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高一地理重難點是什麼

高一地理重難點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2-09 19:33:29

⑴ 高一地理學習時要注意哪些要點

高一地理復習的四大要點

(1)要明確學習的內容。是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內容,還是人口、城市等人代地理內容?還是一個區域或是一個國家自然地理和人代地理的綜合情況?

(2)要知道所學習的那個區域在什麼地方?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儀和地圖,知道所學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和空間聯系。

(3)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產生的原因。比如,為什麼一個地區同另一個地區有差別,為什麼有些地區又很相似?

(4)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帶來的影響。是有利,還是不利。

此外。學習地理,既要了解課本中的內容,學會閱讀、使用、繪制地理圖表等技能,還要留心觀察自然和社會,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觀察時,要動腦筋想一想,多問幾個為什麼。

高一怎樣學好地理

1.信心是成功的保證

地理學科是集自然學科和人代學科於一體的一門綜合學科.雖然難度較大但只要勇敢面對,你一定會學好地理的.因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地圖是地理學科的"顯微鏡""望遠鏡"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地圖(變式地圖)在地理試題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平時,如果你在百忙中抽出那麼"一點"時間多看地圖,多記地圖,多畫地圖,尤其注意對各種變式地圖的掌握,那麼要想學不好地理也已經很難啦!

3.理想的起點在於課堂

課堂永遠是地理學習的主戰場.要注意老師歸納總結的原理,規律.並記清每章,每節課的重點,搞清難點.並及時記錄書本上沒有的內容.那麼你的課堂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4.練習是檢驗課堂效率的試金石

課堂效率的高低與否只有通過練習才能得以檢驗.地理學科也同樣如此.平時要加強基礎知識題(即課本上對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闡述題)的練習.練習不僅要及時同時還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並加強聯系生活實際.倘如此,你的地理成績就會芝麻開花節節高!

⑵ 高一地理重點難點!!!

必修模塊1(自然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天體系統的級別: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①穩定的太陽光照條件②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③因為日地距離適中,地表溫度適宜(平均氣溫為15度)④因為地球的質量和體積適中,地球能吸引大氣形成大氣層(氮、氧為主)⑤形成並存在液態水 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活動的標志:黑子、耀斑 (2)影響:影響電離層,干擾無線電短波通訊;產生「磁暴」現象和「極光」現象;影響地球氣候。 4、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①晝夜交替: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圈)——與赤道的交點的時間分別是6時和18時——太陽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 ②地方時差:東早西晚,經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時。 ③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隨緯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的變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晝現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夜長晝短,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夜現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各為12小時。 ④赤道全年晝夜平分。南半球的情況與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正午太陽高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3)四季的變化(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隨著季節而變化,使太陽輻射具有季節變化的規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節的劃分:3、4、5月為春季,6、7、8為夏季,9、10、11為秋季,12、1、2為冬季。 6、地球的圈層結構以地表為界分為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 (1)地球內部的圈層根據地震波(縱波、橫波)的特點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地殼物質主要由岩石(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組成,上地幔的軟流層是岩漿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鐵鎳物質組成。 (2)外部圈層: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 【第二章 自然地理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1、岩石分三大類:①岩漿岩(岩漿上升冷卻凝固而成)②沉積岩(岩石在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岩作用下形成)③變質岩(變質作用)。從岩漿到形成各種岩石,三大類岩石可以相互轉化,又到新岩漿的產生,這一運動變化過程,構成了地殼物質循環。 2、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地質作用): (1)內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內部熱能,它表現為地殼運動、岩漿活動、變質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質構造的類型有褶皺(背斜和向斜)和斷層(地壘和地塹)。 (2)外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趨向平坦。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岩作用。流水侵蝕地貌(V型谷)、堆積地貌(沖積扇、沖積平原和三角洲);風蝕地貌(風蝕窪地、蘑菇)、風積地貌(沙丘)。 3、六大板塊名稱: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一般說來,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兩個板塊之間的交界處,是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塊的交界處。生長邊界——板塊張裂處,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邊界——板塊碰撞處,常形成山脈、海溝。 4、大氣受熱過程:太陽輻射(短波)、大氣削弱、地面增溫、地面輻射(長波)、大氣增溫、大氣輻射(長波)、大氣逆輻射(保溫作用)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臭氧吸收紫外線,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對可見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雲層和顆粒較大的塵埃。雲層的反射作用最顯著。③散射作用: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使一部分太陽輻射不能到達地面。 (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大氣吸收地面輻射並產生大氣逆輻射(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把部分熱量歸還給地面,雲層越厚大氣逆輻射越強。 5、全球近地面有7 個氣壓帶(高低壓相間分布),6 個風帶。 (1)低緯度環流: ①赤道低壓帶:因為熱力作用形成,氣流輻合上升,易成雲致雨,形成多雨帶。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東南亞的馬來群島) ②副熱帶高壓帶:因為動力作用而形成,氣流在30度緯度上空聚積而下沉,形成少雨帶(東亞季風區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區形成熱帶沙漠氣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亞的沙漠、北美美國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魯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亞大沙漠) ③信風帶: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壓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東北信風,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信風。 (2)中緯度環流: ④副極地低壓帶:由來自低緯的暖氣流與來自高緯的冷氣流相遇運動上升而形成。形成溫帶多雨帶。 ⑤中緯西風帶:由副高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風,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風,習慣上叫西風,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區,在大陸西岸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歐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溫哥華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側、澳大利亞南端及塔斯馬尼亞島、紐西蘭等) (3)高緯環流: ⑥極地高壓帶:因為熱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氣下沉,形成少雨帶。不過極地因為氣溫低,蒸發更少,所以極地屬於降水量大於蒸發量的地區,為濕潤地區。 ⑦極地東風帶:由極地高壓帶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東北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風。 (4)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移動的原因: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動。△移動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單一氣壓帶或風帶作用形成的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氣壓帶)、熱帶沙漠氣候(副熱帶高氣壓帶)、溫帶海洋性氣候(中緯西風帶)。 (6)氣壓帶、風帶移動形成的氣候類型:熱帶草原氣候(夏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冬季受低緯信風帶控制)、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冬季受中緯西風帶控制)。 6、常見的天氣系統:鋒面系統(冷鋒、暖鋒、准靜止鋒)、氣旋(低壓)和反氣旋(高壓)、鋒面氣旋。氣旋是低壓,低壓系統在實際大氣中常會出現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壓槽,在低壓槽上形成了鋒面系統。鋒面與氣旋是一個整體(高壓系統是沒有的)。 7、水循環 (1)類型:海陸間大循環(大循環)、陸地循環(水量很少)、海洋循環(水量最大) (2)各環節的名稱:蒸發、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地下徑流、下滲、植物蒸騰 (3)意義:它使陸地水不斷得到補充、更新,使水資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態;聯系四大圈層。 8、洋流: (1)類型:按成因分風海流、密度流、補償流;按性質分暖流和寒流。 (2)分布:△中低緯度——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半球順時針流動(與半球反氣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時針方向流動(與南半球反氣旋方向一致)。△中高緯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南半球西風漂流,世界最強大的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夏季由西向東流,冬季由東向西流(夏順冬逆)。 (3)影響:①對氣候的影響:暖流起到增溫、增濕作用(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形成,得益於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溫、減濕作用(澳大利亞西海岸的維多利亞沙漠、秘魯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馬沙漠的形成都與沿岸的西澳大利亞寒流和秘魯寒流有關) ②對海洋生物的影響——漁場的分布:寒暖流交匯處,給魚類帶來了豐富多樣的餌料。 △北海道漁場——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的交匯處。△紐芬蘭漁場——拉布拉多寒流與墨西哥灣暖流的交匯處。△北海漁場——北大西洋暖流與高緯南下的冷海水交匯形成。△秘魯漁場——上升補償流使深層海水上泛,帶來深海的硅酸鹽類,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魚類的餌料。 ③對海洋污染的影響:有利於污染物的擴散,加快凈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圍擴大。 ④對海洋運輸事業的影響:順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第三章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區域差異】 1、地理環境包括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氣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氣候的變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層得以不斷改造,生物對地理環境的作用,歸根結底是由於綠色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聯系有機界與無機界,促使化學元素遷移;改造大氣圈,使原始大氣逐漸演化為現在大氣;改造水圈,影響水體成分;改造岩石圈,促進岩石的風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環境創造了生物,生物又創造了現在的環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環境的生物,同時又是地理環境的塑造者 (3)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舉例:我國西北內陸——由於距海遠,海洋潮濕氣流難以到達,形成乾旱的大陸性氣候——河流不發育,多為內流河——氣候乾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風化和風力作用顯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發育差,有機質含量少。 2、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1)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緯度地帶性):受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的影響——自然帶沿著緯度變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規律的更替,這種分異是以熱量為基礎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熱帶雨林帶,其兩側隨緯度升高,是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 (2)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經度地帶性):受海陸分布的影響,自然景觀和自然帶從沿海向大陸內部產生的有規律的地域分異,這種分異是以水分為基礎的。例如:中緯度地區(特別是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從沿海到內陸出現:森林帶—草原帶—荒漠帶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在高山地區,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從山麓到山頂的水熱狀況差異很大,從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帶。舉例:赤道附近的高山,從山麓到山頂看到的自然帶類似於從赤道到兩極的水平自然帶。 【第四章 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聚落的形成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可從形態上反映出來:平原地區,地形比較完整、開闊、平坦,聚落呈圓形或不規則的多邊形,規模較大;山區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較開闊的低地分布。例如:我國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數位於平原上。平原地區的區位優勢: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且有利於交通聯系和節省建築投資。也有的平原不適宜城市的發展。例如:熱帶地區,低地悶熱,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最著名的是巴西,其城市不是分布在亞馬孫平原,而是巴西高原。 2、地形對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公路選線避開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區的交通線網密度較大(造價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區的密度較小(造價高、工程量大)。 3、全球氣候變暖對農業生產有利方面:高緯度地區升溫幅度最大,作物生長期延長,產量增加;對農業生產不有利方面:中緯度半濕潤半乾旱區,若降水量不變,增溫將加速陸地蒸發,使土壤中水分減少,導致作物產量下降。對工業生產也有一定的影響,溫度升高將減少高緯度地區供暖的能源消耗,明顯增加低緯度地區製冷的能源消耗。 4、自然資源的定義:人類直接從自然界獲得,並用於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和能量。它包括氣候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自然資源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舉例:能源利用對生產力的發展有巨大推動作用。△柴草為主要能源——社會生產力水平很低,△18世紀,煤炭為主要能源——社會生產力大幅提高,△20世紀50年代以後,石油為主要能源——極大地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5、常見的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台風、暴雨、寒潮、沙塵暴、暴風雪、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了解它們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麻煩採納,謝謝!

