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高中地理教具都有哪些

高中地理教具都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2-18 22:20:49

①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通過對西安市臨潼區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現狀實施進行了訪談以及問卷調查,並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在有關的有效教學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筆者認為:一般情況下,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一、明確地理科目的社會價值
地理科目在中學處於一種非常尷尬的地位,被稱為「副科」,在大學里被稱為「小科」,社會、學校、家庭、學生普遍對地理科目不重視,導致地理科目地位不高,學生在思想上不重視,阻礙了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順利實施。所以,筆者認為,實施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首要對策就是要明確地理科目的社會價值。
1、向學生介紹地理科目的重要性
中學地理學科是中學課程中唯一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學科,是各學科中唯一以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與環境關系及可持續發展為內容的一門學科。通過地理課程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方法,而且也可以使學生學會從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等方面理解和認識人類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的重大問題以及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對策。通過學習還可以使學生成為「活躍而負責任的公民」,從而使學生具有全球意識和參與國際交往、合作與競爭的能力,具備迎接21世紀挑戰的素質。
2、通過媒體向社會各界宣傳地理
向社會宣傳地理是依靠地理研究專業部門針對不同的年齡、不同的人群按照社會分工的不同,通過各種媒體廣泛介紹地理,讓人們親身體驗地理。[1]地理研究專業部門可以通過各類地理刊物向社會各界宣傳地理,例如,美國的《大眾科學》、《國家地理雜志》、《地球》;日本的《牛頓》;澳大利亞的《國家地理》;加拿大的《加拿大地理》;我國的《中國國家地理》、《人與自然》等地理雜志都是很好的宣傳地理的工具資料,只是有的雜志價格太高,目前只是被少數的高收入人群所接受。此外,我國的地理雜志,如《中學地理教學參考》、《地理教學》、《地理教育》、《地理科學》等指導地理教育教學的刊物比較多,學術性太強,很難讓社會其他非地理教育工作者接受。所以,建議地理研究專業部門多辦一些有關地理趣味性比較強的,又價格比較合適的地理雜志,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地理知識的需求。
3、嘗試現有考試制度的改革
作為高中地理教師都知道,中考不考地理,地理在初中只學習了兩年,初三沒有開設地理課,導致學生初中地理知識欠缺;高一沒有文理分科,所有的高中學生都學習地理,高二第一學期文理分科,只為理科學生開設一節地理課,到了第二學期,學業水平測試以後,只有文科學生學習地理,文科學生經過三年的地理學習,到了填報志願的時候卻不能報地理專業,地理專業在大學分屬於理科,只有理科學生才可以填報地理專業,這顯然可以看出我們現有的考試制度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雖然這次新課改提出了地理是唯一一門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課程,明確了地理學科的地位,但在課程安排、課時分配中並沒有真正的體現,和語文、數學、英語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地理學科無論是對文科學生還是對理科學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所以筆者建議可以嘗試改革現有的考試制度,有效提升地理學科在高中學科中的地位。
4、加大對地理教學的財政投入
在臨潼區的初高中學校中,地理教具普遍很少,而且是老化嚴重,很多教具是破爛不堪,不能再用,有的教具只是學校為了應付有關部們的檢查,臨時添設的,有的根本就不能用。有的有責任心的高中地理教師為了搞好地理教學,自己花錢去買地圖、地球儀等教學用具,由此可見,學校對高中地理的投資很少,不能滿足地理教學的需求。所以,筆者建議,各級政府、教育部門、學校要加大對地理學科的財政投入,比如,建設地理教室、建設地理園地、建設地理實驗室、配備地理實驗儀器、購買新的地理教學用具等,滿足高中地理教學的需求,為更好的實施高中地理有效教學做好硬體上的保證。
二、提升地理教師的專業素質
1、有效研讀課標
在高中地理新課程有效教學的實施過程中,作為高中地理教師應該熟讀課程標准、研究課程標准,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充分考慮到全體學生的發展,關注個體差異,進行因材施教。
對於我們高中地理教師而言,如何研讀課程標准呢?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1) 注意「前言」,把握課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地理新課程標准在「前言」中提出了地理新課程的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設計的思路。
(2) 注意「課程目標」,增強目標意識
高中地理課程標准提出課程目標首次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來表述。課程目標直接指導著高中地理教師的課堂教學,確保了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進行,必須熟讀熟記,向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先生學習,經常翻看課程標准。
(3) 注意「實施建議」,提高操作能力
地理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分別從教學、評價、教科書的編寫、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建議。這些建議對於我們高中地理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可以說是金玉良言,是我們教學行動的航標、教學的指南。
2、有效熟悉教材
教材是教師落實課程標准要求的最基礎的資料,是最根本的課程資源,是一個課程核心的教學材料,也是政策性很強的課程資源。[4]關於如何有效地熟悉教材,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1)有效地把握好各個模塊之間的關系
西安市高中地理課程設置為必修課3個模塊,每個模塊36課時,2學分,共108學時,6學分。選修模塊7選3,每個模塊36學時,2學分。必修3個模塊分別使用了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地理1(必修)》、《地理2(必修)》、《地理3(必修)》三本教材;選修選擇的是「旅遊地理」、 「自然災害與防治」、 「環境保護」這三個模塊,教材也採用了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相關教材。
三個必修模塊之間是遞進的關系,但也存在著一定的獨立性,三個選修模塊之間是相互並列的,而且各模塊自成體系,彼此之間沒有先後順序。三個選修模塊作為高中地理課程的有效組成部分,和三個必修模塊一樣共同承擔著高中地理的教學任務,在課時的設置上,給出了相同的教學課時,每個模塊都是36課時,2學分,體現了共同的教學價值。
(2)有效合理重組、優化地理教材
「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是高中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地理教師要遵循這一理念就要對教材中「脫離學生生活實際、不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模塊內容」重新進行組合,選擇學生熟悉的地理事物、選擇符合學生學習興趣和與學生年齡特徵相適應的地理問題、選擇對學生的發展有幫助的內容進行模塊內的重新組合。另外,地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還應該結合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適時重組課時內容,改變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使教學內容更切近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大膽的改組教材、拓展教材、為有效備課創造更廣闊的空間。
(3)有效呈現教材內容
教科書是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地理教科書具有所有教科書的普遍屬性——可讀性、直觀性、實用性。只有符合高中學生身心特點和接受能力的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才是有效地,才能達到有效教學。在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中,提倡高中地理教師使用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語言;要用學生身邊熟悉的地理案例引入教學內容;提倡多使用地圖;提倡在教學中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地理教師只有有效地呈現地理教材內容,才能使有效的熟悉教材落到實處。
3、有效地備學生
備課時要備學生,就像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斯貝爾所說的,「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學還原為一句原理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了解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4]那麼教師在備課時,如何有效地了解、分析學生呢?
(1)有效地把握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生對學科的認識特點
地理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只有了解了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生對學科的認識特點,構建新的認知結構,尊重學生的特點,才能做到有效備學生。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對提高備課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備課時,教師可以思考以下幾個問題:(見圖2)
問題
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了學習新知識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
通過預習,學生是否已經了解了有關新的知識結構
哪些知識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重點點撥
哪些內容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思維,成為課堂的興奮點
圖2 教師思考的問題[4]
對於上面幾個問題,教師在上課前就應該及時了解,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再組織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教師在備課和上課的時候,才能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才能使有效的備課落到實處。
(2)有效地把握學生的經驗、思想和生活關注點
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生活體驗,具有不同的資源觀、環境觀、人口觀、可持續發展觀,以及學生對社會不同的認識觀點,都對學生的高中地理課程學習具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地理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要對不同的觀點進行分析、比較,並不為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採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資源、環境、人口與發展的觀念。
(3)有效地把握學生的能力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具有不同的閱讀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所以,作為高中地理教師要採用多種途徑和方法,多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能力情況,例如,可以考慮教材中什麼內容是學生可以通過自學達到教學目標的,對於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理解、分析、歸納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少講或者是不講,給學生提供自學的機會;而對學生不容易理解的、不會分析的問題可以進行點撥並細細的講解,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4)有效地為學困生提供特殊的服務
地理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到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狀況,還要考慮到少部分的學困生,要為學困生的發展提供服務。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可以考慮以下的問題:[4](見圖3)
教師都要在備課的時候進行思考、設計。只有這樣,學困生才會逐漸地增強學習的信心,不斷地取得進步。
① 對於相同的一篇課文,學困生應該掌握哪些最基本的內容、掌握到什麼樣的程度、教師要提供什麼樣的幫助;

