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庫爾德寧特殊地形是怎樣形成的,過程是什麼
自然形成的。庫爾德寧位於天山山脈。特殊地形是由於天山山脈的獨特地理構造形成的。天山屬於比較年輕的山系,形成於距今約1200~200萬年前。現今山脈的地貌特徵則是新生代晚期地殼變動的產物。天山山脈形成以後的地質演化可以劃分為石炭紀末至二疊紀初同碰撞-後碰撞構造岩漿活動階段、二疊紀早-中期幔源岩漿活動與殼幔相互作用階段和二疊紀晚期以來的陸內演化階段。
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呈東西走向,綿延中國境內1700千米,包括伊犁草原風景區都是處在東西走向的河谷地帶,唯獨伊犁鞏留縣東部山區的庫爾德寧是在一條南北走向的山間闊谷,長約14公里,最寬處約1公里,谷底平均海撥1500米,庫爾德寧便是哈薩克語「橫溝」的意思。特殊的南北走向,使得庫爾德寧冬暖夏涼,四季氣候宜人,所以庫爾德寧既是伊犁著名的風景區,又是旅遊避暑的勝地,兼具江南山鄉的嫵媚清秀和草原景色的博大粗獷,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客。
『貳』 橫溝鄉的地理環境
該鄉地處丘陵地帶,地勢高低起伏,海拔高程一般在30米左右。龍梁河流經鄉北部、境內有橫溝水庫、西連灣水庫、東連灣水庫、羽山水庫、黃窪水庫等中小型水庫五座。主要礦產有石英石、水晶石、碳化硅、石墨產品。
『叄』 地理溝壑縱橫黃土地哪裡
在黃土高原上(在中國北方,它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主要包括山西、陝西、以及甘肅、青海、寧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區,面積40萬平方公里,為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
『肆』 橫折溝用拼音怎麼讀
héng、zhé、gōu
橫héng,聲母是h,韻母是éng,聲調是二聲。
折zhé,聲母是zh,韻母是é,聲調是二聲。
溝gōu,聲母是g,韻母是ōu,聲調是一聲。
橫拼音héng
1、跟地面平行的,與「豎」、「直」相對:橫梁。
2、左右向的,跟目視方向垂直的,與「豎」、「直」、「縱」相對:橫寫。
3、地理學上指東西向的:與「縱」相對。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橫渡[héng dù]
從江河等的這一邊過到那一邊。
2、橫卧[héng wò]
橫躺著。
3、縱橫[zòng héng]
豎和橫;橫一條豎一條的。
4、橫笛[héng dí]
笛子
5、橫波[héng bō]
介質質點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的波。
『伍』 問一道高三地理題,看圖片的第10題
選A,從圖一看出位於涼亭左下角,排除c、b,另外在橫溝的後方,排除d,希望可以幫到你。
『陸』 地理河谷與溝谷有什麼區別
河谷是指因為有水的緣故,沖刷形成的谷地;溝谷一方面也是由水的沖刷形成的現在沒有水,也可能是因為火山,地震原因等的發生形成。
『柒』 八年級下冊地理要點
1、北京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國際交往中心.。人民大會堂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所在地,中南海是黨中央和國務院所在地。
2、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劃分的主導因素是氣溫和降水,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西北地區劃分的主導因素是季風因素分界線大至通過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青藏地區劃分的主導因素是地勢和地形,分界線大至與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相似。
3、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 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 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4、西北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以草原、荒漠景觀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邊緣出現稀少的綠洲特徵的地區.
5、青藏地區因地勢高聳而成為一個獨特的地區,由" 高"隨之而來的另一個顯著自然特徵是"寒 ".
6、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都是我國主要的牧區.內蒙古主要是溫帶草原牧場;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場;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場.內蒙古的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的 細毛羊,青藏的氂牛 ,藏綿羊和寧夏的灘羊都是著名的畜種.
7、除了畜牧業外,在西北地區人們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發展灌溉農業.
