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課怎麼思政

地理課怎麼思政

發布時間:2023-02-14 02:10:57

『壹』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如何把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實到課堂教學中來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如何把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實到課堂教學中來

一、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

在第2頁的課程基本理念中提到「創新培育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習方式。根據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形成過程的特點,科學設計地理教學過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在自然、社會等真實情境中開展豐富多樣的地理實踐活動」。

新課標下的地理實踐力培養
二、地理課程的核心素養

在第3頁的學科核心素養中提到「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它們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

在第4頁提到「地理實踐力。指人們在考察、實驗和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考察、實驗、調查等是地理學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課程重要的學習方式。「地理實踐力」素養有助於提升人們的行動意識和行動能力,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和感悟地理環境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增強社會責任感」。

新課標下的地理實踐力培養
三、地理課程的結構設計

在第5頁課程結構的設計依據中提到「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將地理學科核心培養貫穿在地理課程的設計和實施中。在地理學科內容方面,要充分體現地理學科的本質和價值,展示其核心思想和獨特視角;……在學生發展方面,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自然和社會的大課堂中學習對其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新課標下的地理實踐力培養
四、地理課程的教學評價

第34頁教學與評價建議中提到「加強地理實踐。地理實踐是支持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學應將實踐活動作為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地理實踐活動的設計和實施,要以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宗旨,與地理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應用相結合,引導學生用地理視角去觀察、行動和思考,並在對真實世界的感受和體驗中進一步提升理性認識,逐步建立起地理知識之間的關聯 。……地理實踐活動因其特殊性,還會在客觀上強化學生與真實聯系引發其感悟、欣賞、價值判斷等方面的變化。同時,也會出現跨學科的教育機會」。

『貳』 如何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地理教學與德育教育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在地理課堂教學中,以把握學生情感為核心,盡力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讓德育充分進入地理教學課堂。在教學工作中,以詳實深刻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以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以滿懷激情的教學風格影響學生,最終達到地理教學與德育教育的和諧統一。

『叄』 課程思政常用的八種教學方法

以下是思政課程中常用的八種教學方法:

1、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方法: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

2、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並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

3、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這類教學方法是以形成學生的技能,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

7、要結合實際開設課程法:當代青年體現出了鮮明的代際特徵,城鄉地域、教育水平、年齡性格等,因此學校在開設思政課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不同階段差異化進行教育。

8、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法:當前校園學生不愛聽以老師為中心,照本宣科、灌輸式的教學,因此要上好思政課,就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肆』 【核心論文觀點選登】關鍵詞:課程思政

\本期的關鍵詞是  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

課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門課程中去,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影響,其本質為立德樹人。

本期分別從新聞傳播、政治、教育、體育、經濟等多個領域,遴選代表性選題若干篇。讓大家通過大家、名家的選題,對 「課程思政」 這一選題方向有明確的了解,供自己開展學術研究作參考。

1.外語

學科英語混合式教學中的思政育人實踐探索方向

摘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國高校和中小學思想政治教學融入學科工作不斷加強。同時,伴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如互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手段在教育領域獲得廣泛應用,在社會生活環境的變化和新課改的要求之下,混合式教學在學科英語中得以推廣應用,其重要性及優越性越來越引起教育同仁們的重視,這種模式在全新教育背景下更適切新課改的需求。因此,在學科英語教學中,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結合混合式教學特點,發揮"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有效利用網路資源,重構課程體系,在課程教學中充分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將德育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與學科素養,形成學科教學與思政教育的協同效應。

[1]刁亞軍.南京市秦淮區教師發展中心/南京師范大學[J].學科英語混合式教學中的思政育人實踐探索,外語學刊. 2021,(06):89-93

2.教育學方向

地理課程思政任務要求與存在問題分析 ——

兼論對高師地理專業思政建設的要求

摘要: 地理課程思政在學校思政教育中十分重要,研究發現:中學地理教師的地理課程思政素養尚有相當的提升空間。當前,必須解決地理課程教學中政治地理概念內涵不夠明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構不夠完善、愛國主義教育層次結構不夠系統、國情國力評價指標不夠齊全等問題。高師地理專業思政應對中學地理課程思政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為此,應統籌建設高師地理專業思政的體制與機制,制定高師地理專業課程思政目標和畢業要求,修訂地理專業課程大綱。