問題
② 對於同樣的練習,教師應該給予學困生怎樣的指導;
③ 課堂提問,哪些是針對學困生而提的問題;
④ 課堂教學,哪些時間是為學困生安排的。
圖3 備課時思考的問題
四、靈活實施課堂教學
1、有效地進行提問
曾有位教育家說:「教學的藝術全在於如何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地引導學生作答。」教師通過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探求知識,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那麼,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進行提問呢?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提問要注意以下幾點:
(1) 提問設計要有明確的目的
提問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提問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教師必須提前做好心理准備。提問有很多的目的,總的來說,可以概括為[5](見圖4):
導入新課
組織教學

提問的目的
引導學生深入掌握新知識
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
檢查、評價學生的學習
圖4 提問的目的
(2)問題設計要難易適度
課堂提問要從學生的實際和學生的知識基礎出發,問題設計的難易要適度,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問題如果設計得太容易,那麼學生很快就能回答出正確的答案,而不用去認真的思考,這樣學生很容易形成思維惰性,從而不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問題如果設計得太難,學生就會不知道怎樣去解答,這樣會極大地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造成對地理科目恐懼害怕的心理,制約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進行。
(3)設計的問題要具有啟發性
問題的設計不宜過於簡單,要給學生留有可以思考的空間,問題要能啟發學生的思維。設計的具有啟發性的問題要能使學生通過思考得出正確的答案,才能培養學生積極好學的思維品質。所以,教師在提問的時候要盡可能的避免單純判斷性的提問,多用疑問性的提問,注意運用開拓性的提問,引導學生自己去進行思考,自己去探究。
(4)設計提問角度要新穎,要具有趣味性
在教學過程中,地理教師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同樣的問題,如果教師這樣問,就會出現「一石激起千重浪」,如果那樣問,則會是「一潭死水,微波不現」。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設計問題的角度不同,所以,教師在進行設計問題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出發,切記問題設計的太過於平淡,老調重彈。高中地理教師要想方設法使自己設計的問題精巧、新穎,可以不妨試著採用一些曲問、逆問等方式,使學生頓時有了一種新鮮感,繼而會對本節課的地理學習產生很大的興趣,才能引起學生積極的思考,學習效率才能提高。
(5)提問要注意適當的停頓
如果教師在提問之前作適當的停頓,並配以適當的引導語,例如,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同學們請注意,下面我們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停頓)……」,就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做好回答問題的心理准備。如果教師在提問之前,沒有作任何的引導,也沒有任何的停頓,就有可能使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聽清楚教師所提得問題,從而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
2、有效地創設課堂教學導入
課堂導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一個經過地理教師精心設計的課堂教學導入可以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激活學生的思維,有效地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課堂教學導入是地理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
那麼,地理教師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創設課堂教學導入呢?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創設課堂教學導入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1)巧用歌曲進行導入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恰當地將歌曲運用於課堂教學中,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熱愛學習地理科學的情感。
例如,在講《大氣環境》一節中「大氣的水平運動」這個內容的時候,可以通過師生合唱《歌唱祖國》:「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的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來導入「大氣的水平運動」這個內容的學習,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使學生對這節課學習的內容產生極大的興趣,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慾,同時也可以通過學習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2)巧用詩詞進行導入
我國文學寶庫中擁有很多豐富的、優秀的詩詞,其中有很多詩詞蘊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給人以美的享受。作為高中地理教師可以在教學導入上恰當地引用詩詞,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激情、培養學生的地理審美能力、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效果。
例如,在講到《地球的運動》這節課的時候,可以恰當地引用毛主席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的詩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巧用生活中的實例進行導入
用生活中的實例進行導入,就是要求地理教師平時要注意觀察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地理現象,和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地理知識,選擇合適的教學素材,設計課堂教學導入,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例如,在講「大氣的溫室效應」時,可這樣導入:「冬季,我們西安地區氣溫低,熱量不足,滿足不了花卉、蔬菜等作物生長對熱量的需求,當地很多農民採用了塑料大棚、玻璃溫室種植花卉、蔬菜,這是利用了什麼原理?」
(4)巧用地理新聞進行導入
現代社會,報刊、電視、網路等傳媒高度發達,能很快將國內、國際的各種新聞在第一時間傳播到人們生活的每個地方。新聞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地理教師可以利用對地理教學有用的新聞資料或新聞視頻導入新課,這樣做不僅能夠緊密聯系社會實際,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對學生學習新的地理知識有利,而且可以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教育,培養學生「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社會責任感。巧用地理新聞進行地理課堂教學導入,這不僅是地理教學的一個發展趨勢,同時也體現了新課改的基本要求。
例如,在講必修一《大氣環境》中「常見的天氣系統」這個內容的時候,地理教師可以採用播放中央電視台的天氣預報導入新課的學習。
(5)巧用謎語進行導入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新學知識的興趣」。謎語是中國古代人集體智慧創造的文化產物,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如果能巧借謎語來導入新課,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例如, 在講必修一《大氣環境》第一課時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猜個謎語:「看不見來摸不到,不香不臭沒味道,動物植物全靠它,人沒有它就活不了」,打一自然物是什麼呢?學生回答:大氣。很自然就引入課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6)巧用多媒體進行導入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所採用的最先進的教學手段之一,多媒體課件具有色彩鮮明、動態視覺效果很強的特點。教師採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為學生創設出一個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把教學材料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愉悅的學習氛圍,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能夠使高中地理教學能在學生愉快的視覺享受中學習,使枯燥乏味的學習過程變成輕松愉快的試聽過程,使學生快樂的學習。
3、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是效率的源泉。在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的實施中,作為地理教師就要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如何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學習動機,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學任務,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呢?筆者認為,試著從下面幾點去做:
(1)有效地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課堂導入就像一個故事的開端,如果一開始就能夠引人入勝,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那麼學生很快就會對這節課產生很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起到很好的效果。在新課的導入上,地理教師可以採用歌曲、詩詞、生活實例、地理新聞、謎語、多媒體等趣味較強的教學方法導入新課,這樣就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2)有效利用地理圖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地理教師要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學的效率,就需要將地理教材中抽象的地理原理用通俗易懂的地理圖畫表示出來,盡量使抽象難懂的地理原理形象化、直觀化,這樣才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地理圖畫教學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地理教師利用地理圖畫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形象思維,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動機。
(3)有效地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在地理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地理教師可以有效地採用多種教學方法來組織教學,例如,可以採用談話法、辯論法、自主探究法、討論法、角色扮演法、游戲法、實踐活動法、直觀演示法、比較法等不同的教學方法,積極構建開放式的地理課堂。同時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不同的方式組織教學,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和地理學習動機。
(4)有效地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採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抽象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變得形象、化不可見為可見、化靜為動、由小變大、化遠為近、化慢為快[7],這樣全方位、多感官調動學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既加強了教師的講授效果,強化了課本知識,又起到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的作用。
4、有效地布置作業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標的背景下,傳統單一的、封閉的作業已經不能適應新課程的需要,新的課程呼喚與之相適應的新的作業。地理作業的布置也應該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滿足學生的不同地理需求。教師可以通過有效的作業布置:地理探究性作業、地理繪圖作業、分層次的地理作業(見表2)、適量的地理作業來啟發學生的思維,使作業不僅能夠起到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復習鞏固知識的目的,而且還能起到舉一反三、促進知識遷移的作用。

