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發布時間:2023-02-01 19:19:24

『壹』 做一名合格的中學地理教師應具備哪些基

中學地理老師應該具備的專業素質

中學地理教師不僅要具有"教師意識",同時還要有"地理教師"意識,因為在培養人才的教育過程中,地理知識的豐富性和外延性,使得地理教師更能體現《中國
21世紀議程》的思想,在當今科技、社會、思想飛速發展的今天,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新理論,樹立新觀念,努力具備良好的素質,使其自我不斷完善,這是教育
發展的需要,也是作為一個中學地理教師所必須具備的。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勤奮進取,爭取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中學政治課是培養學生科學世界觀
和人生觀的主課堂,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如何上好這門課,是政治教師應經常思考的問題。要增強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從課程本身特點入手,不斷豐富
自己的專業素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不斷豐富專業知識是提高業務水平的關鍵

1、地理學科的專業知識

一個合格的地理教師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熟練掌握初中地理的全部教材。這樣,才能居高臨下,從多角度分析與處理教材。同時要把握住地理
學科的歷史與現狀,從地理科學、環境科學等角度了解時代的要求與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具有正確的「人地協調」發展意識。中學地理教材內容是以當代人類所面
臨的環境、資源、人口問題為主線。它以辯證唯物主義的「人地關系協調」理論觀點向學生進行科學的全球觀、資源觀、環境觀和人口觀教育。《中國21世紀議
程》中所強調的協調人口、資源、環境關系,求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正是中學地理教育的主題和中心目標。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自己要懂得,更應讓學生懂得協調
人地關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懂得協調好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的關系:不能以掠奪自然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去取得短期的經濟效益;不能走「先污染、
後治理」的老路,人與自然必須相互支撐。也要使學生明確,我國是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的發展中國家,目前正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形勢,我們只能走經濟
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優化經濟與科技的組合,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三者統一。這是我國未來發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選
擇。

2、教育科學知識

地理教師應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並與教育理論對照,使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

3、思想教育工作與教育藝術

地理教師要對學生全面負責,寓思想教育於知識教育之中。應該具有高尚的愛國主義思想。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和精神支柱。向學生進行生動強烈
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地理教育的責任。地理學科本身是思想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豐富的愛國主義內涵,在國情國策教育方面也有著獨特的優勢。因此,地理教師應首先
具有這方面的品德修養因此應掌握思想教育工作的專業知識和教育藝術。並將知識、思想、行為三者有機結合。

4、其他知識

地理教學內容中充滿了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師必須具備這方面的品德素質。例如,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之間,塑造地表形態與外力,板塊的張裂與碰撞,水利
建設與洪澇災害,砍伐森林與植樹造林,資源的開發與限制,人口的增長與控制,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等等,都體現了對立統一關系。再如,流星的墜落、四季的更
替、潮汐的形成、地震的產生、日食月食、雷鳴閃電、山崩海嘯、海市蜃樓、血雨腥風、慧木相撞、宇宙黑洞等自然現象,都是物質運動的表現形式。社會上流行的
「閏月之年有大災」、「彗星出現預示國家有難」、「十字連星警示世界末日來臨」等謠言,都是不符合科學的主觀臆造。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結合這方面的內容,
以自己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引導學生科學正確地認識事物,認識世界,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地理教師應了解物理、化學、歷史
等知識。為了教好學生,教師需要不斷豐富自己,擴大知識面。如廣泛的藝術情趣和愛好、對自然和文化景觀的鑒賞、古文和古詩詞的功力等。

(二)自覺培養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是工作進步的保證

地理教師的業務水平既與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有關,也和教學能力及基本技能不可分。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師應以提高下列能力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

1、理解教材、分析教材、處理教材的能力

2、設計教法,特別是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3、觀察、研究和組織教學的能力

4、地理活動的組織能力

5、實驗、演示或製作教具、模型、圖表的技能

6、准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

7、進行環境能力、國情教育及科學地理教育的能力

8、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和思維訓練的能力

9、命題、檢查提問及了解學生情況的能力

10、分析、評議地理課堂教學的能力

11、運用所學地理評價環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具有國際意識、全球意識及參與世界競爭的意識。

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信息的社會、充滿競爭的社會。任何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國際大環境。同時,諸如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南極大陸和海洋資源的開
發、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世界和平的實現等,都已成為世界性話題,僅靠某個國家無法解決,需要進行全球合作。中國實現現代化,也要參與世界競
爭,要借鑒國際上成功的經驗,引進國外先進的科技和科學管理,等等。因此,教師要利用自己這方面的意識和觀念,在教學中啟發學生打破閉關鎖國的思想,立足
國情,放眼世界,樹立國際國內兩種政治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市場觀,為日後參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打牢思想基礎。

(四).具有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信息化社會的出現,創新人才的需求,高考制度的改革僅靠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來教學的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學多媒體的出現使教學手段
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一是改變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認識事物的過程。使課堂從單一的「講解-接收」式向「探索研究」式發展。教學中使
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獲得極為豐富的、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二是改變了一些傳統的教學原則。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傳遞語言、文字和靜止圖像所難以傳遞的信
息,而且可以促進個別化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現,從而打破傳統的「師講生聽」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代之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的設計、組織、引
導、解疑下,實現信息的主動獲取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並且有充分的實踐活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健康發展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三是改變了教學內容和教
材形式。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將不限於傳統的教材,特別是教科書,學生和教師都將從軟體和網路上獲取大量的可以作為學習內容的信息。因此,推進素質教育,地
理教師必須要具備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益。

(五)學習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在今天,從教師在教育體系中的作用看,教師與研究人員的職責趨向一致。這意味著未來的教學,需要具有科研素質的學者型
教師,而不是傳統經驗型教書匠,這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素質教育對地理教師的要求。因此,提高地理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師素質的一條必
要的途徑,是實施地理教學中素質教育的重要一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教學水平的高低及學生素質水平的高低,而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又取決於教師的學習
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師的學習能力指教師在政治業務和文化素質修養中的進步與提高。作為地理教師應時常充實自己,使教學和學習並重。教育科研能力指以教
學研究為中心,教師在教學中既教學,又研究,動心動腦,並努力選好自己的研究課題,並創造出自己的科研成果。

『貳』 湘教版八年級上冊的地理教學計劃

工作計劃 的本身就是一個框架,只有把工作放在框架里,才能從各個方面進行全盤考慮和分析評估,對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或問題設置應對預案。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湘教版 八年級 上冊的地理教學計劃,方便大家學習。

湘教版八年級上冊的地理教學計劃1

一、學情分析

經過去年的地理教學,三個班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學習地理的 方法 ,掌握了閱讀地圖並通過地圖分析地理現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學大綱規定必須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從上個學期期末檢測的成績來看,三個班在全縣名列前茅,這對於學生學習八年級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中國的疆域與人口

本章主要學習中國疆域概況、人口與民族特點、構成與分布,掌握行政區劃劃分的標准。本章的教學重點是中國疆域概況、人口與民族特點及其分布特點、行政區劃劃分標准及行政區劃構成。本章的教學難點是掌握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級行政區劃的地理位置,記住中國省級行政區劃圖。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

本章的內容較多,包括中國的地勢特點與地形特點,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學習中國的氣候類型及其分布,中國河流與分布,區分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內流區與外流區、內流河與外流河的特點。本章在中國地理中佔有重要的作用,內容繁多,難度較大。教學中應注意結合立體模型圖,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

本章主要學習中國的自然資源概況,包括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海洋資源等,學習它們的分布及特點。通過學習本章理解人口問題對自然資源對影響,明確節約自然資源的重要意義。本章的教學重點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資源的分布。本章的教學難點是部分重要礦產資源如煤碳、石油、鐵礦和有色金屬的分布。

第四章中國的區域差異

本章主要內容是學習中國四大地區的概況和自然地理特點。本章的教學重點包括中國地理中最重要的三大地理界線,尤其是秦嶺-淮河線在中國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義。其次是四大地理區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色。教學難點是理解三大地理界線兩側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形成的原因。

三、教學 措施

1、強化基本技能訓練,通過識圖、繪圖、比較、分析、歸納、 總結 等方式,提高學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閱讀、分析、理解能力。