[2]彭俊芳.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J].地理課程思政任務要求與存在問題分析——兼論對高師地理專業思政建設的要求,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 2022,23(01):69-74

3.新聞傳播學方向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與探索

摘要: 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舉措。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我國高等教育新聞傳播學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為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的育人功能,文章圍繞目標設定、元素挖掘、方法選擇、評價建構四個方面進行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與探索,以期更好地推進新聞傳播學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培養出一批政治堅定、思想過硬、作風優良的卓越新聞傳播人才。

[3]鄭卓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J].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與探索.出版廣角. 2021,(20) :93-95

4.體育方向

高校武術課程思政教育策略探析

摘要: 課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每門課程的育人理念。高校武術課程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是以武術套路為主的教學內容接受度不高,高校武術課程融入"三全育人"大格局的縱深不夠,高校體育課程的評價機制不健全。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背景下,高校武術課程應當更新高校武術教學內容,提升高校武術課程的協同育人意識,健全高校課程思政的評價機制。

[4]耿寶軍、馬學智.北京體育大學中國武術學院[J].高校武術課程思政教育策略探析.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1,41(33):57-60

5.經濟方向

三全育人」背景下課程思政教學理念與實踐方式探索

——以《國際貿易學》課程為例

摘要: 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要通過發揮課程作為意識形態教育主渠道作用來鞏固高校意識形態陣地。課程思政通過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讓學生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實現德育與智育相統一,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塑造相統一,推動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研究從課程思政的緣起、內涵和意義出發,分析課程思政的提出背景、教學理念及其重要作用;然後以《國際貿易學》課程為例,分析如何通過挖掘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實現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最後對課程思政的實踐路徑進行了探討。

[5]毛靜、李瑞琴.中央財經大學[J].三全育人」背景下課程思政教學理念與實踐方式探索——以《國際貿易學》課程為例,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20,(07):78-84

 

6.文學方向

人文通識類課程的育人本色

摘要: 立足於"人文"建立的任何一門通識課程,都具有育人本色,肩負著育人使命。尤其是以大學語文為基礎的廣義文化概念下的通識課程,無論語言、文學、美學還是其他,均具有鑄造精神、培養人格、提升道德的固有屬性。

[6]楊曉靄.蘭州理工大學文學院[J].人文通識類課程的育人本色,中國大學教學. 2021,(06):48-50+62

7.政治方向

演算法推薦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新研究

摘要: 為了解決信息過載問題,演算法推薦技術應運而生,它在推動信息生產模式變革的同時,也帶來了全新的秩序風險。在演算法推薦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面臨諸多機遇與挑戰。一方面,演算法推動了教育教學精準化;另一方面,又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形成強有力的沖擊。面對演算法的沖擊,應當在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同時,積極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通過開展跨學科合作,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摒棄演算法目的至上的工具理性;以高校圖書館為基地,開展批判性信息素養教育,提高大學生的信息素養;開設演算法課程,提升大學生的演算法素養;拓展演算法社交,通過加強協作來提高對演算法的認識,共同抵禦演算法負面效應的侵襲。

[7]向勇.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J].演算法推薦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新研究,社會科學. 2021,(12):70-80