8、北京有著無數名勝古跡:長城、故宮、頤和園、天壇、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等。其中北京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
9、為了增強國際競爭力和服務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規劃和建設包括中央商務區,國際傳媒大道等在內的重點功能區,以及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建設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城市環境.
10、香港由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澳門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組成.港澳地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11、香港和澳門是我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我國政府制定了"一國兩制"政策,祖國內地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12、香港人多地狹 ,"上天"――建設高層建築 ,"下海"―― 填海造地,成為香港擴展城市建設用地的兩種重要方式.
13、港澳地區第三產業很發達,香港是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旅遊中心. 博採旅遊業是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14、長期以來,港澳與祖國內地一直保持著密切的經濟聯系,其中以香港表現得最為明顯.祖國內地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豐富且低廉,而香港則擁有豐富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香港和祖國內地的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15、轉口貿易是指從一國購進商品後,不在本地銷售,而直接賣到其他國家的貿易形式, 祖國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轉口貿易夥伴.
16、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是紅底白色的紫荊花,澳門行政區區旗是綠底白色的荷花.
17、與香港相鄰的經濟特區是深圳經濟特區,與澳門相鄰的經濟特區是珠海經濟特區。
18、台灣省包括台灣島,以及附近的彭湖列島, 釣魚島等許多小島, 台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它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19、台灣島是個富饒的寶島,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島上約一半以上的土地覆蓋著茂密的森林,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 樟樹是台灣最著名的樹種, 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
20、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台灣經濟以農業和農產品為主,出口蔗糖,菠蘿,稻米,樟腦等.從60年代開始,台灣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台灣"高科技,高收入"的代名詞是指新竹科學園區.
2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新疆境內高山與盆地相間分布,形成""的地形特點.雄偉的天山山脈橫亘這些新疆中部,南北兩側分別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爾盆地.
22、新疆有大小數千個綠洲,是最主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小麥,玉米,高粱等是這里的主要農作物, 棉花,甜菜和多種瓜果成為新疆綠洲的特色農產品.
23、坎兒井是一種古老的引水工程,長期為新疆的綠洲居民所利用.
24、新疆預測 ,天然氣儲量約佔全國陸地總儲量的1/3,隨著國家"穩定 ,大力發展 "的能源戰略決策的逐步實施,新疆有望成為中國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氣工業基地。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將可以迅速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並能夠緩解東部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
25、西氣東輸工程就是把新疆塔里木盆地中的天然氣 (礦產)輸送到我國的東部沿海地區.
26、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珠江三角洲地區形成了一個包括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沿海開放城市(廣州),經濟開放區(整個珠江三角洲)在內的多層次的開放體系.
27、利用這里的優越條件,珠江三角洲吸引了大量海外華人的投資,成為了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
28、20世紀8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緊鄰港澳的優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產業擴散,引進了大量的外資,同時也引進了先進技術設備,經營管理方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創辦了一大批加工製造企業。
29、珠江三角洲生產的產品,主要是通過港澳貿易渠道,出口至東南亞,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區,賺取了大量的外匯.至20世紀末,這里已成為全球最大的 電子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30、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合作以"前店後廠"為基本模式.香港利用海外貿易窗口優勢,進行市場推廣和對外銷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區則利用土地,自然資源和勞動力優勢,進行產品的加工,製造和裝配,扮演"廠"的角色.
31、珠江三角洲地區加工製造業的發展,促進了餐飲,娛樂,運輸等服務業的發展,這些非農產業為當地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而且還吸納了數百萬外地勞動力.
32、隨著非農產業的發展和人口的遷入,珠江三角洲有越來越多的農業用地被改變為工業,交通和城市用地,這些非農用地與尚存的農業用地相鄰,形成了居住用地,工業用地, 和農業用地交錯分布的獨特土地利用景觀.
33、西雙版納是除海南省之外,我國原始熱帶雨林保存最為完整的地方.高大挺拔的望天樹,巨大的板塊根,殘忍的絞殺植物,氣勢磅礴"獨木成林"等都是雨林特有的景觀.
