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什麼是地理課件

什麼是地理課件

發布時間:2023-02-14 19:17:36

① 八年級地理北京課件

下面就是我為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地理北京課件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八年級地理北京課件

第一節 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第一課時

※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積等及自然環境特徵,並能對北京的位置做出簡要評價;

2.使學生了解北京的歷史文化傳統,掌握北京的城市職能和未來發展方向。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分析、整理資料的能力;

2.使學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德育目標

通過本節學習,加深學生對祖國悠久歷史、深刻文化底蘊的認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

※重點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徵、歷史文化傳統和城市職能;

2.北京市的未來發展方向。

※教學難點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評價;

2.北京市城市建設中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

※教學方法

討論法、啟發式講述法。

※教具准備

多媒體展示台。

課時安排

教材分析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每一個中國的公民都應該了解首都的基本狀況;另外,北京還是一個特大城市,教材通過對北京的介紹,使學生掌握了解一個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因此說,北京這節在本章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本節從內容上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北京作為首都的城市職能和優越的自然條件;第二部分介紹了北京悠久的歷史文化;第三部分描述了北京的未來發展趨向。本節教材的線索非常明確,即北京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的政治職能;正是由於北京自古就是政治中心,所以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成為了全國的文化中心;正因為北京是首都,所以需要進一步朝著國際化大都市的方向發展,又因為它是歷史古都,所以在發展的同時還要注意傳統風貌的保留。從整體上來看,教材始終圍繞著「自然環境──城市職能──城市發展建設」三個方面展開的。

首先,教材通過圖片、文字資料及活動式課文介紹了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在地理位置、對外聯系、地形地勢等方面的優越條件,並且通過「北京的國家機關、對外機構等部門數量多、文化機構和設施密度大」的事實,進一步來驗證「它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的城市職能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這與古都有著直接的淵源。於是,教材在第二部分介紹了北京的傳統文化,包括城市的格局、歷史遺跡等,同時還提出了如何保護古城特色的問題,為後面作了鋪墊。

第三部分介紹了古城北京現代化的一面,無論從城市的建設還是從城市的經濟發展來看,北京都體現了時代的氣息。當學生對北京「傳統」與「現代」的層面都有所了解之後,教材又很自然地提出了是「保護」還是「發展」的問題,啟發學生辯證、全面地思考北京未來的發展方向。

自學思考題:

1、北京位於 平原的北部邊緣,背靠群山,面向 海。

2、北京屬 帶 氣候。

3、北京的氣候特點是:冬季 ,夏季 。

4、北京是全國的 、 中心和國際交往城市。

5、 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所在地, 是黨中央和國務院所在地。

6、 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

7、 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

8、北京猿人早在 年前就開始在這里生活。

9、北京最早稱為 。

10、北京舊城形成於 、 兩代,建築排列

成 狀,城市格局成「 」字軸線形。

11、在北京建都的朝代有 、 、 、 。

12、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北京名勝古跡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在上冊書中我們學過了我國的行政區劃,請大家回憶我國共劃分幾級行政區劃?最高級別的有多少個?分哪幾類?

提問,學生回答。(略)

講述:我國幅員遼闊,面積廣大,為了經濟發展和管理方便,共劃分了三級行政區劃,其中最高級別的共34個。分別為直轄市4個,省23個,自治區5個,特別行政區2個。那麼,大家知道在這34個省級行政區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個嗎?

學生齊答:北京

對,北京。北京簡稱京,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大家對北京了解多少?有誰去過北京?請舉手。好,我們請××同學給大家介紹他所了解的北京。

學生介紹。(略)

通過剛才幾位同學的介紹,我們大家對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還不全面、不系統。今天我們就來深入了解、認識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板書:第六章 認識省級區域

第一節 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講授新課]

北京之所以成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與它的位置、范圍、地理環境等密不可分。

學生活動:請大家閱讀圖6.1「北京市略圖」和圖6.3「北京城區的地理位置」,以及相關文字內容。

分析、討論、回答以下問題:(在屏幕上打出)

1.北京市的地理坐標;

2.北京市在什麼部位與哪幾個省區相鄰?

3.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麼優越性?

4.北京市及其周圍的地形地勢有什麼特點?

5.北京市屬哪種氣候類型?有什麼特點?

6.流經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幾條?

7.北京市的對外交通有什麼特點?

學生討論:(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教師巡迴參與指導。(根據時間要求,可安排1、2組討論1、2題,3、4組討論3、4題等)

提問,小組代表回答,組員補充。(略)

提問,學生回答:略。

歸納講述:北京位置的優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優越。北京地處中緯度暖溫帶,地處內陸但距海不遠,這樣的位置使北京有適合城市發展的冷熱、干濕都適中的氣候優勢。

2.戰略位置優越。北京的地形地勢決定了北京市戰爭年代易守難攻,和平年代適宜經濟發展、城市建設。

3.經濟區位優越。北京西部背靠我國黃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鄰糧、棉、油等物產豐富的黃淮海平原,北抵我國最大的牧區內蒙古牧區,這些區域為北京市的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承轉:正是由於北京的地理位置優越,所以北京自古就是我國的戰略重鎮,金、元、明、清先後在此建都,新中國成立後,又一次定都北京。

提問:作為一國之都,北京最重要的職能是什麼?

學生回答:略。

講述:(板書)四、北京是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城市。

活動:請大家閱讀課文和圖6.2、6.4,看看從哪幾個方面可以說明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

提問,學生回答,略。

歸納: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中國的最高權力機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的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以及黨中央等在北京。

北京是我國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華、人大、中科院等數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還有眾多的體育場館,各類博物館,眾多國家級文藝團體等。

北京是中國重要的國際交往中心。北京有許多外國大使館、國際組織代表機構,海外企業代表機構,外國新聞駐京記者站等國際交往機構,各種國際會議也在此頻繁召開。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了解了北京的位置、地形、氣候等地理環境特徵,知道北京位置優越,掌握了北京的城市職能是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城市。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已經成為中華兒女最嚮往的地方。

[反饋練習]

1.填空

(1)北京位於 平原北部邊緣。該平原是我國第 大平原,其他兩大平原是 和 。

(2)北京屬典型的 氣候,其特點表現為 、 。

(3)北京的地勢表現為 高, 低。 、 、 三面環山,東南方向是 平原。

(4)北京的地理坐標是 , 。

2.判斷

(1)北京三面被河北省包圍,是河北省的一部分。

(2)北京是個內陸城市,對外聯系很不方便。

(3)流經北京市的河流大多屬黃河水系。

(4)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因此它是我國的經濟中心,經濟發展水平很高。

(5)「北京時間」就是北京的地方時。

3.選擇

(1)北京西隔 山就到 高原( )

A.太行山 內蒙古高原 B.大興安嶺 內蒙古高原

C.太行山 黃土高原D.大興安嶺 黃土高原

(2)北京的城市職能是( )

A.鋼鐵工業中心B.經濟發展中心

C.政治文化中心D.國際交往中心

答案:1.(1)華北 二 東北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

(2)暖溫帶大陸性季風 冬季寒冷乾燥 夏季炎熱多雨

(3)西北 東南 東北 西北 西南 華北

(4)40°N 116°E

2.(1)× (2)× (3)× (4)× (5)×

3.(1)C (2)CD

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北京的自然環境特點和城市職能,誰來說說北京的主要職能是什麼?

提問,學生回答:北京的主要職能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

講述:北京的這種城市職能與它的歷史文化有直接的淵源,同時也決定著它的未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本節的第二部分:(板書)歷史悠久的古城和現代化大都市兩部分內容。

[講授新課]

活動:請大家閱讀課文和圖6.5,思考回答以下問題:

1.北京建城有多少年的歷史?有哪幾個朝代在此建過都?

2.北京舊城格局形成於哪兩個朝代?有什麼特點?為什麼會這樣布局?

提問,學生回答,略。

歸納、講述:1.北京建城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最早為周武王時的薊城,先後有金、遼、明、清各代在此建都。(板書:建城時間早)

2.至明、清兩代,北京舊城的格局基本形成。舊城格局的特色是皇宮外面有皇城,皇城外面有都城。城市的建築排列成棋盤狀。城市中軸線突出,皇宮位於城市中心中軸線上,東西建築以中軸線對稱展開。方城十字街,大小四合院,環環相扣,層次分明。

北京舊城之所以這樣布局,從自然因素考慮,一主要是要利用現在北海和中海為城市提供充足的水源。因為城市是人口集聚的大型聚落,每天需要大量的淡水,因此水資源的分布會影響城市的布局;二是因為我國位於北半球,北京位於我國北方,冬季嚴寒且常刮西北風,為了有充足的光照,以利於房屋的避寒保暖,坐北朝南成為城市布局的主導方向。

北京舊城的這種布局特色還體現了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思想。將宮城和殿堂放在城市中心體現了「普天之下,惟我獨尊」的封建帝王思想;面向南方體現了「面南而王」的傳統觀念。

承轉:北京舊城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它也曾不斷變化。

活動:請大家閱讀圖6.7,思考回答以下問題:

1.自遼代以來,北京舊城在空間上是如何變化的?

2.北京舊城城址的變遷與水源有什麼關系?

3.現代北京城與北京舊城有什麼關系?