⑶ 高一的地理好學嗎重要嗎

高一的地理知識都是一些基礎性的知識,比如天文地理等一些概括性的東西,學起來比較容易,高一的時候,所有的學科都是要記入總成績的,所以地理還是比較重要的

⑷ 我是理科生,高中地理應該重點學哪些

你是理科生,只針對會考的話,那麼高一的知識就是重點,高一地理主要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第一冊的重點和難點都在一二章,但是要求掌握的第三單元的海洋的運動那節,特別是世界洋流圖很重要,要記清楚名稱及位置,還有就是地殼的運動那節,那個板塊的交界是消亡還是生長要背下來;下冊背的東西就比較多了,主要還是講了農業與工業兩大板塊,你要記住各自的區位條件,會分析。
如果你是要選地理這門課上的話,那麼最重要的有三大板塊,人文、自然、區域,區域地理知識多,而且很活,考法多,記憶的也多,很多人就是區域地理不好,但是如果你找到了竅門,會覺得很好學的。
如果要叫我們說什麼具體的重點確實很難,我們現在定義的重點就是考到知識,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某些參考。

⑸ 高中地理考試重難點

在高中地理學習中,有哪些重要內容呢?下面是我網路整理的高中地理考試重難點以供大家學習。

高中地理考試重難點:氣候成因

氣候成因的影響因素有:太陽輻射、大氣運動、地面狀況和人類活動。具體的某種氣候的形成並不一定全受這些因素的影響。所以,審題時要注意判斷主導因素是什麼。

(1)太陽輻射:①使得不同緯度地區獲得的熱量產生差異,從而形成不同的溫度帶,如熱帶、亞熱帶、溫帶、亞寒帶、寒帶(極地);②是同緯度地區的季節差異,加上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形成季風氣候。

(2)下墊面: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②地面植被和地表性質的局部差異,其實質是熱量和水分的差異,因為下墊面是大氣直接的熱源和水源。

(3)大氣環流:①本身的低壓帶、高壓帶可以作為一種天氣系統,長期影響一個地區的氣候,如赤道低壓帶終年高溫多雨;②通過盛行風帶、季風環流影響水汽輸送,進而影響氣候,如季風環流下,冬季氣流由陸到海,降水少,夏季氣流由海到陸,降水充沛;③通過氣壓帶、風帶的移動影響一些地區的氣候,如地中海氣候。

(4)人類活動:通過生產活動及改變下墊面的物理、生物學特性,改變大氣中水汽、C02的含量,影響氣候。如工業生產導致C02增多、增加森林覆蓋率或修建水庫,改變局部氣候。

高中地理考試重難點:天氣與氣候

1.鋒面、低壓、高壓、鋒面氣旋等天氣系統的特點:

鋒面:冷暖氣團(物理性質比較均一的大團空氣)的交界面。按照鋒面移動方向不同,鋒面分為冷鋒(冷氣團勢力強)、暖鋒(暖氣團勢力強)、准靜止鋒。無論是何種鋒,其降水雲系總是處於鋒線的冷空氣一側。

鋒面過境天氣變化是考查的重點:

冷鋒:過境前,氣溫較高,氣壓較低,濕度較大,天氣晴朗;過境時,多陰雨大風天氣,降水速度快,降水范圍小;過境後,氣溫下降,氣壓升高,濕度減小,天氣轉晴。(我國冬春季節的寒潮和夏秋季節的暴雨多是由冷鋒造成的)

暖鋒:過境前,氣溫較高,氣壓較低,濕度較小,天氣晴朗;過境時,多陰雨連綿的天氣,降水時間較長,降水范圍較廣。過境後,氣溫下降,氣壓升高,濕度減小,天氣轉晴。

准靜止鋒:由於鋒面處於基本靜止狀態,在鋒面控制區,會出現較長時間的連續性降水,容易引發洪澇災害(如:江淮准靜止鋒形成的梅雨天氣,容易引發長江流域的澇災)

