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服飾是如何適應當地地理環境的

服飾是如何適應當地地理環境的

發布時間:2023-02-12 20:29:13

『壹』 阿拉伯人的服飾建築文化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什麼關系

首先,阿拉伯人的服飾和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是:阿拉伯的氣候屬於熱帶沙漠氣候,極其的炎熱。所以,阿拉伯的服裝,也就是白色長袍,是選用質地非常好的絲布製成,具有通風的效果,十分涼爽;同時,之所以選用白色,是從光學的角度來說,白色能反射光線(即太陽光)達到祛熱降署的作用,以此來幫助適應酷熱的氣候。 其次,阿拉伯的建築跟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是:傳統住宅一般為泥土房、四合院。南阿拉伯人多住塔式和堡壘式多層樓房;南伊拉克、巴勒斯坦及其他沿海地區居民多住用棕櫚葉和蘆葦搭成的茅屋或用珊瑚礁砌築的小房。當地建築不高,因為要利用地表的水分。風沙大,所以建築的窗門都特殊設計。因為天氣炎熱,當地人大多喜歡將床搬到屋頂睡覺,以便於乘涼。游牧民住羊毛或帆布四角帳篷。

『貳』 生活中人們的穿著與地理有哪些聯系

地理影響的因素就是經緯度。

1、服飾材料與地理環境密切相關。桑蠶生產適宜亞熱帶,浙江的杭嘉湖地區、廣東的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國重要的蠶絲產地。而太陽光照好的新疆地區是我國長絨棉的最重要產區。人們喜愛的羊毛衫與皮衣,原料主要源於我國西部牧區盛產的羊毛和各種皮革。

2、服飾樣式與地域特徵有關。在炎熱乾旱的阿拉伯地區,人們喜歡身著白色寬松的長袍。在氣溫日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我國藏族牧民往往穿一個胳臂可以露出來的「不對稱」的大袍。

3、服飾變化與氣候變化有關。在四季分明的地區,人們一般都要准備幾套與季節相對應的衣服,夏季男士的短袖襯衫、T恤與女士的連衣裙,春秋季的休閑裝和羊毛衫,冬季的滑雪衫和皮夾克等。相反,在「四季無寒暑,遇雨便成冬」的我國雲南昆明一帶,形成了「四季服裝同穿戴」的獨特景觀。

(2)服飾是如何適應當地地理環境的擴展閱讀:

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地貌復雜,民族眾多。由於地理環境的巨大差異,生活在各自不同環境區域中的各族人民,身著各式各樣的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無不體現著所處的地理環境特色和民族風情。可以概括為牶北長南短,北寬南窄,北裘南絲,北厚南薄。

比如青藏高原地區,主要人口為藏族,他們生活的地方,海拔高,氣溫低,冬季漫長,夏季短暫,因而他們一年四季都穿著長袍,冬季皮袍,夏季棉袍,袖長寬松,白天當衣,晚上當被。為了生活方便不論男女都將右膊裸露在外,袖子別在腰間。每逢節會,歡歌四起,長空舞袖。


『叄』 一個民族的衣著色彩與當地地理環境的關系

當然,地理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比如說,我國四川地區的人為什麼吃辣椒,因為天氣 悶熱無法出汗,辣椒正好排濕氣,使人出汗,這樣這些地區的人們就會感覺很舒服。這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同理,對於民族服飾也是有深遠影響的。因為我國早期的文明集中在黃河流域,土地是黃色的。所以我國先民都崇拜黃色,火是紅色的,所以崇拜紅色。
而歐洲和俄羅斯民族靠近寒帶,他們穿著都是皮衣,一般動物的毛皮都是白色的灰色的。而且他們靠近海洋,所以也崇拜藍色。這就是他們的國旗中藍色成分多的緣故。
非洲民族同理。

