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地理 分析浙江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資源及原因 高中地理 分析浙江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資源及原因
一、浙江省主要自然資源的現狀和特點
(一)浙江省國土資源的現狀、特點和利用情況
1. 國土面積小,人均國土資源佔有量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山地多平地少利用難度大
2. 農用地比例大,建設用地比例小,未利用土地少
3. 建設用地面積增長緩慢,地均二、三產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快,但地區間分布不平衡
(二)浙江省水資源的自然特徵及其供應情況和使用現狀
1. 水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水資源量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並且時空分布不均
2. 用水量穩中有升,基本保障現階段發展,但部分發達地區缺水
3. 水源地水資源整體上能保障飲用水需求,但水功能區保護形勢不容樂觀,部分不達標地區水質型缺水
4. 第一產業用水最多,工業次之,生活和生態環境用水較少
5. 居民生活人均年用水量高於全國平均值,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迅速下降,但仍高出先進省市不少
(三)浙江省能源供需情況、利用現狀和新能源的發展形勢
1. 能源消費量大,增長迅速,對外依存度高
2. 每萬元GDP產值消耗能源在國內相對較低,但遠遠高於發達國家
3. 能源消費結構中,第二產業能耗最大,單位能耗產值第三產業最高
4. 新能源發展迅猛,但整體規模仍然偏小
(四)浙江省海洋資源條件和開發利用情況
1. 海域遼闊,海洋資源十分豐富
2. 整體上海洋資源開發程度不夠高,不同資源開發程度參差不齊。
(五)浙江省礦產資源條件、開發利用情況及面臨形勢
1.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金屬礦產和能源礦產短缺
2.礦產採掘業占國民經濟比重逐年降低,礦產加工業占國民經濟比重不斷提高
3. 多數礦產資源保有資源儲量減少,資源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
二、「十二五」期間主要自然資源供需情況及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保障能力分析
(一)「十二五」期間,浙江省國土資源的供應情況、利用效率和可能面臨的問題
1. 建設用地總量有限,增速緩慢
2. 地均二、三產業增加值增幅有所放緩
3. 高昂的用地成本將會制約經濟的發展
(二)「十二五」期間,浙江省水資源供需情況,利用效率以及面臨的問題
1. 供水基本能夠保障社會經濟發展需求
2. 現階段粗放的用水方式將得到改觀,每萬元GDP用水量進一步下降
3. 水環境保護形勢嚴峻,部分地區水質型缺水
4. 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調蓄能力不足,部分地區工程型缺水
(三)「十二五」期間,浙江省能源消費狀況,利用效率和新能源發展情況
1. 能源需求持續增長,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化
2. 能源自給率低,保障有待加強
3. 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形勢不容樂觀,每萬元GDP消耗能源仍然遠遠高於發達國家
三、關於提高主要自然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保障能力的對策建議
(一)國土資源
1. 加強土地管理,完善土地利用管理體系和制度,嚴格實施土地用途管理制度,提高規劃制定和實施的透明度
2. 集約調控、節約用地,調整土地利用結構,開發未利用土地,清理閑置建設用地
3. 轉型升級,通過信息化、科技化來節省土地,利用科學技術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水資源
1. 健全水資源管理法規體系,全省統一規劃,加強水資源監測
2. 加大民生水利工程投入,加快水資源保障工程建設,規范水利建設市場
3. 保護水源、改善水環境和保持水土,並對地方政府進行相關的考核
搞好水功能區、水環境功能區劃,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提高城市污水處理能力,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實施河道整治工程,保護城鄉飲用水水源,科學保護地下水資源,加強水環境的保護及修復。
4. 通過市場調節,科技支撐,提高人們節約意識和缺水地區分質供水,實現強化節水
(三)能源電力
1. 加大科技研發力度,推廣應用先進技術產品
2. 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提高能源效率
3. 加強能源電力設施及其配套建設,保障能源安全
4. 強調節能意識,提倡節約理念
5. 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
(四)海洋資源
1. 加強海洋行政管理組織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海洋法律法規體系
2. 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3.加大海洋科技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實施科技興海戰略
(五)礦產資源
