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教學設計是什麼

地理教學設計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2-12 13:34:35

1. 如何進行地理教學設計

地理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是指運用相關理論和系統方法,對參與教學活動的諸多要素所進行的一種分析和策劃的過程,是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對教學的預謀和籌劃, 教學內容的分析是進行課堂教學策略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將影響教師對教材的把握,直接影響對學習水平的確定,以及教學媒體的選擇和使用效果等等以後各個環節。目標是教師和學生從事教學活動的指南和出發點,是教學活動過程中所的依據,同時也是評價教與學活動的依據。教學策略是否有效,一般是以能否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為標準的。教學策略的設計、選擇與實施的

2.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讀圖說明歐洲西部地區的范圍、位置;在地圖上找到主要的國家及首都,說明本區重要的地理環境特徵。

2.通過圖表分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工業上的差異,說明製造業在本區工業中的主導地位,讀圖說明本區工業區的分布特徵。

二、過程與方法

學會運用地圖、統計圖表說明歐盟在本區內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經濟和政治領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本節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以及對地理信息的提取、歸納、推理、對比及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

2.通過本節教學,使學生樹立人地協調的發展觀念。

3.使學生從歐洲西部區域經濟聯合發展的成功經驗中獲得啟示。

教學重點

1.歐盟對世界政治、經濟的影響。

2.歐盟主要成員國及分布。

3.歐洲西部工業區的分布。

教學難點

1.眾多國家的名稱及分布。

2.各種圖表的判讀與分析。

教學方法

依據本節教材的特點,緊扣新課標要求,在整體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制定適合具 體學情的教學目標,以媒體輔助教學法、引導啟發教學法為主,適時補充各種圖文資料,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習興趣。布置學生課前搜集有關歐洲西部的各種資料,培養學生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課堂上給學生展示的機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注重合作探究法、圖

導圖練法、讀圖分析法、總結歸納法等學法指導,使學生通過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解決相關問題。

課前准備

教師:查詢最新網路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自備歐洲旅遊勝地圖片若干張,自製歐洲西部空白輪廓圖。

學生:根據導學案的要求,預習課文。歐洲西部氣候圖、歐洲西部政區圖、歐洲西部的一些風景圖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展示歐洲西部美麗的風景區景觀圖片。

教師:我們通過等媒體看到了美麗的歐洲,大家還都看到了什麼?

學生:看到了法國埃菲爾鐵塔、挪威的峽灣風光、荷蘭風車、羅馬古斗獸場?? 學生踴躍回答,教師評價。

教師:大家說的都很好,我們不但看到了歐洲西部的美麗,也看到了歐洲西部的富足,那麼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歐洲西部?想不想到歐洲西部一游?如果我們要去歐洲旅遊,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備呢?

二、新課學習

1、工業密集,發達國家集中(時間15分鍾)

(1)地理位置

教師:結合圖8.14(歐洲西部在世界的位置圖),讀圖分析相關問題。

①請描述一下歐洲西部的海陸位置。

②找出穿過歐洲西部重要的緯線,北極圈位於歐洲西部的哪個位置,判斷其主要的溫度帶。

學生預設回答:歐洲西部北臨北冰洋,南臨地中海,西臨大西洋,位於歐洲西半部。主要位於北溫帶和北寒帶。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獨立自主的讀圖分析和歸納總結,明確歐洲西部的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

(2)國家首都

教師:讀課本53頁圖8.16(歐洲西部的國家圖),找出歐洲西部的下列國家,並識記其首都,完成下面的連線題。

瑞典倫敦

芬蘭柏林

英國斯德哥爾摩

法國馬德里

比利時 巴黎

德國羅馬

西班牙 赫爾辛基

義大利 布魯塞爾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 篇2

【課時安排】

建議本節安排1~2課時。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1.引入新課

(1)由啟發性問題引入新課:關於我國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學生對這一「話題」已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各種各樣的看法。由啟發性問題直接引入新課,一方面可通過學生發表意見,在學生思考討論中形成活躍的教學氣氛,另一方面也是引入人口觀點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

(2)由與世界面積和人口大國的對比中引入新課:可聯系以前學過的世界地理的知識,提問世界人口總數,世界前十位人口大國和前五位面積大國,再與我國人口和面積數值進行計算和對比。例如算一算中國的人口數分別是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巴西人口的多少倍,中國在世界上人口1億以上的國家中的排位,中國與印度在人口國情方面的異同點,從而說明我國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加深對中國人口最多的印象。

2.轉折深入

(1)結合課本「我國人口的增長(公元初~2000年)」圖,說明人口增長折線圖的繪法,引導學生從圖中分析出我國在1578年後和1949年後兩個人口增長高峰,特別是1949年後人口增長過快的特點。

(2)學生基礎較好的學校可進一步分析:從以前學過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分析,補充說明解放後我國人口增長快的.主要原因是經濟文化發展,醫療衛生條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壽命延長,同時人口出生率長期保持較高水平。