『肆』 阿布扎比地區服飾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阿布扎比地區服飾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1、阿拉伯的氣候屬於熱帶沙漠氣候,極其的炎熱,阿拉伯的服裝,也就是白色長袍,是選用質地的絲布製成,具有通風的效果,十分涼爽。同時,選用白色,是從光學的角度來說,白色能反射光線(即太陽光)達到祛熱降署的作用,以此來幫助適應酷熱的氣候。
2、阿拉伯的建築跟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是:傳統住宅為泥土房、四合院。南阿拉伯人多住塔式和堡壘式多層樓房。南伊拉克、巴勒斯坦及其他沿海地區居民多住用棕櫚葉和蘆葦搭成的茅屋或用珊瑚礁砌築的小房。當地建築不高,要利用地表的水分。風沙大,建築的窗門都特殊設計,天氣炎熱,當地人大多喜歡將床搬到屋頂睡覺,以便於乘涼,游牧民住羊毛或帆布四角帳篷。

『伍』 求中國民族服飾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研究

服飾一直以來都是人類必不可少的日用品,縱觀人類發展史,原始社會時期,原始人類用樹葉,動物的皮毛遮蔽身體,保暖防守之用,在此時期,已為以後的服裝發展奠定了基礎,封建社會時期,人類用麻,線紡織出了布料衣物,而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服氣發展為一個繁榮時期,而在中國,更可見其輝煌。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分布不均,形成了全國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而我國民族服飾也如同花海中的花朵,各有風姿,各有千秋,各自閃爍著光彩,散發著其獨特的民族氣息,民族服飾,民族文化與地理環境有著深遠的關系,各地自然條件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生產特點和生活習慣、生產、生活方式,孕育了各具特色,就地取材,有其獨特文化歷史淵源,因地制宜的服飾。我國山區面積廣大,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地形復雜多樣,各地形區有著不同的特色民族服飾,其中我國較為典型地區為東北地區,高原地區,西南這三個地區。東北地區地處在中高偉地區,氣候較為寒冷,人們冬天常穿皮衣,除毛皮具有良好的防禦保暖性能外,更因當地自然條件不宜植棉,而在嚴寒氣候條件下,獸類的皮毛長得特別豐厚,保暖防寒性能好。例如,大興安嶺,一帶的鄂倫春族,「食肉寢皮是鄂倫春族的傳統生活方式,在長期的游獵生活中,鄂倫春人獨具匠心創造了極富民族特色的毛皮服飾文化,他們的服飾,上至帽子,下至鞋襪,乃至各種寢具、生活用品,都多用毛皮為原料,因為「林海雪原」為他們提供了熊皮等獸類皮毛。俗話說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烏蘇里江畔的赫哲族人以捕魚皮,獸皮。因此,他們的衣服多由魚皮製成,由以上例子,我們可知,服飾的特徵與當地的氣候,人們的生活方式有關,也難怪,東北地區的居民總是給我們一種十分厚重的感覺。