1. 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提高資源利用水平。
2. 加強礦產資源儲備,增強資源保障能力。
自然資源主要包括土地、水、能源、礦產、生物、氣候和海洋8大類。各種資源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一,因此,我們選取對浙江省經濟發展具有全局性、戰略性作用,並對能浙江省社會、經濟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的土地、水、能源、海洋和礦產進行研究。
一、浙江省主要自然資源的現狀和特點
(一)浙江省國土資源的現狀、特點和利用情況
1. 國土面積小,人均國土資源佔有量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山地多平地少利用難度大
浙江省位於東南沿海,長三角南翼,人多地少:我省人口已超過5000萬,但是土地面積只有10.54萬平方千米,是面積最小的省份之一,人均國土面積甚至不到全國的三分之一。我省境內地貌類型復雜多樣,平原、盆地、山地、丘陵、島嶼俱全,其中:山地和丘陵面積7.4萬平方千米,佔70.4%;平原和盆地面積2.4萬平方千米,佔23.2%;河流、湖泊面積0.67萬平方千米,佔6.4%。山地多、平地少、地貌條件復雜,土地開發利用的難度大。
❷ 地理現象都包括哪些
1、瀕臨海洋的荒漠地區
海洋是水汽的源地,雲雨的故鄉。大陸沿海地區一般受海洋影響較大,降水比較豐富,多屬於氣候濕潤地區。但是,在澳大利亞西海岸,秘魯太平洋沿岸等地區卻形成了荒漠環境。
因為這里常年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空氣增溫乾燥,同時,盛行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水汽很少,雲雨難以形成。
2、「回歸沙漠帶」上的綠洲
地球上南北回歸線附近地區,由於處在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下,盛行熱帶大陸氣團,降水量小而蒸發量大,所以氣候乾旱。世界上的沙漠多分布在這里,故稱為「回歸沙漠帶」。但是,這一帶並非到處都少雨。
3、緯度較「高」的炎熱中心
在南北半球上,無論7月或1月,氣溫都是從低緯向兩極遞減。一般是低緯度地區氣溫高,高緯度地區氣溫低。但是,7月份世界上最熱的地方並不在赤道而是出現在北緯20°—30°大陸上的沙漠地區,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熱中心。
這里7月份平均氣溫多在30℃以上,其中利比亞的阿濟濟亞曾出現過58℃的絕對最高氣溫,是有名的世界「熱極」。
4、無寒暖流交匯的大漁場
寒流和暖流交匯的海區,浮游生物的滋長和繁殖特別迅速,魚類餌料豐富;同時,暖水性魚類和冷水性魚類都滯留在那裡,所以漁業資源豐富。
世界上的幾個主要大漁場幾乎都位於這些海區。例如大西洋紐芬蘭漁場、日本北海道漁場及中國的舟山漁場等等。
5、赤道雪山
赤道兩側的熱帶雨林帶,全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6℃左右。在赤道南側的赤道帶內,有幾座海拔超過5000m的高山,例如非洲坦尚尼亞境內的乞力馬扎羅山、印度尼西亞伊里安島上的查亞峰等。它們雖然地處赤道附近,但終年冰峰峭立,白雪皚皚,成為赤道地區的奇觀。
❸ 浙江省中重要的地理事物是
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徵是高考中重點強調的能力之一。
地理特徵包括地理事物的位置特徵,區位特徵,包括農業,工業,城市,旅遊,交通等的區位特徵。此外,還包括地形特徵,氣候特徵,河流的水文特徵,水系特徵,地表環境特徵,人文特徵,資源特徵,農業工業,生產特徵,產業結構特徵,以及地表點狀,線狀,面狀的地物特徵等等。在描述的過程中應該抓住題目中的主幹信息,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在描述的過程中盡量使用地理語言
❹ 浙江的地理情況
地理位置
浙江省位於東海之濱,地勢西南部高,東北部低,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呈梯級下降。西南部為平均海撥
800
米
的山區,
1500
米
以上的山峰也大都集中在此,龍泉縣境內的黃茅尖,海拔
1929
米
,為本省最高峰。中部以丘陵為主,大小盆地錯落分布於丘陵山地之間,東北部為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河網密布。各山脈一直延伸到東海,露出水面的山峰構成半島和島嶼。浙江沿海有
2000
多個島嶼,是我國島嶼最多的省份。廣闊的海域構成浙江的海洋漁場。
❺ 浙江地理概況有哪些
浙江省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江西、安徽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稱之江,又稱浙江,省以江名,簡稱「浙」。省會杭州。
浙江省東西和南北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左右,陸域面積10.18萬平方公里,為全國的1.06%,是中國面積最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地形復雜,山地和丘陵佔70.4%,平原和盆地佔23.2%,河流和湖泊佔6.4%,耕地面積僅208.17萬公頃,故有「七山一水兩分田」之說。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大致可分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東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東南沿海平原及濱海島嶼等六個地形區。省內有錢塘江、甌江、靈江、苕溪、甬江、飛雲江、鰲江、京杭運河(浙江段)等八條水系;有杭州西湖、紹興東湖、嘉興南湖、寧波東錢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島湖。
