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徐霞客游記以什麼為中心的地理著作

徐霞客游記以什麼為中心的地理著作

發布時間:2023-02-12 20:26:11

A. 徐霞客游記是什麼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所著

徐霞客游記是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所著。

《徐霞客游記》是一則以日記體為主的地理著作,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詳細記錄所經地理環境的游記,也是世界上最早記述岩溶地貌並詳細考證其成因的書籍。作者徐霞客自22歲開始出遊,以三十多年時間,東渡普陀,北歷燕翼,南涉閩粵,西北直攀太華之巔,西南遠達雲貴邊陲,足跡及於當時十四省,開創了我國地理學上實地考察自然,系統地觀察、描述自然的新方向。

《徐霞客游記》寫有天台山、雁盪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遊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餘萬字游記資料,死後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記》。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種,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

B. 徐霞客 的徐霞客游記是地理類 專著嗎

是的
《徐霞客游記》是以日記體為主的中國地理名著。明末徐弘祖(徐霞客)經34年旅行,寫有天台山、雁盪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遊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餘萬字游記資料。死後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記》。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種。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作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卓有成就。

C. 徐霞客游記主要內容

徐霞客游記全文閱讀
作者:徐弘祖〔明)

第一篇 游天台山日記
第一篇游天台山日記

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縣北,有華頂、赤城、瓊台、桃源、寒岩等名景,其中以石樑飛瀑最為著名。

該記先略敘一路風光美景,再著重記敘登華頂峰,觀斷橋、珠簾瀑布,對華頂峰景色以及草木異狀亦有一定描繪,而對斷橋、珠簾之水的描寫則尤為細致,對水石交映、潭深水急之勢頗有重筆。對明岩石洞之闊大、洞外石壁高聳之奇也寫得氣勢非凡。其後對寒岩、鳴玉澗、瓊台等各景也一一描繪。

此為徐霞客初游天台山時所記,時間是公元1613年,在公元1632年他又再次游覽並另作一記。

該記基本上反映了天台山的全貌,其語言清新樸素,精練准確,從此篇我們可以看出徐霞客游記的基本風格。

癸丑(公元1613年)之三月晦每月最末一天為晦自寧海出西門。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三十里,至梁隍山。聞此於菟即老虎夾道,月傷數十人,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岐,馬首西向台山,天色漸霽。又十里,抵松門嶺,山峻路滑,舍騎步行。自奉化來,雖越嶺數重,皆循山麓;至此迂迴臨陟,俱在山脊。而雨後新霽晴,泉聲山色,往復創變,翠叢中山鵑映發,今人攀歷忘苦。又十五里,飯於筋竹庵。山頂隨處種麥。從筋竹嶺南行,則向國清大路。適有國清僧雲峰同飯,言此抵石樑,山險路長,行李不便,不若以輕裝往,而重擔向國清相待。余然同意之,令擔夫隨雲峰往國清,余與蓮舟上人上人:對僧人的尊稱就石樑道。行五里,過筋竹嶺。嶺旁多短松,老乾屈曲,根葉蒼秀,俱吾閶門盆中物也。又三十餘里,抵彌陀庵。上下高嶺,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泉轟風動,路絕旅人。庵在萬山坳低窪處中,路荒且長,適當其半,可飯可宿。

初二日飯後,雨始止。遂越潦積水攀嶺,溪石漸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

卧念晨上峰頂,以朗霽為緣,蓋連日晚霽,並無曉晴。及五更夢中,聞明星滿天,喜不成寐。

初三日晨起,果日光燁燁原指火燃極旺,此指日熾,決策向頂。上數里,至華頂庵;又三里,將近頂,為太白堂,俱無可觀。聞堂左下有黃經洞,乃從小徑。

二里,俯見一突石,頗覺秀蔚。至則一發僧結庵於前,恐風自洞來、以石甃塞堆砌填塞其門,大為嘆惋。復上至太白,循路登絕頂。荒草靡靡,山高風冽,草上結霜高寸許,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樹,玲瓏彌望。嶺角山花盛開,頂上反不吐色,蓋為高寒所勒限制耳。

