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地理中地區包括什麼,例如地形,地理位置等
地理位置: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大興安嶺、烏鞘嶺以東的地區,東臨渤海和黃海.包括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肅東南部,內蒙古、江蘇、安徽北部、山東.位於中國季風區北部;
主要地形地貌:以平原為主,兼有高原和山地.其中,有中國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和第二大的華北平原.
高原則有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
山地:區域內縱橫的山脈很多,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太行山脈等.
經濟:主要以重工業為主.其中有遼中南、京津唐兩大工業區.重要原因是煤炭沿海石油、鐵礦豐富,適合發展重工業.今年來,因為耗能大等原因,也開始轉型,向低能耗,高科技,高利潤的方向發展.
農作物:長城以北種植春小麥(不能越冬)、高粱、大豆等,作物熟制為一年一熟.而長城以南則主要種植冬小麥(可以越冬),還可以連種玉米、棉花、穀子等作物,作物熟制為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
『貳』 地理分區是指什麼
就是人為劃分的不同的區域,比如世界地理分區包括東亞、南亞、東南亞、中亞、東亞、北亞、歐洲西部、東歐、撒哈拉以南非洲、西亞和北非、北美、拉美、大洋洲、南極地區、北極地區等。中國地理分區有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台灣地區等
『叄』 什麼是中小尺度地形區和大尺度地形區
一般說來,全球尺度、全海洋尺度和全大陸尺度等屬於大尺度范圍,而局部地區則屬於小尺度范圍。對於地形區來說,青藏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等均為大尺度地形區;而一個小山丘為小尺度地形。
『肆』 中國地理區域劃分是什麼
中國地理區域劃分是按照我國的地理區域情況劃分的地區,在我國總共有6大地區,分別為東北、西北、華北、西南、中南、華東,其具體情況如下:
1、東北地區。東北地區包括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和內蒙古東部。
2、西北地區。西北地區包括陝西、青海、甘肅、新疆、寧夏。
3、華北地區。華北地區包括河北省、山西省、北京市、天津市和內蒙古自治區的部分地區。
4、西南地區。西南地區包括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重慶市及西藏。
5、中南地區。中南地區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海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
6、華東地區。華東地區包括江西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山東省和上海市。
『伍』 地理中什麼是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的區域名稱
從物理學觀點看地理問題,我們從受「干擾」的可忽視性,可以把地理學的不同尺度劃分。王錚在《地理科學導論》中寫道:在地理學分析中,尺度選擇並非是任意的。我們認為可以分為三級,第一級是球觀的,如地球表層系統、地緣問題、全球環境演變等。球觀問題是唯一的,一般講它的時間尺度≥102年,空間尺度≥103公里。球觀問題一般只能發展學說,因為沒有第二個例證來檢驗『模型」或「理論」。第二級是宏觀的,如區位現象、景觀生態現象,這一級現象是大量的可重復的.因此盡管個體之間有差異,但可以有統計規律,可以忽視細節。它的時間尺度約為10^-1~10^2年,空間尺度為10~10^2公里。地理學的理論,如區位論、景觀生態學說主要是針對這一層次的。局地觀的時間尺度約為旬到年,空間尺度約為10^1一10^3米,但也不盡然,其主要特徵是認為對象既有統計性也有唯一性,如土地問題,景觀系統分帶現象、河道演變、海岸的年周期性侵蝕進退。它的系統性特別是巨系統性(復雜類型大量單元構成)顯著地突出,因此,系統分析最適合於這一層次的現象。微觀的地理分析本質上已經不針對或不完全針對地理現象,如大氣湍流及其產生的污染擴散、地氣系統熱交換、人口增長與就業問題,但這類現象又是局地地理現象的基礎,同時正確的局地系統模型必須藉助微觀分析才能科學地建立。因此,地理學家不得不朝前跨出一步,注意純物理、純化學、純生物、純經濟性質的現象。誠然,這種注意更多地是從地理系統性或綜合性的角度去抽取特性和動力機理,識別局地觀的模式。沒有微觀的觀念,可能給其它層次的地理學分析帶來不可越逾的障礙。微觀觀念帶來了地理學理論的開放性,因為微觀分析的理論或定則,幾乎全部來自其它專門的學科,地理學者僅在應用它們時起到了綜合提純的作用。出書的1993年我還沒有認識求出中觀問題,另外球觀問題認識也不足。希望新版中改進。於球觀問題,是科學發展從地理學角度提出的經濟學問題和自然科學問題。人類經濟發展到了一個新點,就是人類可以干擾世界了,人的經濟行為已經改變這地球。在經濟學領域,這時人類發現資源的有限性,資源有限性是地理學為經濟思想帶來的新貢獻。有人說,經濟學不是已經說資源是「稀缺的」嗎?稀缺性不是有限性嗎?我說不是的或者准確的講不完全是。Samuelson的《經濟學》(16版)對它的理解是」不能無限量生產出各種物品「使」人們擁有一切想要的東西「,因為這個生產企業要花費成本支付職工的健康保健。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說法,稀缺是有價值的根源,叫」勞動創造價值「。