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蘭亭鎮蘭溪之上鎖龍橋的來歷
蘭亭鎮蘭溪之上鎖龍橋的傳說:
相傳古時候筆架山下有一風水先生水平甚高,但其子叛逆。日常行事一概與他父親的意願相反,絕不順從。風水先生在筆架山下勘得一條龍脈:如有先人死後按一定方位葬在此處,則後世子孫能享無量福祿。考慮到其子逆其意願做事的風格,風水先生死前吩咐兒子務必葬在該處,且與方位一並告知,只是與所需方位相反,料想其子必定反著安葬,就能達到興旺墳山的目的。然而其子這一次卻想:「一輩子與父親逆著干,這最後一次就隨了父親的心願吧」。結果可想而知。下葬後,底下的龍出逃了,人們用鐵索在河隘處捕龍,未果,後此處建一橋,名「鎖龍橋」,又用木柵攔河,後此處建橋稱為「木柵橋」。此二橋現今仍在,一在里木柵村北,一在山頭井村北。
還有一個傳說說是在明初之時,朱重八(朱元璋)為保大明江山,命劉基在江南找到別的龍脈並破壞,劉基在紹興發現了龍脈,並進行毀壞,龍在逃離時在鎖龍橋無法逃脫,最後在木柵橋被用箭射剎了。這個傳說,各地有不同的版本,也大不相同。
B. 紹興蘭亭風景區導游詞
作為一名樂於助人的導游,通常會被要求編寫導游詞,導游詞的主要特點是口語化,此外還具有知識性、文學性、禮節性等特點。那麼寫導游詞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紹興蘭亭風景區導游詞,歡迎閱讀與收藏。
各位,蘭亭的第一部分是鵝池。王羲之愛好養鵝人所共知,故蘭亭有鵝池一景以紀念這位大書法家。據說,山陰地方一位老道,想求王羲之寫一本「黃庭經」,他知道王羲之喜歡白鵝,於是就特地養了一群逗人喜愛的白鵝,王羲之路過,見白鵝羽毛白凈,形態優美,不由得駐足不前,進而要求買鵝,道士說:「錢我不要,只要你寫本《黃庭經》」。羲之欣然答應,筆走龍蛇,不過半日,經成擱筆,道士已把群鵝用籠子裝好。這就是「書成換白鵝」的故事。進大門,穿過修竹小徑和淙淙小溪,迎面出現一座三角形碑亭,碑上刻著兩個大字:「鵝池」。這是蘭亭中有關王羲之的第一塊碑石。相傳王羲之當年在紹興做官,一天正當他興致勃勃書寫「鵝池」時,剛寫完「鵝」字,皇帝聖旨送到,王羲之只好擱筆下跪接旨。他的兒子王獻之順手提筆一揮,續寫了一個「池」字。大家看這兩個字,「鵝」瘦「池」肥。這塊碑成為書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
過鵝池三折石橋,便是小蘭亭。亭內有石碑一方。上刻「蘭亭」二字,為清康熙皇帝的手書,此碑字經無數游覽者撫摸而稍平,因此這塊碑被稱為「軍民碑」。戰爭動亂時期蘭亭遭到了破壞,此碑被砸成三截。雖經修補,仍可見破損痕跡,其中「蘭」字缺尾,「亭」字缺頭,但古韻猶存。蘭亭不是一個亭子,而是一個地名,相傳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曾在此種過蘭草,漢代又設過驛亭,蘭亭的名城由此而來。全世界共有7個蘭亭,分別在北京、寧波、台灣、日本等地,但真正的蘭亭在我們紹興。
蘭亭位於紹興古城西南約13公里處的蘭渚山下,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紹興對外接待的當家景區之一。由於蘭亭地理位置正好處於紹興平原、水網地帶與丘陵山區的接緣之處,山地景觀與水鄉風貌得到充分而和諧地體現,因此,早在1600多年前,這里就是非常有名的風景游覽地。蘭亭所以有這么大的名氣,完全源出王羲之等風流人物的一次歷史性雅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永和修禊」。
