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高中地理小論文是什麼

高中地理小論文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2-18 19:54:01

高中地理小論文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人類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環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環境的作用越來越廣,影響程度越來越深,對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的破壞也日益增強。同時,環境的反作用已使全球的環境問題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此,大家要行動起來,為解決環境問題盡一份責任。人類進入工業文明時期以來,科學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數量急劇膨脹,經濟實力空前提高,人類對自然資源開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開發利用,由此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其中包括全球氣候變暖,氧層的破壞、大氣污染與酸雨。*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大量的燃燒礦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氣等。向大氣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由此增強的溫室效應會加劇氣候變暖,全球氣候變暖的一個直接後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熱膨脹,導致海平面上升。隨著氣溫加速上升,預計到2100年,一些沿岸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島國將面臨被淹沒的威脅,海平面上升還會傢具暴潮和洪澇災害,造成城市排污系統失效;海水倒灌則導致土地和農田鹽漬化。*過多地適用氯氟烴化學物質(用CFCs表示)是破壞臭氧層的主要原因。氯氟烴是一種人造化學物質,1930年由美國的杜邦公司投入生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尤其是進入60年以後,開始大量使用,主要作用氣溶膠、製冷劑、發泡劑、化工溶劑等。另外,哈龍類物質(用於滅火器)、氮氧化物也會造成臭氧層的損耗,臭氧層被破壞造成地球紫外線增加,紫外線會破壞包括DNA早內的生物分子增加罹患皮膚癌、白內障的幾率、而且和許多免疫系統疾病有關。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受致命的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受破壞,作物減產,加強溫室效應。*大氣污染主要與汽車尾氣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煤炭燃燒產生的硫氧化物、煙塵等有關。由大氣污染引起的酸雨是20世紀50年代以後才出現的環境問題。工廠排放的含硫污染物進入大氣層後,與水汽結合形成亞硫酸和硫酸,從而使降水呈現出較強的酸性,落到底面即為酸雨。酸雨毀壞森林,使湖水酸化;腐蝕建築物、塑料和金屬設施;使土壤酸化,從而影響農作物的生長造成減產。我國長江以南重慶、四川、貴州、廣東、廣西、江蘇、江西、浙江等省市受酸雨污染嚴重。這一時期,環境問題上升成為從根本上影響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問題,危及整個人類的生存,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為解決這一問題,謀求人地關系協調,必須堅持之路可持續發展。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 ,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稱為可持續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必須遵循三項原則:公平性,持續性,共同性。堅持可持續發展也就是創建一種心的生產方式、新的消費方式、新的社會行為規則和新的發展方式。這需要我們轉變觀念,調整行為,加強國際間的合作。需要轉變的觀念包括發展觀、資源觀、環境觀、倫理道德觀和消費觀等※續發展的發展觀認為,經濟增長只是發展的一部分, 用經濟增長代替發展是片面的。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追求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發展,其中包括環境質量的改善、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人的精神修養的提高、社會風尚的改善,科學技術水平的進步等。※續發展的價值觀要求人類重新認識和評價自然界對人的價值,並在經濟核算系統中加以考慮。※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要達到就有可持續意義的經濟增長,必須重視能源和原料的適用方法,以求減少損失,杜絕浪費,並盡量不讓廢物進入環境,以減輕對環境造成的壓力。 ※可持續的觀點看,處理人類與其他生物之間關系的倫理道德也是必需的。人類必須和其他生物保持和諧與平衡的關系,如果這種關系被破壞,人類所處的食物鏈將遭到破壞,人類的生存就會受到影響。※傳統的消費觀念是形成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重要原因。可持續發展呼籲人們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要求人們在生產時盡可能少投入,多產出,在消費時盡可能多利用、少排放。 調整行為主要是指政府行為、市場行為和公眾行為三種。 政府行為的調整主要包括:落實環境保護有關法律;防污染為主,控污染發生;大力發展環保產業;計算某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力;完善各種環境稅費的徵收;加強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管理;加強對產品的環境監督管理;樹立環境與發展的綜合決策機制等。 市場行為的調整主要包括:變末端治理為全過程的清潔生產;實行科學管理;行業經營目標兼顧經濟、社會、環境三個目標;策劃企業發展戰略;具體可行的環境行為標准融入員工的考評、獎懲機制;減少流通領域的浪費等。 公眾行為的調整包括;積極參與環保活動;用環保產品;少過度包裝,倡導簡朴生活;普及環保知識;實行垃圾分裝等。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就意味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進程。要從現在運行的傳統模式轉換到一個變化很大的新模式中去,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轉變。同時,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合作夥伴關系《21世紀議程》明確了世界各國對於保護地球「共同的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人類歷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會變革,它的成敗關繫到人類這個物種的生存或者滅絕。我們每個人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改變著地球環境。因此,我們倡議: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對廢品進行回收利用;綠色消費,選購環保產品;珍愛生靈,萬物共存。要做到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我們要了解當前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知道這些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進而理解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人類的必然選擇。

⑵ 高中地理教學論文範文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開展,以“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為主的新理念來進行教學,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學論文 範文 ,供大家參考。

高中地理教學論文範文篇一

《 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

摘要:地理這一科目的教學內容的時空性和地域性很強,教師當是憑著語言的講解學生很難接受和理解。隨著信息 網路技術 的不斷發展,微課引入了高中地理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讓高中物理教學課堂更加活躍和生動有趣,課堂教學呈現跳躍式。微課讓高中地理教學生動和形象化,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度高,實現地理教學的生動化和有效化。本文從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存在意義、微課對高中地理教師素質的要求和具體實施的 方法 進行探究。

關鍵詞:微課;高中地理;教學

微課是當前新興的一種教學模式,微課的載體是視頻。微課教學指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學環節根據需要穿插進一些小視頻,視頻的內容和教材的知識緊密相關,教師穿插進小視頻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上的知識,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的生動化和有趣化。微視頻的時間很短,但是傳達的信息量很大,學生在微視頻中獲得的地理知識是很豐富的。微視頻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是課前的導入、課中的教學和課後的 總結 和歸納,或者作為課後的延伸和拓展。總之微視頻根據教學的需要存在於課堂教學的各個教學環節,教師在課前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把小視頻納入課堂教學的環節中,並且在課前製作好課堂教學需要的小視頻。

