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自然地理作業寫什麼好

自然地理作業寫什麼好

發布時間:2023-01-31 09:15:35

① 我要寫地理論文,寫什麼主題好

你是想寫人文地理方面的 還是自然地理方面的 人文地理的話建議你寫城市規劃與可持續發展 自然地理的話 可以寫一下 與黃河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

② 我要寫一篇高中地理論文,有關氣候的,取個什麼標題好

天公論(」天公「取自說天氣的」天公不作美「。」論「指的是文體)

③ 如何設計有效的地理作業

如何設計有效的地理作業

近年來,隨著中考制度的改革,初中地理課業負擔也越來越重,因此,提高地理作業的有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地理老師都在思考和探討如何依據大綱,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上設計有效的地理作業,才能符合學生的需求。

地理作業初中有效性一、什麼樣的地理作業才是有效和高效的
從地理教學的角度看,地理作業是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途徑,它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補充。但是,種種原因導致有些教師對作業認識產生偏差,認為作業做的越多就越能應付考試,提高考試成績。大多數教師搞「題海戰術」,無味的重復,偏題、怪題層出不窮,甚至有個別教師把「罰抄作業」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學生叫苦叫累,教師叫煩叫重。於是,作業成了「令人頭疼卻必須做的辛苦差事」。因而,我在長期的地理教學中對「什麼樣的作業才有效、高效」進行了研究與探索。
1.作業,只有在適當、適量和適時的時候才會有效。那些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切合課程標准要求、符合知識建構原理的練習、作業,那些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進取性、創造性的練習和作業,才能夠真正發揮其鞏固、強化和拓展的練習價值,才能實現師生的共同成長。教學中,我根據教材內容的學習要求,對作業進行預設,分重點內容摘抄(課本為主)、圖表分析(填充圖冊為主)拓展提高(地理配套練習冊為主)三個部分,緊跟教學進度,精練試題,由易到難,分步完成,學生感到作業量適中,易完成,准確率高,有成就感。
2.作業內容要有趣味性、開放性,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有效性是我們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作業也一樣,只有學生在付出勞動的時候有了收獲、有了提高、有了進步,才能激發作業的興趣。學生喜歡貼近生活、形式新穎、開放性的作業,教師要把地理作業融入生活,同時把題型設計得符合中學生興趣特點,以增添學生做作業的情趣,有利於學生從不同方面和角度去觀察、思考、分析與解答,提高他們認識的深度和廣度。在學習《西亞和北非》時,我抓住學生對熱點問題易關注的心裡特點,讓學生在課前收集一組阿拉伯人的生活圖片或媒體視頻,然後觀察思考下列問題:
(1)你知道圖片中人物的人種、民族、宗教信仰、語言嗎?
(2)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什麼地區?其服飾與所在地區的環境有何關系?
(3)你知道西亞、北非地區成為當前社會的熱點、備受世人關注的原因嗎?
問題很貼近生活,教學中,學生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輕松愉快的獲取新知識。
3.把作業的選擇權還給學生。過去,我們讓學生完成作業的時候,基本沒有考慮學生的差異,所以導致了部分學生對作業不能做,也不喜歡做。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拿到作業以後,自己不能做,就乾脆不做,去抄。有些成績比較好的學生,看到作業太簡單了,就沒有興趣做,為了應付老師,乾脆還是抄。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一位學生的智力都各具特點,並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有自己的學習類型和學習方法。這就說明,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的智力特點,允許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的內容和方式。我在作業的設計中作了大膽的嘗試,按7∶2∶1的比例。所謂的7∶2∶1是這樣分配的:「7」是基礎題大家都要完成;「2」是針對重點、難點拓展拔高讓地理成績較好的同學,「1」是嘗試鏈接中考題讓激進的同學。通過地理作業選擇權的變化,激發了學生作業興趣,基礎差的學生不用每天忙於抄作業,基礎好的學生做一些有難度、挑戰性比較大的題目,更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學生在做適合自己的作業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二、如何設計有效、高效的地理作業
作業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目標明確、方向准確、切中要害,難點問題要有變式訓練,組題要有梯度。錯誤率高要有糾錯練習。因此,我們設計了以下幾種作業類型:
1.發揮地理知識和生活聯系緊密的特點,設計學生易感悟的預習型作業
傳統的地理作業只是對已學過的知識復習、鞏固和提高。其實,地理知識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通過留預習作業的形式,也可以培養學生以教材、地圖冊、網路等為主要資料來獲取知識的能力。這一類作業應選取立意較新、情景新且緊扣重點的基礎題,讓學生在預習課本,了解考點知識結構及體系的過程中嘗試訓練,找出自己疑惑的問題所在。例如,在學習《非洲》一課時,讓學生提前觀看《人與自然》,初步了解熱帶、稀樹草原、肉食性動物、草食性動物、雨季旱季等知識點的鏈接。
2.課堂和課後,針對大多數學生設計基礎型作業
在課堂上和課堂後,適當地給學生布置些與上課內容基本一致的作業,作為鞏固和檢測學生知識與技能的重要手段,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基礎型的作業,即是主要以檢測學生對知識點本身掌握程度而設計,是針對全體學生而設計,是課堂教學的任務,全體學生都應達標。
3.課後,針對「吃不飽」的學生設計拓展訓練型作業
在課堂教學後適當地給學生留一些提升題,它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這主要是針對優等生「吃不飽」而設計的,它可以成為自選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而定,不要求全體學生都完成和掌握。但教師要適當的進行講解,讓每個學生的思維都活躍起來,為今後的學習開闊思路。
4.課堂和課後,針對中考為學生設計的鏈接最新的中考綜合型作業
讓學生根據所學的地理知識走向社會,多渠道、多方法、多層次、多角度地去運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5.針對考後的反思糾錯設計變式訓練作業
平時的測試卷,無論試題怎樣好,其考查的知識點都是非常有限的。若在講評試卷時變換題支或題干,不僅可以融合更多的知識點,還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明白知識點的內在聯系。講評試卷教師再根據失分統計表中共性問題設計針對性的變式訓練作業,作為矯正補償練習,讓易錯易混淆的問題多次在作業中出現,達到矯正、鞏固的目的,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復習。此訓練層次可淺可深,可根據學生狀況和時間適當選擇深度、廣度。在進行變式訓練時要更強調「題在書外,理在書中,源於課本,高於課本」。
三、有效、高效作業設計時應注意的問題
1.注意作業的量
學生學習時,所有的學科都要學,每個學科都要布置作業,但地理作業量一定要適中,不宜用「題海」來壓得學生透不過氣,應將作業的量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內。一般在時間上不宜超過半個小時;數量上限定為兩頁。如果作業量過大,學生花費時間多,很容易疲勞,就不能保證作業的質量。所以教師就需要去先做題,哪些題目值得做,哪些題目學生做了有收獲,然後進行選擇,大膽取捨。讓學生在有限的作業經歷、體驗中,獲得收獲,獲得成長。
2.注意作業反饋的及時性
作業反饋能使師生雙方及時了解教學情況與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密度以及查漏補缺,將學生主體參與活動納入有序軌道,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課前講評作業,對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集體分析,幫助學生理解,對基礎較差的學生適度增加面批,加強師生的交流與溝通,增強他們學習地理的信心。