古人在每年的三月初三,為消災除凶,祈求平安,常在水邊組織修禊儀式,同時作為一種水邊嬉戲的游樂。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當時名士謝安、孫綽、許詢、支遁等四十二人在此修禊,組織「曲水流觴」活動。曲水流觴有點類似於現在的擊鼓傳花式的即興娛樂,不過曲水流觴比我們現代人多了一點自然,而少了一點人為控制,誰出節目,完全由水中漂著的觴來決定。淌水的小溪中有許多「港灣」式的小曲,從上游漂下的觴停在誰面前的「港灣」中,誰就得使出自己的絕活,或者事前約定的節目。王羲之等文人雅士們約定的活動是即興作詩,詩不成就得罰酒。當時參與修禊的四十二人中,王羲之、謝安、謝萬、孫綽、徐豐之、孫統、王彬之、王凝之、王肅之、王徽之、袁嶠之等十一人各賦詩二首。郗曇、王豐之、華茂、庚友、虞說、魏滂、謝繹、庾蘊、孫嗣、曹茂之、華平、桓偉、王玄之、王蘊之、王渙之等十五人各得詩一首。九歲的王獻之等十六人詩句不成,各各罰酒三觴以助興。王羲之將已成之詩匯編成集,並應眾人之邀,乘著酒興在集子之前寫了一篇324個字的序文,舉世聞名的《蘭亭序》就此誕生。《蘭亭序》也稱「禊帖」,還稱「臨河序」,非但文采燦然,書法藝術更是精絕,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也因此而成了歷代書法家與書法愛好者,及其他文人雅士的朝聖之地和江南的著名園林。蘭亭地方不大,但非常雅緻,主要的景觀建築有鵝池碑、蘭亭碑、曲水流觴、流觴亭、御碑亭、右軍祠、書法博物館等。
鵝池碑是一座三角形石質建築,碑上「鵝池」二字相傳為王羲之父子合寫,稱「父子碑」,又同是著名書法家,因此使此碑身價百倍。據傳,王羲之正在寫「鵝池」二字時,剛寫好「鵝」字,就聽到接聖旨的呼聲,身居當地右軍將軍的王羲之當然不敢怠慢,立即擱筆接旨。其時正在父親身邊觀看的王獻之,忍不住提筆續寫了一個「池」字。碑側鵝池是紀念性建築,除與鵝池碑相呼應外,還同王羲之一生愛鵝有關。王羲之喜歡看鵝,喜歡寫鵝字,也喜歡養鵝,因此也就有了王羲之書寫「道德經」換鵝的故事,凡是與紀念王羲之有關的地方大多有鵝池建築。
蘭亭碑也稱小蘭亭,亭中碑刻「蘭亭」二字,為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御書。中間有斷痕,為文革時所遺留。80年恢復時,無論如何找不回兩字之間的一小塊碑石。雖然已經精工相接,但旅遊者總是深感遺憾,喜歡以自己的想像在缺陷處用手指去彌補摩畫,時間久了,「蘭亭」二字中間的殘缺部分似乎隱約重現,蘭亭碑也就被人們戲稱成了「君民碑」。
曲水是留在地面上的一條彎彎曲曲小溪,流觴指的是漂在曲水上的酒杯,臨水而坐,一觴一詠組成了著名的曲水流觴。可以說,沒有當時王羲之等人的曲水流觴活動,就沒有《蘭亭序》的誕生,當然也不可能有蘭亭如今這樣的知名度,曲水流觴應是蘭亭景區的靈魂所在。曲水畔,常有風雅之人仿古流觴。
面對著曲水流觴處的建築就是流觴亭,是紀念曲水流觴的場所,現建築為清代所成。亭內陳列曲水流觴圖、名家書作、當年曲水流觴所成詩文等。
御碑亭在流觴亭之後,為八角重檐結構建築。亭內有御碑高6.8米,寬2.6米,厚20厘米,重1.8萬公斤,是我國最大的古石碑之一。碑正面是康熙皇帝手書的《蘭亭序》全文,碑後是乾隆皇帝游蘭亭時的《蘭亭即事》。與前面的父子碑、君民碑一樣,此碑被人們稱之祖孫碑,同為蘭亭景區的「三絕」。
右軍祠在流觴亭的東側。右軍祠結構巧妙,四周環水,水上建堂,堂中有廊,廊側有池,池中有亭,亭旁架橋。祠內可觀天、地、日、月、星五景,可賞唐、宋、元、明、清墨寶。右軍祠常作為舉行各種紀念和交流活動之地,尤其是書藝交流的重要場所。
書法博物館在御碑亭後,過溪流石板橋便是。博物館佔地10畝,環境十分幽靜,是展示我國書法悠久歷史和陳列中外名家作品的地方。
天章寺位於蘭渚山山腳,與蘭亭隔溪相望。現在的天章寺因已毀多年,很少有人專程游覽,但一些專業人士和蘭亭有特殊情感之人,仍不忘前去實地瀏覽。
天章寺始建於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曾為越中名寺。天章寺建成時間遠遠早於現在的蘭亭,是當時蘭亭建築的一部分。天章寺雖然被毀,但大勢依舊,屋基完整,環境清幽,值得一游。
蘭亭處處成景,處處幽雅,是人們放鬆心情的好地方。八十年代在日本當時很有影響的頂尖級畫家高山辰雄曾經訪問過蘭亭,來紹興的目的是為寫生,原先計劃三天的行程被延長至七日,其中有一個半天完全泡在蘭亭鵝池的東側草地上。那天,高山先生在蘭亭之內轉了一圈之後,對陪同人員說:「沒有比這里更好的地方,讓我們什麼事都別干,靜靜地坐著享受吧。」他一眼就看中鵝池東側一塊不大的草地,席地而坐,一直到公園關門他才不得不起身回到賓館。
蘭亭本身就是很有檔次的園林傑作,而且是歷史文化含量非常豐富的園林,但對到達蘭亭游覽的人來說,除欣賞蘭亭的景觀之外,最讓人陶醉的還是蘭亭建築之外的大量的動人故事。