仍下華頂庵,過池邊小橋,越三嶺。溪回山合,木石森麗,一轉一奇,殊慊qiè滿足所望。二十里,過上方廣,至石樑,禮佛曇花亭,不暇細觀飛瀑。下至下方廣,仰視石樑飛瀑,忽在天際。聞斷橋、珠簾尤勝,僧言飯後行猶及往返,遂由仙筏橋向山後。越一嶺,沿澗八九里,水瀑從石門瀉下,旋轉三曲。上層為斷橋,兩石斜合,水碎迸石間,匯轉入潭;中層兩石對峙如門,水為門束,勢甚怒;下層潭口頗闊,瀉處如閾yù門坎,水從坳中斜下。三級俱高數丈,各級神奇,但循級而下,宛轉處為曲所遮,不能一望盡收,又里許,為珠簾水,水傾下處甚平闊,其勢散緩,滔滔汩汩。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緣崖意指攀住樹枝爬上高岩,蓮舟不能從。

暝色夜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橋,觀石樑卧虹,飛瀑噴雪,幾不欲卧。

初四日天山一碧如黛。不暇晨餐,即循仙筏上曇花亭,石樑即在亭外。梁闊尺余,長三丈,架兩山坳間。兩飛瀑從亭左來,至橋乃合以下墜,雷轟河隤kùi原意為垮塌,此處指河水奔流迅猛,百丈不止。余從樑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

梁盡,即為大石所隔,不能達前山,乃還。過曇花,入上方廣寺。循寺前溪,復至隔山大石上,坐觀石樑。為下寺僧促飯,乃去。飯後,十五里,抵萬年寺,登藏經閣。閣兩重,有南北經兩藏。寺前後多古杉,悉三人圍,鶴巢於上,傳聲嘹嚦聲音響亮而清遠,亦山中一清響也。是日,余欲向桐柏宮,覓瓊台、雙闕,路多迷津,遂謀向國清。國清去萬年四十里,中過龍王堂。每下一嶺,余謂已在平地,及下數重,勢猶未止,始悟華頂之高,去天非遠!日暮,入國清,與雲峰相見,如遇故知,與商探奇次第。雲峰言:「名勝無如兩岩,雖遠,可以騎行。先兩岩而後步至桃源,抵桐柏,則翠城、赤城,可一覽收矣。」

初五日有雨色,不顧,取寒、明兩岩道,由寺向西門覓騎。騎至,雨亦至。

五十里至步頭,雨止,騎去。二里,入山,峰索水映,木秀石奇,意甚樂之。一溪從東陽來,勢甚急,大若曹娥。四顧無筏,負奴背而涉。深過於膝,移渡一澗,幾一時。三里,至明岩。明岩為寒山、拾得隱身地,兩山回曲,《志》所謂八寸關也。

入關,則四周峭壁如城。最後,洞深數丈,廣容數百人。洞外,左有兩岩,皆在半壁;右有石筍突聳,上齊石壁,相去一線,青松紫蕊,翁蓯wēngcōng草木茂盛於上,恰與左岩相對,可稱奇絕。出八寸關,復上一岩,亦左向。來時仰望如一隙,及登其上,明敞容數百人。岩中一井。曰仙人井,淺而不可竭。岩外一特石,高數丈,上岐立如兩人,僧指為寒山、拾得雲。入寺。飯後雲陰潰散,新月在天,人在回岩頂上,對之清光溢壁。

初六日凌晨出寺,六七里至寒岩。石壁直上如劈,仰視空中,洞穴甚多。岩半有一洞,闊八十步,深百餘步,平展明朗。循岩石行,從石隘仰登。岩坳有兩石對聳,下分上連,為鵲橋,亦可與方廣石樑爭奇,但少飛瀑直下耳。還飯僧舍,覓筏渡一溪。循溪行山下,一帶峭壁巉崖,草木盤垂其上,內多海棠紫荊,映蔭溪色,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壁上鑿孔以行,孔中僅容半趾腳,逼身而過,神魄為動,自寒岩十五里至步頭,從小路向桃源。桃源在護國寺旁,寺已廢,土人茫無知者。隨雲峰莽行曲路中,日已墮,竟無宿處,乃復問至坪頭潭。潭去步頭僅二十里,今從小路,返迂迴三十餘里。宿。信桃源誤人也。