34、西雙版納生活著上千種動物,其中有亞洲象,綠孔雀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人們形象地把這里稱為"熱帶動物王國".
35、西雙版納還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以傣族為主體的多樣性民族風情為西雙版納增添了無窮魅力.
36,長期以來,西雙版納地區以農業生產為主,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在國家和雲南省有關政策的鼓勵下,西雙版納憑借得天獨厚的位置優勢 和資源優勢,使旅遊業迅速崛起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
37、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是黃土高原,旱澇災害是黃土高原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災害。
38、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瑪干沙漠。
39、在黃土高原要想使社會,經濟得到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生態建設,改善環境.
40、黃土高原上的黃土物質是由風力作用形成的.
41、長江沿江地帶是一個較為典型的"帶狀"區域.
42、長江沿江地帶溝通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與西部資源富集地區,構成了一個英文字母"H"的格局,是承東啟西的紐帶.
43、長江沿江地帶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區,而且工業基礎雄厚,目前已發展成為我國最具活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之一.
44、長江沿江地帶擁有很多城市, 中下游地區城鎮密集,上游地區城市較少,其中,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四個特大城市,是區域的經濟,文化中心 .
45、在長江沿江地帶大規模的開發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如水土流失, 洪澇災害,水污染和酸雨。
46、長江中下游地區是長江流域洪澇災害最集中,最嚴重,最頻繁的地區.
47、長江沿江地帶構成了我國東西綿延的"工業走廊"的雛形,特別是鋼鐵工業走廊和汽車工業走廊.
48、長江沿江地帶是以河流為生命線的地區.
49、華中酸雨區是全國酸雨污染范圍最大,中心強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區,西南酸雨區是第二嚴重的酸雨區, 華東沿海酸雨區的污染強度低於華中,西南酸雨區.
50、國土遼闊, 是我國的一個基本國情.一個區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揚長避短,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同時還要加強區域之間的聯系.
51、人口眾多,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較低是我國的又一基本國情.
52、21世紀的世界,是一個經濟走向全球化的世界,我國要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在世界中求發展。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耕地類型 旱地 水田
主要農作物 小麥、大豆 水稻、油菜
作物熟制 一年一次或兩年三次 一年兩次或三次
傳統運輸方式 陸運為主(汽車、馬車) 水運為主
傳統民居 屋頂坡度較小、牆體較厚 屋頂坡度較大,牆體高 氣候
傳統娛樂方式 滑雪 游泳、賽龍船
『捌』 高中地理知識總結
第一單元 宇宙環境
一、人類知識的宇宙
(一)人類觀測到的宇宙
1.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日心說」、星系、光年
2.宇宙:天地萬物的總稱,由各種物質組成,處在不斷運動和發展之中
3.天體系統天體概念:宇宙間的物質存在形式
形成:運動著的天體相互吸引、相互繞轉而成層次級別:總星系銀河系恆星世界
太陽系地月系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河外星系
(二)宇宙中的地球
1.日地距離:1.496億千米
2. 地球的普通性:(九大行星的比較數據)質量、體積、平均密度、運動特徵介於九大行星之間
地球的特殊性:擁有生命,尤其是高級智慧生物
3.地球上擁有
