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道元是什麼時期得地理學家

道元是什麼時期得地理學家

發布時間:2023-02-12 16:12:49

❶ 酈道元簡介

酈道元(466年或472年—527年),字善長,范陽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曾任東荊州刺史,因得罪權貴,被免去官職。十年後,朝廷復起用為著河南尹。明帝孝昌元年,率軍去彭城討平元法僧叛亂,因功升為御史中尉。

因他彈劾過汝南王元悅,在雍州刺史蕭寶夤想反叛北魏時,元悅乘機叫朝廷派酈道元去宣撫,酈道元入關時被蕭寶夤殺害。著有《水經注》,是著名的文學與地理學大作。

(1)道元是什麼時期得地理學家擴展閱讀:

酈道元一生勤於讀書和著述,《魏書》卷八十九說:「道元好學,歷覽奇書」,代表作有《水經注》。道元寫景文字,遣詞精當,「片語隻字,妙絕古今」。歷來研究《水經注》稱「酈學」。

唐代李白、杜甫的詩,都吸收了《水經注》的藝術滋養,柳宗元的《永州八記》文章實脫胎於《水經注》。宋朝蘇軾說:「嗟我樂何深,水經也屢讀。」張岱說:「古人記山水,太上有酈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時則袁中郎。」

劉熙載亦雲:「酈道元敘山水,峻潔層深,奄有楚辭《山鬼》、《招隱士》勝境。柳州游記,此先導也」日本地理學家米倉二郎稱酈道元為「中世紀全世界最偉大的地理學家」。《本志》、《七聘》並無流傳至今。

❷ 中國最早的地理家是誰

酈道元

引言:在中國地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地理學家,他一生勤於讀書和著述,注有不可多得的古代地理學名著《水經注》。

酈道元,中國北魏地理學家。字善長,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生年有皇興三年(469)、延興二年(472)之說,但都缺乏可靠依據;卒於孝昌三年(527)。

他生於仕宦家庭,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出任尚書郎,以後歷任潁川太守、東荊州刺史、御史中尉等職,孝昌三年任關右大使時,在陰盤驛(今陝西臨潼附近)為雍州刺史蕭寶寅殺害。酈道元一生勤於讀書和著述。《魏書》卷八十九說:「道元好學,歷覽奇書。撰注《水經》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為《七聘》及諸文,皆行於世。」但除《水經注》外,其餘著作都已亡佚。 《水經注》是酈道元為《水經》所作的注文。《水經》全書 1萬余字,《唐六典·注》說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經》作者不詳,其撰述年代歷來說法不盡相同。《四庫全書提要》推論:「觀其《涪水》條中,稱廣漢巳為廣魏,則決非漢時;《鍾水》條中,稱晉寧仍曰魏寧,則未及晉代。推文尋句,大概三國時。」以後多數學者同意這種說法。

《水經注》40卷,全文超過《水經》20餘倍。《唐六典》說引其枝流「一千二百五十二」,涉及的河流近於《水經》的10倍。《水經注》以河川為綱,記述的內容包括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的各個方面,特別是自然地理中的水文地理、地貌和生物地理;人文地理中的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和農業地理等。此外,也有較多沿革地理和地名的資料。 為撰寫《水經注》,酈道元搜集了大量資料,在注文中指名引用的文獻達470餘種,金石碑刻達350餘種,另有大量未指明來源的地圖、方誌、歌謠、諺語等。他所引用的文獻、碑刻等大部分已亡佚,由於他的引用方保存至今。酈道元十分重視實地考察,每到一處便「訪瀆搜集」,觀察水道分布、水利設施及其流經地區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現象,全書許多卷篇中有他野外考察的成果。在注文中,他糾正了《水經》的許多錯誤,並指出文獻引用處的正誤。由於當時南北分裂的政治形勢,酈道元的足跡未能到達南方,因此涉及此部分的注文也有不少錯誤。《水經注》成書的年代,從注文中出現的最後一個年代是北魏延昌四年 (515),和酈道元被害於孝昌三年(527)而論,必在此十餘年之間。《隋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此書均作40卷,說明此書當時仍還完整。至北宋景□年代(1034~1038)的《崇文總目》,著錄此書為35卷,已佚5卷。今本40卷,是後人按原卷數拆湊的。《水經注》(1897年新化三味書室據長沙王氏本重刊)

《水經注》資料豐富,語言生動,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地理名著,同時在歷史學、金石學、語言學和文學等方面也有很高的價值。

❸ 酈道元是什年么朝代的人

酈道元
酈道元(466或472—527),生活於南北朝北魏時期,出生在河北省涿縣一個官宦世家,少年時代就喜愛游覽。後來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歷,每到一地除參觀名勝古跡外,還用心勘察水流地勢,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氣候,人民的生產生活,地域的變遷等。他發現古代的地理書——《水經》,雖然對大小河流的來龍去脈缺乏准確記載,但由於時代更替,城邑興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稱也變了,但書上卻未加以補充和說明。酈道元於是親自給《水經》作注。