低壓(氣旋),是一種具有暖心結構的天氣系統,由於中心氣溫較高,氣流上升強烈,形成低壓中心,在近地面水平方向上,表現為四周的氣流向中心聚合,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北半球呈現逆時針旋轉向中心輻合,南半球呈現順時針旋轉向中心輻合;由於氣流上升運動強烈,再加上氣流水平旋轉的半徑越來越小,所以在強氣旋控制下,多出現狂風暴雨天氣。

台風(颶風)就是一種強氣旋:

高壓(反氣旋),一般是由於中心氣溫較低導致的氣流強烈的下沉運動,形成高壓中心,在近地面水平方向上,表現為氣流從中心向四周輻散,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北半球呈現順時針向外圍輻散,南半球呈現逆時針向外圍輻散;由於氣流下沉運動強烈,再加上氣流水平旋轉的半徑越來越大,所以在反氣旋控制下,多是風和日麗的天氣。

鋒面氣旋:是在氣旋的低壓槽中存在鋒面系統,其形成原因是從一條准靜止鋒發展起來的,一般一個鋒面氣旋中都存在一條冷鋒和一條暖鋒。此處考查的內容主要有氣溫高低的比較、氣壓高地的比較、風速大小的比較,以及降水位置的判斷等,其判斷方法和冷暖鋒一致。

高中地理考試重難點:大洋洲、南極洲

1、南極洲的氣候特點是:烈風、暴雪和酷寒的極地氣候。

2、大洋洲成因不同的三種島嶼

大陸島:新幾內亞島(伊里安島)、紐西蘭南北兩島等。原為大陸一部分,後來由於地殼陷落或海平面上升同大陸分離。面積較大,地勢較高。

火山島:海底火山噴發而成,海拔較高,地勢險峻,如夏威夷群島。

珊瑚島:由珊瑚的遺體堆積而成,面積不大,地勢低平。

3、澳大利亞東、中、西部的地形特點是:

東部:大分水嶺,全國最大河流墨累河發源在其西側,注入印度洋。

中部:平原,有大自流盆地和地勢最低處北艾爾湖。

西部:低矮高原,佔全國面積一半

4、動物獨特性和古老性的原因是:

具有古老性和獨特性,如袋鼠、鴯鶓、鴨嘴獸

原因:位置孤立,自然條件單一,缺少大型食肉類動物(天敵),動物演化緩慢

5、澳大利亞氣候呈半環狀的原因:

①北部西北季風與東南信風影響,降水季節性變化。

②東部迎風坡降水豐富,低緯度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南部為亞熱帶濕潤氣候;背風坡降水減少,草原向沙漠過渡。西風帶控制區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③南部副熱帶高氣壓帶與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氣候,向內陸過渡為草原、沙漠。

④西部常年受副高影響,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氣候。

6、 澳大利亞經濟

有現代化的農牧業和工礦業,羊毛、小麥著名世界,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煤和鐵礦石出口多,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目前,服務業大大超過農牧業和工礦業成為經濟支柱。

7、 南極洲氣候極其寒冷的原因是:

①緯度高――地處高緯,一年之內地面接受太陽光熱最少,造成嚴寒

②地勢高――南極洲的高原地形和巨厚的冰層,加劇氣候的寒冷,形成酷寒

③氣壓高――酷寒使南極洲形成了極地高壓中心,從大陸中心向邊緣地帶經常吹反時針方向(即從陸地吹向海洋)的極地東風,降水稀少而風力極大,形成乾燥、烈風.酷寒使降水以暴雪形式出現,長久的積雪形成龐大而深厚的大陸冰蓋.烈風、暴雪和巨大的冰蓋又是南極大陸酷寒的原因

④洋流――南緯400――600持續西風環流,造成一種特殊的“風壁”.它阻礙南極地區與低緯地區的熱量交換,也是造成該地區氣候酷寒的原因之一

9、南極洲主要資源:

淡水資源:體積占冰川體積的90%以上,是世界上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大洲、周圍海洋上多冰山

礦產資源:煤(維多利亞地)、鐵(印度洋沿岸)儲量最豐富

生物資源:磷蝦、鯨、海豹、企鵝

10、我國黃河站、中山站和長城站哪個有極晝極夜現象?哪個最長?

我國黃河站和中山站有極晝極夜現象。其中黃河站要長,因為,黃河站的緯度位置比中山站緯度位置要高,在極圈以內緯度越高,極晝極夜時間越長;又因為夏半年,地球繞日公轉速度慢,所需的時間比冬半年長,北極圈以內極晝的時間也長。