一、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價值

新課程改革需要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要注重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教學,教學要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教師們順應學生的學習需求嘗試和探究各種不同的 教學方法 ,微課教學就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的一中教學模式,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意義主要體現在: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引入,是教師注重調動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表現。教師秉承生本理念的教學思想,從調動起學生學習主動性方面入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被激發出來。在新課程教學環境中學生的學習要實現全面地發展和提高,當以為教師注重微課教學,就是把學生當作了課堂學習的主體,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夠開拓視野和思維。學生不再是傳統教學環境中被動接受知識的人,而是積極探求,各方面能力都有所發展的人。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微課是一種有聲、有形的教學資源,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引入讓高中地理教學生動化,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更高。像一些地域性的 文化 通過視頻資料展現出來,讓學生的視覺得到最好的享受,讓學生快樂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微視頻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 其它 沒引用微視頻的教學內容中學生也能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培養學生的思維

微課把其它地域文化和這個地球上其它空間的事物帶到學生課堂上來,學生的思維你局限於課堂,不局限於課本,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和鍛煉。學生彷彿置身於另外的空間里,和里的事物進行對話,融入那裡滴世界,實現學生的體驗式學習。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想像空間,在地里的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得到飛躍和跨時空性的發展。

二、微課對高中地理教師素質的要求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只要對課本上的地理知識進行熟悉,並且通過自己的講解傳授給學生,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往往比較被動,學生學習的方式主要是通過記憶達到掌握地理知識的目的。微課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教師要具備一定多媒體和信息技術的能力,並且還要具備把信息技術的多媒體進行融合的能力。作為為新時代的高中地理教師,要具備開放性的教學思想,不能把教學局限於教材,還應該從曠闊的網路資源擷取教學資源,加強自身教師素養的鍛煉,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想要把微課引入高中地理教學,教師要懂得視頻剪切製作的基本知識,以便能把自己想要的素材通過微視頻展示給學生。

三、微課教學具體實施的方法

(一)微視頻導入,增強課堂教學氛圍

視頻比任何一種教學手段都要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微課作為課堂教學導入部分的存在,為整堂地理課堂創設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所要教學的新課上,為一堂成功的地理課埋下伏筆。如:《蓬勃發展的旅遊業》這一課的教學,教師可以用一些著名景點的小視頻導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視頻把學生帶到了旅遊景點,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被調動起來,進而能夠進行接下來的課堂學習。

(二)微視頻教學中引入,地理知識形象化

在講解一些比較抽象的地理知識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的地理知識,教師可以把這些地理知識製作成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對地理知識進行掌握。如:《地球自轉》和《地球公轉》這樣的地理知識,教師就可以製作相關的視頻,幫助學生來理解什麼是公轉,什麼是自轉。

(三)微視頻課後引入,鞏固課堂教學內容

在上完一些新課後,教師會叮囑學生下去自己復習,教師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讓學生下去鞏固學過的地理知識,但是學生一般沒沒人會自覺地去復習。所以為了讓學生對已經學習的知識進行鞏固,教師可以同課後延伸的環節,讓學生對已學知識進行鞏固。教師可以結合自己教學的不同需求製作一些小視頻,幫助學生鞏固新知。總之,微課是一種能調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手段,作為新時代的高中地理老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師素養,具備良好的微課應用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微課資源的利用,讓微課促進高中地理教學課堂的生動化、有趣化,讓學生在有微課參與的地理教學中實現全面的發展和提高。

作者:朱文斌 單位:昭陽區第一中學

參考文獻:

[1]周路.基於微課資源的高中地理教學探討[J].教學研究,2015.

[2]陳丹.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課程與教學,2014.

高中地理教學論文範文篇二

《 高中地理情景教學探究 》

摘要:高中地理情景教學即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典型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把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比較符合新課改對樹立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要求,學生在情景中主動學,學會學習。本文主要就高中地理情景教學的現狀及應用進行了探究和 反思 。

關鍵詞:高中地理;情景教學;形式創設;應用探究

1高中地理情景教學的意義

情景教學能夠創設一個輕松、愉快、濃厚的學習氛圍,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改變地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構建起科學高效的生態課堂,教師在教學中更多的是注重課堂氛圍情景的創設,和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使學生養成善於思考,善於探究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新課標要求學生“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高中地理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情景式教學將抽象的地理科學理論具體化、生活化,通過讓學生在生活情景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一方面使課堂不再是毫無生氣的灌輸式課堂,另一方面也使學生感受到地理學科的魅力,明白掌握地理知識不僅僅是應付考試,而應該是應用於實際生活中,真正地“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情景教學更符合後進生偏多的學校,情景式教學相比傳統教學方式,在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等方面優勢比較明顯,能更深層次地挖掘學生的潛能,有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高中地理情景教學的現狀

目前,新課改要求高中地理教師要更加註重學生發現和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全面綜合素質的發展,以往以教師為教學的中心,教學方式過於單一、機械的課堂,已經不能適應目前高中地理的教學要求。更多的一線高中地理老師逐漸意識到情景教學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性,並且部分教師開始付諸實踐,但是有些創設的教學情境並不符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使得情景教學的效果並不明顯,甚至很多教師在沒有弄明白什麼是情景教學的情況下,就開始盲目地在教學中流於形式地表演,教學還是“換湯不換葯”,從而失去了情景教學的意義,也達不到應有的效果。總結起來,目前高中地理情景教學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

2.1情景創設策略過於單一

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高中地理教學更加趨於多樣化,但是如果將多媒體素材,圖片、視頻等進行簡單的重復,那麼情景創設就會千篇一律,甚至無論學習任何內容都習慣性地使用多媒體,忽略教學內容,那麼創設的教學情景就會降低學生的體驗,降低課堂效率,偏離重點難點,回到了傳統教學方式的老路子上來。因此,教學中,創設的情景要因課堂內知識的不同而做出有效的調整,進行“因材施教”,多樣化情景化的教學模式也使得學生每節課都會有不同的體驗和感受,激發學習興趣。

2.2情景創設重視形式輕視內容

高中地理教學中,情景創設的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在實際的應用中,部分教師為了追求教學新穎,情景創設往往被作為“時髦”的方式方法引入地理教學中,所以,情景創設極盡花樣,無論課堂導入還是知識內容的教授都凸顯情景的新穎,但往往卻容易偏離教學的主體,教學中情景創設的活動,成為了一種形式化的內容,學生在學習中找不到重點難點,淡化了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和任務,華而不實。所以情景創設要適度,能體現教學的目標,使得情景的作用更加實用,更有價值。

