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洞庭湖有什麼地理知識

洞庭湖有什麼地理知識

發布時間:2023-02-10 05:48:48

❶ 東洞庭湖的自然地理


東洞庭湖,位於長江中游荊江江段南側,介於北緯28°59″至29°38″,東經112°43″至113°15″之間,瀕靠湘北歷史文化名城---岳陽市,全區總面積19萬公頃。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國際濕地公約」收錄的由中國政府指定的21個國際重要濕地自然保護區之一,主要保護洞庭湖濕地生態和生物資源。 該區域地處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7C°,降水量1200至1300毫升,無霜期285天。東洞庭湖獨特的生態環境孕育了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物種具有古老獨特、珍稀度高的特徵。洞庭湖作為長江中下游地區僅存的兩個自然通江湖泊之一,在調節長江洪水徑流、保護物種基因或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❷ 洞庭湖的地理資料

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長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湖區位於荊江南岸,跨湘、鄂兩省,介於北緯28□30′~30□20′,東經110□40′~113□10′。湖區面積1.878 萬平方公里,天然湖面2740平方公里,另有內湖1200平方公里。
所在地區 :湖南
面積 :2820.00平方公里
深度 :最大深度 30.80米
容積 :188.0億立方立米
成因類型: 構造湖
生態特徵 :洞庭湖水質比較清潔,富營養化不明顯,主要污染物通過降水使大氣中的有害物質隨雨水人湖,是污染物質進入湖水的途徑之一,隨雨水進入洞庭湖的主要物質是SO、Co、NoX以及煙塵,有害有毒物質主要有汞、鎘、六價鉻、砷、鉛、酚、氰化物、硫化物;洞庭湖是我國主要淡水商品魚基地,現有魚類113種,分屬11目22科,其中102種是與長江上游共有的,其中鯉科魚類65種,鮠科10種,鰍科9種,鰭科6種,銀科3種,鯰科、鮡科各為2種,其他16種。漁獲量在15000-30500噸,主要經濟魚有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鯉、鯽、赤眼鱒。
形態描述:洞庭湖呈現一派水流沼澤、河網平原地貌景觀,東、南、西三面環山,北部敞口的馬蹄形盆地,西北高,東南低;湖面海拔平均33.5米,其中西洞庭湖35~36米,南洞庭湖34~35米,東洞庭湖33~34米,平均水深6~7米,最深處30.8米,總面積約2691平方公里,其中西洞庭湖345平方公里,南洞庭湖917平方公里,東洞庭湖1478平方公里,湖水蓄量178億立方米;底質多泥或淤泥型;主要入湖河流有湘江、資江、沅江、澧江四水、長江三口、汩羅江、藕池東支、華容河。

◆歷史變遷
歷史上洞庭湖曾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由於現代的圍湖造田,以及自然的泥沙淤積,洞庭湖面積由最大時的約6000平方千米驟減到1983年的2625平方千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鄱陽湖超過而成為第二大淡水湖。近年來加強了對湖泊區域的保護,實行退耕還湖。現在天然湖泊面積2625平方千米,蓄洪堤垸和單退堤垸高水還湖擴大湖泊面積1343平方千米,總共3968平方千米。
地質與地貌

洞庭湖是燕山運動斷陷所形成,第四紀至今,均處於振盪式的負向運動中,形成外圍高、中 部低平的碟形盆地。盆緣有桃花山、太陽山、太浮山等 500米左右的島狀山地突起,環湖丘陵海拔在250米以下, 濱湖崗地低於120米者為侵蝕階地,低於60米者為基座和 堆積階地;中部由湖積、河湖沖積、河口三角洲和外湖 組成的堆積平原,大多在25~45米,呈現水網平原景觀。 分為西、南、東洞庭湖。湖底地面自西北向東南微傾。