② 高中地理現代旅遊教案教學設計

你正以凌厲的步伐邁進這段特別的歲月中。這是一段青澀而又平淡的日子,每個人都隱身於高考,而平淡之中的張力卻只有真正的勇士才可以破譯。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現代旅遊教案教學設計,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地理現代旅遊教案教學設計一

1.了解旅遊活動的歷史發展過程,現代旅遊的基本要素。

2.理解現代旅遊的基本特點,旅遊活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

3.能正確分析旅遊活動組成要素之間的關系。

一、旅遊的發展及現代旅遊的特點

1.旅遊業的概念:旅遊業是聯系旅遊主體(旅遊者)和旅遊客體(旅遊資源)的紐帶,是以旅遊者為對象,為他們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務的綜合性產業。

2.旅遊活動的歷史發展

3.現代旅遊的特點: eq blc{(avs4alco1(旅遊主體的大眾化,旅遊形式的多樣化,旅遊空間的擴大化,旅遊目的的娛樂化))

二、現代旅遊的基本要素

1.現代旅遊的六大基本要素

eq avs4al(2.六要素,的作用) eq blc{(avs4alco1(基本條件:旅遊交通,核心:游,增加旅遊收入的重要途徑:購和娛,必要條件:食和宿))

3.六要素之間的關系:相互聯系、相互作用。

1.旅行社的出現標志著旅遊活動發展到了現代旅遊階段。(×)

2.旅遊就是為了放鬆,所以現代旅遊的目的都是娛樂、消遣。(×)

3.現代所有旅遊活動都是由現代旅遊六要素構成。(×)

4.旅遊空間擴大化主要是由於( C )

A.旅遊資源的價值不斷提高

B.人類 文化 素質的不斷提高

C.交通運輸業的不斷發展

D.新景點不斷被開發

5.旅遊活動六要素中,增加旅遊業收入的重要途徑是( B )

A.食、宿 B.購、娛

C.行、游 D.食、娛

知識點一 現代旅遊的特點及快速發展的原因

[問題探究]

1.讀教材P2圖1.1,探究下列問題。

(1)圖中數據表明國際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都呈________趨勢。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2)該圖反映了現代旅遊的什麼特點?

答案:(1)上升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收入的提高,勞動時間的縮短使大眾出遊成為可能。

(2)該圖說明旅遊活動已成為普通大眾的消費行為,反映了現代旅遊主體的大眾化特點。

2.讀教材P3圖1.2和圖1.3,探究下列問題。

(1)圖1.2體現出現代旅遊的形式為________,圖1.3體現出現代旅遊的形式為________。

(2)兩幅圖體現出現代旅遊__________(特點);實現這一特點的條件是什麼?

答案:(1)鄉村旅遊紅色旅遊

(2)形式的多樣化隨著經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受 教育 程度不斷提高,旅遊者的旅遊需求越來越多。現代旅遊活動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

[ 總結 深化]

1.現代旅遊的特點

2.現代旅遊快速發展的原因

現代旅遊快速發展的原因主要從旅遊者自身條件和社會條件兩方面分析。旅遊者只有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充足的時間及良好的身體條件,才有旅遊慾望。而真正要實現盡興暢快的旅遊目的,還需要良好的社會條件。如安定的環境、便捷的交通和舒適的食宿環境等。這樣旅遊者才能使旅遊願望變成現實。

20世紀50年代,新的科技革命推動世界經濟迅速發展,世界局勢也日趨穩定。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安定,使人們外出旅遊的慾望日益增強。交通條件的改善,尤其是超音速大型客機的出現,使世界各地的距離日益「縮短」。再加上世界各國、各地區對旅遊業的重視,旅遊資源不斷開發,旅遊環境、旅遊服務日趨完善,從而使現代旅遊快速發展。

[對點演練]

太空旅遊業近期取得了重大的進展。2016年4月10日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創立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研發的「龍飛船」成功輸送了一個充氣式太空艙,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後,用作未來的「太空酒店」。據此回答1~2題。

1.太空旅遊的興起,表明()

A.旅遊主體的大眾化

B.旅遊空間的擴大化

C.旅遊方式和內容的多樣化

D.旅遊目的的娛樂化

2.太空旅遊的興起,與下列因素無關的是()

A.科學技術的進步

B.人們求知、探秘和獵奇慾望的增長

C.交通工具的發展

D.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增進友誼

解析:1.B2.D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求知、探秘和獵奇慾望的增長,加之交通工具的發展,使世界各地的距離日趨「縮小」,人類旅遊活動的空間日趨擴大,原來無人類涉足的太空也逐漸成為人們競相追逐的旅遊熱土。

3.讀國際旅遊收入與國際旅遊人次圖,回答下列問題。

(1)讀國際旅遊人次曲線,分析國際遊客的變化趨勢。

(2)國際旅遊收入與國際旅遊人次之間有何關聯性?