東北這樣的平原地區尚且這么寒冷,更何況高原地區,而高原地區特有的服飾,也為中國的民族服飾平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高原上的民族,都有穿皮長袍的習慣,高原氣候變化無常,白天日照強烈,氣溫上升,夜間氣溫驟降、寒氣襲人,所以常常用「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這句話來形容高原上的人們的生活,高原上的牧民,多穿著皮製長袍,既耐嚴寒和飛沙走石的 侵襲,又能在游牧途中的夜間當防寒的鋪蓋,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他們的服飾主要是長袖,寬腰大襟,即使在夏天也多穿長袍,白天在烈日下,將一隻胳膊露出皮袍外,行走勞動時,乾脆將雙袖扎於腰間。一旦天氣驟然變冷,可將胳膊穿進袖筒,以適應高原多變的天氣。位於西北地區的蒙古高原上住著善於騎馬的蒙古族,他們的服飾以長袍為主,袍的腰身肥大,男女長袍都不開叉,以利於騎時,護膝防寒,衣袖俏長,騎馬持韁繩時,冬季可禦寒,夏至季可防蚊咬。蒙古人穿的皮鞭,有翹頭的適宜在深草中行走,圓頭的適於在淺草或無草區行走,因此,我們可知蒙古人們的服裝設計主要與騎馬和防寒有關。西南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分布最多的地區,因此,民族服飾多種多樣,因他們的生產、生產方式、文化因素而各不相同。彝族不同支系服裝各異,有其獨特的文化淵源,涼山地區彝族男子保有著古代遺風,他們在頭頂前腦們蓄一綹長發,象徵男性的尊嚴神聖不可侵犯。彝族俗稱「天菩薩」,川、滇大小涼山彝族男子喜愛用青布或藍布包裹頭部,並在前額處扎出一長錐形結,以表示英勇威武的氣概,習稱「英雄結」,大小涼山山勢險峻氣候寒冷,當地彝族群眾故用毛毯護身,俗稱「擦爾瓦」,擦爾瓦是用羊毛織成的披衫,有白、灰、青等色,上部用羊毛繩縮口,下部綴有須,製作一條擦爾瓦,往往要用幾個月時間,彝族人的擦爾凡一年到頭不離身,白天御風寒、夜晚當被蓋。西南地區還有一個很具地方特色的民族,就是哈尼族,哈尼族服飾無論在原料、色彩、款式、裝飾手法等,無不與梯田農耕生產密切相關,以梯田農耕生產和梯田文化,為主體的社會意識形態和社會生活方式決定了其服裝的改良,發展均以反映,梯田文化內涵,適應梯田生產需要為原則,哈尼族崇尚黑色,哈尼族無論男女,其服裝均以黑色為主基調,這是其在漫長的遷徙過程中,形成的歷史沉重感和審美的心理要求以及社會歷史文化,發展程度及哀牢山自然環境和梯田稻作農業所決定的,哈尼族以梯田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黑色,對高山農耕生產者來說在保暖,耐臟,耐磨等方面都有獨特優勢,另外,這一習俗,也是地理環境,社會生活的封閉以及「避世深隱」的民族心理,落後的傳統原料和印染技術的客觀體現。哈尼族服飾的款式設計也以適應梯田農耕生產為主要原則,其男子的服飾以緊身短衣寬松衣褲,短衣斜襟無領月夜下一扣緊衣,外配一坎肩,坎肩無扣,長褲為大腰,大褲腳,直筒褲,上緊下松的服裝特點:一是為在山高谷深的自然環境中上坡下坡行走方便,二是便於梯田中的生產,體現出哈尼族對於哀牢山自然環境,與梯田稻作農業的適應性。哈尼族服裝上的裝飾,是梯田農業的記錄和象徵,例如:哈尼族衣服上綉制的圖案與銀飾的排列,就像層層梯田一樣重重疊疊,可見地理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從上述例子中,我們知道了地理環境對人類服飾,生產生活影響,也共同見證了人類服飾的繁榮,以及中國燦爛的民族文化,這些文化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應將其發揚光大,促進其進一步繁榮與輝煌。

