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自然地理存在什麼問題

自然地理存在什麼問題

發布時間:2023-02-16 03:48:18

A. 影響我國自然地理環境不同的主要原因

影響我國自然地理環境不同的主要原因概括有緯度、海陸位置、氣候、地形、植被等因素。
1、因我國南北跨緯度近50度,所以使我國南部氣溫高,年溫差較小,耕作制度可做到一年三熟,而北方年溫差大。
2、我國東部靠海,西部深居內陸,所以東部濕潤,西部乾旱,所以東南沿海農業歷史悠久,經濟發展快,適宜人類居住,人口多;而西部乾旱,開發晚,荒漠多。
3、我國氣候復雜多樣,也使我國各地因氣候不同而形成不同自然景觀。如南北差異明顯(可見http://..com/question/227788024.html?oldq=1)
4、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各種地形都齊全,所以依地形的影響給各地人們的生活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如青藏高原的女孩子都有紅蘋果一樣的臉蛋,北方女孩高大)。
5、植被的種類和豐富的程度也是影響各地的自然環境。

B. 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各自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

★北方地區:
1.東北平原——我國十分重要的農業和重工業基地,在發揮其土地和資源的同時,應注意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
2.黃淮海平原——中低產田集中分布,旱澇,鹽鹼,風沙嚴重
旱災(春):春季氣溫回升快,降水少,徑流小,植物蓄水量大
澇災(夏):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勢低平,排水不暢
鹽鹼(春):不合理灌溉,蒸發旺盛,降水季節變化大
風沙(春):土質疏鬆,氣溫回升快,植被覆蓋率低,多大風天氣
解決辦法·····綜合治理
3.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
原因:土質疏鬆,植被覆蓋率低,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地形崎嶇,過度墾植和放牧,不合理采礦
解決辦法: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小流域綜合治理(固溝,護坡,保原)

★南方地區:
問題:水土流失,山區土地肥力下降,平原旱澇災害頻繁,土壤貧瘠
原因:低山丘陵廣布(橫斷山脈板塊碰撞擠壓形成),高溫多雨

★西北地區:
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青藏高原以北。位於非季風區,氣候乾燥、降水少

多牧業為主。
問題:植被破換嚴重,土壤沙漠化嚴重,水資源短缺
解決方法:退耕還林還草,南水北調,合理放牧。

★青藏地區

位於第一級階梯,海拔高,氣候寒冷,大部分山峰終年積雪,冰川縱橫

藏族居多,多牧業為主。
問題:植被破壞嚴重
解決方法:保護植被

C. 目前地理學中還有哪些難題呢

分類: 理工學科
解析:

目前地理學中分化的分支逐漸有接近、統一的傾向。在當代科學的綜合潮流推動下,現代地理學正處於新的綜合階段。但自然與人文的地理學實質性的融合仍需克服重重障礙,付出極大努力。

地生態過程概述

生態的觀點是地理學的基本觀點,地生態過程是一種重要的地理過程。生態就其本意來說是生物與其所處的相互關系。生態系統指包括了特定地域或環境中的全部生物或生物群落與物理環境(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任何統一體。在這個系統內部,能量的流動形成了一定的供養結構、生物多樣性和物質循環,後者特指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物質交換。地生態的概念是生物學生態與地學觀念的結合。地生態系統或地生態強調環境與生物之間的作用遠甚於生物或生物群落之間的作用。首先地生態學總是從某一種特定的地域環境(如濕地、山地)角度來討論生態系統的特性;其次,地生態學雖然重視生物尤其是人或生物群落的作用,但已不把它放在中心的地位,種群的動態與生物多樣性在這里並不被特別地強調,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置於生物與物理環境乃至於外界干擾的相互作用上;再次,也許是最主要的,地生態系統分析中已經不注重甚至不注意營養結構,而把物質、能量的循環過程放在最主要的地位,並且注意分析由於這種循環形成的空間(景觀)結構(由此代替了對營養結構的重視)。關於景觀結構或空間結構的分析理論目前越來越多地成為地生態學的主流,以至於被特別地區分出來稱之為景觀生態,相應地,地生態系統就強調生物與環境聯系並具有能量、物質流動形成的景觀結構、生物多樣性與地域多樣性和物質循環體系的系統。這里地域多樣性是由於能量物質流動產生的不斷發生的地域分異過程的產物。地域可能被追溯下去到一定的最小單元,在這個追溯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地域與地域之間不斷有類型差異。值得注意的是,地域分異過程是遞階進行的而不是連續過渡的。地域分異性是地理學的基本規律。在地生態現象中,這種分異序列大致可以描述為:全球——自然帶——自然區——自然亞區——(?)——土地系統——土地類型——立地(site)。立地是地域分異或地域生態分異的最小單位,一個立地內的土地環境的微氣候、水文、地貌、土壤特徵已不可再劃份,但這並不是說生物學意義上的生態現象已經不存在了;從生物學觀點觀察,土壤微生物與它的物理環境土壤之間仍然存在生態問題。我們認為到立地尺度以下,地生態過程已經終結了。上述系列是否被普遍接受是值得懷疑的。由於地域多樣性存在,這種序列會被破壞。在一個山地環境中,從山腳到上頂出現了緯度地帶性,它對應的是帶,帶以下已經進入了土地系統甚至於土地類型級別的分異。從全球角度看,亞區過渡為土地系統也似乎太快,所以筆者在這里插入了一個『?』。形象地講,地域的生態分異就象一根兩端固定於自然帶和立地上的弦,弦在振動中有多少個波腹與波節,與具體的過程和「材料」(環境尺度)有關,然而無論如何,波節的數量是可數個的或有限個的。