學生讀圖,分析、討論。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自遼代以來北京古城的空間變化有這樣幾個特點。首先,北京舊城的空間范圍不斷擴大,其次,空間分布上從遼南京城原址逐漸向北、向東擴展,至明清時又向南縮,使舊城輪廓由遼代的正方形到金、元的長方形,至明清時期演變為「凸」字形。

北京舊城城址的不斷變化與水源有密切關系。從圖中大家可以看出,無論城址如何變遷,都要始終保證城市附近有豐富的水源,為城市提供充足的生產和生活用水。因此,隨著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城市職能的不斷豐富,水源的豐裕程度直接制約著城市的發展、城址的變遷。

現代北京城是在明清格局基礎上的拓展。如北京的二環線就是以北京城牆為基礎的,這說明「歷史」對「今天」有深刻的影響。

承轉:北京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都,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為北京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板書)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北京可以憑借這一優勢大力發展旅遊業。

活動:請大家看圖6.6,說說你所了解的北京的名勝古跡。

(請一兩位同學給大家介紹幾個景點,教師可適當介紹代表性景點,如天安門、故宮等。詳細資料見備課資料。注意不要上成旅遊課)

承轉、提問:每個中國人都有到北京旅遊的願望,都想親眼目睹首都的風采,加之近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國際影響力增強,人民收入提高,文化品味要求提高,因此這幾年到北京旅遊的人數不斷增加,僅「五一」「十一」黃金周期間,到北京故宮的日游容量達10萬人次,給故宮的保護帶來很大壓力。這又出現了一個新矛盾:這一筆歷史文化遺產到底如何得以充分利用,同時又能妥善保護,得以持續利用下去呢?

活動:請大家閱讀P24建議,說說你的看法。

歸納、承轉:大家剛才談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很好,有些想法還頗有見地。大家可以將自己的想法歸納整理以後,寄到北京市有關部門,為北京的建設保護做一份貢獻。課本的第四點「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虛擬旅遊」就是一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利用和保護這一對矛盾的好主意。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北京也在不斷發展。那未來北京應如何發展呢?

活動:請大家閱讀P25課文及圖6.11,回答以下問題:

1.結合你的認識和感受,說說你對城市現代化的理解。

2.北京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建設和發展過程中應注意些什麼?

3.為加快北京的發展速度,採取了哪些措施?

提問,學生回答,略。

歸納講述:城市現代化表現在經濟的方方面面,如交通方便快捷、信息通達、環境優美、功能齊全、設施先進、文化、教育、科研水平很高等等。

北京是中國的心臟所在,是中國的象徵,因此北京必須朝著現代化大都市方向發展。因為北京是歷史文化古城,歷史深刻地影響著今天,所以在北京的建設和發展中,應在注意保持舊城格局和原有風貌的同時修建現代化建築,這使得北京出現了傳統與現代並存的特殊景觀。

為了北京現代化的高速發展,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和服務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了基礎設施的建設,一方面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使北京越來越成為人地協調發展的國際性現代化大都市。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認識了北京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歷史文化深深地烙印在北京的城市布局、經濟發展等各方面。北京作為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決定了它必須朝現代化大都市發展。我們相信,未來的北京一定是功能齊全、環境優美、交通便捷,歷史與今天同現、傳統與現代並存的國際性現代化大都市。

[反饋練習]

1.填空

(1)北京建城的歷史已有 年,最早稱為 。先後有 、 、 、 各代在此建過都。

(2)北京舊城的格局形成於 , 兩代,成 形。在這之前,舊城城區曾幾度變遷,引起變遷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3)未來的北京將成為一個 。

2.判斷

(1)北京是個文化古城,歷史遺留建築很多,嚴重阻礙了北京的發展,應堅決拆掉。

(2)今天的北京城已一改過去的舊面貌,歷史對北京的今天毫無影響。

(3)北京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為提高旅遊收入,應延長營業時間,擴大遊客量。

(4)為加快北京的發展速度,應加大工業發展的力度。

答案:1.(1)3000 薊 金 元 明 清

(2)明 清 凸 水源 (3)現代化大都市

2.(1)× (2)×(3)× (4)×

② 九年級地理課件

九年級地理的課件應該怎麼進行制定才能使教學質量更好呢?下面是我推薦給大家的九年級地理課件,希望大家有所收獲。

篇一:九年級地理課件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本節課的內容是本節的重點,也是本章的重點,是學好世界地理的基礎。七大洲是人類的居住地,人地關系的研究又是地理研究的重點,所以這一節的內容就顯得十分的重要。

二、學情分析與學法指導:

由於初一的學生在小學中已學過一部分地理知識,所以對本節課的內容並不陌生,但學生在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認識等方面都存在著欠缺與不足。針對這些情況,在學生學習時,主要利用課件和學生的參與,培養學生讀圖分析能力,並指導學生用「圖上記憶法」記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

三、課程目標:

⑴教學目的:

①讓學生利用地圖說明全球海陸分布的特點,記住海陸面積比例;

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在世界地圖上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徵;

③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洋、海、海峽等的具體位置。

⑵能力目標:通過學習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養成讀圖、填圖、繪圖等運用地圖解決地理問題的習慣,培養用圖能力。

⑶情感目標:通過對地球的名稱「地球」與「水球」的討論,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積極探究自然界奧秘的精神。

四、教學重點:

全球海陸分布特點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分布。

五、教學用具:

⑴自製的多媒體課件⑵地球儀⑶自製的大洲和大洋的拼圖

六、教學方法:

參與式開放型教學,「以學生參與為標志,以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核心」,根據教學進度的需要,設置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發揮教師主導作用,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七、教學過程:

〖老師〗向學生展示「太空之旅」照片

這是人類第一次登上太空的宇航員,他是誰呢?

(學生回答)他在宇宙中看到一個美麗的、呈蔚藍色的星球,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星球嗎?

〖老師〗接著向學生展示「在太空中地球」照片

然後,指著照片問,這顏色代表什麼?(海洋)那顏色代表什麼?(陸地)那麼,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陸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世界的大洲和大洋的知識。

【板書】

第二節

世界的海陸分布〖課件〗通過對比「人類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和「人造地球衛星所拍攝的衛星照片」,然後提問:兩幅圖中的陸地面積都比海洋面積小,為什麼還要叫它「地」球?

〖活動〗指導學生先把地球儀上的「地球」拆下,然後隨意地把「地球」拋向上空,讓地球儀轉動,當用手接住「地球」後,注意觀察你右手大拇指的位置――是按在了陸地上還是按在了海洋上,另一位同學統計分別按住陸地和海洋的次數,並計算出海洋、陸地各占的比例。〖教師〗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已經知道按在了海洋上的次數要多一些,當然,由於我們班只有幾十個人,加上拋地球儀的次數有限,所以我們算出的海陸比例是不準確的,那麼根據科學家的計算,海洋和陸地各佔全球面積的多少呢?

〖課件〗展示「世界海陸面積比較」圖〖承轉〗人類是如何了解海陸分布的呢?尤其在過去交通不發達而各種勘測、探測手段還很落後的情況下。只能靠遠行:絲綢之路;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鄭和七下西洋;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等等。這些古代的遠行活動,可以說對人類認識世界做出了貢獻。目前我們已經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那麼分布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板書】

一、世界海陸分布特點

⒈海洋佔全球面積的71%,陸地佔全球面積的29%

〖課件〗接著出現提問「地球?水球?」

〖教師〗問:同學們對地球的名稱有什麼不同的看法?(鼓勵學生積極發言,並為學生的奇思異想加油。)

〖教師〗根據人們的計算,我們知道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陸地面積僅佔29%,按這個比例來說,地球其實應該叫作「水球」,對嗎?那為什麼我們還叫它地球呢?

〖師生〗由於地球上海洋的面積(佔71%)大於陸地的面積(佔29%),概括地說「七分海洋,三分陸地」,所以可以將地球改叫為「水球」;稱它為地球是因:古人當時並不了解地球的整體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體面積遠遠大於陸地面積,所以叫「地球」。

〖課件〗依次展示「南北半球」、「東西半球」、「水陸半球」上海洋與陸地的分布特點。〖教師〗通過剛才課件的演示,我們知道世界上海洋和陸地的分布是不均勻的。

【板書】

⒉世界海陸分布特徵,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則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課件〗展示「世界海陸分布圖」

〖過渡〗從地圖上看,全球的陸地都被海洋包圍著,並被分割成幾塊面積廣大的部分和許多面積較小的部分;面積廣大的海洋也被陸地分割成幾大片。我們也經常聽到大洲、大洋、大陸、半島、島嶼、海峽等眾多的稱謂,這些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課件〗展示:「世界海陸分布」圖,接著展示自已繪制的「大陸、半島、島嶼、海峽」圖以及某地區的立體示意圖,兩圖上均標有注注記。〖教師〗讓學生從圖上自學「大陸、半島、島嶼、海峽」等地理名詞的意義。

〖課件〗依次點擊畫面上的大洲、半島、島嶼、海峽、海洋等地理名詞便會進入相應的地圖以及各地理名詞的解釋,直到再次出現「世界海陸分布圖」

〖教師〗世界上有哪幾大洲和哪幾大洋?

〖學生〗七大洲、 學生邊看圖,邊回答。四大洋

〖課件〗展示世界七大洲的面積比較圖

【板書】

二、七大洲、四大洋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面積從大到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補充〗亞洲是亞細亞洲的簡稱,意為「東方日出之地」;歐洲是歐羅巴洲的簡稱,意為「西方日落之地」;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簡稱,阿非利加在希臘文中有「陽光灼熱」的意思;美洲是亞美利加洲的簡稱,是以第一個發現美洲新大陸的亞美利哥的名字命名的;澳大利亞拉丁語原意是「南方大陸」;直到19世紀初,俄國探險隊首次進入南極圈,發現新大陸,南極洲意為「地球最南端」。

〖教師〗讓學生花最少的時間,快速記住這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以及它們的位置後,教師指圖上的大洲或大洋的位置,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名稱,課件最後給出它們的正確答案。

〖教師〗讓學生注意各個大洲的輪廓,以及它們各個大洲對應的簡單的幾何圖形,練習畫出它們的形狀。

〖課件〗展示世界七大洲的幾何圖形,「一筆畫」世界。

〖練習〗

⒈用鉛筆在教材P53的圖3.17中填出七大洲的名稱。

⒉讓學生在課件上練習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填圖⒊用自製的七大洲的幾何圖形,再給定了南北回歸線、赤道、00經線、1800經線的情況下,學生在黑板上進行拼圖。

〖備注〗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安排以下問題,也可將以下問題放到該節的第二課時去〖讀圖回答〗

①太平洋、北冰洋沿岸各有哪幾個大洲?