(3)國民收入狀況是決定旅遊人次、出遊距離、消費水平的基本條件之一。據此判斷發展中國家發展國際旅遊業應優先發展何種類型的旅遊業。

解析:第(1)(2)題讀圖即可獲取答案。第(3)題,發展中國家由於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應優先發展入境旅遊。

答案:(1)國際遊客逐年上升。

(2)國際旅遊收入和國際旅遊人次成正相關。

(3)發展中國家因經濟收入低,具備旅遊條件的人數少,因此利用發展國際旅遊業的機會,優先發展入境旅遊業,以吸收更多的外匯收入,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知識點二 現代旅遊的基本要素

現代旅遊由食、宿、行、游、購、娛六個基本要素構成,其在旅遊中的地位各不相同,表解如下:

要素 說明 地位 食 這是首要的,只有吃得好,才能游得好,所以一定要吃飽、吃好、吃干凈 「宿」和「食」是人們的基本要求,也是旅遊業必須滿足的基本條件 宿 不要住太貴的飯店,因為出來主要是旅遊,而不是睡覺,所以干凈、舒適即可 行 選擇游覽目的地,一定要注意該處進得去,也出得來 旅遊交通是旅遊活動的基本條件。絕大多數旅遊者必須藉助交通工具,才能實現旅遊的願望 游 一定要同導游配合好,可領略更多樂趣和知識 「游」是旅遊六要素的核心,游覽活動主要依託旅遊景區開展 購 異地他鄉購些物品既有紀念意義,又是樂趣之一 「購」和「娛」是增加旅遊收入的重要途徑 娛 娛樂乃人之常情 [指點迷津]旅遊活動三要素與現代旅遊六要素

旅遊活動三要素是指旅遊者、旅遊資源和旅遊業,現代旅遊六要素是指食、宿、行、游、購、娛,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如下所示:

(1)區別:所站立場不同。

旅遊活動三要素 站在第三者立場說的。主體:旅遊者;客體:旅遊資源;聯系主客體的媒介:旅遊業 現代旅遊六要素 站在第一者立場上說的,是主體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要進行的六項活動 (2)聯系:現代旅遊六要素中的食、宿、行、購、娛是由旅遊業完成的,而游是對旅遊資源的游覽、觀賞,同時購、娛也是旅遊資源功能的一部分。

[對點演練]

2014年5月17日新華網海南頻道消息,2014(第二屆)大學生海南旅遊線路設計大賽暨大學生海南旅遊季活動16日正式啟動。本次大賽 口號 為:愛旅遊,愛生活,我的旅遊,我做主;海南旅遊,創意無限。據此回答1~2題。

1.本次海南旅遊線路設計中,最不可能直接展示的旅遊要素是()

A.食 B.宿 C.行 D.購

2.下列關於現代旅遊六要素及其地位的敘述,正確的是()

A.「游」是旅遊活動的基本條件

B.「食」和「宿」是增加旅遊收入的唯一途徑

C.「購」是旅遊活動的核心

D.旅遊景區的吸引力是「娛」和「購」興旺的基礎

解析:1.D2.D第1題,旅遊線路設計中,最不可能直接展示的旅遊要素是購。第2題,在現代旅遊六要素中,「游」是旅遊活動的核心,其他活動都是圍繞其進行的;「行」是旅遊活動的基本條件,是旅遊活動的開始;「購」「娛」「食」「宿」雖然都能增加旅遊收入,但由於「購」和「娛」涉及面廣,是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

3.結合以下材料,完成問題。

材料四川旅遊指南。

■游記攻略:

·四川游記攻略:最新九寨溝攻略

·四川黑竹溝:神秘失蹤的死亡地帶

·四姑娘山:「東方的阿爾卑斯」

·措普溝:令人神往的天堂

·四川游記攻略:千里獨行九寨溝 ■導游地圖:

·成都市交通地圖

·四川旅遊景點路線地圖

·成都旅遊景點分布示意地圖

·四川省交通地圖

·九寨黃龍旅遊景點導游地圖 ■住宿指南:

·成都天府賓館優惠

·成都市旅遊酒店住宿一覽

·資陽市旅遊酒店住宿一覽·雅安市旅遊酒店住宿一覽

·宜賓市旅遊酒店住宿一覽 ■交通指南:

·成都交通介紹

·成都到四川各景點汽車站

·成都周邊游出行攻略

·樂山交通介紹

·攀枝花旅遊交通概況 ■民風民俗:

·彝族火把節[農歷六月二十四]

·彝族火把節的 傳說

·樂山大佛的來歷

·彝族插花節

·潑水迎親和 摔跤 婚禮——彝族婚俗

■美食指南:

·九寨溝的美食

·成都的串串香

·四川小吃——擔擔面

·別具風格的「三合泥」

·峨眉山「好吃街」美食數不勝數 (1)現代旅遊由六大基本要素構成,題乾材料中未直接展示______和______兩個基本要素。

(2)旅遊飯店是向旅遊者提供多種服務的多功能場所,不僅能滿足人們在旅遊活動中「宿」和「食」的要求,還可以使人們享受到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樂趣。

(3)以下對旅遊中「食」和「宿」的建議科學正確的是(多選)()

A.外出旅遊盡量不要錯過品嘗當地的特色食品

B.注意飲食、飲水衛生,忌暴飲、暴食

C.如有條件,出遊前可委託信譽好的旅行社代訂房間

D.旅遊中以「游」為主,應盡量節省住宿開支,旅店能睡就行

(4)山東省某中學的學生李明計劃在2016年暑假期間獨自到四川九寨溝遊玩,他想盡可能地欣賞旅遊途中的美麗景色,請為其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

A.飛機 B.公共汽車

C.磁懸浮列車 D.輪船

解析:解答本題應抓住以下關鍵點:(1)現代旅遊由食、宿、行、游、購、娛六個基本要素構成。(2)「游」是旅遊六要素的核心,旅遊飯店是能夠為旅遊者提供多種服務的多功能場所;旅遊交通是旅遊活動的基本條件。

答案:(1)購娛(2)購娛

(3)ABC(4)B

高中地理現代旅遊教案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1.了解旅遊者的興趣、 愛好 和性格特點以及旅遊者的經濟承受能力、閑暇時間等因素對其選擇旅遊目的地、旅遊線路等的影響。

2.學會從多種 渠道 收集旅遊地的信息,包括旅遊地的資源特色、時空可達性、旅遊接待設施和條件及旅遊費用等。

3.了解普通旅遊者在選擇不同的旅遊目的地和旅遊線路時,所遵循的一般性原則。

4.應用自己已掌握的自然地理知識,分析地形、氣候、水文等條件對旅遊安全的影響,並了解應該採取的安全防範 措施 。

教學重難點

重點:設計旅遊活動的影響因素、遵循的原則以及如何保障旅遊安全

難點:選擇不同旅遊地和旅遊線路時所遵循的一般原則

教具准備:各種圖片、圖表

教學 方法 :探究討論法與聯系實際法相結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了解旅遊者的出遊願望和能力

(一)旅遊者的主觀願望

從主觀上來說,個人的興趣(旅遊動機)和愛好(旅遊偏好)不同,對旅遊目的地、旅遊線路、旅遊內容等的選擇都會不同。

1.旅遊動機——是直接推動和指導人們進行旅遊活動的內在原因或動力。

圖5、1 旅遊者的旅遊動機

從圖中可以看出,人們的旅遊動機非常豐富和復雜,如觀光、考察和研究、會議和商務活動、宗教朝拜、療養和健身、學習、娛樂、探親訪友、購物等。每個人的旅遊動機受到個人知識、 經驗 、內心印象以及各種信息(大眾媒介的宣傳 廣告 、口碑等)的強烈影響。同一個旅遊者,在不同的時間和條件下,其旅遊動機也會發生變化。旅遊動機還會隨著旅遊地交通條件的變化、人文環境的變化,以及不斷變化的信息、旅遊價格等而不斷更新。

通過讀圖,了解以下知識:人們的旅遊動機非常豐富和復雜,主要有:消遣娛樂、追新求奇、考察研究、會議、商務活動、宗教膜拜、療養健身、學習、探親訪友、購物觀光等。

討論:(1)旅遊動機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2)同一個旅遊者的旅遊動機在不同的時間和條件下是否會發生變化?

