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植物分類與區系地理
植物地理區系 對形成世界各地的植物區系的植物種進行比較,而把它劃分為各具特徵的若干個地區的每個區域稱為植物區系。
區系最大的單位為區系界,分為全北植物區系界、舊熱帶植物區系界、新熱帶植物區系界、澳大利亞植物區系界、好望角植物區系界、南極植物區系界等六個區系界。各區系界之下是區系區(或是簡單稱為地區),在其下又區分為地方等。實際上,區系區的階段是最為實用。
植物區系受到該地區地質史的影響較之受生態氣候條件的要大;例如即使同是熱帶雨林,但在馬來和南美植物區系構成的成分則有顯著不同,所以作為個別的植物區系來處理。
植物包含了如樹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植物可以分為種子植物、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等,據估計現存大約有450 000個物種。綠色植物大部分的能源是經由光合作用從太陽光中得到的,溫度、濕度、光線、淡水是植物生存的基本需求。被子植物共有六大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綠色植物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藉助光能及葉綠素,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產生葡萄糖等有機物,供植物體利用。
B. 地植物學的介紹
地植物學是研究植物界與地球間關系的科學。地植物學一詞早在十九世紀就已開始採用了,而E.Rubel曾特別有所強調。主要是研究有關地球上的植物分布(植物區系地理學)、對植物作用的外界因素的地區性問題(植物生態地理學)以及地球的地史變化與植物的關系植物史(德Pflanzengeschichte)等。
C. 自然地理學學什麼
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只受到人類間接或輕微影響,而原有自然面貌未發生明顯變化的天然環境,和長期受到人類直接影響而使原有自然面貌發生重大變化的人為環境。自然地理環境是指地球表面,具有一定厚度的圈層,即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的區間內的一個特殊圈層。它是在太陽輻射能、地球內能和生物能作用下形成的,比地球的其他圈層的特徵要復雜得多。在這里各種固體、液體、氣體狀態的物質同時穩定地存在並且相互滲透。只有在地球的這一部分才具有生物產生和繁衍的條件,並成為生物圈進一步發展的強大因素。人類出現後,又成為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環境。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內容隨著學科的發展越來越廣泛,但主要還是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的特徵、結構、成因、動態和發展規律;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彼此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循環與轉化的動態過程;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研究各個區域的部門自然地理和綜合自然地理特徵,並進行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評價,為區域開發提供科學依據;研究受人類干擾、控制的人為環境的變化特點、發展趨勢、存在的問題,尋求合理利用的途徑和整治措施。隨著自然地理學的發展以及與許多自然科學發生聯系,形成了眾多的分支學科。按研究的特點,自然地理學可分為綜合性的和部門性的兩組分支學科。綜合自然地理學是研究自然地理環境整體的綜合特徵的學科。
綜合自然地理
著重對自然地理環境整體特徵——自然景觀進行系統綜合研究,是自然地理學的重要分支學科。它包括綜合自然區劃研究、土地類型研究和自然綜合過程研究等幾部分。
綜合自然區劃研究的特點是按地域分異規律對地球表層進行區域系統的劃分,劃分出的地域單元是彼此不重復出現的;土地類型研究的特點是按地段分異規律進行類型系統的劃分,劃分出的類型單元在地表是重復出現的;自然綜合過程研究包括現代物理過程(熱量水分平衡)、化學過程(化學元素遷移與平衡)、生物過程(生物地理群落與生態平衡)和時間過程(古地理過程)等。現代地理過程的綜合結果展現了自然地理環境的現代特徵,古地理過程的綜合結果是自然地理的古環境。現代自然地理環境是古地理環境演替的結果與延續。
部門自然地理
是從自然地理各組成要素角度進行研究,闡明各要素的類型、特徵、過程和與其它要素相互作用關系與結果的學科。主要包括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植物區系與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化學地理學、醫學地理學、海洋地理學等學科
D. 大學里有哪些專業和地理有關