②東半球主要有哪些大洲?

③西半球主要有哪些大洲?

④赤道穿過了哪些大陸?穿過了哪些大洲?

⑤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分別是什麼?

⑥世界上最小的大洲和最小的大洋分別是什麼?

⑦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什麼?

⑧世界上緯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分別是什麼?

⑨跨經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別是什麼?

〖答案〗

①太平洋沿岸有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南美洲、北美洲;北冰洋沿岸有亞洲、歐洲、北美洲;

②大洋洲、亞洲、歐洲、非洲;

③南、北美洲;

④穿過了南美大陸、非洲大陸;穿過了南美洲、非洲、亞洲、大洋洲;

⑤亞洲、太平洋;

⑥大洋洲、北冰洋;

⑦歐洲、北美洲;

⑧南極洲、北冰洋;

⑨南極洲、北冰洋。

篇二:九年級地理課件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比例尺的表示方法,能運用地圖辨別方向、量算距離。

2.熟記常見的圖例。

3.學會估算海拔和相對高度。

教學過程:

一、地圖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圖例

(1)比例尺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①比例尺是個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②同樣大小的地圖,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表示的內容越具體(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範圍越大, 內容越簡單。

③讀比例尺技巧:記住:1千米=10萬厘米=100000厘米(1後面5個0)

(2)運用地圖辨別方向

1、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指向標法: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

3、經緯線定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注:)

①經緯線是直線時:橫緯(東西)豎經(南北)

②經緯線是曲線時:

a.無論經線多麼彎曲永遠指示南北方向。b.無論緯線多麼彎曲永遠指示東西方向。

4、以極點為中心的經緯網圖 (注:)

①確定中心是北極還是南極,北極點四周只有正南方;南極點四周只有正北方。

②確定經線,標出南北方向。以北極為中心的地圖上指向北極點的為北方,相反的方向為南方;以南極為中心的地圖中指向南極點為南方,相反方向為北方。

③確定緯線,根據地球自轉方向(南順北逆)確定東西方向,順著地球自轉方向自西向東,越靠近北極位置越北,越靠近南極位置越南。

二、地形圖

(1)等高線地形圖:同一等高線上海拔相等。

①海拔(絕對高度):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②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2)量算距離,海拔(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 的計算和運用;:溫差的計算::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3)圖例和注記 :圖例=符號 注記=文字和數字


③ 如何製作地理課件

1、確定課題與教學目標。
課件設計首先要確定教學課題,明確該課題要實現的目標。一般來說,我們平時的教學課題都是按照教材教師本人自己確定,所以我們就根據自己的需要與教學目標來設計課件,有更大的自主性。但遇到公開課、評優課、競賽課什麼的,就不同了,通常要根據所給課題設計課件,這就要我們更好地理解課題的教學目標,從而達到更好的設計效果。
2、深挖教材,理順關系。
深挖教材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只有很好地把握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內容體系,才能實施有效教學。通過仔細分析研究課題內容,理解重點、難點問題,確定課件內容的結構、表現形式及展示順序。對於PowerPoint這個軟體來說,展示順序是很重要的。因為其本身的交互性相對來說要弱一些,所以要求課件的設計一定要注重順序的編排。
3、課件素材的搜集。
互聯網是我們獲取信息、材料的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對於平時教學所要的素材,我們幾乎都可以直接從網上搜索到。
4.
編輯素材。
雖然我們能從網上搜索到我們想要的素材,但往往與我們在實用中的要求不是很相符,這就要求我們利用一些軟體(FLASH、PHOTOSHOP、視頻分割器)進行修改編輯。
5.製作課件
這是課件製作的最核心的環節。在這個環節,我們要將各種多媒體素材,按編輯好的腳本,設計好的順序,編輯在一起,製作成交互性強、操作靈活的、視聽效果良好的課件。這就要求對PowerPoint
2003能夠熟練操作。
6.
調試、運行、試用
課件製作完成後,如果有時間要或者有需要,我們可以經過多次的調試、試用,並及時修正。如果只是平時上課,上完課後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效果進行相應調整,修正後再應用。

④ 小學生地理小知識ppt

1.地理小常識
1。

「華東地區」一般指華東六省一市,包括: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上海市。2。

青藏高原,中國最大的高原,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境內面積240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極」之稱。

3。南極大陸終年氣候極低,冰雪覆蓋,屬於極地氣候。

4。喜馬拉雅山脈,包括世界上多座最高的山,有110多座山峰高達或超過海拔7,300米(24,000英尺)。

其中之一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也稱埃佛勒斯峰,薩加·瑪塔峰),高達8844.43米(29,017.16英尺)。這些山的偉岸峰顛聳立在永久雪線之上。

5。熱帶雨林氣候,又稱「赤道多雨氣候」。

分布在赤道兩側南北緯10°之間。終年高溫多雨,各月平均氣溫在25~28°C之間,年降水量可達2000毫米以上。

季節分配均勻,無乾旱期。主要出現在南美洲亞馬孫平原,非洲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亞洲的馬來群島大部和馬來半島南部。

6。長江黃河所流經的省份:(1)長江:流經青海、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11省市。

(2)黃河: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 9省、自治區。 7。

北美洲所跨氣候帶(從北向南依次為):北寒帶、北溫帶、熱帶。8。

地球水體,其中海水佔97.3%,淡水只佔2.7%。淡水資源中冰山、冰冠水佔77.2%.地下水和土壤中水佔22.4%,湖泊、沼澤水佔0.35%,河水佔0.1%,大氣中水佔0.04% 。

9。雪,是水或冰在空中凝結再落下的自然現象,或指落下的雪花。

雪是水在固態的一種形式。雪只會在很冷的溫度及溫帶氣旋的影響下才會出現,因此亞熱帶地區和熱帶地區下雪的機會較微。

10。霜,是水汽(也就是氣態的水)在溫度很低時,一種凝華現象,跟雪很類似。

嚴寒的冬天清晨,戶外植物上通常會結霜,這是因為夜間植物散熱的慢、地表的溫度又特別低、水汽散發不快,還聚集在植物表面時就結凍了,因此形成霜。科學上,霜是由冰晶組成,和露的出現過程是雷同的,都是空氣中的相對濕度到達100%時,水分從空氣中析出的現象,它們的差別只在於露點(水汽液化成露的溫度)高於冰點,而霜點(水汽凝華成霜的溫度)低於冰點,因此只有近地表的溫度低於攝氏零度時,才會結霜。

11。雪要融化就要吸收周圍的熱量,空氣中的熱量被雪吸收了,人就會覺得冷,而在沒有太陽的下雪天,如果冷就是因為氣溫低!所以在融雪的時候人們感覺會比下雪時更冷 。

12。發射衛星時,距離赤道越近越好,因為距離赤道越近,地球的離心力越大,因此可以節省火箭的燃料。

13。夏季,受暖鋒雨的影響,長江流域降水豐富,達到一年中最大值。

長江的徑流量就大,那麼就稀釋了長江入海口的海水,從而使長江口表層海水鹽度就達到一年中最小值。 14。

中國最低的內陸盆地,在新疆 *** 爾自治區東部,是天山山脈東段南坡的山間斷陷盆地。北為博格達山,南為庫魯克山,面積約50,000平方公里。

盆地中部低於海平面的約佔4,000平方公里,艾丁湖面-154公尺(即米)。15。

曾母暗沙,位於南沙群島南端(北緯3°58',東經112°17'),它是中國領土的最南點。在澄平礁西南約52海里。

根據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實驗3號船1985—1986年調查最淺處水深為17.5米,形如紡錘,礁丘脊部呈北北西走向,為水下珊瑚礁,面積2.12平方公里。曾母暗沙未被任何國家占據,我海軍艦艇編隊會不定時對曾母暗沙巡航。
2.求一些短小的地理小知識
地理小知識1.太陽活動直接引發的現象(極光)2.美國紐約(西五區)9.11上午9時左右正在發生的9.11事件,此時北京(東八區)的時間是(9.11日晚上十時左右)附:東邊地點的時刻比西邊的早,一個時區一個小時。

3.桂林山水是(外力作用形成),(富士山,泰山,東非大裂谷)是內力。4.夏秋季太平洋上常有台風,我國東部地區夏秋季節降水類型多為(鋒面雨)5.(洋流)影響海洋運輸 6.(松鼠,黑熊)屬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典型動物。

7.承壓地下水的特點是(水質較好,不易受污染)8.目前世界五大能源消費從多到少排:(石油,煤,天然氣,水,核)。9.世界糧食生產三大品種從多到少排:(小麥,稻穀,玉米)10.世界上最大的四個產糧國是(中,美,印度,俄羅斯)11.基本的天體是(星雲,恆星) 12.形成酸雨的主要大氣污染物是(二氧化硫)13.我國草原多分布在(非季風區的高原和山地)14.形成地理環境非地帶性差異的是(海陸分布差異)15.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是(哈薩克)16.歐洲流徑國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17.世界貿易組織(我國以及我國的香港澳門台灣都是該組織成員)18.從連雲港出發的亞歐大陸橋在我國境內經過的省(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甘肅,新疆)19.我國煤的主要分布區(山西,內蒙,陝西,貴州)20.屬於我國西部大開發省中不與鄰國接壤的是(貴州,青海,寧夏)。
3.求夠大量的地理小知識
狹長的島國--日本:素有"火山地震國"之稱.它的象徵是富士山,富士山也被日本人稱為"聖岳";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咽喉--馬六甲海峽:全長1080千米;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東邊的松巴哇島北部,有一座坦博拉火山,在1815年爆發時,釋放的能量相當與美國對日本那顆原子彈的威力的8000萬倍,是人類已知的最猛烈的火山爆發;世界文化遺產--吳哥窟:是柬埔寨人民的驕傲,與金字塔.泰姬陵同名;語言和人種的博物館;宗教萬花筒--印度;世界雨極--乞拉朋齊;印度的"矽谷"--班加羅爾;"小印度"孟買;印度教聖城--瓦拉納西;永久愛情的象徵--泰姬陵;世界最大的湖泊--裏海;正在消失的湖泊--鹹海;白金之國--烏茲別克;世界陸地最低點--死海;.世界石油寶庫--波斯灣;聖地--麥加;聖城--耶路撒冷!天一個上過初中的人都可能知道地球有46億年的歷史了,而且許多人還可能了解地層形成的基本過程和原理。