初七日自坪頭潭行曲路中三十餘里,渡溪入山。又四五里山口漸夾狹窄,有館曰桃花塢。循深潭而行,潭水澄碧,飛泉自上來注,為鳴玉澗。澗隨山轉,人隨澗行。兩旁山皆石骨,攢簇擁巒夾翠,涉目成賞,大抵勝在寒、明兩岩間。澗窮路絕,一瀑從山坳瀉下,勢甚縱橫。出飯館中,循塢山窪東南行,越兩嶺,尋所謂"瓊台"、"雙闕",竟無知者。去數里,訪知在山頂。與雲峰循路攀援,始達其巔。

下視峭削環轉,一如桃源,而翠壁萬丈過之。峰頭中斷,即為雙闕;雙闕所夾而環者,即為瓊台。台三面絕壁,後轉即連雙闕。余在對闕,日暮不及復登,然勝風景已一日盡矣。遂下山,從赤城後還國清,凡三十里。

初八日離國清,從山後五里登赤城。赤城山頂圓壁特起,望之如城,而石色微赤。岩穴為僧舍凌雜,盡掩天趣。所謂玉京洞、金錢池、洗腸井,俱無甚奇
第二篇 游雁宕山日記
第二篇游雁宕山日記

雁宕山,省稱雁山,今稱作雁盪山。山頂有積水長草之窪地。故稱"盪"據傳秋時歸雁多宿於此,山亦名為雁盪山。其山在浙江溫州地區,並分為南、中、北三段,北雁盪山面積最大,靈峰,靈岩,太龍湫為雁盪風景三絕。此日記所記乃北雁盪山遊程,對其三絕皆有記敘。

該記主要記敘了作者游覽北雁宕山一路所見。記中對北雁宕山主要景觀靈峰、靈岩、大龍湫三絕加以了詳盡描繪,並對許多細微奇景如龍鼻水、老僧岩、獨秀峰等也進行了描繪。該記層次分明,語言奇峻,尤其對山形水勢之細微區別的把握極見功夫。寫景亦非單獨寫景,而是極大地融進觀察者的主觀感受,讀起來倍增真實感,其藝術感染力也得到加強,特別是13日、14日兩日記,文字奇峻中見優美,具形具象、亦景亦情。

自初九日別台山,初十日抵黃岩。日已西,出南門三十里,宿於八嶴aò。

十一日二十里,登盤山嶺。望雁山諸峰,芙蓉插天,片片撲人眉宇。又二十里,飯大荊驛。南涉一溪,見西峰上綴圓石,奴輩指為兩頭陀,余疑即老僧岩,但不甚肖。五里,過章家樓,始見老僧真面目:袈衣禿頂,宛然兀立,高可百尺。側又一小童傴僂於後,向為老僧所掩耳。自章樓二里,山半得石樑洞。洞門東向,門口一梁,自頂斜插於地,如飛虹下垂。由梁側隙中層級而上,高敞空豁。坐頃之,下山。由右麓逾謝公嶺,渡一澗,循澗西行,即靈峰道也。一轉山腋,兩壁峭立亘天,危峰亂疊,如削如攢,如駢筍,如挺芝,如筆之卓挺立,如襆頭巾之欹傾斜。