為了寫《水經注》,他閱讀有關書籍達400多種,查閱了所有地圖,研究了大量文物資料,還親自到實地考察,核實書上的記載。《水經》原來記載的大小河流有137條,1萬多字,經過酈道元注釋以後,大小河流增加到1252條,共30多萬字,比原著增加20倍。書中記述了各條河流的發源與流向,各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狀況,以及火山、溫泉、水利工程等。這部書文字優美生動,也可以說是一部文學著作。由於《水經注》在中國科學文化發展史上的巨大價值,歷代許多學者專門對它進行研究,形成一門「酈學」。

酈道元,字善長,我國古代的地理學家,散文家,初襲爵永寧侯,例降為伯。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執法清刻,自太傅掾引為書侍御史。彪為僕射李沖所奏,道元以屬官坐免。景明中,為冀州鎮東府長史。刺史於勁,順皇後父也。西討關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為政嚴酷,吏人畏之,奸盜逃於他境。後試守魯陽郡,道元表立黌序,崇勸學教。詔曰:「魯陽本以蠻人,不立大學。今可聽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道元在郡,山蠻伏其威名,不敢為寇。延昌中,為東荊州刺史,威猛為政,如在冀州。蠻人指闕訟其刻峻,請前刺史寇祖禮。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還京,二人並坐免官。

後為河南尹。明帝以沃野、懷朔、薄骨律、武川、撫冥、柔玄、懷荒、御夷諸鎮並改為州,其郡、縣、戍名,令准古城邑。詔道元持節兼黃門侍郎,馳驛與大都督李崇籌宜置立,裁減去留。會諸鎮叛,不果而還。

孝昌初,梁遣將攻揚州,刺史元法僧又於彭城反叛。詔道元持節,兼侍中、攝行台尚書,節度諸軍,依僕射李平故事。梁軍至渦陽,敗退。道元追討,多有斬獲。

後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嚴猛之稱,權豪始頗憚之。而不能有所糾正,聲望更損。司州牧、汝南王悅嬖近左右丘念,常與卧起。及選州官,多由於念。念常匿悅第,時還其家,道元密訪知,收念付獄。悅啟靈太後,請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盡其命,因以劾悅。

時雍州刺史蕭寶反狀稍露,侍中、城陽王徽素忌道元,因諷朝廷,遣為關右大使。寶慮道元圖己,遣其行台郎中郭子帙圍道元於陰盤驛亭。亭在岡上,常食岡下之井。既被圍,穿井十餘丈不得水。水盡力屈,賊遂逾牆而入。道元與其弟道(闕)二子俱被害。道元目叱賊,厲聲而死。寶猶遣斂其父子,殯於長安城東。事平,喪還,贈吏部尚書、冀州刺史、安定縣男。

道元好學,歷覽奇書,撰注《水經》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為《七聘》及諸文皆行於世。然兄弟不能篤睦,又多嫌忌,時論薄之。

地理學家酈道元

嚴官被害

當你在電視屏幕上看到夏威夷火山噴發的壯觀景象:那高達數百米似噴泉噴射而出的岩漿,使晴朗的天空為之變色;那由岩漿匯聚而成的赤熱的河流,所到之處,土壤、岩石為之熔化,花草樹木頃刻間化為灰燼……你可曾想到,在1500年前,我國山西省大同市的西南也有火山,火山口深不見底,熱氣上沖,常常發出像細微的雷鳴般的聲響。現在大同附近的火山早已停止噴發了。關於大同火山當對噴發的情況,是在我國古代地理學名著《水經注》中看到的,這部書的作者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地理學家酈道元。

酈道元,字善長,范陽涿鹿 (今河北省涿縣)人,大約出生在公元465年或公元472年。他和他的父親都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政權中做過官。他的父親做過山東青州刺史,他自己也先後在北魏首都平城 (今山西大同)和洛陽(公元493年北魏遷都洛陽)做過中央官吏,在冀州 (今河北冀縣)、魯陽(今河南魯山縣)、東荊州(今河南唐河縣)做過地方官。據史書記載,酈道元為官素以嚴猛著稱。他在地方做官時,對於地方的治安和文教事業做了許多好事,很有成績。他執法很嚴,官吏都怕他,不敢為非作歹,盜賊也都逃到其他地方去了。在中央政府做官時,他不畏避權勢人物,敢於揭露他們乾的壞事,因而不少權勢人物都憎恨他。公元527年,雍州 (今陝西西安一帶)刺史肖寶夤企圖反對北魏政權,憎恨酈道元的人為了達到除掉他的目的,玩弄了借刀殺人的陰謀,故意慫恿北魏政權派酈道元去西安一帶任關右大使。肖寶夤果然懷疑酈道元是要去與他作對,於是派部下半路劫殺。當酈道元赴任行至陰盤驛亭 (今陝西臨潼縣東)時,受到肖部的圍困。建在山岡上,而食用的水井在山岡下,被圍困後吃水斷絕。酈道元一行雖然在山岡上打井,尋找水源,但打井十幾丈深,仍然沒有水,最後水盡力窮,酈道元和他的一個弟弟、兩個兒子同時被殺害。臨死的時候,酈道元還怒目厲聲呵斥叛賊,表現了至死不屈的精神。