另外近些年來人們對「寒武紀」、「侏羅紀」、「白堊紀」、「第四紀」這樣的詞也比較熟悉了,但是這些名詞是如何來的恐怕很多人只是個較朦朧的印象吧? 大家知道按地層的年齡將地球的年齡劃分成一些單位,這樣可便於我們進行地球和生命演化的表述。人們習慣於以生物的情況來劃分,這樣就把整個46億年劃成兩個大的單元,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難見到生物的時代被稱做隱生宙,而將可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後的時代稱做是顯生宙。

隱生宙的上限為地球的起源,其下限年代卻不是一個絕對准確的數字,一般說來可推至6億年前,也有推至5.7億年前的。從6億或5.7億年以後到現在就被稱做是顯生宙。

宙下被劃分為一些代。通常的分法大致有: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個代。

太古代一般指的是地球形成及化學進化這個時期,可以是從46億年前到38億年前或34億年前,這個數字之所以有數以億計的年數之差是因為我們目前所能掌握的最古老的生命或生命痕跡還有許多的不確定因素。元古代緊接在太古代之後,其下限一般定在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前,這個時期目前在5.7億到6億年前。

太古代和元古代這兩個名稱是1863由美國人洛岡命名的,他命名的意思是指生物界太古老和生物界次古老。自寒武紀後到2.3億年前這段時間為古生代,這個名稱由英國人賽德維克制定,他依照洛岡取了生物界古老的意思,此事發生在1838年。

從2.3億年前到0.65億年前為中生代,從0.65億年後到現在為新生代。這兩個代均由英國人費利普斯於1841年命名,取意分別為生物界中等古老和生物界接近現代。

(見附表) 代以下的劃分單元為紀。讓我們從最古老的一個紀開始吧。

最古老的紀叫震旦紀,由美籍人葛利普於1922年在中國命名,葛氏當時活動在浙、皖一帶,他按照古代印度人稱呼中國為日出之地而取了這個名稱。起於18或19億年前,止於5.7億年前。

這個時期的生命主要是細菌和藍藻,後期開始出現真核藻類和無脊椎動物。 1936年賽德維克在英國西部的威爾士一帶進行研究,在羅馬人統治的時代,北威爾士山曾稱寒武山,因此賽德維克便將這個個時期稱為寒武紀。

33年以後,另一位英國地質學家拉普華茲在同一地區發現一個地層,這個與較早發現的志留紀與寒武紀相比有著諸多不同的地方,它介入上述兩個層之間,顯然是屬於一個不同的有代表性的時期,因此他根據一個古代在此居住過的民族名將這個時期稱為奧陶紀。志留紀的名稱的產生比寒武紀和奧陶紀都要早,大約是在1835年,莫企孫也是在英國西部一帶進行研究,名稱的意思來源於另一個威爾士古代當地民族的名稱。

莫氏和賽德維克於1839年在德文郡(Devonshire)將一套海成岩石層按地名進行了命名,中文翻譯為「泥盆」。石炭這個名稱的出現可能是最早的,1822年康尼比爾和費利普斯在研究英國地質時,發現了一套穩定的含煤炭地層,這是在一個非常壯觀的造煤時期形成的,因此因煤炭而得名。

二疊紀這個名稱是我國科學家按形象而翻譯的,最初命名時是在1841年,由莫企孫根據當地所處彼爾姆州(俄烏拉爾山烏法高原)將其命名為彼爾姆紀。後來在德國發現這個時期的地層明顯為上是白雲質灰岩下是紅色岩層,這也是我國後來翻譯成二疊紀的根據。

以上為古生代的六個紀。 中生代為三個紀。

第一個是三疊紀,由阿爾別爾特命名於德國西南部,這里有三套截然不同的地層,因此得名,此事在1834年。在德國和瑞士的與瑞士交界處有一座侏羅山,1829年前後布朗維爾在這里研究發現該處有非常明顯的地層特徵,因此以山命名,如果1820年英國人史密斯首先命名的話,現在肯定不會是侏羅紀這個名稱,因為他當時在英國面部研究的菊石正好就是這個時期的。

兩年後的1822年,德哈羅烏發現英吉利海峽兩岸懸崖上露出含有大量鈣質的白色沉積物,這恰恰是當時用來製作粉筆的白堊土,於是便以此命名為白堊紀。需要指出的是,世界上大多地區該時期的地層並不都是白色的,如在我國就是多為紫紅色的紅層。

萊爾曾經將古生代稱第一紀,中生代為第二紀,新生代為第三紀,1829年德努阿耶在研究法國某些地區的地質時。
4.地理小常識·急·簡單的
中國的地理常識:地形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各類地形佔全國陸地面積的比例是:山地33.3%,高原26%,盆地18.8%,平原12%,丘陵9.9%。

島嶼

在中國海域上分布著5400個島嶼。最大的島嶼是台灣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其次是海南島(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

山脈

喜馬拉雅山

全世界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9座,而坐落在中國境內和國境線上的就有7座,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分布著許多高大山脈。喜馬拉雅山,平均海拔6000米。它的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最長的河流

長江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全長6300公里,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為世界第三長河。黃河系中國第二大河,全長5464公里。

最大的峽谷

*** 高原的雅魯藏布江上,有全長504.6公里、深6009米的大峽谷,它是世界第一大峽谷。

最長的人工河

京杭大運河,全長1801公里,始鑿於公元前五世紀,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河。

湖泊

鄱陽湖

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面積3583平方公里;青藏高原的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面積4583平方公里。

氣候

中國大部分地區處於溫帶和亞熱帶,南部部分地區處於熱帶,北部部分地區則靠近寒帶。

地理位置

中國位於東半球,亞洲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國土面積

960萬平方公里,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

最大的城市

上海
5.有趣的地理小知識我們的地理老師要我們在課前講2~3分鍾的地理小知
給你一道地理趣味題(也是一個知識點):一個冒險家從某地向南行走10千米,再向東行走10千米,再向北行走10千米,回到了起點,這時遇到一頭熊,請問熊的顏色? 知識點:冒險家的出發地為北極點(所以這頭熊為北極熊,白色)。

從極點出發,不論向什麼方向走,轉兩次九十度彎就能回到原點。它是一個特殊的點。

站在極點,不論你面向何方,它都為正南方! 夠了嗎?? 或你可以將日變更線上居住的人,一會兒在昨天,一會兒回到今天。 或將赤道上的建築,卧室在北半球,書房在南半球!這些不都是地理知識嘛?你要有趣的,才舉例子給你的嘛。

要不你可以介紹日變更線 或兩極啊,說它們有哪些不同之處,有哪些奇特現象啊等等。
6.小學地理教些什麼
小學地理的內容主要是一些最基本的地理常識,如: 1.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圖被形象地比作一隻頭朝東尾朝西的金雞。

2.中國陸地面積約 960萬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國中,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 3.中國領土東西跨經度有60多度,跨了5個時區,東西距離約 5200公里。

4.中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南北距離約為5500公里。 5.中國領土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N)。

6.中國領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7.中國領土最東端在黑龍江省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E)。

8.中國領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73°E)。 9.中國的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公里,沿海有許多優良港灣,便於船舶避風和停靠。

10.中國島嶼大約有5000多個,絕大部分分布在長江口以南的海域。 11.中國最大的群島是舟山群島,它位於浙江省東面的海域。

12.中國南海有四個群島,即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 13.中國所瀕臨的海洋,從南到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14.內海是一個國家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的渤海是中國的內海。 15.中國最大的島嶼是台灣島,第二大島是海南島。

小學生的年齡階段對外界事物非常好奇,但是其思維理解能力不強,主要通過感覺感知外界。小學生地理知識要簡單、直觀、易懂。
7.求一些短小的地理小知識急要短小一些的就是地理課前幾分鍾時間要
地理小知識 1。

太陽活動直接引發的現象(極光) 2。美國紐約(西五區)9。

11上午9時左右正在發生的9。11事件,此時北京(東八區)的時間是(9。

11日晚上十時左右)附:東邊地點的時刻比西邊的早,一個時區一個小時。 3。

桂林山水是(外力作用形成),(富士山,泰山,東非大裂谷)是內力。 4。

夏秋季太平洋上常有台風,我國東部地區夏秋季節降水類型多為(鋒面雨) 5。(洋流)影響海洋運輸 6。

(松鼠,黑熊)屬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典型動物。 7。

承壓地下水的特點是(水質較好,不易受污染) 8。目前世界五大能源消費從多到少排:(石油,煤,天然氣,水,核)。

9。世界糧食生產三大品種從多到少排:(小麥,稻穀,玉米) 10。

世界上最大的四個產糧國是(中,美,印度,俄羅斯) 11。基本的天體是(星雲,恆星) 12。

形成酸雨的主要大氣污染物是(二氧化硫) 13。我國草原多分布在(非季風區的高原和山地) 14。

形成地理環境非地帶性差異的是(海陸分布差異) 15。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是(哈薩克) 16。

歐洲流徑國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 17。世界貿易組織(我國以及我國的香港澳門台灣都是該組織成員) 18。

從連雲港出發的亞歐大陸橋在我國境內經過的省(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甘肅,新疆)19。我國煤的主要分布區(山西,內蒙,陝西,貴州) 20。

屬於我國西部大開發省中不與鄰國接壤的是(貴州,青海,寧夏)。
8.(急)地理小知識、、、簡短、、、有趣
北側是北半球,南側是南半球,東側是東半球,西側是西半球的國家吉里巴斯

閃電溫度數倍於太陽表面溫度

一束落到地面的閃電攜帶有1億至10億伏的電力,溫度能達到5萬華氏度,是太陽表面溫度的3至4倍。

2樓

海洋的鹽足以讓陸地高出150米

9樓

軌道上的宇航員其實一直處於下降狀態,引力就相當於加速度。太空中不存在完全無引力的區域,就像太空中沒有絕對真空一樣,這是因為宇宙中充斥著很多自由原子和粒子。

如果大小相當於一角硬幣的中子星碎片落到地面,它的重量會驟然升至1億噸!