氣候與水文

湖區年均溫16.4~17℃,1月3.8~ 4.5℃,絕對最低溫-18.1℃(臨湘1969年1月31日)。 7月29℃左右,絕對最高溫43.6℃(益陽)。無霜期258~ 275天。年降水量1100~1400毫米,由外圍山丘向內部平 原減少。4~6月降雨占年總降水量50%以上,多為大雨和暴雨;若遇各水洪峰齊集,易成洪、澇、漬災。 洞庭湖北有分泄長江水流的松滋、太平、藕池、調弦(1958年堵口)四口;東、南、西三面有湘、資、沅、 澧等水直接灌注入湖,形成不對稱的向心水系,水量充沛,年徑流變幅大,年內徑流分配不均,汛期長而洪澇頻繁。城陵磯多年平均徑流量3126億立方米,最大年徑流量(1945年)5268億立方米,最小年徑流量(1978年)1990億 立方米。 汛期(5~10月)徑流量占年均徑流量的75%; 其中四口1164億立方米,占汛期徑流總量48.5%。洞庭湖水位始漲於4月,7~8月最高,11月~翌年3月為枯水期。多年最大水位變幅,岳陽達17.76米。素有「洪水一大片,枯水幾條線」,「霜落洞庭干」之說。 1954年長江中游出現特大洪水,洞庭湖尚能削減洪峰,顯示湖泊調蓄功能。然而,眾水匯聚湖中,僅有城陵磯一口流出,洪水停蓄時間長,泥沙大量沉積,多年平均入湖泥沙1.335億立方米,其中來自長江的達1.18億 立方米,佔82.0%,來自四水的0.241億立方米,佔18%, 而城陵磯輸出量只佔入湖泥沙量的25.1%,淤積在洞庭湖的泥沙占入湖泥沙總量的73.4%, 達0.984億立方米。 年均淤積量較鄱陽湖大十幾倍。
70年代以來,三口口門淤高,入湖水量減少,但沅、澧洪道自然洲土增長殊巨,目平、七里湖淤高各達2~4米,南洞庭湖北部淤高2米,東洞庭湖注滋河口東伸,飄尾延伸至君山。因此,西洞庭湖蓄洪能力基本消失,南洞庭湖南移,東洞庭湖東蝕,調蓄功能趨向衰減。

發育過程

先秦—漢晉時期,因河流入湖三角洲不斷向湖中伸展,湖面分割縮小,湖區邊緣出現洲灘與分隔的湖群。公元4~19世紀,洞庭湖繼續緩慢沉降,洞庭湖水系受長江分流南下影響,洞庭湖一直向東擴展,清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洞庭湖到達全盛時期,周極400餘公里,洪水湖面達6000餘平方公里。百餘年來,長江數次大水往 南潰決,形成四口分流局面,江水挾帶大量泥沙入湖,湖泊迅速淤塞萎縮,現有水域不及全盛時期之半,退居為全國第二大淡水湖。80年代以來,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北部)正向沼澤化演變。

◆經濟概況
洞庭湖區經1954年、1964年和70年代三階段以治水為中心的農田基本建設,已成為中國重要的商 品糧基地之一,重點淡水漁區之一。湖泊以定居性魚類為主,有鹹淡水洄遊性魚類和江湖半洄遊魚類114種,隸 屬12目,23科,70屬,以鯉科為大宗,有63種,佔55.3%。 主要經濟魚類有草、鰱、鱅、鯿、魴、鱖等12種。蘆葦遍布湖洲,面積6萬公頃,90%用於造紙。洞庭湖區有通航河道147條,通航里程3276公里,常年通航河道75條,其中主要航道16條計996公里。此外,城陵磯於1980年改為外貿港,設計能力200萬噸。

❸ 洞庭湖地理位置

洞庭湖古稱雲夢、九江,位於中國湖南省北部,長江荊江河段以南,是中國第三大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其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唐代詩人劉禹錫曾用詩歌《望洞庭》描寫其平靜和美麗。 洞庭湖古代曾號稱「八百里洞庭」,南納湘、資、沅、澧四水匯入,北與長江相連,通過松滋、太平、藕池、調弦(1958年已封堵)「四口」吞納長江洪水,具強大蓄洪能力,曾使長江無數次的洪患化險為夷。湖區內有岳陽樓等名勝。