2.3情景教學的開展缺乏 經驗

情景教學目前還主要存在於理論階段,教師在開展情景教學的過程中,更多靠不斷的自我摸索前進,所以情景教學經驗的缺乏使得情景教學的開展面臨挑戰,一方面,我們的一線教師,尤其是老教師深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思想轉變困難,教學中缺乏對情景教學的熱情,或者在教學中應用情景教學時照貓畫虎,對情景教學理解不夠深入,出現課堂導入採用情景創設導入,但是在教授實際知識內容時,卻按照傳統教學思路來,換湯不換葯。另一方面,教師忽略學生的感受,還是以“我”為主,不重視學生的情緒的變化,忽視課堂情景氣氛的渲染,再加上教師語言表達的不準確,使學生缺乏真切的感受,這些情景教學經驗的缺失,使得教師在開展情景教學時只得流於形式,而不能深入引導學生學習。2.4情景教學在課後練習階段的欠缺大多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比較注重情景教學在導入階段和合作探究階段的應用,而更多的會忽略了在課後練習階段的作用,上課前情景氛圍的語言或者圖片視頻的渲染,很容易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氣氛,而完成課上教學目標以後,學生課下的鞏固與練習沒有改變,還是以往的傳統模式,這樣便會減弱課上情景教學的效果,因為課後練習是學生在課上所學內容的消化和提高的階段,通過情景式引導型題目的訓練,更有助於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情景教學的創設形式

3.1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景

皮亞傑的知識結構理論表明,學生是在自己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和主動的活動中建構自己知識的。我國傳統地理教學過分注重知識的點的掌握,而忽略了知識跟實際生活的聯系,新課改要求學生能夠學會從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身邊的地理現象,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冷鋒過境的時候,可利用冬春季節冷鋒過境時,給人帶來的不同直接感受,讓學生討論發表看法,有同學會說天冷了,家長會叮囑多穿衣服,說明氣溫降了,有的會說下雪或者下雨了,有的還會說會有大風,往往是西北風,甚至有的學生還能夠比較起來過境前、過境時和之後的天氣狀況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直接觀察感受,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景,有利於學生回憶起很多日常身邊的地理現象,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究的慾望。

3.2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景

現代多媒體技術飛速發展,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地理情景越來越受到一線地理教師的追捧,相比語言文字的描述,圖片、音視頻的客觀展示更加直接,有效的凸顯教學情景,學生感受也更加強烈,既避免了文字語言描述的不準確,也能解決學生生活經驗缺乏,理解不到位的情況。將一個個地理現象通過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地展示在我們面前,盡可能多地調動了學生各種感知器官的參與,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探究的熱情。

3.3引入地理實驗創設情景

地理實驗跟物理化學實驗一樣,通過實驗既能驗證鞏固所學知識,也能調動學生的合作探究的積極性,地理實驗包括課上的模擬實驗也包括野外考察等活動方式,通過實驗,學生學會在“做中學”,不再像以前一樣死記硬背地理知識,而是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學習。例如:用實驗幫助學生理解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實驗過程:夏季,取兩個燒杯,一杯放水(代表海洋),一杯放等量的細砂(代表陸地),在兩個燒杯中均插入一支溫度計。把兩個燒杯同時放在太陽底下曬一定時間後,讀出溫度計的示數。再把兩個燒杯移入室內,過一定時間後,再觀察溫度計示數的變化。3.4利用地理游戲創設情景目前,將 教育 與游戲結合起來已經是一種趨勢,尤其是近年來RPG(RolePlayGame)網路游戲的流行,能夠結合游戲和地理學科的特點使學生在網路游戲中學習知識,既能寓教於樂,也能使學生樂於學習,真正實現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網路游戲開展角色扮演會受到條件限制,而採取真人角色扮演,採用課堂 辯論 等方式創設情景則更加有效方便。例如: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必修三就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以西氣東輸為例開展一場角色扮演的 辯論會 ,通過角色扮演,創設教學情境,了解我國天然氣目前開發狀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角色:輸出地當地居民、輸入地當地居民,政府官員、油氣開發商、環保組織官員等角色,從自己承擔角色的利益考慮,討論就是否應該進行天然氣的跨區域調配,闡明自己代表一方觀點的理由。

4高中地理情景教學的反思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發展,傳統教育方式逐漸不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情景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其發展備受社會關注,在知網上以“情景教學”為主題進行搜索,從2006年-2016年,共找到9,694條結果,而從2013年-2016年,搜索結果就達到了5216條,這說明情景教學越來越受到關注。高中地理採用情景教學具有優勢。高中地理知識面廣,涉及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情景教學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平台,將高中地理邏輯性強,內容多的特點用生活化、趣味化的方式體現出來,讓學生能夠接受,並達到喜歡實用性十足的高中地理情景教學模式。開展高中地理情景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同層次的學生,情景教學應該有所區別,量身定製具體可行的情景開展有效教學,這樣既有利於地理素養較好的學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提高,也能激發起地理素養欠缺的學生的學習熱情,體現地理情景教學的優勢,使學生達到《地理課程標准》的基本要求。情景教學存在局限性。情景教學並不適用於所有內容,在開展地理教學活動時,要將情景教學與其他的教學模式有效地結合起來,不是每一個知識點都適合運用情景教學,如果千篇一律,不考慮實際情況,這樣很容易導致課堂的重難點不分,情景教學就會應付了事,形式化嚴重。開展高中地理情景教學是一個不斷摸索前行的過程。情景教學的開展過程要做好學生的有效評價,及時的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並不斷的做出調整,使得參與討論的學生得到鼓勵與提高,培養起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興趣,真正的由被動學轉變成主動學。

作者:高峰熙 單位:山東省莒縣文心高級中學

參考文獻:

[1]賴漢林.情景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3(10):65.

[2]白興華.情境體驗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陝西師范大學,2014.

[3]王天.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情景教學[J].新課程(中),2014(10):40.

[4]陳兵.淺析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情景設置[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4(1):83.

[5]張伶俊.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實施情景教學[J].神州,2014(11):198.

[6]蔡銀銀.高中地理情景引導教學實踐與反思[J].新課程(教師),2009(2):24.