生命的條件 穩定安全的宇宙環境太陽穩定的光照安全的行星際空間地球自身
的條件 日地距離適宜→適宜的溫度(地球表面 平均溫度為15℃)體積質量適中→適於生物呼吸的大氣大洋形成、孕育生命
二、太陽、月球與地球關系
(一)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概況巨大熾熱的氣體球、主要成分:氫、氦表面溫度6000K
2.太陽輻射概念: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能量來源: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 反應式 4H 高溫高壓 He+能量
3.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①向地球輸送能量,維持地表溫度 ②促進地球環境的形成和變化 ③太陽輻射能是人類生活、生產的能源
(二)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活動概念:太陽表面大氣的變化主要類型黑子(強弱標志)耀斑(最激烈顯示) 平均周期:11年
2.太陽活動對
地球影響 對地球氣候的影響
對地球磁場的影響—產生「磁暴」
對地球電離層的影響—干擾電離層,影響無線電通訊
(三)月相及其變化
1.月相概念:月亮圓缺的各種形狀
2.成因:①月球本身不發光也不透明,能反射太陽光 ②日、地、月三者相對位置不斷變化
3.變化規律: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新月→……
4.意義:計量時間的尺度。農歷月:以月相變化周期為基礎。星期:以半月望兩弦四相為單元 三、人類對宇宙的新探索
(一)宇宙探測的發展
1.衛星探測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57年10月,原蘇聯
成果:發現磁層和宇宙射線,測量許多行星表面的理化性質
2.載人航天探測
3.意義:了解地球的宇宙環境影響和改善著人們的社會生活
4.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特別是「神舟」五號發射升空
(二)開發宇宙
空間資源特點:遼闊、高真空、強輻射、失重
開發利用:收集有關地球的各種信息,在衛星上進行科學實驗太陽能資源
礦產資源:月岩中含有豐富的礦產和地球上沒有的能源 3 He
(三)保護宇宙環境
1.空間垃圾
的來源 工作壽命終止的航天器意外或有意義爆炸產生的碎片航天員扔出飛船艙的垃圾
2.空間垃圾產生的危害:造成航天器損壞
3.措施將停止工作的衛星推進其他軌道用太空梭把損壞的衛星帶回地球
四、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自轉和公轉
(一)地球的自轉
1.概念:地球繞其自轉軸的旋轉活動
2.特點:地軸的空間位置基本上是穩定的,地軸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
3.方向:自西向東從地軸北端或北極上空觀察:逆時針方向旋轉從地軸南端或南極上空觀察:順時針方向旋轉
4.周期恆星日:真正周期(地球自轉360°)時間23時56分4秒太陽日:晝夜交替周期(地球自轉360°59′)時間24小時, 通常所說的一天
5.速度角速度概念: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角度規律兩極點為O
其他各地相同,即15°/小時或1°/4分鍾線速度概念:單位時間內通過的緯線弧長規律兩極點為O
自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大)
(二)地球的公轉
1.概念:地球繞太陽的運動
2.方向:自西向東
3.軌道概念:地球公轉的路線又稱黃道形狀:近似正圓的橢圓
影響:太陽位於其中焦點之一1月初為近日點7月初為遠日點
4.周期恆星年概念:地球公轉一周360°的周期時間:365日6時9分10秒回歸年概念:太陽回歸運動的周期時間:365日5時48分46秒
5.速度角速度:平均1°/日,近日點較快,遠日點較慢
線速度:平均30km/秒,近日點較快,遠日點較慢
(三)地球自轉與公轉的關系 自轉→赤道平面
公轉→黃道平面→ 黃赤交角
(目前為23°26′) →太陽直射點在南北歸線之間的周年變化→回歸年
五、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一)
(一)晝夜交替
1.晝夜的產生: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在同一時間里,太陽只能照亮半個球面
2.晝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晨線昏線
3.太陽高度:太陽光線對當地地平面的傾角晝半球大於0°夜半球小於0°晨昏線上等於0°