地理科學專業包括地球概論、地質學基礎、地貌學、氣象與氣候學、地理信息系統、人文地理學、植物地理學、土壤地理學、水文學、自然資源學原理、測量與地圖學、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多媒體課件製作、地理教學論、遙感概論等。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是以人口、資源、環境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研究、應用、管理為內容的基礎性與應用性相結合的專業,由原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拆分而來。它涉及地理科學、人文科學、城鄉建設規劃、地理信息系統管理等多個領域的內容。
其目的是為了適應近來城市建設、房地產業、旅遊業等方面飛速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專門人才。
(4)植物區系地理學是什麼擴展閱讀:
地理科學專業包括地球概論、地質學基礎、地貌學、氣象與氣候學、地理信息系統、人文地理學、城鄉規劃、城市規劃、植物地理學、土壤地理學、水文學、自然資源學原理、測量與地圖學、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多媒體課件製作、地理教學論、遙感概論等。
本專業以重基礎、重技能、寬口徑的人才培養理念為指導思想,在課程與課時設置上重視地理科學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強化學生的地理實踐與地理教學技能訓練課程的教學、因學生而異開設選修課程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具體由於各個學校的培養目標不同而不同,詳細可見各學校專業設置介紹。
地理科學專業是一門從各種角度對地質、地表形態等地理特徵進行深入研究,同時也研究地域與人們生活關聯的一門學問。研究大致分為兩大領域,即以地形、地質、氣候、海洋等自然環境為對象的自然地理學和以人口、城市、交通、文化等為對象的人文地理學。
除此之外,還要進行大量地理應用方面的研究,學習者會接觸到有關地質、勘探、地圖繪制、地理信息系統、城鄉規劃等等多方面的知識。
全面面向21世紀科技、經濟、社會和基礎教育發展需要,本專業培養掌握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地理科學思維的基礎扎實、適應面廣、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中學地理教育和環境教育師資及其相關專業的後備人才。
E. 植物區系的概述
植物區系包括自然植物區系和栽培植物區系,但一般是指自然植物區系;根據不同原則或分布區特點,可劃分為幾類區系成分。通常將某地區全部植物種類按科、屬、種進行數量統計,然後按地理分布、起源地、遷移路線、歷史成分和生態成分劃分成若干類群,分別稱為植物區系的地理成分、發生成分、遷移成分、歷史成分、生態成分等,以便全面了解一個地區植物區系的種類組成、分布區類型以及發生、發展等重要特徵。
F. 植物地理學的研究內容
植物地理學(geobotany),又稱地植物學,是研究植被的空間分布規律的學科,它研究植被的組分、性質的分布類型,及其形成的原因、動態以及實踐中的應用等。
傳統的植物地理學分為三個部分:區系植物地理學、生態植物地理學和歷史植物地理學。 歷史植物地理學研究植被的時間發展規律,現代植被空間規律的闡明要藉助於歷史植物地理學研究的結淪。生態植物地理學與植物生理學的成就結合,已經發展成為植物生態學。從地理學的觀點來看,植被由不同種類的植物組成,而不同種類的植物個體在自然界極少孤立出現,總是與其他植物結合形成群落存在,植物地理學的研究只能根據研究對象,在兩個水平上進行:在種屬(包括種以下和屬以上的單位)水平上進行和在群落水平上進行。前者是植物種類地理,後者是植物群落地理。
植物種類地理主要內容包括:植物生態地理群,植物分布區,植物特有種植物殘遺種和植物替代種,植物區系,地球植物區系分區,以及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說等。植物群落地理主要內容包括:植物群落、植被動態、植被帶以及各種植被類型。此外,植物地理學還研究植物地理氣候指標、植物地理先兆法則、指示植物、植被區劃和植被制圖等。
G. 生物地理學(biogeography)究竟在學什麼
生物地理學是生物學和地理學間的邊緣學科。研究生物在時間和空間上分布的一門學科。即生物群落及其組成成分,它們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情況及形成原因。
可分為動物地理學和植物地理學(細胞水平則有細胞地理學),其任務是闡明地球表面的不同部分分布著各種動物區系和植物區系的地理學原因,為生態平衡、生物資源的調查、保護、開發、利用提供理論依據。它同生態學、古地理學、古生物學、種族發生學有密切聯系。
發展歷史
生物地理學於19世紀早期產生並迅速發展。達爾文關於物種形成和生物演化的理論促進了生物地理學的發展。洪堡被譽為植物地理學的創建人,華萊斯用自然選擇和演化的理論,綜合了動物地理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出了著名的「華萊斯線」。
孟德爾、摩爾根學派的新達爾文主義者認為,「突變」是生物種內遺傳變異的基本來源,導致形成亞種和新的物種,而且生理學和細胞學的差異與自然條件有關,說明了物種形成、系統發育和多樣性的根本原因。
板塊構造、海底擴張理論的興起和魏格納大陸漂移說的復活,促進了生物地理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