『陸』 請詳細介紹一下我國民族服飾和地域環境的關系,謝謝

我國民族眾多,現僅就北方少數民族服飾文化作一分析. 北方少數民族服飾文化是中國少數民族在黃河以北的地理環境中,基於不同的生產活動、生活方式、民情風俗的歷史演進,所形成的具有濃郁的地域特徵、各異的文化品格、獨特的審美情趣和迷人的宗教色彩的文化體系。由於我國北方疆土廣大,各少數民族的風俗不同,衣著習慣也表現各異,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北方少數民族創造了復雜而特殊的服飾文化,形成了各民族服飾既各具特色,又頗有相近之處的風格。這些民族服飾通常不僅反映出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更映射出處於不同人文環境中各民族特有的精神風貌。
一、自然地理環境
地理環境不僅決定著服飾面料的型制選擇,而且還潛移默化地影響北方少數民族服飾特點的形成與發展。北方少數民族大多數聚居在我國的西北、華北、東北等生活條件較為惡劣的邊疆地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那裡的生產力水平普遍低下,大多處在自給自足的半自然經濟狀態之中,缺少與外界的交流與溝通,處於一種遠離經濟、社會、文化主流的邊緣化狀態。在地大物博的北方少數民族地區,表現為大分散、小聚居的居住形式,活動范圍相對狹小,各少數民族在相對隔絕的地域空間中,獨立地形成了具有本民族文化特點和藝術風格的服飾個性。「這種民族服飾個性特徵的形成,在其特定區域內的群體中,是隨著最初服飾的個體表達而被不斷推進的。當群體中某些個體的服飾被周圍的人們接受,它就會被普遍認同。進而作為一種地域文化的表現形式被傳承,而後在不斷選擇那種能夠明確表示本民族文化個性的衣著過程中,使其成為一個民族特有的外部表徵與符號被長久地固定和保留下來。」由於自然環境的差異和民族風俗習慣、審美情趣的不同,北方少數民族服飾顯示出林區、平原和草原的巨大差別,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和特點。如善於打獵採集類型的鄂溫克、鄂倫春和赫哲族,主要生活在人煙稀少、氣候寒冷的大小興安嶺林區。他們的服飾多以野生的魚皮和鹿皮為原材料,經過簡單的縫制,加工成保暖性強、防水隔潮的袍服為主的衣、鞋、帽、靴子及手套等。屬於草原畜牧類型的蒙古、哈薩克、裕固、柯爾克孜、達斡爾等民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高原、准噶爾盆地一帶。他們均以畜牧為生計,因此食肉、喝奶、穿皮毛製品便構成了他們鮮明的生活、文化特徵。屬於農耕經濟類型的有西北地區的維吾爾、東鄉、保安、撤拉等民族和東北地區的朝鮮族、滿族等,其服飾原料不再局限於動物的皮毛,而更多採用了自織自染的棉麻作為主要原料,加以各種精美的紋樣和圖案,並以短小、靈活的衣裙、衣褲為主,式樣繁多。透過這些多姿多彩、個性鮮明的服飾特徵,我們不僅可以對其所屬民族做出大致判斷,而且能夠程度不同地感受到北方各少數民族不同的民族性格、文化品格,以及某種神秘奇特而又難於言表的內容。如蒙古族的粗獷豪放;哈薩克族的勇敢強壯;鄂倫春、鄂溫克、赫哲族的純朴敦厚;維吾爾族的熱情奔放;朝鮮族姑娘的謙恭溫順等。因此,北方少數民族的服飾與各民族的地理環境以及與此相一致的民族性格有著完全對應的關系。
二、形態結構類型
由於特殊的環境氣候和游牧狩獵生活的需要,北方少數民族服飾多以動物的皮毛或經過不同程度加工的毛織品為原料。所形成的具有地域文化特徵的北方少數民族服飾,多為無結構自然形式,服裝款式表現為「寬袖大袍」,如蒙古民族的寬松肥大的袍子服裝,鄂倫春、鄂溫克族獵人的袍服下擺部分要開四衩,皆是此類結構形式的代表作。此類服飾的結構設計不要求突出人的形體,而要求服裝款式以裝飾人體為主要特徵。形成這種無結構自然形式的原因,與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背景、環境條件及風情習俗等諸因素造成的穿著理念、審美情趣等方面的融合有關。在北方少數民族的社會及家庭教育中,服裝行為規范被看作是修身的一個重要內容,並長期影響著北方少數民族的著裝。人們在著裝上注重倫理內容,用服裝掩蓋人體,竭力超越人體的局限,以達到儒家的道德要求。服飾注重表現人的精神、氣質、神韻之美,並不強調形體。