點撥:(1)每個人的旅遊動機受到個人知識、經驗、內心印象以及各種信息(大眾媒介的宣傳廣告、口碑等)的強烈影響。

(2)同一個旅遊者,在不同的時間和條件下,其旅遊動機也會發生變化。旅遊動機還會隨著旅遊地交通條件的變化、人文環境的變化,以及不斷變化的信息、旅遊價格等而不斷更新。

旅遊偏好

因為性別、年齡、心理、興趣、職業、經濟收入、文化程度、社會地位、家庭結構、常住地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等方面的不同,而喜歡不同形式和內容的旅遊活動,因而對旅遊線路的選擇也有差異,這就是旅遊偏好。

圖5.2 西安碑林和華山的遊客文化

圖文資料顯示: 不同的旅遊地其旅遊活動內容存在明顯的差異,人們的文化程度不同會有不同的旅遊偏好,並影響人們選擇了不同類型的旅遊地。西安碑林和華山相距不遠,前者是歷史文化景觀,後者是山地景觀。二者相比,碑林遊客的文化程度高於華山遊客。當然這種文化程度對旅遊地選擇影響也是相對的。

思考

1.讀圖5-2, 說說 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對旅遊活動的偏好有什麼不同?

點撥:具有較高學歷的人,一般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較強的求知慾,因而樂於參加入文內涵比較豐富的旅遊活動,如游覽西安碑林;學歷較低的人,一般相對比較喜歡健康歡樂的旅遊活動,以娛樂和消遣為主要目的,因而傾向選擇山地自然景點,如游覽華山。但是這種差異不是絕對的。

2.比較一下父母與自己喜歡的旅遊活動有沒有區別?為什麼?

點撥:一般來說,父母作為成年人,比較沉著老練,活動量相對比青年人小,喜歡到清靜幽雅的地方去旅遊;孩子則活潑好動,體力充沛,對新鮮事物好奇心較強,對新奇的地方比較感興趣。

3.列舉出三個你最想去的地方,並談談你的理由。

點撥:各人的選擇雖然不同,但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各自的興趣、愛好、知識經驗、內心印象,以及各種信息進行原因分析。

(二)旅遊者的客觀條件

1.遊客的經濟承受能力

遊客自己的經濟收入以及遊客自己願意支付的旅遊費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旅遊者選擇去什麼地方旅遊,以及旅遊時間的長短和旅遊過程中的消費水平的高低。

2.閑暇時間

是否能夠出門旅遊還依賴於人們閑暇時間的多少。一般而言,旅遊者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越多,出遊時間就越長。但人們閑暇時間的分布會影響旅遊目的地的淡季與旺季分布,又反過來影響旅遊者的出遊選擇。

活動

設計一份調查問卷,對社區居民的旅遊動機、旅遊偏好、經濟能力等進行調查,並對調查結果進行簡要分析。

高中地理現代旅遊教案教學設計三

教學目標:

1.了解旅遊活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是現代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2.了解現代旅遊發展的特點,認識現代旅遊的基本要素。

教學重難點:

重點:現代旅遊的主要特點和基本要素

難點:現代旅遊的主要特點。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旅遊的發展及現代旅遊的特點

1.旅遊活動的歷史發展

旅遊活動自古就有。根據旅遊活動的歷史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古代旅遊、近代旅遊和現代旅遊。

(1)古代旅遊:

時間:1840年以前

特點:只局限於一定社會階層的少數人,事務性出遊占絕大多數,出遊的距離較短,沒有出現提供旅遊專業化服務的企業。

(2)近代旅遊:

時間:1840年~1950年

標志:1841年,英國首次出現以盈利為目的、面向普通人的專門化旅遊服務,隨後誕生了旅行社

特點:仍是高消費活動,普及程度、活動范圍和規模仍然有限,沒有形成完整的旅遊產業結構。

(3)現代旅遊:

時間:1950年以後

發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

原因:①新的科技革命推動世界經濟迅速發展,世界局勢也日趨穩定,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安定,使人們外出旅遊的慾望日益增強。②交通條件的改善,尤其是超音速大型客機的出現,使世界各地的距離日益「縮短」。

2.現代旅遊的特點

(1)旅遊主體的大眾化

圖1.1國際旅遊人數及收入的增長通過讀圖,了解到:

國際旅遊人數及收入呈快速增長的趨勢,反映了旅遊逐漸成為大眾化的消費活動。據世界旅遊組織的統計,全球旅遊人數每年多達30億人次。

思考

1.作為一名旅遊者,應具備哪些基本條件?

點撥:旅遊者的基本條件:閑暇時間、經濟條件(即金錢)、動機(即旅遊慾望)。

2.旅遊主體的大眾化說明了什麼問題?

點撥:旅遊主體的大眾化說明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廣大人民的經濟收入提高,勞動時間縮短使閑暇時間延長,為外出旅遊提供了金錢和時間的保證。此外,隨著競爭的激烈化,人們逐漸進入了節奏快、強度高、風險大的工作狀態。在這種背景下,大眾對旅遊休閑的需要也隨之提高。

(2)旅遊形式的多樣化

常見形式:觀光旅遊、度假旅遊、商務旅遊和文化旅遊等。

新出現的特種旅遊形式:農業旅遊、紅色旅遊、尋根旅遊等。

圖1.2 農村果園採摘

圖1.2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農業旅遊的真實寫照。農業旅遊又稱觀光農業,是農業與旅遊業相結合的產物,是一種新型的交叉行業。

圖1.3 革命聖地——延安

圖1.3是革命聖地——延安的遠景。

閱讀形形色色的現代旅遊

通過閱讀材料,了解了其他國家的一些特色旅遊形式,進一步理解旅遊形式的多樣化。

思考

1.你還知道哪些旅遊項目?選擇其中之一向全班介紹。

點撥:鼓勵學生盡可能多地列舉出不同的旅遊項目。有人把現代旅遊細化為觀光旅遊、休閑旅遊、度假旅遊、購物旅遊、商務旅遊、美食旅遊、文化旅遊、生態旅遊、宗教旅遊、民俗旅遊、體育旅遊、健身旅遊、公務旅遊、修學旅遊、科研旅遊等。

2.發揮你的 想像力 ,策劃設計一些新的旅遊項目。

點撥:建議把學生設計的旅遊項目在全班范圍內進行展示和交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旅遊空間的擴大化

旅遊空間的擴大化既包括范圍的擴大(如極地地區),也包括覆蓋面的擴大(如鄉村地區)。每個地方都可能成為旅遊地。

(4)旅遊目的的娛樂化

旅遊目的的娛樂、消遣,既是現代旅遊的一大特點,又是旅遊發展的一大原動力。

思考為什麼娛樂、消遣成為現代旅遊發展的一大原動力?