❹ 洞庭湖的地理位置

洞庭湖,古稱雲夢、九江和重湖,處於長江中游荊江南岸,跨岳陽、汩羅、湘陰、望城、益陽、沅江、漢壽、常德、津市、安鄉和南縣等縣市。洞庭湖之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因湖中洞庭山而得名。洞庭湖北納長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四口來水,南和西接湘、資、沅、澧四水及汨羅河。洞庭湖區位於長江中游荊江南岸,跨湘、鄂兩省。包括荊江河段以南,湘、資、沅、澧四水控制站以下的廣大平原、湖泊水網區。洞庭湖南近湘陰縣、益陽市,北抵華容縣、安鄉縣、南縣,東濱岳陽市、汨羅市,西至澧縣。洞庭湖大致可分為東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三部分。

❺ 洞庭湖的地理環境怎麼樣

洞庭湖位於荊江南岸,湖南省的北部,界湘、鄂兩省之間,面積遼闊,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洞庭湖東、南、西三面環山,北部敞口的馬蹄形盆地。西北高,東南低;湖面海拔平均33.5米,其中西洞庭湖35~36米,南洞庭湖34~35米,東洞庭湖33~34米,平均水深6~7米,最深處30.8米,總面積約2691平方千米,其中西洞庭湖345平方千米,南洞庭湖917平方千米,東洞庭湖1478平方千米,湖水蓄量178億立方米;底質多泥或淤泥型;主要入湖河流有湘江、資江、沅江、澧江四水、長江三口、汨羅江、藕池東支、華容河。洞庭湖像一個巨大的水庫,容納湖南四水的水量並起著吞吐長江洪水的作用。

湖南境內所指的洞庭湖區。習慣上把湘、資、沅、澧四水尾閭受堤防保護的地區都計算在內。因此,就行政范圍來說,它包括19個縣、7個市、15個國營農場的全部或一部分,其中,純湖區包括有常德、漢壽、華容、望城等12個縣,常德、益陽、岳陽、津市4個市和15個國營農場。

現在洞庭湖區的范圍,北至荊江,西至澧縣、常德,南至沅江、漢壽、益陽,東至湘陽、汨羅、岳陽,面積約為18780平方千米,地勢北高南低,天然湖泊面積約為2691平方千米(元明到清代中期面積為6270平方千米,1949年為4700平方千米),洪水時期,一片汪洋,枯水時期,洲灘畢露。據自然形態劃分為東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目平湖及其他小湖泊。洞庭湖區北通長江,內聯「四水」,湖泊星羅棋布,河渠縱橫交錯,干支流相連成為湖南省水運的中心。洞庭湖水系的補給多以雨水為主。長江水量經三口分流入湖;湘、資、沅、澧四水水量充沛,對湖泊的補給量也大。其水量平衡的特點是:出入湖泊徑流量所佔比重很大,洞庭湖的入湖徑流量與出湖徑流量均分別佔全湖水量總出入的90%以上,湖面降水與蒸發所佔比例相對很少。另一個特點是,兩者數量幾乎相近,即出口水量與入湖水量為1.04:1.15,說明湖泊吞吐量接近。

湖水經城陵磯排入長江。通常年份,四口與四水入湖洪峰彼此錯開。因而有「容納四水」、「吞吐長江」的調節作用,減輕了長江中游的洪水壓力。若出現「江湖並漲」,就易泛濫成災。1952年興建荊江分洪工程和蓄洪墾殖區,使部分洪水泄入分洪區,並整修了湖區堤垸水道,減輕了洪水對洞庭湖區的威脅。

由於四水和四口攜帶大量泥沙,每年約有1.28億噸泥沙淤積湖底,又因湖濱土質肥沃,人們不斷圍墾,近百年來湖盆已顯著收縮。洞庭湖原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現已退居第二。1825年時湖水面積約6000平方千米,1890年為5400平方千米,1932年為4700平方千米,1960年已減為3141平方千米。前些時以湖面高程34.5米計,湖水面積已減為2820平方千米。由於近年來加強了對湖泊區域的保護,實行退耕還湖,現已使湖泊面積增至為3968平方千米。