8.圖書館情報學

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課程思政的路徑與模式探索——以福建農林大學圖書館為例

摘要: [目的/意義]以福建農林大學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課程思政改革為例,探討課程思政與信息素養教育融合的路徑與模式。[方法/過程]在釐清課程思政、信息素養教育課程特點等問題的基礎上,通過文獻調研掌握國內信息素養教育課程思政的研究現狀,以福建農林大學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課程思政改革為例,探索思政元素融入信息素養教育的路徑和模式,反思課程思政改革過程中教師隊伍建設、教材建設以及教學質量評價等問題。[結果/結論]從嵌入式、支撐式和協同式3個方面探索信息素養教育課程思政的路徑。歸納總結3種信息素養教育課程思政模式:模式一,新媒體技術應用法;模式二:案例教學法;模式三:項目教學法。信息素養教育課程思政改革的關鍵是教師,基礎是教材建設,動力是教學評價。

[8]黃常青.福建農林大學圖書館[J].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課程思政的路徑與模式探索——以福建農林大學圖書館為例,圖書情報工作. 2021,65(16):65-72

『伍』 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一.德育滲透勢在必行1.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當今時代人文精神弱化、道德理性滑坡,在這樣的背景下,道德及人文教育已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地理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幫助學生樹立人地和諧、因地制宜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理念。2.
是實現地理教育價值目標要求
在地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價值取向,實現地理教育價值目標的重要途徑。地理教育的價值目標,最重要的有二:其一是要讓學生擁有對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其二是要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其積極參與協調人類與環境關系的活動。如果說前者重點在於知識和技能傳授的話,那麼後者的關鍵就在於觀念的形成了,因此在地理學科中的德育滲透對於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以及實現地理教育價值目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
是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准》中關於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特別提到: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了解全球的環境與發展問題,理解國際合作的價值,初步形成正確的全球意識;關心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關注我國環境與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增強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增強對資源、環境的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增強關心和愛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勢在必行。
二.德育滲透勢在必得1.教材中蘊含豐富的素材
新教材強調基礎地理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觀念和觀點的教育以及學生能力的培養,其次,強調地理教育應以學生發展為本,在地理教學中體現人文精神。仔細研究教材可以發現在現行高中地理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教育素材。(1)以人地關系為主線的國情教育素材
國情教育,是向學生傳授有關自己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文化、人口等方面的最基本情況,並以此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進行國情教育,要始終抓住人地關系這一主線,而這恰恰是貫穿高中地理教材的重要線索。如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有陸地自然資源、海洋資源、氣候資源、旅遊資源、環境問題、工業、農業、交通、城市化、人口、國土整治等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善於挖掘,巧妙設計就能夠讓學生既了解我國國情的優勢:遼闊的國土、壯麗的山川、富饒的物產、多樣的氣候,不斷發展的經濟建設……同時,又實事求是地讓學生認識到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文化素質不高,人均資源少、資源浪費嚴重,經濟發展不平衡、環境問題突出等國情劣勢,從而既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感,又激發他們的憂患意識和責任心。(2)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思維方法的教育素材
辯證唯物主義是地理德育的思想基礎,物質觀、運動觀、聯系觀、發展觀教育 在現行高中地理教材中都可以找到恰當的載體。例如物質觀,教材中涉及的內容()有「宇宙是物質的」、「大氣的物質組成」等;運動觀,涉及的內容有「地球的運動」、「大氣的運動」、「海水的運動」、「陸地水的循環和轉化」等;聯系觀,涉及的內容有「日、月、地三者的關系」、「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全球性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影響」等;發展觀,涉及的內容有「天體演化」、「全球氣候變化」、「海陸變遷和地表形態的變化」、「城市聚落的形成」、「可持續發展思想的產生」等。自然地理的各章節普遍貫穿了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這給教師挖掘教育點,抓住時機培養學生用唯物辯證法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辯證思維的素質提供了良好的契機。2.生活實踐中可得多彩的案例「學習對生活有用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是當代地理教育的一個重要理念。而地理本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我們身邊蘊藏著豐富的與地理學科相關的案例,就以我們生活的北京為例,北京的水資源現狀與問題、北京的旅遊資源與旅遊活動、北京的工業發展與變遷、北京的城郊農業發展現狀、北京城市交通現狀及問題、北京的城市化及其問題、北京的城市規劃的變遷、北京的人口增長與人口問題、北京的氣候變化、北京的自然災害與環境問題等等,這些我們每天接觸到的現象和問題與我們所學的地理課程有著密切聯系,都可以成為我們學習地理的真實案例,如果我們把視野再擴大,在地球上,我們所聽到、看到和所發生的事只要與地理學研究的內容有關都可以成為我們學習地理、進行德育滲透的有效案例,而且生動、形象、真實、有說服力。