流觴亭的東面是右軍祠,它的結構非常巧妙。周圍環水,水上建堂,堂中有廊,廊旁有池,池中有亭,亭旁連橋。在房子裡面可以看到天地日月星五景,還可以目睹唐宋元明清之書。墨池兩側的迴廊壁上嵌有後人題寫的石刻多方,大多是歷代書家臨摹《蘭亭集序》的各種版本和手跡。中間的池為墨池,它的出典是「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一語。上面的亭子稱「墨華亭」。兩側的迴廊是書法家好書法愛好者舉行書藝交流的場所。1987年盛大的中日蘭亭書會的書藝交流就在這里舉行。
右軍祠的正廳端掛著王羲之的肖像。(這是當代畫家浙江美術學院宋宗元副院長的傑作)兩旁的楹聯是沙孟海先生所書:「畢生寄跡在山水,列坐放言無古今」,充分表達了王羲之無意仕途,悠遊山水的性格。廳內陳列著唐宋元明清書法家臨摹的各種版本的《蘭亭集序》,其中唐代馮承素的神龍本為臨摹本中最真。
蘭亭是著名的書法聖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區。春秋時越王勾踐種蘭於此,東漢時建有驛亭,蘭亭由此得名。
東晉永和九年,大書法家王羲之邀請了42位文人雅士在蘭亭舉行了曲水流觴的盛會,並寫下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王羲之被尊為書聖,蘭亭也因此成為書法聖地。歷史上,蘭亭原址幾經興廢變遷,現蘭亭是嘉靖年間郡守沈啟根據明嘉靖時蘭亭的舊址重建,基本保持了明清園林建築的風格。
現在的蘭亭,融秀美的山水風光,雅緻的園林景觀,獨享的書壇盛名,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於一體,以「景幽、事雅、文妙、書絕」四大特色而享譽海內外,是中國一外重要的名勝古跡,名列中國四大名亭之一。其內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來概況:「一序」即《蘭亭序》;「三碑」即鵝池碑、蘭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鵝池、小蘭亭、曲水流觴、流觴亭、御碑亭、臨池十八缸、王右軍祠、書法博物館、古驛亭、之鎮、樂池。
「曲水流觴」是蘭亭非常著名的景點。流觴亭前,一條「之」字形的曲水,中間有一塊木化石,上面刻著「曲水流觴」4個字。顯現了王羲之《蘭亭集序》所描繪的景象「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它包涵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東晉永和九年,農歷的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請了共41位名人雅士在蘭亭雅集修禊,他們在酒杯里倒上酒讓它從曲水上游緩緩漂下來,如果漂到誰面前停住了,誰就要飲酒作詩,作不出的則要罰酒三觥,一觥相當於現在半斤。活動中共有11個人各作詩兩首,15個人各作詩1首,16個人因沒有作出詩而罰了酒,總共成詩37首,匯集成冊稱之為《蘭亭集》,推薦主人王羲之為之作序,王羲之欣然答應,趁著酒興,用鼠須筆和蠶繭紙一氣呵成《蘭亭集序》,後人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每年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歡來這里仿效王羲之,蘭亭雅集,飲酒賦詩。每年書法節都要在此舉行曲水流觴的雅集盛會。[流觴亭是紀念流觴曲水場所,是蘭亭主要建築之一,建於清代。亭的周圍木雕長窗,外面走廊環繞,古色古香。亭內牆上掛著一副「流觴曲水圖」,生動地再現了當年王羲之等人修禊雅集的情景,有的低頭沉吟,有的舉杯暢飲,有的醉態畢露,令人叫絕。此圖是明末清初一位畫家的扇面畫作,這是按原件復制的。後面的《蘭亭後序》是當年孫綽所作,清同治年間山陰縣知事楊恩樹所書。
蘭亭,位於紹興西南蘭渚山,是中國浙江紹興的重要文化古跡和旅遊勝地。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謝安、王獻之等40多位名士在此舉辦修禊集會,王羲之「微醉之中,振筆直遂」,寫下了著名的《蘭亭集序》,而蘭亭也因此而著名。