點撥: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使娛樂性、消遣性的旅遊占絕對優勢,據統計,在全部的現代旅遊中,以娛樂、消遣為目的的旅遊佔75%。

第2課時

二、現代旅遊的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購、娛

圖1.4現代旅遊六要素通過讀圖,了解到:

現代旅遊由食、住、行、游、購、娛六個基本要素構成的。一次完整的旅遊活動,一般包括品嘗旅遊目的地的餐飲、住宿當地的賓館飯店、乘坐交通工具、游覽景區、購買旅遊商品、進行娛樂活動。

自主學習問題設計:

1.旅遊六要素中,旅遊活動的基本條件是什麼?為什麼?

點撥:在旅遊六要素中,旅遊交通是旅遊活動的基本條件。人們外出旅行,首先必須實現從常住地向旅遊目的地的空間轉移,這就是旅行。除近距離的游覽或少數具有特殊意義的徒步旅行外,絕大多數的旅遊者都必須藉助交通工具,才能實現旅遊的願望。

2.旅遊六要素的「核心」是什麼?

點撥:「游」是旅遊六要素的核心,游覽活動主要依託旅遊景區開展。

3.旅遊六要素之間有何關系?

點撥:旅遊六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

案例①

通過案例①的學習,進一步了解旅遊六要素之間的關系。

香港的旅遊特色在「購」,而購物旅遊又進一步促進了其他要素的發展。據統計,每年進入香港的國際旅遊者中有60%左右的人是為了購物,其購物費用也佔全部旅遊費用支出的60%左右,使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成為世界的「購物天堂」。

思考:

1.從旅遊六要素的角度看,香港的「購」是如何促進旅遊業發展的?

點撥:到香港購物是許多遊客來港旅遊的主要動機。「購」是香港旅遊六要素的核心,促進了整個旅遊業的發展。

2.香港的地理位置和自由港的地位,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條件?

點撥:香港是自由港,商品來自世界各地,由於大部分商品不收關稅,香港的商品價格就相應較低。此外,這里每年都有許多換季大減價的促銷活動,能為遊客提供真正的實惠。香港店鋪中銷售著世界各地不同特色的貨品,而且大部分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都受過專業訓練,態度殷勤友善,以客為先。購物成為香港吸引遊客的一個重要因素,為旅遊的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板書設計

§1 現代旅遊

一、旅遊的發展及現代旅遊的特點

1.旅遊活動的歷史發展

(1)古代旅遊

(2)近代旅遊

(3)現代旅遊

2.現代旅遊的特點

(1)旅遊主體的大眾化

(2)旅遊形式的多樣化

(3)旅遊空間的擴大化

(4)旅遊目的的娛樂化

二、現代旅遊的基本要素

行:旅遊交通是旅遊活動的基本條件

住:



高中地理現代旅遊教案教學設計相關 文章 :

★ 有關高三政治教學設計

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說課稿

人文地理環境的出現,意味著地理環境發展到了成熟的程度。下面是我為您帶來的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說課稿(一)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說的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的教材. 我將從說課標、說教材、說建議三個方面對教材加以說明。

一、說課標

不言而喻,新教材是基於新課標編寫的。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地理學的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及課程目標。特別是基本理念突顯時代性。課程目標分成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 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屏幕上是我對地理必修3課程目標的理解,不再重復。

二、說教材

1.編寫特點和體例

(1)以典型案例構成教材的主體。教材選用了5個中國案例(西北地區的荒漠化、山西省的能源開發、東北地區的農業開發、珠三角地區的工業化和城市化、西氣東輸)、2個外國案例(亞馬孫雨林開發與保護、田納西河流域綜合開發)、1個地區案例(東亞地區),案例具真實性、典型性,中外兼顧的特點。

採用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組織教材,努力打造知識和能力遷移的平台。教材既有主案例,又有拓展案例。這樣「收」「放」有致的設計,一方面減少單一案例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又提供了知識和能力遷移的平台。

(2)內容提要 課文:文字和圖像 讀圖思考 思考案例 問題研究 2.教材的地位

高中地理可分必修和選修兩大模塊,必修3冊,選修6冊。必修1(自然地理)以組成地理環境各要素的運動為核心,揭示基本的自然過程和規律,體現尊地之規,建設美好家園的思想;必修2(人文地理)以人類活動為核心,分析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體現以地為主,調人地關系的思想;必修3(區域地理),立足於必修1必修2的基礎,以區域發展中面臨的問題為核心,探究問題發生的原因、過程、結果和對策,體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3.新編實驗教材必修3與原人教版地理選修2的對比

4.內容結構 課標展示(略)

在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准》中,必修 3的課標有13個,基本與節數相當。這是能容標准,這是教材內容與課標的對應關系。本書共五章10節,本著由自然至經濟、由區域內至區域間的學習思路設計知識結構,對課程標准中規定的內容進行重新組合,依次分為"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區域經濟發展""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等。(圖略)

三、說教學建議

(一)高中地理必修3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1.教材內容編排與學生現實的基礎知識儲備間存在的矛盾

教材的編寫者認為經過初中的學習,學生應該對區域的基礎知識有了較完整的認識和掌握,所以教材並沒有重述相關區域地理的基本知識。而實際情況卻是大相徑庭:地理學科在初中屬於弱勢學科,每周兩節課,中考30分,學生往往並不重視,全憑考前死記硬背得分。他們不可能把地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牢固。再加上初中和高中地理學習的銜接存在明顯的斷層,這就必然嚴重影響到「必修3」教學的順利開展。

2.不同版本教材對案例的編選與教師的教學選擇存在矛盾

目前高中地理就出現了人教版、湘教版、山東版、中圖版等四個版本的教材,他們在編排和選擇案例等方面有比較大的差異,例如編排人教版是從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的角度來闡述的;是從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入手,以區域可持續發展總的命題來概述的。在案例選取上人教版在生態環境建設中選擇我國西北地區的荒漠化的防治作為案例,而山東版是以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為例;因此我們在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取捨上則更顯困難。

3.教材教學與開展學生評價之間達成協調存在挑戰

人教版地理「必修3」是以案例為主線,貫穿了整本教材。教師對教材的教學,自然離不開對具體案例的分析。但在具體案例教學中,學生需要達到何種程度的能力,掌握哪些分析問題的規律和方法,並且如何用行之有效的評價方法來反饋教學的效果,在新課程中始終還是我們共同面臨的難題。