洞庭湖是燕山運動斷陷所形成,第四紀至今,均處於振盪式的負向運動中,形成外圍高、中部低平的碟形盆地。盆緣有桃花山、太陽山、太浮山等500米左右高的島狀山地突起,環湖丘陵海拔在250米以下,濱湖崗地低於120米者為侵蝕階地,低於60米者為基座和堆積階地;中部由湖積、河湖沖積、河口三角洲和外湖組成的堆積平原,大多在25米~45米,呈現水網平原景觀。分為西、南、東洞庭湖。湖底地面自西北向東南微傾。

湖區年均溫16.4℃~17℃,1月3.8℃~4.5℃,絕對最低溫-18.1℃(臨湘1969年1月31日)。7月29℃左右,絕對最高溫43.6℃(益陽)。無霜期258~275天。年降水量1100毫米~1400毫米,由外圍山丘向內部平原減少。4~6月降雨占年總降水量50%以上,多為大雨和暴雨;若遇各水洪峰齊集,易成洪、澇、漬災。

洞庭湖,先秦至漢晉時期,因河流入湖三角洲不斷向湖中伸展,湖面分割縮小,湖區邊緣出現洲灘與分隔的湖群。4~19世紀,洞庭湖繼續緩慢沉降,洞庭湖水系受長江分流南下影響,洞庭湖一直向東擴展。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洞庭湖到達全盛時期,周長400餘千米,洪水湖面達6000餘平方千米。百餘年來,長江數次大水往南潰決,形成四口分流局面,江水挾帶大量泥沙入湖。湖泊迅速淤塞萎縮,現有水域不及全盛時期之半。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北部)正向沼澤化演變。

洞庭湖湖濱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盛產稻米、棉花。湖內水產豐富,航運便利。

洞庭湖區經1954年、1964年和20世紀70年代三階段以治水為中心的農田基本建設,已成為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重點淡水漁區之一。湖泊以定居性魚類為主,有鹹淡水洄遊性魚類和江湖半洄遊魚類114種,主要經濟魚類有草、鰱、鱅、鯿、魴、鱖等12種。蘆葦遍布湖洲,面積6萬公頃,90%用於造紙。洞庭湖區有通航河道147條,通航里程3276千米,常年通航河道75條,其中主要航道16條計996千米。此外,城陵磯於1980年改為外貿港,設計吃水能力200萬噸。

濱湖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楊么寨、鐵經幢、屈子祠、躍龍塔、文廟、龍州書院等。在東洞庭湖與長江的接界處——城陵磯,有一塊名為三江口的地方。從此處遠眺洞庭,但見湘江滔滔北去,長江滾滾東逝,水鳥翱翔,百舸爭流,水天一色,景色甚是雄偉壯觀。劉海戲金蟾、東方朔盜飲仙酒、舜帝二妃萬里尋夫的民間傳說等源於此地。

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峰,這里每天有渡輪來往,航程大約1小時。游覽群山需要用1天時間,早上去,下午返。既去了君山,又可暢游洞庭湖,真是一舉兩得。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後來兩妃死於山上,後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現有古跡二妃墓、湘妃廟、柳毅井、飛來鍾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羅漢竹、方竹、實心竹、紫竹、毛竹等。這里每年都舉辦盛大的龍舟節、荷花節和水上運動會。

❻ 洞庭湖的資料

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長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湖區位於荊江南岸,跨湘、鄂兩省,介於北緯28°30′~30°20′,東經110°40′~113°10′。湖區面積1.878 萬平方公里,天然湖面2740平方公里,另有內湖1200平方公里。

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省北部、長江南岸。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調弦4口(1958年堵塞調弦口)引江水來匯,南和西面有湘江、資水、沅江、澧水注入。

湖水經城陵磯排入長江。通常年分4口與4水入湖洪峰彼此錯開。因而有「容納四水」、「吞吐長江」的調節作用,減輕了長江中游的洪水壓力。若出現「江湖並漲」,就易泛濫成災。

每年約有1.28億噸泥沙淤積湖底,又因湖濱土質肥沃,人們不斷圍墾,近百年來湖盆已顯著收縮。洞庭湖原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現已退居第二。