晉朝的`紹興是一線大都市(相當於現在的上海),全國經濟文化中心,永和九年,會稽內史兼大書法家王羲之邀請了42位國家軍政高官在蘭亭舉行盛會,寫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名揚海內外,是著名的魏晉風流朝聖地、書法聖地。
蘭亭是世界級的文化遺產,王羲之的蘭亭修禊和《蘭亭集序》開啟中國山水園林、中國山水文學、行書書法三大藝術門類,蘭亭文化是魏晉風度和玄學思想的核心組成,也是中國傳統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蘭亭根據明嘉靖時蘭亭的舊址重建,以"景幽、事雅、文妙、書絕"四大特色而享譽海內外,是中國重要的名勝古跡,其內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來概括:"一序"即《蘭亭序》;"三碑"即鵝池碑、蘭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鵝池、小蘭亭、曲水流觴、流觴亭、御碑亭、臨池十八缸、王右軍祠、書法博物館、古驛亭、之鎮、樂池。
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古代春天的修禊日),四十多位東晉的明星應東道主會稽內史王羲之的邀請,亮相於會稽山陰城的蘭亭,飲酒、寫詩、觀山、賞水,魏晉以來顯赫的家族差不多都到齊了:王家、謝家、袁家、羊家、郗家、庾家、桓家等。東晉曠達、清雅、飄逸、玄遠的時代氣質使得這次聚會完全喪失了政治色彩,哪怕組織者王羲之是會稽市長,哪怕參與者大多是會稽和建康的軍政大腕。
各位,現在我們來到右軍祠後面的「御碑亭」。御碑亭為八角雙重檐,原為木結構建築,50年代倒塌,1983年重建,亭高12.5米。亭內御碑高6.8米,寬2.6米,碑厚20公分,重1.8萬公斤,為我國最大的古碑之一。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書的《蘭亭集序》的全文,灑脫酣暢。碑陰為乾隆皇帝游蘭亭時寫的七律一首《蘭亭即事》。祖孫二位皇帝的作品刻於同一石碑,人稱「祖孫碑」,國內絕無僅有,可以說是國寶。「父子碑」、「君民碑」、「祖孫碑」人稱「蘭亭三絕」。
各位遊客,下面我們再去參觀蘭亭書法博物館。1988年竣工的蘭亭書法博物館坐落在御碑亭的西南,佔地10畝。過溪流就是書法博物館,環境十分幽靜,真像是世外桃園。博物館是展示我國書法的悠久歷史和陳列古今中外著名作品的地方,同時也可舉行書藝交流。
為了滿足國內外書法家表達對蘭亭和王羲之的敬意,有關部門已規劃在這里新建碑廊,現已有沙孟海、啟功等書法大師好日本西宮市、日本天溪會先後立了碑,大家可以從中領略到中外書法家的藝術風采。
臨池十八缸是蘭亭的一個參與性景點,由十八缸、習字坪、太字碑組成。景點根據王獻之十八缸臨池學書,王羲之點大成太這一典故而來。相傳王獻之練了三缸水後就不想練了,認為已經寫得很不錯有些驕傲,有一次他寫了一些字拿去給父親看,王羲之看後覺得寫得還不好,特別是其中的一個「大」字,上緊下松,一撇一捺結構太松,於是隨手點了一點,變成了「太」字,說「拿給你母親去看吧」。王羲之夫人看了後,說:「吾兒練了三缸水,唯有一點像羲之。」王獻之聽後非常慚愧,知道自己的差距,於是刻苦練習書法,練完了十八缸水,長大後也成為著名的書法家。蘭亭的介紹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講到《蘭亭集序》,大家一定想目睹一下王羲之的真跡,但十分遺憾,難以如願。當年王羲之《蘭亭集序》作為王家的傳家之寶,一代代往下傳,到王羲之的第七代子孫智永,他出家當了和尚,便把《蘭亭集序》傳給了他的弟子辯才。辯才如獲至寶,將它藏在梁間暗檻中。這時已是唐太宗時代,唐太宗酷愛王羲之的書法,得知《蘭亭集序》在辯才的手中,便命蕭翼設計謀取真跡。
蕭翼扮成一個窮書生,帶著二王的一些雜貼拜訪辯才,同他交了朋友。二人經常飲酒賦詩,評論二王書畫,在酒酣耳熱之時,辯才終於透露了他藏有《蘭亭集序》的真本。蕭翼使辯才視他為「好友」而失去警覺,將《蘭亭序集》的真跡置於桌案之上不再放回梁間暗檻。一天蕭翼知道辯才外出,便潛入僧房,盜走了《蘭亭集序》真跡。