(二)對高中地理必修3教學策略的探究

基於學以上問題和挑戰,再結合自己的教學 經驗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嘗試:

1.作好案例教學的知識鋪墊

教材選用了5個中國案例,第一章第一節就是把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進行對比來說明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為了教學的順利進行,我們可以在學習這一章之前,首先對中國三大自然區進行對比,對中國的各個區域的自然地理基本特徵進行知識的鋪墊,並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思考中國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的差異,這樣就能使學生對中國地理的基本概況有大概的了解。在後面的中國案例分析時,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補充與拓展,做到「點」「面」結合,以保證教學的順利開展。

2. 注重對學生地理分析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的能力的培養

只有在具體的案例分析中學會地理原理和規律的抽取,學生才能夠進行知識遷移。例如,在 「產業轉移」一節,要分析影響東亞產業轉移的因素,在教學中就應該抓住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在發生「變化」這一關鍵點。影響產業發生轉移的因素如:勞動力,內部交易成本、市場等,只要他們在遷出地和遷入地發生「變化」,都可能導致產業的轉移。這樣在分析珠江三角洲企業大量遷往粵北和江西、湖南、廣西等省份的原因,學生就應該能夠分析出珠江三角洲的哪些因素發生了變化,使企業變得不利,而粵北和江西、湖南、廣西等省份有哪些有利的因素吸引了企業的遷入。

3.在教學中進行學生評價的嘗試

對學生學習地理「必修3」情況進行評價,應與傳統的評價方式有所不同。評價的重點不在於對教材案例的重現,而在於考查學生能否運用地理基本原理來解決新的問題。因此,我們在進行學生評價的時候,一般需要引入新的案例來進行。如在學習「區域農業發展──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一節後,我們可以引用新疆農業這一案例來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略)

這道題的考查並沒有涉及教材中「東北地區」的任何內容,要想較好地解決相關問題,關鍵是要在提取圖像信息的基礎上,運用必修1必修2的基本原理,並以在學習「東北地區農業」中所掌握的分析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樣的考查,有助於教師了解學生是否能夠真正達到課標的要求,是必修3教學中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好的主要形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說課稿(二)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1章第節《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課型是新課。我將按說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的制定、教法與學法、教學流程這五個環節去說課

1, 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地理高中二年級必修三

第一章第一節《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本組課文展示了許多方面的內容,為後來學習區域與生態建設,經濟可持續發展等奠定了基礎。 本節知識特點:本節以長三角和松嫩平原為例,以時間和空間為方向向我們解釋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和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對環境的影響。 高考要求:結合區域圖、聯系圖、表格和文字材料,考察區域特點,比較區域差異及差異形成的原因,區域產業結構差異及差異形成的原因。 2學情分析

高二的學生學生經過一學年的學習,對區域定位和區域分析有一定的了解和認知,且學生生活在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對本地區的自然經濟特點有一定了解但本節知識點較多,較復雜,學生很可能不能一下子理解,運用。學生對松嫩平原不了解,識記會出現困難

高二年級的學生身心日漸成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觀察推理能力,同時好奇心也比較強,對區域地理知識的興趣較濃、探索大自然的慾望較強,但由於心理原因,思維大多以形象思維為主,缺乏理性的認識。所以需要教師的引導,幫助其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3教學目標的制定

根據本節重難點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結合區域圖,聯系圖表格和文字材料考察區域特點, 區域差異及差異原因

2、考察區域發展的影響

能力培養: 1、培養學生聯系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

2、培養學生知識遷移和綜合分析的能力

3、掌握概括區域特徵和比較差異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標:是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有了目標就應該有相應的方法與之對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本節課的知識體系,我制定了這樣一種教學策略。

就是既注意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又注意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多角度,多層次的豐富理解知識,注意知識的實踐性。

4教法與學法

教法:情境教學法------創設學習氛圍、激發學習慾望、增強學習興趣 問題教學法------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問題意識促進思維發展 引探式教學法-----組織探究活動提高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學法: 課前預習 、做出課堂筆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 1、帶多媒體系統的網路教室。

2、多媒體教學課件。

3、學生預先分組,並確定組長。

4、准備好製作所用素材。

5教課流程

我的說課流程分為:新知導入----新知探究----新知鞏固----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分成兩個課時

A首先我會在在ppt上放幾張關於區域的圖,讓學生思考什麼是區域,區域有什麼特徵。其次我會在在書上畫出區域的定義,在給與解釋說明,再在書上畫出區域的四個特徵,讓同學小組討論哪些區域是有界的,哪些區域是無界的,從而加深同學們對區域的理解。

B在ppt上放出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不同風土人情由此導入下一個知識點:不同區域由於地理環境的差異,人們的生產特點有許多的不同,發展方式也存在差異,然後讓學生思考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有什麼差異,各自給區域環境發展帶來什麼影響,啟發學生從氣候等方向思考,然後用表格的方式給不同因素歸類(歸位自然和社會經濟兩大類)

再啟發同學們從兩大類分別討論對農業與工業發展的影響,最後再用表格的形式分類表達

C然後給同學們幾個問題,鞏固同學課堂所學,最後留下一個問題課後解決:除了今天講的因素外還有哪些因素對區域發展產生影響?

④ 如何培養中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的培養的畢業論文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地理興趣
扶風縣召公初中 黨新發
摘要: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科認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產生.培養學生興趣要從兩方面做起,一是深挖教材內涵,採用奇特教法,使課堂充滿熱烈氣氛;二是注重野外觀察和實習,充分運用體語,喻語,快滿語等語言藝術,針對不同學生情況,進行個別興趣培養.
關鍵詞:地理 興趣 教法 觀察 實習 語言藝術
興趣是人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力求參與某種活動的心理方面.楊振寧博士說:"哪裡沒有興趣,哪裡就沒有記憶."沒有記憶哪能談得上理解知識和應用知識呢.由此可見興趣的重要性.
筆者從事地理教學工作多年,在教學實踐中覺得學生學習地理興趣培養應當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
一,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科認識,激發學生興趣產生
地理是怎樣的一門學科,絕大多數學生認識不明確.除了向學生進行抽象的理論闡述外筆者對學生打了這樣一個比方:我們的地球好比一輛遠途旅行的汽車,這輛汽車定員為50億個人,我們為這輛車廂內的乘客.車上備有相應的燃料,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如果在旅行途中無限制的亂搭乘客,汽車嚴重超員,車上備用的東西遠遠滿足不了需要,結果不到目的地燃料耗盡車子中途停下,或是車子底盤變形,輪胎爆破,或是因缺食缺水而使旅客死之.以此來說明人類的發展除過人類對地球積極的影響一面外,更大程度上給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帶來了或是已經暴露,或是潛在的災難.通過理論與事實的教育,學生就會明白:地球要養育好人類,人類要從地球上獲得更大限度的資源,我們就得認識,了解地球,就得探討,研究人類怎樣發展才能和環境相協調.
錢學森說過這樣一句話:"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所提出的問題很多,如資源利用,國土整治,發展戰略等都滲及地理學."我國搞改革開放,發展社會生產力,做為21世紀的青年不能不具備一定的地理知識.
二,在實踐中培養學生興趣
在實踐中培養興趣是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徑.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做起
1,深挖教材內涵,採用有趣的教法使課堂充滿熱烈氣氛.以 "人類認識的宇宙"為例:關於"宇宙"應當向學生這樣設問:你知道地球以外是什麼樣的世界嗎 (學生眾說紛紜)這個世界有多大 在熱烈的氣氛中通過教師歸納總結得出了"宇宙"的概念.講"天體"時筆者曾對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願意乘座"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遨遊太空嗎 在飛向太空的途中你都能觀察到哪些東西和現象.