④ 地理作業 500字論文 寫環境保護的

保護環境 拯救地球

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地球母親孕育了人類,她給我們提供了生存的自然環境。可是,在近100年中,科技的高速發展,人們卻越來越不重視環境的保護了。

一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破壞大自然。有些工廠為了省排污費,竟然等到夜深人靜時,把未經處理污水排進江河裡。就是因為這些污水,一條清澈見底的河就像是被倒進了墨汁似的,又黑又臭。河裡的魚兒小蝦,難逃厄運,幾乎都死了。

一些廠家為了賺更多的錢,大量的砍伐樹木。讓一片鬱郁蔥蔥的樹林,轉眼間變成個個樹樁。沒有了樹木,無數鳥兒無家可歸,死在獵人的槍下。沒有了樹木,水土流失,旱災時常發生。

由於工業的飛速發展,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使全球氣溫上升。南北兩極冰雪融化,海平面逐年上升。照這樣發展下去,幾十年後,地球可能變成「水球」。人們的棲息之地早已被海水淹沒,連高8848.13米的世界最珠穆朗瑪峰,也變成了一個小山崗。

如果在這樣下去,我們將再也聽不到鳥兒清脆婉轉的歌聲,再也看不到魚兒在水中嬉戲,再也看不到茂盛的森林。我們只能看到一隻只小鳥的屍體,一條條又黑又臭的河流,一個個年輪密集的樹樁······自私的人類啊!如果動植物都死了,那我們又能在地球上生存多久?

大地期盼綠色,河流期盼綠色,小鳥期盼綠色。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家園。保護環境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盡的責任與義務,保護環境,從你我做起!