海洋資源我省海洋資源十分豐富,擁有海域面積約2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陸域面積的2.56倍;大陸海岸線和海島岸線長達6500公里,佔全國海岸線總長的20.3%;大於500平方米的海島有3061個,佔全國島嶼總數的40%;港口、漁業、旅遊、油氣、灘塗五大主要資源得天獨厚,組合優勢顯著,為加快海洋經濟發展提供了優越的區位條件、豐富的資源保障和良好的產業基礎。
水資源浙江地形自西南向東北呈階梯狀傾斜,西南以山地為主,中部以丘陵為主,東北部是低平的沖積平原,「七山一水兩分田」是浙江地形的概貌。境內有西湖、東錢湖等容積100萬立方米以上湖泊30餘個,海岸線(包括海島)長6400餘公里。自北向南有苕溪、京杭運河(浙江段)、錢塘江、甬江、椒江、甌江、飛雲江和鰲江等8條主要河流,錢塘江為第一大河,上述8條主要河流除苕溪、京杭運河外,其餘均獨流入海。
浙江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為1600毫米左右,是我國降水較豐富的地區之一。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937億立方米,但由於人口密度高,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只有2008立方米,最少的舟山等海島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600立方米。
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浙江歷來是洪澇台旱災害的多發地區。一是洪澇台旱等災害交替發生,每年5、6月份梅雨集中,易成洪澇,7、8月份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容易發生乾旱,8~10月份沿海地區又常受台風襲擊,建國以來有30次台風在浙江登陸,造成巨大損失;二是由於江河源短流急,洪水暴漲暴落,平原地區地勢低窪,河口受潮水頂托,排水不暢,洪澇台災害造成的損失巨大;三是由於人口密度高,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加上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水污染的加劇,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浙江人民有著悠久的治水歷史,史傳大禹治水「大會諸候於會稽」,麗水通濟堰、鄞縣它山堰、錢塘江明清古海塘等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流傳至今。
礦產資源截至2004年底,已發現固體礦產113種,已探明儲量的有67種(油氣未列入),礦產地4730處(其中普通建築用石、砂、粘土礦產3510處)。葉蠟石、明礬石探明資源儲量居全國之冠,分別佔全國的53%、52%。螢石、伊利石居第二位,分別佔20%、39%。硅藻土名列第三,佔11%。沸石第四,佔10%。排列第五到第十位的有硅灰石、高嶺土、珍珠岩、大理石、花崗石、膨潤土等。可以滿足省內需求的礦產有葉蠟石、硅藻土、水泥灰岩、熔劑灰岩、螢石、硅灰石、膨潤土、明礬石、沸石、電石灰岩和建築石料等礦產;主要依託國內供應的有煤炭、天然氣、磷、硫、鉛、鋅、稀土等礦產;主要依賴國外供應的有石油、鐵、鉀鹽、銅、鋁等礦產。
截止2004年底,全省共有各類礦山企業4606個,開發利用礦產共71種。全省各類礦山企業採掘礦石總量3.93億噸,年產量列前五位的礦產分別為建築用凝灰岩、水泥用灰岩、磚瓦用粘土、建築用砂岩和建築用安山岩。
土地資源根據2004年度全省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全省土地利用構成中,農用地面積為12961.2萬畝,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82.0%,建設用地面積為1360.2萬畝,佔8.6%,未利用地面積為1488.2萬畝,佔9.4%。
年全省耕地面積減少94.5萬畝、增加46.8萬畝,增減相抵凈減少47.7萬畝。全省減少耕地面積中,農業結構調整減少耕地50.3萬畝,佔53.2%;建設佔用耕地36.7萬畝,佔38.8%;生態退耕6.0萬畝,佔6.4%;災毀及其他減少耕地1.5萬畝,佔1.6%。全省新增耕地面積中,通過土地開發、復墾、整理新增耕地37.2萬畝,佔79.5%;農業結構調整及其他新增耕地9.6萬畝,佔20.5%。
年末全省耕地面積2997.9萬畝,比上年度凈減少47.7萬畝;可調整土地面積116.4萬畝,比上年度凈增加41.3萬畝。二者合計3114.3萬畝。扣除2004年度生態退耕和災毀耕地面積,表明我省2004年度繼續實現了耕地總量動態平衡。
資源特色浙江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適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937億立方米,按單位面積計算居全國第4位,但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2004立方米,低於全國人均水平。
浙江是我國高產綜合性農業區,茶葉、蠶絲、水產品、柑橘、竹製品等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森林覆蓋率達59.4%,居全國前列。樹種資源豐富,素有「東南植物寶庫」之稱。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有123種動物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浙江礦產資源以非金屬礦產為主。石煤、明礬石、葉蠟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築用凝灰岩等儲量居全國首位,螢石居全國第2位。