洞有口如卷幕者,潭有碧如澄靛者。雙鸞、五老,按翼聯肩。如此里許,抵靈峰寺。

循寺側登靈峰洞。峰中空,特立寺後,側有隙可入。由隙歷磴數十級,直至窩頂洞。

則窅yǎo深遠然平台圓敞,中有羅漢諸像。坐玩至暝色,返寺。

十二日飯後,從靈峰右趾覓碧霄洞。返舊路,抵謝公嶺下。南過響岩,五里,至凈名寺路口。入覓水簾谷,乃兩崖相夾,水從崖頂飄下也。山谷五里,至靈岩寺。

絕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闢一寰界。寺居其中,南向,背向屏霞嶂。

嶂zhàng高險如屏障的山頂齊而色紫,高數百丈,闊亦稱之。嶂之最南,左為展旗峰,右為天柱峰。嶂之右脅介於天柱者,先為龍鼻水。龍鼻之穴從石罅直上,似靈峰洞而小。穴內石色俱黃紫,獨罅口石紋一縷,青紺gàn紅青色潤澤,頗有鱗爪之狀。自頂貫入洞底,垂下一端如鼻,鼻端孔可容指,水自內滴下注石盆。此嶂右第一奇也。西南為獨秀峰,小於天柱,而高銳不相下。獨秀之下為卓筆峰,高半獨秀,銳亦如之。兩峰南坳,轟然下瀉者,小龍湫也。隔龍湫與獨秀相對者,玉女峰也。

頂有春花,宛然插髻,自此過雙鸞,即極於天柱。雙鸞止兩峰並起,峰際有「僧拜石」,袈裟傴僂,肖矣。由嶂之左脅,介於展旗者,先為安禪谷,谷即屏霞之下岩。

東南為石屏風,形如屏霞,高闊各得其半,正插屏霞盡處。屏風頂有「蟾蜍石」,與嶂側「玉龜」相向。屏風南去,展旗側褶中,有徑直上,磴級盡處,石閾限之。

俯閾而窺,下臨無地,上嵌崆峒。外有二圓穴,側有一長穴,光自穴中射入,別有一境,是為天聰洞,則嶂左第一奇也。銳峰疊嶂,左右環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觀!而小龍湫下流,經天柱、展旗,橋跨其上,山門臨之。橋外含珠岩在天柱之麓,頂珠峰在展旗之上。此又靈岩之外觀也。

十三日出山門,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參差,流霞映彩。高而展者,為板嶂岩。

岩下危立而尖夾者,為小剪刀峰。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為觀音岩。岩側則馬鞍嶺橫亘於前。鳥道形容道路險絕盤折,逾坳右轉,溪流湯湯,澗底石平如砥。沿澗深入,約去靈岩十餘里,過常雲峰,則大剪刀峰介立澗旁。剪刀之北,重岩陡起,是名連雲峰。從此環繞回合,岩窮矣。龍湫之瀑,轟然下搗潭中,岩勢開張峭削,水無所著,騰空飄盪,頓令心目眩怖。潭上有堂,相傳為諾詎jù那觀泉之所。堂後層級直上,有亭翼然。面瀑踞坐久之,下飯庵中,雨廉纖不止細雨下個不停,然余已神飛雁湖山頂。遂冒雨至常雲峰,由峰半道松洞外,攀絕磴三里,趨白雲庵。人空庵圮,一道人在草莽中,見客至,望去。再入一里,有雲靜庵,乃投宿焉。道人清隱,卧床數十年,尚能與客談笑。余見四山雲雨凄凄、不能不為明晨憂也。

十四日天忽晴朗,乃強清隱徒為導。清隱謂湖中草滿,已成蕪田,徒復有他行,但可送至峰頂。余意至頂,湖可坐得,於是人捉一杖,躋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數里,始歷高巔。四望白雲,迷漫一色,平鋪峰下。諸峰朵朵,僅露一頂,日光映之,如冰壺瑤界,不辨海陸。然海中玉環一抹,若可俯而拾也。北瞰山坳壁立,內石筍森森,參差不一。三面翠崖環繞,更勝靈岩。但谷幽境絕,惟聞水聲潺潺,莫辨何地。望四面峰巒累累,下伏如丘垤dié丘垤即小土堆,惟東峰昂然獨上,最東之常雲,猶堪比肩。

導者告退,指湖在西腋一峰,尚須越三尖。余從之,及越一尖,路已絕;再越一尖,而所登頂已在天半。自念《志》雲:「宕在山頂,龍湫之水,即自宕來。」

今山勢漸下,而上湫之澗,卻自東高峰發脈,去此已隔二谷。遂返轍而東,望東峰之高者趨之,蓮舟疲不能從。由舊路下,余與二奴東越二嶺,人跡絕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狹,兩邊夾立,如行刀背。又石片稜稜怒起,每過一脊,即一峭峰,皆從刀劍隙中攀援而上。如是者三,但見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盡處,一石如劈,向懼石鋒撩人,至是且無鋒置足矣!躊躇崖上,不敢復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級,遂脫奴足布四條,懸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從之,意可得攀援之路。