能量流與物質流在地生態過程中處於基本的關聯系統單位的地位。我們將會看到,地生態過程的模型,基本上是由能量關聯、物質關聯的形式建立的。在緒論中我們強調,地理學的一種基本觀念是熱力學觀念,在地生態系統中,這種觀念被表現得淋漓盡致。相反地在下節中我們可以看到種群模型缺少這種觀念,這不能不說這是地理學與生物學或生態學的重要差別。在細節上,但是卻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方面,生態學與地理學關於生產力的出發點是不一樣的。生物學生產力觀念落實在群落或生態系統方面,強調群落實際的生產力。地理學生產力觀念一般考察土地潛在的生產力,或者環境的統計平均生產力,如土地的光溫潛力、荒漠初級生產力和河口初級生產力。在這方面一般的分析模型常具光合作用測度=f(限制因子的地域狀況)的形式。

與能量流類似,地理學對於地生態系統物流的考察側重於有生物量,或者側重於有潛在生物作用的在地理環境單元即生態系統物理環境內的流動;生物體內的流動被忽視,生物間的流動並不被特別的強調。而目前地理學中,物流往往被賦於較能流更多的重視。在具體形式上,地理學或地生態過程更多地說注意水流及水對地域多樣性的作用。其次注意地球化學循環;由此直接引發了對污染物在大氣、土壤、水體中運動的重視。同時元素的遷移引起的地域多樣性被認真的考察。這種考察一般是按環境類型和區域單元進行的,如苔原、泰加林、濕熱帶的元素遷移循環規律和在區域內劃分出若干具有統一地球化學特徵的地球化學省。

從地理過程角度、地生態物質循環被分成若干類型。目前理論上將地化循環分作氣體型和沉積型,前者儲存於空氣和水中,後者儲存於岩石圈和土壤圈中。這種類型的劃分似乎還可以進一步深入下去。從區域的觀點看,生態系統往往對物質的輸入起到一個化學或物理狀態轉化器的作用,使得物質儲存類型發生變化,即產生了地域多樣性又維持了生態系統本身的運行。

生物與它的地理環境之間,存在著復雜的關系,這種關系往往只能哲理性地說明。一個生物體或群落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中繁衍和發育,特定的地理環境提供給生物或生態系統以特定的能量和物質輸入,從而也就約束了生物的發展范圍和生態系統的運行。地理環境的約束作用,一般被分解為氣溫或積溫,光熱、水分、濕度、土壤、土壤或水體中的生物鹽、大氣成分,作為生態因子的火等。這些條件首先受氣候決定;其次,由地貌決定。地生態分析一般也主要由這兩個因子來劃分地域生態類型或者說確定土地的基本類型。進一步地劃分土地類型,則需要引用其它地理過程特徵。土地類型識別並進而對土地的評價目前只能哲理性地與生態系統相聯系。當生態系統或種群、群落處於穩定狀態時,有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成立。Liebig於1840年提出「植物的生長取決於處在最小狀況的食物的量,」後來被稱作Liebig最小因子定律。這個定律的進一步發展是耐性定律。耐性定律認為不僅生長所需的化學物質(「食物」)中相對的成分是生物體及生態系統發展的限制因子,而且光熱、水等地理條件也會因某方面不能提供必需的物質、能量輸入而成為限制因子。例如,世界上大多數地區,光、熱條件是充分的,而水量卻成了限制因子。實際上生物有一個生態學上的環境容許的范圍,Shelford把最大量和最小量限制合並稱作耐性定律。現代研究說明,生物能夠對一個因子的耐性范圍很廣,而對另一個因子的耐性范圍很狹,對所有因子的耐性范圍都很廣的生物一般分布很廣,當一個種的某一個生態因子不是處在是適度的狀況時,另一些生態因子的耐性限度將會下降。經常可以發現,自然界中生物實際上並不在某一個特定的環境因子最適范圍內生活,繁殖期通常是個臨界期,環境因子最可能起限製作用。