2、強化學生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現象和解釋地理現象產生的原因的能力。開展形式多樣的化的課堂教學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

3、加強課後的輔導,注重學以致用。開展各種地理小知識競賽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地理知識,並提高應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4、搞好單元測試,發現問題及時加以解決,以確保所授知識的准確性,同時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的思想品質。

湘教版八年級上冊的地理教學計劃2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世紀精神為指針,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盡快適應網路環境下和計算機輔助下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承擔永年二實八年級5~8班的地理教學任務,每周2個課時。班級學生經過七年級的地理學習,已經掌握和了解了基本的自然地理與世界區域地理的知識,上學年教學要求基本達到。

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國家《基礎 教育 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指導下編寫的人教版八年級地理新教材。

新課標,新教材,新環境,高要求給本人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學校良好的人際關系,先進的教育理念,愛學的氛圍為教育教學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環境,我校堅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理念給了地理學科應有的地位。

大多數學生對地理學科懷有濃厚的興趣,計算機輔助教學,網路環境,完備的`地理教具為地理教學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三、本冊教材分析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共計四章12節:

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講述了我國遼闊的疆域和眾多的人口與民族。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通過具體實例講述了中國壯麗的山河與優越的氣候條件。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分析了我國資源分布特點,並具體說明了我國的土地與水資源狀況。

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介紹了我國的交通業和工農業發展的現狀。

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中國的地理概況,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

四、本學期教學目的要求

1、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中國地理概況,加強學生讀圖分析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

2、思想目標:使學生真切的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從知識中感受祖國的偉大和美好;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和良好的人地觀。

3、教學效果:爭取使學生優良率達到%以上,及格率達到%以上,並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地理素質和能力。

五、完成本期教學任務的具體措施

1、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爭創優秀教案。

2、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3、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湘教版八年級上冊的地理教學計劃3

八年級地理主要是學習中國地理,涉及的內容中有關的地理基礎知識已經在七年級學習過了,因此八年級地理相對於 七年級地理 而言,要變得容易一些了。同時,相當部分內容學生有一定的了解,學習起來興趣更濃厚了,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更高一些。

一、學情分析

經過七年級的地理教學,三個班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學習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閱讀地圖並通過地圖分析地理現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學大綱規定必須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從上個學期期末檢測的成績來看,兩個班的優秀率和及格率在全鎮都是名列前茅,由此可見,兩個班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比較濃厚,學習積極性也比較高。這對於學生學習八年級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通過本期地理教學,使學生能比較熟練的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進一步提高閱讀地圖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學生繪圖的能力。同時,通過本期地理教學,使學生掌握中國地理概況,包括中國疆域概況,中國人口、民族特點及其地理分布特點,了解人口問題給社會、經濟、資源、環境帶來的壓力。掌握中國的自然環境,包括地形、地勢,氣候,河流概況,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系與影響。了解中國自然資源分布和自然資源所面臨的現狀,認識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不良影響,提高學生節能、節約的主動意識。認識祖國各地風土人情和地區差異,了解人文地理的區域差異。教學目標:優秀率:40%,合格率:90%。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中國的疆域與人口

本章主要學習中國疆域概況、人口與民族特點、構成與分布,掌握行政區劃劃分的標准。本章的教學重點是中國疆域概況、人口與民族特點及其分布特點、行政區劃劃分標准及行政區劃構成。本章的教學難點是掌握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級行政區劃的地理位置,記住中國省級行政區劃圖。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

本章的內容較多,包括中國的地勢特點與地形特點,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學習中國的氣候類型及其分布,中國河流與分布,區分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內流區與外流區、內流河與外流河的特點。本章在中國地理中佔有重要的作用,內容繁多,難度較大。教學中應注意結合立體模型圖,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

本章主要學習中國的自然資源概況,包括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海洋資源等,學習它們的分布及特點。通過學習本章理解人口問題對自然資源對影響,明確節約自然資源的重要意義。本章的教學重點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資源的分布。本章的教學難點是部分重要礦產資源如煤碳、石油、鐵礦和有色金屬的分布。

第四章中國的區域差異

本章主要內容是學習中國四大地區的概況和自然地理特點。本章的教學重點包括中國地理中最重要的三大地理界線,尤其是秦嶺-淮河線在中國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義。其次是四大地理區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色。教學難點是理解三大地理界線兩側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形成的原因。

湘教版八年級上冊的地理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教學要求:

1、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明確自己的工作目標,充分認識到自己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斷提高自己全面的素質。

2、認真學習、領會《新課程標准》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注意培養學生的各種地理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地理觀察、調查、運用圖表和數據分析等基本方法、地理思維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同時掌握好地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以教材中的「活動」部分內容為突破口,深入研究課堂教學模式,繼承以往教學活動的長處,並不斷深化、創新、拓展,形成多種多樣的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

4、注意建立過程式評價體系,注重學生的發展,給在實施新課程中的每一位學生建立成績檔案,用來記錄該學生的地理學習情況,作好整理工作。

5、將新課程教學實驗研究進行 反思 ,整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將自己在這些年的教學工作中的好的做法,符合課程改革的理念的課堂教學或實踐活動進行總結、提煉,繼續發揚光大,並把它們記錄下來,寫成教案、活動案例、論文、實驗 報告 等,積累 經驗 ,驗證《新課程標准》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三、本學期世界地理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知道有關世界海陸分布、氣候和海洋的基礎知識,以及世界人口、人種和國家等概況。

2、使學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況和主要國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徵,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關系,初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地圖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學會分析區域地理特徵和地理事象的內在聯系,從而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學會畫簡單的世界、大洲、國家的地理略圖,學會閱讀地理景觀圖和地理統計圖表。

4、使學生懂得人類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必須共同保護環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國家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經驗和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以及對外開放意識,培養全球觀念。

湘教版八年級上冊的地理教學計劃5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迎來了新的學期,初二學習中國地理,又面臨初中地理會考,如何引導學生重視地理,激發學習興趣,進一步夯實地理基礎,成為本學期地理教學的中心任務。

初二的學生經過一年的系統學習,大部分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識,但學生之間的水平參差不齊,一些學生由於平時投入少,未能及時做好復習工作,靠考前突擊死記硬背,遺忘率高,效率低,各班學科後進生人數偏多,他們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對其他同學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中等生的讀圖分析能力不強,對技巧性和靈活性大的題目仍難以適應。

本學期我將全力以赴,按學校要求,根據各班的實際情況,關注全體學生的學習,竭盡所能,切實可行地開展學法指導,固強扶弱,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成效。具體工作計劃安排如下:

一、夯實基礎,尋找突破口,全面提高成績

在原有的基礎上,深入理解地理課程標准,根據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地做好每一節課的課堂設計,積極進行課前和課後反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要積極與同行交流,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取長補短,提高和完善自己。

根據市教學進度,適當超前,爭取能提高完成新課基礎上,提前轉入初二下冊的教學。

課堂上要善於設計富有啟發性問題與學生共同探究,採取靈活多變的 教學方法 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適當把學習內容向生活滲透,打好基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現象,培養學生讀圖能力,收集和處理材料的能力,使學生今後能獨立獲取地理知識。

加強平時檢測,落實好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對重點、難點進行分析,引導學生細化知識點,注意知識點的比較與聯系,加強 記憶方法 和 學習方法 的指導,對個別學生加強輔導,使他們更快地取得進步。

結合中國地理具體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愛家鄉的教育,培養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和環境觀,不斷地糾正他們的不良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全面地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

二、做好各層次學生的幫扶

本學期重點把精力放在中等生的提高及後進生的轉化,中等生在把好基礎的同時,重點提高他們讀圖、用圖能力,及指導他們改進學習方法,同時要在平時提高聽課效率,及時復習消化所學的地理知識,為會考做好准備。由於後進生人數較多,因此配合班主任先抓好課堂上遵守紀律,適當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使他們從簡單的知識學起,使他們樹立目標,逐漸學會與人相處,懂得做人的道理,多給他們一些表揚,多鼓勵他們。深入到學生之中,收集各種或建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的疑惑,調整教學。