1960年已減為3,141平方公里。現在以湖面高程34.5公尺計,湖水面積為2,820平方公里。

昔日號稱「八百里洞庭」,今已分割為許多大小湖泊。水位變幅達13.6公尺,有「霜落洞庭乾」之稱。

1952年興建荊江分洪工程和蓄洪墾殖區,使部分洪水泄入分洪區,並整修了湖區堤垸水道,減輕了洪水對洞庭湖區的威脅。

洞庭湖湖濱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盛產稻米、棉花。湖內水產豐富,航運便利。

洞庭湖是長江流域重要的調蓄湖泊,具強大蓄洪能力,曾使長江無數次的洪患化險為夷,江漢平原和武漢三鎮得以安全渡汛。

洞庭湖是歷史上重要的戰略要地、中國傳統文化發源地,湖區名勝繁多,以岳陽樓為代表的歷史勝跡是重要的旅遊文化資源。也是中國傳統農業發祥地,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是湖南省乃至全國最重要的商品糧油基地、水產和養殖基地。

(6)洞庭湖有什麼地理知識擴展閱讀:

名稱由來

洞庭湖,歷史上有雲夢、雲夢澤、九江、五渚、五湖、三湖、重湖、太湖之稱。

洞庭湖的名稱的歷來,有許多的說法。在《史記》、《周禮》、《爾雅》等古書上都有"雲夢"的記載。夢,是當時楚國方言"湖澤"的意思,與"漭"字相通。"春秋昭元年,楚子與鄭伯田於江南之夢"。又雲:"定四年楚子涉濉濟江,入於雲中。"

《漢陽志》說:"雲在江之北,夢在江之南。"合起來統稱雲夢。當時的雲夢澤面積曾達4萬平方公里,《地理今釋》載:"東抵蘄州,西抵枝江,京山以南,青草以北,皆古之雲夢。"

司馬相如的《子虛賦》說:"雲夢者方八、九百里。"到了戰國後期,由於泥沙的沉積,雲夢澤分為南北兩部,長江以北成為沼澤地帶,長江以南還保持一片浩瀚的大湖。

自此不再叫雲夢,而將這片大湖稱之為洞庭湖,因為湖中有一著名的君山,原名洞庭山。《湘妃廟記略》稱:"洞庭蓋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為洞庭之庭,故曰洞庭。

後世以其汪洋一片,洪水滔天,無得而稱,遂指洞庭之山以名湖曰洞庭湖。"這就是洞庭湖名稱的由來。

❼ 洞庭湖平原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是什麼

1、位置大小:(29°N,112°E)附近,四大區域的南方地區,第三階梯,長江中游,2740(約2700)平方千米,

2、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高溫多雨,冬季受東北季風影響,寒冷乾燥;年降水量1500mm左右;四季分明;》=10°C積溫區間4500——7500;受江淮梅雨影響(6——7月);為濕潤地區;

3、地形:以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為主,地勢低平,間雜丘陵(江南丘陵),這里指的是平原,所以可不提;

4、植被: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水稻,棉花,蘆葦,油菜,蓮藕,柑橘等;

5、土壤:水稻土,熟土,肥力高;間有紅壤(可不提);

6、水文:河流眾多,長江,湘江,沅江,資江,醴水,水量充沛,季節變化大,含沙量較大,無結冰期,航運條件佳。

補充:由於多年的圍湖造田,洞庭湖面積縮小嚴重,天然水庫作用下降,洞庭湖區經常發生洪澇災害。

詳細請參考網路:http://ke..com/view/5852.htm?fr=ala0_1_1

❽ 中國的洞庭湖有什麼特點

1、面積大。洞庭湖地跨湖南、湖北兩省,湖區范圍包括湖南省岳陽市、常德市、益陽市,長沙市望城區和湖北省荊州市,共33個縣(市、區),面積6.05萬平方公里,2013年末常住人口2200萬,地區生產總值7152億元。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

2、魚糧基地。洞庭湖是長江中下流地區最大的調蓄性湖泊和亞洲最大的內陸濕地,是長江流域綜合防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棉、油、畜禽、水產品生產基地,素有「魚米之鄉」和「天下糧倉」的美譽。

3、經濟落後。但近年來,受江湖關系、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多重因素影響,洞庭湖湖泊日益萎縮,已由洪澇災害頻發演化為趨勢性缺水,低枯水位期提前,長江年入湖水量大幅減少。