高中地理教學論文範文篇三

《 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 》

摘要:在高考當中,地理學科占據重要的比例,如果可以取得高分那將會大大提高自己的整體成績。除此之外,地理學習也是提升個人素質,增長個人常識量的一種手段,學生需要給予重視。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地理,從而實現教學的目的。 文章 將會從實際出發,對如何提高高中地理學習的興趣進行系統分析。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學生學習興趣;興趣培養;途徑探索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更是學生研究問題的動力所在,對於他們日後的發展與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高中的地理知識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知識點較多且跨度較大,對於一些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來講也有相應的難度。因此,地理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中從學生的教學興趣入手,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才能真正的提高地理教學的效率。

一、利用科目固有的特色,引導學生愛上地理

地理主要是對地球上的環境、自然現象、人文現象等進行研究,闡述他們之間的關系。高中的地理學科主要包含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兩部分,有著多種多樣且富有變換的現象,這些都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重要元素。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根據需要,運用一些特色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習,相信只要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就能喚起他們的興趣,讓學生自主走入學習的空間中。地理學中有很多非常奇特的現象都能作為亮點,而且這些知識也都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重點。比如:沙漠中的水並不是從天而降的,而是地下凝結而成的;在青藏高原的海拔5000米處可以看見熱帶的風光,原因是受到印度洋暖流影響,加上此處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因此生成獨特的熱帶風景。這些超乎尋常的地理現象完全可以誘發學生潛在的好奇性,進而認為學習地理是一項非常有趣的任務,並不是單純的那些枯燥理論知識。

二、巧用邏輯關系,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好奇是每一個人的天性,當好奇心被激發的時候就是授課的最佳時機,因為學生會帶著好奇去思考、去回答相應的問題。在教學中,地理教師必須要立足於地理教材中的重點知識,以“不斷提問、誘發思考”的方式進行授課,教師要針對問題給予學生一定的啟發,讓學生自主的揭秘真理,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同時,還有就是教師必須讓學生認識到實際地理知識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它無處不在,只不過是隱匿在大家習以為常的思想當中。例如:人類生活在地球上,為什麼大家看到的天空會是藍色的;常言道“瑞雪兆豐年”,這句話中蘊含的地理知識是什麼;為什麼在正常的氣候下,下午兩點鍾的氣溫是一天中最高的時候,為什麼不是正午。以上這些問題都是陪伴著學生的,只不過大家忽略了而已,但是究其原因,很少有人會深究到底是為什麼。這就要地理教師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在幫助學生思考的時候給予完整的解釋,滿足學生的求知心理。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告知答案要避免平鋪直敘,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並且引導他們走向真理,最終由教師進行總結。整個學習的過程,學生可以享受獲取正確答案的滿足感與幸福感,更重要的是獲得了地理知識,培養了他們思考與想像的能力,讓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三、利用多媒體設備,降低學習難度

高中的地理教學,很多知識點過於抽象,學生在理解上有時會有困難。隨著科學技術的普及,投影媒體的利用為地理教學提供了方便,它能有效地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優化教學。教師利用投影片可以製造或者模擬一些地理運動現象,展示運動過程,讓抽象的變為具體,這樣一來學生接收到的信息就是動態的,更容易理解的。配合多媒體,教師要以簡練精闢的講解為學生講授相關知識,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太陽直射點的規律性運用與晝夜長短的因時而變”這個知識點不僅是重點更是難點,很多學生會由於它的過於抽象而無法理解其中的奧妙,久而久之就會放棄這部分的學習。針對於此,教師可以製作flash動態圖,將赤道、南北回歸線等關鍵信息放入其中,整個flash會演示太陽直射點從北回歸線慢慢地向南移動,其中的陰影部分就是黑夜,大家會發現北半球正午的太陽高度逐漸縮小,白晝時間開始縮短,而且北極圈中的極晝現象將會不斷縮小范圍,這一現象在南半球正好是相反的……整個過程配合教師的講解將會在5-10分鍾左右,等到整體演示完畢之後,教師要總結出具體的規律與結果,這樣就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讓學生更為牢固的記住相關問題。

四、多元化教學,巧妙利用 諺語 、口訣等提高學生記憶

在地理教學中,很多知識都需要學生去記憶、去理解,但是每當內容增多後,學生記不住,就會產生厭煩的心理,甚至會失去學習的興趣,這一點一直都是阻礙學生學習地理的一大因素。因此,教師需要自我探索,准確把握區域地理中的聯系規律,可以發揮想像編纂成為一個個朗朗上口的口訣,經調查表明,學生對於一些有意思的口訣非常感興趣,而且記憶起來非常快,在考試的時候經常會在草紙上寫上口訣,便於答題。口訣教學可以排除知識本身的干擾,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從而產生一種強烈的記憶情感,既能增強學生學習地理興趣,還能活躍氣氛,消除壓力,這也是目前我國各大高中地理教學中逐漸開始普及的一種教學方法。例如:在講授我國開放性的海港城市的時候,學生必須要記住我國這14個開放性質的城市,這對於學生來講難度很大,死記硬背效果也很差。如果可以編成口訣,學生掌握規律自然背誦起來就容易得多:江海連波通三州,秦皇雲煙上青天。這就是隱含14個城市一句詩詞性的口訣,簡單易懂,學生非常容易掌握。

五、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已經對如何培養高中地理學習興趣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學生如果想要學習好地理這樣的學科,首先就需要對其感興趣,只有自己願意學習、愛學習,才有可能消化地理的相關知識。教師在授課階段必須要設計一些互動類的特殊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進行引導,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讓地理成為他們進步的一大助推力。

作者:許萍 單位:鄭州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葉志龍.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探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02).

[2]陳偉.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策略的探討[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4(11).

[3]劉恆.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不容忽視[J].華夏地理,2015(06).

有關高中地理教學論文範文推薦:

1. 淺談高中地理教學論文範文

2. 淺議高中地理教學論文範文

3. 高中地理教學優秀論文

4. 中學地理教育論文

5. 關於地理教育的論文

6. 初中地理教學論文範文

7. 初中地理教學研究小論文範文

⑶ 急求一篇高中科學關於地理的小論文,急

研究動機:滑坡、泥石流破壞人類生存環境,對工農業生產帶來極大危害,危及人類生命和財產安全。 研究目的:為人們應對滑坡、泥石流災害提供參考。 研究方法:①分析災害形成的自然因素和認為因素;②了解災害發生特點;③判斷災害發生的多發地區;④對災害實行動態監測;⑤對災害進行調查和評價;⑥對研究所得經驗和結論進行總結。 研究內容:分析災害發生的前因後果以及災害程度和災害所帶來的損失。 研究結論:滑坡、泥石流災害危害大,影響范圍廣,影響人們生產生活,危及人類生命和財產安全。 研究心得:我們應當加強災害的監測、預報工作和科學研究,力爭早做准備,把災害帶來的損失降低到最小。 謝謝。