即使形體很美,服裝也不直接去展示其美,而是以各種工藝手段顯現一種人的形體以外的精神指向。北方少數民族在服飾造型上重視二維空間效果,不強調服裝與人體各部位保持一致,更不注重用服飾表現人體的曲線,在服裝結構上採取平面裁剪的方法,人體與衣料之間的空隙較大,顯得寬松。這種構成不重款式,而重面料本身的外觀效果,重手工的精湛技藝,重服飾組合方式的整體效應。在服裝造型形式的法則上,服飾體現和諧、對稱、統一的表現手法,服裝傾向於端莊、平衡,服裝紋飾兩兩相對。由於服裝衣料追求飄逸、寧靜,服裝色彩清新淡雅,對比柔和,服飾圖案精緻、細膩,宛如秀美的工筆畫。其服裝線條簡練、流暢、飄逸,表現的是一種不留痕跡的自然韻味,從而顯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對博大神秘的宇宙萬物的總體感悟和更深遠的理解與把握,此種風格千百年來已成為北方少數民族服飾藝術所追求的理想目標。這種普遍採用的無結構自然形式的造型,雖與人體形態不盡吻合,但它卻通過掩飾人體的原型,以其佔有的寬闊空間,模糊了人與自然的界限,將一種重倫理、重道德、講究群體性與社會性的博大的精神內涵訴諸於具體的服飾結構之中,從而構成了北方少數民族服飾的主要形態特徵。
三、色彩裝飾理念
北方少數民族服飾的色彩始於原始宗教信仰,隨著民族文化與哲學理念的成熟與完善,歷經幾千年的發展進程,在比較穩固的社會結構和文化結構中,形成了民族特色鮮明、文化底蘊豐厚的用色體系,蘊含著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內涵?「北方少數民族服飾中多大膽應用鮮艷奪目、層次豐富的裝飾色彩,這不僅反映出北方少數民族服飾本身多樣化的藝術趣味和審美追求,更反映出北方不同民族、不同時代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色彩理念。」北方少數民族服飾的色彩大致可歸納為三大類型。其一,以五色斑斕的大紅、大紫、大藍、大綠作為裝飾特點,其色調層次十分明顯,色塊之間所形成的對比和反差較大,因而視覺沖擊力十分強烈。如蒙古族婦女不僅在衣袖、衣襟、圍邊等許多部位綉上五顏六色的花卉圖案,就連頭飾等物件,也都綉有精美的紋樣,強化服飾及其配件間的整體協調統一,擴展本民族服飾文化的視覺創作藝術空間,並加強服 裝整體包裝效果的藝術表現和審美傳達。像有「素衣民族」之稱的朝鮮族,雖然成年男女衣著多以素色為主調,但兒童穿的「七綵衣」卻分外鮮艷亮麗,這也是一種追求絢麗色彩的類型。其二,服飾色彩雖鮮艷明麗,卻不繁縟雜亂,一般以主色調為主,表現的是一種優雅恬淡的審美情調。這種色彩搭配方式,以東北的朝鮮族婦女服飾為典型代表,而維吾爾族婦女的服飾,堪稱色彩調配的藝術傑作。該民族青年女性的服飾,由蓋頭、上衣、領褂、圍腰、長裙等幾部分組成,以上衣為主色調,多為白色、嫩黃、湖藍、淺綠等顏色,間以紅色點綴。這是一種追求明快和諧色彩的類型。其三,追求莊重深沉色彩的類型。如滿族傳統服飾用色,以白色為崇尚色,象徵純潔善良、吉祥和平,哈薩克族服飾則以黃色象徵智慧和苦悶、黑色象徵大地和哀傷、綠色象徵春天和青春。可見北方少數民族在服飾色彩的應用與追求上,既有共同之處,也有明顯差異。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各民族之間共同的地理環境,同居一地構成了重要的民族地緣關系,也導致了北方各民族之間長期共存的外部空間聯系及其風情習俗、傳統文化上的互融與互補。同時,各民族生存空間和地理環境又有各自的獨特性,從而產生和保留了各自不同支系源遠流長、個性突出、特點鮮明的民族特色,並由此積淀發展成為服飾色彩的豐富形式。北方少數民族服飾中那些鮮艷奪目、層次豐富的色彩,一方面反映了這些民族對服飾色彩的自覺與把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時代及不同文化背景對色彩的崇尚。可見,北方少數民族服飾色彩特點,並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相互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區域關系。
四、審美情趣表達
