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等高線地形圖中鞍部的高度怎麼看
Ⅱ 等高線地形圖中鞍部的高度怎麼看
在等高線地形圖中,也比較容易識別。因為該部位在整個地形體系中似馬鞍。鞍部是兩山峰之間的比較平緩的部位。它與山坳的區別沒有明顯差異。一般看其相對高度。
鞍部的相對高度較高,兩側陡峭,不容易發育成河谷地貌。鞍部是山谷線最高處,山脊線最低處。
(2)地理中的鞍部的海拔怎麼判斷擴展閱讀:
等高線呈封閉狀時,高度是外低內高,則表示為凸地形(如山峰、山地、丘頂等);等高線高度是外高內低,則表示的是凹地形(如盆地、窪地等)。等高線是曲線狀時,等高線向高處彎曲的部分表示為山谷;等高線向低處凸出處為山脊。
數條高程不同的等高線相交一處時,該處的地形部位為陡崖,並在圖上繪有陡崖圖例。由一對表示山谷與一對表示山脊的等高線組成的地形部位為鞍部。等高線密集的地方表示該處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表示該處坡度較緩。
高原:一圈一圈的同心圓,越靠近中心的圓所標的數值越大,代表它的海拔越高
盆地:和高原的圖相同,數值正相反,代表中心的海拔低
丘陵:在一個區域內,有許多小的形同於高原的等高線圖,其標注的值相差不會太大,否則就成山峰了
山地:圖形也類似於高原,不一定是圓形,在一個圈內,可能有兩個或多個小圈,代表山峰
如何識別:看每條線上標的數值,數值越大,代表海拔越高,如高原山地等;數值越小,海拔越低,如盆地。
Ⅲ 地理什麼是鞍部
在地理中,鞍部是地形當中兩山之間比較平緩的部位的指稱。在等高線地形圖中,該部位正好位於兩座相連山脈中間部位,卻地勢較為平緩,形似馬的鞍部位置,故為鞍部。
山的鞍部必須把它放到山系當中才會有其真實意義。通過實地考察法識別。一般只需要在實地處看其大體形態,注意看兩座山峰相連的部位處,即可定位為該地形的鞍部;在等高線地形圖中,鞍部的相對高度較高,兩側陡峭,不容易發育成河谷地貌。鞍部是山谷線最高處,山脊線最低處。
(3)地理中的鞍部的海拔怎麼判斷擴展閱讀:
等高線地形圖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小山頂、小窪地、小鞍部等地貌形態時,可縮短其實部和虛部的尺寸。在等高線比較密的等傾斜地段,當兩計曲線間的空白小於2mm 時,首曲線可省略不表示。等高線遇到房屋、窯洞、公路、雙線表示的河渠、沖溝、陡崖、路堤、路塹等符號時,應表示至符號邊線。
鞍部,一般在正對的兩山脊或山谷等高線之間的空白部分;山頂,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盆地或窪地為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升高;山脊為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低處;山谷為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高處。
Ⅳ 七年級地理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如何判斷鞍部 山脊和山谷
兩個山頂中間的低地,即為鞍部,等高線地形圖中只需找到兩個山頂,之間的部分就是鞍部。
等高線彎曲時,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處(即指向數值低的等高線),表示為山脊;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處(即指向數值高的等高線),表示為山谷。
Ⅳ 如何辨別地理的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山頂就是一座山最高的地方,一般圖里會有一個三角形來表示,另外你會發現山頂處等高線是封閉的圓圈。鞍部:兩山中間比較平緩的地方。(其實想想駱駝就知道了,凸起的兩個點就是山頂,凹下的就是鞍部)陡崖:也稱斷崖。近於垂直的山坡。(懸崖絕壁)在地形圖上看就是N條等高線重合在一起。(也就是一條線上有很多短短打橫的線的那裡)
山谷:兩山之間狹窄低凹的地方山脊:等高線 由高處向低處凸出的是山脊。
在地形圖上分辨山谷山脊的頂好方法:用尺子(一開始用後來熟了瞄一眼就知道了)放在凸起或凹下的等高線上的點上。發現點處等高線比兩旁高的是山脊,比兩旁低的是山谷。其實不難的,地理是很有趣的!!不懂可以來找我哦,無限歡迎!!專家神馬大神的就肯定不是,我就班裡小小的一個地理科代。不要嫌棄哦。嘻嘻~很高興能為你解答。qq:420253723如果真找我問問題要註明哦~
Ⅵ 如何判斷山脊,山谷,鞍部,盆地等
①山脊: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低處。等高線從高往低凸,就是山脊(如圖中MN處)。
②山谷: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高處。等高線從低往高凸,就是山谷(如圖中HI處).;
③鞍部:正對的兩山脊或山谷等高線之間的空白部分(如圖中D處);
④盆地: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升高(如圖中B處)。
Ⅶ 在等高線地形圖中,怎樣區別山脊、山谷、山頂和鞍部
1、山頂:山頂即山峰,在地形圖中一般用三角形符號予以標記。看海拔高度也比周圍的高些。
2、山脊: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看等高線的彎曲方向。如果等高線從海拔高處彎向海拔低處(即從數字大的地方向數字小的地方彎曲)的部位,即是山脊。
3、山谷:山谷的判別正好與山脊相反。等高線從海拔低處向海拔高處凸出的部位是山谷。山谷處易形成小河,在山上迷路時,可以沿小河走,容易形成聚落。
4、鞍部:是兩山峰之間的比較平緩的部位。它與山坳的區別沒有明顯差異。一般看其相對高度。鞍部的相對高度較高,兩側陡峭,不容易發育成河谷地貌。鞍部是山谷線最高處,山脊線最低處。
(7)地理中的鞍部的海拔怎麼判斷擴展閱讀:
其它地形的辨識:
1、高原:一圈一圈的同心圓,越靠近中心的圓所標的數值越大,代表它的海拔越高。
2、盆地:和高原的圖相同,數值正相反,代表中心的海拔低。
3、丘陵:在一個區域內,有許多小的形同於高原的等高線圖,其標注的值相差不會太大,否則就成山峰了。
4、山地:圖形也類似於高原,不一定是圓形,在一個圈內,可能有兩個或多個小圈,代表山峰。
Ⅷ 山頂,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的判定方法.