4.意義:地球表面溫度變化不大,生命有機體得以生存和發展
(二)地方時
1.概念:因經度而不同的時刻。15°/小時
2.時區:為了統一標准,國際上規定每隔經度15°劃分為一個時區,全球共劃分為24個時區
3.區時:各時區都以本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區共同使用的時刻,稱為區時,相鄰時區的區時相差一小時。
4.特別的計時:北京時間(東八區區時)、半區時
(三)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地轉偏向力
偏轉規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
應用:長江三角洲的發育,沉積左岸(北岸),沖刷右岸(南岸)
六、地球運動的地球意義(二)
(一)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1.太陽直射點:地表太陽垂直照射的點,太陽高度為90°
2.回歸運動原因:黃赤交角的存在
規律: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
周期:1回歸年,時間365日5時48分46秒
影響:使地表獲得的輻射能具有回歸年的變化
(二)晝夜長短的變化
1.春分—秋分
(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各緯度晝最 長夜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極晝
2.秋分—次年春分
(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晝短夜長,緯度越高晝越短夜越長
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各緯度晝最短 夜最長。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極夜春秋分: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
(三)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隨緯度變化同一時刻:由直射點向南北兩方遞減夏至日: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方遞減冬至日: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方遞減春秋二分:由赤道向南北兩方遞減
2.隨季節變化同一地點:離太陽直射點越近,太陽高度越大
北回歸線以北地區:夏至日太陽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南回歸線以南地區:冬至日太陽高度最大,夏至日最小南北回歸線之間:當太陽直射某地時,該地太陽高度最 大為90度,每年直射兩次。
(四)四季和五帶的劃分
1.四季的劃分天文四季依據: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劃分:我國傳統:以四立為四季起點西方:以二分二至日為四季起點
氣候四季: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 月,冬季12、1、2月
意義:對生產、生活、有指示、預告作用
2.五帶的劃分依據:太陽輻射量從低緯向高緯遞減的規律界線:回歸線和極圈
五帶:熱帶、南北溫帶、南北寒帶
第二單元 大氣環境
一、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一)大氣的組成
1.干潔空氣氮(佔78%)是地球上構成生物體的基本成分
氧(佔21%)是人類和一切生物維持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二氧化碳(含量少),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對地面有保溫作用
臭氧(含量少),吸收紫外線,被譽為「地球生命的保護傘」
2.水汽、固體雜質→成雲致雨的必要條件
(二)大氣的垂直分層
1.對流層集中了大氣質量的34和幾乎全部水汽、雜質,厚度隨緯度而變化特點: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空氣對流運動顯著;天氣現 象復雜多變
2.平流層有大量吸收紫外線的臭氧層
特點: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天 氣晴朗大氣平穩(利於飛機高空飛行)
3.高層大氣氣壓低,空氣密度小
在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波,對無線電通訊有重要作用
二、大氣的熱力狀況
(一)大氣的熱力作用