⑹ 高中地理最難的部分 如何學習高中地理

地理其實是偏理科的,但是文科生學好也不難。我是文科生,地理是我最好的一門課。我學習得力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多看地圖,我可以閉著眼睛不世界地圖畫出來,還有要了解重要經緯線穿過的地方,了解各地的氣候,地形,但是要注意的是,記住原理。高一的地理是最難學的,給你一點資料把。地球運動和日照圖專題一、知識結構:二、考點梳理(一)自轉運動:1、方向、周期、速度:(1)方向:三種方向(在北極俯視地球,逆時針自西向東;在南極俯視地球,順時針自西向東;側視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2)周期:兩個周期(恆星日和太陽日)擴展思維:用圓盤演示另三種情況時恆星日和太陽日的關系。A、當自轉方向為自東向西,公轉為自西向東時:恆星日>太陽日(23小時52分8秒)B、當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公轉為自東向西時:恆星日>太陽日C、當自轉方向為自東向西,公轉為自東向西時:恆星日太陽日(3)速度:角速度:每小時轉過的角度。ω=3600/24小時即150/小時或4分鍾/10,南北極點除外處處都相等。線速度:每小時轉過的弧長。由赤道向兩極遞減。V=2πcosΦR(周長)/24小時(時間)結論:南北兩極,既無角速度,又無線速度。2、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1)晝夜更替作圖判斷:側視、俯視、立體圖、各種變式圖等。判斷晨線和昏線。(圖略)(2)產生地方時差地方時:經度不同,地方時也不同。每隔經度15度,時間相差1小時。東邊的時間比西邊的時間早。時區:國際上劃分時區的方法。規律:A、全球共有24個時區,東西各12時區,東西十二時區合為一個時區。B、每個時區都跨經度15度。C、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度數=時區數×15度D、東邊的時區比西邊的時區時間早E、算時區:經度數/150(四捨五入)區時:每個時區共同使用的時間稱為區時。區時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區共同使用的時間。北京時間:北京所在的東八區的區時。烏魯木齊時間:新疆採用的東六區的區時。世界時:0度經線上的地方時。日界線:原則上規定1800經線為日界線,但實際的日界線是曲折的★向東越過日界線日期減一天;向西越過日界線日期加一天。★把全球分為兩個日期的分界線是1800和零時經線中國跨五個時區:(東五——東九)(730E——1350E)(3)產生偏向作圖分析: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地區水平運動物體的偏向情況。(圖略)*分析偏向對地理事物產生的影響:影響大氣環流和大氣運動(舉例說明:氣旋與反氣旋、大氣環流);影響大洋環流(舉例:太平洋);影響河流的沖刷、堆積(4)影響地球形狀:三軸橢球體(二)地球公轉1、公轉的方向、軌道、周期、速度(1)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個回歸年365天5時48分46秒一個恆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2)公轉軌道與速度特點:每年1月初過近日點,公轉速度快,太陽照射南半球。每年7月初過遠日點,公轉速度慢,太陽照射北半球。影響:北半球夏半年的時間長於冬半年的時間。北極點的極晝天數(186天)比南極點的極晝天數(179天)長7天。2、黃赤交角及其影響黃赤交角產生的原因:(1)地球傾斜著圍繞太陽公轉,傾斜角度為66034′。(2)地軸在宇宙空間的方向不因季節而變化。(3)黃赤交角和極晝極夜出現的最低緯度的關系為互余。影響: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間往返移動(以一年為周期)在各種圖上會畫出黃道、赤道,標出黃赤交角和太陽直射點移動路線。(圖略)3、公轉產生的地理意義:(1)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間往返移動(2)引起正午太陽高度的周年變化了解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的概念正午太陽高度:在太陽直射點為900;在晨昏線上為00規律:隨緯度變化規律:夏至日------H由北回歸線向南北逐級遞減。冬至日------H由南回歸線向南北逐級遞減。春秋分日------H由赤道向南北逐級遞減。隨季節變化規律:每年夏至日,北回歸線以北的緯度帶H達最大。南回歸線以南的緯度帶H達最小值。每年冬至日,北回歸線以北的緯度帶H達最小。南回歸線以南的緯度帶H達最大值。計算公式推導略:結論: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H=90°-|δ-θ|,δ表示所求點緯度,θ表示太陽直射點緯度。|δ-θ|可以看作所求點與太陽直射點之間的「距離」(緯度差),這個「距離」越小,則正午太陽高度越大(3)引起晝夜長短的周年變化分時段分析:北半球日期太陽直射點北半球晝夜長短情況春分日~秋分日北半球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春分日~夏至日北半球晝長夜短,且晝漸長,極晝范圍擴大。夏至日北回歸線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夏至日~秋分日北半球晝長夜短,且晝漸短。秋分日~春分日南半球晝短夜長,緯度越高,晝越短秋分日~冬至日南半球晝短夜長,且晝漸短,極夜范圍擴大冬至日南回歸線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冬至日~春分日南半球晝短夜長,且晝漸長。二分日赤道全球晝夜平分*晨昏線上除春秋分日,日出時刻處處不等。(4)引起四季更替天文四季:夏季------白晝最長,太陽最高的三個月(5、6、7三月)冬季------白晝最短,太陽最低的三個月(11、12、1三月)傳統四季:四立劃分(5)形成地球五帶:回歸線與極圈劃分五帶。4.*補充(1)根據經度數值判斷兩點的東西方向。①兩點如在同一經度區內有兩種可能:一是同在東經度地區,那麼經度數大的點在東方,另一點在西方;二是同在西經度區內,那麼經度數小的點在東方,另一點在西方。②兩點若處不同經度區內:兩地經度數之和,若小於180°,則處東經度區的點在東方,西經度區的點在西方;若大於180°,處西經度區的點在東方,東經度的點在西方;若等於180°,既可說是東方也可說是西方。(2)物體的影子規律: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物體的影子永遠朝北(除北極點朝南)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物體的影子永遠朝南(除南極點朝北)影子朝向與太陽入射方向相反。正午太陽高度越小,影子越長。北半球冬至日正午日影最長,南半球夏至日正午日影最長請說說下圖中各點此時日影的朝向和正午日影的朝向:(3)利用經緯網計算距離在經緯網圖上可以根據經緯度量算兩點之間的距離。同一條經線上緯度1°的間隔長度都相等(因為所有經線的長度都相等),大約是111km/1°。赤道上經度1°的間隔長度最大,約為111千米,由於各緯線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南北緯60°緯線上的長度為赤道上的一半,所以在各緯線上經度差1°的弧長就不相等。在同一條緯線上(假設此緯線的緯度為α)經度1°對應的實際弧長大約為111cosαkm。因此,兩地若在同一條緯線上,只要知道兩點經度差就可以計算出兩點間的弧長。(4)太陽升落方向:一年中只有二分日全球太陽(正)東升,(正)西落;北半球夏半年,全球太陽東北升,西北落;南半球夏半年,全球太陽東南升,西南落。(5)太陽的周日視運動①對任一地而言:太陽軌跡是平行的;當地地理緯度:北回歸線以北(原因)讀下左圖判斷:正午太陽高度、日出日落方向、白晝長短、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②讀右上圖描述太陽周日視運動圖的作法③下圖為四個地點二至日太陽周日視運動圖,讀圖思考四地可能所在半球和節氣。三、重難點剖析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我們遇到的日照圖有兩種,一種是球面日照圖,另一種是平面日照圖。球面日照圖又可分為側視日照圖和極視日照圖。日照圖看似簡單,卻包含著豐富而復雜的地理知識,成為考試中必選的題目,因而很有必要對日照圖中涉及的考點進行分析、總結,尋求解題竅門,掌握答題規律,提高答對率。教學中通過反復嘗試,主要有以下幾點認識。一、考點范圍(常考查的知識點)1.判斷半球及地球自轉的方向。2.畫晨昏線或太陽光線。3.確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4.判斷日期、節氣(季節)。5.太陽高度角的分布規律。6.晝夜長短的分布、變化規律。7.判斷晨線和昏線。8.考查日出和日落的時間。9.判斷相對方向。10.地球自轉、公轉的速度。11.計算區時(地方時)。12.計算晝夜長短。13.氣壓帶的移動及氣候類型的特點。14.海陸氣壓類型的分布及季風、洋流的方向。二、考點解析1.判斷半球及地球自轉的方向(1)東西半球:明確20°W和160°E兩條經線把地球分為東西兩半球。(2)南北半球:北極上空看地球逆時針方向自轉,南極上空看地球順時針方向自轉。2.畫晨昏線或太陽光線:晨昏線與太陽光線相互垂直。3.確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要確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就要判斷出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和經度。(1)緯度位置:根據現在的教學要求,有三種情況,即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南回歸線和赤道上,判斷的依據是觀察極圈內的晝夜狀況。4.日期、節氣(季節)由日照圖確定日期和節氣(季節),日期主要有四種: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日期為6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赤道時,日期為9月23日或3月21日前後;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時,日期為12月22日前後。北半球對應的節氣依次是夏至、秋分或春分、冬至;季節是夏季、秋季或春季、冬季,此處應注意節氣和季節的區別。判斷推理的過程是:由極圈內的晝夜狀況到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再到日期節氣(季節)。5.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1)太陽直射點上的太陽高度為90°,晨昏線上的太陽高度等於o,晝半球的太陽高度大於0,夜半球的太陽高度小於0。(2)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一是緯度分布規律: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如夏至日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二是季節分布規律:夏至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3)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計算。首先要明確兩個緯度: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和所求地的緯度,根據以下公式計算:某地正午太陽高度=90°—(太陽直射點和該地間的緯度差,可用線段法分析計算)。6.晝夜長短的分布、變化規律就教材的要求而言,主要考查三種情況。以北半球為例,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春分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同時還要分清回答晝夜狀況還是晝夜變化趨勢,這就要注意以下規律: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南、北半球),哪個半球晝長於夜;太陽直射點向哪方(南方、北方)移動,哪個半球晝變長夜變短。7.判斷晨線(黎明)或昏線(黃昏)首先明確圖中給出的地球自轉的方向和太陽光線的方向,如果地球自轉方向向著太陽光線,此半球的晨昏線部分為晨線;如果地球自轉方向背向太陽光線,此半球的晨昏線部分為昏線。8.日出、日落(1)晨線上的各地同時日出,昏線上的各地同時日落。(2)根據某地晝夜長短計算日出日落時刻,先計算出該地晝長的時間,然後以正午12時為起點,減去晝長時間的1/2就是日出時間,加上晝長時間的1/2就是日落時間。9.判斷相對方向經線指示南北,向著北極是北方,向著南極就是南方;緯線指示東西,即左西右東。10.地球自轉、公轉的速度(1)自轉:自轉的角速度各地相同,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兩極既無角速度也無線速度。(2)公轉:夏至日速度較慢且還在變慢,冬至日速度較快且還在加快,因為地球公轉,7月初經過遠日點時速度最慢,1月初經過近日點時速度最快。11.計算區時、地方時明確太陽直射點的地方時為12時,晨線與赤道交點的地方時為6時,昏線與赤道交點的地方時為18時,經度相差15°,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相差1°,地方時相差4分鍾。再結合圖中給出的經度信息,可計算區時。12.計算晝夜長短計算某地的晝夜長短,首先應明確過該點的緯線圈在晝夜半球上各跨了多少經度,按每隔15°為1小時可計算出晝夜長短13.氣壓帶的移動及氣候類型的特點氣壓帶的移動是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因而氣壓帶在夏至日向北移,在冬至日向南移。以地中海氣候為例說明,夏至日日照圖可表明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地中海沿岸,氣候特點炎熱乾燥;冬至日日照圖可表明西風帶控制地中海沿岸,氣候特點溫暖濕潤。14.海陸氣壓類型的分布及季風、洋流的方向夏至日日照圖,亞洲大陸氣壓是亞洲低壓,北太平洋氣壓是夏威夷高壓,東亞盛行東南季風,南亞盛行西南季風,北印度洋洋流順時針方向流動;冬至日日照圖,亞洲大陸氣壓是亞洲高壓,北太平洋氣壓是阿留申低壓,東亞盛行西北季風,南亞盛行東北季風,北印度洋洋流逆時針方向流動。例1:讀「北極為中心的投影圖」(圖5),圖中虛線表示回歸線與極圈,ABC代表晨昏線,黑粗線OE和OF為日期分界線,完成下列要求:(1)此時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2)北京時間為月日時。解題思路:試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地理邏輯思維和地理推理能力,解題時關鍵是要充分利用題乾和極視圖提供的信息:以北極為中心的投影圖——地球的自轉方向為逆時針方向、ABC為晨昏線——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或者極夜現象(這是解題最重要的隱性信息)。NE和NF為日期分界線——180°經線和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由NF平分晨昏線可知:NF應該為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另一條粗線NE就是180°經線。隱性信息被挖掘出來後,後面的解答就比較容易了:此時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時間應該是6月22日(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23°26′N),太陽直射的經線地方時為12時,正好與0時所在經線NF組成經線圈。因為NE為180°,根據地球自轉方向及經度分布規律可知太陽直射的經線應為135°W,也就是說太陽直射的地理坐標為:23°26′N和135°W。最後由135°W地方時為12時可推算出北京時間為6月23日5時。例2:圖6中的兩條虛線,一條是晨昏線,另一條兩側大部分地區日期不同;此時地球公轉速度較慢。讀圖6完成1~2題。1、若圖中的時間為7日和8日,甲地為A.7日4時B.8日8時C.7日8時D.8日4時2、此時可能出現的現象是A.安大略湖畔夕陽西下B.幾內亞灣沿岸烈日當空C.澳大利亞東海岸夜幕深沉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現解題思路: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根據日期分界線的基本特徵——通過南北極點的經線,首先確定出通過南北極點的那條虛線為日期分界線,再結合題干中「此時地球公轉速度較慢」(此時北極地區為極晝),推知該虛線應該是180°經線(晝半球不可能出現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再進一步推出另一條虛線為晨線。這些信息提取出來後,就可以按部就班地按常規思路解題:甲的經度為150°E,晨線與赤道在120°E處相交,則120°E的地方時為6時,甲地地方時應為8時。因為180°經線西側日期總是早一天,日期應該為8日,即8日8時。當北京時間為6時時,通過計算就可以推出可能出現的現象是安大略湖畔夕陽西下。例3.讀圖3回答1—4題1.2002年11月20日9時(北京時間)中國第1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雪龍號」自上海出發,此時長城站所在地區的區時為A.19日19時B.20日5時C.19日21時D.20日21時2.中山站到南極點的直線距離約為A.2070千米B.2270千米C.2570千米D.2670千米3.與中山站相比,長城站所在地A.白晝時間長B.自轉速度慢C.自轉周期長D.正午太陽高度大4.中山站出現極晝期間,下列河流最有可能處於枯水期的是A.湄公河B.萊茵河C.亞馬孫河D.贊比西河解題思路:1題,根據經度的分布和變化規律,可以判斷長城站位於西四區,與北京相差12個時區,當北京時間為11月20日19時,長城站的區時為19日21時。2題,讀圖可知中山站的緯度比較接近700S,與南極點的緯度差為200,地球表面緯度相差10其實際距離約為111KM,通過計算並與備選項比較,可以得出正確的答案。3題,長城站的緯度比中山站低,其正午太陽高度總是比中山站大,中山站位於南極圈以內,夏半年其白晝時間總比長城站長。4題,中山站出現極晝期間,南半球是夏半年,北半球是冬半年,贊比西為汛期,湄公河為枯水期,萊茵河與亞馬孫河分別流經溫帶海洋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沒有明顯的汛期與枯水期。【答案】1.C2.B3.D4.A四、命題意向1、近年高考文綜試題中本專題考情分析年份及試題考察內容題型分值2006北京文綜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選擇題4天津文綜日出日落方位8全國卷(2)晝夜長短12重慶文綜正午影長的季節變化42005北京文綜自轉速度與晝夜長短選擇題4天津文綜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方向122004全國文綜晝夜長短及變化選擇題4北京春季文綜地球公轉速度4天津文綜晝夜長短及變化122、規律總結:(1)從考核內容上看,重點考察晨昏線、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等學科基礎知識。2006年新增加考查了日出日落方位的確定,如天津文綜第1、2題。從命題趨勢來看,對本部分知識的考核有強化趨勢。(2)從考查形式上看,第一,多以選擇題方式出現,文綜卷中尤其如此;第二,試題多以圖文結合、圖表結合的方式呈現,且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3)能力上,注重考查讀圖能力、計算能力、空間思維能力。試題具有綜合性、分析性和實用性。你們現在應該用的上的