三、加強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

在初二階段,主要培養學生獨立預習和勇於發問的良好習慣。

四、努力提高師德水平,更好地教書育人

本學期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做到依法執教,而且要不斷豐富和拓展自己的專業知識,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能,不斷積累和總結教學經驗,多撰寫教學論文。

總之,本學期,我將嚴以律己、腳踏實地,不斷地摸索新教學方法,打好堅實的基礎,為下學期會考做好准備。


湘教版八年級上冊的地理教學計劃相關 文章 :

★ 初中地理教學計劃集錦5篇

★ 2020初一地理老師的教學工作計劃5篇

★ 新湘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教學計劃

★ 湘教版八年級下冊地理教學工作計劃

★ 湘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

★ 八年級地理下冊的教學計劃湘教版

★ 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冊教學計劃湘教版

★ 新湘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學計劃

★ 八年級地理下冊教學計劃

『叄』 怎樣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在中學教育中,素質教育被提升到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高度,無論是對於德育認識,還是審美能力,抑或創新精神等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尤其是人類面臨的環境、資源、人口問題逐漸引起人們重視的今天,中學地理顯得尤其重要。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更好地踐行素質教育理念,對於提高國民素質,培養21世紀「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全面發展的人才,促進國家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一、提高教師素質
1.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在教育領域,有一句話很是得到大家的肯定,要想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這句話延伸到現在,就演變成了朱熹的一句話:「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意思就是說教師的文化素養需要跟隨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我們的知識結構,無論是地理方面的專業知識,還是其它學科的業務知識,我們需要更廣泛地博覽,更深刻地把握。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課堂上對於知識的講解旁徵博引,游刃有餘,在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也使得我們的教學藝術趨於完善。
2.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在教師具備強大的專業知識能力的基礎上,要做一名出色的地理教師,強化素質教育的極力實施,我們還需要在教育專業的能力提升方面下大力氣,提升自己的教學藝術性。對於提升課堂教學藝術,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都有著極大的好處。
3.提高教師的師德。教師職業的本質,就是奉獻,也就是說,教師的職業價值不能簡單地用幾千塊錢的工資來衡量,教師對於學生的影響也不僅僅在地理方面的專業知識,更是對於學生人生態度、情感價值觀施與榜樣性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必須樹立堅定的愛國愛生,奉獻教育事業的信念與理想,另外,我們還要在師生關系,以及個人魅力方面來潛移默化地施與學生正面的積極影響,使學生在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的同時,還要給他們的人格養成注入強大的活力。
二、注重教學細節,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
在地理教材所編入的知識體系當中,很多內容都滲入了一定的愛國主義因素,這既是當前課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同時也是學生成才,知識成長的一個必需環節。教師在講解這些章節時,要以情動人,注重語言的感染力,與學生情感共鳴。教師自身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民族自豪感與自尊心,需要通過教師的言行舉止、神色情態來進行無形的滲透。眾所周知,我國的地理常識中蘊含著豐富多彩的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對比、比較,增強學生愛國之情。比如講到中亞南亞西亞嚴重的民族宗教沖突時,可與我國進行對比。我國對民族關系較好的處理,我國政府對少數民族的照顧,政策的優惠,是很多國家難以做到的。從民族關繫上看,中國是世界上多民族國家中最團結最和諧的國家。這樣對比,就更加增強了學生的愛國之情。再比如通過新中國成立前後的對比,使學生了解到我國社會主義的建設成就。特別是通過學生熟悉的家鄉的發展變化來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並使之升華為對祖國的熱愛,這種有血有肉的愛,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更能激發他們的報國之情。
三、及時吸收地理信息,補充時事知識
地理教學依據教學大綱和教材,傳授最基本的地理知識。但是,由於教材的相對穩定性,它只能編入一定時期內有限的地理知識,不可能包羅未來不斷變化發展的所有知識。因此,面對千變萬化的世界,地理教材中的一些地理知識的滯後性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會遇到地理教材中的知識與變化著的形勢不相符的情形。這時,是照本宣科地硬教還是及時吸收新的地理信息,豐富學生的時事地理知識,是對地理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考驗,關繫到是否對學生進行新知識教育和捕捉新知識能力的培養。實施素質教育,地理教師要教「活」,學生要讀「活」書,從而較好地克服教材的滯後性,豐富和超前地修正地理教材的不足,使學生獲得更新、更准確的地理知識。
四、積極培育融洽的師生關系
新的時代背景之下,教育界更加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了切實推進素質教育,各層教育人員都在圍繞課改理念深入學習,積極踐行,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求知慾,讓他們在地理知識的強大魅力影響下,養成積極探究,昂揚向上,執著追求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品行。這方面,師生之間融洽和諧的關系建立對於學生求知意識的喚醒,追求意識的強化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們需要加以注意。首先,對於優等生,我們不能偏袒,不能恣意包容他們學習及為人當中的種種缺陷,我們要向他們滲透強大的理想教育,幫助他們樹立高遠的人生目標,這樣,健康積極的師生關系才有著存在的基礎。其次,對於中等生,我們不能忽視,要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身的優點與缺陷,樹立強大的自信,培養他們向優等生看齊,並勇於超越的信心與願望。
總之,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主流思想,對於我們今後社會的良性發展有著革命性的意義與影響。我們教師當著眼現實,積極進取,在優化教學模式,更新教學理念,進而推進素質教育方面做出自己的貢獻。

『肆』 如何加強地理教學中的政治思想教育

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質方面的教育,它體現和規定著教育教學的方向,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初中地理教學中能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很多,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有其獨到的優勢。 一、初中地理新教材具有獨特的德育功能 1、初中地理新教材中的教學內容綜合性得以增強,德育的比重增加。教材從最基本的人類活動人手,闡述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人類的居住地,然後分析人類面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與可持續性發展問題,城市、文化、旅遊、政治等地理的基礎知識,這就為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素質提供了較好的素材。 2、初中地理新教材充分體現出基礎地理教學目標是提高公民素質。各章節都從正反兩方面講述了人與環境的關系,較多地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通過中國的區域差異和國土整治等內容,使學生深化對國情、國力以及國策的認識。深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有效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對祖國的深厚感情,以及對祖國的責任感。 3、初中地理新教材十分重視對自然地理過程和規律的分析。強調人與環境的關系。力求通過了解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培養學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維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使學生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這些都是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初中地理教學中思想道德教育的滲透 1、在國情教育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愛國主義體現了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它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對於一個偉大民族不僅是政治標准,也是道德規范。因此。在地理教學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可以使學生增強民族自豪感,克服自卑感,增強責任感和為國獻身的使命感。