⑤ 地理寒假作業寄語怎麼寫

走出家門,親近自然。

⑥ 一道地理作業~~十萬火急~~~~

1日本
⑴ 自然地理特徵① 東亞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及一些小島組成
⑥季風顯著,海洋性強: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區比較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年降水量偏多且較均勻,氣溫的年較差較小。多梅雨、台風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海洋性強的原因:島國,深受海洋的影響,沿岸有強大的日本暖流流經,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主要氣候類型:本州島中部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
★日本群島東西兩岸的降水季節分配有何不同?原因?冬:西北季風經日本海攜大量水汽,受日本西岸地形抬升產生大量地形雨,降水較多,東岸則是背風坡。夏:東南季風從海洋上來,受地形抬升降水多,而西部是背風坡。
★日本國土面積狹小,但自然災害損失卻位於世界前列的原因:a日本為島國,位於亞洲大陸的東側,經常受到台風、風暴潮、海嘯等海洋災害的影響;b地處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是火山、地震的多發區:c氣候為季風氣候,在不穩定的季風環流控制下,多水旱等氣象災害;d地形以山地為主,多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e日本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單位面積資產密度大。⑦礦產貧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進口國:石油(西亞、東南亞)、煤(中國、澳大利亞)鐵礦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亞)、棉花(中國、美國)
②經濟發展的條件 不利條件:國土內市場狹小、礦產貧乏; 有利條件: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科技水平、島國多良港。③揚長避短,發展經濟。對外貿易發達,但經濟對外依賴性很大。日本主要的對外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
④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京濱、阪神、名古屋、北九州四大工業區。工業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區。----接近消費市場和對外貿易的海港。)
★日本的工業為什麼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懶戶內海沿岸?a日本國內礦產資源貧乏,所需礦產絕大部分依賴進口。b日本國內市場狹小,產品大部分出口國外。 c充分利用島國多良港的優勢。d工業布局在沿岸可利用廉價的海運,便於原料進口和產品出口,最大限度地降低產品的成本。
⑦農業和漁業;人多地少,採用農業生產方式採用小型農業機械,側重於生物技術和水利的發展,合理施用化肥,精耕細作,單產高。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達到基本自給,多種在平原地區,但每年要進口小麥、玉米等農作物。
日本為什麼成為世界上海洋漁獲量較多的國家?
沿海溫帶大陸架廣闊,又有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交匯,漁業資源豐富(北海道場);日本擁有龐大的遠洋捕撈船隊和近海捕撈船隊,海上捕撈能力強;日本沿海養殖業發達;魚產品消費量高,市場需求大。
2、印度
1三大地形:北部喜馬拉雅山山地,中部恆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東、西高止山)
(2)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6~9月為雨季,10月~次年5月為旱季。西南季風容易引起水旱災害,孟加拉國受影響最大。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處於西南季風的迎風坡世界降水最多。★形成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夏季,氣從氣壓帶和風帶位置向北移動,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北移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影響下向右偏轉而成西南季風,影響印度半島;冬季,氣壓帶和風帶位置向南移動,印度半島受東北信風影響。
★描述孟買的氣候特徵,並說明季降水多的成因?孟買氣候特徵是全年高溫,有明顯的干濕季,降水集中在 6-9 月。印度半島夏季吹來自海洋的西南風,降水多;同時孟買又處在西高止山的迎風坡上,多地形雨。而冬季吹來自大陸內部的東北風,降水少。
★分析德干高原降水少的原因? 德干高原的東西兩側有比較高峻的東高止山和西高止山,阻擋了來自印度洋水汽的進入;因此德干高原降水偏少。
⑵ 農業耕地面積佔一半以上,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
耕地面積大,熱量充足,土壤肥沃為農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但由於降水集中雨季,乾季降水稀少,且降水量年際變化大,水旱災害頻繁,因此發展水利灌溉對農業生產特別重要。
農作物分布與自然條件的關系(水稻、小麥、棉花、黃麻、茶葉)
水稻:分布在降水較多的東北部及半島沿海地區
小麥、甘蔗:恆河平原、印度西北部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
黃麻:恆河三角洲,世界首位
茶葉:布拉馬普特拉河兩岸山坡
⑶工業發展較快,形成完整體系:礦產:主要有煤、鐵、錳等,分布在德干高原東北部—印度東北部鋼鐵、機械工業中心;獨立前:只有采礦業和紡織業;獨立後: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輕重工業都較發達的工業體系。核能、航天初具規模,信息產業蓬勃發展。以東北部的加爾各答和西部孟買為中心的傳統工業(棉、毛紡織、重工業),南部以班加羅爾為中心是新興工業區(電子、軟體業、原子能、航天,第二軟體國,僅次於美國)
城市
新德里:首都,位於印度西北部,東南的阿格拉有著名建築泰姬陵——鐵路交通中心
加爾各答:位於恆河口,麻紡織工業中心和第二大海港,人口最多城市(第一大城市)——黃麻產地
孟買:位於西部沿海,第二大城市,第一大海港和棉紡織工業中心——德干高原西北 部棉花產地,
3、俄羅斯
⑵ 較為平坦的地形
平原、高原為主。烏拉爾山以西東歐平原,以東依次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以葉尼塞河為界:西部平原,東部高原、山地)
⑶ 冬季漫長而寒冷,各地氣候差異很大
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北部有極地氣候,西南端有地中海氣候,東部為溫帶季風氣候
⑷ 河流與湖泊
伏爾加河歐洲最長,水能豐富,最主要的內河航道。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富水能,封凍期長,不利於航運,有凌汛。貝加爾湖世界最深。
⑸ 資源豐富:天然氣儲量佔世界首位、世界重要石油生產國(烏拉爾、秋明油田)、庫爾斯克鐵礦、庫茲巴斯煤礦、世界第三的鈾礦(第一是澳大利亞,第二是哈薩克)、俄羅斯是世界水力資源第二豐富的國家(第一是中國)、有世界最大的針葉林帶
⑹ 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
以莫斯科工業區、聖彼得堡工業區、烏拉爾工業區和新西伯利亞工業區,工業由歐洲部分向亞洲部分發展。
〔補充〕列表比較俄羅斯主要工業區的分布
工業區 主要工業部門 工業中心 發展條件
以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 機械、化學、多種輕工業 莫斯科、聖彼得堡 資源缺乏,所需原料、燃料大部分從外地運入
烏拉爾工業區 鋼鐵、機械、有色金屬 馬格尼托哥爾斯克、葉卡捷琳堡 有多種有色金屬礦產,附近煤、鐵、石油資源豐富
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重工業、軍事工業 新西伯利亞 煤、有色金屬等豐富
主要工業區:莫斯科綜合工業區、聖彼得堡(波羅的海沿岸)、烏拉爾工業區(鋼鐵、機械)、新西伯利亞工業區(重工業、軍事)。
⑺ 農業:東歐平原和頓河流域是主要農業地帶,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甜菜、馬鈴薯、向日葵、亞麻,正在從糧食進口國變為出口國,有世界最大的針葉林帶。
農業分布的地區優勢:
無霜期較長;熱量較豐富;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⑻ 交通:鐵路為主(注意:歐洲部分和亞洲部分的差異)
第一條歐亞大陸橋(西伯利亞大鐵路):莫斯科—伊爾庫茨克(貝加爾湖南)—符拉迪沃斯托克
⑼ 首都和城市
莫斯科:首都,全國最大城市、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全國最重要的交通樞紐
聖彼得堡:波羅的海沿岸海港,全國第二大城市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太平洋沿岸主要海港
摩爾曼斯克:北冰洋沿岸不凍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 奧伊米亞康:北半球寒極
4、美國
本土都在溫帶(南部為亞熱帶),阿拉斯加在高緯度,屬於寒帶和亞寒帶,夏威夷在熱帶(故熱帶產品需進口)本土三面臨海,沿海多優良海港,冬季不凍,海上航運便利;
平原面積佔全國面積一半以上,耕地佔世界的10%;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長河)和五大湖為灌溉、航運和發電提供便利;美國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哥倫比亞河(溫帶海洋性氣候,大陸西岸,迎風坡降水豐富);礦產、森林、草原等自然資源豐富,但由於高消費和浪費仍大量進口,是世界進口石油最多的國家
⑵ 南北縱列的三大地形區;西部高山區:山脈(落基山等)、高原、盆地相間,山脈是美洲與太平洋板塊相撞而成
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南部-密西西比平原、西部-大平原)
東部高原山地區: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亞山地,地勢較低
⑶ 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伊利湖、休倫湖、安大略湖)
五大湖中的蘇必利爾湖世界最大淡水湖,五大湖冰川作用形成,除密歇根湖外均為美、加兩國共有
分析美國農業生產的特點:
①農業現代化水平高,(農業生產的全過程實現了機械化、電氣化和化學化)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生產率最高的農業國。②種植業和畜牧業並重。(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水稻、燕麥等,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中國、美國、中亞地區是世界產量最多的三大棉花生產國)、大豆、甜菜、煙草等,畜牧業很發達。③是世界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小麥、大豆、玉米等出口量世界首位,但進口熱帶農產品)④農業生產實行了地域專門化(棉花帶、玉米帶、小麥帶、乳畜帶、畜牧和灌溉農業帶等)
*地域專門化生產的好處:a.充分發揮地區的環境和資源優勢。b.充分採用先進技術,提高生產效率。缺陷:加劇了農業生產不平衡的狀況。
⑸ 發達的工業和主要城市
現代化程度高,是輸出工業產品數量最多、產值最大的國家。本國消費最大,是世界進口小汽車、鋼鐵、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並進口大於出口,海外投資多,跨國公司遍布各大洲。由於西歐、日本的興起,地位在下降。
三大工業區:
工業區 發展特點 工業中心
東北部工業區(五大湖南岸和東北部大西洋沿岸) 世界著名工業區,美國工業發展最早的地區,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
紐約:美國最大城市、海港、綜合性工業中心、金融中心
芝加哥:第二大城市、最大鋼鐵工業基地、農產品加工、鐵路樞紐
底特律:最大汽車工業中心
南部工業區(墨西哥灣沿岸等地) 二戰後工業迅速發展,條件優越的「陽光地帶」石油、化學、宇航 休斯敦:最大石油化學工業基地,航空航天研究中心
西部工業區(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亞等地) 二戰後興起,資源豐富的「陽光地帶」,航空、石油、電子 洛杉磯:最大飛機製造中心,航天、電子、石油、電影
聖弗朗西斯科:港口、電子石油、農產品加工、華人集中,矽谷、
5、中國
(1)地形: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約占總面積2/3,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分布。
(2)氣候:受季風、緯度、海陸位置、地形影響,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雨熱同期。
(3)河流:(長江)是我國最大、世界第三的著名大河。上游多峽谷,水利資源豐富,中游多支流、湖泊和曲流,防洪任務重『下游江闊水深,水豐流緩,利於航運。
(黃河)上游水利資源豐富,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灌溉農業發達;中游多泥沙,下遊河寬水緩,泥沙沉積形成「地上河」。
(珠江水系)包括西江、北江、東江三大支流,西江為主幹。石龍以上為上游,河谷深切,水力豐富』梧州以上為中游,峽谷平壩相間『下游三角洲多網狀水系。珠江流量大、汛期長,含沙量為國內最小。
(4)農業:東耕西牧,南稻北麥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廣義的農業包括耕作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在我國,種植業是農業的主體。種植業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很大,它一方面要求有適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豐富,灌溉便利;另一方面要有足夠的供農作物生長所需的光照、熱量和水分,世界上農業發展較早、農業發達的地區多分布在降水適中的熱帶、溫帶平原地區。我國的種植業區也主要分布在濕潤、半濕潤的東部季風區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區。受氣候條件的影響,我國南方和北方的農業在耕作制度、農作物種類等方面有明顯的差異。
(5)中國的工業
主要內容見已發的工業相關內容補充
新中國工業的主要成就:①增長速度快:近50年來,我國的工業增長速度居世界首位,一些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躍居世界前列。例如:原煤、鋼鐵、水泥、布匹的產量居世界第1位。原油、發電量、化肥等也列世界前茅。②已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輕重工業比較協調,一些新的工業部門,如汽車、飛機、航天、核工業、電子、石油化學等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起來,填補了我國工業的許多空缺。③工業布局日趨合理。一方面沿海地區原有的工業基得到加強;另一方面,在資源或原料豐富的內地新建了一大批工業城市或工業基地。例如,山西能源基地、蘭州的石油化學工業、四川攀枝花鋼鐵工業基地、內蒙古包頭(白雲鄂博)鋼鐵工業基地西昌和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等。④工業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北京、上海已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核心。珠江三角洲、滬寧杭、京津石(石家莊)因具備工業基礎、科技力量雄厚、高層次知識性人才集聚、交通便利、對外開放程度高等有利因素,已開始形成高新技術產業帶,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我國中西部的武漢、重慶、西安、蘭州等地正日益成為中西部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
(6)交通
鐵路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目前除西藏以外,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了鐵路,初步形成了「五縱三橫」的全國性鐵路網。「九五」期間新修的南昆鐵路,使我國資源豐富的大西南有了出海通道。青藏鐵路已開工建設。主要鐵路樞紐有:北京、沈陽、蘭州、鄭州、徐州、株洲、南昌、上海等。
公路發展很快,在交通運輸中的地位日趨重要,形成覆蓋全國全部2000多個縣市和絕大多數鄉、鎮的龐大公路網,1992年通車里程達105.7萬千米,通往西藏的有新藏公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滇藏公路。20世紀80年代(特別是近年)以來,高速公路建設迅速發展。如北京一天津一塘沽線、沈陽一大連線、京滬高速公路等。
內河航道有11萬千米。航運比較發達的航道有長江、京杭運河、珠江、松花江。長江是我國內河航道的大動脈,被譽為「黃金水道」。重慶、武漢、南京、上海是沿岸重要港口。
海洋運輸,我國海上航運分為沿海航運和遠洋航運。沿海航運可以分為以大連、上海為中心的北方航區和以廣州為中心的南方航區;主要通航: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寧波、溫州、福州、湛江、北海等主要海港,遠洋航線可通達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遠洋運輸總載重噸位居世界第2位。
航空運輸,已形成以北京為中心的航空運輸網,600多條航線聯系亞、歐、非、美和大洋洲的許多國家及國內重要城市。北京、上海、廣州、烏魯木齊是重要的國際航空港。