及下,僅容足,無餘地。望岩下斗同「陡」,下同深百丈,欲謀復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丈余,不能飛陟zhì登。持布上試,布為突石所勒,忽中斷。復續懸之,竭力騰挽,得復登上岩。出險,還雲靜庵,日已漸西。主僕衣履俱敝破,尋湖之興衰矣。

遂別而下,復至龍湫,則積雨之後,怒濤傾注,變幻極勢,轟雷噴雪,大倍於昨。

坐至暝日落始出,南行四里,宿能仁寺。

十五日寺後覓方竹數握,細如枝;林中新條,大可徑寸,柔不中杖太柔軟不宜作拐杖,老柯斬伐殆盡矣!遂從岐度四十九盤,一路遵海而南,逾窯嶴嶺,往樂清。
第三篇 游白岳山日記
第三篇游白岳山日記

徐霞客遍游白岳(今稱齊雲山)時,正是公元1616年正月,記中記載他「冒雪躡水」不畏艱難,不僅盡享山色美景,更得以觀賞「冰花玉樹。」

該記對具體景緻的記敘不甚詳細,此山有36峰、72崖,文中皆無具述。文章語氣急促,可見當時游歷的匆匆與作者渴望遍游全山的心情。盡管如此,作者對某些勝景諸如香爐峰、天門、石橋岩、龍涎泉、龍井等都有較細致的描繪,更兼天氣惡劣道路艱險,作者仍能如此盡力游覽並作記,殊為不易。

丙辰歲(1618年),余同潯陽叔翁,於正月二十六日,至微之休寧。出西門。

其溪自祁門縣來,經白岳,循縣而南,至梅口,會郡溪入浙。循溪而上,二十里,至南渡。過橋,依山麓十里,至岩下已暮。登山五里,借廟中燈,冒雪躡冰,二里,過天門,里許,入榔梅庵。路經天門、珠簾之勝,俱不暇辨,但聞樹間冰響錚錚。

入庵後,大霰xiàn雪珠作,潯陽與奴子俱後。余獨卧山房,夜聽水聲屋溜,竟不能寐。

二十七日起視滿山冰花玉樹,迷漫一色。坐樓中,適潯陽並奴至,乃登太素宮。宮北向,玄帝像乃百鳥銜泥所成,色黧黑。像成於宋,殿新於嘉靖三十七年,庭中碑文,世廟御制也。左右為王靈官、趙元帥殿,俱雄麗。背倚玉屏即齊雲岩,前臨香爐峰。峰突起數十丈,如覆鍾,未游台、宕者或奇之。出廟左,至捨身崖,轉而上為紫玉屏,再西為紫霄崖,俱危聳傑起。再西為三姑峰、五老峰,文昌閣據其前。五老比肩,不甚峭削,頗似筆架。

返榔梅,循夜來路,下天梯。則石崖三面為圍,上覆下嵌,絕似行廊。循崖而行,泉飛落其外,為珠簾水。嵌之深處,為羅漢洞,外開內伏,深且十五里,東南通南渡。崖盡處為天門。崖石中空,人出入其間,高爽飛突,正如閶闔chānghé傳說中的天門。門外喬楠中峙,蟠青叢翠此句描繪樹木挺拔蒼翠繁茂的樣子。門內石崖一帶,珠簾飛灑,奇為第一。返宿庵中,訪五井、橋崖之勝,羽士即道士汪伯化,約明晨同行。

二十八日夢中聞人言大雪,促奴起視,彌山漫谷矣。余強卧。已刻,同伯化躡屐jì木頭鞋二里,復抵文昌閣。覽地天一色,雖阻游五井,更益奇觀。

二十九日奴子報:「雲開,日色浮林端矣。」急披衣起,青天一色,半月來所未睹,然寒威殊甚。方促伯化共飯。飯已,大雪復至,飛積盈尺。偶步樓前,則香爐峰正峙其前。樓後出一羽士曰程振華者,為余談九井、橋岩、傅岩諸勝。