蕭翼偷走《蘭亭集序》真跡後,來到地方官處,命令他傳辯才面叩朝廷御史。辯才到後,蕭翼對他說,他奉聖旨來取《蘭亭集序》,現在已經到手,特喚他來告別。辯才聽後,氣昏在地,驚悸痛惜而死。
唐太宗得到王羲之真跡,命人摹刻翻拓,賜給他的皇子近臣。到臨終時還留下遺詔,要把《蘭亭集序》作為陪葬品,埋入昭陵。從此人們就再也看不到《蘭亭集序》的真跡,但大家還是可以從各種臨摹的本子上欣賞到王羲之精美絕倫的書法藝術的。
C. 魯迅故居 蘭亭介紹
蘭亭景區簡介
蘭亭,地處紹興城西南25華里的蘭渚山下,與禹陵、東湖並立為紹興市郊三大著名風景點之一,一直因書法名作《蘭亭集序》而名聞海內外;近十幾年中,因「蘭亭書法節」的持續舉辦而聲名更盛。
從文化起源上看,蘭亭景區與禹陵景區之間有著內在聯系,是一個祭典的兩處祭地。據《吳越春秋》載,越建都於今紹興城後,句踐創設國之祭禮,為「立東郊以祭陽,名曰東皇公;立西郊以祭陰,名曰西王母;祭陵山於會稽;祀水澤於江州」。蘭亭景區最早出名的地點是「渚」,《說文》雲:「州,渚也」。尤其是二水匯合處的渚,為傳統祭水的理想場所。《越絕書》雲:「句踐種蘭渚山」。可見山因渚名,渚以蘭名。渚既稱「蘭渚」,山也隨之稱「蘭渚山」。蘭,在上古為愛情之信物,《鄭風·溱淆》:「溱與淆,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蘭兮。」註:「謂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續魄,祓除歲穢。」此實為後世上已修禊風俗之濫觴。蘭亭之「亭」原非亭台樓閣之亭,而是鄉以下的一種行政機構,行於秦漢,《漢書》雲:「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而有蘭亭之稱後,又以此名水,於是始有「蘭亭江」之名。
蘭亭景區自然地理環境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十分符合古代修禊之禮對於自然地理環境的要求。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上已日(夏歷三月初三),王羲之邀約當時名士謝安、孫綽等並親朋子侄41人聚會於此,行修禊之禮。是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王羲之等人列坐於蘭渚上環曲的小溪兩側,將酒觴置於清流之上,任其逐流漂浮。一旦酒觴滯留在誰的面前,誰就得即興賦詩一首,詩如不成,則罰酒三觴,如此以為娛樂。在這次雅集中,計有26人作詩共37首。事後,王羲之將這些詩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下了這次聚會的盛況和作者的觀感。序文共324字,字字珠璣,這就是被褚遂良評為「天下第一行書」的王羲之書法代表作《蘭亭集序》。 蘭亭幾經遷址,現址依山傍水,竹木掩映,為一處幽雅的古典園林,景觀總體布局錯落有致,可分為8個景區:為鵝池,為樂池,為小蘭亭,為流觴亭,為御碑亭,為右軍祠,為蘭亭江,為書法博物館。 自入口步入景區,穿過一條修篁夾道的石砌小徑,迎面是一泓碧水,即為鵝池。池畔是一塊用石塊鋪砌的40平方左右的「道地」,道地的西首立有一碑,碑上「鵝池」二字傳為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分別所書。碑上有一三角亭覆蓋。 過鵝池越三曲橋前行,便是小蘭亭,亭中碑上「蘭亭」二字,系清朝康熙帝手書。
蘭亭景區其他景點
小蘭亭西側「樂池」為最近新建,池面十畝許。臨池有一草亭,曰「俯仰亭」。池中有竹排、小舟,池西有飯庄、茶室供遊人休憩。 小蘭亭東側為「流觴亭」,這里是蘭亭的中心。亭前曲水疊石,綠柳成蔭,是今人流觴詠飲、舉行仿古活動的場所。 出流觴亭北行有御碑亭。御碑正面為康熙手書的《蘭亭集序》全文,陰面是乾隆書寫的《蘭亭即事》詩。系東南地區罕見巨碑。 從御碑亭再北行,出園林北門,為蘭亭江,淺溪清流,繞蘭渚山陂潺潺而過。水底游魚卵石,清晰可數,溪灘甚寬,近年中開辟為舉行群眾性水上修禊活動的場所。 和蘭亭隔水相望的「蘭亭書法博物館」也為近年所新建,位於山陂之上,四周樹木蔥蘢,環境幽雅.