如果說地理環境、生活方式是北方少數民族服飾形成和發展的客觀條件,那麼審美心理則是一種必不可少的主觀因素,是在客觀必然和主觀需要基礎上的一種主觀能動的反映與創造。北方少數民族服飾一向以其鮮明的色彩、精湛的工藝、各異的樣式和獨特的風韻著稱於世間,其所表現出來的形式是極其豐富和多樣的。由於北方少數民族生產力水平普遍低下,處在比較落後,甚至原始的社會形態和經濟文化類型中,反映到服飾的審美心理上,他們具有追求形式美、嚴格遵循對稱法則的特徵。這就使得他們的服飾帶有某種原始藝術的意味。北方少數民族服飾遵循形式美的對稱法則表現在服裝式樣的對稱,服飾上的鑲嵌、綉制的紋樣、圖形的對稱以及飾物的對稱等諸多方面。如以漁獵為生的鄂溫克、鄂倫春族姑娘喜歡穿著鑲嵌寬邊的對襟長袍。不僅整個袍子是左右嚴格對稱的,就連裝飾在袖口、衣襟、腰身、袍子的花邊也是嚴格對稱的。撒拉族婦女為兒童縫制的「百家衣」(用各色零碎布料拼接縫成),整件衣服色彩斑斕,但縫制者在拼接時仍特別注意到了圖案、花色的嚴格對稱。北方少數民族婦女的頭飾雖然多種多樣,但大多數遵循了對稱這一形式美的古老法則。這一法則在相對封閉落後的北方少數民族地區可以說是隨處可見,比比皆是。但從對稱形態的安排來看,絕大多數分布在垂直軸線的左右兩側,而很少分布在一條橫線的上下兩方。假如把服飾作為一種藝術品,那麼它有別於繪畫、雕塑或其他造型藝術,是一種活生生的將人與自然融合為一體的藝術創造。這種創造充滿了少數民族的智慧和藝術的靈感。因此,在審美價值上更給人一種不同風格與韻味的立體感和生動感。如果說我們在談到色彩和形式時,可以相對脫離服飾主體的話,那麼在感受不同民族服飾的風格與韻味時,卻不能忽略不同服飾主體的存在,以及他們與本民族服飾密不可分的關系。
五、吉祥圖案寓意
北方少數民族雖受歷史與環境的影響,各民族的傳統文化存在一定差異,但在服飾圖案上,卻表現出一種趨同的傾向,即取材於大自然,將大自然中的山川流水、飛禽走獸、奇花異草,隨手拈來,融入本民族的服飾圖案之中。這里除了沿用漢族服飾中常見的「吉祥如意」、「龍鳳呈祥」、「連年有餘」等深含寓意的圖案外,各少數民族中也有許多寓意深刻的圖案。滿族服飾中,常常將大自然中的花、鳥、蝴蝶等形象綉在服飾的重要部位,以簡練誇張的表現手法,採取均衡對稱的幾何圖形,構成主要紋樣,並用相關飾物作四周陪襯,形成嚴謹的圖形布局,使整個圖案紋樣和諧統一,形成較完整的裝飾圖案。回族服飾中,由於伊斯蘭教反對偶像崇拜,禁用人物、動物、鳥蟲等形象,故常用花卉圖案與阿拉伯文字圖案,蒙古族服飾中的紅纓帽,其帽頂象徵太陽,紅纓象徵陽光。這些喻意不同的表達,反映了北方各族人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大自然的深刻感悟與崇尚。這里應該指出的是,在北方少數民族服飾文化中,還常常表現出各種不同的圖騰崇拜。崇拜觀念往往是與某種自然動物的崇拜或宗教信仰的「遺留」甚至於某種禁忌有著直接的關系。正是由於這種淵源及歷史文化背景,產生了不同民族服飾各自不同的裝飾特點及其強烈的民族文化特徵。服飾圖案不僅可理解為一種藝術,更應理解為一種文化,它是中華民族行為方式和造物方式的反映,從這個角度上說,它屬於文化品類,它的存在價值由其文化本質所決定。北方少數民族的不同服飾圖案,有著不同的文化品格,並以不同的表達方式,使這種文化品格趨向藝術化,從而使原本普通的服飾行為具有了文明色彩,加深自身的社會化意義。北方少數民族服飾的結構樣式、首飾造型、色彩表現、裝飾紋樣都有其歷史淵源和特定含義。它們或以形象,或以意指的方式在服飾上記載、傳遞了本民族悠久的歷史,以激勵和鞭策本民族的成員。
綜上所述,北方少數民族服飾反映的各種文化形態,並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北方少數民族服飾作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結晶,它的形成和發展,特別是其地域性、民族性等特徵的形成,既取決於地理環境、自然條件、生活方式、技術水平等客觀因素的制約和影響,更取決於諸如民族歷史、文化傳統、風俗禮儀、宗教信仰等不同因素的積淀。可以說,在北方少數民族的服飾表象中,蘊藏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只有了解了與其表象相關聯的文化背景,我們才能夠真正了解北方少數民族服飾的文化內涵,把握它生成和發展的客觀規律。

閱讀全文

與服飾是如何適應當地地理環境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