中如何進行具體操作,教師還有必要將其深化細化為要素目標和課程目標,才能保證各部分知識在各級目標的控制下,發揮應有的德育功能。
二、利用高中地理新教材進行德育的原則
1.緊扣教材,寓德育於地理知識之中。地理德育是在地理知識的傳授、地理能力的培養中滲透的。認識國情就要認識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就要了解地理環境既有向人類生存和發展提供必需的場所和物質來源的作用,又有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起制約的作用,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既有保護利用也有破壞污染作用的辯證關系;就要明確在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中,人是起主導作用的,只要人類能正確認識自然,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保護環境,使人地關系朝著有利於人類和生產的方向發展,形成良性循環。這些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識中蘊藏著的極為豐富的德育因素,就構成了地理知識學習過程與德育情操的培養過程的一致。
2.實事求是,正確導向。在地理教學滲透德育過程中教師必須運用辯證的教育方法,一方面利用自然條件的優勢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發掘國情優勢,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當前,要特別注意克服那種一切不如外國好的民族自卑感和崇洋媚外思想,另一方面,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工作失誤,不能採取迴避或報喜不報憂的態度。相反,應把困難講清,問題說明,以激發學生改造自然、克服困難的雄心壯志,使學生產生憂國、富國、強國的崇高情感和樹立報效社會主義祖國的遠大理想和抱負。3.運用多種形式進行地理教育。通過地理知識的傳授,去影響學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道德品質,是一項長期的、潛移默化地艱苦工作,枯燥乏味的說教是難以奏效的,必須講究方法,把握時機,適時適量,有的放矢地開展國情教育。地理課外活動是開展國情教育的好形式。它具有機動靈活、選題豐富的特點。結合學校實際,組織國情小論文演講、專題講座、國情新聞發布和評論、影視觀看、出黑板報等活動,有些活動也可以與語文、歷史、政治等學科聯合進行,以求綜合效益。4.以新的質量觀評估學習成績。在地理教育中,有些評估單靠採用考試是難以獲得的,如情感、意志、態度、行為等。然而從現代教育觀點來看,它們是學習成績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缺少這部分,評估就不能全面。這些外部行為的表現和內心活動的流露,最充分也最真實地體現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評估學生成績的優劣,除了考試等定量測定外,還應看學生在地理教學中情感的內化程度和國情知識在實際生活、生產中的應用能力。我們應努力探索和掌握地理知識、能力培養、思想政治水平三者結合的評估方法。
地理德育研究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加強地理德育是時代的需要,我們要在地理教學中不斷探索新的內容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地理德育提高到新水平。
⑧ 一個地理問題(關鍵詞:水文)
其實東歐地勢平坦些,廣大的東歐平原,是非常平坦的
西歐多山地丘陵,但山都不是很高大
⑨ 高中地理題。關鍵詞:塔里木盆地,海南島,河流
甲---塔里木盆地
河流補給來源是冰川融水為主,流量隨溫度變化而變化,汛期一般出現於6-8月,7月氣溫最高,冰川融水最多
乙---海南島
海南島熱帶季風氣候汛期長4~9月
冰雪融水可以引起 春汛----積雪融水 夏汛----冰川融水
雨水補給---河流來源是雨和雪
夏汛--夏季產生的洪水期
⑩ 依據所學知識列出反映日本地理特徵的關鍵詞再按照地理
關鍵詞
多山
多地震
資源貧乏
港口眾多
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特點
外向型工業
科技發達
農業發達
大和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