D. 蘭亭的位置變遷
王羲之筆下的蘭亭,確切在什麼地方,說法不一。《蘭亭集序》僅曰:「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究竟在會稽山山脈何處?並不確指。酈道元(?-527年)《水經注·浙江水注》說:「浙江東與蘭溪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號曰蘭亭,亦曰蘭上里。太守王羲之、謝安兄弟,數往造焉。吳郡太守謝勛封蘭亭候,蓋取此亭以為封號也。太守王羲之移亭在水中。晉司空何無忌之臨也,起亭於山椒,極高盡眺矣,亭宇雖壞,基陛尚存。」這里講的湖當指鑒湖,蘭溪,即指蘭亭溪。當時鑒湖的范圍很大,曾流域蘭渚山。從這則記載可知:蘭亭在晉朝已數次遷移。
文獻中有關蘭亭的記載還有:
《寰宇記》卷九十六,越州條目中引顧野王《輿地誌》曰:「山陰郭西有蘭渚,渚有蘭亭,王羲之謂曲水之勝境,制序於此。」可見當時蘭亭在湖中。
宋·葉廷珪《海錄碎事·地理下·陂澤門》卷三曰:「山陰縣西南有三十里有蘭渚,渚有亭曰蘭亭羲之舊跡。」可見宋時,蘭亭也在湖中。
《嘉泰會稽志》卷九曰:「蘭渚山在縣西南二十七里,王右軍《從修禊》雲「『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從《嘉泰會稽志》記載來看,蘭亭在蘭渚山一帶,當時鑒湖在蘭渚山一帶的流域湮廢,蘭亭已不在湖中。
呂祖謙《東萊呂太師文集》中有《入越記》一篇,曰:「十里含暈橋亭,天章寺路口也,才穿松徑至寺,晉王羲之之蘭亭。」呂祖謙是以天章寺為蘭亭故址的。
另據《嘉慶山陰縣志》卷七記載:「明嘉靖戊申(1548年)郡守沈啟移蘭亭曲水開天章寺前」,又記載:「康熙十二年(1673年),知府許宏勛重建,三十四年(1659年),奉敕重建,有御書《蘭亭詩》,勒石於天章寺側,上覆以亭;三十七年(1689年)復御書『蘭亭'兩大字懸之。其前疏為曲水,後為右軍祠,密室四廊,清流碧沼。可以看出,雖幾經興廢,現在的格局基本保持了明清格局。
一千六百多年來,蘭亭地址幾經變遷,期間幾經興廢。現在的蘭亭所在地的由來大致如下: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由郡守沈啟主持,從宋蘭亭遺址——天章寺遷移到此,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御筆《蘭亭集序》勒石,上覆以亭。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知府宋駿業主持重修。 清嘉慶三年(1718年),知縣伍士備,偕紳士吳壽昌、茹棻等籌資重修蘭亭、曲水流觴處、右軍祠等。並查明舊蘭亭址在東北隅土名石壁下,已墾為農田,於是將墾為農田的舊址重新納入蘭亭。 1914年,在右軍祠內建墨華亭; 1916年,蘭亭增建了文昌閣、驛馬亭等建築。
E. 紹興蘭亭簡介(中文及英文)
紹興蘭亭風景區景區介紹:蘭亭與禹陵、東湖並立為紹興市郊三大著名風景點之一,一直因書法名作《蘭亭集序》而名聞海內外;近十幾年中,因「蘭亭書法節」的持續舉辦而聲名更盛。從文化起源上看,蘭亭景區與禹陵景區之間有著內在聯系,是一個祭典的兩處祭地。蘭亭之「亭」原非亭台樓閣之亭,而是鄉以下的一種行政機構,行於秦漢,《漢書》雲:「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而有蘭亭之稱後,又以此名水,於是始有「蘭亭江」之名。「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十分符合古代修禊之禮對於自然地理環境的要求。蘭亭幾經遷址,現址依山傍水,竹木掩映,為一處幽雅的古典園林,景觀總體布局錯落有致,可分為8個景區:為鵝池,為樂池,為小蘭亭,為流觴亭,為御碑亭,為右軍祠,為蘭亭江,為書法博物館。 自入口步入景區,穿過一條修篁夾道的石砌小徑,迎面是一泓碧水,即為鵝池。池畔是一塊用石塊鋪砌的40平方左右的「道地」,道地的西首立有一碑,碑上「鵝池」二字傳為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分別所書。碑上有一三角亭覆蓋。過鵝池越三曲橋前行,便是小蘭亭,亭中碑上「蘭亭」二字,系清朝康熙帝手書。小蘭亭西側「樂池」為最近新建,池面十畝許。