浙江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海島有3061個,是全國島嶼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積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島為我國第四大島。海岸線總長6486.24公里,居全國首位,其中大陸海岸線2200公里,居全國第5位。岸長水深,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290.4公里,佔全國的1/3以上,10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105.8公里。東海大陸架盆地有著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前景。
浙江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文物之邦、旅遊勝地」之稱。全省有重要地貌景觀800多處、水域景觀200多處、生物景觀100多處。人文景觀100多處,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特色明顯,知名度高。
❻ 浙江的地理環境
浙江東西和南北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左右,陸域面積10.18萬平方公里,為中國的1.06%,是中國面積最小的省份之一。浙江山地和丘陵佔70.4%,平原和盆地佔23.2%,河流和湖泊佔6.4%,耕地面積僅208.17萬公頃,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
浙江地形自西南向東北呈階梯狀傾斜,西南以山地為主,中部以丘陵為主,東北部是低平的沖積平原。大致可分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東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東南沿海平原及濱海島嶼等六個地形區。
浙北地區水網密集的沖積平原,浙東地區的沿海丘陵,浙南地區的山區,舟山市的海島地貌,可謂山河湖海無所不有。西南多為千米以上的群山盤結,其中位於龍泉境內的黃茅尖,海拔1929米,為浙江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脈、盆地為主。四大平原有杭嘉湖平原(杭州、嘉興、湖州)、寧紹平原(寧波、紹興)、金麗衢平原(金華、麗水、衢州)、溫台平原(溫州、台州)。 浙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顯著,四季分明,年氣溫適中,光照較多,雨量豐沛,空氣濕潤,雨熱季節變化同步,氣候資源配製多樣,氣象災害繁多。年平均氣溫15~18℃,1月、7月分別為全年氣溫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為集中降雨期。極端最高氣溫44.1℃,極端最低氣溫-17.4℃;浙江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710~2100小時。
春季,東亞季風處於冬季風向夏季風轉換的交替季節,南北氣流交會頻繁,低氣壓和鋒面活動加劇。浙江春季氣候特點為陰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時常出現大風,浙江省雨水增多,天氣晴雨不定,正所謂「春天孩兒臉,一日變三變」。浙江春季平均氣溫13~18℃,氣溫分布特點為由內陸地區向沿海及海島地區遞減;浙江省降水量320~700毫米,降水量分布為由西南地區向東北沿海地區逐步遞減;浙江省雨日41~62天。春季主要氣象災害有陰雨、倒春寒等。
夏季,隨著夏季風環流系統建立,浙江境內盛行東南風,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活動對浙江天氣有重要影響,而北方南下冷空氣對浙江天氣仍有一定影響。浙江省各地雨日為32~55天。夏季主要氣象災害有台風、暴雨、旱澇等。
秋季,夏季風逐步減弱,並向冬季風的過渡,氣旋活動頻繁,鋒面降水較多,氣溫冷暖變化較大。浙江省秋季平均氣溫16~21℃,東南沿海和中部地區氣溫度偏高,西北山區氣溫偏低;降水量210~430毫米,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山區降水量較多,東北部地區雖降水量略偏少,但其年際變化較大;浙江省各地雨日28~42天。
冬季,東亞冬季風的強弱主要取決於蒙古冷高壓的活動情況,浙江天氣受制於北方冷氣團(即冬季風)的影響,天氣過程種類相對較少。冬季氣候特點是晴冷少雨、空氣乾燥。冬季平均氣溫3~9℃,氣溫分布特點為由南向北遞減,由東向西遞減;各地降水量140~250毫米,除東北部海島偏少明顯外,其餘各地差異不大;浙江省各地雨日為28~41天。冬季主要氣象災害有寒潮、雨雪等。
❼ 浙江省的地理概況
地形地貌
浙江山地和丘陵佔74.63%,平坦地佔20.32%,河流和湖泊佔5.05%%,耕地面積僅208.17萬公頃,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
浙江地形自西南向東北呈階梯狀傾斜,西南以山地為主,中部以丘陵為主,東北部是低平的沖積平原。大致可分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東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東南沿海平原及濱海島嶼等六個地形區。
浙北地區水網密集的沖積平原,浙東地區的沿海丘陵,浙南地區的山區,舟山市的海島地貌,可謂山河湖海無所不有。
西南多為千米以上的群山盤結,其中位於龍泉境內的黃茅尖,海拔1929米,為浙江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脈、盆地為主。四大平原有杭嘉湖平原(杭州、嘉興、湖州)、寧紹平原(寧波、紹興)、金麗衢平原(金華、麗水、衢州)、溫台平原(溫州、台州)。