三十日雪甚,兼霧濃,咫尺不辨。伯化攜酒至捨身崖,飲睇邊飲邊看元閣。

閣在崖側,冰柱垂垂,大者竟丈。峰巒滅影,近若香爐峰,亦不能見。

二月初一日東方一縷雲開,已而大朗。潯陽以足裂留庵中。余急同伯化躡西天門而下。十里,過雙溪街,山勢已開。五里,山復漸合,溪環石映,倍有佳趣。

三里,由溪口循小路入,越一山。二里,至石橋岩。橋側外岩,高亘如白岳之紫霄。

岩下俱因岩為殿。山石皆紫,獨有一青石龍蜿蜒於內,頭垂空尺余,水下滴,曰龍涎泉,頗如雁宕龍鼻水。岩之右,一山橫跨而中空,即石橋也。飛虹垂蝀dōng仍為虹,下空恰如半月。坐其下,隔山一岫xiù山洞特起,拱對其上,眾峰環侍,較勝齊雲天門。即天台石樑,止一石架兩山間;此以一山高架,而中空其半,更靈幻矣!穿橋而入,里許,為內岩。上有飛泉飄灑,中有僧齋,頗勝。

還飯於外岩。覓導循崖左下。灌莽中兩山夾澗,路棘雪迷,行甚艱。導者勸余趨傅岩,不必向觀音岩。余恐不能兼棋盤、龍井之勝,不許。行二里,得澗一泓,深碧無底,亦「龍井」也。又三里,崖絕澗窮,懸瀑忽自山坳掛下數丈,亦此中奇境。轉而上躋jì登,行山脊二里,則棋盤石高峙山巔,形如擎菌,大且數圍。登之,積雪如玉。回望傅岩,屼嵲wùniè高聳之意雲際。由彼抵棋盤亦近,悔不從導者。石旁有文珠庵,竹石清映。轉東而南,二里,越嶺二重,山半得觀音岩。禪院清整,然無奇景,尤悔覿面失傅岩也。仍越嶺東下深坑,石澗四合,時有深潭,大為淵,小如臼,皆雲「龍井」,不能別其孰為「五」,孰為「九」。凡三里,石岩中石脈隱隱,導者指其一為青龍,一為白龍,余笑頷之。又亂崖間望見一石嵌空,有水下注,外有橫石跨之,頗似天台石樑。伯化以天且晚,請速循澗覓大龍井。忽遇僧自黃山來,雲:「出此即大溪,行將何觀?」遂返。

里余,從別徑向漆樹園。行巉石亂流間,返照映深木,一往幽麗。三里,躋其巔,余以為高埒齊雲,及望之,則文昌閣猶巍然也。五老峰正對閣而起,五老之東為獨聳寨,循其坳而出,曰西天門,五老之西為展旗峰,由其下而渡,曰芙蓉橋。

余向出西天門,今自芙蓉橋入也。余望三姑之旁,猶殢tì滯留日色,遂先登,則落照正在五老間。歸庵,已晚餐矣。相與追述所歷,始知大龍井正在大溪口,足趾已及,而為僧所阻,亦數也!
第四篇 游黃山日記
第四篇游黃山日記

黃山,原名黟山,唐代天寶年後改為今名。相傳黃帝與容成子、浮丘公同在此煉丹,故名黃山。位於安徽歙縣與太平縣間,面積約154平方公里。黃山風景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最著名。徐霞客在此日記中對黃山松及雲海推崇備至。

此記是徐霞客初游黃山時所作。黃山是他游白岳山後所游覽的又一名山。該記頗為詳細地記敘了黃山的幾大旅遊資源和景色特點,如黃山溫泉、黃山松等。同時也記錄了一路遊程的艱險,如踏雪尋徑、鑿冰開路等。對天都、蓮花二峰也有側面描繪,對石筍矼、天平矼等勝景贊頌備至。

該記頗能顯示徐霞客寫景狀物的功夫,用詞遣句都很精當巧妙,其章法開合得度、松緊適中,對雪光山色的渲染也使具體各景相得益彰。該記可以看作是對黃山勝景的總體描繪,有此基礎,他的第二篇黃山日記便會有更多的餘地來細述黃山天都、蓮花二峰以及黃山霧海。