『伍』 如何加強地理課堂教學

一、創設融洽師生關系是構建有效地理課堂的前提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形成寬松和諧教學氛圍、激發學生高昂學習情緒、挖掘學生創造潛能的直接因素,把這種和諧的融洽帶進課堂,讓學生感覺到課堂就像溫暖的家,學習時輕松自如、自由發揮,從而建構有效課堂教學的學習氛圍。這將有利於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及對以前不良習慣的糾正。當然,這也需要學校、班主任、課任教師的共同配合,共同管理。那麼怎樣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古訓雲: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我們教師應該理解每一個學生,熱愛每一個學生,使學生體會到信任、親情與愛護,這樣才能便於教師與學生間的情感溝通、交流,從而把學習氛圍營造起來,」
二、課前准備是建構有效地理課堂的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需要教師,精通本學科,精心備課。教材是教師實現有效教學的主要載體,教師不僅要對教材的內容熟練掌握,而且要對教材的圖表、案例等進行提煉,並梳理知識間的條理關系,使知識理性化,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另外,要依據課程標准,做到總體把握教材,注意學生知識學習的階段性,總體把握章節之間的關系,知道所講的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融會貫通,既將現學知識原有的知識相聯系,也能夠為後繼學習做准備。
專研教材的同時,我們更要重視對學生的分析研究。教師就要用心研究學生現有的實際水平和認知能力選擇靈活高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大力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另外每位教師還應備自己,發揮自己的特長上出自己的特色
三、高效的課堂設計是建構有效地理課堂的關鍵
上課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也是實現地理有效課堂的最重要途徑。下面我就從上課的幾個主要環節來說一說我的做法。
1、激發學生興趣的情景設計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上更是這樣,如果想要取得好的課堂效果,那麼首先要讓學生對你的課堂充滿興趣,所以說,上課前的情景設計就顯得非常重要,那麼有效地理課堂的情景設計怎麼做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呢?
教師在創設地理教學情境時,既要抱著務實的態度,又要具有創新的意識,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圍繞教學的重難點,創設具有「地理韻味」的情境,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促進地理知識的建構,從而真正發揮情境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可以創設懸念情境,其能刺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對所學內容反思,促進獨立思考。例如,新教材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四節「全球氣候變化」,可以引用2003年太平洋島國吐瓦魯將被迫舉國遷移的案例來導入。,講新加坡時,可以設問:赤道附近的典型氣候類型是什麼?(學生答:熱帶雨林氣候)氣候特點是什麼?(學生答:全年高溫多雨)新加坡地處赤道附近,其氣候特點呢?學生答:(全年高溫多雨)那麼新加坡的水資源會緊缺嗎?學生往往回答是「充足的」,答案剛好相反,在學生的一片「噓……」聲中,教師引出新加坡的「地狹人稠」。
還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問題是地理的心臟」。要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探索去學習,就必須要創設有效問題情境。問題情境要能夠激起學生的想像,要有挑戰性。只有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原有認知結構無法解決,即過去的手段和方式已不夠用的情景中才需要思維。
再有,教師可用優美的語言來和多媒體手段創設教學情境。教材中的不少章節,或描述了美妙的景色,或敘述了古老的景觀。教師可以具體形象的描述,聲情並茂的表述,為學生營造一個或優美或動人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來創設教學情境。多媒體手段以其新穎的設計,賞心悅目的動畫,奇妙的影響效果,能夠製造一種與文章情境相應的氛圍,先聲奪人地吸引學生的全部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興趣。
2、學習過程
學習過程是課堂的精髓所在,一節好課,應該有好的學習過程。如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對話互動,氣氛活躍。
怎樣讓學生主動參與?首先得有好的課堂提問。而好的課堂提問應該能引發學生的有效思考,疏通學生的思考思路,活躍學生的思維。所提出的問題的難度要適合學生的認知結構,通過思考能得到答案的問題。也能夠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能力。提問可作為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或生生互動的主要形式。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起一個主導作用,但不是一言堂。這樣老師必得先明白這節課「該講什麼、怎樣講」。「該講什麼」就是核心問題必講,思路方法必講,疑難問題必講;「怎樣講」學生能講的學生講,學生能想的學生想,學生能做的學生做。也就是說就是講的時間不能過長,內容不能過多,節奏不能過快,提倡讓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課堂上「講」的境界就是要追求精確、精煉和精彩。再次,課堂上的「討論」。地理有效課堂是建立在課堂上的有效討論學習基礎上的,老師要根據問題的難度和廣度,給學生足夠的談論時間,而不是急於走形式,簡單化、隨意化。
3、查補缺漏提高能力的練習
精講多練,講練結合是地理教學法的重要原則之一。首先要精選練習的內容。精選的原則是:①從學生實際程度出發,面向多數兼顧兩頭;②以復習進度為依據,以認識規律為准繩,由淺入深,從易到難;③重點和難點部分要反復練,不選偏題怪題,否則要使學生迷失方向,喪失信心;④緊密結合教材。其次多練 "多練"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而且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再次,要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認識能力、個性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與作業,因材施教。最後要設置可拓展遷移性練習。課後練習的設計要「寬」,要留給學生充分的選擇空間,要求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靈活機動地完成。
4、課堂小結
凡是都要善始善終,地理課堂也不例外,也應該有課堂總結。老師在引導學生對本節課進行總結的同時,不僅能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進一步鞏固強化,而且也能引導學生在課下主動收集資料解決疑難問題。
四.恰當運用信息技術,整合教學媒體資源,是建構有效地理課堂的手段
地理是一門趣味性比較強的學科,很多地理知識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知識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同時很多地理現象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動畫來模擬。通過這些多媒體方式可以讓學生很形象的認識地理現象,不再局限於傳統教學中的「口授」,讓學生通過調動多方面的感官,科學形象生動的掌握好地理知識和地理現象,進而提高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信息技術的使用,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有趣,更豐富,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更能為學生所接受,大大提高課堂效率,使本來枯燥的課堂變得豐富多彩,讓課堂變得更「活」。所以我們在地理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盡量把最多最好最生動的知識傳達給學生。 但是在地理教學中並不是每節內容都適合用多媒體,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應根據教學需要恰當地處理好用還是不用,或是怎麼用的問題。 地理教學地圖、板畫是一種圖解式板書,它能直觀、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之間的特徵和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雖然多媒體可以設計出更加精美的板書、板圖和板畫,但是,邊講邊畫的效果卻無法替代。如如:在講洋流的時候,可以讓教師在黑板上劃出各大洲的輪廓,然後讓學生填寫各個洋流;在講鋒面與天氣的時候,可在黑板上繪製冷鋒、暖鋒的示意圖等。運用多媒體動畫不一定就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運用板書板畫更有利於學生識圖、讀圖和畫圖能力的提高,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想像力,使學生印象深刻,教學難點也將隨之攻破。
總之,我們要恰當的使用信息技術,使之與教材完美的結合,這樣我們才能建構更有效的地理課堂。
五、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建構有效的地理課堂的途徑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比教會他某個知識點更重要,因為他學會了方法,就能獲取更多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輕松學習有用的知識。主要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是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滲透學法或為學生作出學習方法的示範;另一方面是教師通過專門的學法講授和學法指導,在平時的教學中特別注意加強學生對圖表的判讀,提高對信息的提取、分析與運用能力及將地理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堂中注意地理語言的規范性,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醒學生易寫錯的字詞,讓學生養成規范答題的好習慣。平時上課做練習或講試卷的時候加強解題方法的點撥和解題技巧的總結,並做成專題,在平時教學中滲透解題思路,讓學生看到類似題目就會想起答題思路和套路。
六、注重教學評價是建構有效課堂教學的橋梁
教學評價可以檢驗教學效果、診斷教學問題、提供反饋信息、引導教學方向、調控教學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學評價,這樣我們的教學質量才有可能不斷提高,我們才能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況和存在的問題,發現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從而調整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措施,有針對性地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學生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學習的好壞優劣。我們也能客觀地判定教學的效果,合理地調節、控制教學過程,使之向著預定的教學目標前進,也正是教學評價追求的基本目的。這樣,我們的地理課堂才能更有效。
綜上所述,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效率不僅是地理教學研究與改革的問題,同時也牽涉到教育整體,還包括一些外部環境的研究等等,但只要我們在廣泛地吸取傳統的地理教育營養的基礎上,大膽革新,勇於探索,我們的地理教學效率就一定會得到不斷提高的。