喬納森·斯威夫特1726年的小說《格列佛游記》描寫了火星的兩顆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的大小及旋轉速度。100多年後科學家發現,這段情節與事實相符。

距離現在最近的一次「青蛙雨」出現在2005年的塞爾維亞,倫敦在1998年也曾遭遇相同的「青蛙雨」;2006年,印度下了場「魚雨」,而威爾士在2004年同樣經歷了「雨中有魚」的奇妙一景。

可以過24個新年

⑤ 七年級地理課件

七年級的地理課件應該要怎麼進行制定才能更好地提升地理教育質量呢?下面是我推薦給大家的七年級地理課件,希望大家有所收獲。

七年級地理課件【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地球的形狀、大小及經緯度的劃分。

2.學會利用經緯網確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過對地球形態認識過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人類對事情的認識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求科學奧秘的志趣。

教學重點

地球的形狀、大小及經緯度的劃分。

教學難點

地球上經緯度的劃分。

教學方法

談話法和講授法。

教學媒體

教學掛圖、地球儀和學生用小型地球儀,自製投影片: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經線和經度與東西半球的劃分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人類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狀是個什麼樣的,地球有多大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些知識.

【板書】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一、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讀一讀」,思考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經歷了幾個階段?舉出生活中的實例,來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學生活動。

【教師指導】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地球的認識愈來愈正確。特別是通過人造地球衛星的精確測量,發現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圓形球體。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中的「地球的半徑和赤道周長」圖, 計算極半徑比赤道半徑少多少千米?如果我們將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麼大小,這個差值還有多少?

學生活動:經過計算得出,極半徑比赤道半徑少21米,如果縮小到地球儀那麼大小時這個差別幾乎就看不出來了。因為差別很小,通常人們仍將地球看成圓球體。

【板書】 1 地球是一個十分接近圓球體的不規則球體

運用課本的「地球的半徑和赤道周長」圖,讓學生觀察地球的赤道半徑、極半徑,並計算地球的平均半徑, 運用地球的赤道半徑,計算赤道的周長,它約為4萬千米。

【板書】 2 赤道半徑、極半徑、平均半徑、赤道周長 我們知道了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再來觀察地球儀,地球儀是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比例縮小而製作的地球的模型。

【板書】 二、地球儀----地球的模型

【提問討論】(1)地球儀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

(2)地球儀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 在地球儀上找到南北極點。

(4)南北極點是如何確定的?

學生活動並回答問題:

(1) 地球儀由底座、固定架、旋轉軸和球面共同組成。

(2) 球面上繪著地圖,地圖上標有南北極和經緯度,顏色、符號、文字、表示陸地、 山脈、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 地軸穿過地心,與地球表面相交於兩點。

(4) 指向北極星附近(即北方)的一點為北極;與北極相反一點為南極。

【板書】 三、地軸和兩極

【教師演示】 自西向東轉動地球儀,指導學生轉動自己的小型地球儀,讓學生領會「一軸兩點」 並領會地球上東西方向的確定。

【板書】 四、經線和緯線

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提問:

(1)地球儀上連接南北極的線稱為什麼線?(經線)在地球儀上沿著東西方向, 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稱為什麼線?(緯線)

(2)觀察地球儀,經線和緯線,哪個是半圓,哪個是圓?

(3)所有經線長度是否相等?所有緯線長度是否相等?

(4)緯線自成緯線圈,那麼,經線如何組成一個經線圈?

(5) 經線和緯線各指示什麼方向?

學生小組討論以後,代表發言,全班總結。

【板書】五、經度和緯度

繼續觀察地球儀,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上有多少條經線?學生說有無數條。為了區別出每一條經線,人們給經線規定了不同的度數,即經度。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找到0度和180度經線,由0度經線向東西各劃分出180度。分別稱為東經度和西經度。 觀察0度和180度經線組成的經線圈同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經線組成的經線圈,哪一個經線圈穿過的陸地面積大? 哪一個小?(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線組成的經線圈穿過的陸地面積小)。

【教師講解】國際上習慣用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組成的經線圈,將地球分成東西兩個半球。

學生活動:觀察地球儀,找到赤道,由赤道向南向北各劃分90度,分別成為南緯和北緯。觀察課本「低、 中、高緯度的劃分」圖,說出它們各自所佔的緯度范圍。根據自己學校所在的緯度,說出它大致位於哪個緯度 帶。觀察課本「南、北半球的劃分」圖和「東、西半球的劃分」圖,南、北美洲和南極洲在哪個半球?亞洲主要在哪個半球?南北半球中哪個半球的陸地面積大?東西半球中哪個半球的海洋面積大?

七年級地理課件【2】

海陸的變遷

一、 學習和導學目標

1、知識積累與疏導: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陸變遷和大陸漂移、板塊運動的基本觀點,了解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

2、技能掌握與指導:運用地圖說明大陸漂移、板塊運動的基本觀點和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規律。

3、 智能提高與訓導:通過教材的組圖和資料補充,從中領悟到科學的探究思路和方法。

4、情意修煉與開導:通過課堂活動,用實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增強學生的探究興趣。

5、觀念確認與引導:通過了解大陸漂移——板塊運動學說的發展過程,使學生得到一次科學史教育及科學興趣、科學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養。

二、 障礙與生成關注

學生對大陸漂移——板塊運動學說的基本觀點,和對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規律的理解不深,感性認識不多,教者應通過引導或多媒體課件演示幫助學生理解。

三、 學程與導程活動

教師准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准備:收集有關海陸變遷的資料。

(一)、創設場景 引出問題

用南通由海成陸的實例引出問題。

(從當地由海成陸的實例引出問題,不僅使學生感到好奇,也為今後學習平原的形成和鄉土地理埋下伏筆。學生通過思考產生疑問,進而引出「滄海桑田」海陸變遷的話題。這就形成了教學的問題場。)

(二)、閱讀教材 自主學習

1、「滄海桑田」原為什麼意思?

原意為海陸的變更,後人用此成語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2、學生活動1: 看教材圖2.10——圖2.12 分別反映了哪些地理現象?

從閱讀材料和圖2.18魏格納與大陸漂移說的故事中,我們得到了什麼啟示?

對學生的科學史和科學觀教育及科學興趣和探究精神的培養,應在教學中給予充重視。

(圖表及文字材料是教學資源,也是教學媒體。利用好這些資源進行教學活動,這是教學情景場的主要表現形式。)

(三)、合作學習 加深理解

地球上的海陸輪廓是怎麼形成的?

學生活動2:參考教材和課外知識分小組討論,找出(1)科學依據(2)科學理論,用自己的語言敘述。

(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了解海陸變遷的發現過程,從中領悟到科學的探究思路和方法。認識科學成果的形成是科學家們不斷進行科學探究的結果,形成教學問題場與教學情景場的疊加)

(四)、看圖釋文 形成概念

學生活動3:看圖2.19——圖2.24 說出六大板塊的分布、板塊運動、山系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規律和一些地形的成因

(教師進一步引導,深化教學情景,促使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教學的情境場。這給學生一個很好的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學生的思維活動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強化,形成個體意境場,這為下面的探究活動創設了因人而宜的個體意向,形成了個體意向場。)

四、筆記與板書提綱

第二節 海陸的變遷

不變的(錯誤)

1. 地殼的變動

一、海陸的分布

2. 海面的升降

變化的——「滄海桑田 」 海陸變遷

3. 人類的活動

4. 其他的原因

二、偶然的發現 偉大的假說

1、 大陸漂移——板塊運動

2、 六大板塊與山系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

五 、練習與拓展選題

單項選擇題

1. 喜馬拉雅山中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說明 ( )

A. 喜馬拉雅山原來是海洋島嶼上的山脈

B. 喜馬拉雅山所在地區原來是一片汪洋

C. 海洋生物原來生活在山上

D. 有人將海洋生物帶到了山上

2. 幾乎全部位於海洋中的板塊是 ( )

A. 印度洋板塊 B. 太平洋板塊

C. 南極洲板塊 D 美洲板塊

.3. 喜馬拉雅山脈是由亞歐板塊與( )板塊擠壓而成的 ( )

A. 印度洋板塊 B. 太平洋板塊

C. 非洲板塊 D. 亞歐板塊

4. 板塊張裂的地方常形成 ( )

A. 裂谷 B. 島弧 C. 海溝 D. 海岸山脈

5. 冰雪覆蓋的南極洲分布有巨大的煤田,這說明 ( )

A.南極地區好久以前,氣候非常暖濕

B.南極大陸原來處在暖濕的低緯,並形成了煤,大陸漂移帶到今天的位置 C.該地的煤不是由森林演變而成的

D.南極大陸總體上向低緯漂移了

6.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 )引起的 ( )

A. 地球公轉 B. 地球自轉 C. 板塊運動 D. 海水運動

探究活動: 除了今天課堂上了解到的海陸變遷實例舉證外,課外還能找到哪些海陸變遷、地形變化的例證?請整理好有關資料後,在班上討論交流。

(學生通過對地球表面海陸變遷和大陸漂移、板塊運動的學習,初步建立起了個體意向場,其中包括解決問題的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的態度方法、解決問題的情感和價值判斷,可以實現新課標的三維目標。)