由於耐性范圍的存在,生物的地域分布呈現出限於一定空間范圍的特徵。牛文元(1989)實際上猜測這種空間分布呈正態分布的形式,因此他提出生態環境過渡帶的寬度指標B為

B=x1-x2+3(σ1+σ2) (5.1.1)

式中,xi,σi分別為第i(=1,2)種生物種群或優勢分布的中間位置和方差。過渡帶的存在使得地域多樣性和景觀結構更為豐富。顯然,關於生物種群或優勢種空間分布的形式,還缺少科學的理論。近年來藉助遙感觀察和分析,關於地域多樣性和空間結構、景觀結構的理論,景觀生態理論得到了發展(Zonneveld,Forman,1990)。

E.皮洛認為,生態學本質上是一門數學。這種觀點雖顯得偏頗,但是它恰當地指出了生態學中數學的廣泛應用。生態(學)過程暨地生態過程,通常被大量的數學模型所描述。與前面三章的內容不同,生態學模型帶有較多的任意成分,因為它們不象物理問題,可能藉助大量觀察和重復實驗來總結普通規律。皮洛指出,任意地製造模型會帶來對生態系統的誤解,因此,模型的功能在於發現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Jφrgensen認為在生態建模方面需要注意二個問題:①自然是如此之復雜以至於不可能在細節上描述它,沒有模型是完全正確的。好的模型可能有助於我們從某一角度對生態系統的透視,並從中獲得知識;換一個角度,需要新的摸型。②生態系統由很多相互作用的成分構成,必須認為其是不可約系統,這就要求我們以經驗機理模型作為基本工具。為建模式,需要認識三個問題:①系統的特徵;②我們將用模式於什麼目的;③可以利用的技術資源。實際上,筆者認為上述討論適合於地理學建模型,尤其是本章和今後幾章的模型。

種群動態雖然不屬於地生態問題,但種群動態常常是生態系統的出發點,並且它揭示的問題,如穩定性、平衡態等對分析其他地理問題很有意義,本章的模型部分先從種群模型開始,在種群問題討論中,請注意有直接地理意義的生態經濟問題。

最後補充說一句,地理學涉及的生態過程,決不限於地生態學領域,尤其是狹義上的。

D. 三大自然區受地理環境存在那些問題

1.從地理環境的兩大特徵(整體性和差異性)來理解三大自然區人類活動的差異.
(1)自然環境(地形、氣候等)和人類活動(工農業、交通等)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構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或綜合性)特徵.如青藏高寒區因地勢高,人口、聚落、農業僅集中於河谷,又由於氣候高寒,人口稀少,人類活動對當地自然環境影響較小.
(2)三大自然區自然特徵的差異形成了人類活動的差異.
東部季風區自然條件優越(氣候溫暖濕潤,平原廣闊、土壤肥沃、河湖密布),所以種植業、漁業發達,人口、城市、種植業、交通線等多集中於平原和沿海區.但南北方自然環境有別,北方降水少、冬季光熱少、河湖少,但礦產豐富,南方相反,所以南北方五個方面的人類活動差異大:①農業生產類型和耕作方式;②民居特色;③交通方式;④文化習俗;⑤礦產與工業等.前四個方面主要受氣候(最主要為熱量,其次為水分)的強烈影響,礦產受地質規律的制約.
距海遠,水資源極缺,沙漠和草原廣布,制約著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人類活動,所以該區域以牧業和灌溉農業為主,東部牧業比重大,往西可發展灌溉農業;由於地形復雜,所以交通不便,開發晚,人口和城市稀少.地勢高、氣溫低和降水少,制約著青藏高寒區的人類活動,使得農業呈現垂直地帶性的變化:東南部降水多,為林業;高原河谷地帶由於地勢低、氣溫高,水源充足,地形平坦,是人口、聚落、種植業的主要集中區,而高原頂部因高寒,只能發展畜牧業.
2.三大自然區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程度不同.
東部季風區:人類該區對自然界的影響廣泛而深刻,使自然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除少數地方外,天然植被已不復存在,栽培植物廣泛分布.
西北乾旱半乾旱區:人類對該區自然界的影響程度遠不如東部季風區.水是農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有水可供灌溉之處,形成了不少肥沃的綠洲;草原自古就是牧場,但利用不合理會造成荒漠化的擴展.
青藏高寒區:人類對該區自然界的影響微弱,原始自然狀態保存得比較完整.低溫、空氣稀薄、地形崎嶇、土層粗瘠、風大、水少等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限制較大,因而人口密度較小.