『陸』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進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 「人類要發展, 一方面要面向未來, 另一方面要回到人類的源頭, 向我們的先輩吸取智慧.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這個思想體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科學精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凝聚之學,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內部凝聚力的文化,這種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諧,把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群體、人與自然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一種文化關系;二是兼容之學,中國傳統文化並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盡管在中國古代對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條件下,還是以開放的姿態實現了對外來佛學的兼容,三是經世致用之學,文化的本質特徵是促進自然、社會的人文之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突出儒家經世致用的學風,它以究天人之際為出發點,落腳點是修身、治國、平天下,力求在現實社會中實現其價值,經世致用是文化科學的基本精神。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具有一定的復雜性, 應將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接軌, 使其融入現代教育的體系之中.切實可行的辦法是在現有的學校教育系統中開辟中國優秀傳統教育的通道: 在不影響原有課程和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前提下, 在有關學科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 充分利用第二課堂, 通過報告、講座, 或參觀、旅遊、表演、競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 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陶冶. 顯然, 這是各相關學科教師, 包括地理教師, 值得深思和探討的問題.
1 、在地理教學中實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可行性
地理學是一門綜合科學, 主要研究地球表面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和作用. 地理學科融自然性和人文性於一體, 具有綜合性和開放性的特點, 所以, 地理學科易於同其他學科建立科際聯系, 包括自然學科、社會學科、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產生和發展於中國特定的地理舞台, 存在於某特定的地理環境中.這些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在地理學科中多顯性分布在人文地理學, 諸如文化地理、聚落地理、旅遊地理和農業地理等分科知識中. 例如, 物質文化層面的中國古代耕作文化、南北方古民居和園林的不同文化特色、我國的物質文化遺產、名勝古跡等; 精神文化層面的宗教文化、風俗民情等.由此看來, 地理學科涵蓋了大量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內容, 藉助於地理教學這一載體, 實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是現實、可行的。
2 、將中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地理教學的具體措施
(1)努力挖掘知識元素, 精選相關內容。
在中國古代地理學上的偉大成就中, 有些內容在地理教材中顯而易見. 諸如, 夏歷中十九年七閏法比古希臘天文學家默冬發現這個周期早160 多年; 我國有世界上最早的關於哈雷彗星和太陽黑子的記錄; 我國古代有關資源利用和生態保護的可持續發展思想的論述等. 教授這些內容能夠增強學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達到培養愛國主義情感的目的. 其中, 有些內容地理教師可通過查閱資料進行深入挖掘.例如, 關於地殼運動「滄海桑田」之變, 以前常常由珠穆朗瑪峰上有海洋生物化石引起學生興趣, 教師可進一步, 從宋代著名科學家沈括引入: 沈括於公元1074 年到河北西路(約在今河北省西部和河南省北部地區) 邊防去察訪時路過太行山麓, 發現「往往銜螺蚌殼及石子如鳥卵者, 橫亘石壁如帶, 此乃昔之海濱」,便實現了滲透之功效.利用古代地理知識進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還要注意精選相關內容. 例如, 關於教材中的地圖知識, 我國歷史上每個朝代都有顯著的成就, 但是在教學時要有選擇地介入. 關於經緯度制圖, 清朝康熙年間的《皇輿全覽圖》是最早採用經緯度制圖法測繪的地圖. 道光年間魏源編寫的《海國圖志》是中國第一部採用經緯度制圖法編繪的世界地圖集. 該圖集在地圖投影的選擇上, 與現代地圖中根據區域位置和輪廓選擇投影基本吻合, 地圖符號的設計與現代地圖也有類似之處, 不同的國家採用不同的比例尺, 堪稱為中國制圖學史上一部關於世界地圖集方面的開創性著作。
(2)以多元化途徑營造教學氛圍, 創設學習情境。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出現於地理教學中, 往往是作為一些支撐知識用來論證和說明問題的. 教師要深入探討、精心設計, 採用靈活的方法以營造良好的氛圍, 在教學時限內既不喧賓奪主, 又能生動而鮮明地突出地理知識點, 同時起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滲透之目的. 對於人文色彩濃郁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 例如, 居住文化的地域性, 教師可以准備圖片資料, 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東北平原地區的口袋房、內蒙草原地區的帳幕(如蒙古氈包) 、華北地區的四合院、黃土高原的洞穴(如延安窯洞) 以及嶺南地區的干闌(如吊腳樓) 等,從中體會我國各民族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 關於風俗民情, 諸如民族服飾文化, 教師可以事先准備好相關民族服裝實物展示或讓學生穿戴好模擬表演, 使教學更生動, 在活躍的氣氛中理解各民族文化意識和民族性格.
③以構建開放的探究式學習機制, 搭建互動平台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豐富, 具有廣闊的外延, 教師要善於讓學生走出地理課堂, 利用互聯網搜集或社會實踐調查, 發掘相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遺產與地方文物古跡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資源. 教師也可以有計劃地安排一些相關的報告、講座、參觀或旅遊, 注意尋找切入點, 針對一些問題鼓勵學生思考、討論和交流, 激勵他們大膽闡釋自己的觀點, 甚至提出有價值的創見; 還可以組織學生競賽、社團宣傳活動等, 讓學生在參與和探究中, 提高人文素養, 培養探索精神, 從而轉化為一種文化能力和人生智慧。
總之, 地理教師要充分挖掘、吸取和利用中國傳統文化和學術思想中有地理學價值的中國傳統文化精華, 用歷史和時代的眼光審視、甄別和探討, 根據時代需要在地理教學中加以融入和滲透, 把地理學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統一起來, 從而實現現代教育的總體目標。

『柒』 如何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

一、德育要貫穿地理課堂教學的始終

德育是學校培養合格人才的首要任務,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師應該從地理學科自身的知識結構和教學內容中挖掘教育素材,尋找德育與地理知識教育的結合點,把思想教育與地理知識教育以及學生能力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結合我國鋼鐵、煤炭、石油等工業所取得的成就的講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以結合環境、資源與人類的關系等內容的講解,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可以結合地理現象的講授,對學生進行破除迷信,相信科學的教育。例如,通過講解板塊構造理論講述地球上地震和火山現象成因。通過學生旅遊實地考查,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勤奮勞動的精神,對他們進行意志品質的教育。

二、創造良好愉悅的課堂教學環境

課堂教學活動是學校所特有的育人環境,這種環境是在師生雙向心理活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對課堂教學來說,只有創造良好愉悅的心理環境,形成一種團結進取、協調融洽的心理氣氛,才能激起共同的情感體驗,產生感情上的共鳴,使教師傳授的知識被學生愉悅地接受和自覺地掌握。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
教師發揚教學民主,在分析、討論問題時敢於讓學生大膽質疑,形成暢所欲言、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等,對於教學活動順利進行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科學安排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做到環環緊扣,節奏張弛適度,過渡自然巧妙。教師的講授應突出重點,目標明確,啟發思維,切忌一講到底。增加學生學習活動的訓練內容,難度要適中,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尤其要照顧到中差生以達到大面積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課堂教學必須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給學生能藉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地理教師應隨機應變,選擇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等有針對性的教法,引導學生注意知識的挖掘與拓展,善於發散、引發思維、開闊思路。

四、努力做到讓全體學生參與地理課堂教學

全體學生是否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是素質教育思想在課堂教學中能否順利貫徹的重要標志之一。教師在備課時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增加學生參與活動的目標內容。教師在教學中應轉變觀念,由目前的「主演」變成「導演」。教師要帶有飽滿的穩定的激情,指導點撥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和言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真正把課堂教學作為學生整體參與的主戰場。教師更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教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五、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自學能力是學生能力的一個綜合指標,是學生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重要能力指標,可以通過預習、閱讀、復習,以及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等逐步培養這方面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把握重點,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能力培養是長期和連續的,它可以幫助學生找出學習活動的自我差距,並且自我完善。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將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統一起來。

六、提高教師素質,保證優師育人

在地理教學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必須把地理教師隊伍建設當作「重點工程」,做到「愛師有情,重師有誠,用師有長,培師有方。」具體做法如下:
1.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開展「立高尚師德,樹教育新風」的師德教育活動。
2.加強教育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的理論素質,轉變教育思想,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

『捌』 地理教師教學工作計劃

時間稍縱即逝,我們又將在努力中收獲成長,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了!怎樣寫教學計劃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地理教師教學工作計劃(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地理教師教學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1、以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為指引,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抓好常規教學,轉變教學理念;

2、在總結實施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新課程教學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手段,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作為教學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務。

3、具體教學過程中,以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准為指導,根據地理學科和教學的特點,全面發揮地理教育的功能;

4、通過對地理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地理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通過地理學習,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關愛人類的情操,使學生增強地理意識,汲取地理智慧,開闊視野,了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大勢,增強地理洞察力和地理使命感。

二、情況分析

1、課標分析

課程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表述,這三個維度在實施過程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2、教材分析

(1)本學期高一地理採用人教版教材,高一下學期教學內容是地理必修2,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紹人地環境的基礎知識、人文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要求學生能獨立或合作進行人文社會的分析和調查;(2)掌握閱讀、分析、動用地理圖表和地理數據的技能。全冊六大單元。

(3)新教材每節課的知識容量都非常大,教師必須學會處理好教材與課標的關系、學生活動與完成教學任務的關系,特別是人文數據、理論的不斷更新,更需要老師認真備課,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