⑷ 高中生地理小論文怎樣寫

地理無處不在
生活與地理密切相關,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識與技能。
首先,服飾材料與地理環境密切相關。桑蠶生產適宜亞熱帶,浙江的杭嘉湖地區、廣東的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國重要的蠶絲產地。而太陽光照好的新疆地區是我國長絨棉的最重要產區。人們喜愛的羊毛衫與皮衣,原料主要源於我國西部牧區盛產的羊毛和各種皮革。其次,服飾樣式與地域特徵有關。在炎熱乾旱的阿拉伯地區,人們喜歡身著白色寬松的長袍。在氣溫日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我國藏族牧民往往穿一個胳臂可以露出來的「不對稱」的大袍。第三,服飾變化與氣候變化有關。在四季分明的地區,人們一般都要准備幾套與季節相對應的衣服,夏季男士的短袖襯衫、T恤與女士的連衣裙,春秋季的休閑裝和羊毛衫,冬季的滑雪衫和皮夾克等。相反,在「四季無寒暑,遇雨便成冬」的我國雲南昆明一帶,形成了「四季服裝同穿戴」的獨特景觀。
從主食結構上看,由於水熱條件的不同,我國北方以種植小麥為主,南方以種植水稻為主,故形成了「北面南米」的格局。另外中國「八大菜系」的烹調技藝各具特色,素有「南甜北咸,東辣西酸」之說,它的形成也與地理環境有關。就拿「南甜北咸」的形成來講,就與我國南北方的氣候差異有關。我國北方地處暖溫帶,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氣溫年較差大,在過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難以過冬,同時又不捨得一時「揮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來慢慢「享用」,這樣一來,北方大多數人也就養成了吃鹹的習慣。南方多雨,光熱條件好,盛產甘蔗,比起北方來,蔬菜更是一年幾薦。南方人被糖類「包圍」,自然也就養成了吃甜的習慣。北方人不是不愛吃甜,只是過去糖難得,只好以「咸」代「甜」來調劑口味了。雖說北方現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
傳統民居的樣式、材料大多受當地自然地理條件的影響。例如北美因紐特人用冰塊作外牆;草原上的牧民為適應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黃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黃土直立性好的特點開鑿窯洞來居住;西南炎熱的少數民族地區以竹樓為主。當今商品房的開發也要考慮很多地理因素,如居住的交通位置、周邊配套設施的空間組合、周圍環境質量綜合狀況、居住區內部環境設計以及房子的朝向、採光、通風、層高、間距等因素。
人們的出行與地理環境密切有關。在高山峽谷中,人們利用峽谷之中的急流乘皮筏子漂流;在莽莽沙海里,駱駝成為「沙漠之舟」;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人們騎著駿馬弛騁如飛;在江南水鄉,人們利用船舶在江河上穿梭往來。人們出行,無論是旅遊還是出差,都要根據天氣與環境情況,決定出發時間與選擇交通方式。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不僅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增強生活能力,提高對未來生活的適應能力,更大程度地滿足生存的需要,而且對當今綜合素質人才的培養也是十分有益的。

⑸ 高中生地理小論文怎樣寫

-[高中生地理論文範文] : 隨著高考制度的不斷改革,高中地理學科重回高考之列,目前是「3+綜合」考試模式中「綜合」科的一門,這無疑使高中地理教學極大地從應試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而且隨著高中地理教材的改革,高中地理新教材更適應了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需要,地理學科具有的鮮明特點必將為我國培養具有新世紀創新人才作出更大的貢獻。下面我以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學為例,談談地理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科學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的。
一、 以樹立學生科學正確的人地觀來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科學正確的人地觀是21世紀各行各業人員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素質,是學校教育必須培養的一種觀念,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正是地理教育的優勢。地理教學就是要讓學生懂得人類是地球環境的產物,是地球大家庭的產物,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動物、植物有共同享用地球環境及自然資源的權利。如果人類按自然界的發展規律辦事,自然界的一切就會和人類和諧發展,自然資源也會按照人類的需求達到永續利用的目的;如果人類對環境為所欲為,違背了自然界的發展規律,自然界就會用各式各樣的自然災害來懲罰人類。從而教育學生愛護大自然,保護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介紹了許多當前人類面臨著的全球性的環境與發展問題:人口劇增,資源過度消耗,環境嚴重污染,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溫室效應加劇,酸雨增多,臭氧層出現空洞等。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剖析這些案例,分析其成因、後果及解決辦法,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觀,認識到自己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認識到保護環境就是保護自己的生存權利,就是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 ——地球。