初二日自白岳下山,十里,循麓而西,抵南溪橋。渡大溪,循別溪,依山北行。十里,兩山峭逼如門,溪為之束。越而下,平疇頗廣。二十里,為豬坑。由小路登虎嶺,路甚峻。十里,至嶺。五里,越其麓。北望黃山諸峰,片片可掇ō拾取。又三里,為古樓坳。溪甚闊,水漲無梁,木片彌滿布一溪,涉之甚難。二里,宿高橋。

初三日隨樵者行,久之,越嶺二重。下而復上,又越一重。兩嶺俱峻,曰雙嶺。共十五里,過江村。二十里,抵湯口,香溪、溫泉諸水所由出者。折而入山,沿溪漸上,雪且沒趾。五里,抵祥符寺。湯泉即黃山溫泉,又名硃砂泉在隔溪,遂俱解衣赴湯池。池前臨溪,後倚壁,三面石甃,上環石如橋。湯深三尺,時凝寒未解,面湯氣郁然,水泡池底汩汩起,氣本香冽。黃貞父謂其不及盤山,以湯口、焦村孔道,浴者太雜遝tà即雜亂出。浴畢,返寺。僧揮印引登蓮花庵,躡雪循澗以上。澗水三轉,下注而深泓者,曰白龍潭;再上而停涵石間者,曰丹井。井旁有石突起,曰「葯臼」,曰「葯銚」diào即小鐵鍋。宛轉隨溪,群峰環聳,木石掩映。

如此一里,得一庵,僧印我他出,不能登其堂。堂中香爐及鍾鼓架,俱天然古木根所為。遂返寺宿。

初四日兀wù坐枯坐聽雪溜竟日。

初五日雲氣甚惡,余強卧至午起。揮印言慈光寺頗近,令其徒引。過湯地,仰見一崖,中懸鳥道,兩旁泉瀉如練。余即從此攀躋上,泉光雲氣,撩繞衣裾。已轉而右,則茅庵上下,磬韻香煙,穿石而出,即慈光寺也。寺舊名珠砂庵。比丘為余言:「山頂諸靜室,徑為雪封者兩月。今早遣人送糧,山半雪沒腰而返。」余興大阻,由大路二里下山,遂引被卧。

D. 徐霞客的主要著作

《徐霞客游記》以日記體為主的中國地理名著。
徐霞客經30多年旅行,寫有天台山、雁盪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遊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餘萬字游記資料,在去世後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記》。
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種。主要按日記述作者明朝萬曆四十一年至明崇禎十二年間(1613年—1639年)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作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卓有成就。《徐霞客游記》開辟了地理學上系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夏風景資源的旅遊巨篇,還是文字優美的文學佳作,在國內外具有深遠的影響。
《徐霞客游記》被後人譽為「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在文學上的主要特點是:
(1)寫景記事,悉從真實中來,具有濃厚的生活實感;
(2)寫景狀物,力求精細,常運用動態描寫或擬人手法,遠較前人游記細致入微;
(3)詞彙豐富,敏於創制;絕不因襲套語,落入窠臼;
(4)寫景時注重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同時注意表現人的主觀感覺;
(5)通過豐富的描繪手段,使游記表現出很高的藝術性,具有恆久的審美價值。
此外,在記游的同時,還常常兼及當時各地的居民生活、風俗人情、少數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間的戰爭兼並等等情事,多為正史稗官所不載,具有一定歷史學、民族學價值。《徐霞客游記》被後人譽為「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侯仁之、任美鍔、陳述彭、周廷儒等知名學者、專家為代表,對徐霞客研究和評價進行了開拓性研究。突出的貢獻有三:一、論述了徐霞客及其《游記》的科學價值;二、肯定了《游記》在地學史和世界科學史上的地位;三是運用歷史唯物論觀點,論述了產生《游記》的社會背景。
英國劍橋大學教授李約瑟指出:「《徐霞客游記》讀來並不像17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是一位20世紀的野外勘查家所寫的考察記錄。」