六、 個別與重點輔導

學生名單略

七、 反思與點評記錄

本課使學生初步了解了海陸變遷的科學依據和科學理論的基本觀點,使學生初步懂得了科學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對學生的科學史和科學觀教育及科學興趣和探究精神的培養,具有很高的價值。

整個學教過程注意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習慣,同時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於此。


⑥ 新課標高一地理課件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層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徵、結構、格局、過程、地域分異與人地關系等,是一門復雜學科體系的總稱,並在各層次學校開設相關課程。下面是我為您整理的關於新課標高一地理課件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新課標高一地理課件:《山地的形成》

【課標解讀】

1.結合實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

2.舉例說明地表形態對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

第一課時

《第二節 山地的形成》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詩詞賞析

此詩為寫景名篇。詩人以大手筆描繪了廬山雄奇壯麗的風光,可謂描寫廬山的千古絕唱。同時,此詩也表現了詩人的豪邁氣概,抒發了詩人寄情山水、縱情遨遊、狂放不羈的情懷,表達了詩人想在名山勝景中得到寄託,在神仙境界中逍遙的願望,流露了詩人因政治失意而避世求仙的憤世之情。詩思想內容比較復雜、感情豪邁開朗,磅礴著一種震撼山嶽的氣概。第二段描寫廬山風景,寫長江壯景則又換山韻,音響慷慨高亢。隨後,調子陡然降低,變為入聲月韻,表達歸隱求仙的閑情逸致,聲音柔弱急促,和前面的高昂調子恰好構成鮮明的對比,極富抑揚頓挫之妙。最後一段表現美麗的神仙世界,轉換清韻,音調又升高,悠長而舒暢,餘音裊裊,令人神往。

自古山水是文人墨客寄託情懷的首選。山所擁有的雄偉往往成為大眾遠大志向和雄偉抱負的寄託,那麼山的這種屬性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山的形成與分類

【導學與自主探究】

請大家認真閱讀教材P73頁內容,結合學案分析思考下列問題:

(一)山地與陸地的關系

山地是陸地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陸地的骨架。山的形成和發展與內力有關。

(二)山地的分類:褶皺山、斷塊山、火山等

二、褶皺的形成和基本形式

【互動討論】

請觀察褶皺形成中岩層形態發生了什麼變化?有幾種類型?

【總結分析】

(一)褶皺:

在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的擠壓作用下,岩層會發生塑性變形,產生一系列的波狀彎曲。

《第二節 山地的形成》教學設計

(二)褶皺的基本單位──褶曲

岩層向上拱起部分稱為背斜;岩層向下彎曲部分稱為向斜。

三、地球岩石圈板塊構造學說

《第二節 山地的形成》教學設計

(一)地球岩石圈板塊示意圖

活動:(課件展示板塊示意圖)說出板塊名稱並填注在板塊示意圖中。

《第二節 山地的形成》教學設計

六大板塊名稱: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 南極洲板塊。

(二)板塊屬性

板塊的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塊邊緣地帶。

(三)板塊運動與地表形態的關系

模擬板塊運動的游戲

《第二節 山地的形成》教學設計

游戲規則:

1.以課室的中線為界,左邊的同學為第一組,右邊的同學為第二組,請各組各派兩位代表。

2.兩組的代表各抓住泡沫板的兩端。

3.第一組的兩位同學從泡沫板的兩側使勁往外拉。

4.第二組的兩位同學從泡沫板的兩側使勁往內擠。

討論 :

1.將泡沫板從兩側向外拉會發生什麼現象?這種現象與地殼板塊水平運動有何聯系?

2.將泡沫板從兩側向內擠會發生什麼現象?這種現象與地殼板塊水平運動有何聯系?

《第二節 山地的形成》教學設計

《第二節 山地的形成》教學設計

(四)褶曲的判斷方法

《第二節 山地的形成》教學設計

1.結合上圖,你可以從哪些方面來判斷背斜和向斜?

(1)從形態上看:岩層向上為背斜、向下為向斜。

(2)從岩層的新老關繫上看:背斜中老翼新、向斜中新翼老。

(3)從地貌景觀上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2.探索·褶皺地形──「地形倒置」的原因是什麼?

歸納課件展示:

一般:背斜成嶺,向斜成谷;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頂部受張力作用岩性較疏鬆,容易被外力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擠壓力作用岩性較堅實,不易被外力侵蝕反而成為山嶺。

(五)褶皺的實踐意義

《第二節 山地的形成》教學設計

1.利用向斜構造找水,利用背斜找油。向斜構造有利於地下水補給,兩翼的水向中間匯集,下滲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背斜是良好的儲油構造,由於氣最輕,分布於背斜頂部,中間為石油。

2.利用背斜、向斜確定鑽礦的位置。如果岩層中含有某種礦產層,如煤、鐵礦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鑽井或打井應在向斜構造處;因背斜頂部易被侵蝕,背斜岩層中的礦石很可能被侵蝕搬運掉了。

四、斷塊山

(一)斷層的形成

當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壓力和張力,超過了岩體承受能力時,岩體就會破裂;岩體發生破裂後,兩側的岩體沿斷裂面發生明顯的位移,就形成了斷層。

《第二節 山地的形成》教學設計

《第二節 山地的形成》教學設計

(二)斷層的基本形式

上升岩塊(地壘):常形成塊狀山地或高地。

《第二節 山地的形成》教學設計

下沉岩塊(地塹):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第二節 山地的形成》教學設計

(三)斷層位移與地表形態

斷層

地表形態

斷層的位移

以水平方向為主

錯斷原有的地貌,或在斷層附近派生出若乾地貌

以垂直方向為主

相對下降的岩體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對上升的岩體形成山嶺或高地

斷層構造帶

常發育成溝谷、河流

(四)斷層構造地貌

斷層形態

上升岩塊

下降岩塊

斷裂帶

構造地貌

塊狀山地或高地

谷地或低地

裂谷或河流

實例

廬山、泰山、華山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東非大裂谷

(1)汾河谷地

《第二節 山地的形成》教學設計

位於山西省中、南部。這里在地質史上為一東北—西南走向的斷層地塹,南與渭河平原相接,北與滹沱河谷地相連,後經汾河等河流沖積形成為河谷平原。汾河谷地土壤肥沃,灌溉條件優越,是山西省重要的糧、棉產地。

(2)渭河平原

《第二節 山地的形成》教學設計

又稱渭河盆地,系地塹式構造平原。位於陝西省中部,介於秦嶺和渭北北山之間。西起寶雞,東至潼關,海拔約325~800米,東西長約300公里,南北寬窄不一,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因在函谷關和大散關之間古代稱「關中」。春秋戰國時為秦國故地,號稱「八百里秦川」 。是陝西最富足的地方,也是中國最早被稱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的地方。

(五)斷層的實踐意義

1.利用斷層找水。斷層由於岩層破碎,往往是地下水外露的地方。

2.建築、工程隧道選址應避開斷層。在斷層地帶搞大型工程易誘發斷層活動,產生地震、滑坡、滲漏等不良後果,造成建築物塌陷。向斜構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現為盆地,修築鐵路、開鑿隧道時應避開向斜部位,因為如果在向斜部位開鑿,向斜是地下水匯集區,隧道可能變為水道。

3.斷層能加大地震裂度。地震發生時,有斷層處的地區裂度會變大。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兩種山地──褶皺山和斷塊山的形成、地貌特徵及其實踐意義。在山地形成學習中了解了板塊運動的基本特徵。

新課標高一地理課件:《城市內部空間結構》

今早從以下幾個方面備「城市內部空間結構」一課。

一、課標及其解讀:

1、課標:聯系城市地域結構的有關理論,說明不同規模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

2、解讀:研究城市地域結構可以幫助人們揭示城市發展布局規律。城市的地域結構一般包括城市的地域形態和城市的功能分區(土地利用)兩個方面。

對城市地域結構的研究有同心圓地帶理論、扇形理論、多核心學說等。這些理論本身比較復雜,但本條「標准」只要求能用上述理論中反映出來的地理原理來理解不同規模城市服務功能差異上。

二、學情分析:

1、生活在城市中的學生對城市提供的服務功能多少都有感性的認識;

2、義務教育階段地理課程中城市的內容佔了一定的比例,學生已經知道了多種各有特色的具體城市。

三、教材分析:

本課時屬於湘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一節城市空間結構。本節內容包括三部分:

1、城市的形成和發展條件;

2、區域的城市空間組織(中心地理論);

3、城市內部空間組織(城市內部空間結構)。

本節課時第3課時,我把本節課的課題定為:城市的內部空間結構。

對比湘教版和人教版關於這部分內容的編排。湘教版: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的功能分區,影響城市功能分區的主要因素,案例選取中心商務區,活動選取建成區和郊區——西方城市空間結構的三種理論和我國古代城市規劃的一些原則,旨在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區的一般規律。人教版: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區(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的形成)--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形成中重點講經濟因素)。我選取人教版的3大功能區的形成--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分析,為了讓學生體會到原來自己生活的城市裡還蘊含著這樣的地理思想,案例選取西安城市空間結構。正好可以藉此機會好好了解一下西安市的城市空間結構。

四、教學目標:

1、理解城市功能區的形成;

2、理解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並能結合圖表,分析影響城市功能分區的主要因素。

之所以確定上述教學目標,主要是因為課標要求的是用城市地域結構理論理解城市功能區的差異,必須要理解城市功能區的形成,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這樣才能了解城市發展布局的特點。

重點:分析城市功能分區的成因、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因素;

確定依據:只有了解影響城市功能分區的因素,才能比較功能區的差異,才能理解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因素。

難點:結合圖表,分析影響城市功能分區的因素。因為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較差,所以確定為難點。

五、教學方法: 談話法、舉例法

依據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我主要採取談話法、舉例法。

1、談話法。主要通過師生互動,聯系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啟發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課題入手,從字面意思初步理解什麼是空間?空間結構?城市內部空間結構?這些詞對學生而言生僻、費解,解釋清楚之後,便於學生學習下面的內容;在學習城市主要功能區的形成時,以學生身邊的例子為談話平台;在分析城市內部空間結構形成時,給出各類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隨距離遞減示意圖,不急於給出結論,通過談話互動,引導學生如何讀圖析圖,給學生析圖探究時間,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

2、舉例法。在學生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時,以西安市城市空間結構的變化為例,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讓學生發現原來身邊的生活里蘊藏著地理知識。

在教學媒體的選擇和使用上,結合本節教學內容,製作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課件,《新新學案》,教材。

六、學法指導: 讀圖析圖法、合作探究法

教是為學服務的。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可以提高教學成效,使學生終生受益。

1、讀圖析圖法。以圖做媒介,指導學生用眼識圖,用腦析圖,開口說圖;

2、合作探究法:主要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組織學生分組合作,對所學問題進行探究、交流、總結,完成對問題的學習。本節課在學習方法的設計上為了調動學生的探究和積極性,分組,各組分別探究不同的問題,在教師引導下,交流、歸納、總結。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之前我們學習城市區位、中心地理論,知道了單個城市的形成和發展條件、區域的不同等級城市的分布規律。今天我們學習某單個城市內部的空間結構。(板書:第3課時城市的內部空間結構)

設問:1、什麼是空間?什麼是結構?什麼是城市的空間結構?