1.大氣對太陽輻射
的消弱作用 吸收作用:有選擇性水汽、CO 2 吸收紅外線O 3 吸收紫外線
反射作用:無選擇性:雲層厚反射作用強
散射作用:具有選擇性:波長較短的藍光易被散射
2.大氣對地面
的保溫效應 地面增溫:地面吸收太陽短波輻射大氣增溫:大氣吸收地面長波輻射
大氣保溫:大氣逆輻射將大部分熱量還給地面
3.意義減少了氣溫日較差
形成了適宜人類生存的溫度環境
(二)全球熱量平衡
就整個地球多年平均狀況來看:地球收入的熱量與支出熱量相等人類活動(礦物燃料燃燒、毀林)→熱量失衡→全球變暖
三、大氣的運動
(一)能量來源: 太陽輻射
(二)原因: 根本原因:太陽對各緯度加熱不均
水平運動的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上的氣壓差異水平運動的原動力,水平氣壓梯度力
(三)大氣運動的方式: 垂直運動:氣流上升或下沉水平運動:風
(四)運動基本類型
1.最簡單形式
熱力環流 概念:由於空氣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
形成原因:冷熱不均引起氣流上升或下沉運動,並 導致同一水平面上氣壓的差異
城市風:市區上空流向郊區,郊區近地面流向市區
2.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氣壓梯度:單位距離間的氣壓差
水平氣壓梯度力:只要水平面上存在氣壓梯度,就產生了促使大氣由 高氣壓區流向低氣壓區的力,方向:垂直等壓線由 高壓指向低壓
近地面風: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與摩擦力共同作用、風向與等壓 線斜交高空大氣的風: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四、全球性大氣環流
(一)概念: 具有全球性有規律的大氣運動作用①促進高低緯度間、海陸間水熱交換②促進全球的熱量平衡和水量平衡③是形成天氣和氣候的基礎
(二)三圈環流
1.組成:低緯環流、中緯環流、高緯環流
表現:在近地表形成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
2.氣壓帶和風帶季節移動原因:太陽直射點的季節移動
規律:1月:向南移 7月:向北移
(三)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 1.北半球氣壓
呈塊狀分布1月 亞洲大陸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亞洲高壓 阿留申低壓 冰島低壓7月 亞洲低壓 夏成夷高壓 亞速爾高壓2.南半球氣壓帶呈帶狀分布
(四)季風環流
東亞季風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風向:夏季:東南風冬季:西北風
南亞季風成因:氣壓帶、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主要原因)及海陸熱 力性質差異
風向:夏季:西南風冬季:東北風
五、常見的天氣系統
(一)鋒面系統
1.概念:冷暖氣團的交界面,水平范圍,幾百米到幾千米
2.分類冷鋒快行冷鋒:狂風暴雨、大風沙暴
慢行冷鋒:多產生連續性降水 使氣溫降低,氣壓升高(過境後) 暖鋒:可形成連續性降水,過境後使氣溫升高,氣壓降低准靜止鋒:形成陰雨連綿的天氣(如江淮准靜止鋒)
(二)氣旋和反氣旋系統
1.氣旋:①氣壓狀況:低氣壓 ②中心氣流:上升③水平氣流北半球逆時針輻合南半球順時針輻合
2.反氣旋:①氣壓狀況:高氣壓 ②中心氣流:下沉③水平氣流北半球 順時針輻散南半球 逆時針輻散
六、氣候的形成和變化
(一)氣候
1.概念:某一地區在多年內的大氣平均狀況或統計狀態
2.氣候形成因子:①太陽輻射:氣候差異的最基本因素②下墊面狀況:是大氣的直接熱源和水源
③大氣環流具有雙重性質調整全球熱量和水量的分布本身也是一種氣候現象
④人類活動:對氣候產生影響改變地面狀況影響局部地區氣候改變大氣成分,
導致氣候變化 CO 2 →溫室氣體
氟氯烴→破壞臭氧層酸性氣體→酸雨
(二)氣候類型
1.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2.不同氣候類型的氣溫特點不同緯度地帶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同一緯度地帶海陸分布不同地勢高低不同洋流影響3.不同氣候類型的降水狀況:
赤道地區:氣流以輻合上升為主,全年雨量充沛回歸線與30°之間:常年乾旱少雨大陸西岸亞熱帶:冬雨夏干
溫帶:降水季節分配均勻大陸東岸亞熱帶
溫帶 季風影響,夏雨為主大陸內部 降水較少兩極地區 以下沉氣流為主,全年降水稀少
(三)氣候變化 地質時期:出現過三次大冰期
歷史時期:經歷過四次溫暖和四次寒冷期十九世紀以來:氣候有變暖趨勢
七、氣候資源
(一)氣候資源的特點
1.與其他自然資源相同的特點為人類活動供原料、能源