山頂:等高線封閉,而且海拔呈中間高、四周低
山谷:等高線向海拔高的方向彎曲
山脊:等高線向海拔低的方向彎曲
陡崖:兩條以上等高線出現重合
鞍部:相鄰的兩個山頂之間
Ⅸ 如何辨別地理的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思路分析]
地貌的一般特點是:山地高,平地低;山頂高,鞍部低;山背高,山谷低;山脊高,山腳低。識別出地貌的各種基本形態,結合具體運動路線,地形起伏則一目瞭然。
[解題過程]
山的最高部位叫山頂。山頂依其形狀可分為尖頂、圓頂和平頂。圖上表示山頂的等高線是一個小環圈,環圈外通常繪有示坡線。
山頂與凹地
比周圍地面低下,且經常無水的低地,叫凹地。大面積的低地稱盆地,小面積的低地稱凹(窪)地。圖上表示凹地的等高線是用一個或數個小環圈,並在環圈內繪有示坡線。
②山背、山谷
山背,是從山頂到山腳的凸起部分。圖上表示山背的等高線以山頂為准,等高線向外凸出,各等高線凸出部分頂點的連線,就是分水線。
山背和山谷
山谷,是相鄰山背、山脊之間的低凹部分。圖上表示山谷的等高線以山頂或鞍部為准,等高線向里凹入(或向高處凸出),各等高線凹入部分頂點的連線,就是合水線。
③鞍部、山脊
鞍部,是相連兩山頂間的凹下部分,其形如馬鞍狀,故稱鞍部。圖上是用一對表示山背的等高線和一對表示山谷的等高線顯示的。
山脊,是由數個山頂、山背、鞍部相連所形成凸棱部分。山脊的最高棱線叫山脊線。
④斜面
從山頂到山腳的傾斜面叫斜面,也叫斜坡或山坡。在地圖上明確斜面的具體形狀,對定向越野有一定價值。斜面按其形狀可分為:
1)等齊斜面。實地坡度基本一致的斜面叫等齊斜面,全部斜面均可通視。地圖上,從山頂到山腳,間隔基本相等的一組等高線,表示為等齊斜面。
(2)凸形斜面。實地坡度為上緩下陡的斜面叫凸形斜面,部分地段不能通視。地圖上,從山頂到山腳,間隔為上面稀、下面密的一組等高線,表示為凸形斜面。
(3)凹形斜面。實地坡度為上陡下緩的斜面叫凹形斜面,全部斜面均可通視。地圖上,從山頂到山腳,間隔為上面密、下面稀的一組等高線,表示為凹形斜面。
(4)波狀斜面。實地坡度交*變換、陡緩不一、成波狀形的不規則斜面叫波狀斜面,若乾地段不能通視。地圖上,表示該狀斜面的等高線間隔稀密不均,沒有規律。
3、圖上起伏的判定
判定起伏就是在地圖上判定哪是上坡,哪是下坡,哪是平地。判定起伏時,首先要對判定區域進行總的地勢分析,在該區域內,找出明顯的山頂,分析山頂間的聯系,找出山脊以及主要分水線、合水線的走向,然後結合河流、溪溝的具體位置,判定出總的升降方向。總的地勢分析之後,進行具體分析時要注意基本一點,即在地圖上,凡屬運動路線與某條等高線近似平行是平路外,其它現象(與某條等高線越來越近或越來越遠或相交)則不是上坡就是下坡。具體分析時,還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②根據示坡線判定
示坡線與等高線連接的一端為上坡方向,另一端指向下坡方向。
③根據河流符號判定
當一組等高線在河流一側,*近河流的等高線低,遠離河流的等高線高,即當離開河流一側作橫方向運動或成一定角度運動時,就是上坡,相反方向運動時則是下坡。當一組等高線橫穿河流,上游等高線高,下游等高線低。
Ⅹ 怎樣通過等高線辨認山頂 鞍部 山脊 山谷 陡崖
山頂:是一段閉合的曲線,從內到外數字依次遞減。
鞍部:是兩個山峰間的地方,簡單說就是兩個山峰被同一條閉合曲線圍住中間空白的地方。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
陡崖:多條等高線重合在一起的地方就是陡崖或懸崖。
(10)地理中的鞍部的海拔怎麼判斷擴展閱讀:
等高線特徵:
1、位於同一等高線上的地面點,海拔高度相同。但海拔高度相同的點不一定位於同一條等高線上。(如右圖40m的等高線)
2、在同一幅圖內,除了陡崖以外,不同高程的等高線不能相交。
3、在圖廓內相鄰等高線的高差一般是相同的,因此地面坡度與等高線之間的等高線平距成反比,等高線平距愈小,等高線排列越密,說明地面坡度越大;等高線平距愈大,等高線排列越稀,則說明地面坡度愈小。
4、等高線是一條閉合的曲線,如果不能在同一幅內閉合,則必在相鄰或者其他圖幅內閉合。
5、等高線經過山脊或山谷時改變方向,因此,山脊線或者山谷線應垂直於等高線轉折點處的切線,即等高線與山脊線或者山谷線正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