⑦ 初中的地理小論文,幫我想想寫什麼題目好

水資源 土地荒漠化 節水器具

⑧ 寫一篇地理小論文(七年級地理作業)

關於節能

節能減排指的是減少能源浪費和降低廢氣排放。 我國「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維護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必然要求。
作為中學生的的我們應該為節能減排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雖然我們只是學生但是我們可以做的事有很多。
首先是要學會節能,現在我們地球所擁有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等都是有限的,它們本來可以不斷再生,但由於我們人類隨意破壞,不顧後果地濫用化學品,不但使它們不能再生,還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態災難,給我們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就拿我們的水資源來說吧!雖然現在新聞上常常呼籲我們人類要節約用水,比如我們可以利用洗菜的水來拖地,再用臟水來沖廁所等,但人們還是不把它當一回事,不斷地浪費水資源,在我的學校中,也經常會聽見水「滴答滴答」響的聲音,這些都是因為同學們沒有注意節約用水而造成的,雖然浪費一滴水並不會對社會帶來太大的影響,但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抱著這種心態,每個人都去浪費一升水,那全國13億多人口,一天就會浪費13億升滴水,一個月就會浪費390億升滴水,一年將會浪費4680億升水,這是多麼驚人的數據啊!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忽視這一點,一定要重視起來,因為,如果我們都有著一種僥幸心理,那我們將會浪費多少白花花的水啊!再拿我們平時常用的東西來說吧!如果我們每人每星期節約幾張白紙;去餐館吃飯時,能盡量少用一次性筷子,我們地球上將可能多一片綠色森林。當然,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比如礦產資源,它是經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地質變化才形成的.但近幾年來,人們不加節制地開采,必將會加速地球上礦產資源的枯竭.

⑨ 急。地理作業

引言
人與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人類總是在不斷地改造環境,創造不僅使用,而且美觀的環境空間。城市所意味的,不僅僅是建築、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構物的堆積,而蘊涵著在諸多功能性設施及硬質景觀相伴下的社會文化、經濟、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從外在的視覺影像來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結構、天際輪廓、各色建築、街市設施、區域地標、開放的空間、植栽園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構成,然而這些都是城市人在選擇和被選擇的行為方式下形成的物質形態,其間蘊涵著深厚的自然法則、社會心理、人文情感及歷史滄桑。
20世紀著名的城市學和建築學學者劉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發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實現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種褒獎,那麼為城市的發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犧牲就將毫無代價。無論擴大的權力還是有限的物質財富 ,都不能抵償哪怕是一天喪失了的美、歡樂和親情的享受。」 「當我們漫步於城市中時卻可發現這種現象是無初步在的,周圍的建築物彷彿能夠講話、能夠行動,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樣;而且通過城市的物質結構,過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決定、久已形成的價值觀念等,都繼續存活下來並且散發著影響。」