E. 氣候和地形為什麼是影響自然地理環境的最主要因素

首先需要說的一點就是、自然地理環境包括水文、植被、土壤等。例如我們說一個地方的自然環境怎麼樣,往往指的這個地區植被覆蓋率等,好了,不多說、回到這個問題上來。
1、我國氣候類型多樣、分別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沙漠氣候、溫帶草原氣候、高原氣候等,這些不同的氣候類型造成了各個氣候區域的土壤植被、降水等的巨大差異、比如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溫暖濕潤、植被覆蓋茂盛,而溫帶沙漠地區由於氣候類型為乾燥少雨、形成大面積的荒漠分布(我國西北地區)
2、我國地形地貌也千差萬別、地跨三個階梯、山脈、山峰等在我國分布廣泛、使之成為影響我國自然地理環境的重要因素。例如:秦嶺、大巴山脈橫亘於我國四川盆地北部、成為阻擋冬季風南下的重要屏障,使我國四川盆地結冰期短、溫度較同緯度(如安徽、江蘇等)更高。再如青藏高原地區由於海拔高、形成了我國較大范圍的高原氣候類型。
3、自然環境系統中、氣候和地形地貌因素是影響自然環境特徵的主要因素、植被,水文等是反映氣候和地形的自然事物表象。
記得選我滿意啊

F. 自然地理的問題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原因是這樣的:
1.其多數支流發源和流經黃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
2.其下游流經平原,泥沙淤積,抬高河床
3.該區域降水集中於夏秋兩季,且多暴雨
4.屬於扇形水系,支流集中匯入幹流,排水不暢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G. 關於自然地理環境差異性的問題

1.南半球無苔原帶和亞寒帶針葉林帶
主要是由於缺少陸地
這是非地帶性缺失

2.貫穿南北美洲大陸的科迪勒拉山系,近鄰著大陸的西海岸。太平洋的暖濕氣流剛剛登陸,就被山脈擋住了,所以。南美洲的自然帶呈狹長帶狀分布。
東側地形較為平坦,受海洋的影響范圍比較廣泛。這就是東西兩側差異!

3.赤道穿過的地區氣溫高,空氣受熱膨脹,形成為赤道低氣壓,空氣對流強烈,帶來豐富的對流雨,所以降水多。如剛果盆地是這種情況。但東非高原就是例外了,原因如下:
(1)、地形地勢原因。東非高原地勢較高,因氣溫隨地勢升高而降低,東非高原氣溫較同緯度的其他地區低,所以東非高原空氣對流不顯著,不會形成大量的對流雨。
(2)、信風原因。非洲高原大范圍地受到東北信風或東南信風的影響,降水就更稀少了(信風是由高緯吹響低緯的,在這過程中風越來越暖和,越不利於形成降水)。所以非洲東部形成了熱帶草原氣候,有干濕季之分。
(3)、洋流原因。北印度洋洋流的方向的:冬季逆時針,夏季順時針,所以冬季東非高原東部洋流為寒流,夏季雖然是順時針流動,由低緯流向高緯,但此地洋流為上升補償流,深層海水上泛水溫很低,故也是寒流。寒流有降溫減濕的作用,致使東非高原降水偏少。