臨池有一草亭,曰「俯仰亭」。池中有竹排、小舟,池西有飯庄、茶室供遊人休憩。 小蘭亭東側為「流觴亭」,這里是蘭亭的中心。亭前曲水疊石,綠柳成蔭,是今人流觴詠飲、舉行仿古活動的場所。出流觴亭北行有御碑亭。御碑正面為康熙手書的《蘭亭集序》全文,陰面是乾隆書寫的《蘭亭即事》詩。系東南地區罕見巨碑。從御碑亭再北行,出園林北門,為蘭亭江,淺溪清流,繞蘭渚山陂潺潺而過。水底游魚卵石,清晰可數,溪灘甚寬,近年中開辟為舉行群眾性水上修禊活動的場所。 景區看點:蘭亭地處紹興市郊西南,依山傍水、茂林修竹,為一處幽雅的古典園林。春秋時越王勾踐植蘭於此,漢代時建有驛亭,因而得名。蘭亭布局以曲水流觴為中心,四周環繞著鵝池、鵝池亭、流觴亭、小蘭亭、玉碑亭、墨華亭、右軍祠等。鵝池用地規劃優美而富變化,四周綠意盎然,池內常見鵝只成群,悠遊自在。鵝池亭為一三角亭,內有一石碑,上刻「鵝池」二字,「鵝」字鐵劃銀鉤,傳為王羲之親書;「池」字則是其子王獻之補寫。一碑二字,父子合璧,鄉人傳為美談。流觴亭就是王羲之與友人吟詠作詩,完成《蘭亭集序》的地方。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當時名士孫統、孫綽、謝安、支遁等41人,為過「修禊日」宴集於此,列坐於曲水兩側,將酒觴置於清流之上,飄流至誰的前面,誰就即興賦詩,否則罰酒三觴。這次聚會有26人作詩37首。王羲之為之作了一篇324字的序文,這就是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的王羲之書法代表作《蘭亭集序》。蘭亭也因此成為歷代書法家的朝聖之地和江南著名園林。節慶活動:蘭亭書法節節慶時間:農歷三月初三節慶地點:蘭亭節慶特色:1984年1月,紹興市人大常委會決定,每年農歷三月初三舉辦中國蘭亭書法節。屆時,海內外書壇名家雅集蘭亭,研討書學,潑墨揮毫,流觴賦詩,盛況非凡。 書法節主要活動包括:晉聖、修禊、曲水流觴、書法展覽等。收費標准:旺季25元淡季15元開放時間:7:30-17:10交通概況:市內交通:從紹興客運中心乘坐3路車直到。注意事項:浙江春季多雨,帶好防雨工具。最佳出遊時間:紹興每年3月-4月春暖花開,是旅遊的旺季。6月下旬至7月初是梅雨季節,8月上中旬是台風多發季節,常有瓢潑大雨,此時游紹興要帶一把晴雨傘。9月-10月天氣轉涼,應多備些衣服。
F. 中國四大地理區域植被類型分別是(要准確的,考試能答的)
南方地區: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Subtropics often green and broad-leaved Lin2 Dai4)分布在南北緯25°~35°之間的大陸東部,如我國的長江流域、日本的南部和美國的東南部、澳大利亞的東南部、非洲東南部以及南美洲的東南部。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濕潤氣候,常綠闊葉林(又稱照葉林)是這里的主要植被,發育著亞熱帶的黃壤和紅壤。常綠闊葉林是指分布在亞熱帶大陸東岸濕潤地區的,由常綠的雙子葉植物所構成的森林群落。又稱照葉林、月桂樹林、樟栲林等。
常綠闊葉林分布地區屬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在北半球,特別是在東亞,則具有明顯的亞熱帶季風氣候。
分布區氣候四季分明,年均溫在15℃以上,一般不超過22℃。冬季溫暖,最冷月平均溫度不低於0℃;夏季炎熱潮濕,最熱月平均溫度為24-27℃。年降水量大於1000mm,主要集中在夏季。由於雨熱同期,特別有利於植被的發育。冬季降雨雖少,但不存在明顯的旱季。雨量充沛使得空氣的濕度大,相對濕度平均為75-80%,蒸發量小於降水量,全年都比較濕潤。
北方地區:溫帶常綠闊葉林溫帶常綠闊葉林分布在南北緯35°~55°之間的大陸東部,如我國的長江流域、日本的南部和美國的東南部、澳大利亞的東南部、非洲東南部以及南美洲的東南部。形成條件
常綠闊葉林是指分布在溫帶大陸東岸濕潤地區的,由常綠的雙子葉植物所構成的森林群落。又稱照葉林、月桂樹林、樟栲林等。
常綠闊葉林分布地區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在北半球,特別是在東亞,則具有明顯的溫帶季風氣候。