❾ 洞庭湖的地形地貌

洞庭湖是燕山運動斷陷所形成,第四紀至今,均處於振盪式的負向運動中,形成外圍高、中部低平的碟形盆地。盆緣有桃花山、太陽山、太浮山等500米左右的島狀山地突起,環湖丘陵海拔在250米以下,濱湖崗地低於120米者為侵蝕階地,低於60米者為基座和堆積階地;中部由湖積、河湖沖積、河口三角洲和外湖組成的堆積平原,大多在25~45米,呈現水網平原景觀。洞庭湖分為西、南、東洞庭湖。湖底地面自西北向東南微傾。 洞庭湖呈現一派水流沼澤、河網平原地貌景觀,東、南、西三面環山,北部敞口的馬蹄形盆地,西北高,東南低;湖體呈近似「U」字形, 龍山,岳陽市南湖南岸山脈,長約4公里,自東向西沿湖延伸,形似巨龍。山脊怪石嶙峋,山麓丘崗起伏,濱湖草地斑斕。
甑蓽山,岳陽市南郊湖濱群山,主峰海拔110米,群峰聳翠,山上有八仙台等古跡,山麓黃沙灣一帶素稱「小北戴河」風光。
螺絲山南湖北港灣,形似螺殼,面積約1公頃。
艑山,太湖的船和艑山相似,故名艑山。在君山東北七八里處的洞庭湖中,全島面積3.13公頃左右,海拔44米,好象孤影在雪浪銀波里飄浮。《山海經》載:「艑山多篪竹。山上有塔叫啞女塔,傳說有一位商人的女兒因遭神鬼之災而成了啞巴,其父攜女四處奔走,一日到此,忽然開口說話,因而建塔酬神。明隆慶《岳州府志》載,艑山「上有神人跡,下有龍窟,舊有洞庭神祠。」清光緒《巴陵縣志》和民間傳說還稱:唐大歷五年,杜甫「南征」而返,客死湘江,曾停柩此島。舊時人們為了紀念杜甫,在山上建有洞庭廟,定期祭祀。惜廟已廢毀,只有遺址可認。據地質考察,此山甚古,是在7000萬年前燕山地質構造運動中形成的,當年洞庭湖區發生洞庭凹陷,而艑山四周斷裂,故成為一座小小的殘留山,突兀於浩瀚的洞庭湖中。它的地層及其形成,與君山一樣。
鹿角山,在岳陽縣鹿角鎮,歷代詩人吟詠甚眾。清宣統《湖南鄉土地理參考書》載:鹿角山在縣南六十里洞庭湖濱。上下船泊,望此為標識。岳忠武將台在鹿角山右,與湖西石承山遙對,寬平可容千人。忠武討楊幺登此命將,今道觀嶺營壘、溝塹遺址猶存。
天井山,位於東洞庭湖西岸,地跨岳陽、華容2縣。從西南向東北,由墨山、四照庵、天井山、雲霧山、珠目山、獅子山、果子山等山峰組成,長達25公里,主峰四照庵海拔314.8米。明末,岳陽、華容2縣在山巔曾各建一座武當廟。峰下有石井,人稱龍眼井,又稱天井,山以此得名;山腰並列兩石洞,人稱「仙人洞」。
禹山,位於華容縣南,濱臨洞庭湖。長2公里、寬1.22公里,主峰海拔157.4米。據清道光《洞庭湖志》載:「(禹山)相傳禹治水至此,登其巔」。上有禹王廟,下有後功寺。抗日戰爭中,被日軍飛機投彈炸毀,磚木被其用以構築工事。
墨山,位於華容、岳陽2縣交界處。長1.4公里,寬0.5公里,平均海拔103米,主峰高195.7米。山石灰黑,故名墨山,又名玄石山。據清任鶚《行舟要覽》載,此山曾是洞庭湖舊岸。《太平寰宇記》載:「玄石山,《楚詞》雲『馳余車於玄石』,又雲「步余馬於洞庭,是也」。
桃花山,地跨湖南省華容縣、湖北省石首縣。相傳山中多桃花,春來桃花成霞。以此得名。其山西起桃花山鄉臣子山,東北至塔市驛鎮馬鞍山,山中有人字尖、昂頭山、望夫山、雷打岩、龍山嶺、七女峰、桃嶺尖,山勢蜿蜒起伏,連綿34公里,主峰雷打岩海拔379.7米;東部排嶺尖,海拔177米,距長江2公里,為「江防要塞」;西部「七女峰」,海拔218米,長約2公里、寬1公里,在抗日戰爭中曾重創日軍,名載史冊。山巒總面積38.61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81.8%,植被覆蓋率92%,有野生珍稀動物190餘種;山水相依,古樹林立,景觀秀險雄奇,號稱「長江岸上一璞玉」。1996年,被華容縣定為縣級森林公園。
君山,古稱洞庭山、湘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個小島,距岳陽城15公里,與千古名樓岳陽樓遙遙相對,總面積0.96平方公里,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組成,被「道書」列為天下第十一福地,現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區。君山名勝古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相傳君山島有5井4台、36亭、48廟。歷代文人墨客圍繞君山或著文賦詩,或題書刻石。這里有中國發現的歷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星雲圖」、新石器遺址,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見證——斑竹、二妃墓、柳毅井,有秦始皇的封山印、漢武帝的射蛟台、宋代農民起義的飛來鍾、楊幺寨等。自唐代以來,李白、杜甫、黃庭堅、辛棄疾、張之洞等墨客騷人都曾登臨君山攬勝抒懷,留下了無數千古絕唱,李白的「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劉禹錫的「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更使君山名聲大噪。斑竹就生長在二妃墓的周圍。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銀針就產自這里。洞庭湖中最大島嶼,道書列為第十一福地。面積0.96平方公里,風景秀麗,古跡眾多。