隨後,聯系正文的「話題」,引出1970年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59%(特別是1960~1970年,某些年份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高達3%以上,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 000多萬,超過澳大利亞的總人口數1 875萬);我國1999年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88%,每年新增人口1 200萬(接近荷蘭的總人口數1 570萬,超過南斯拉夫、希臘、比利時、捷克、匈牙利、白俄羅斯、葡萄牙這些人口總數為1 000萬左右的歐洲國家),近30年少生2.5億人(接近美國總人口數2.78億),僅撫養費一項就為社會節約開支約3萬多億元。說明70年代以來,我國實行/Article/Index.html>計劃生育使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的事實,並分析由於人口基數這個人口「分母」太大了,每年凈增人口數很大的事實,突出「人均」觀念,從而使學生明確我國人口基本國策的重要意義,教育學生自覺地執行與宣傳我國人口國策。

(3)提出人多好不好的問題,展開討論,啟發學生明確人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人口數量的發展要與經濟發展相協調,與環境與資源相協調的人口觀。再由學生聯系實際,結合課本活動教材,舉例說明我國人口基數大、增長過快所帶來的突出的人口問題,以及晚婚晚育對人口增長的影響。

3.組織學生分組活動

學生基礎較好的學校可印發一些資料,引導學生進一步討論分析我國的人口構成和人口素質。例如利用「中國文化程度構成百分比變化」「中國人口文化程度的構成」「中國每10萬人中各種文化程度人口的增長」圖表,說明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口素質正在逐步提高的事實,加強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教育。還可以舉例說明我國四化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加速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對人口素質提出更高要求,而以上圖表反映我國人口中大學、中學文化程度的百分比數值還不高,再依據「中國各省(區、市)文盲、半文盲人口比」圖及「各省(區、市)人口的文化素質」圖,分析我國文盲、半文盲仍占較大的比重,各省區文化素質有較大的地區差異,說明進一步提高我國人口素質的重要性,並結合人口教育的宣傳圖片,教育學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為建設祖國打好基礎。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教學目標

讓學生知道地球是個不規則的球體,地球與赤道的平均半徑以及赤道周長

通過設計探討地球形狀的滑動和相關事例,用簡單的方法證明地球的形狀

激發學生探索地球奧秘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方法,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受到科學史和辨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

地球的大小

教學難點

地球形狀的認識

教學具器材

地圖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課前:[歡迎畫面]自製歡迎畫面:世界地圖和一個小姑娘探究頭像及歡迎詞:歡迎你進入地理知識殿堂!(製造一個研究地理學科的學術氛圍,利用文字和女孩頭像使氣氛嚴肅而不失親切。這對剛剛進入地理學習的學生來說很重要,他們有了被尊重的感覺,也激發他們熱愛地理科學,願意學習地理學科的願望。)

(二)新課講授

上課:歡迎大家進入我們的地理知識殿堂!作為一個地球人,你合格嗎?(老師親切地說,配合黑板文字進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據課堂內容,聯系生活實際,設計1到5個有關問題,在考察學生的同事引入教學,下劃線處是連接內容。)

1、你觀察到的太陽、月亮、星星是什麼形狀的?

2、小時候你是否想過「地球是什麼形狀」的問題?

3、現在你認為地球是什麼形狀的?你能舉出相關事實進行說明嗎?

4、你怎樣用數據描述籃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這些問題可以指定學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討論回答,回答的過程就是談話過程,是師生交流過程,學生討論過程,也是從生活升華到科學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地理知識來源於生活,地理學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問題1:太陽是圓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陽是球形的結論;月亮看起來不同時間形狀不一樣,實際上也是球體,至於為什麼不一樣,有的學生也許能夠說出來,說不出來也不要緊,告訴學生以後我們會研究;星星是點狀的,其實也是球形的,只是因為離我們太遠,就縮小成點了……

問題2:實話實說,鼓勵學生多思考,多觀察。

問題3:球體,這點學生已經知道,為什麼呢?不同學生獲取這一概念的來源不同,可以任由他們敘說,重在激發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追問:如果只是根據你觀察的現象,你認為地球是什麼樣的?平的……古人也和你們有同樣的想法,圍繞地球的形狀問題,不同地區、不同階段的學者曾經提出過不同的主張。下面我們了解一下人們對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

引申總結:哪些證據可以說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遠——大地不是平的。

2、月食——地球也是圓的。

3、麥哲倫環球航行——證實地球是個球體。

學生朗讀《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根據人們對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請同學們談感受,各抒己見,引導學生明白下列道理:

3. 地理教學設計的要素有哪些

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法和教具准備、教學過程、鞏固訓練(有些還要加上學生分析、教材分析)

4. 什麼是地理教學設計

是指在地理課堂教學活動之前進行計劃,把寬泛的教學目的陳述為具體的教學目標,根據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組織和處理教學內容,確定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選擇教學媒體,形成詳細的教學計劃,實施課堂主要教學行為等。