考察地理寫 《水經注》

酈道元在少年時代,就對地理考察有濃厚的興趣。十幾歲時,他隨父親到山東,經常與朋友一起到有山水的地方游覽,觀察水流的情景。當時,他們游歷過臨朐縣的熏冶泉水,又觀看了石井的瀑布。瀑布奔瀉而下的水流,激起了滾滾波浪和飛濺的水花,那鏗鏘有力的巨大音響,在川穀間回盪。這美麗壯觀的景色,使酈道元大為陶醉。後來,他在山西、河南、河北做官,經常乘工作之便和公餘之暇,留意進行實地的地理考察和調查。凡是他走到的地方,他都盡力搜集當地有關的地理著作和地圖,並根據圖籍提供的情況,考查各地河流幹道和支流的分布,以及河流流經地區的地理風貌。他或跋涉郊野,尋訪古跡,追溯河流的源頭;或走訪鄉老,採集民間歌謠、諺語、方言和傳說,然後把自己的見聞,詳細地記錄下來。日積月累,他掌握了許多有關各地地理情況的原始資料。

同時,酈道元愛好讀書,並以此聞名於世。在日常生活中,書籍是他不可分離的伴侶。他一生中讀過許多書,尤其是有關地理記述的書籍,他幾乎都讀遍。他讀書非常嚴肅、認真,對書中的記載力求弄懂、弄通,對各書中記述同一地方而有出入的問題,更是著意探究其原因。大量地讀書,使他具有淵博的學識,成為當時有名的學者。他寫了不少著作,都流行於世,可惜後來大都佚亡了。

通過實地的考察和對地理書籍的研究,酈道元深切感到前人的地理著作,包括《山海經》、《禹貢》、《漢書•地理志》以及大量的地方性著作,所記載的地理情況都過於簡略。三國時有人寫了《水經》一書,雖然略具綱領,但卻只記河流,不記河流流經地區的地理情況,而且河流的記述也過於簡單,並有許多遺漏。更何況地理情況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理情況也不斷發生變化。例如,河流會改道,地名有變更、城鎮村落有興衰等等,特別是人們的勞動會不斷改變地面的風貌。因此歷史上的地理著作,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了。酈道元決心動手寫一部書,以反映當時的地理面貌和歷史變遷的情況。

在著書的過程中,酈道元選取了《水經》一書作為藍本,採取了為《水經》作注的形式,因此取書名為《水經注》。但是,他並不是圖省力,走捷徑,簡單地為 《水經》作注釋,跟著《水經》一書的記述走,《水經》記什麼,他就注什麼,而是很花了一番功夫和氣力。《水經》一書記載的河流僅137條,文字總共只有一萬多字。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補充了許多河流,數量比《水經》增加了近10倍,達1252條,其中有些還是獨立流入大海的重要河流。《水經注》共計40卷,約30萬字。僅從這些就可以看到,酈道元的《水經注》是一部內容遠遠超過《水經》一書的再創作,書中凝聚著酈道元大量的辛勤勞動,是他多年心血的結晶。

酈道元生活的年代,正值我國南北分立對峙的南北朝時期,北方為北魏政權,南方先後為宋、齊、梁政權。酈道元雖然只是活動在北魏政權統治的地區之內,其范圍大約相當於現在的秦嶺和淮河以北的地區,但他的著作並沒有受政權和地域的限制,他的視野遠遠地超出了北魏政權統治的范圍,反映了他盼望祖國早日實現統一的心情。在《水經注》中,酈道元所記述的內容包括了全國各地的地理情況,還記述了一些國外的地理情況,其涉及地域東北至朝鮮的壩水(今大同江),南到扶南(今越南和柬埔寨),西南到印度新頭河 (今印度河),西至安息(今伊朗)、西海(今蘇聯鹹海),北到流沙 (今蒙古沙漠)。可以說,《水經注》是北魏以前中國及其周圍地區的地理學的總結。

酈道元在寫《水經注》時,突破了《水經》只記河流的局限。他以河流為綱,詳細地記述了河流流經區域的地理情況,包括山脈、土地、物產、城市的位置和沿革、村落的興衰、水利工程、歷史遺跡等古今情況,並且具有明確的地理方位和距離的觀念。像這樣寫作嚴謹、內容豐富的地理著作,在當時的中國,以至世界上都是無與倫比的。