開發需依靠技術資金的投入
2.與其他自然資源不同的特點
①普遍存在性 ②具有數值特徵 ③較大的變率
(二)氣候資源的開發利用
1.氣候資源與農業不同溫度帶積溫不同,耕作制度、作物種類不同干濕狀況不同,植被、農業類型不同
2.氣候資源與建築日照與街道方位:街道與子午線成30°~60°夾角風與城市規劃:居民區處在盛行風向上風向,工業 區處在下風向
3.氣候資源與交通:公路、鐵路設計、航空機場的布局
4.氣候資源的旅遊價值:哈爾濱→冰雕,松花江沿岸—霧淞
八、氣象災害及其防禦
(一)氣象災害概念: 大氣對人類的生命財產和經濟建設及國防建設等造成的直接或間接的損害。
(二)台風
成因:在熱帶或副熱帶海面,溫度在26°以上的廣闊洋面上形成的強 烈發展的熱帶氣旋。
分布:亞洲東部沿海及亞洲南部、北美洲東海岸成災原因:主要由強風、特大暴雨和風暴潮造成減災措施:加強台風的監測和預報
(三)暴雨洪澇
形成條件:源源不斷的水汽輸送強烈的上升運動
形成降水的天氣系統持續時間長分布:全球范圍內程度不同,亞洲洪水發生最多
防禦措施:工程措施:修築堤壩、整治河道、修水庫、建分洪區非工程措施:洪泛區土地管理、洪水警報系統等。
(四)乾旱
成因:長時間無降水或降水異常偏少
危害:糧食減產、人畜飲水困難,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
防禦措施:因地制宜實行農林牧結合的農業結構、乾旱區選擇耐旱作物、改進耕作制度
(五)寒潮: 我國冬半年主要氣象災害
災害:使農作物受凍害、大風及大雪、凍雨危害。
第三單元 海洋環境
一、海水的性質
(一)海水的溫度
1.熱量收支:收入:太陽輻射 支出:蒸發2.表層水溫的分布:
(1)空間分布:水平分布:緯度低水溫度,高緯海區水溫低
垂直分布:隨深度增加而遞減1000m以下保持低溫狀態
(2)時間變化:夏季高、冬季低
(二)海水的鹽度
1.概念:單位質量海水中所含鹽類物質的質量,平均鹽度:3.5%
2.分布規律:全球:從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向低緯和高緯遞減局部海區:最高:紅海4.1%,最低:波羅的海不超1%
3.影響因素:氣候:蒸發量>降水量 鹽度高。洋流:暖流經過海區 鹽度高(同一緯度)
徑流:有無淡水注入,有淡水匯入海區鹽變低
二、海水的運動
(一)運動形式: 波浪、潮汐、洋流
(二)洋流
1.定義:海洋中海水常年較穩定地沿著一定方向作大規模的流動
2.類型:(成因):風海流、密度流、補償流(性質):寒流、暖流
3.分布規律:(1)以副熱帶海區為中心反氣旋型大洋環流(北順南逆) (2)以副極地為中心氣旋型大洋環流(只存在北半球—逆時針) (3)北印度洋季風洋流(冬逆夏順) (4)南緯40°附近海區西風漂流
4.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1)對氣候—暖流增溫增濕 (2)對海洋生物—形成大漁場 (3)對海洋污染:利污染物擴散,使污染范圍擴大 (4)對航海事業影響
三、海洋開發
(一)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
1.海洋資源主要類型:海洋化學資源、海洋生物資源、海底礦產資源、海河能源
2.海洋漁業生產:集中在沿海大陸架海域(陽光充足、營養鹽類豐富),世界主要漁場
3.海洋油氣開發:海上鑽井平台
(二)海洋空間的開發利用
1.海洋空間:包括海上、海中、海底,海洋環境復雜性、特殊性。
海洋空間利用:交通運輸、生產空間、通信和電力輸送空間、儲藏空間、文化娛樂空間
2.海洋運輸和港口建設,世界主要海運航線及港口。
(三)中國海洋資源
1.中國的海域近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大陸海岸線18000多千米,海洋資源豐富
2.主要漁場和海洋水產:舟山漁場—最大漁場 海洋水產:魚、蝦、海帶
3.海鹽和海底石油,海鹽產量居世界首位,長蘆鹽場為最大鹽場
四、海洋環境保護和海洋權益
(一)主要的海洋問題
1.海洋污染
2.海洋生態破壞
3.石油污染
(二)海洋環境保護和海洋權益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權益:沿海國12海里領海權,外延至200海里→專屬經濟區
第四單元 陸地環境
一、陸地環境的組成—岩石
(一)岩石
1.主要的造岩礦物:石英、雲母、長石、方解石
2.三大類岩石: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
(二)岩石相互轉化與地殼物質循環
1.物質循環岩漿 上升冷卻 岩漿岩 侵蝕、搬運、堆積 沉積岩 變質作用 變質岩 垂熔 岩漿
2.物質循環對地表影響:與地表岩石形成、地貌的變化、土壤發育密切相關
二、陸地環境組成—地貌
(一)地質作用
內力作用、外力作用同時進行,內力作用為主
(二)板塊運動與板塊構造
1.板塊運動水平運動(主)相撞、擠壓→山脈張裂→裂谷、海洋
垂直運動(輔)→地表起伏、海陸變遷