5. 地理教學設計的要素有哪些,地理教學案例的設計與分析,這兩個問題是教師招考地理專業考綱上要求的,急需

地理教學設計的要素:
地理要素分為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土壤、水文、大氣、植被、地貌;
人文地理要素包括經濟、政治、文化幾大要素,細分的話應該有交通、政策、民俗、歷史,區位等要素。
地理教學案例的設計與分析:
地理新教材知識條理清晰,內容豐富詳實,是使學生們「獲得終身發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礎知識」的教學目的的具體體現。因此,教學中應該避免照本宣科,讓地理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們通過積極參與來獲得知識和認識自然發展規律的一個平台。能夠反映地球運動的自然現象有很多,例如:晝夜現象、季節變化、極晝、極夜現象等等。我選擇了地球的公轉知識加以介紹。該部分知識的難度較大,同學們難以理解,但同學們很感興趣。
雖然學生們對地球的運動會對地球表面產生的各種現象司空見慣,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變化規律。如:一年中太陽直射點的位置,什麼時間在什麼位置,會有什麼現象。這一系列問題在新教材中有部分知識沒有文字說明。怎麼能夠讓學生們更好地掌握住地球運動(地球公轉運動)所產生的現象呢?在思考如何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我先後想到了兩個教學方法:
第一,圖表結合講解法。鑒於教材中的圖像和文字系統都是我們要掌握的內容。在學習過程中,可運用空間想像的思維方法,通過讀圖(地球公轉示意圖)可使學生們加深對文字系統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有助於他們建立起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空間結構和空間聯系。但是,本課的內容比較抽象。由於學生們在小學的地理知識比較薄弱,而且空間想像思維特別是女同學的空間想像思維比較差。如果只通過圖表結合的方法,憑借學生們的空間想像思維,將其儲存在大腦中,再經過加工、分析、比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來獲取新知識,對於他們來說那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用這種方法給他們有個初步的概念。
第二,利用教學器材來演示地球公轉示意圖。學校的地理教學器材不夠齊全。經過整理,我利用地球儀、電筒、在黑板上畫圖相結合及演示一年中地球運動的變化和直射點的位置、時間、產生的現象。
通過前面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地球的運動在地球表面所產生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稍留意就會發現,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是在不斷變化的,而且直射點的位置不同所產生的現象也不同。當我在演示時需要同學來當助手,他們都積極要求當助手,在演示時他們配合得相當好。
希望對你有用能幫到你!

6.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學設計

教案是 七年級地理 課堂教學設計的載體,是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級下冊地理教學設計,大家快來跟我一起看看吧。

七年級下地理教學設計
中 東(第一課時)

一、課程標准

1、 能在地圖上找出中東地區的位置和范圍,讀圖說出其地理位置的特點。

2、 能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中東地區石油資源的分布、生產、出口等情況。

二、教學重點

1、 認識中東地區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

2、 了解中東地區的石油儲量、生產和輸出在世界的地位及對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

三、講授 方法 和教學前准備

1、學生收集有關中東地區的資料,准備課上發言。

2、有關2003年美伊戰爭的錄象。

3、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師 生 活 動

教學提示與建議

[導入]展示課件,談談同學們印象中的“中東”。

[講述、提問]:中東,我們對它的熟悉主要來自於電視、報紙等媒體的頻繁報道,這里已成為最受世界關注的地區。請同學說一說你所了解的中東是什麼樣?

[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發言,說一說中東地區的資源情況、政治局勢、宗教問題、領土問題等。

[教師]:播放一段錄象,內容有關美伊戰爭的簡單介紹,讓學生對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有感性的認識。

[教師]:從同學們對中東的介紹和我們看的錄象,我們想到一個詞,與中東地區最相關,那就是“戰爭”。為什麼中東地區戰亂如此頻繁?我們主要從地理位置、資源及 文化 來分析其根源。

[一灣二洋三洲五海之地]

[教師]:戰爭並沒有解決中東問題,能不能用非戰爭的方式解決中東 熱點 問題?今日我們用地理的角度來探究“中東”。

首先從“中東”名稱由來說起。

[學生]:展示課件,學生回答

[教師]:顯示中東地圖

這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中東”,對比“亞洲地理分區圖“所包括的國家和地區與什麼分區有類似之處。

[教師]:中東究竟有哪些國家呢?

展示課件

[學生]:讀圖

[學生]:配合學生回答,進行“三洲兩洋空間位置分布”課件演示

[教師]:請同學們讀中東地區圖,找到土耳其海峽和蘇伊士運河,中東地區的地理位置有何特點?

展示課件:

[學生]:土耳其海峽是歐洲和亞洲的分界限,蘇伊士運河連接著紅海和地中海,是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中東處在亞、非、歐三洲交界處。

[教師]:設問:如何評價中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二洋三洲五海之地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來是兵家和商家必爭之地。使中東備受關注,成為熱點地區。

[轉折]看來地理位置確實給中東地區帶來深遠影響,可是,“獨木難成林”,還有沒有別的原因使中東成為熱點地區?下面我們繼續來學習。剛才我們談到“美伊戰爭”,美國插手中東問題的關鍵性原因?