水文
浙江境內有西湖、東錢湖等容積100萬立方米以上湖泊30餘個,海岸線(包括海島)長6400餘公里。自北向南有苕溪、京杭運河(浙江段)、錢塘江、甬江、靈江、甌江、飛雲江和鰲江等八大水系,錢塘江為第一大河,上述8條主要河流除苕溪、京杭運河外,其餘均獨流入海。
(7)浙江省地理現象有哪些擴展閱讀:
浙江,簡稱「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界於東經118°01'-123°10',北緯27°02'-31°11'之間,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安徽、江西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浙江省總面積10.55萬平方千米。
浙江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復雜。山脈自西南向東北成大致平行的三支。地跨錢塘江、甌江、靈江、苕溪、甬江、飛雲江、鰲江、曹娥江八大水系,由平原、丘陵、盆地、山地、島嶼構成。浙江省地處亞熱帶中部,屬季風性濕潤氣候。
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下轄11個省轄市,19個縣級市,32個縣,1個自治縣,37個市轄區。
❽ 浙江的地理特徵
浙江省地理特徵非常豐富,浙北地區水網密集的沖積平原,浙東地區的沿海丘陵,浙南地區的山區,舟山市 浙江地形的海島地貌,可謂山河湖海無所不有。浙江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呈階梯狀傾斜。西南多為千米以上的群山盤結,其中位於龍泉境內的黃茅尖,海拔1929米,為全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脈、盆地為主,佔全省總面積70.4%。
平原面積23.2%,四大平原杭嘉湖平原(杭州、嘉興、湖州),紹蕭平原(紹興、蕭山)、金麗衢平原(金華、麗水、衢州),溫台平原(溫州、台州),甬東平原(寧波);
浙江海岸線總長6400餘公里,居全國首位。有沿海島嶼3000餘個,水深在200米以內的大陸架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
該省的土壤以黃壤和紅壤為主,佔全省面積70%以上,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平原和河谷多為水稻土,沿海有鹽土和脫鹽土分布。
海洋
浙江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海島有3061個,是全國島嶼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積495.4浙江平方公里的舟山島(舟山群島主島)為我國第四大島。海岸線總長6486.24公里,居全國首位,其中大陸海岸線2200公里,居全國第5位。岸長水深,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290.4公里,佔全國的1/3以上,10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105.8公里。東海大陸架盆地有著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前景。
編輯於 2016-12-23
查看全部2個回答
中專可以直接升本科嗎_2020年招生簡章
根據基礎教育相關內容為您推薦
2021中專可以直接升本科嗎,報讀院校/專業查詢,985,211重點大學報名點。致學教育優勢多!無需考高數英,0利息分期付款,O基礎拿本科,學歷社會認可,教育網可查!
www1.xuee.com.cn廣告
2020建築聯盟學院_招生要求_申請攻略
根據文中提到的地理為您推薦
建築聯盟學院「ACG國際教育」詳解建築聯盟學院,免費規劃申請方案,全球25校區TOP5全職海歸名師同步,1V1輔導作品集,沖刺建築聯盟學院
北京環球藝盟國際教育咨詢股份...廣告
❾ 浙江現象的介紹
在中國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進程中,浙江省從人均半畝地的資源小省,發展為經濟活躍、人民富裕的經濟大省。改革開放30多年來,浙江在「改革開放政策並無特殊、地理區位條件亦非獨有、經濟基礎更無優勢」的情況下,實現了經濟的快速騰飛。目前,浙江省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增幅、外貿出口增幅、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等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
❿ 浙江省地理位置特點
浙江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介於北緯27度12分-31度31分和東經118度-123度之間,東瀕東海,南界福建,西與江西、安徽相連,北與上海,江蘇為鄰。東西與南北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陸域面積10.18萬平方公里。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又稱浙江,省以江名,簡稱為浙。1996年統計,全省總人口為4343萬,有畲、回、壯、苗等49個少數民族。全省轄杭州、寧波(國務院批准為計劃單列市),溫州市、嘉興市、湖州市、紹興市、金華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10市及麗水地區,39個縣、25個縣級市、24個市轄區,共置858個鄉,983個鎮。省人民政府駐地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