師解釋:空間是指人類進行社會經濟活動的場所;結構是事物的內部構造。如大樓由鋼筋、混凝土組成;城市空間結構指城市各要素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的分布和組成狀態。

(二)新課學習

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區

過渡:人類是在土地上進行社會經濟活動的,因此,土地是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物質基礎,城市內部因土地利用的方式不同,一般可以將城市用地分為商業用地、工業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機關用地等不同類型。

商業區的形成:商業活動要求接近消費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可能帶來大量的消費人口,因此,商業活動大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商業活動在某地發展起來後會帶來眾多的消費者,這,又會吸引飲食、交通、郵電、銀行等其他的服務,這些方便的服務設施又會吸引更多的人和服務,這就是集聚效應。通過集聚效應,商業區逐漸形成。

商業區分布於市中心、交通干線的兩側或街角路口。

設問:西安市的商業區主要分布在哪裡?引出中心商務區:整個城市的商業核心地區,商業、服務、金融、貿易、信息等活動高度集中,建築物以高層為主,交通運輸便捷,零售商業發達。

住宅區的形成:住宅是一天中居民活動時間最長的場所,因此,住宅區是城市中最為廣泛的一種土地利用方式。在大多數城市中,住宅區占據城市空間的40%-60%。有的城市,隨著住宅區的分化還出現了中高級住宅區和低級住宅區。

此處學生可以根據生活經驗對比高級住宅區和低級住宅區。

工業區的形成:工業區是由城市內部工業相互聚集而形成的。這些工業專業化程度高,且有很強的協作性。由於生產過程中有大量的運輸要求,故工業區要靠近交通便捷的地帶來布置廠房、倉庫等設施。

以上3個區是城市中常見的功能區。

2、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區的分布和組合構成了城市內部的空間結構,也叫城市地域結構。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結構有以下3種。

同心圓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這3個模式的閱讀屬於擴展學生知識面的,故我讓學生自己閱讀即可。

3、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因素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有:經濟因素、經濟收入、知名度、宗教種族、歷史原因等,其中經濟因素是主要因素。

由於城市裡各種功能的活動都要佔用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供應是有限的,因此地價決定了每種土地用於哪一種活動。而地價取決於距離市中心遠近和交通便捷程度。此處PPT出示經濟因素對功能區的影響示意圖。學生看《新新學案》大冊子第25頁。分析功能區和距離市中心遠近、交通通達度之間的關系。

⑦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課件

導語:湘教版七年級地理課件怎麼寫?以下是我精心為大家整理的有關湘教版七年級地理課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課件

第一章:讓我們走進地理

1.以風車而著名的國家是荷蘭。

2.阿拉伯人的傳統服裝多是身穿白色長袍,頭戴頭巾,這種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陽光、抵擋風沙。

3.地平面上有東(E)、西(W)、南(S)、北(N)四個基本方向,在此基礎上,又分出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共八個方向。

4.在沒有方向標的地圖上,要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定方向。

5.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6.比例尺分為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7.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略。

8.地圖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注記和圖例。

9.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徑:①查閱地理辭書;②咨詢有關人士;③上網查閱資料等。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10.經過測量,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11.曾經對地球形狀的兩種說法是「蓋天說」和「渾天說」。

12.麥哲倫環球路線是西班牙→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群島→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13.地球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半徑是6371千米;赤道周長是4萬千米。

14.地球儀:人們根據地球的形狀並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後,製作成地球模型,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15.地球的自轉方向是由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方向旋轉;從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方向旋轉。

16.赤道和與赤道平行的圓圈叫緯線。

17.赤道的緯度是0°,赤道以北稱北緯,以南稱南緯,北緯和南緯各有90°。

18.北極和南極分別是北緯90°寫作(90°N)和南緯90°寫作(90°S)。

19.人們規定,0°~30°為低緯度區,30°~60°為中緯度區,60°~90°為高緯度區。

20.南北半球的劃分界線是赤道。

21.連接南、北極並垂直於緯線的弧線叫做經線。

22.經度的起點是本初子午線,或者稱0°經線,東、西經最大度數為180°。

23.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為20°W和160°E。

24.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成的網路,叫做經緯網。

25.人們通常用「三分陸地,七分海洋」粗略說明全球陸地和海洋面積的比例【海洋實際佔71%,陸地實際佔29%】。

26.面積廣大的陸地叫做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做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成大洲。

27.全世界共有7個大洲,分別是: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七大洲面積大小排序(由大到小)的順口溜:亞非北美南;南極歐大洋】。

28.南極洲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

29.各個大洲的面積:【亞洲:4400萬平方千米;非洲:3000萬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萬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萬平方千米;南極洲:1400萬平方千米;歐洲:1000萬平方千米;大洋洲:900萬平方千米】。

30.各個大洲的分界線:【亞洲和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裏海;亞洲和非洲: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亞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峽;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31.太平洋跨越南北兩個半球,約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一半,在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島嶼也最多。

32.大西洋跨越南北兩個半球,形狀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

33.印度洋大部分位於南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

34.北冰洋是四大洋中最小、最淺的大洋。

35.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洋。

36.看圖填空:(填寫代號及名稱)

①赤道穿過的洲有②南美洲、③非洲、⑤亞洲、⑥大洋州

②赤道穿過哪些洲的大陸?②南美洲、③非洲

③太平洋沿岸的洲有①北美洲②南美洲⑤亞洲⑥大洋州⑦南極洲

大西洋沿岸的洲有①北美洲②南美洲③非洲④歐洲⑦南極洲

④南極洲被哪些大洋包圍?B大西洋C太平洋D印度洋

⑤主要位於西半球的洲有①北美洲②南美洲

37.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

38.地形類型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39.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40.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小;不同點是: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較高,邊緣比較陡峻。

41.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不同點是:山地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較陡,溝谷較深;而丘陵較低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

42.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環繞,中部相對低平。

43.海底地形:【大陸架:陸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較緩,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內;大陸坡:大陸架向外傾斜的陡坡,水深急劇增至數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誕生的地方,火山活動比較強烈;海溝: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達1萬多米。】

44.原始地球有一整塊大陸,稱為「泛大陸」。

45.地球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

46.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47.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碰撞擠壓。

48.板塊與板塊交接處會產生火山與地震。

49.世界上的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⑧ 初中地理說課稿課件

初中地理說課稿課件

引導語:初中地理說課稿課件如何設計?下面由我告訴你們吧,歡迎閱讀!

初中地理說課稿課件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遼闊的疆域》是八年級第一章的內容,它是中國地理的基礎章節。僅從教材內容看,它既是學習中國地理的起點,又是聯系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橋梁。就本節課而言是學生認識中國位置特點的延續和深入。教材通過大量的讀圖活動讓學生獨立獲取知識,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對學生今後的學習,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知識。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我國瀕臨的海洋、領海、內海、島嶼、半島及鄰國,知道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2、能力目標

通過閱讀,查找地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讀圖用圖能力;通過分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了解中國遼闊的疆域及優越的地理位置,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民族自豪感。

(三)教學難點和重點

1、重點:要求學生理解我國地理位置及優越性是本節的重點。

2、難點:要求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和課後活動是本節的難點。 (沒有難以理解的知識,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難點)

二、教學方法

1、讀圖分析法:在「世界政治地圖」中查找我國陸上疆界找出14個鄰國,沿我國海上疆界找出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對培養學生的空間能力有一定的幫助。

2、討論比較法:在學習我國的優越時,設置課本P3的活動,對比我國與俄羅斯等國位置的比較,從而使學生對我國優越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理解。

三、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認真閱讀地圖,記憶地理事物空間分布方法。

2、指導學生運用地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讀圖能力和地理空間概念。

3、開展謎語活動,活躍課堂氣氛。

四、新課講述:

導入:用謎語導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藍色星球浮太空,一隻雄雞在其中,南北兩分它在北,東西二分它居東,頭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陸。」謎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現象(中國的地理位置)。

(一)、位置優越

1、半球位置

我國位於北半球、東半球。

2、緯度位置

我國領土,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於北溫帶,沒有寒帶。

3、海陸位置

我國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有眾多的島嶼和港灣,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活動:評價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1、與俄羅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國的緯度位置有什麼不同?所說我國緯度位置的優越性。 (圖)

答:中國大部分在中緯度,溫帶面積廣大,有少部分在熱帶,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2、與蒙古、日本相比,我國的海陸位置有什麼不同?說說我國海陸位置的優越性。 (圖)

答:我國疆域遼闊,海陸兼備。東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能帶來豐沛的降水,使我國東部氣候濕潤,又有利於海上的對外交往。