⑺ 高一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第一單元重難點歸納!急求滿意即采肯定好評

第一節: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l 天體:天體是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星光閃爍——恆星;恆星衛士——行星;行星衛士——衛星;輪廓模糊——星雲;一閃即逝——流星;拖著長尾——彗星;氣體和塵埃
l 天體系統:運動著的天體與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互繞轉而形成的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
l 天體系統的層次:

最高一級天體系統:總星系;最低一級天體系統:地月系。
宇宙包括總星系和人類未探測區域。
l 光年:計算天體間距離的單位。
二、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
l 運動特徵:同向、共面、近圓
l 結構特徵:質量、體積、距離
l 局太陽由近到遠: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小行星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金星距地球最近
l 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冥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①有適宜的溫度——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因而有適宜的溫度
②有液態水;——內部物質運動、距離適中
③有適量的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地球的體積和質量適中,因而有適量的大氣
④安全的宇宙環境

第二節: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一、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l 太陽輻射: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四周發射能量,這種現象稱為太陽輻射
l 太陽輻射能量的來源:核聚變4H——He
l 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生物的生成(光、熱資源),
促進水、大氣的運動
生產生活:太陽能、煤、石油
二、太陽活動影響地球
l 太陽活動的主要類型:主要類型有黑子、耀斑,黑子發生在光球層,耀斑發生在色球層。
? 黑子:溫度比其他地方低;
? 耀斑:色球的某些區域突然出現的大而亮的斑塊。每當耀斑爆發會釋放出很強的無線電波,大量的紫外線,X射線,γ射線,以及高能帶電粒子
? 黑子、耀斑周期:11年,同步起落,體現太陽活動的整體性
l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電離層擾動,干擾無線電短波通信;干擾地球磁場,磁暴現象;影響氣候,圖1.13
注意:太陽對地球的最大影響是太陽輻射!