青山島,又名青潭,位於湖南省北部,是南洞庭湖中的一座自然孤島,距湘陰縣城北20公里,屬於湘陰縣管轄。全島陸地面積11.2平方公里,內湖6000畝,似一隻巨大的龍蝦,呈南北丘陵帶狀布局。南北長約10000m,東西寬約1000m,平均海拔38m,最高處為50m。南為橫嶺湖,北為上荷葉湖,東為梅子湖和湘江,東岸為屈原農場。位於世界三大鳥類遷徙飛行線的亞太飛行線上,四周有約五百平方公里的廣闊水域,湖洲、楊柳、蘆葦面積約六十萬畝,由於洞庭湖特殊的地理條件和優越的濕地環境。大量北方鳥群遷至洞庭湖越冬,冬春之交成千上萬的候鳥在這里繁衍棲息,冬季候鳥遷徙高峰期,鳥類總量可達二十多萬只。冬春時節,「鳥飛遮住半邊天,鳥落佔去半邊湖」的場景十分壯觀。青山島歷史文化底蘊厚重,名勝古物頗多。青山考古發現新石器時代漁業文化遺址多處。「青山天下漁」,有關專家稱,青山是我國南方淡水漁業文化的發祥之地,也是現代淡水漁業文化的繁榮之地。據唐《通典》、《刮地載志》、《元和郡圖志》及清郭蒿燾編《湘陰縣圖志》等史料記載,舜帝二妃從帝南巡,後投湖殉帝而去,葬於青山。原建有黃陵二妃墓,唐時稱湘靈廟,黃陵二妃墓自古為湘陰縣第一勝跡,歷代文人墨客如杜甫、李白、韓愈、張說、李賀、劉禹錫、蘇東坡、夏元吉等都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詩文。楊幺起義也曾駐扎於此。青山島是全國僅存的三座漁村之一,也是湖南最後一座漁村。
香爐峰,君山姊妹島,面積約相當於君山島百分之一。建有香椿亭。
九龜列島,南湖南部水域,一字排開9座小島,酷似9隻烏龜,與龍山形成「一龍趕九龜」奇觀,是南湖風景區著名景觀。
三江口,在城陵磯洞庭湖與長江匯合處。有清濁分明的水際奇觀「江會」,是古三國及太平天國時期主要戰場之一。

閱讀全文

與洞庭湖有什麼地理知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