[豐富的石油資源]

[教師]:石油用途廣泛,是重要的原料和能源,特別在現代化工業發展中,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

展示課件

而中東地區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

[學生]:讀53頁圖8。5,通過圖表了解中東石油的儲量、產量、出口量佔世界總量的比重。

[教師]:中東地區的石油,都集中分布在哪裡?主要產油國家有哪些?

學生:展示課件,中東石油集中分布地和主要產油國的位置。

[教師]:中東出產這么多石油,都是自己國家用嗎?當然不是。大部分石油都供出口。假如你是中東地區石油公司的老闆,你會把石油賣到哪些地方?選擇什麼樣的運輸路線效益最好?

[學生]:小組討論後寫下自己認為最理想的貿易國家和地區,並設計石油運輸路線,邊指圖邊闡述觀點:如為什麼選擇這些國家和地區做貿易,自己設計的運輸路線有什麼好處等。討論發言後完成53頁活動3,填出三條主要石油輸出路線。

[教師]:中東的這些國家靠出口石油賺了很多錢,石油出口成為它們的經濟支柱。請同學思考:這樣的經濟發展特點存在什麼樣的問題?

[學生]:從石油資源的不可再生,國力綜合發展來討論單純依靠石油出口對國家經濟的不利影響。

[小結]

中東地區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十分特殊。這里的石油資源豐富,在世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即給中東帶來更加財富,同時也使得中東地區局勢動盪,戰亂不斷,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成為一個長期“熱點地區”。中東地區的和平已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願望。

課堂小結圖表:

[教師]:我們的解讀“中東”活動沒有結束,下節課我們再繼續。

活動

1、學生看錄像,讀圖培養學生地理讀圖能力

2、利用學生熟悉的時事熱點出發,引起學生興趣

二洋三洲五海是本節重點

採用填圖、添色等形式識記最基本的地理知識

了解中東戰略地理位置

讓學生學會利用圖表、地圖分析地理事物

學生思考(知識的遷移)

學生活動

問題升級

六、板書設計

第八章 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

第一節 中 東

一、長期的熱點地區

長期熱點地區

二、重要的地理位置

1、范圍

2、二洋 三洲 五海 之地

三、豐富的石油資源

1、石油儲存、生產、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

2、中東石油的分布及主要產油國

3、石油輸出路線

第八章 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

第一節 中 東(第二課時)

一、課程標准

1、通過讀圖分析,使學生了解中東地區水資源貧乏這一特徵,以有造成這一特徵的根本原因 ――氣候乾旱

2、使學生了解中東地區文化的多樣性,以及由於多種文化的匯聚而產生的沖擊,從而進一步了解中東地區成為世界焦點的原因

3、通過了解阿拉伯國家的一些風俗習慣,使學生認識到人類對生活環境的適應性;通過了解以色列的乾旱農業,使學生認識到人類對生活環境的主觀能動性。

二、教學重點

1、 中東地區乾旱的氣候

2、 中東地區的文化差異

三、講授方法和教學前准備

4、教學課件

5、查找一些資料和照片,內容包括以色列的乾旱農業以及中東地區的各宗教和民族

6、查找中東地區的新聞資料,分析其中的原因

四、教學過程

師 生 活 動

教學提示與建議

[導入]上節課我們已經了解中東地區發展經濟的優勢條件;現在請大家看看這幅圖



展示課件:中東的河流圖

學生:沙漠面積廣大

講述:阿拉伯半島上竟然一條河流也沒有。想一想,為什麼這里沙漠廣布,河流稀少?

活動:“麥地那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圖”,請學生描敘熱帶沙漠氣候的氣候特徵。

展示課件:中東的河流圖

提問:上面的說明這里常出現很多國家爭奪一條河流的情況,你能解釋一下為什麼會這樣?

提示:由於乾旱氣候,才使水資源在這里顯得尤為珍貴

講述:

這樣的氣候特徵對當地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響呢?(閱讀材料課本56頁)

轉接:

既然這里水資源如此缺乏,那麼這里能不能發展農業?

(可以發展節水農業)

展示圖片:(以色列的節水農業、噴灌、滴灌)

解釋:

以色列國土三分之二都是沙漠,全年7個月無雨。然而,正是在這塊貧瘠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人靠科學用水,建成了現代農業,令世界驚嘆。滴灌使水、肥利用率高達90%,同時防止了土壤鹽鹼化。

小結:

我們中國西部也有與以色列相類似的情況,在農業生產上,也應該向他們學習。

轉接:

我們已經了解了中東地區戰爭頻繁的自然原因,有沒有人文原因?你們已經查找了中東地區沖突的相關資料,誰能為大家分析一下?