第三節: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
l 地球運動的兩種形式:自轉和公轉
l 地軸的方向: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
l 自轉的方向、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
l 自轉的周期:恆星日23時56分4秒,
太陽日24小時
l 自轉角速度:除兩極,角速度相同,15度每小時。兩極點角速度為0。
l 自轉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大,兩極點為0。
l 公轉的軌道(近日點和遠日點、快慢):
地球公轉軌道是近似正圓的橢圓形,太陽位於橢圓的一個焦點上,使地球繞日公轉中出現近日和遠日現象。地球位於近日點及附近時,公轉速度快,位於遠日點及附近,公轉速度慢。
l 公轉周期:1年,也稱為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

二、地球自轉與時差
l 晨昏線(圈):晨昏線平分地球,太陽光線垂直於晨昏線
l 地方時:經度相差1度,地方時相差4分鍾,東加。正午時,太陽高度角為一天中的最大值,地方時為12點
l 區時:
全球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跨經度15度個時區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本區的區時。相連的時區區時相差1小時,東加西減。
國際日界線:基本沿東經180度。由西向東跨過國際日界線,日期減一天;由東向西跨過國際日界線日期加一天。
日期變更:0時區和國際日界線把全球日期分為今天和昨天。當0時區和中時區重合時,今天的日期和昨天的日期相等。
時區=經度/15,十分位四捨五入
l 北京時間:東八區區時,東經120度地方時
l 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交替、地方時

三、地球的公轉與季節
l 黃赤交角: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的夾角,23度26分,
l 正午太陽高度角:地方時12點時,太陽光線與地面的夾角。

l 太陽直射:正午太陽高度角為90度,光線延長線經過地心。(圖中紅線為太陽直射)
l 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規律:從直射點向兩邊遞減。
l 某地正午太陽高度角=900—∣某地緯度—太陽直射點緯度∣,南緯用負值代入。
l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l 春分/秋分:
? 側視圖:

? 日期:春分3月21日前後,秋分9月23日前後
? 太陽直射點在赤道,直射光線延長線經過地心
? 晨昏線和太陽光線垂直,經過地心
? 地軸和晨昏線重合
? 晝夜等長
? 正午太陽高度角從赤道向兩邊遞減
l 夏至:
? 側視圖:

? 日期:6月22日前後
? 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北緯23度26分,直射光線延長線經過地心
? 晨昏線和太陽光線垂直,經過地心
? 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極晝;南半球夜長晝短,南極圈極夜。赤道晝夜等長。
? 正午太陽高度角從北回歸線向兩邊遞減
l 冬至:

? 日期:12月22日前後
? 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南緯23度26分,直射光線延長線經過地心
? 晨昏線和太陽光線垂直,經過地心
? 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極夜;南半球夜短晝長,南極圈極晝。赤道晝夜等長。
? 正午太陽高度角從南回歸線向兩邊遞減
l 夏半年與冬半年:
夏半年晝長大於夜長
冬半年夜長大於晝長
l 四季劃分:
夏季:白晝最長、太陽高度角最高、太陽輻射最多
冬季:白晝最短、太陽高度角最低、太陽輻射最少
春秋季:冬夏的過渡季節
3、4、5為春季,6、7、8為夏季,9、10、11為秋季,12、1、2為冬季
l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的更替、五帶的劃分。

第四節:地球的圈層結構
一、地球的內部圈層
l 地震波:當地震發生時,地下岩層受到強烈的沖擊會產生彈性震動,並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即地震波。
特性:
縱波:速度快,可通過固液氣傳播
橫波:能量大,只能在固體中傳播

l 地震波在地下傳播速度會發生變化,而某些地區一定深度處,地震波有明顯的突變,這種波速發生突變處的層面叫不連續面。
? 莫霍界面
? 古登堡界面
l 地殼: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部分,由岩石組成。大陸部分的平均厚度為 33KM
l 地幔: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個物質呈融熔狀態的軟流層,一般認為軟流層是岩漿和地震的發源地。
l 岩石圈:軟流層以上部分,物質由岩石組成。包含地殼。
l 地核:外核部分呈液態(因為橫波不能通過),內核為固態。
二、地球的外部圈層:
l 大氣圈:氣體和懸浮物
l 水圈:地表水、地下水、大氣水、生物水;循環運動
l 生物圈:地球表層生物及生存環境的總稱。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⑻ 高中地理必修一的重點,難點,考點有哪些

必修一特別是洋流也很重要:什麼洋流都要記清楚,根據圖很好記,可以和北半球三圈環流和風帶示意圖結合起來記憶,風向就是洋流流向,一舉兩得,還有背斜與向斜,考點:大型漁場形成的成因,兩點:1。寒暖流交匯。2。上上補償流 共形成四大漁場,形成成因特殊的還有印度洋的季風洋流,特別是分冬夏季,冬逆夏順根據經緯度判斷東西半球:經度是由零度經線向東西兩半球遞加,緯度是由赤道向南北兩極遞加根據等溫線判斷南北半球:水溫由赤道向南北兩極遞減地方時的計算:1.已知某一地的地方時,求另一地方的地方時:已知地方時±4(分鍾/度)×經度差=所求地方時 (東加西減)2.已知某一地的經度,求另一地方的的經度時:已知經度±1°/4分鍾×兩地地方時差數(分鍾)=某地經度

⑼ 高一地理必修三總結盡可能詳細 !詳細!

一、知識結構

二、重難點解析

(一)區域

區域指一定范圍的地理空間,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面積、形狀、范圍或界線,是一個可度量的實體。區域包含自然、經濟、社會方面許多要素,區域是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而構成的一個整體。由於組成區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具有某些方面的共性或結構一致性,使得區域內部表現出明顯的相似性和連續性。區域的劃分是建立在地域差異的客觀基礎之上的。區域劃分的指標有自然、經濟和社會等某一方面的,也有綜合性的。相應的區域有自然區、經濟區、文化區、行政區、綜合區等。有的區域邊界是明確的,有的區域邊界具有過渡性質。任何一個區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環境條件,並對區域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二)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以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為例)

長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

位置
北緯30°附近,地處東部沿海地區中部,長江的入海口,對外聯系方便
大致位於北緯43°—48°,地處我國東北地區東部

氣候
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
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雨熱同期,溫暖季節短,降水較少,生長期較短

土地條件
水稻土為主,多為水田,較分散,人均耕地面積低於全國
黑土廣布,多為旱地,集中連片,人均耕地面積高於全國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貧乏
有較豐富的石油等礦產

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發展水田耕作,種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三熟;貿易發達;依託發達的農業發展輕工業,從國外運入礦產資源發展重工業,是我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發展旱地耕作業,主要種植玉米、春小麥、大豆等,一年一熟;利用當地豐富的石油、煤、鐵等資源發展重化工業,是我國重化工業基地