⑹ 求一篇高中地理的教學論文

高中地理教學論文(一)
一、地理板書的作用
1.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是隨著板書的不斷呈現和不斷更新而轉移的。因此,板書可以緊緊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全神貫注地進行學習。
2.能使教學內容具體化和「活」化地理板書是以綱目、圖表和表格等形式把教學內容概括化和具體化的,並隨著教學進程而逐漸呈現、一再更新,而使教學內容活化起來,有利於學生學習。
3.為學生編擬讀書提綱做出示範
教師的板書是學生編擬學習提綱的範例,學生通過抄寫板書,可以逐步學會編擬讀書提綱的方法,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地理教科書的能力。
二、設計地理教學板書應遵循的原則
1.板書設計要體現科學性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它是一門具有較強科學性的學科,教師傳遞給學生的地理知識應當是客觀的、准確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設計板書時也應遵循科學性的基本原則,這樣的板書才能為學生提供准確的科學的知識和信息。此外,板書是學生獲得學習內容的渠道之一,因此,教師要保證板書中的字、詞、符號等信息准確無誤,以免給學生帶來學習上的障礙和困難。
2.板書設計要具有啟發性
板書對學生來說具有指引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設計板書時要在依照科學性的基礎上,體現出一定的啟發性,這樣就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能夠充分將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比較、歸納總結,以及判斷推理等,進而得到更多的知識和信息,使自己的地理知識之樹更加繁茂。要體現板書的啟發性,就要求我們高中地理教師認真研讀教材,找出基本脈絡,並精心設計出能夠反映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能提示地理事物規律的具有啟發性的板書。
3.板書設計要有整體性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每節課所講的內容應當是一個或者幾個重點問題,這就決定了每課時的教學內容都是相對完整的整體,這就要求板書也具有整體性,而不能成為沒有聯系的幾個板塊的簡單羅列。高中地理教師在書寫板書時應充分體現出知識間的聯系性,並要考慮到整體布局情況,板書的重心應盡量與黑板的中心重合,上下左右要留出適宜的寬度,同時還要注意板書的布局不能「一頭沉」,以免破壞布局的完整性。
4.板書設計要體現藝術性
優秀的板書不僅是重點突出、布局合理,直觀清晰的,還要能夠給學生視覺上的享受,學生對亂塗亂畫的板書不會有好的印象,更不用談從板書中獲得有效信息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運用文字、圖標、表格等形式設計板書,體現出書法美、結構美,展現出藝術性的效果,這樣才能使學生賞心悅目,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三、地理板書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從以上論述中,我們知道了地理教學中板書設計的作用和重要性,但是要想設計出優秀的板書,不僅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還要注意一些具體的問題,這樣才能使板書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1.教材內容是板書設計的依據
地理教師在設計板書時,要遵循形式為內容服務的原則,不能為了形式上的美觀、色彩,而使教學內容失真,或者遺漏某些知識要點。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採取恰當的板書形式,並使其保持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這樣的板書設計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才有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倘若板書設計只重形式而忽略內容,將會弄巧成拙,使板書成為教學的干擾因素,影響教師的講解,以及學生的知識獲取。
2.處理好板書書寫與講解的關系
板書在教學過程中的什麼階段書寫,也是值得教師研究和思考的。有時教師可以邊講邊寫;有時可以先寫板書,然後師生一起分析;還有的時候是教師先分析、歸納,然後再板書,具體採用哪種形式需要教師視教學的需要而定。另外,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因講解而忘記板書,然後再去補寫,或者因過多板書而影響講解時間的現象應該避免,要堅決克服板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3.處理好板書設計與運用的關系
板書設計是教師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根據教學需要而事先設計的,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在實際教學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進而影響教學的順利進行。例如,有時板面不夠寫,有時來不及書寫等。要解決這些問題,除了要求地理教師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外,還需要教師在課前進行必要的試寫。另外,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增減和調整,但必須講究板書的完整性。綜上所述,作為高中地理教師,我們應當認真研究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需求設計出布局合理、重點突出、新穎獨特、充滿美感的優秀板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學質量。

高中地理教學論文(二)
一、課堂教學
如果把教學比作建設一座高樓,那麼課前准備是為建設准備物資,課堂教學就是將各種物資進行整合,進行真正的建設了。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主要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一)用適當的方法進行課堂導入
萬事開頭難,好的課堂導入無疑會讓整節課有一個好的開頭,進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課堂導入的方法有很多,這里只對其中的三種進行簡單介紹:趣味導入、材料導入和直接導入。所謂趣味導入即是用一些有趣的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導入方式。比如,我們在介紹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情況時,就可以將地圖或地球儀展示給學生,讓其自己動手尋找;而在地貌學習模塊中,我們可以將風蝕地貌模型、黃土地貌模型展示給學生看。材料導入的材料可以是一個小故事、一篇文章,甚至是帶有地理知識的一句話。材料可以是教師准備,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搜集。比如,我們可以用「黃梅時節家家雨」「黃梅雨里一人行」等詩句材料來導入即將學習的梅雨知識。趣味導入、材料導入形象生動,更容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直接導入就是開門見山,比如,「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等,這種不做任何鋪墊的導入方式更加直接,也更適合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模式。

(二)優化教學模式,改善教學方法
首先,優化教學手段。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比如,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技術手段播放視頻和幻燈片或者利用地理教學模型來進行模擬教學等方式來吸引學生,將學生的注意力更多地轉移到課堂教學中來。其次,教師應時時刻刻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課堂教學應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教師個人的授課特點、每個學生的個性和學習情況、每個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水平等。在課堂上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互動,鼓勵學生多提問、敢提問,不要怕出錯,不要怕被嘲笑。同時,教師還應在適當的時候加大課堂傳授的信息量,針對學習比較優秀的、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習比較困難的不同類別的學生分類進行不同量知識的傳授。再次,倡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主要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幾個人一小組,對學習內容進行自主探討。教師要多鼓勵學習小組對一些地理現象(可以是生活中的,也可以是學習中遇到的)進行觀察、實踐、探討、研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從而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相互幫助,共同提高。最後,改良考核機制。考核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對教師的考核,另一方面是對學生的考核。對教師的考核不僅要考慮到學生分數、升學率等教學成果,也應把教學模式、教學創新等方面考慮在內。對於傳統的只憑分數對學生進行片面評判的評判標准我們應及早拋棄,新課程標准下的高中地理教學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傳統評判一個學生是否優秀的標准僅僅限於考試分數,將學生按成績進行等級劃分,這樣不僅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利於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更不要說為國家培養更高水平的人才了。因此,我們在評判學生是否優秀時,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比如其課堂表現和反應等,當然,學習成績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並對學生進行適時適當的鼓勵和指導。
二、課後鞏固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們在抓好課前准備和課堂教學的同時萬萬不能忽視課後的鞏固。課後鞏固主要是通過教師布置作業來進行的,那麼課後鞏固的效果也就主要在於作業的質量。第一,教師可以合理降低作業的難度,從而讓學生對高中地理學習有充足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第二,教師要對作業量進行合理安排,避免由於過於繁重的作業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也避免學生為了做作業而做作業,使學生的地理學習變成一件很痛苦的事。第三,教師要因地制宜,多布置一些和學生的生活環境有關的地理課後作業,從而使地理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提高學生對所學地理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同時,學生在課後也應根據自身實際的學習情況和個人學習興趣,自行進行各種形式的課後鞏固與知識的拓展。比如,自己去圖書館借閱相關地理書籍等方式。最後一點,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時時注意反思、總結、鞏固課堂上所教學的知識,從而切實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質量。教育是科學,也是藝術。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呈現出全新的面貌。然而路還很長,我們應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在關注學生內心世界的健康發展的基礎之上,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入手,抓好高中地理教學的課前、課堂、課後,從而讓高中地理教學越來越好,煥發出勃勃生機。