(民族、種族、宗教、領土、歷史等方面)

總結 :

學習了這一節內容,你們應該對中東地區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請大家回去寫一篇小論文,對中東戰爭根源從地理的角度進行全面的分析。

六、板書設計

第八章 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

第一節 中 東

四、貧乏的水資源

水資源分布特徵:分布不均、多國共用

解決辦法:

(1)淡化海水(沙烏地阿拉伯)

(2)節水農業(以色列)

(3)從外引水(阿富汗)

五、文化差異
初中地理多媒體課堂教學優化
摘要:

社會的發展讓人們步入信息化時代,電子產品在人類日常生活中已成為不可缺少的輔助工具。就教學領域而言,多媒體已經廣泛運用於大部分學校,使教學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本文就多媒體教學對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方面進行了分析,以便對多媒體課堂教學有更直觀的了解。

關鍵詞:

多媒體課堂;初中地理;含義;現狀;有效性

多媒體給教學工作帶來的直觀效果最為明顯。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彌補傳統教學的缺陷和問題,打破以文本解析、圖片展示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多媒體能從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方面來促進學生學習,這是傳統教學無法做到的。尤其像地理學科,需要用到的地圖、圖片多,多媒體可以為老師和學生提供大量標準的資源。學生也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後復習、拓展、考試等,滿足學生學習要求。多媒體教學是課程改革的產物,體現了教學的與時俱進。

一、多媒體課堂教學含義

多媒體課堂教學是指 教育 者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制定好的教學目標和所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應用現代電子教學媒體,並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的教學過程,以多感官全方位的形式刺激學生學習神經,優化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目前常用的多媒體教學基本上都是藉助於多媒體計算機和先前制定好的教學軟體來進行教學活動,因此現階段的多媒體教學又被成為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教學是利用計算機、網路、通訊等技術來實現對教學、教研等活動的規范管理,將信息進行歸類整理、集成,數字化,以構成統一的用戶管理、資源管理和許可權控制。

二、多媒體課堂教學現狀

1.據有關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學校教學對多媒體的利用在逐年增加。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有目共睹,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教育部提出今年將實現全國中小學生互聯網接入率百分之九十五的比例要求,基本實現全國中小學生都有多媒體的輔助教學。超過半數的普通教室要配備多媒體設備,加大對條件相對較差的農村和偏遠山區的扶持力度,盡可能讓這部分學校盡快使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以滿足學生的學習。

2.就目前初中地理課堂來看,多媒體給老師和學生帶來了直觀便利。我作為初中地理老師中的一員,對此深有體會:多媒體節省了上課作圖、板書和知識鏈接的時間,並且通過多媒體作圖和板書比傳統在黑板上板書要准確、工整得多,更能幫助學生有效理解和記憶。多媒體超大容量的存儲功能減少了傳統紙質資料的浪費,降低了資源的消耗,能將相關知識和需要拓展的知識點進行鏈接,將其快速、准確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滿足學生課外拓展知識的學習。

3.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也存在相應問題。教育者把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進行有機結合,能讓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若教育者沒有把握好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度”也會導致一些問題的出現。例如,多媒體在節省老師板書、作圖時間的同時,也在無形中相應地加快了課程進度,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記筆記和消化課堂內容,不利於學生課後的鞏固和復習;網路教學常常會在課堂教學進行中彈出與教學無關的信息和畫面,分散學生注意力。這就需要老師結合課堂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在利用多媒體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保證教學質量,把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化。

三、多媒體課堂優化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1.有利於提高初中生的興趣和主動性。利用多媒體進行初中地理教學能調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教學過程中,初中地理老師通過電子白板展示,將知識點以圖、文、聲、像的具體形象方式來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和積極思考,刺激學生的眼、耳、口、手、腦多種感官,使得學生思緒處於較為興奮的狀態,手腦並用,集中注意力,提高上課效率。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興趣教學是現代教學的要求,也是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關鍵。多媒體能很好地發揮情景教學優勢,其豐富的色彩、真實的畫面、精準的地圖和數據,能讓學生融入一種較為真實的學習場景,親身體現和感受所學地理知識的真實場景,加深印象。情景教學能大大提高初中學生對地理的關注和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2.有利於鞏固理論知識並有效把握重難點。多媒體可以鞏固理論知識,並有效把握重難點。初中地理相對來說比較抽象,經常需要學生在腦海里呈現地圖、地貌,分析地理信息。有時候單靠老師一人的講解,學生理解起來很費力。若藉助多媒體的形象展示,能將地理知識無形化有形,讓學生更為直觀地看到信息圖和信息網,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

3.有利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概念。初中地理概念的學習需要學生“有感而知”,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以前的傳統 教學方法 ,基本都是老師一遍遍解釋文本,再配合例子讓學生理解。但地理本身就是一門空間性和立體感強的學科,全靠老師的講解很難讓學生在課堂上吸收知識,也無法幫助學生構建空間概念。而巧用多媒體可以讓學生形象地看到地球的內、外部活動,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地理知識,也能幫助學生構建地理的空間概念, 發散思維 ,從而更好地掌握地理運動規律和分析地理現象。