3、學生分析

存在的學習問題

(1)高一學生由於初中對地理課不夠重視,無論學科知識、學科能力都較薄弱,新課程以專題的方式進行學習,對他們來說會存在較大困難。

(2)學生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會有較大的興趣,但專題式的探究學習,部分學生會感到有困難,不易把握知識點。

三、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教學措施

1、備課時重點研究教材和學生,圈出難點、重點,把知識分為了解層次、識記層次、掌握並運用層次,針對學生的現有知識結構做到有的放矢,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掌握重點,記住常識。

2、重點放在課堂教學上。要做到先管後教,以提高學生興趣和積極性為主,運用多媒體和直觀教學手段,以及學生所見所聞的現有知識,激發其學習熱情,啟發其積極思維,開拓其動腦、動手能力。

3、課堂練習應緊扣課堂講解的內容,從易到難,深入淺出,循序漸進,以中低檔題目為主,做到有梯度有層次地推進教學,使學生能在識記、聽懂課堂內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對,從而達到消化課堂內容,體驗成功的感覺。

4、作業批改時教師應做好總結,把那些學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記錄下來,以利於改進教學方法,總結教學經驗,查漏補缺。同時,教師要做到認真批改,對那些掌握得好的學生不吝表揚,差等生鼓勵支持,中等生促進加油提高,批示時注意語言的感召力,起到潛移默化的激勵作用。

5、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抓好「記憶改變學習計劃」,開展班級競爭,激發其學習動力,限度地調動其積極性,教師應通過適當的知識競賽讓學生參與競爭,達到成績總體提高的目的。

6、教學進度的安排。由於新課程內容設計新而多,且教學時數少,故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壓縮,對教學進度抓緊抓好,力爭在期末考前一周(第19周)結束上課,以保證期末考的復習備考時間。

地理教師教學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教材內容與章節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共計五章,14節: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氣與氣候》,第九章《居民與聚落》,第十章《發展與合作》。

三、教學目標及要求

1、認識地球形狀及大小,會使用地球儀,了解經緯線和經緯度,能使用經緯線判別方向,能使用經緯度確定位置。

2、認識地球自轉和公轉及其地理現象和意義,知道天文五帶劃分及各帶特徵。

3、學會使用地圖,能讀懂等高線地形圖,能繪地形剖面圖。

4、牢記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認識海陸變遷,了解板塊學說。

5、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別,了解影響氣溫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氣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種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認識世界上的主要國家及劃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性組織——聯合國。

四、學情分析

七年級共計六個教學班,每班40餘人。任六個教學班的地理教學,工作量是很大的。剛剛升入七年級的初中學生,在小學社會課中,接觸了一些地理知識,但比較零碎。七年級學生將比較系統地學習地理知識,做好從零開始的准備。由於地理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學生有新鮮感,教師要抓住這一點,上好第一節課,注重培養興趣,打一個良好開端。

五、提高教育教學成績的措施

1、必須以新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充分備課,吃透課標和教材,力求每節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排除疑點。

2、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在面向全體的同時,進行分層次教學,做好轉化後進生工作。

3、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進行學法指導,和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學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引用最新資料,密切與時代的聯系。

5、指導學生開展地理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寓德育與教學之中。

地理教師教學工作計劃3

一、學生情況簡析:

八年級的學生,在地理學習了三個學期之後,我所教的五個班級均已形成了良好的課堂氣氛,學風和班風都比較好,絕大部分學生在地理一科的學習上表現出較為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並且願意積極主動的鑽研地理知識,基本掌握了學習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善於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是也有部分班級,標簽處比較浮躁,抄作業,不背書的情況,還是有部分學生對地理的重視不足,對一些地理知識只停留在興趣的層面,因此,要注意鞏固知識點,和邏輯分析能力,提高地理整體感知。

二、教材總體分析:

八年級下冊的地理教材主要學習了中國的地域差異,並以東北地區為案例,講述一個地獄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人口和城市分布,以及經濟產業分布,以及不同區域的練習與差異。

本教材還從不同的區域講述我國的地理聯系與差異。比如說,講到香港、澳門以及周邊的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的不同特色和相關的聯系。除此之外,還有區域的環境保護和資源的綜合利用。

本教材最後還提到了要建設永續發展的中國,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地位,融入經濟、社會、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使祖國更加美麗。

三、本學期地理教學目的和要求:

本學期的地理教學要以《地理課程標准》為指導,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的地理知識,並做到比較熟練的應用到日常生活向學生傳達地理的方法和技巧,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地理這門課程的理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模式和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自主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意識和創新精神。並在激發學生求知慾望的同時,結合日常生活向學生傳達地理思想,最終實現「會考地理」的目標。最後,通過本學期的地理教學和綜合復習,圓滿完成生地會考任務。

四、方法與措施:

1、進一步抓好地理課的課堂教學。課前做好充分的備課准備,課中講清講透每個知識點,課後搞好教學輔導,做到認真細致,全面周到,重點突出,難點透徹。

2、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切實做好地理備課資源、復習資料的手機、整理工作,為製作地理教學課件做好充分的素材,從而充實課堂教學的內容。

3、強化對地理基礎知識的復習和鞏固,重視個知識點與日常生活時事及鄉土地理(海南地理)相結合,進行全方位的.、開放式的復習和試題訓練,為學生的生地會考取得優異的成績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

4、切實搞好單元測試,分冊測試,細致分析學生考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於普遍尊在的問題要重點進行針對性的分析、講解和訓練,對於個別存在的問題則加強課後的輔導,做到不漏一個知識點,不漏一個學生,保質保量的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

地理教師教學工作計劃4

本學期仍然承擔七、八、九三個年級10個班的地理教學工作,為了保證能夠比較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現將本學期地理教學工作作如下安排:

一、指導思想

以《地理課程標准》為依據,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地理,能夠對地理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通過學習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會學地理。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所教學的班級中,大部分學生思想覺悟高,上進心強,能夠遵守紀律,熱愛學習。但班級之間教學成績差距較大,有不少學生好動、貪玩,精力不集中,學習方法欠恰當,因而學習成績不夠理想。面對這種情況,作為教師要加強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七年級地理:第一部分是亞洲,包括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部分,需要識記亞洲的重點國家的名稱,位置及重要國家的風土人情、物產礦藏等。第二部分是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包括日本、東南亞、印度和俄羅斯,這幾個國家關系密切,不僅在歷史而且現在都和我們進行經濟貿易往來,掌握這幾個國家的地理位置、人文環境、歷史文化、對於每位同學都有重大意義。第三部分,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包括中東、歐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澳大利亞。第四部分西半球的國家,包括美國和巴西。第五部分,極地地區各章節相互聯系,各個國家相互關聯,不能孤立地學習某一部分。

八年級地理:本學期主要是學習中國的農業、工業、高科技產業,交通以及分省區地理,涉及的范圍廣,內容多,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因此設計比較合理的教學模式相當關鍵。在教學中可以把農業、工業、高科技產業、交通等放在主要地位,教師通過講解帶領學生掌握主要的知識點,對於分省區地理可以採用選講的辦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通過自學的辦法以達到相應的目的。

九年級地理:盡快復習完第四冊地理課本,然後轉入全面復習,通過對學生強化訓練,適應去做靈活性強、跨度大的題目,適應中考。

四、教學設想

1、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充分利用網路資源、遠程教育資源,切實做好地理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五、具體措施

1、以課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導教學。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的要求選擇教學方法,特別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以便順利地實現教學任務,完成教學任務。注重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整合:教學活動應該是由教學內容、學生、教師、教學環境整合而成的系統,不僅要重視學生學習的結果,更應注重師生共同探究新知識的過程,重視學生學習的經歷和經驗,關注學生體驗、感悟和實踐的過程,通過學習情境的創設、實踐環節的開發和學習渠道的拓寬,豐富學生的經歷和經驗,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知識傳承、能力發展、態度與價值觀形成的統一。在平時的教學中,強調地理同生活實際的聯系,創造一切條件,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引導學生把課堂中的地理知識和方法運用於生活實際中去。