凱恩斯懂不懂稀缺性,當然懂,正是懂他才提倡刺激消費來解決就業問題,刺激經濟增長。因為消費就會刺激生產,稀缺性決定生產需要勞動,需要資源,於是就業就解決了,資源開發活動興起了,經濟增長了。可是在全球尺度下,消費越多,資源耗損越多,增長就越接近極限。凱恩斯在宏觀經濟學學中,沒有考慮有限性。可見球觀的資源有限性概念沒有出現在宏觀經濟學中。地理學在長期的發展中清晰地認識到了資源的有限性,這就為地理學豐富經濟學提供了科學概念。球觀問題,不僅在可持續發展問題上表現出來,而且在經濟地理中表現出來,就是一個一個國家、一個一個區域的獨特性,在經濟沖擊下各自有自己的響應行為,因為區域的結構不一樣,演化的路徑依賴不一樣。新經濟地理學或者地理經濟學的做法,想抽象統一模式,象氣象學一樣,不可能解決全球問題。從地理學分離出去氣象學最後從她的母體學科地理學吸收了新概念,發展出了更全面的大氣科學或者說地球系統科學,地理學與經濟學結合也要發展出一個新的學科,至少在廣義的區域科學內部孕育著這樣的學科。由於可持續發展問題揭發了資源有限性的作用,經濟地理學正在面臨著一場創新,自己創新,學科發展,讓其他學科創新,自己毀滅。參考網頁: http://www.plansky.net/bbs/archiver/?tid-5198.html
『陸』 地區是指什麼意思
地區是中國行政區劃之一,行政地位與地級市、自治州、盟相同,屬地級行政區,由省、自治區管轄。地區的管理機構為地區行政公署,是省、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
1949年,地級市的數目為54個,地區的數目為170個;1982年,地級市的數目為112個,地區的數目為170個,在此期間,地區的數目均多於地級市,是地級行政區的主體。
1983年,中國實行市管縣體制改革,此後,部分地區將其管轄的縣級市、縣、自治縣劃歸原有的地級市管轄,還有一部分地區直接改設為地級市,至此,大部分地區被撤銷。
歷史:
地區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漢晉時期的「郡」,唐宋時期的「州」,明清時期的「府」,它是一種介於省與縣之間的二級行政區,由一級行政區的省(元明清時期稱省,唐宋時期稱道或路,漢晉隋時期稱州)所直領。
民國初期,沿襲省制,廢府存縣,各省置道,原府所轄各縣劃歸於道,改省、府、縣三級制為省、道、縣三級制。
1925年,設省轄市(即地級市),地位與道相同。
1927年,廢道改為省、縣二級制,並在原府治所在縣,分出縣城設市(即縣級市),地位與縣相同。
『柒』 世界上所謂的地區是什麼意思
地區通常指較大的地理區域范圍,包括地理區域和行政地理區域兩種范疇。又指有爭議的地區等,如克什米爾等地區。傳統地理區域方面,指較大的區域范圍,如沿海地區、沙漠地區、大陸地區(即中國大陸)、西南地區等。行政地理區域意義方面,包括特殊政治區和行政區。在中國,作為行政區的地區包括地級和鄉級兩種類別。
『捌』 地域,地區,區域和地方這幾個概念的含義並辨析它們之間的區別
區域 area
地域,指地理上的某一范圍的地區.區域劃分以地理和經濟特徵為基礎。
區位
課本中的解釋是:「某事物的區位包括兩層含義:一方面指該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該事物與其他事物的空間的聯系。」對區位一詞的理解,嚴格的說還應包括以下兩個方面:①它不僅表示一個位置,還表示放置某事物或為特定目標而標定的一個地區、范圍;②它還包括人類對某事物占據位置的設計、規劃。區位活動是人類活動的最基本行為,是人們生活、工作最初步和最低的要求,可以說,人類在地理空間上的每一個行為都可以視為是一次區位選擇活動。例如:農業生產中農作物種的選擇與農業用地的選擇,工廠的區位選擇,公路、鐵路、航道等路線的選線與規劃,城市功能區(商業區、工業區、生活區、文化區等)的設置與劃分,城市綠化位置的規劃以及綠化樹種的選擇,房地產開發的位置選擇,國家各項設施的選址等。
『玖』 地區、地形區、地理區域、地理單元、地形、地勢是什麼意思
滿意請採納
謝謝
1.地區:1. 較大的地方
多山地區
華北地區
2.行政劃分單位
地區差價
3. [mandated territory]∶指未獲得獨立的殖民地、託管地等
2.地形區指以某種地形類型(陸地的地形類型有五種: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為主的獨立地形單元,不同的地形區之間往往以山脈和河流作為分界線。
3.地理區域:地理區域指 一個比較獨立的地理地形區。比如: 華北平原區——他包括 海河平原、 黃河平原、淮河平原,華北平原也叫做黃淮海平原。華北平原所涉及的省區就比我們所說的華北五省市(京津冀晉魯)的范圍大。這樣的還有很多, 再如,青藏高原區,要比青藏地區范圍大,青藏高原包括四川西部,而青藏區是行政上的,指西藏青海。等等很多。 四大區域分為: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這四大地形區域
4.地理單元:按一定尺度和性質將地理要素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空間單位。
5.地形:地形【topography】指的是地物形狀和地貌的總稱,具體指地表 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體共同呈現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種狀態。地形與地貌不完全一樣,地形偏向於局部,地貌則一定是整體特徵。
6.地勢:是指地表形態起伏的高低與險峻的態勢。包括地表形態的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差或坡度的陡緩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