E. 徐霞客bnn

徐宏祖
徐宏祖(1586-1641),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 字振之,號霞客,江蘇江陰人。自幼喜讀古今史籍、地理方誌和山海圖經等書,立志朝碧海而暮蒼梧。從二十一歲起開始漫遊,歷時三十餘年,足跡遍及現在的江蘇、浙江、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廣西、貴州、雲南等十六省和北京、上海、天津等地。除艱苦的實地考察外,他堅持寫日記,常走上百里路後,晚上"燃松拾穗,走筆為記"(錢謙益《徐霞客傳》)。這些游記在兵災戰亂中散佚不少,經後人整理,編輯為《徐霞客游記》。此書在地理學上有重要的價值,英國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稱贊其"並不像是十七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紀的野外勘測家所寫的考察記錄"。在文學上,此書繼承古代山水記游文學的優良傳統,又有開拓發展,錢謙益稱之為"古今游記之最"

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游記》以日記體為主的中國地理名著。明末徐弘祖經30多年旅行,寫有天台山、雁盪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遊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餘萬字游記資料。死後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記》。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種。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作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卓有成就。
在地理學上的重要成就有: (1)喀斯特地區的類型分布和各地區間的差異,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徵、類型及成因,有詳細的考察和科學的記述。僅在中國廣西、貴州、雲南3省區,他親自探查過的洞穴便有270多個,且一般都有方向、高度、寬度和深度的具體記載。並初步論述其成因,指出一些岩洞是水的機械侵蝕造成,鍾乳石是含鈣質的水滴蒸發後逐漸凝聚而成等。他是中國和世界廣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驅。 (2)糾正了文獻記載的關於中國水道源流的一些錯誤。如否定自《尚書·禹貢》以來流行1000多年的「岷山導江」舊說,肯定金沙江是長江上源。正確指出河岸彎曲或岩岸近逼水流之處沖刷侵蝕厲害,河床坡度與侵蝕力的大小成正比等問題。對噴泉的發生和潛流作用的形成,也有科學的解釋。 (3)觀察記述了很多植物的生態品種,明確提出了地形、氣溫、風速對植物分布和開花早晚的各種影響。 (4)調查了雲南騰沖打鷹山的火山遺跡,科學地記錄與解釋了火山噴發出來的紅色浮石的質地及成因;對地熱現象的詳細描述在中國也是最早的;對所到之處的人文地理情況,包括各地的經濟、交通、城鎮聚落、少數民族和風土文物等,也作了不少精彩的記述。 他在中國古代地理學史上超越前人的貢獻,特別是關於喀斯特地貌的詳細記述和探索,居於當時世界的先進水平。
在文學上的主要特點是: (1)寫景記事,悉從真實中來,具有濃厚的生活實感; (2)寫景狀物,力求精細,常運用動態描寫或擬人手法,遠較前人游記細致入微; (3)詞彙豐富,敏於創制;絕不因襲套語,落入窠臼; (4)寫景時注重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同時注意表現人的主觀感覺; (5)通過豐富的描繪手段,使游記表現出很高的藝術性,具有恆久的審美價值。
此外,在記游的同時,還常常兼及當時各地的居民生活、風俗人情、少數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間的戰爭兼並等等情事,多為正史稗官所不載,具有一定歷史學、民族學價值。《徐霞客游記》被後人譽為「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F. 徐霞客游記以什麼形式為主的中國地理名著

[題]《徐霞客游記》以日記體為主的中國地理名著.明末徐弘祖經34年旅行,寫有天台山、雁盪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遊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餘萬字游記資料.死後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記》.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種.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

G. 《徐霞客游記》是哪個朝代寫的主要寫了哪些游記

《徐霞客游記》是明代崇禎年間寫的,這個是明代的地理學家徐霞客創作的一個散文游記,語言文字優美,都是根據自己的真實經歷寫的,他經過34年的旅行,寫了天台山,雁盪山,黃山,廬山等名山的風景地貌,寫了《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滇游日記》等還有很多,這些都是他生前的一些游記資料,在他死後經過後人整理,就是《徐霞客游記》,主要就是記錄了他在旅行期間的觀察所得,他對路上的一些地理,水利,地質,植物等現象,都做了詳細的記錄,不但在地理學上,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閱讀全文

與徐霞客游記以什麼為中心的地理著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