2、認真鑽研教材、備好、上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效率,採用靈活教法指導學生讀、記、練、看,達到活教教活,心教教心。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優化與智力潛能的開發,以學生發展為本,一切為了學生,全面關心學生;提高教學效益,保證教學質量,推出教學品牌。

3、繼續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使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要特別注重學習方法的研究和指導,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勤於鑽研、辛勤勞動,精於業務、精備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嚴格要求、嚴把關口;勇於改革、勇於創新,來夯實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嚴、實、精、活的教風帶動勤、實、悟、活的學風。

4、強化對基礎知識的鞏固,重視知識點與時事地理的結合,進行全方位的開放性試題訓練。

5、充分利用同步進行學案導學,讓每一個學生有展示交流的機會,對於重難點則有針對性的強化擊破,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保優、促中、轉後進爭取各班盡量少的孩子在地理學習上沒有遺憾。為此,我將適時於課下和部分同學交流,用鼓勵和鞭策促其進步。

6、積極參與教育教學研究,吸取別人的長處以不斷完善自己,聽從學校要求,努力多讀書、讀好書,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育人教書的本領。極參與集體備課、教育教學研究,吸取別人的長處以不斷完善自己,做個優秀的教師。

7、滲透時政、熱點知識,培養學生理論與實際聯系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

六、目標任務:

在本學期教學工作中,將做以下工作:

第一、依據本科目的教學目標要求,針對不同基礎水平的學生作出不同的要求。根據學生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基礎好的學生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同時,適當擴充內容,多以討論、提問的教學方法為主;基礎差點的同學,讓其掌握好基礎知識,主要採用直接講授的教學方法。

第二、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深入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內在邏輯,基本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第三、做好單元測試和評價,獎好罰差,對優秀學生及時表揚和鼓勵。

第四、利用課外時間為自己充電,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博覽群書,不斷擴寬知識面,提高自己專業素質;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積極參與聽課、評課,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第五、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採用多媒體授課,給學生更生動的學習感受與體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之,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而努力。

希望各位教師能夠認真閱讀第二學期地理教學工作計劃,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地理教師教學工作計劃5

一、指導思想

以《初中地理課程標准》為依據,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全面落實學校教學工作計劃,扎實有效的強化「三部六環節」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現有課程資源,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上每一節課。

2、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提高教學水平。

3、認真研讀初中地理—《有效教學,和諧課堂》一書

4、完成作業要求,並有效的完成一次綜合實踐活動。

5、按時按質按量的完成教學任務

三、主要工作和具體措施

1、認真備課,做到超周備課,做到備學生,備教材和備教法,做到按時按質的完成每節課,進一步強化「三部六環節」課堂教學模式,力爭做到向45分鍾要效益。

2、積極參加備、說、上、評等教研活動,讓自己在活動中快速的成長起來,積極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認真聽課並達到學校要求,吸取經驗,取長補短,力爭使自己成為業務精通的學習型教師。

3、本學期我計劃研讀初中地理—《有效教學,和諧課堂》一書,並認真做好讀書筆記,學習書中較為新穎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4、按質,按量完成作業要求和教學任務,作業做到全批全改,並注有激勵性評語,培養學習的學習興趣,提高其自信心,本學期正值初中地理會考,所以在完成任務的前提下,認真做好復習備考工作,力爭考到全旗前列。

5、本學期計劃利用周六周日時間,認真組織一次綜合實踐活動,並設計活動內容、目標、要求等,活動結束後,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收獲,寫出活動體會,並保留一定的過程性材料。

『玖』 初中地理教師的教學工作總結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的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那麼總結應該包括什麼內容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初中地理教師的教學工作總結範文3篇,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地理教師的教學工作總結範文3篇1

本學期我擔任了初一年級六個班的地理教學工作。在教學工作中,我能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勤勤懇懇,潛心研究,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為了更好的搞好以後的教學工作,現對本學期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認真備課,努力上好每堂課。

1、認真鑽研課標,吃透教材,把握全冊教材的知識目標、教學要求,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學生。

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為此,我除了讀好教師用書之外,經常上網搜索有關地理方面的知識,包括課例,反思,經驗,課件,試題和知識材料等等。

2、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緊抓課堂教學不放鬆,向45分鍾要質量。

採用多種方法(謎語、詩歌、諺語、小故事、順口溜等)來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盡可能多地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感受到地理就在是鮮活的,就在身邊。

3、強化讀圖、用圖、分析圖的訓練。

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對地理圖表的理解、分析、運用能力的培養。在這學期的教學中,我在上課的時候都要把世界地圖掛在黑板上,從一開題始我就給學生強調地圖的重要性,也在不斷的教學中培養他們讀圖分析能力,就是讓學生明白,地理教學尤其是世界地理教學必須學會識圖。

教學中我善於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地圖知識,重點掌握最基本的地圖閱讀和使用方法,培養學生的圖像思維能力,掌握讀圖技巧,將所學知識落實到地圖上。熟練地掌握圖文轉換方法,逐步建立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相互聯系,完成對地理事物的准確定位,對重要大洲和重要國家的准確位置的掌握。

4、重視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環境保護意識、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培養。

二、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

在課後,特別是在復習階段,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

三、積極參加教研活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水平。

積極進行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學習、與運用實踐。現正值教學改革的新時期,一場教育的革命正在興起,尤其以新教材為代表的教育教學思想蓬勃發展,只有融入這時代的步伐,才能適應教育的發展。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教研教改的活動,把學習的方法應用到實踐中來。

四、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本學期期中、期末考試所任教班級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學生對學好地理充滿信心。

五、幾點體會

1、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學中一定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對教材進行適當的調整、重組、刪減和補充,避免「教」教材。對教材知識點的講授力求全面,讓學生理解,學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

2、要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注意分層教學,重視中等以下學生的學習,充分調動每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地理教學中要求教師做到「精、細」,教師備課要精,知識點要抓細。為此,「精導」是實現自主學習的關鍵,「實學」是實現自主學習的根本。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輸,多一些討論,少一些講解」。

3、強化基礎知識教學和基本能力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夯實基礎,注重課堂教學,提高教學實效,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課堂反饋落到實處。同時盡量創設情景,融基礎知識於生活、生產的實際問題之中,多讓學生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日常生活現象,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初中地理教師的教學工作總結範文3篇2

本學期我所擔任的是七年級的地理教學工作,回顧本學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為了更好的搞好以後的教學工作,現對本學期工作做如下總:

一、主要經驗和收獲

1、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

在地理教學中要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僅有學生處於積極主動狀態,經過認真的分析、思考,才能體會教材中蘊含的知識,產生探索地理世界的興趣,理解所學的地理知識,獲得相應的本事。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我注重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願望,鼓勵他們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指導他們學會適宜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教學時盡量採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來激發學生興趣。

重視學生的心理特徵研究,了解他們的知識、本事基礎,從實際出發進行教育。同時注意因材施教,針對不一樣的學生提出不一樣的要求,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針對他們的具體情景給予了耐心幫忙,鼓勵他們經過一系列的探索活動去發現論,如地理名稱、概念、事實、原理等,使他們基本到達教學要求。對學有餘力的學生,採取研究性學習等多種方式,培養他們的創造和探索本事。如涉及學生解決地理問題的技能、方法策略的構成,即地理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積極創設學生的求知情境,要求所有的學生都參加學習過程,並且注意將知識內化為不一樣的層次,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取得成功。同時,鼓勵學生自由想像,提出各種假設和預見,充分尊重他們的思想觀點,使學生敢想敢幹,富有創新精神。高中地理教學要以讀圖、分析為基礎。引導學生聯系身邊的實際進行分析,能夠使學生對地理事實獲得具體的、明確的認識。經過一學期教學,使學生的各方面素質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思考本事、識圖本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本事等方面提高迅速。

2、在知識爆炸的今日掌握知識的多少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識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教學中注重方法的傳授。地理概念和規律是地理知識的核心資料,培養學生關注地理現象,引導其從現象的觀察、分析中構成地理概念,學習地理規律。既而對規律的發現過程產生興趣,避免靠單純機械記憶的方式學習地理,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本事,對重點的概念和規律要使學生學的更好一些,並且充分發揮他們在發展智力、培養本事方面的作用。可是,知識的理解、本事的培養都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要求其過高過急。