長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位置
北緯30°附近,地處東部沿海地區中部,長江的入海口,對外聯系方便
大致位於北緯43°—48°,地處我國東北地區東部

氣候
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
地處溫熱帶季風氣候區,雨熱同期,溫暖季節短,降水較少,生長期較短

土地條件
水稻土為主,多為水田,較分散,人均耕地面積低於全國
黑土廣布,多為旱地,集中連片,人均耕地面積高於全國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貧乏
有較豐富的石油等礦產

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發展水田耕作,種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三熟;貿易發達;依託發達的農業發展輕工業,從國外運入礦產資源發展重工業,是我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發展旱地耕作業,主要種植玉米、春小麥、大豆等,一年一熟;利用當地豐富的石油、煤、鐵等資源發展重化工業,是我國重化工業基地

(三)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以長江中下游平原農業發展為例)

在開發早期,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形、水系和土壤特徵限制了耕作農業的發展。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一些原來的限制性因素逐漸演變成了對農業生產的有利因素。戰國時期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大片沼澤分布區,是現今主要的商品糧生產地區;船作為交通工具被廣泛利用,長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系不再成為人們交往的障礙,反而為擴大交通提供了天然水道。

長江中下游平原地理條件適合發展水稻種植,歷史上人口從北往南幾次大規模遷移,使得長江中下游平原人口越來越稠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使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種植可以精耕細作,長江中下游平原逐漸成為我國糧食主要生產基地,可是現在,盡管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國糧食單位面積產量較高的地區,但是相對來說不利於規模化和機械化的推廣,因而它的糧食生產地位逐漸讓位於華北平原和東北平原。

通過分析長江中下游平原地理環境對於不同階段農業發展的影響,我們可以認識到地理環境在不同發展階段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是不同的,而不是說隨著人類改造地理環境的能力加強了,地理環境的影響就會變得越來越小,關鍵要看區域在一定發展階段人地關系的協調程度。

(四)導致南北方建築物特點不同的自然原因

1、比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長,南方的夏季濕熱而漫長。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陽光照和熱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觀比南方強。北方民居的牆體嚴實厚重,利於在冬季保溫禦寒;南方民居的牆體輕薄,利於在夏季通風透氣。從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漸增大,民居的屋頂坡度也逐漸增大(利於排水);隨著對保溫要求的降低和對通風納涼要求的提高,民居的房檐逐漸加寬,房屋進深和高度逐漸加大。

2、北方的城市住宅樓建設要考慮冬季室內取暖和牆體保溫,所以建築成本較高。樓房間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陽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陽高度自北向南逐漸增大,為保證樓房底層正午有陽光照射的樓房間距自北向南逐漸減小。

(五)地理環境為新加坡經濟發展提供了哪些條件

「扼馬六甲海峽」是新加坡地理位置的突出優勢。馬六甲海峽是連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要道,是歐洲、非洲、西亞、南亞與東亞、大洋洲之間海上貿易的必經之路。新加坡則是馬六甲海峽最重要的港口。但是,地域狹小、勞動力缺乏、自然資源匱乏、市場狹小則對工業發展不利。

海上交通要道和重要港口的條件,以及世界海上石油貿易的發展,促使新加坡重點發展與海上石油運輸和港口服務相關的工業部門。此外,東南亞豐富且廉價的勞動力資源也為新加坡的工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工業的發展又促進了新加坡其他產業部門的發展。新加坡本來是以港口商業服務為主,在工業發展的促進下,依靠其航海和航空樞紐的地位以及熱帶海島風光,又發展了交通與電訊、旅遊等產業;吸引外資、對外貿易和旅遊的擴展,又進一步推動了金融服務業的發展。

作為城市島國,新加坡可用於農業發展的土地有限,所以農產品主要依賴進口。

由於本國經濟發展空間和市場狹小,迅速發展的經濟和積累的資本需要找到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所以,新加坡大力向海外投資。

一、知識結構

二、重難點解析

(一)遙感

1、遙感的主要環節

2、遙感的特點

與傳統獲取資料的手段相比,遙感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探測范圍大。每幅陸地衛星圖像覆蓋的地面范圍達3萬平方千米。在宇宙飛船上,甚至可以把半個地球拍在一張圖片上。

(2)獲得資料的速度快、周期短,能反映動態的變化。實地測繪地圖,需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重復一次。而陸地衛星遙感每18天可以覆蓋地球一遍;如果兩顆衛星同時運行,每隔9天可以覆蓋地球一遍,並且是連續觀測。一些地區自然現象的動態變化,也能很快反映出來,並及時作出預報。

(3)受地面條件限制少。對於自然條件惡劣、地面工作難以開展的地區,如高山、冰川、沙漠、沼澤等,或因國界限制不易到達的地區,遙感則能很容易獲得資料。

(4)手段多,獲得的信息量大。遙感技術可以根據不同的目的和任務,選用不同的波段和不同的遙感儀器,取得所需的信息。除地表外,遙感能探測一定深度的海底和冰層。微波遙感還具有全天候工作的能力。遙感技術所獲得的信息量十分龐大。

(5)用途廣。遙感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農業、林業、地質、海洋、水文、氣象、測繪、環境保護、防災救災和軍事偵察等許多領域。

3、應用

目前遙感技術已經應用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

遙感在農業方面的應用主要包括土地資源調查、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病蟲害和農業生態環境調查和監測、農作物長勢監測和估產等。

通過遙感技術進行資源調查,較之傳統的人工野外調查就有著諸多優點,特別是對於一些人員難以進入的區域調查,如熱帶密林、沼澤、冰川雪原等,遙感是目前取得所需資料的唯一途徑。

(二)全球定位系統

1、全球定位系統的組成

GPS系統包括三大部分:空間部分——GPS衛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監控系統;用戶設備部分——GPS信號接收機。

空間部分由24顆衛星組成,均勻分布在6個軌道平面,其中21顆是工作衛星,3顆備用衛星。在用GPS信號導航定位時,為了計算觀測站點的三維坐標,必須觀測4顆GPS衛星,這4顆衛星稱為定位星座。

GPS地面控制系統由5個監控站、1個主控站和3個注入站組成。監控站的主要作用是對衛星上的各種設備是否正常工作,衛星是否一直沿著預定軌道運行等進行監測與調控;主控站的主要作用是收集各監控站對GPS衛星的全部觀測數據,利用這些數據計算GPS衛星的軌道和衛星時鍾數據;注入站的主要作用是在每顆衛星運行至上空時,將導航數據及主控站的指令注入到衛星。

GPS接收機包括接收機硬體、GPS數據處理軟體等用戶設備。

2、在全球的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使用GPS導航定位時,為什麼必須觀測四顆GPS衛星才可以計算出地面點所在的位置?