H. 自然地理學的一些問題~

為什麼高原的湖水比普通的清澈?
湖水清澈其實就是透明度高。在野外,透明度有一個國際上常用的測量方法:拿一個直徑25厘米的白色圓盤,沉到湖中,注視著它,直至看不見為止。這時圓盤下沉的深度,就是湖水的透明度。
我國西部的高原和高山上,湖泊多是地殼下沉或斷裂等所成的構造湖,還有一些湖泊是河道受阻而成的堰塞湖。這些湖泊水深、透明度高。青藏高原的湖泊主要依靠高山融雪補給,湖中懸浮顆粒物少,水的深度又大,因此湖水透明度居全國之冠。譬如青海湖平均水深17.9米,透明度在1.5—10米之間。

I. 幾個自然地理問題(一直搞不清楚)

1.世界上普遍規定:以澳大利亞的面積作為劃分島嶼和大陸的界限,大於澳大利亞面積的叫做大陸而小於的則叫島嶼
2. 臭氧是我們日常呼吸的氧氣的「同胞兄弟」,不過它是由三個氧原子組成的。在一般溫度下,為氣體狀態,呈淺藍色。它在大氣中屬微量氣體,總量只佔大氣總量的0.4%,而且90%以上集中在10~50公里的高層大氣之中。然而,臭氧層在大氣中卻是極其脆弱的一個氣體薄層,盡管全球大氣中臭氧總量約有30億噸,可是如果在0℃的溫度下,沿著垂直方向將大氣中的臭氧以一個大氣壓的壓力全都壓縮到一起,其總厚度只有3毫米左右。雖然臭氧層在大氣層中的「地位」極低———不到1%,它卻吸收了99%以上的太陽紫外線,堪稱地球的天然屏障。

隨著生產力水平的發展,特別是進入現代社會以來,由於人類向大氣中排放大量氯氟烴,一種是哈隆,滅火劑的主要原料;一種就是氟里昂,主要用作製冷劑、噴霧劑、電子元件清洗劑,這些物質出現在空調、冰箱上,導致地球上空的臭氧層變薄,嚴重地危害了人類自身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安全。

據觀測,目前臭氧層破壞比較嚴重的地方在地球的「三極」上,即北極度地區、南極度地區和青藏高原的上空。而地球上的這「三極」自然條件惡劣,人煙稀少,當地人們向大氣中所排放的氯氟烴數量有限,為什麼「三地」上空臭氧層所受的破壞反而比較嚴重呢?

原來包圍在地球周圍厚厚的大氣層,在垂直方向上可以分為五層;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外層。臭氧層就位於平流層當中。對流層是高度最低的一層,它和人類的關系最為密切,人類在向大氣中排放的有害氣體首先進入到該層當中。它的高度就是該層空氣對流運動所能到達的頂端,因而其高度隨緯度和地勢高低而變化;赤道地區因所獲得的太陽輻射較多,空氣對流運動旺盛,因而對流層較高;兩極地區因所獲得的太陽輻射較少,空氣對流運動較弱,對流層較低;南極相對於北極更冷一些,因而其對流層就更低;青藏高原雖然緯度不是很高,但由於它作為「世界屋脊」的較高的地勢,使其表面溫度降低,空氣對流運動不夠旺盛,因而對流層也較低。正是由於「三極」地區上空的對流層也較低,相應的平流層的高度也隨之降低。人們向對流層大氣中排放的氯氟烴會隨著大氣的環流運動而到達「三極」地區的上空,正是因為「三地」的平流層較低,所以氯氟烴能到達平流層中而破壞臭氧層。實際的觀測結果也最低,臭氧層破壞最為嚴重,已經出現了臭氧空洞;北極度地區臭氧層破壞較南極地區輕一些,青藏高原地區臭氧層破壞較北極度地區又輕一些。
我盡力了 知識有限啊~~~~~~~~~~~~