三.德育滲透的實踐途徑1.適時滲透潤物無聲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把目光的焦點集中在如何讓學生理解並掌握那些抽象的地理原理上,容易忽略掉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滲透有關情感、價值觀方面的教育。但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幾句簡單的話就可以水到渠成。比如在講授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對季風氣候形成的影響後,我概括了這樣一句話:「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帶來了不同季節海陸的氣壓差異,而氣壓的差異又導致了風向的變化,形成了季風環流,從而構成了季風氣候。這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雄辯證明世界萬物是普遍聯系的,也希望大家能夠用聯系的觀點來理解和掌握大氣運動與氣候形成之間的關系。」這樣既讓學生從辯證唯物主義的高度來認識具體的地理問題,又教給學生一種挖掘知識點之間聯系的學習方法,可謂一舉兩得。把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掌握的基本規律,同生產、生活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觀點和思想方法,是智能培養的需要,也是地理學科滲透德育的重要途徑。2. 深入挖掘巧設案例
高中地理教材側重於對地理基本原理的闡述,有些原理過於抽象,如果我們能夠深入挖掘,為這些基本原理找到合適的案例載體,並將資源觀、環境觀、發展觀融入其中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比如在《城市規劃》一節的教學時,如果單純就書本講理論,學生聽起來空洞、乏味。在認真挖掘教材之後,我引入了北京城市規劃的變遷這一案例,將北京城市功能區形成的歷史過程、北京工業區(特別是首鋼)的搬遷、解決北京城市交通擁擠的措施等學生們較為熟悉的事作為一個個子案例逐一分析討論,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北京「攤大餅」式的城市布局到「一軸兩帶多中心」城市布局規劃變遷的意義所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讓書本上的理論鮮明而具體,而且,在案例的討論過程中融入了環境觀、發展觀,引導學生們用可持續發展的理論、思想、法規分析城市規劃的目的和意義。3.
親身體驗自我教育
情感價值觀的形成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內化過程,在地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是讓學生們在親身體驗中自我感悟,在老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中自我教育。比如在《旅遊活動與旅遊資源開發條件評價》一節的教學中,讓學生來分析旅遊活動中的常見問題和如何對旅遊資源開發進行評價是常見的教學方法,為了讓學生對旅遊活動有更深刻的感受,我在課前設計了8個研究性課題,要求學生根據所選課題到八達嶺長城進行實地考察。通過設計問卷調查、實地考察,學生對旅遊活動中出現的種種破壞旅遊環境的問題、旅遊開發中出現的旅遊超載問題有了直接而深刻的感受,許多學生提出了有獨到之處的建議。課堂上學生們各抒己見,老師又適時引導,為本課設計了一個「旅遊資源可持續發展復合系統示意圖」
,由於有了前面的鋪墊,這里就可以水到渠成將旅遊三要素:旅遊資源、旅遊者、旅遊業作為三個系統來看,他們之間是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而人的調控起到了關鍵性作用,點明旅遊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這一主題,這樣就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來認識《旅遊活動》整個單元的知識及相互關系。
對學生進行資源觀、環境觀、發展觀教育是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任務,高中地理教材專門設計了資源專題、環境問題專題和可持續發展專題,這也正是我們進行大力推進的良好契機,但是往往教材的理論性較強,只要我們巧妙設計就可以找到很好的切入點。比如,在進行《陸地資源》一節的教學時,如果僅僅就課本論原理是很乏味的,我引入了許多有關中國資源國情的資料和數據,通過材料閱讀、問題設置、分析討論等教學環節,特別是一組身邊事的數據計算,起到了很震撼的效果,學生真切的感到許多資源就從我們身邊悄悄溜走,節約資源何等重要。在教學過程中由陸地資源的基本特性,引申到中國資源國情的教育,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我國目前正在大力倡導建設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大意義,學會用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和思想觀念去分析和思考現實社會中的現象,同時進一步明確個人在實施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應具備的正確態度、責任和行為准則。本堂課不僅成為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科學發展觀教育的良好契機,同時也很好體現了日常教學中應如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去滲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高中地理雖然不像初中地理那樣有豐富的德育教育素材,但是只要我們在頭腦中始終有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這一意識,善挖掘、巧設計,許多教材元素中都可以找到適合的切入點。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德育滲透的過程中,要避免過於偏重理論的講解,而多從學生可以接受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技能的培養上多做些文章。只要我們做有心人,就會有許許多多的素材、方法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掌握地理技能的同時,受到良好的情感體驗、價值觀的培養,使德育與智育猶如鹽和湯一樣不可分割。