高中地理教學論文(三)
一、開展一些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課堂的上課氣氛和課外的上課氣氛是不一樣的。相比較而言,課外的上課氣氛比課堂的上課氣氛要更加濃烈一些,學生在課外上課會比在課堂上更加地積極主動。所以,教師應該多多開辦一些課外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他們去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當教師將書本上的一些理論知識講解得差不多了,就可以開展課外認識活動,促使學生更深一步地理解這些理論內容。當講到野外辨別方向的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到野外去,並根據書本上說過的內容來辨別方向。例如,可以看樹葉的茂盛程度的不同來辨別方向,長得比較茂盛的那一邊就是朝著太陽的,或者是看樹輪的密集程度,樹的年輪之間的間隙越窄就說明樹輪就越密集,而朝著北邊的樹輪一般都比朝著南邊的的樹輪要密集,也就是說,樹輪長得比較密集的那一邊就是北邊,比較稀疏的那一邊就是南邊。
二、結合多媒體來教學
教師利用多媒體來給學生上課,不僅可以提高課堂的趣味性,還能豐富教學內容。興趣可以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去學習,能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內容,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所以,教師要把提高學生的興趣作為上課的前提條件,這可以使學生更加專心、用心地聽課,能更好地掌握教師所講的知識了。這樣,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增加了,課堂反饋就多了,教師的教學任務就完成了,教學的有效性也就得到了提高。例如,教師可以結合電影來學習書上的內容,可以播放有關地震的電影給學生看,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到地震對我們的生活所產生的影響以及地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地震是如何形成的,教師可以播放一些科普片。這些科普片將地震的形成過程用電腦製作了出來,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地震形成的過程了。教師也可以借地震的形成過程來給學生講解影響地震的因素有哪些,這樣地震的形成、影響因素和對我們生活所造成的影響等內容就都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出來了。結合多媒體來教學,教師的講解就會變得更加具體化了,學生也就能更好地接受知識了。
三、結合當地的地理情況來進行教學
國家根據不同的地理情況劃分了不同的地區,每個地區的地理情況都不一樣,所以教師可以適當地結合當地的地理情況來進行教學。例如,我們國家大部分都位於亞熱帶,而非洲位於熱帶,所以當教師講述亞熱帶的時候就可以根據我們國家的情況來講解,當講到熱帶的時候就可以根據非洲的情況來講解。如果位於高原地帶,那麼,教師在講述高原地帶的時候就可以根據當地的一些情況來講解書上的內容,如高原地帶的氣候是怎樣的,空氣的稀薄程度是怎樣的等。
四、結合書上內容來解釋當地的一些特殊地理現象
教師要想調動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積極性,就要告訴學生學習地理是有用的,對實際生活是有幫助的。教師可以用地理知識來解釋一些常見的地理現象,並根據教學內容來提問一些問題,如沿海地帶就經常遇到台風,那麼台風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台風所造成的影響有多大?新聞上經常說到的風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台風眼又是什麼?這樣,學生就會帶著問題來聽課,當教師講到相關的內容的時候,他們就會很認真地聽課,這就提高了教師教學的有效性。地理雖然有點枯燥,但是不能否認它對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高中地理作為有著實際生活意義的科目之一,學生應該好好地學習它。教師也要注重教學的效率問題,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⑺ 高中地理小論文4000字(關於家鄉南陵的地形地貌、河流污染、大氣變化、

人與自然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人類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環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環境的作用越來越廣,影響程度越來越深,對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的破壞也日益增強。同時,環境的反作用已使全球的環境問題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此,大家要行動起來,為解決環境問題盡一份責任。人類進入工業文明時期以來,科學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數量急劇膨脹,經濟實力空前提高,人類對自然資源開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開發利用,由此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其中包括全球氣候變暖,氧層的破壞、大氣污染與酸雨。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大量的燃燒礦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氣等。向大氣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由此增強的溫室效應會加劇氣候變暖,全球氣候變暖的一個直接後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熱膨脹,導致海平面上升。隨著氣溫加速上升,預計到2100年,一些沿岸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島國將面臨被淹沒的威脅,海平面上升還會傢具暴潮和洪澇災害,造成城市排污系統失效;海水倒灌則導致土地和農田鹽漬化。過多地適用氯氟烴化學物質(用CFCs表示)是破壞臭氧層的主要原因。氯氟烴是一種人造化學物質,1930年由美國的杜邦公司投入生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尤其是進入60年以後,開始大量使用,主要作用氣溶膠、製冷劑、發泡劑、化工溶劑等。另外,哈龍類物質(用於滅火器)、氮氧化物也會造成臭氧層的損耗,臭氧層被破壞造成地球紫外線增加,紫外線會破壞包括DNA早內的生物分子增加罹患皮膚癌、白內障的幾率、而且和許多免疫系統疾病有關。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受致命的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受破壞,作物減產,加強溫室效應。大氣污染主要與汽車尾氣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煤炭燃燒產生的硫氧化物、煙塵等有關。由大氣污染引起的酸雨是20世紀50年代以後才出現的環境問題。工廠排放的含硫污染物進入大氣層後,與水汽結合形成亞硫酸和硫酸,從而使降水呈現出較強的酸性,落到底面即為酸雨。酸雨毀壞森林,使湖水酸化;腐蝕建築物、塑料和金屬設施;使土壤酸化,從而影響農作物的生長造成減產。我國長江以南重慶、四川、貴州、廣東、廣西、江蘇、江西、浙江等省市受酸雨污染嚴重。這一時期,環境問題上升成為從根本上影響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問題,危及整個人類的生存,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為解決這一問題,謀求人地關系協調,必須堅持之路可持續發展。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稱為可持續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必須遵循三項原則:公平性,持續性,共同性。堅持可持續發展也就是創建一種心的生產方式、新的消費方式、新的社會行為規則和新的發展方式。這需要我們轉變觀念,調整行為,加強國際間的合作。需要轉變的觀念包括發展觀、資源觀、環境觀、倫理道德觀和消費觀等持續發展的發展觀認為,經濟增長只是發展的一部分,用經濟增長代替發展是片面的。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追求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發展,其中包括環境質量的改善、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人的精神修養的提高、社會風尚的改善,科學技術水平的進步等。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要求人類重新認識和評價自然界對人的價值,並在經濟核算系統中加以考慮。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要達到就有可持續意義的經濟增長,必須重視能源和原料的適用方法,以求減少損失,杜絕浪費,並盡量不讓廢物進入環境,以減輕對環境造成的壓力。可持續發展呼籲人們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要求人們在生產時盡可能少投入,多產出,在消費時盡可能多利用、少排放。調整行為主要是指政府行為、市場行為和公眾行為三種。政府行為的調整主要包括:落實環境保護有關法律;防污染為主,控污染發生;大力發展環保產業;計算某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力;完善各種環境稅費的徵收;加強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管理;加強對產品的環境監督管理;樹立環境與發展的綜合決策機制等。市場行為的調整主要包括:變末端治理為全過程的清潔生產;實行科學管理;行業經營目標兼顧經濟、社會、環境三個目標;策劃企業發展戰略;具體可行的環境行為標准融入員工的考評、獎懲機制;減少流通領域的浪費等。公眾行為的調整包括;積極參與環保活動;用環保產品;少過度包裝,倡導簡朴生活;普及環保知識;實行垃圾分裝等。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就意味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進程。要從現在運行的傳統模式轉換到一個變化很大的新模式中去,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轉變。同時,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合作夥伴關系《21世紀議程》明確了世界各國對於保護地球「共同的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人類歷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會變革,它的成敗關繫到人類這個物種的生存或者滅絕。我們每個人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改變著地球環境。因此,我們倡議: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對廢品進行回收利用;綠色消費,選購環保產品;珍愛生靈,萬物共存。要做到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我們要了解當前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知道這些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進而理解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人類的必然選擇。