分布區氣候四季分明,年均溫在15℃以上,一般不超過22℃。冬季溫暖,最冷月平均溫度不低於0℃;夏季炎熱潮濕,最熱月平均溫度為24-27℃。年降水量大於1000mm,主要集中在夏季。
由於雨熱同期,特別有利於植被的發育。冬季降雨雖少,但不存在明顯的旱季。雨量充沛使得空氣的濕度大,相對濕度平均為75-80%,蒸發量小於降水量,全年都比較濕潤。
西北地區:溫帶草原荒漠溫帶草原帶,是陸地自然帶之一,位於北緯30°—50°、南緯30°—40°的大陸內部、溫帶荒漠的外圍。在歐亞大陸,自多瑙河下游起,向東經羅馬尼亞、蘇聯、蒙古,直至中國東北和內蒙古等地,構成世界上最寬廣的草原帶。
青藏地區:高山草甸草原高山草甸又稱為高寒草甸。在寒冷的環境條件下,發育在高原和高山的一種草地類型。其植被組成主要是冷中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伴生中生的多年生雜類草。植物種類繁多,莎草科、禾本科以及雜類草都很豐富。密叢性短根莖蒿草屬,為重要的組成植物。群落結構簡單,層次不明顯,生長密集,植株低矮,有時形成平坦的植氈。草類如蒿草、羊茅、發草、剪股穎、珠芽蓼、馬先蒿、堇菜、毛茛屬、黃芪屬、問荊等,小灌木如柳叢、仙女木、烏飯樹等,下層常有密實的蘚類,形成植被的莖層。
G. 蘭亭集序介紹!
晉穆帝永和九年 353 ,農歷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他的好友孫綽、謝婁和他的兒子王凝之、王徽之等社會名流42人,來到現在的浙江省紹興西南30里的蘭渚山的蘭亭修禊,寫下了《蘭亭集序》一文。 《蘭亭集序》記敘了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心情,同時也抒發了作者感慨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情緒。文章寫得清新樸素,首一段,王羲之寫出了宴集的時間、地點和緣由,主要寫蘭亭集會上的歡樂之景。他看到的是山戀滴翠、千岩競秀、清泉盪漾,萬壑爭流,草木蔥蘢,若雲蒸霞蔚。崇山峻嶺,茂密的林木,修長的翠竹,又有湍流股股的清泉,上下天光映照其間;感受到的是陽光明媚,春風和煦,植物的馨香氣息。面對這大自然的無邊美景,時賢名士,長幼不等,列坐水濱,流觴曲水,談玄嘯詠,飲酒賦詩,雖然沒有絲竹管弦音樂的演奏盛況,但一杯美酒在手,一句佳句在喉,也足以使人暢敘這清幽的情懷。這一天,天高氣爽,空氣中飄逸彌漫著縷縷的泥土、水流、木竹、花鳥的清香細風。抬頭仰觀宇宙的宏大,俯身觀察萬物品類的繁盛,縱目游觀,馳騁胸懷,足以讓人開動所有感官享受這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博大慰藉與慈愛,真是心曠神怡,其樂融融,言詞不足以敘述這一切。 義氣相投的知己在一起促膝談心,仔細地品味人的一生,有的暢敘自己的胸懷與抱負,有的聚於一室之內清談老、庄哲學,有的擺脫人世的煩囂,有的放浪形骸寄情於山水,「窮諸名山,泛滄海,嘆曰:『我卒當以樂死』」!《晉書·王羲之傳》 ;有的則寄情翰墨,修心養性;有的寄情於酒。雖然愛好不同,性格不一,喜動喜靜,千差萬別,但當他們醉心於他們暫時所得之時,卻在不知不覺中已到了滿頭華發的垂暮之年。隨著時空的變化,人的心境也發生了變化。往日「欣於所遇者」往往感到厭倦、鄙棄,以至悔恨。抬頭低首之間,人間世事,滄桑巨變,已為陳跡,使人不能不為之感嘆。莊子曾說過 「死生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豈不叫人感到悲哀 每每瀏覽過去人對人生感慨的原因,古今是一致的。對著前人所作之文,感嘆人生苦短、生死無常,自己也說不明白是什麼原因。「感性命之不永,懼凋落之無期」,乃知莊子所說的生與死相同是荒謬的,莊子所說的長壽的彭祖與夭折早逝的兒童是一樣的觀點可謂胡亂造作。 《蘭亭集序》短短三百餘字卻淋漓盡致地寫出了蘭亭聚會之歡情與死生的感受,語句駢散結合,錯落有致,簡潔流暢,樸素自然,為後世所稱道。
H. 蘭亭所在的地理區域是什麼
蘭亭,位於浙江省紹興市西南13公里的蘭渚山麓。這里所在的地理區域是長江中下游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