這個問題涉及GPS的工作原理,是同學們難以理解的內容。GPS是利用一種被稱為三邊測量術的方法來完成導航與定位功能的。三邊測量術是通過計算某個點與另外三個已知點之間的距離來推算這個點的相對位置的一種方法。為了使同學們能夠更好地理解這種方法,下面以一個簡單例子來加以介紹:

假如你在野外迷路了,為了確定你所在的位置,你向一個路過的人詢問,但他只告訴你這里距離王家村10里路。雖然這個信息沒有立刻解決你的問題,但也給了你不少的幫助,於是你打開地圖,找到王家村,以王家村為圓心按比例尺在地圖上畫一個相當於半徑為10里的圓(如圖1)。然後,你又遇到了另外一個過路人,從他那裡知道這里距離李家村15里路,你按照剛才的方法繪制了第二個圓(如圖2)。現在你得到了兩個交點,你必定處於其中的一個。這時,你再向第三個人打聽到了這里距離張家村10里,當你把這個圓在地圖上繪制完後,你的位置也就一目瞭然了(如圖3)。

GPS的工作原理與上面所介紹的方法是一樣的,所不同的只是三顆衛星代替了三個村子,而且由於是在三維空間里,地圖上平面的圓形也變成了立體的球體。如下圖所示,GPS接收機接收到空中GPS衛星A、B、C傳來的信號,分別計算出與它們之間的距離,然後分別以三顆衛星為球心,以各衛星到接收機之間的距離為半徑「繪制」三個巨大的球體,三個球體會相交於兩點,其中那個與地球表面相交的點就是這台GPS接收機所在的位置。然後通過GPS接收機中儀器的計算,得到可以使用的信息,如經緯度。衛星D的作用則是測量GPS接收機所在的高程。

3、全球定位系統的應用

GPS是一個軍民兩用的系統。軍事應用是GPS建設的最初目的。海灣戰爭期間,GPS系統尚未完全建成,但初步使用已顯神威。僅從國防戰略角度來看,我國也必須發展自己獨立的空間定位系統。

隨著GPS太空衛星網路的完全建成,其應用領域不斷擴大。除了導航定位的重大技術飛躍外,它還帶來了一場大地勘測技術的革命。目前,GPS定位技術以其精度高、速度快、成本低、操作簡便等優點被廣泛應用於大地測量中。

GPS在交通和救援方面的應用也很廣泛。車輛GPS定位管理系統通常包括兩部分:車載部分(車上安裝的GPS系統)與監控中心。系統的主要的工作內容是由車載GPS自主定位,結合無線通信系統將定位信息發往監控中心(調度指揮中心),監控中心結合地理信息系統對車輛進行調度管理和跟蹤。

在現代農業生產走向大農業和機械化過程中,農業生產要達到增產高效的目的,除了適時種植高產作物,加強田間管理等技術措施外,弄清土壤性質,檢測農作物產量、分布、合理施肥以及播種和噴灑農葯等也是農業生產中重要的管理技術。

利用GPS技術,配合遙感(RS)和地理信息系統(GIS),能夠監測農作物的產量和分布、土壤成分和性質,做到合理施肥和噴灑農葯,從而達到節約費用、降低成本、增加產量、提高效率的目的。比如利用飛機噴葯,可根據GPS系統定位和遙感數據掌握農田情況,經地理信息系統的分析處理,可以引導飛機因地而異合理用葯,准確噴灑。

在旅遊及野外考察中,比如到風景秀麗的地區去旅遊,到原始森林、雪山峽谷或者大沙漠地區去探險考察,利用GPS接收機可以隨時知道你所在的位置及行走速度和方向,使你不會迷失路途。目前GPS接收機越來越精巧,非常便於攜帶和使用。可以說,GPS的應用正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其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三)地理信息系統

1、地理信息系統的簡要程序

2、地理信息系統的一些應用功能

(1)資源清查

資源清查是地理信息系統最基本的功能。這時系統的主要任務是將各種來源的數據匯集在一起,並通過系統的統計和覆蓋分析功能,按多種邊界和屬性條件,提供區域多種條件組合形式的資源統計和進行原始數據的快速再現。以土地利用類型為例,可以輸出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分布和面積,按不同高程帶劃分的土地利用類型,不同坡度區內的土地利用現狀,以及不同時期的土地利用變化等,為資源的合理利用、開發和科學管理提供依據。

(2)城鄉規劃

城市與區域規劃中要處理許多不同性質和不同特點的問題,它涉及資源、環境、人口、交通、經濟、教育、文化和金融等多個地理變數和大量數據。地理信息系統的資料庫管理有利於將這些數據信息歸並到統一系統中,最後進行城市與區域多目標的開發和規劃,包括城鎮總體規劃、城市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環境質量評價、道路交通規劃、公共設施配置,以及城市環境的動態監測等。這些規劃功能的實現,是以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搜索方法、多種信息的疊加處理和一系列分析軟體加以保證的。我國大城市數量居於世界前列,根據加快中心城市的規劃建設,加強城市建設決策科學化的要求,利用地理信息系統作為城市規劃、管理和分析的工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災害監測

藉助遙感數據的搜集,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可以有效地用於森林火災的預測預報、洪水災情監測和洪水淹沒損失的估算,為救災搶險和防洪決策提供及時准確的信息。例如,據我國大興安嶺地區的研究,通過普查分析森林火災實況,統計分析十幾萬個氣象數據,從中篩選出氣溫、風速、降水、濕度等氣象要素,以及春秋兩季植被生長情況和積雪覆蓋程度等14個因子,用模糊數學方法建立數學模型,建立了微機信息系統的多因子的綜合指標森林火險預報方法,對預報火險等級的准確率可達73%以上。

(4)環境管理

環境管理涉及人類社會活動和經濟活動的一切領域。一個大中型城市每年搜集和監測的環境數據可能多達100萬個。一個地方的環境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有:為環境管理部門提供數據和信息存儲方法——基礎資料庫系統;提供環境管理的數據統計、報表和圖形編制方法;建立環境污染的若干模型,為環境管理決策提供支持;提供環保部門辦公軟體;提供信息傳輸的方法和手段等。

(5)宏觀決策

地理信息系統利用擁有的資料庫,通過一系列決策模型的構建和比較分析,為國家宏觀決策提供依據。例如系統支持下的土地承載力的研究,可以解決土地資源與人口容量的規劃。我國在三峽地區研究中,通過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和計算機輔助制圖的方法,建立環境監測系統,為三峽宏觀決策提供了建庫前後環境變化的數量、速度和演變趨勢等可靠的數據。

(四)地理信息技術與數字地球

「數字地球」是將有關地球上每一點的信息,按地球的地理坐標加以整理所構成的一個全球的信息模型。其核心思想有兩點:一是用數字化手段統一性地處理地球問題,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資源。

「數字地球」的關鍵技術離不開GIS、GPS和RS。「數字地球」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涉及信息高速公路與高速網路技術、高解析度衛星遙感技術、空間信息技術與空間數據基礎設施、大容量數據存儲技術、可視化和虛擬現實技術、高性能計算能力等諸多關鍵技術。

「數字地球」提供的數據和信息在農業、林業、水利、地礦、交通、通訊、新聞媒體、城市建設、教育、資源、環境、人口、海洋以及軍事等幾十個領域都能產生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如農作物監測、農作物估產、土地覆蓋物的識別和評價、土地和地籍管理、水資源管理、環境監測、資源合理利用、數字天氣預報、災害評估和監測、災害模擬和預報、漁場預報、智能交通管理、商業選址、市場調查、通訊、民用工程、城市管道管理、在線政府公共信息服務等等。

眾所周知,地球上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恰恰因為自然資源的有限以及以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為特徵的信息革命的深入,世界經濟模式必然會從現行的以自然資源為主的工業經濟模式逐步轉換為未來的以信息資源為主的知識經濟模式。在即將到來的以知識經濟為特徵的信息社會中,信息是主要經濟資源,數字化信息是知識經濟的物質形式。「數字地球」可以包容80%以上的人類信息資源,由此可見,以數字形式處理一切與空間位置相關的信息為特徵的「數字地球」,則是未來信息資源的主體核心。「數字地球」必將在未來以知識經濟為主體的經濟建設中具有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高一地理重難點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