⑻ 高中地理小論文 100字

學科分支

地理學沒有一個公認的分類體系。在西歐,地理學分為通論地理學(即部門地理學)和專論地理學(即區域地理學)兩部分,通論地理學中分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分支下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前蘇聯把地理學分為自然地理學和經濟地理學兩大分支,然後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西方學者把地理學分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部分,或分為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三部分,下面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自然地理學

自然地理學利用生物學來研究,是一種系統的地理學、了解全球性植物群和動物區系樣式,利用數學、物理學來研究地球本身的運動以及它和其他太陽系中星體的關系,是研究位置和空間上地球變化的學科。

⑼ 高中地理小論文

地理
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英文中地理一詞則來源於希臘文hê gê(意為「地球」)和graphein(意為「寫」)。

中國古代最早的地理書籍包括了《禹貢》和《山海經》等。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研究對象

地理學研究地球表面同人類相關的地理環境。

* 地球表面:地理殼-景觀殼-地球表層-大氣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人類圈-陸地-海洋

山脈-大陸架-氣候-植被

人類生活:鄉村-集鎮-城市-人種

國家 -- 世界政區 -- 各國首都 -- 洲 -- 地區 -- 州 -- 省 -- 自治區 -- 特別行政區 -- 聯盟 -- 市 -- 縣 -- 自治縣 -- 旗 -- 郡 -- 城市 -- 城鎮 -- 村落 -- 地名 paz

學科分支

地理學沒有一個公認的分類體系。在西歐,地理學分為通論地理學(即部門地理學)和專論地理學(即區域地理學)兩部分,通論地理學中分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分支下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前蘇聯把地理學分為自然地理學和經濟地理學兩大分支,然後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西方學者把地理學分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部分,或分為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三部分,下面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自然地理學

自然地理學利用生物學來研究,是一種系統的地理學、了解全球性植物群和動物區系樣式,利用數學、物理學來研究地球本身的運動以及它和其他太陽系中星體的關系,是研究位置和空間上地球變化的學科。

* 綜合性
o 綜合自然地理學
o 古地理學
* 部門性
o 地貌學
o 氣候學
o 水文地理學
o 土壤地理學
o 生物地理學
+ 植物地理學
+ 動物地理學
o 化學地理學
o 醫學地理學
o 冰川學
o 凍土學
o 物候學
o 火山學
o 地震學

人文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更注重地理學中社會科學的成分,從非物理的層面來考察整個地球的行為模式,是以人地關系的理論為基礎,探討各種人文現象及人類活動的地理分布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它可以被劃分為以下及格廣義的分支:

* 社會文化地理學
o 人種地理學
o 人口地理學
o 聚落地理學
o 社會地理學
o 文化地理學
o 宗教地理學
* 經濟地理學
o 農業地理學
o 工業地理學
o 商業地理學
o 交通運輸地理學
o 旅遊地理學
* 政治地理學
o 軍事地理學
* 城市地理學

其他分支學科

* 歷史地理學-區域地理學-地圖學-地名學-方誌學-理論地理學-應用地理學-地理數量方法-計量地理學-景觀生態學-地理信息系統,其中地圖學-地理數量方法-計量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地理實察方法,可合稱為地理技術方法學門。

⑽ 高中地理小論文範文

漫談地球
一、 地球的宇宙環境
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是指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環境,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理解。宏觀層面上是指地球在天體系統中所處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微觀層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陽系中所處的位置。在無限的宇宙空間中,地球只不過是滄海之一粟,它處在永不止息的運動中。
二、 地球的特點
1、 自身構成特點
(1) 內部構造:地球的內部結構可以分為三層:地殼、地幔和地核。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量氣體聚集在地球周圍,形成包層,這就是地球大氣層。
(2) 運動周期:地球就像一隻陀螺,沿著自轉軸自西向東不停地旋轉著。她的自轉周期為23小時56分4秒,約等於24小時。 同時,地球還圍繞太陽公轉,她的公轉軌道是橢圓形,軌道的半長徑達到149,597,870公里。 公轉一周要365.25天,為一年。
2、 普通性與特殊性
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在太陽系九大行星中,從質量、體積、運動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員,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級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為太陽系中特殊的一員。
(1) 普通性
地球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地球在太陽系中並不居顯著的地位,但由於人類定居和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對它不得不尋求深入的了解。 它是行星地球, 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地球是第3個行星,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是1.496億千米,這個距離叫做一個天文單位。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質量、體積、平均密度和公轉、自轉運動,與其它行星相比,尤其與類地行星相比,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按八大行星離太陽的距離來說,地球處於第三位;按質量和體積比較,地球都處於第五位。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速度,在八大行星中,既不是最快,也不是最慢,其平均密度與其它類地行星也差不多所以,從這些方面看,地球確是一顆普通行星。
(2) 特殊性
自身條件:地球只是一顆普通的行星。但由於地球在太陽系中是唯一具有水圈和生物圈的行星,其大氣圈也是獨特的。它具備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處的大氣厚度和大氣成份,適宜的太陽光照和溫度范圍等,在地球上產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級智慧生命——人類。從這種意義上說,地球是宇宙中一顆特殊的行星。
外部環境: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看,主要有以下兩個有利條件:(1)太陽在過去50億年中沒有明顯的變化,並還將保持這種狀態達50億年之久,這就使地球有穩定的光照條件,生命從低級向高級的演化沒有被中斷。(2)太陽系的各大行星和大多數小行星都以近似圓形的軌道圍繞太陽運動,不僅公轉方向一致,而且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幾乎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它們各行其道,互不幹擾,使地球處於一種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之中。
三、 地球是我們人類生存的家園
它是美麗的。我們要愛護她,保護她。

閱讀全文

與高中地理小論文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