正是為了充分認識到城市環境與在建構城市環境的過程中人的作用,作為城市生態學的學習者,我們於2003年4月5日進行了一次位於北京西北郊的實習。
一、實習概況
我們於早晨8:00從北大逸夫二樓前出發,經過光華樓、圖書館、燕南園、李大釗銅像、蔡元培銅像,到達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魚,出北大西門,穿過蔚秀園、承澤園、海淀公園、柳浪庄、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到達頤和園南如意門,觀看門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後從頤和園南如意門進入頤和園,到達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達萬壽山和東宮門,結束實習。沿途就綠化、建築等自然和人文景觀做了一定的調查,獲得了一定的資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結論。

二、實習內容及分析
1、關於一條有爭議的路
走進北大東門,可以看到的是一條寬闊筆直的大路。作為北大少有的幾條寬闊筆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條爭議頗多的路,路邊整齊的人工保養得很好的草坪宣告著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全新的北大。這條路周圍集聚著北京大學比較現代化的建築群——理科一號樓、二號樓、逸夫一樓、逸夫二樓、逸夫苑、理科教學樓等等。而在這條路的盡頭又是富有傳統韻味的仿古式樓群。
很多人認為,路面的寬闊與筆直與周圍建築的仿古式屋頂不大協調。除了整齊的人工草坪,路的兩面是栽種得整齊得近乎過分的小樹,而路的盡頭則是生長多年的高大而遮蔭的大樹,不協調的感受更加強烈。
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謂的「視覺適應性」。在很多時候,我們很少考慮特定的環境,只是單純地去套用一種種看上去很好很先進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環境對建築等人為設施的特殊要求。
也許這也是規劃中的一個問題。就如同北大校園中隨處可見的新式建築與老式建築的交相輝映,也許不能算是完美的選擇。
2、校園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園
燕南園是北京大學燕園眾多園林中較小的一個,園中只錯落著十幾幢精緻雅潔的二層小樓和平房小院,這里是北大教授一個住宅區。人們常說,「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園,但燕南園住的都是名教授」。單說50年代,燕南園里就住著馬寅初、湯用彤、周培源、馮友蘭、朱光潛、陳岱孫、侯仁之、林庚諸先生,後來又搬進來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執教燕京大學的時候也曾經在此生活過。這足以反映其內涵的深厚與文化積淀了。
燕南園中獨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們學術研究的理想環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指出,盡管略顯古老,自己也不會想到要去改變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個原因是,盡管很多書都捐給了圖書館,家裡的藏書也導致裝修的不便。然而更加關鍵的一點——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種可以使人安下心來讀書治學的環境。多年的積淀,已經使這個小小的園子充滿了書香之氣……
那麼,除了書香,對於久在這里居住的人們來說,它又意味著什麼呢?
在實習過程中接受采訪的主要是60歲以上的老人,在這里居住時間都超過了35年。他們普遍認為,燕南園有著良好的居住環境,首先它位於一個台地上,地勢比周圍都高,這是一個良好的地理環境。而其間各色的植物,又為園子提供了一個協調的生態環境。作為極具特色的住宅園林,燕南園吸引著各方來客,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師生還曾經在此寫生,研究其建築特色。
然而燕南園也有其不足之處。被采訪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幾點:
其一是來游覽觀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寧靜和潔凈,過路的汽車揚塵和製造噪音,給園內的環境帶來了很大程度的破壞。
其二是公廁的問題。公廁佔用的土地是過去孩子們的游戲場,而由於疏於管理,公廁的建設不僅消滅了孩子的游樂,也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其實在燕南園中,每戶獨立的住宅中都有獨立的衛生設施,公廁的設立只是為園外小商小販提供了便利。作為北大校園中少見的幾個室外公廁之一,它的設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選址在富有文化底蘊和深厚內涵的燕南園,選址在老教授們讀書治學的燕南園,或許並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辦公與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訪者指出,燕南園中有的住宅已經被學校劃歸某些行政機構,行政機構的辦公進一步打破了園子的寧靜,不能不引起深思。
燕南園的風韻,代表的正是北大風韻的一部分,是治學的風范和怡然的性情。它的完整,是北大的不可分割的一分。也許,它的寧靜不應該遭到打破和窺伺……
3、蘋果園的變遷——靜園草坪
著名的靜園草坪過去是一片蘋果園,作為草坪,它取代的是過去的東草坪的地位。曾經的東草坪就在現在的新圖書館的位置,它曾經是很為學生們所喜愛的一片浪漫草坪。有一名北大學生這樣寫道:「東草坪是北大老圖書館東邊的那塊地兒。這里曾經是高曉松那幫拿把破吉它到北大糊弄小女生的主兒極盡能事的舞台,更是我們北大人讀書休憩的好地方。很多北大的情侶相識、相約、相戀在東草坪,他們對這塊草地的感情更深厚。……李嘉誠說:這塊地兒空著怪可惜的,我給你們點兒錢,再修半截圖書館吧。一年後,這里再沒有一人一張報紙一本書的景象了,一座比最高人民法院還庄嚴肅穆的建築淹沒了本來該發生的好多故事。」 (資料來源:campus.chinaren.com)
後經學生強烈要求,原先的蘋果園就被改成了草坪。草坪的浪漫又恢復了,然而那片校園中不可多得的果園卻永遠地失去了。多少總是有些可惜的。
兼容,或許真的很難。這些年來,北大為了接納越來越多的求學者,為了與國際接軌,很多原有的自然和人為的獨特的風景都只能讓位給新的建築,這引起了無數老北大人的感懷。而發展總是要有的,關鍵是怎樣發展,如何在適宜的地方做到寸土寸金地利用土地,而在另一些地方留下我們的驕傲。如果有一天,未名湖開始縮小,或者未名湖周圍矗立起了新式的建築,那才是我們真正的悲哀。
「一塔湖圖」並非北大的全部,北大的精神,很廣,北大的驕傲,就在於它所創造的文化,科學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4、匠心獨具——通向未名湖的小徑
北大的校園北部可以說是古韻十足,像中國的傳統園林,在優美的浪漫中又給人以思想和歷史的沉重感。「北大的生活更接近於傳統的文人士大夫。」一位總是喜歡留連於未名湖畔的清華學生說。這種文人士大夫氣,從那一條條通向未名湖的小徑也可以體現出來,它的蔭蔽和靜謐,構成了北大獨特的風景。
幽靜的小徑邊生長著各色的植物。引人注目的是雪松下的石頭,它獨特的用途使人耳目一新。松針下部的蠟質物是酸性物,下落到土壤中會使土壤受到酸化影響,土質變差,以至於到了刮風的時候會有塵土飛揚。而石頭可以防止揚塵,從而保證了這里路面與空氣的清新與潔凈。
而路旁的傳統建築的大屋檐則為麻雀等鳥類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鳥鳴聲不絕於耳。在這里,人與自然真正融為一體,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風景。

