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是
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如下:
1、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隨著太陽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變化。
2、晝夜長短的變化,春分至秋分時,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夏至日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各緯度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
3、四季的更替,這是因為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導致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區的熱量不同,產生了四季。
4、五帶的劃分,這是太陽輻射量從低緯向高緯遞減造成的。
地球軌道總長度是940,000,000千米,因此,地球公轉的平均線速度就是每年9.4億千米,也就是經過365.2564日地球公轉了9.4億千米,即每秒鍾29.8千米。
依據開普勒行星運動第二定律可知,地球公轉速度與日地距離有關。地球公轉的角速度和線速度都不是固定的值,隨著日地距離的變化而改變。
② 月全食反映的地理現象
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種,當整個月球完全進入地球的本影之時,就會出現月全食。
成因
月食是自然界的一種現象,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時(地球在太陽和月球之間),太陽到月球的光線便會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蓋,產生月食。
月食的時候,對地球來說,太陽和月球的方向相差180°,所以月食必定發生在「望」(即農歷十五前後)。要注意的是。
由於太陽和月球在天空的軌道(分別稱為黃道和白道)並不在同一個平面上,而是約有5°的交角,因此只有太陽和月球分別位於黃道和白道的兩個交點附近,才有機會形成一條直線,產生月食。
初虧:月球剛接觸地球本影,標志月食開始。
食既:月球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的西邊緣內切,月球剛好全部進入地球本影內。
食甚:月球的中心與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生光:月球東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內切,這時全食階段結束。
復圓:月球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外切,這時月食全過程結束。
月食可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種。當月球只有部分進入地球的本影時,就會出現月偏食;而當整個月球進入地球的本影之時,就會出現月全食。至於半影月食,是指月球只是掠過地球的半影區,造成月面亮度極輕微的減弱,很難用肉眼看出差別,因此不為人們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