4.有利於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和健全學生的道德品質。多媒體通過圖、文、聲、像的方式全方位展示地理知識,能刺激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白電子白板豐富的色彩和真實的聲音能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健全學生的道德品質。多媒體更多的是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沖擊,絢麗的色彩和整齊規則的排版格式,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科技進步給課堂帶來的審美改變。

總之,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教育領域革命性的改變,它給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彌補了傳統教學的缺陷,豐富了教學手段和內容,使課堂教學充滿樂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教育者應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做到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有機結合,形成互補,使教學優勢發揮到最佳狀態。

作者:付飛飛 史波 單位: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第二中學

參考文獻:

[1]王樹聲:《中學地理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李家清:《中學地理教學設計與案例研究》[M].科學出版社,2012。

[3]劉瑩:《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情境的創設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4。

[4]施良方:《學習理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7. 地理課程製作與地理教學設計的區別

地理課程製作與地理教學設計的區別,地理教學設計是以包括地理教學論在內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而不僅僅依賴教師的教學經驗。因為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揭示了教育教學的本質,對於如何優化教學過程,有很強的針對性,教學經驗往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適應性。

8. 如何進行地理教學設計

過去,我們稱之為「備課」,而如今叫「教學設計」。它們之間不僅是名稱的變換,而其本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那麼,如何為初中地理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呢? 一、教學設計的出發點 1、地理教學設計的課程理念 過去,我們教學地理緊緊圍繞教材知識、地圖表格、地球儀等,以及幾年來電子信息、電子備課等多種手段。在地理課上,老師們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奪得了輝煌的成功。這一點,人人皆知,不可否認。然而,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新課程.新課改的思想已深入人心,這大大促進了地理教育者進行地理改革的積極性,使得越來越多的地理教師一心一意地投身到地理教育教學的實踐活動中來。他們對地理的教育教學探討得越來越深刻、越來越全面。他們一致認為:地理的教育教學要開啟學生智力,發展學生思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對這些有著強烈的時代感、責任感、急迫感的教育新理念,我們必須加以重視。 2、地理教學設計的基本特徵(1)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是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2)教學設計是解決教學問題的科學方法。(3)教學設計是操作和規劃教學活動的程序和過程。(4)教學設計是以反饋評價對教學效果進行價值判斷。(5)教學設計是一門理論和實踐兼備的應用性學科。 3、地理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是指運用相關理論和系統方法,對參與教學活動的諸多要素所進行的一種分析和策劃的過程,是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對教學的預謀和籌劃,是對「教什麼」和「如何教」的一種操作方案,它先從「教什麼」入手,對學習者,學習目標,學習內容等進行分析,然後從「怎麼教」入手,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運用恰當的媒體,對教學績效做出評價,以確保教學和學習獲得成功。 二、地理教學的基本內容和設計過程 1、地理教學的基本內容(1)分析教學需求,確定教學目標,即教學目標設計。 (2)設計教學策略,即教學策略設計。(3)進行教學評價,即教學評價設計。 2、地理教學的設計過程(一)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的分析是進行課堂教學策略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將影響教師對教材的把握,直接影響對學習水平的確定和教學目標、學習目標的陳述,以及教學媒體的選擇和使用效果等等以後各個環節。(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目標是教師和學生從事教學活動的指南和出發點,是教學活動過程中所的依據,同時也是評價教與學活動的依據。教與學的目標是影響教學策略的制定和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制約教學策略的關鍵。教學策略是否有效,一般是以能否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為標準的。 (三)教學設計的理論指導 教學策略的設計、選擇與實施的各個階段,不可能離開理論的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有意識、有目的的行為的背後,必然會有相應的理論或原則作為指導,有時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發生的。(四)了解實際環境條件 為了使教學方案更加具有針對性,方案的制定應以一定的因素為基本依據,其中包括三個內容,學生、教師和教學條件。作為教師在這里應該深入全面地把握這三個因素。(五)教學方法的選擇 教學方法是指為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手段而進行的,由教學原則指導的,一整套方式組成的,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教學策略解決戰略問題,而教學方法解決戰術問題,教學策略指導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六)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和確定 所謂教學組織形式,我們可以定義為教學活動中師生相互作用的結構形式,或者說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人員、程序、時空關繫上的組合形式。 (七)教學媒體的選擇 教學媒體的選擇是教學傳遞策略重要的內容,是教師設計教學時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面對眾多的可供使用的媒體,我們需要回答怎樣選擇,為什麼這樣選擇,依據什麼選擇等一系列問題,媒體選擇的成功與否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的高低。因此,樹立正確、科學的媒體觀是教師的當務之急。(八)確定課堂教學過程的結構 確定課堂教學過程的結構是指將前面確定的各個教學要素,主要包括教師的活動、學生的活動、教學內容、教學媒體等,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以一定的結構關系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有序的流程。(九)形成可操作性教學設計方案 需要將前面各部分的工作進行全面的總結和落實,要充分考慮前面各項研究,匯集各種研究內容,將其綜合化、系統化和具體化,最後產生一個由一系列表格組成的,具有真正可操作性的課堂教學策略方案。 總之,我們教學的一切是為了學生。只有你設計的空間越大,學生思考的面就越廣,學生的思維更容易發展。如果你的設計很死板,是固定的模式,是無懈可擊的真理,那麼說明你並沒有真正懂得地理教學設計的含義。