新華網2002年10月6日有如下報道:(資料來源:www.sohu.com)
「走進北京大學校園,樹枝上、草地上、教學樓旁、圖書館前、未名湖畔、博雅塔頂……到處都可看到成群的喜鵲以及其他各種飛禽,一派「校園處處聞啼鳥」的景象。
「19年前畢業於北大中文系的北大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張黎明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他上大學時就在校園內看到喜鵲,但沒有現在的數量多,初略估計多達數千隻。現在,校園內不僅可以看到喜鵲,還可看到松鼠、刺蝟等多種野生小動物,未名湖上還飛來過白天鵝。講話間,記者不時看到喜鵲從他辦公室的窗前飛過。
「現在,北大校園已變成了各種飛禽和動物棲息的樂園。校園內遍布了端莊濃綠的檜柏、蒼勁古樸的油松、華美高雅的白皮鬆、金黃富麗的銀杏楓樹等常綠樹和春秋色樹。據北大園林科調查,全校共有416株古樹,其中300年以上的有30棵,100年以上的有386棵。
」張黎明說:「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北大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逢節假日,到北大校園感受文化氛圍的各地遊客多達數千人。「

是的,在生態建設方面,我們的確在十分努力地做。就如我們後來在西校門,看到了一隻對人毫無恐懼的喜鵲。由衷的喜悅,升起……

5、未名湖的湖心島與翻尾石魚
湖光塔影,讓人留連忘返。未名湖景色出眾,已經成為北大風景的標志。環湖的楊柳婀娜多姿,枝條低垂,溫柔地拍打著水面,博雅塔的倒影在水中隱隱浮現。橫卧在湖中的有石舫,點綴著塔景的是湖中的小島。幽靜的湖心島是未名湖上的一顆珍珠。翻尾石魚,則是湖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從老師那裡,才知道了其背後的故事。小島原先是蘆葦等植物旺盛生長的優良環境,是一個生態極其協調的小環境,與翻尾石魚一道構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然而在百年校慶時,學校為了更好地進行介紹和說明,在小島上設立了一塊說明牌,由此吸引了大量遊客上島,人的影響使得蘆葦的生長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直到蘆葦完全從小島上消失。
好在學校已經認識到這點,今天看到的說明牌,已經從小島上轉移到湖邊。具有自恢復性的生態系統,在得到長期發展的條件後,應該可以恢復到原先的狀態。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重新擁有一個優良生態的小島,然而並非所有的錯誤都可以得到補救,有時候,一個不很英明的決定是可以造成很大的遺憾的。規劃的長遠性由此可見一斑。只願小島的故事能夠帶給我們一些啟示。
6、蔚秀園與暢春園
有著悠久歷史的燕園,是我們的驕傲。

「北京大學燕園校區,早在金代就成為京郊著名的風景區。到了明代,大規模構築園林,至清代成了封建帝王的「賜園」。民國期間成為燕京大學校園。校園的用地中包括了八個古園遺址,即「勺園」、「淑春園」、「鳴鶴園」、「鏡春園」、「朗潤園」、「蔚秀園」、「承澤園」及「治貝子園」等。在位置上與圓明園毗鄰,在內容、造園風格上與圓明園之萬春園中的若干園中園有類似之處。不同於宏麗的皇家園林,也有別於咫尺山林的私家園林而獨具一格。後歷經滄桑,諸多古園或隨同圓明園一起付之帝國主義列強之火,或被軍閥侵佔變賣,不少已經夷為平地。……淑春園、朗潤園、鳴鶴園、承澤園為倖存者,其中的山丘水面尚為完整,這是校園歷史悠久的見證,也是寶貴的文物。
「1920年北京通州協和大學、北京協和女子大學及北京匯文大學合並,建成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從軍閥陳樹藩手中以六萬銀元買到了淑春園和南部的勺園故址作校址,由美國建築師H.Y.Mrphg負責校園規劃設計,並於1921年動工,1929年基本落成。校園最初用地40公頃,學生800人。1928年至1931年先後徵得朗潤園、鳴鶴園、鏡春園、蔚秀園、承澤園為教工宿舍福利區,同期還購得治貝子園為燕大農學系實習場地。 北京大學未名湖燕園建築功能與環境統一,建築藝術與環境協調。採用傳統民族風格的個體建築與古老園林風格相協調,縱橫交替的建築軸線布置與園林環境相互滲透,建築組群母題的應用構成和諧的韻律。建築與山水、道路、樹木相溶合的空間序列,使人產生多種美的感受。」
(資料來源:北京大學教育學院)

回顧,讓我們擁有更多了解的渴望。今天作為教工住宅區的幾個園子,又是怎樣的呢?
走進蔚秀園,故園的風韻依稀可辨。然而「建築與山水、道路、樹木相溶合的空間序列,使人產生多種美的感受」的感懷卻盪然無存。樓房與平房在同一個平面上昭示著自己的存在,柏油路與土路在同一個湖邊顯示著自己的功用。因為這里修建了幾個條件十分簡陋的價格低廉的小旅館,往來的人更是各色各樣,破壞了那種靜謐而安逸的環境感觀。由於過度的對外開放和管理不善,蔚秀園的今天很是讓人失望,隨處可見的垃圾,簡陋的小飯館和同樣簡陋的小旅館讓人頓失興趣……

那麼,長期在此居住的住戶的反應又是如何呢?
湖附近的住戶對此處的反映多是「臟亂差」——垃圾隨處可見,湖邊的平房排放廢氣嚴重污染環境。湖水主要來自萬泉河,冬天不放水,到了夏天又因受污染而臭氣熏天,蚊蟲成群。
至於住宅距離湖邊稍微遠一些的住戶,則認為除了管理不善之外,這里的生活還差強人意。而且位置比較方便,距離頤和園、香山、北大本部都很近,比較適宜居住。一個學者模樣的老人說,「大學里能有北大環境的很少」。一個看上去有八、九十歲的隨兒子一起生活的老人說:「環境還可以,一天比一天好」。
而住戶們普遍反映的一個問題是,附近沒有大型超市,購物不方便。

在暢春園,我們遇到的是同樣的問題。我認為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管理的不善。一位原來在北大食堂工作的老大媽在一再要求我們證明是北大的學生之後,才細細地給我們講出了這其中的很多問題,她對北大聲譽的維護讓我們很是感動。然而作為北京大學的教工宿舍區,卻無法提升管理的層次,以至於使其成了來京打工人員的居留地,這一點不能不引起重視。長此以往,住戶的維護是不可能維護住園子的聲譽、北大的聲譽的。