『陸』 什麼是課程思政,如何做到課程思政

一、何為課程思政
所謂的課程思政,就是在大學專業課(非思政課)教學中,融入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等思想政治教育。根據課程的特點,將理想信念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華優秀傳統美德、職業文化、工匠精神、革命傳統教育、國防教育、勞動教育等融入專業課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強使命擔當,矢志不渝聽黨話、跟黨走,爭做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為什麼要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是立德樹人和教師職責的必然要求。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在專業課教學中不能沒有「德」育,不能沒有思想政治的內容。在課程中融入思政,也是高校專業課教師的天職。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基本職責。講授課程,是教書;思想政治教育,體現育人,而課程思政,實現了教書與育人的統一。課程中無思政,只教書不育人,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因此,廣大高校專業課教師要提高課程思政意識,積極主動地投入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之中。

三、如何實施課程思政
為了落實國家教育戰略的調整,各高校要在學校各級黨委統一領導下,統籌規劃,提高課程思政認識,培養課程思政的能力,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實施課程思政工作。
1、號召廣大教師要關心時事政治,加強思政學習,養成閱讀中央媒體及地方黨報黨刊的習慣,及時學習《學習強國》新推送的內容,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養。
2、群策群力,認真挖掘專業課程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思政元素,整合學工系統、教學系統課程思政資源,以行政班級為單位,建立由該班級專業課教師、思政教師、班主任、輔導員、黨員教師組成的課程思政混編協同團隊,線上線下進行交流研討,提出問題,並討論相應的對策。除了建立以班級為單位的團隊,還應建立以專業課程為單位的專業課程組。該組負責研究制訂專業課課程思政標准、建設課程思政資源庫、制訂課程思政學期計劃,明確本門課程的思政元素、課程思政的重點和難點、課程思政的設計與教學方法。專業課程組備課時,不僅要備課程,還要備思政,確保思政內容進專業課教案、進專業課課堂、進專業課考試卷,同時,學期末要組織教師進行課程思政教學心得分享與交流。
3、建立課程思政激勵約束機制,構建課程思政生態。首先,各學校不僅要推出一批課程思政示範課程,而且,要組建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樹立典型,發揮示範帶頭作用。其次,修改各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及教學大賽相關評審標准,凡是課程中無思政內容的,一律不得評審為精品課程和在教學大賽中獲獎。再次,各學校要加緊課程思政教材建設,爭取省(市)級重點思政教材和國家思政規劃教材,使之成為思政教材的精品。另外,還要加強課程思政課題立項與研究工作,全面推進課程思政的創新與發展。