(二)、國土遼闊

1、國土:是指主權國家管轄下的領土、領海和領空的總稱,通常涉及領土和領海。

(附圖)我國最東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主航道匯合處(東經135°),那裡是祖國每天最先迎接太陽的地方,每年夏至日的日出約在凌晨2點20分。

我國最西端:新疆烏恰縣帕米爾高原上(東經73°),過國境線不遠處是塔吉克的喀拉湖。

我國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附近(北緯4°)這里是一個隱沒水下的珊瑚暗礁,暗礁最高點距離海面還有17.5米。我國漁民歷來在這里捕撈作業,海軍與科學考察船經常在這里巡行和調查。

我國最北端: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北緯53°)夏至日白晝長達17小時,東至日白晝短至7小時,是全國白晝最長與最短的地方,有「北極村」之稱。

2、中國的陸地領土面積是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俄羅斯1707,加拿大997)

3、我國的疆域綿長: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相鄰的國家有14個。

4、東臨「四海一洋」: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及太平洋。

5、我國的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分布著台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和南海諸島。

活動:

1、閱讀世界政治地圖,按逆時針方向沿我國陸上疆界找出14個鄰國,沿我國海上疆界由南向北找出6個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越南)

(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

3、閱讀下圖,說說我國東西端的晨昏差異和南北的季節差異,並解釋原因。

(三)補充:我國的領海與內海

領海

1、領海是指毗連某一國家海岸的水域,這個國家對這些水域實行專有管轄權。世界所有國家領海寬度都是由各國自行確定的,從3海里到200海里不等。我國確定領海寬度為12海里,一切外國飛機和軍用船舶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許可,不得進入中國的領海和領海上空。

2、我國瀕臨的海洋: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台灣島以東的太平洋海域。

3、我國領海及內水的面積為37萬平方千米,管轄的海域面積約為3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海洋大國之一。

4、我國有美麗多樣的海洋環境,有富饒多樣的海洋資源。(參看教材上的閱讀材料)

自然地理學上:內海是伸入大陸內部的海,面積不大,僅有狹窄的水道與大洋或邊緣海相通(如渤海)。

內海

政治地理學上:內海是指國家內水的一部分,,包括海港、領海基線以內的海域,以及為陸地所包圍但是入口較狹的海灣和通向海洋的海峽(瓊州海峽是政治地理上的內海)。

五、練習鞏固

1 我國南北跨______很廣,約_____度,大部分位於____緯度地區,屬於____溫帶,南部少數地區位於_____帶,沒有____帶.

2 我國西部深入_______大陸內部,與許多國家接壤;東部瀕臨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洋_______洋,有眾多的_______和______,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1 下列關於我國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東半球 B 西半球 C 南半球 D 北半球

2 哪條重要的緯線穿越我國的南部( )

A 赤道 B 北回歸線 C 南回歸線 D 本初子午線

3 我國東臨哪個洋( )

;

⑨ 地理七年級下冊課件

地理七年級下冊課件應該要怎麼進行制定呢?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地理七年級下冊課件,歡迎大家閱讀。

第一篇:地理七年級下冊課件

教學目標:

1、運用地圖等資料簡述亞洲及歐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通過歸納亞洲、歐洲的地形、氣候、水系特徵,掌握描述大洲地形、氣候、水系特徵的方法

3、運用地圖描述亞洲和歐洲的人口分布的特點,並簡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教學重點:

了解亞洲及歐洲的地理位置

教學內容:

了解亞洲及歐洲名的由來,亞、歐的地理位置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二、學生自讀課文、了解課文重點和疑點

三、師生探究、共同理解課文

一、「亞細亞」和「歐羅巴」

1、亞洲

⑴、復習提問:世界七大洲中,面積最大的是哪一個大洲?它與哪一個大洲的大陸部分連成為一體?

亞洲; 歐洲。

⑵、學生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了解亞洲和歐洲的名稱由來

「亞細亞」意為「東方日出之意」; 「歐羅巴」意為「西方日落之地」。

⑶、引導學生了解亞洲的地理位置,提問: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分別是什麼?

讓學生在圖6——1中找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線——赤道;東西半球的分界線——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

⑷、教師小結亞洲的地理位置:

亞洲絕大部分位於北半球和東半球。

從緯度位置來看,亞洲北部深入北極圈內,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從海陸位置來看,亞洲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⑸、讓學生讀圖6——1,說出亞洲東、北、南面分別瀕臨的大洋,找出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

亞洲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

⑹、了解亞洲的面積

亞洲面積約440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第一大洲。

2、歐洲

⑴、讓學生讀圖6——1,完成課文3頁的活動題

活動①、說出歐洲大陸部分所處的緯度位置,找出歐洲瀕臨的大洋和相鄰的大洲

歐洲大陸部分所處的緯度范圍大致是36°N——71°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東面大陸部分與亞洲連為一體,西南面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為鄰,西北面隔丹麥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活動②、描述歐洲的地理位置

從緯度位置來看,歐洲大部分地區處於中緯度,屬於北溫帶;從海陸位置來看,歐洲北、西、南三面瀕臨海洋,各地距海洋較近。

二、學會換算不同地點的時間

引導學生結合6——2「世界時區」了解:

1、地方時——生活中,人們根據太陽在天空的位置來確定時間,即把太陽位置最高的時刻定為當地的12時,並依此推定一天的時間,就是地方時。經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時也不同。

2、世界時——國際上規定,以經過倫敦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的0°經線的地方時間作為標准時間,就是世界時。

3、相鄰的時區,時間相差1小時,東邊的時間早於西邊的時間。

4、北京時間——我國採用首都北京所在的東八區的區時即「北京時間」作為全國統一使用的時間。

5、國際日期變更線——國際上規定,大致以180°經線作為地球上「今天」與「昨天」的分界線,就是「國際日期變更線」。自西向東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日期要減去一天。

四、總結課文、完成作業

第二篇:地理七年級下冊課件

地形和河流(第一課時)

知識目標

1 初步認識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並能說明依據;

2 能結合地圖描述亞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及范圍。

能力目標

1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圖和地形解剖面圖及相關資料的能力,學會總結歸納亞洲地形和河流特點;

2 理解河流分布與地形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度目標

1 培養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激發學生的自豪感;

2 通過參與觀察,分析,討論,競賽,辯論等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1 亞洲的位置特點;

2 亞洲地形與河流分布的關系。

7年級地理下冊教案:教學准備

資料圖片,幻燈片,投影片

教學過程

師 生 活 動

導入:點出上學期從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來研究問題。這個學期以大洲為研究對象,去研究某一個區域的地理環境狀況。

通過一系列提問,讓學生回答,引出亞洲。

(展示「東西兩半球圖」)

復習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

師:要認識一個大洲,首先要明確它的位置。觀察一下亞洲位於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個半球?

小結:亞洲主要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這是它的緯度位置。

完成P3活動一 (1)(2)

引導:了解一個地區的位置還要了解其海陸位置。觀察亞洲周圍的大洋,各位於亞洲的方位。亞洲周圍的大洲,各位於亞洲的方位。

學生看圖回答。

小結:這樣我們就明確了亞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完成P3活動二 (1)(2)

(展示「亞洲的范圍圖」)

引導:亞洲和其他大洲之間,有些是以海洋作為天然洲界,有些大陸相連的地方則是人為劃定的洲界線。如亞洲與非洲,亞洲與歐洲之間。

提問:參照地圖能描述出亞洲與周圍其他大洲的界線嗎?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亞洲西北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分界;西南臨非洲,以蘇伊士運河為洲界;東北隔著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南與大洋州隔海相望。

過渡:讓學生大致讀出亞洲所跨的緯度位置,與其他大洲比較一下,看有什麼不同。

(引導學生先大致目測,與亞洲相比,只比較南美洲和非洲)

順承:亞洲不但所跨緯度最廣,而且還有許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積比較」圖)

從此圖可以看出亞洲面積最大。

(展示東西兩半球圖)

比較亞洲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得出亞洲東西距離最大。

小結:根據以上的觀察和分析,讓學生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一下亞洲的位置、面積、范圍。

(通過雙邊活動,訓練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導:由於亞洲面積廣大,國家眾多,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們根據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結合人文和自然環境特徵的差異,把亞洲分成幾個分區,共有幾個分區?中國位於哪個分區?再觀察,同在東亞分區的還有哪些國家?

(展示亞洲地理分區圖)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繼續引導:其他的分區是不是都與中國接壤?分別位於中國的哪個方位?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過渡:要了解一個大洲的自然環境,除地理位置外,還需認識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氣候等方面。講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亞洲地形的特點。

(展示「亞洲地形圖」)

引導:這種地形圖上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觀地看出不同地形類型,這是哪類地形圖?

生:分層設色地形圖。

(指導學生基本的讀圖方法)觀察下方的陸高海深表。結合地圖判斷不同的顏色各代表什麼地形。我們來認識一些主要的地形區,描述一下他們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請不同組的學生展開競賽,搶答,活躍氣氛,增強組內的合作意識。)

A組:青藏高原、喜瑪拉雅山及主峰

B組:帕米爾高原、蒙古高原

C組:西西伯利亞平原、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組:阿拉伯半島、馬來半島

學生查圖討論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導:根據以上的讀圖分析,從位置和海拔兩方面考慮,看出亞洲地形特點:起伏很大,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圖。

(展示「亞洲大陸沿30度北緯的地形剖面圖和北美洲沿40度北緯的地形剖面圖」)觀察區別兩圖。

學生讀圖歸納:亞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表現出起伏大,中部高,兩側低的特點。而北美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西高東低。

過渡:河流是構成自然環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亞洲地形圖」)

在圖上找出幾條大河,觀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歸納亞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點。

特點:

受地形影響,亞洲地勢的中高周低決定了河流多發源於中部,向四周放射狀分布的特點。

在這些高山大川之間,還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請大家在圖上找出:裏海、貝加爾湖、死海。(展示閱讀材料只能感有關資料,指導學生進一步結合地圖理解其特徵)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地理課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