7、萬泉文化公園
公園是公共藝術與綠色生態相融合的一個集中化空間。在20世紀中葉以後,歐美國家的工業化、城市化得到了高速發展,城市空間隨著人口和經濟的發展而肆意擴張蔓延,工礦生產與加工形態尤其是在後工業時代的城市住房、能源、交通、通訊以及整體生態環境的重重壓力而呈惡性化發展趨向,使得自然生態、動植物群類的多樣性和人類千古歷史文化類型之遺產的豐富與完整性,均遭到了觸目驚心的破壞。這種情景在貧困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尤甚。許多大城市中心部位和郊區部位設立的公園已遠不足以起到明顯改善和優化城市環境的功效,而大多隻起著對城市社會追求高集中、高速度、高回報、高消費所帶來的心身壓抑和生態環境的侵害做某些調節、撫慰,抑或暫作短時的消解和逃遁之所。
盡管如此,公園,仍或多或少地代表著人們對業已失缺的自然景色或農耕時代田園風光的祈求與象徵性的回歸之地。在許多都市街道、廣場、社區中心已經漸漸失去原由的公共交流、休閑場所之功能,並缺乏優美的綠色生態環境品質的情形之下,良好的公園便更顯其城市花園與「城市之肺」的價值意義。
萬泉文化公園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建立起來的。這里在過去是一個早市,後來經清理整頓建成公園,成了附近居民健身休閑的好去處。它是一個半開放性質的城市街心公園,其中有假山、草坪等景觀以及兒童游樂區、老年人健身區、舞池、輪滑場等公共休閑娛樂設施。難能可貴的是,這里的地面一律採用軟質的材料鋪就,既不失美觀,又有保護性能。我們大約在上午10點左右到達這里,很多孩子在玩耍,很多中老年人在健身,還有很多人這里放風箏,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我們隨機對遊客進行了采訪。在采訪中,大多數遊人表示住在附近,是常來這里的,有時候甚至只是為了散心而來到這里。他們大多數表示「環境還行,器械不錯,比以前強多了」。帶孩子來的家長表示對孩子的安全放心。而大多數的不滿意集中在公廁衛生上面。據說這里的公廁因為無人管理,常常污水橫流,使整潔優美的環境大煞風景。另外就是樹木的缺乏,這樣就導致在夏天的時候,人們因為沒有乘涼的地方,而只得在清晨或者傍晚來散步,白天則失去了使用價值,不能不說是一個欠缺。
萬泉文化公園從總體上來說是一個成功的規劃,如果能夠加強公園的管理,在一些細微的地方再下一些工夫,應該會是北京西郊生態建設的一個傑作。
8、萬泉河
走到萬泉河邊,臭氣撲鼻。河面上泛著白色的泡沫,河水則已經呈現黑色。原因是大量污水的排放,排放量已經超過了其自凈能力。而河道的人工化又使得它與自然生命過程相割裂,又使其自凈能力大打折扣。
帶著對萬泉河污染的深深的遺憾,我在網上查詢了一些相關資料。
2000年2月22日的《北京晨報》上刊登了題為「群眾反映北大校園內湖水發臭」的報道。報道指出,入冬以來,北大校園內湖水卻遲遲不肯結冰,湖面上漂浮著白色泡沫,還散發著一股難聞的臭雞蛋味。記者調查時發現,湖裡的魚緊貼冰面,吸引著眾人鑿冰取魚。據有經驗的人說,魚只有在缺氧的情況下才浮上水面吸氧,說明湖水因為污染而缺氧。此時萬泉河也未結冰。據海淀區河道管理所萬泉河管理站的工作人員講,萬泉河是海淀區用於排澇的一條河流,北大、清華園內湖水都靠此河循環湖水,往年河水都結冰,當年不結冰是因為河水中有油狀污染物質。員工還特別告訴記者,從這種水中捕撈的魚有可能受到污染,居民千萬不可食用。
2000年2月25日的《北京晨報》又刊登了題為「北京萬泉河污染解決難」的報道。海淀區河道所王所長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如今已經遭受嚴重污染的萬泉河,無法查出污水源之所在,惟一能解北大居民惡臭之苦的權宜之計就是從京密引水渠引入清水,將河水大沖洗,「但好景不長,兩三天後,水依然是這樣。」為什麼污水源無法查出呢?原來,萬泉河從1982年開始改造,改造後河水從「京密」引清水,最近兩年海淀區市政建設加快,一些單位和個人為省錢省事,不接市政污水管線,直接將污水排入以往在大雨天用於排雨水的雨水管,致使污水直接流入了萬泉河。而這些私接的管線,由於局裡受資金和人力限制無法查出,所以污染源就沒法現身。
而更讓人吃驚的是另一篇題為「皮膚白白嫩嫩,北京萬泉河裡游出『怪蛙』」的報道。一名姓陳的先生於2001年10月在清華西門附近的萬泉河中發現一隻「怪蛙」。它渾身呈肉色,沒有任何花紋,皮膚表面十分光滑。怪蛙的後肢特別粗壯,其腿上紅色的肌肉清晰可見,前肢則特別細小,蹲著時也不能支撐身體。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站的工作人員說,這可能是一隻白化青蛙。白化現象是一種由基因突變引起的變異現象,在哺乳動物、鳥類、兩棲類等許多類野生動物身上都有可能發生。造成白化現象的因素有很多,河水污染是其中一種。這就充分說明了萬泉河水質污染的嚴重性。
(資料來源:www.sina.com.cn )