『柒』 如何做好課程思政

思想政治課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在提高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強烈的愛國情感、較強的法制觀念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在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思想政治課是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的主要渠道 我們的教育在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在這些素質中德育是關鍵。一個人有德無才固然不可取,但有才無德則更為可怕,對社會的危害也就更大。有些學生沒有遠大的理想,對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金錢觀比較模糊。還有些學生學習不求上進,思想上不求進取,這就要求教師特別是思想政治課教師,幫助他們澄清思想,提高知識,明辨是非,提高認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政治覺悟,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其熱愛生活和積極向上的情操。
2. 思想政治課是增強愛國主義熱情的重要途徑 愛國主義教育是推進全面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教育的一個永恆課題。從小學到大學,愛國主義教育不斷深入。一個人無論是在內地還是在國外,熱愛自己的祖國是衡量其思想政治素質的一個重要標准。政治課教學始終以愛國主義教育帶動思想品德教育,它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使學生感到祖國的可愛,增強其強烈的愛國感情,從而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報效祖國。
3. 思想政治課是提高學生法制觀念的最好陣地 學生作為祖國未來建設的生力軍,也是增強自身的法制觀念和對法律的理解,成為遵法守法和維護法律的模範。思想政治課教學通過向學生講授《憲法》、《民法》、《刑法》、《勞動法》、《經濟合同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常識,明確法律的強制性,明白什麼是違法行為及違法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國在吸取西方發達國家先進技術和經驗的同時,一些腐朽的思想意識和文化也侵入到我國,對公民思想意識形態產生了較大的沖擊,也必然影響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這就更需要我們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使學生真正按法律要求去做,從小做一個遵紀守法的人,使其真正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合格人才。
思想政治課雖然重要,但抽象理論比較多,面對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
(1)教學手段要多樣化。在傳統和常規的教學中,教師主要憑借語言傳授知識,這種單一授課法容易使學生厭倦,出現上課走神,甚至睡覺的現象。所以,課堂教學必須採用多樣手段,使學生處於一種興奮的狀態,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從而收到好的結果。例如講《關於勞動力商品使用價值的特殊性》時,利用圖片數學,能收到較好的效果。通過形象直觀的畫面對比分析,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易於理解和掌握,而且,這種教學方法,學生也容易接受。
(2)要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生感到了需要才願學,感到迫切需要才認真學、主動學,才真正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所以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需要什麼,在講課中使他們的需要不斷得到滿足,逐步培養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授「人際關系」、「友誼和愛情」都是學生平時思考的熱點,怎樣建立起崇高的友誼,如何擺正愛情在人生中的位置等等,這些都是同學們在面臨和即將面臨的問題。在講課中,可以用一些名人名言及名人故事,與現實生活中的事例進行分析,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友誼觀和愛情觀。正因為教師的分析貼近生活,貼近現實,學生感到學了有用,所以願意學。
(3)要與學生增強感情。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師生感情好了,學生喜愛老師,就相信老師講授的道理。願意學老師傳授的知識,自然就對老師講的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教師要常在課後和學生聊天,使學生無所顧忌地談自己,把自己在上學時學習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講給他們,希望他們以後加以借鑒,老師對學生敞開心扉,學生把老師當成知心朋友,這樣的授課,才能取得成功。

『捌』 復習課中的學科思政是什麼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
,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
學科教學思政是屬於教育學下面的一個專碩,除了學科教學思政以外,還有學科教學語文,學科教學數學,學科教學英語,學科教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等很多個專業,其中尤其以學科教學語文和英語在考研里競爭激烈,稍微好一點的學校報錄比都能達到15:1以上,畢業以後拿的是教育學碩士學位。
理學、工學類專業課程。要在課程教學中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教育與科學精神的培養結合起來,提高學生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理學類專業課程,要注重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和科學倫理的教育,培養學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學高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工學類專業課程,要注重強化學生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學科思政是在立足於學科教學,不改變學科教學屬性的前提下,在學科教學的全過程中實現思政教育理念,目的,手段,任務,目標和效果的一種思政教育.
它強調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以外的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這是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未曾關注到的。而且在課程思政建設的具體過程中,也更需要創新思維,以新思維催生新思路、以新思路謀求新發展、以新發展推動新方法,以新方法解決新問題,實現課程思政的創新發展。

閱讀全文

與地理課怎麼思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