從 《水經注》中我們可以看到,酈道元以其飽滿的筆觸,為我們展現了一千四五百年前中國的地理面貌,使人們讀後可以對各地的地理狀態及其歷史變遷有較清晰的了解。例如從關於北京地區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當時北京城的城址、近郊的歷史遺跡、河流以及湖泊的分布等,還可以了解到北京地區人們早期進行的一些大規模改變自然環境的活動,像攔河堰的修築、天然河流的導引和人工渠道的開鑿等。這是我們現在所能得到的關於北京地區最早的地理資料,也是我們研究北京地區歷史地理變遷的一個重要地點。這些資料對於我們今天仍然是非常有用的。科學和經驗告訴我們,地理情況是隨著自然條件的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加強而不斷發生變化的。我們要真正了解和深刻認識今天的地理情況,單靠對現在的地理狀態的研究是不夠的,還必須深入了解地理情況的變化過程及其原因,以認識和掌握它的發展規律,為今天的建設事業服務。從這個意義上說,《水經注》在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是我們不可多得的珍貴的歷史地理文獻。

《水經注》中的內容,除酈道元親身考察所得到的資料外,還引用了大量的歷史文獻和資料,其中引用前人的著作達437種之多,還有不少漢、魏時代的碑刻材料。這些書籍和碑刻,後來在歷史的變遷中大都已經散佚了,幸而有酈道元的引用轉錄,才尚存一斑,使我們能夠知道這些書籍和碑刻的部分內容。這又是我們研究我國文明發展歷史的極其寶貴的資料。

酈道元對地理學的貢獻和歷史功績,是值得人們尊崇的。

●卷一

○河水一

昆侖墟在西北,(趙改墟作虛,下同。戴亦改下《山海經》文作虛。守敬按:

言河源者當以《漢書·西域傳》為不刊之典,以今日與圖證之,若重規疊矩,作

《水經》者惟但言蔥嶺、於闐未明,言昆侖不能知昆侖所在。又見《史記·大宛

傳贊》雲,惡睹所謂昆侖,《漢書·張騫傳贊》亦雲爾。)遂以昆侖置於蔥嶺之

西,酈氏又博採傳記以符合之,遂與《經》文同為悠謬。會貞按:《一統志》,

西藏有岡底斯山,在阿里之達克喇城東北三百一里,此處為天下之脊,眾山之脈

皆由此起,乃釋氏《西域記》所謂阿耨達山即昆侖也。又齊召南《水道提綱》,

巴顏喀喇山即古昆侖山,其脈西自金沙江源犁石山,蜿蜒東來,結為此山。山石

黑色,蒙古渭富貴為巴顏,黑為喀喇,即唐劉光鼎謂之紫山者,亦名枯爾坤,即

昆侖之轉音。戴震《水地記》,自山東北至西寧府界千四百餘里。《爾雅》,河

出昆侖虛,不曰山。察其地勢,山脈自紫山西連犁石山,又南迤西連,接恆水所

出山。今番語岡底度斯者,譯言群山水根也。置西寧府邊外五千五百餘里,綿亘

二千里,皆古昆侖虛也。)

三成為昆侖丘。(趙雲:見《爾雅·釋丘》。趙琦美據《河水》四《注》,

三成上增山字,非也。守敬按:趙說是,而趙本有山字,適相違反,當是刊刻者

妄加。王校本乃改趙說曰,趙琦美據《爾雅》,三成上補山字,以符合之,冤矣。

郭璞《注》,成猶重也。昆侖山三重,故以名雲。是《爾雅》因昆侖有三重,取

以名三成之山。酈氏據《爾雅》釋昆侖,則正坐實昆侖丘之三成,蓋《山海經》

亦釋昆侖山為昆侖丘也。)《昆侖記》曰:(朱記作說,全、趙、戴同。守敬按:

《昆侖說》未聞。《爾雅》疏引《昆侖山記》,昆侖山一名昆丘,三重,與此文

稱昆侖之山三級合。則昆侖說為《昆侖記》之誤,今訂。)昆侖之山三級,下曰

樊桐,(守敬按:樊桐見《淮南子》,後文引之,一名板桐;(朱桐作松,《箋》

引《廣雅》板桐及嵇康《遊仙詩》結友家板桐,雲:未聞板松,疑或字誤。守敬

按:《楚辭·哀時命》稱板桐,則松當作桐無疑。趙、戴改桐,全仍作松,失之。

孫星衍曰,樊亦扳字。按:攀、扳同,則樊當攀之省,板當扳之誤也。)二曰玄

圃,守敬按:《山海經》。作平圃,《穆天子傳》作縣圃,郭璞注《山海經》引

《傳》作縣圃,又引作玄圃。玄、平形近錯出,玄、縣音同通用。)一名閬風;