不需要再多說什麼了,萬泉河的水質污染已經到了極為嚴重的程度,而它的污染又對周邊的水環境造成惡劣的影響。控制污染源應該是最根本的解決途徑,而環保局又聲稱污染源無法查出,那麼,一個徹底而堅定的環保行動就顯得猶為重要了。如果堅定地去做,污染源是不可能不現身的。行政管理和措施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9、綠化隔離帶
在向柳浪庄走的路上可以看到一行很大的標語——「保護林木綠地,鞏固綠化成果」。是海淀區市政管理委員會立的。又可以看到一隊士兵帶著工具去植樹。這提示著我們北京正在進行的綠化隔離帶建設活動。這種建設又讓我產生了對北京西郊歷史變遷的興趣。我找到了一些資料。
關於「海淀」的變遷
陶世龍先生在《歷史上海淀的江南水鄉景色——據侯仁之:<晚晴集>摘編》一文前寫道:「海淀本有淀,1948年來北京時,經燕京大學即現北大校園,去頤和園,在向北轉西處,見面積不小的蘆葦塘;50年代初尚在。路側多為農田,土肥水足,京西稻所出,復多蓮藕,其後不知何時泯滅。」
侯仁之先生《晚晴集》中則提到:
「在清代,海淀一帶園林密布,園中有湖,園外復有水盪甚多,田中種植風荷香稻,宛如江南水鄉,有詩為證。
忽牽野性到江湖,沿月扁舟入畫圖。
幾曲波光連太液,千枝燈影散蓮蓬。--清人詠未名湖前身的景色
萬泉十里水雲鄉,蘭若閑尋趁曉涼。
兩岸綠楊蟬咴咴,輕舟滿領稻風香。--乾隆詠自暢春園西花園舟行至聖化寺,描寫的是當時巴溝附近的水鄉景色。」
這種變遷,究竟是進步,還是失誤和倒退?
消失的風景線:京西柳浪庄
海淀柳浪庄,東傍長河,西鄰頤和園,歷經五百年生息,今有千戶人家,人稱京西第一村。
柳浪庄是京西稻之故鄉。清代這里有360頃御稻田,皇家每天吃一頃。此地還有「南七北六一十三圈」之說:當年開墾這片稻田時,清廷將工程包給了南七、北六,十三個省,至今村南尚有「興工地」的地名。乾隆皇帝在《萬泉堤上聖化寺即景雜詩》中,也有「萬泉久湮塞,甲申歲始命疏浚,即其地開水田,今春加墾辟」的注文。他還以「垂柳依依村舍隱,新苗漠漠水田稠」的詩句,描寫柳浪庄的景色。
京西稻籽粒飽滿,蒸出飯來清香四溢。據說毛主席在解放初期在頤和園嘗過用京西稻做的飯,他連說「好吃」,建議推廣京西稻。
然而,已有五百年歷史的柳浪庄即將消失,因為它正處在綠化隔離帶上。根據北京市總體規劃,北京市區的格局是「分散集團制」,即城市由中心區和環繞周圍的十個邊緣集團組成;在中心區和邊緣集團以及各邊緣集團之間,用成片的綠化區隔離。柳浪庄所在的萬柳地區,就處於頤和園旁邊的百米綠化隔離帶上。萬柳工程的實施後,所在地農民上樓,退耕還林,柳浪庄將變成綠色風景區。
(資料來源:華夏旅遊網)
看到這消失了京西稻的、正處於建設狀態的柳浪庄,心情真的是十分復雜。
綠化隔離帶的建立
為了構建首都地區的綠色生態構架,北京市作出了建設三大綠色屏障的決策,即以燕山、太行山綠化工程為主的第一道綠色屏障,以5河10路綠化和農田林網為重點的第二道屏障,以綠化隔離地區形成的第三道綠色屏障。
綠化隔離地區是北京城區最近的綠色屏障,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在城市中心區和10個邊緣集團之間以及各邊緣集團之間建設,綠化面積為125平方公里的城市森林。工程從1986年開始實施,今年隔離帶建設已完成了綠化面積3.5萬畝,是過去6年綠化面積的總和,形成了10個面積在5000畝左右的綠色板塊。這10大綠色板塊相互連接後,將形成環繞北京城的生態屏障,對改善首都的生態環境將發揮重要作用。
(資料來源: www.o2000.com.cn)
誠然,綠化隔離帶的建設是北京生態環境建設的一個重大舉措,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然而京西稻代表的是北京的一種文化,一種資源,一種傳統。京西稻已經在隨著北京的建設漸漸消失,現在則連它的故土也將不復存在,當它完全從我們的視野當中消失,我們失落的,又是什麼呢?
為什麼就不能有一種方案,在審視和慎重地對待文化資源和傳統的同時,尋找生態的最佳切入點呢?也許,京西稻,本不該從北京消失的;也許,柳浪庄,本不該從地圖上消失的。
10、京密引水渠與北京水治理
關於北京水環境治理
北京水環境的治理是一項重大的工程,也是一項歷史上就不斷進行的工程。北京中心地帶在古代曾是湖泊群,從昆明湖可以通航至紫禁城,又有筒子河、護城河環繞皇城、京城,湖水相連,使北京這座歷代名都在威嚴大氣之外,又增加了幾分秀麗和飄逸。但自清代末期開始,由於北京水系疏於管理,河道淤積污染,航運廢止。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市對城市水系進行過三次較大的整治,興建了官廳和密雲兩大水庫,開掘永定河引水渠、京密引水渠,將兩大水庫的水引入北京,增加了北京的環境用水量,水環境大為改觀。但畢竟40多年來未對水系進行過徹底治理,20世紀80年代後經濟迅速發展,外來人口急劇增加,河湖遭到新的污染,有的河道成了臭水溝。湖泊淤泥深厚,據北京市水利部門的監測,淤泥累計達到230萬立方米。
北京水環境惡化的狀況引起了中央和市政府、市民的廣泛關注。1998年初在北京市人大代表會上,225名市人大代表聯名提出議案,要求治理城市河湖的污染。1998年9月26日,從治理北京心臟地區的六顆明珠——「六海」開始,城市水系治理拉開了帷幕。京城水系治理的目標是「水清、岸綠、流暢、通航」,這次水系治理為北京歷史上首次,規模之大、投入之多都沒有先例。
京密引水渠-——繼昆玉河後又一景觀河道
京密引水渠技術改造工程是解決北京城市供水的基本建設工程項目,全長112.7公里,成為京城供水最重要的「大動脈」。
據官方報道,1989年京密引水渠開始冬季送水,從此引水渠的輸水任務由季節性輸水轉變為常年不間斷輸水。但經過30多年的超負荷運行,京密引水渠已年久老化,而且大部分土渠沖刷嚴重,泥土大量淤積,影響了輸水能力。渠道損壞造成極大的水資源浪費。據1990年至1999年統計分析,京密引水渠的滲漏和蒸發損失率平均為23%,最高的1999年達到32.7%,進行技術改造已經十分迫切。技改工程完成後,渠道的輸水能力增強,可使十分寶貴的地表水資源得到充分的節約利用,每年可節水1億立方米。今年春天開始京密引水渠兩岸的綠化,設計方案是草和樹層次分明,京密引水渠已成為繼昆玉河、南護城河之後的又一景觀河道。

(資料來源:2002年10月29日 北京晚報)
然而據我們了解,京密引水渠在1998年前還是基本自然化的,現在已經完全人工化了。過去水渠旁是高大遮蔭的樹木,而今天筆直的河岸旁

閱讀全文

與自然地理作業寫什麼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