9. 初中七年級地理上冊教學設計

寫好教學設計是 七年級地理 教師的職責。我整理了關於初中七年級地理上冊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初中七年級地理上教學設計
海陸的變遷

一、 學習和導學目標

1、知識積累與疏導: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陸變遷和大陸漂移、板塊運動的基本觀點,了解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

2、技能掌握與指導:運用地圖說明大陸漂移、板塊運動的基本觀點和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規律。

3、 智能提高與訓導:通過教材的組圖和資料補充,從中領悟到科學的探

究思路和 方法 。

4、情意修煉與開導:通過課堂活動,用實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增強學生的探究興趣。

5、觀念確認與引導:通過了解大陸漂移——板塊運動學說的發展過程,使學生得到一次科學史 教育 及科學興趣、科學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養。

二、 障礙與生成關注

學生對大陸漂移——板塊運動學說的基本觀點,和對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規律的理解不深,感性認識不多,教者應通過引導或多媒體課件演示幫助學生理解。

三、 學程與導程活動

教師准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准備:收集有關海陸變遷的資料。

(一)、創設場景 引出問題

用南通由海成陸的實例引出問題。

(從當地由海成陸的實例引出問題,不僅使學生感到好奇,也為今後學習 平原的形成和鄉土地理埋下伏筆。學生通過思考產生疑問,進而引出「滄海桑田」海陸變遷的話題。這就形成了教學的問題場。)

(二)、閱讀教材 自主學習

1、「滄海桑田」原為什麼意思?

原意為海陸的變更,後人用此 成語 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2、學生活動1: 看教材圖2.10——圖2.12 分別反映了哪些地理現象?

從閱讀材料和圖2.18魏格納與大陸漂移說的 故事 中,我們得到了什麼啟示?

對學生的科學史和科學觀教育及科學興趣和探究精神的培養,應在教學中給予充重視。

(圖表及文字材料是教學資源,也是教學媒體。利用好這些資源進行教學活動,這是教學情景場的主要表現形式。)

(三)、合作學習 加深理解

地球上的海陸輪廓是怎麼形成的?

學生活動2:參考教材和課外知識分小組討論,找出(1)科學依據(2)科學理論,用自己的語言敘述。

(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了解海陸變遷的發現過程,從中領悟到科學的探究思路和方法。認識科學成果的形成是科學家們不斷進行科學探究的結果,形成教學問題場與教學情景場的疊加)

(四)、看圖釋文 形成概念

學生活動3:看圖2.19——圖2.24 說出六大板塊的分布、板塊運動、山系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規律和一些地形的成因

(教師進一步引導,深化教學情景,促使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教學的情境場。這給學生一個很好的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學生的思維活動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強化,形成個體意境場,這為下面的探究活動創設了因人而宜的個體意向,形成了個體意向場。)

四、筆記與板書提綱

第二節 海陸的變遷

不變的(錯誤)

1. 地殼的變動

一、海陸的分布

2. 海面的升降

變化的——「滄海桑田 」 海陸變遷

3. 人類的活動

4. 其他的原因

二、偶然的發現 偉大的假說

1、 大陸漂移——板塊運動

2、 六大板塊與山系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

五 、練習與拓展選題

單項選擇題

1. 喜馬拉雅山中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說明 ( )

A. 喜馬拉雅山原來是海洋島嶼上的山脈

B. 喜馬拉雅山所在地區原來是一片汪洋

C. 海洋生物原來生活在山上

D. 有人將海洋生物帶到了山上

2. 幾乎全部位於海洋中的板塊是 ( )

A. 印度洋板塊 B. 太平洋板塊

C. 南極洲板塊 D 美洲板塊

.3. 喜馬拉雅山脈是由亞歐板塊與( )板塊擠壓而成的 ( )

A. 印度洋板塊 B. 太平洋板塊

C. 非洲板塊 D. 亞歐板塊

4. 板塊張裂的地方常形成 ( )

A. 裂谷 B. 島弧 C. 海溝 D. 海岸山脈

5. 冰雪覆蓋的南極洲分布有巨大的煤田,這說明 ( )

A.南極地區好久以前,氣候非常暖濕

B.南極大陸原來處在暖濕的低緯,並形成了煤,大陸漂移帶到今天的位置 C.該地的煤不是由森林演變而成的

D.南極大陸總體上向低緯漂移了

6.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 )引起的 ( )