(守敬按:《楚辭·離騷》雲,登閬風而糹�馬。)上曰層城,(朱層作增,趙、

戴改。守敬按:《大典》本、黃本並作層,知原是層字。層與增同。《淮南·墜

形訓》,昆侖虛中有增城九層。又雲,縣圃、涼風、樊桐,在昆侖閶闔之中。則

後文引之不數增城。《廣雅》,昆侖墟有三山,閬風、板桐、玄圃,皆分玄圃、

閬風為二,亦不數增城,並與此異。而《十洲記》言昆侖三角,一名閬風巔,一

名玄圃台,一名昆侖宮。後文又引之,則又異。)一名天庭,是謂太帝之居。

(戴改謂作為。守敬按:《淮南子》有是謂太帝之居語,後文引之。高誘雲,太

帝,天帝也。)

去嵩高五萬里,(守敬按:此沿《禹本紀》之誤,古時中外未通,傳聞異辭,

轉相傳會,荒誕不經。於是《禹本紀》言昆侖有去嵩高五萬里之說,而《水經》

以為據,酈氏亦深信不疑。觀本卷後文,考東方朔之言及《經》五萬里之說,難

言康泰、浮備調之是。下卷《異物志》曰,蔥嶺之水,分流東西,西入大海,東

為河源,非原脫此字。《禹紀》所雲昆侖,張騫使大夏而窮河源,謂極於此而不

達於昆侖,其明徵也。是《禹本紀》一誤《水經》再誤,酈氏三誤矣。推其致誤

之由,乃限於地,並限於時耳。今按圖以索,相去不過萬里,無稽之言,存而不

論可也。)地之中也。

《禹本紀》與此同。(會貞按:《史記·大宛傳贊》稱《禹本紀》。梁玉繩

《史記志疑》曰,《困學紀聞》雲,《三禮義宗》引《禹受地記》,王逸注《離

騷》引《禹大傳》,豈即太史公所謂《禹本紀》者歟?余因考郭璞《山海經》注,

亦引《禹大傳》,《漢·藝文志》有《大A0》三十七篇。師古曰,A0,古禹

字。《列子·湯問》篇引《大禹》,疑皆一書而異其篇目耳。守敬按:《山海經》。

郭《注》,去嵩高五萬里,蓋天地之中也,見《禹本紀》。當酈氏時,《禹本紀》

未必存,蓋據郭書。又按《初學記》五引《河圖括地象》曰,昆侖者,地之中也。

《水經》從《禹本紀》而省作地之中,蓋參以《河圖》說歟?)高誘稱,河出昆

山,伏流地中萬三千里,禹導而通之,出積石山。(會貞按:誘是涿人,見《易

水》篇。《隋志》《淮南子》二十一卷,高誘《注》。此《淮南·�形訓》注文。

今本《注》,崑山作昆侖,積石詳本篇二卷。)按《山海經》,自昆侖至積石一

千(戴刪一字。會貞按:黃本有一字,各本同,戴乃臆改。以後凡首稱一千、或

一百、或一十者,戴並刪一字。其武斷實甚,特揭於此,後不復出。)七百四十

里,(守敬按:此酈氏就《西次三經》總計之文。即今本《山海經》歷數之,凡

二千一百里。然《續博物志》三引《山海經》,與《注》同。《釋迦方誌》引書

雲雲亦同。則此無訛文,當是今本《山海經》所敘里數有誤字。)自積石出隴西

郡至洛,准地誌可五千餘里。(守敬按:後魏隴西郡治襄武,在積石之東。言至

洛者,洛陽為當時都城,嵩高即在其東南也。准地誌句,酈氏據典籍約計之辭。

按《續漢志》,隴西郡在洛陽西南二千二百二十里。後漢郡治狄道,在襄武西北

百餘里。稽《圖》,魏隴西郡西去積石約千餘里。合觀之,是自積石至洛不過三

千餘里,此五千當三千之誤。)又按《穆天子傳》,天子自昆侖山入於宗周,

(朱昆下有侖字。趙同,戴無。守敬按:《大典》本、黃本並無侖字,《穆天子

傳》中,昆侖凡六見,無單稱崑山者,然註上引高說,變稱崑山,此蓋亦變稱之

非,必脫侖字也。《傳》記穆王至昆侖事,在卷一二,朝於宗周之廟乃里西土雲

雲,在卷四,比酈氏隱括《傳》文,謂自昆侖入於宗周也。)乃里西土之數。

(守敬按:郭璞《注》,里,謂計其道里也。)自宗周�水以西,北至於河宗之

邦,(全以北字屬上,雲:據本傳則羨文也,依沈炳巽本刪。趙、戴刪同。守敬

按:本傳無北字,蓋脫。《傳》下文稱南至於某處,北至於某處,可證。故洪頤

煊據此《注》以補《傳》,不當刪。《史記·趙世家·正義》,河宗在龍門河之

上流,嵐、勝二州之地也。)陽紆之山,三千有四百里,自陽紆西至河首,四千

里,(守敬按:《穆天子傳》,自陽紆西至於西夏氏二千又五百里,酈氏就傳合

並言之。)合七千四百里。(守敬按:此句酈氏總計語。)《外國圖》(守敬按:

《後漢書·東夷傳》注、《文選·郭璞〈遊仙詩〉》注、《類聚》八十九、《通

典》邊防門,並引《外國圖》。《寰宇記·四夷部》屢引《外國圖》,俱不言何

時人撰。《史記·始皇本紀·正義》稱吳人《外國圖》,此《外國圖》稱大晉,

則為晉人之書,是《外國圖》有二矣。觀後文引《支僧載外國事》雲,據,晉言

十里也。稱晉與此條同,此豈《支僧載外國事》之圖歟?)又雲:從大晉國正西

七萬里,得昆侖之墟,諸仙居之。(守敬按:《博物志》一引《河圖括地象》,

聖人、仙人之所集。)數說不同。道阻且長,)朱阻作�,趙同,戴改。)經記

綿褫,(朱經作逕,《箋》曰:疑當作經記綿邈。趙改經雲:按褫字不誤。《易

·訟卦》疏雲,三見褫脫。蓋褫有脫義,言紀記歲遠褫脫耳。《巨洋水注》雲,

遺文沿褫,其詞例然也。戴改經同。)水陸路殊,徑復不同,淺見末聞,非所詳

究,不能不聊述聞見,以志差違也。(會貞按:以上博引諸書,釋《經》去嵩高

五萬里之說。如高誘說《及山海經》、《穆天子傳》,則不及五萬里,如《外國

圖》則更過五萬里,縣殊實甚 勃氏曲為解說,謂經記綿褫,或等亥豕之訛,水

陸路殊,復有迂直之異,故存而不論,然亦由未確知昆侖所在,遂不敢質言之也。)

其高萬一千里。守敬按:此《河圖括地象》文,引見王逸《離騷》注及《博物志》

一。

《山海經》稱,方八百里,高萬仞。(守敬按:《海內西經》文。)郭景純

以為自上二千五百餘里。(守敬按:郭注《宛傳》、《漢書·張騫傳贊》引《禹

本紀》文。)《淮南子》稱,高萬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趙據《淮南子》

校改二尺作三尺,戴改同。守敬按:《�形訓》文,庄校《淮南子》作二尺,

《漢魏叢書》本及日本刻本並同。不知趙氏見何誤本也。此引《山海經》注及

《淮南子》為《經》言昆侖之高作證證,而其說歧出,蓋亦聊述聞見以志差違,

與上文同。)河水(全移出其東北陬五字於河水下相屬,雲此七字萬無分作二句

之理,舊乃妄割《注》文分配。)

《春秋說題辭》曰:河之為言荷也。(守敬按:《廣雅》,河,何也。何與

荷同。)荷精分布,懷陰引度也。(守敬按:《古微書》同。)《釋名》曰:河,

下也,隨地下處而通流也。(守敬按:《釋水》文。)《考異郵》曰:河者,水

之氣,四瀆之精也,所以流化。(守敬按:《御覽》六十一,《事類賦注》六引

《考異郵》同。)《元命苞》曰:五行始焉,萬物之所由生,(守敬按:《初學

記》六引《元命苞》所作信,誤。)元氣之腠液也。(守敬按:《文選·郭景純

〈江賦〉》注引《元命苞》,腠作湊,《古微書》作津。)《管子》曰:水者,

地之血氣,如筋脈之通流者,朱無如字,越同,戴增。守敬按:原書有如字。)

故曰,水具財也。(朱具上有其字,趙同,戴刪。按原書無其字,財作材。守敬

按:以上《水地》文。)而水最為大。(戴刪而字,上增五害之屬四字。)水有

大小,有遠近,水出山而流入海者,命曰經水。引佗水(守敬按:原書引作別。)

入於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出於地溝守敬按:原書作出於他水溝)。流於大水

及於海者,又命曰川水也。(守敬按:以上《度地》文。)《莊子》曰:秋水時

至,百川灌河,經流之大(守敬按:《秋水》文,經作涇,一作徑,又或作淫。)

《孝經援神契》曰:河者,水之伯,上應天漢。(守敬按:《博物志》、《類聚》

八、《初學記》六、《御覽》八、六十一、《事類賦注》六引《援神契》同。

《白帖》六引漢作河。)《新論》(守敬按:《後漢書·桓譚傳》,譚著書二十

九篇,號曰《新論》。《隋志》及新、舊《唐志》並作十七卷,已佚。)曰:四

瀆之源,河最高而長,從高注下,水流激峻,故其流急。(守敬按:《類聚》九

引《新論》此條,末句作故為平地災害。)徐幹(守敬按:徐幹,《魏志》附,

《王粲傳》。)《齊都賦》曰:川瀆則河洋洋,發源昆侖,九流分逝。(朱作游,

《箋》曰:《玉海》引此《賦》作逝。趙、戴改。會貞按:《大典》本、明抄本

並作逝。)北朝滄洲,驚波沛後,浮沫揚奔。(朱浮訛作望。全校改,戴、趙改

同。會貞按:《類聚》六十一節引《齊都賦》,有此前後四句,正作浮。)《風

俗通》曰:江、河、淮、濟為四瀆。(朱河字在淮字下,趙同。戴乙。會貞按:

《風俗通》引《尚書大傳》、《禮·三正記》,以江、河、淮、濟為四瀆,與

《爾雅》合。此《注》蓋傳鈔倒錯,戴乙是也。)瀆,通也,所以通中國垢濁。

(守敬按:《山澤》文。)《白虎通》曰:其德著大,故稱瀆。(會貞按:《巡

狩》文。德作功,《爾雅》疏引亦作功。)《釋名》曰:瀆,獨也,各獨出其所

而入海。(會貞按:亦《釋水》文。即《爾雅》所雲,四瀆者,發源注海者也。)

出其東北陬,(孫星衍曰:《說文》,陬,隅也。董佑誠曰:此河水自蒲昌

海伏流重源所出,當昆侖東北陬也。今中國諸山之脈,皆起自西藏阿里部落東北

岡底斯山,即梵書之阿耨達山。綿亘東北數千里,至青海之玉樹土司境,為巴顏

哈喇山,河源出焉。河源左右之山,統名枯爾坤,即昆侖之轉音。蓋自岡底斯東,

皆昆侖之脊,古所稱昆侖墟,即在乎此。《山海經·西山經》稱,昆侖之邱,河

水、赤水、洋水、黑水出焉。郭《注》,洋或作清。《海內西經》稱,海內昆侖

之墟,赤水出東南隅,河水出東北隅、黑水出西北隅。《大荒西經》稱,西海之

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邱。《穆天子傳》稱,

天子宿於昆侖之阿,赤水之陽。今金沙江上源三,曰那木齊圖烏蘭木倫河,托克

托乃烏蘭木倫河,喀齊烏蘭木倫河,蒙古謂赤色為烏蘭,蓋即赤水。怒江上源有

池曰喀喇池,東流曰喀喇烏蘇河,蒙古謂黑色為喀喇,蓋即黑水。其西流即今青

海,亦曰西海。蒙古曰庫可諾爾庫可者,譯言青,蓋即青水。流沙即今戈壁,當

安西州南,青海之西。是青海西北濱戈壁,黃河、金沙江、怒江三源之間,山名

昆侖而迤東山脊為昆侖之證。惟《經》敘四水所出之方隅,前後互異,則傳寫之

誤也。《海內東經》稱,西胡白玉山在流沙西,昆侖墟東。今岡底斯山北支為蔥

嶺,戈壁當其東。《穆天子傳》亦先升昆侖之邱,復西征至西王母之邦,是迤西

山脊皆為昆侖之證。昆侖本在域中,《爾雅》以西王母與觚竹、北戶、日下為四

荒,則亦國名。周衰,德不及遠,怪迂之說復興,遂謂運河中國有五萬里之遠,

又移昆侖於海外,指西王母為仙人。後儒震於怪物,並《禹貢》昆侖而疑之。

❹ 酈道元所處的朝代

酈道元,字善長,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生年有皇興三年(469),延興二年(427)之說,但都缺乏可*依據,卒於孝昌三年(527)。

生於仕官家庭,父親酈范作過青州刺史,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出任尚書郎,以後歷任潁川太守,東荊州刺史,御史中尉等職,看來他一生在政治上還是有所建樹的。孝昌三年任官右大使時,在陰盤驛(今希臨潼附近)為雍州刺史蕭寶寅殺害。酈道元一聲生勤於讀書和著述。《魏書》卷八十九說:"道元好學,歷覽奇書。撰注《水經》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為《七聘》及諸文,皆行於世。"但除《水經注》外,其餘著作都已亡佚。

酈道元從少年時代起就有志於地理學的研究。他喜歡游覽祖國的河流、山川,尤其喜歡研究各地的水文地理、自然風貌。他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機會進行實地考察,足跡遍及今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安徽、江蘇、內蒙等廣大地區,調查當地的地理、歷史和風土人情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每到一個地方,他都要游覽名勝古跡、山川河流,悉心勘察水流地勢,並訪問當地長者,了解古今水道的變遷情況及河流的淵源所在、流經地區等。同時,他還利用業余時間閱讀了大量古代地理學著作,如《山海經》、《禹貢》、《禹本紀》、《周禮職方》、《漢書·地理志》、《水經》等,積累了豐富的地理學知識,為他的地理學研究和著述打下了基礎。

通過把自己看到的地理現象同古代地理著作進行對照、比較,發現其中很多地理情況隨著時間的流逝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不及時把這些地理現象的變遷記錄下來,後人就更難以弄明白歷史上的地理變化。因此,應該對此時的地理情況進行詳細的考察,同時查閱古代文獻,與古代的地理學著作相印證,將地理面貌的歷史變遷盡可能詳細、准確地記載下來。為此,酈道元決定以《水經》為藍本,以作注的形式寫一本完整的地理學著作。