2.板塊構造學說:岩石圈 海嶺海溝 六大板塊→板塊內部地殼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
(三)板塊構造與地貌
1.褶皺:背斜、向斜
2.斷層→裂谷→陡崖
(四)外力作用與地貌
1.流水作用—溝谷、峽谷、瀑布
2.風力作用—風蝕溝谷、風蝕窪地
三、陸地環境的組成—陸地水
(一)陸地水體類型
1.空間分布(1)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固態、冰川水 (2)地下水:潛水、承壓水
2.水資源循環周期:靜態水、動態水源(開發利用重點)
(二)陸地水體相互關系
水體間相互運動轉化,及其水源補給關系。補給類型:湖泊水、大氣降水、冰川融水、季節性積雪融水、地下水補給
(三)陸地水的更新—水循環
1.循環類型:海陸間循環(水資源再生)、陸地循環、海上內循環
2.水循環意義:聯系四大圈層、海陸間物質遷移和能量的交換、塑造地表形態促使水體更新
四、陸地環境的組成—生物
(一)生物的分布與環境
1.氣候光照、熱量、水分條件對植物分布的影響
2.植物指示作用
(二)生物在地理環境中作用
1.生物作用中主要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
2.生物對大氣成分改變
3.生物對陸地水體影響
4.生物對岩石作用,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五、陸地環境的組成—土壤
(一)土壤在地理環境中作用
1.土壤概念:陸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鬆表層
2.本質屈性:有肥力,能生長植物
3.土壤組成:礦物質、有機質、水分和空氣
4.作用:聯系有機界和無機界中心環節
(二)土壤的形成
1.成土過程:原始土壤—有機質積累—養分富集
2.人類參與成土過程
六、陸地環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差異
(一)整體性
陸地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滲透,構成陸地環境整體性
(二)地域差異
1.地帶性因素
(1)水平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 (2)垂直地帶性
2.非地帶性海陸分布地形起伏
七、陸地資源和地質災害
(一)陸地自然資源的特點
1.有限性
2.潛力無限
3.分布有一定規律
4.一個地域的自然資源組成相互聯系整體
(二)陸地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陸地自然資源是人類生產活動和發展動力,是人類進行生產活動的對象
(三)中國自然資源的特點: 總量多,人均不足
1.水資源和水能資源
(1)水資源特點:時空分布不均—跨流域調水、修水庫 (2)水能的開發
2.土地資源分布及作用
3.礦產資源 特點及分布
(四)地質災害及防禦
1.地質災害 (1)地震 分布: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 (2)火山噴發 (3)滑坡和泥石流;
2.地質災害的防禦加強、地質災害科學研究建立災情監測預警系統;加強地質災害管理;實施一些預防措施
第五單元 地球和地圖
一、地球
(一)地球
1.形狀:兩極略扁不規則球體
2.大小: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二)地球儀
1.緯線:特點:形狀都是圓圈,長度不等,指示東西方向
2.緯度:劃分:0°(赤道)以北為北緯以南為南緯 高、中、低緯分界:30°、60° 南北極點90°回歸線23°20′ 極圈66°34′
3.經線:特點:形狀都是半圓,長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4.經度:劃分:本初子午線(0°經線)—東西線分界線 180°東西經分界(以東為西經)東西半球分界:20°W、160°E 20°W-160°E為東半球 160°E-20°W為西半球
二、地圖
(一)地圖三要素
1.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 (2)表示形式:文字式、數字式、直線式 (3)大小比較及比例尺大小與內容詳略關系
2.方向 (1)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指向標 (3)經緯網
3.圖例和注記
(二)等高線地形圖
1.等高線:海拔相同的點連成的線
2.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1)據等高線疏密判斷坡度陡緩 (2)據等高線形狀判斷地形類型3.地形刻面圖的判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