A. 地球公轉 B. 地球自轉 C. 板塊運動 D. 海水運動

探究活動: 除了今天課堂上了解到的海陸變遷實例舉證外,課外還能找到哪些海陸變遷、地形變化的例證?請整理好有關資料後,在班上討論交流。

(學生通過對地球表面海陸變遷和大陸漂移、板塊運動的學習,初步建立起了個體意向場,其中包括解決問題的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的態度方法、解決問題的情感和價值判斷,可以實現新課標的三維目標。)

六、 個別與重點輔導

學生名單略

七、 反思 與點評記錄

本課使學生初步了解了海陸變遷的科學依據和科學理論的基本觀點,使學生初步懂得了科學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對學生的科學史和科學觀教育及科學興趣和探究精神的培養,具有很高的價值。

整個學教過程注意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習慣,同時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於此。
初中地理課堂提問問題及對策
摘要:

課堂提問是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通過師生間的相互作用,達到學習知識、運用知識和鞏固知識等完成教學目標的目的。課堂提問是滲透在教學之中的,是有技巧的。但是,在實際調查中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著種種不合理的、不科學的課堂提問。 文章 以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俄羅斯》一節為例,指出初中地理課堂提問常見問題及應對策略。

關鍵詞:

初中地理;課堂提問;問題;對策

一、課堂提問表面熱鬧,華而不實

在《俄羅斯》一課的教學中,出現了一些這樣的提問:「是不是啊?對不對啊?會了嗎?」等淺層次的、可問可不問的問題。這一類問題主要集中在 畢業 不久的教師身上。這些問題思維含量低、沒有深度,設置太過簡單,更像是為了提問而提問,把課堂提問當作了「完成任務」,根本沒有達到課堂提問的目的。課堂提問要科學合理,要在研究學生、教材和教法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設置問題。通常情況下,要在一節課開始處設疑,以便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要在知識的重點和難點處設問,這樣有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助於學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識;要在結尾處提問,師生共同 總結 歸納知識點,同時檢驗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

二、課堂提問問題缺乏層次性

在《俄羅斯》一節課中,教師共提出14個問題,其中學生回答不完整、不全面的有7個問題,需要教師引導、其他學生補充完成。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有的問題設置太難,學生理解不了;有的問題設置缺少鋪墊,教師急於求成。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有層次性地提出問題,尤其對於難點內容的提問,需要化整為零、各個擊破,把一個大問題分解成一組小問題,循序漸進地解決,最終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針對不同的知識,課堂提問可分為低級與高級兩大類。低級提問針對的是不需要學生深入思考、判斷較容易的知識;而高級提問則針對的是需要學生深入思考,把「舊知」遷移轉換到「新知」,進而做出判斷的知識。據此,教師可以採取有針對性的提問,把不同難度的問題對應地提問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展示自我的機會,都能得到發展。

三、課堂提問的方法不當

在《俄羅斯》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共提出14個問題,其中有4個問題提問方法不夠合理,導致學生不知如何作答。針對這類問題,要求教師課堂提問的方法要得當。一方面,提出的問題要具有吸引力,能夠激發學生思考;另一方面,提出的問題不能過於復雜,避免學生不知道究竟在問什麼,更不知道怎麼回答。當遇到比較復雜的問題時,可以將其分解為幾個小問題,引導學生層層推進,最終得出正確答案。

四、課堂提問的時機選擇不當

在《俄羅斯》一節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觀看視頻,然後,教師針對視頻內容向學生提出了問題。教學設計得很好,可就是教師提問的時機選擇不當,在學生看完視頻後才提出問題,導致學生看視頻沒有針對性。類似的問題在其他的課堂上也出現過。有的教師課堂提問時,先點學生名字再提出問題,好像問題是為某學生「量身定製」的,和其他學生無關;還有的教師課堂提問時,剛一拋出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和討論就讓學生作答。這些都體現出課堂提問的時機選擇不當,效果也大打折扣了。因此,我們教師在課堂提問時一定要選擇好時機,要避免隨意性。課堂上「什麼時候問」「問什麼」「向誰提問」必須建立在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

五、課堂提問過分依賴教案而缺乏隨機應變

在教學中,有的教師「一個教案走遍天下」,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時期的學生,都用同一個教案,並且過分依賴教案,缺乏隨機應變。學生是有差異的,我們教學不可能「一個教案走遍天下」。所以,課堂提問環節,教師要對學生傾注更多關注,並盡量走下講台,深入學生中間,關注學生的反饋,這是教學的契機,是進一步深化教學的出發點。滿意的反饋是進一步深入教學的基礎,不全面的反饋需要進一步加以完善,錯誤的反饋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找出問題的症結。教學中的「生成」是鮮活、寶貴的資源,是不容忽視的。

六、結語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是有技巧的,它是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影響著學生的認知和教學目標的達成。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反思、改進課堂提問,以科學合理的課堂提問打造優質高效的課堂。

作者:劉江波 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第四十一中學

看了「初中七年級地理上冊教學設計」的人還看了:

1. 初一地理教案設計

2. 初中七年級地理優秀教案

3.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

4.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5.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免費下載

閱讀全文

與地理教學設計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