J. 自然地理學研究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自然地理學(Physical Geography),地理學分支之一.研究自然環境或其組成部分的科學.按研究的特點,自然地理學可分為綜合性和部門性的兩組分支科學.綜合性的分支科學有綜合自然地理學、區域自然地理學、古地理學等.部門性的分支科學有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生物地理學、冰川學等.狹義的自然地理學僅指綜合自然地理學,部門自然地理學已逐步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狹義的自然地理學僅指綜合自然地理學.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只受到人類間接或輕微影響,而原有自然面貌未發生明顯變化的天然環境,和長期受到人類直接影響而使原有自然面貌發生重大變化的人為環境。自然地理環境是指地球表面,具有一定厚度的圈層,即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的區間內的一個特殊圈層。它是在太陽輻射能、地球內能和生物能作用下形成的,比地球的其他圈層的特徵要復雜得多。在這里各種固體、液體、氣體狀態的物質同時穩定地存在並且相互滲透。只有在地球的這一部分才具有生物產生和繁衍的條件,並成為生物圈進一步發展的強大因素。人類出現後,又成為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環境。
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內容隨著學科的發展越來越廣泛,但主要還是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的特徵、結構、成因、動態和發展規律;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彼此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循環與轉化的動態過程;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研究各個區域的部門自然地理和綜合自然地理特徵,並進行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評價,為區域開發提供科學依據;研究受人類干擾、控制的人為環境的變化特點、發展趨勢、存在的問題,尋求合理利用的途徑和整治措施。隨著自然地理學的發展以及與許多自然科學發生聯系,形成了眾多的分支學科。按研究的特點,自然地理學可分為綜合性的和部門性的兩組分支學科。綜合自然地理學是研究自然地理環境整體的綜合特徵的學科。
綜合自然地理
著重對自然地理環境整體特徵——自然景觀進行系統綜合研究,是自然地理學的重要分支學科。它包括綜合自然區劃研究、土地類型研究和自然綜合過程研究等幾部分。
綜合自然區劃研究的特點是按地域分異規律對地球表層進行區域系統的劃分,劃分出的地域單元是彼此不重復出現的;土地類型研究的特點是按地段分異規律進行類型系統的劃分,劃分出的類型單元在地表是重復出現的;自然綜合過程研究包括現代物理過程(熱量水分平衡)、化學過程(化學元素遷移與平衡)、生物過程(生物地理群落與生態平衡)和時間過程(古地理過程)等。現代地理過程的綜合結果展現了自然地理環境的現代特徵,古地理過程的綜合結果是自然地理的古環境。現代自然地理環境是古地理環境演替的結果與延續。[1]
部門自然地理
是從自然地理各組成要素角度進行研究,闡明各要素的類型、特徵、過程和與其它要素相互作用關系與結果的學科。主要包括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植物區系與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化學地理學、醫學地理學、海洋地理學等學科。[1]
區域自然地理學
是研究某一特定地區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和自然地理環境的特徵、結構、發展變化的學科,也是區域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古地理學
是研究和重建地質時期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現象的學科。
歷史自然地理學
是研究近一萬年來人類歷史時期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及其規律的學科,也是歷史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其他
另外,有普通自然地理學,它是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物質組成、結構特徵形成和變化規律的學科,也有人認為它是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分支學科。部門性的分支學科有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生物地理學、冰川學、凍土學、化學地理學和醫學地理學等。
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生物地理學是在研究自然地理環境整體的基礎上以自然地理環境的某一成分為研究對象,研究其組成、結構、動態及分布等特徵和規律。它們的形成與某些自然科學有關,是自然地理學與相鄰的其他科學的邊緣學科。
地貌學又稱地形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態特徵、成因、分布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地質學的邊緣學科。
氣候學是研究氣候特徵、形成、分布和演變規律,以及氣候與其他自然因子和人類活動的關系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大氣科學的邊緣學科。
水文地理學,研究地球表面各類水體的性質、形態特徵變化與時程分配,以及分布規律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水文學的邊緣學科。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
土壤地理學是研究土壤與地理環境的關系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土壤學的邊緣學科。
植物地理學是研究植被空間分布規律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植物學的邊緣學科。
動物地理學是研究動物在地璋表面的分布及其生態地理規律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動物學的邊緣學科。
以獨特的自然綜合體或自然地理環境的某一方面為研究對象的分支學科有:
冰川學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種自然冰體的形成、特徵、發育及其分布規律的學科。
凍土學是研究凍土的形成、特徵、發育及其分布規律的學科。
化學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的化學組成和化學元素的分布、遷移轉化規律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化學的邊緣學科。
醫學地理學是研究人群疾病和健康狀況的地理分布、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以及醫療保健機構和設施地域合理配置的學科。它既是地理學與醫學的邊緣學科,也是應用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此外,還有環境地理學、海洋地理學、荒漠學、河流學、沼澤學等分支學科。

閱讀全文

與自然地理存在什麼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