《水經》是三國時代桑欽所著的一部地理學著作,此書簡要記述了137條全國主要河流的水道情況。原文僅1萬多字,記載相當簡略,缺乏系統性,對水道的來龍去脈及流經地區的地理情況記載不夠詳細、具體。為此酈道元利用自己掌握的豐富的第一手資料, 在《水經》的基礎上,酈道元終於完成了《水經注》這一地理學名著。

人物評傳

酈道元(?—527)字善長。范陽涿鹿(今河北涿鹿縣)人。北朝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終未能盡其才。他博覽奇書,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後又游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搜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撰《水經注》四十卷。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匯集。可稱為我國游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游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典籍要介

《水經注》

《水經注》是一部地理名著。共四十卷(原書於宋代已佚五卷,今天四十卷,乃經後人割裂改編而成)。是為魏晉時代無名氏所著《水經》一書所作的注釋。《水經》記載水道一百三十七條,每水各成一篇(今只存一百二十三篇)。酈道元親臨考察,廣泛吸取前人有關山川地理著作中的精華,對原書作了補充和發展,記述了大小一千餘條水道的源流經歷,沿岸的山川景物,地理情況,以及建置沿革、歷史事件、人物,甚至神話傳說,注文比原書文字多二十倍,自成一部巨著。其引用之書多至四百三十七種,還采錄了不少漢魏時的碑刻,所引書及碑刻今多不傳。文字凝煉描寫細膩堪稱一部散文絕作。其藝術手法對後世影響極大。
蘇軾曾說:「今我樂何深,《水經》亦屢讀」(寄周安《孺茶詩》)。劉熙載在《藝概·文概》中也說:「酈道元敘山水,峻潔層深,奄有楚辭《山鬼》、《招隱士》勝境。柳柳州游記,此其先導耶?」現有《四部叢刊》影印本,《四部備要》本。另有1955年文學古籍刊行社據《永樂大典》影印本,1958年商務印書館用《國學基本叢書》本紙型重印本。1955年科學出版社影印出版了《水經註疏》。

傳世名篇

江水(節選)

【題解】

本文節選自《水經注·江水》。主要描寫三峽中巫峽之風光——奔騰的江水,奇峻的山勢,以及峽中四時景物的變化。從四川巫山縣大溪口至湖北巴東縣官渡口為巫峽,又稱大峽,綿延40公里。

【原文】

江水又東,逕巫峽,杜宇所鑿以通江水也。郭仲產雲:按《地理志》「巫山在縣西南」,而今縣東有巫山,將郡縣居治無恆故也。

江水歷峽,東逕新崩灘。此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晉太元二年又崩。當崩之日,水逆流百餘里,湧起數十丈。今灘上有石,或圓如,簞簞,或方似笥,若此者甚眾,皆崩崖所隕,致怒湍流,故謂之新崩灘。其頹岩所余,比之諸嶺,尚為竦桀。

其下十餘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峽所無,乃當抗峰岷峨,偕嶺衡疑。其翼附群山,並概青雲,更就霄漢辨其優劣耳。神孟塗所處。《山海經》曰:「夏後啟之臣孟塗,是司神於巴,巴人訟於孟塗之所,其衣有血者執之,是請生,居山上,在丹山西。」郭景純雲:「丹山在丹陽,屬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謂天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台,精魂為草,實為靈芝。所謂巫山之女,高唐之姬,旦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旦早視之,果如其言。故為立廟,號「朝雲」焉。其間首尾一百六十里,謂之巫峽,蓋因山為名也。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❺ 酈道元來自哪個朝代

酈道元(466或472~527)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字善長,范陽(今涿州人),出身於官宦世家。自幼好學,博覽群書,並且愛好游覽,足跡遍及河南、山東、山西、河北、安徽、江蘇、內蒙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勢,探溯源頭。參閱了437種書,他在實際考察的基 礎上,寫下了《水經注》地理巨著。本書40卷,記述了1252條河流的發源地點、流經地區、支渠分布、古河道變遷等情況,同時還記載了大量農田水利建設工程資料,以及城郭、風俗、土產、人物等。《水經注》不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具特色的山水游記。,《魏書》卷八十九說:「道元好學,歷覽奇書」,代表作有《水經注》。道元寫景文字,遣詞精當,「片語隻字,妙絕古今」。唐代李白、杜甫的詩,都吸收了《水經注》的藝術滋養,柳宗元的《永州八記》文章實脫胎於《水經注》。宋朝蘇軾說:「嗟我樂何深,《水經》也屢讀。」 。

他曾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和洛陽擔任中央官員,並且多次出任地方官。他為官「執法情刻」、「素有嚴猛之稱」,得罪不少皇族、豪強。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汝南王元悅乘雍州剌史蕭寶夤企圖反叛之機,慫恿朝遷派酈道元去作關右大使。途中蕭寶把他和他的弟弟道峻及兩個兒子一同殺害。著作另有《本志》、《七聘》,均已失傳。

閱讀全文

與道元是什麼時期得地理學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