3、重視地理知識的應用。教學中應注意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幫忙學生經過熟悉的現象理解所學地理知識。如氣溫在冬夏季節的分布規律,降水的分布,天氣預報等等。讓學生明白地理知識在生活、生產和科學試驗中的廣泛應用,增強學習地理的興趣和信心。

4、應經過讀圖、學生練習和課堂討論等方式培養學生應用地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本事。在討論中,教師要做必要的講解。做練習時,要求學生弄清地理事實,獨立思考,自我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並能對所得果進行分析、確定。

5、考核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是檢查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在重視考試的同時也要構成對學生多方面的評價而不是僅停留在成績上。

6、適當課後作業幫忙知識鞏固。大多數學生能夠及時按質按量按時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作業,但也存在個別學生作業完成不及時質量不高甚至拖沓的情景。今後應注重思想教育,加強輔導,端正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

二、存在問題及改善方法措施

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如學習困難生的轉化工作,一節課下來,總覺得原先會的還會,不會的還不會。另外,並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教的有新意,有時資料講解不靈活,沒有吸引力,致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在以後的教學中,努力做到:

1、以學生為主體,注意基礎知識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重視地理概念和規律的教學方法

3、重視地理知識的應用

4、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

總之,我要不斷改善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學工作。總經驗,查找不足,爭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績。

初中地理教師的教學工作總結範文3篇3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8個班的`地理課教學。由於中途接手這些班級,在有限的時間里,

我多方面了解學生情況,根據學生實際,認真鑽研課程標准,結合備課組的教學計劃,積極完成了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具體總結如下:

一、學習新課程標准,以當前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初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在教學中進行目標的細化,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角度進行落實。即不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和學習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時還要求學生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或了解知識獲得的過程,為了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公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地關系、可持續發展觀念及愛國情感。

教學中,要視學生為知識的創造者,而不僅把學生當作一個知識的接受者培養。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只有學生學會了學習,教學才變得有意義和有希望。要實現這一教學理念,教學手段要靈活多樣,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在班級教學中,班級之間有差別,學生個體也有差異,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採用分層教學,以先帶後,承包互幫,展現學生個性風采,凸現團隊式學習,建立學習型小組。遵循進步就是優秀的原則,突出過程性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

二、結合學生實際,加強學生的地理基礎,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

這批學生在初一沒有學好地理,地理基礎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識也不具備,更不用說養成地理思維和方法,在觀念上他們把地理當作副科、次科,對地理學習不重視。對初二的學生來說,由於地理是綜合科科目,在中考中所佔的分數不多,學生也輕視地理學習。我們的學生在初一階段成績也很差,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缺乏自信。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認真,練習作業應付了事。針對這些情況,我在課堂上時刻通過激趣是學生保持注意,重點要求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多從初中生活,地理學習等方面給以方法的指導,在教學中滲透先進的學習觀念,讓學生體驗成功,培養自信;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突出強化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抓緊、抓好課堂教學環節,搞好常規教學,開展多樣化的學習形式

由於初中地理強調對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說理,難度較大。因此,我在備課前,認真研究教學標准,綜合各種版本教材,結合學生實際,適當增加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深度。平時多收集一些相關的時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舟五號成功返回,台風事件等,結合本地的自然環境和經濟建議成就,注重生活與所學知識內容的聯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為知識興趣的切入點,把握好每節課的重點、難點,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寫出較好完整而詳細的教案。

在備好課的基礎上,講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45分鍾的教學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學成績的關鍵。在課堂上准確無誤的向學生傳授教材知識,經常啟發學生思維,注重教學語言的生動性、趣味性,分析問題深入淺出,列舉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例剖析難點,創設寬松的課堂氣氛,師生互動,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掛圖,

圖片,標本,有時藉助多媒體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過程,如:地形剖面圖、鋒面雨的形成等。讓學生增強了感性認識,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培養了學生的讀圖能力,課堂效率有較大提高。第三,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有關章節內容,對全體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如大氣污染,自然環境,自然資源利用與生態破壞等。

我在教學中嘗試開展多樣化的學習形式,培養學生地理學習能力,如開展研究性學習,地理小論文,野外考察,調查報告等。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獲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圖,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辯證的思維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具有活躍的思維,從而達到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

四、學科教學的反思與展望

1、綜合學習各種教育教學理論,重點學習分層教學,加強地理教學的實踐和理論的探索。

2、通過多種形式實現教學效果的反饋,展現學生個性風采,凸現團隊式學習,建立學習型小組。

3、繼續強化思路—線索學習法;繼續強化過程性評價和整體優化。

『拾』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全球觀

在跨世紀的關鍵時期,黨中央國務院召開了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作
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繪制了一幅21世紀振興中國教育的宏偉藍圖。本文從中學地理教學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關系和中學地理教學在學生素質培養中的作用及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三方面進行論述,指出了中學地理教學應成為中學階段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突破口。
關鍵詞:中學地理教學 綜合素質 作用
地理是中學教學的一門基礎學科,它不僅是關繫到全民素質的提高,也關繫到我國國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生態環境整治及區域發展的基礎學科。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中學地理教學中的地理基礎知識教育,地理基本技能教育,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國情教育,及至可持續發展教育等基本教學任務必將成為推進素質教育的有力工具,從而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
1 中學地理教學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關系
1.1 中學地理教學的現狀
當前,我國初中開設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高中講授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一般原理。初中階段的地理教學是使學生掌握世界地理、中國地理的基礎知識,以及為學習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需要具備的一些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初步知識和地圖知識,並使學生掌握運用地圖的初步技能;高中階段是在初中地理學習的基礎上,使學生比較全面地、系統地獲得有關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並使他們掌握地理觀察和觀測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發展生產和保護環境的初步技能。
從本學期七年級的實驗教材來看,教材內容更多地偏向於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去慢慢地理解。現有的地理教師隊伍中,他們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由於舊有的知識結構、教育模式、教學理念等的束縛,許多中學還缺乏一支在中學地理教育中全面推進教師隊伍,提高地理教學的軟、硬體水平,已成為當務之急。

中考全科學習資料匯總語文
數學
英語
免費課程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2
總之,在人類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伴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以及人類對大自然無休止的索取與掠奪造成的環境、資源、能源、人口等問題,但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方面,中學地理教學主要還只具有理論價值地,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快將理論價值轉化為現實價值。
1.2 學生綜合素質的內涵
素質教育就是:教育者基於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利用各種有利條件,通過多種途徑,以適當的方法引導全體受教育者積極主動地最大限度地開發自身的潛能,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並實現個性充分而自由發展的教育。
素質教育要重視中學生個體實現個性化,又要重視其實現社會化。素質教育追求教育對象個體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是單純的智力發展和知識的儲蓄。
中學素質教育首先必須滿足中學生這個教育主體的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使其個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發展。其次,中學素質教育在實施中,也不再局限於課堂和書本知識這種有限的近封閉的空間,而是積極開拓獵取各種知識來源和自身發展的廣闊的開放的空間。素質教育對象的全體性,即不分種族、出身、年齡都應該有受教育的機會。因此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全體學生全面、主動、健康、和諧地發展,以適應新世紀國家現代化建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中學地理教學中素質教育內容十分廣泛,以下幾方面是中學生地理教學中推進素質教育的主陣地:
1.2.1 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即在中學地理學科教學中,以培養學生地理能力、形成地理觀點、掌握和應用地理科學方法為中心議題,完成這幾項重要教學任務,培養學生形成對地理空間格局的敏銳覺察力;發展學生對地理過程的分析、想像簡單預測能力;發展學生的地理信息加工能力;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致力於使學生形成地理觀點和地理學科所特有的思維品格。這些知識、能力、觀點正是中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1.2.2 接受國情與愛國主義教育
任何階段、任何學科的教學,必須有這三個基本的教學目標:基礎知識;能力培養;德育目標。其中德育目標的重要內容就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中學地理教學中,通過辯證介紹學生所在區域和祖國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國情和國

3
策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責任感,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國家意識;介紹國土整治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正視國情,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升華學生的愛國熱情。

閱讀全文

與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