2,注重野外觀察和實習.例如:對於星座可讓學生先自己照著"九月星空圖"繪出星座圖形,晚上把學生帶到野外實際觀看,學生印象深,記得牢.
三,充分運用語言藝術
語言藝術包括體態語言和言詞語兩種.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並通過面部表情,手勢等體系語言加以輔助,可以使學生達到心領神會的境界.地理課堂教學最主要可採用以下三種語言:
(1)啟示語:根據教材特點,對於難點知識,講解內容時,應當多採用啟發設問的語言.這樣可以步步誘導,環環相扣,突破主題.比如講太陽高度變化時可以這樣設計:為什麼咱們這里的學校在一年之中見不到正午太陽位於頭頂的現象呢 (學生眾說紛紜)繼而又問:比我校位置更北的地區正午太陽高度如何呢 最後又問:引起這種自然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層層設問,步步逼近,結論自然而然就得出來.
(2)比喻語:對於學生易於混淆的,難於記憶的知識利用打比喻的形式,學生一聽形象生動,很輕松地也就記下了.如講地震發生原因時,可問學生你們見過屠夫殺豬的情形嗎 (學生當然見過),然後借用殺豬比喻地震發生.筆者編了一首順口溜:地球應力是把(無形的)刀,裂破皮層(指岩層)血流(指能量)多.這樣學生既好記又易於理解.
(3)快慢語:根據課文內容不同,有時可採用精練簡明,高頻快節奏的語言振波刺激學生聽覺.比如講述"快行冷鋒","火山爆發"就可用快,猛,爆的語言振波.慢語可以使學,對所講知識產生一種溫和親切的感覺.如講"暖鋒天氣","地熱 "就用緩慢輕松的語調,藉助於面部表情,手勢進行演示.總之不論在哪一節課當中,快慢語應當有機結合,做到快中有慢,慢中有快,錯落有致.
四,針對不同學生情況,進行個別興趣培養
歷屆學生中每屆都有極少數學生在學習上自暴自棄,對待這種學生,我們可採用曲線培養學習興趣的方法.具體做法如下:第一 將信任和期待的信息,春風化雨似的傳給學生,使學生在內心對教師產生一種好感和尊敬,從而呼起學習上的積極性;第二 對這類學生應當尊重他們的人格,維護他的尊嚴,絕不能採用訓斥,探苦,諷刺的方法.比如××學生長期以來不認真,聽課,作業,練習題常常不做不交,筆者通過勞動,文體等活動,有意讓該生接近自己,此時抓住該生閃光點和他談笑風生交流感情.生活諸方面多加關照,課堂若不專心聽課,可有意提問,回答不上來可和言悅色予以提醒注意.這樣學生就有了這樣的情感:學不好地理,對不起老師.他就會想方設法力求認識地理,力求學好地理.
由於初中升學考試地理未列為必考科目,許多學生對該學科不重視,因此,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突出.筆者以上所談只是想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河北師大地理系 張貞鍠
一,培養學習興趣對地理教學的重要意義
中學地理教學大綱明確指出:"中學地理的教學目的,是在小學地理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積極發展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智力,培養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愛好和獨立吸取地理新知識的能力".怎樣才能有效地實現這一教學目的 根據筆者多年來深入中學實際,指導學生教育實習,進行地理教學調查研究,深深感到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是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重要課題之一.
在地理教學調查中,我們發現目前有相當一部分中學的學生對地理課不感興趣,不願學.究其原因,他們大多認為:
第一,社會上,學校內對地理課不重視,認為是"副科",將來升理工科大學不考地理,用處不大;
第二,學地理太麻煩,人地關系不好懂,地名多,不好記;
第三,老師講課不生動,引不起學習興趣,學起來枯燥無味.
這一方面反映了,由於歷史的原因和傳統的偏見,以及當前片面追求應試模式這一傾向,在社會上和我們教育界內部,確有一部分人至今對中學地理的教育價值沒有正確認識,錯誤地認為地理是"副科",無非是"地名加物產",誰都能教,對升學影響不大,學好學壞無關緊要,而不加重視,這已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地理課的學習.另一方面也確實反映了教學改革前的中學地理教材內容存在著偏多,偏深,偏難,地理事實材料過多,文字敘述平淡,缺乏可讀性,趣味性等問題.學生感到難學,教師感到難教,加之有些教師對教材理解不透,對教材內容組織處理不當,不突出教學重點,不運用必要的直觀手段,不講究教學方法,不注意聯系實際,更增加了學生學習地理的困難,這也嚴重地挫傷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有一部分學校中的學生對學習地理有較濃厚的興趣,喜歡上地理課,究其原因,他們大多認為:
第一,老師講得好,生動,有趣,引人入勝,能聯系實際:
第二,地理知識內容豐富,與資源,人口,環境等人類面臨的問題息息相關,與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聯系緊密,用處大.
在這些學校,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生並不感到地理難懂難記,而覺得很有趣味,越學越愛學,教師對教學充滿信心,越教越愛教,領導對地理課也重視.地理教學出現了生動活潑的可喜局面,地理教學質量獲得大幅度的提高.這給了我們以重要的啟示:只要我們在地理教學的實踐中,使學生不斷地認識和體會到地理學科的價值和作用,能培養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地理課就能為學生所喜愛.當有了顯著的教學成果後,就會取得學校領導和社會上的重視.這里重要的是作為地理教育工作者,本身要熱愛地理教學,樹立信心,明確方向,堅持不懈.
二,怎樣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具體怎樣做才能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呢 綜合有經驗的教師和我個人的體會,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一)上好地理緒論課
這是指學生在開始學習新的地理課程時,開宗明義的第一堂課,主要是使學生了解地理學科將學些什麼 為什麼要學 它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有什麼關系 跟日常生活,生產和"四化"建設有什麼關系 怎樣才能學好 以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熱情,了解學習方法和注意事項,從而滿懷信心地開始學習,為今後整個地理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有經驗的教師十分重視上好地理緒論課,注意運用豐富,生動,有力的實例說明地理學科所要學習的內容;以及與日常生活"四化"建設的密切關系.從資源的開發利用到環境的保護;從乘坐車船,探親訪友,觀光旅遊,購買各地土特產,到工農業生產郵電交通;從改革開放,建設"四化"到國際交流合作,人民友好往來等,無不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識.
在學習方法上既介紹地理學科的特點和優秀學生的學習經驗,又提出一些具體要求:如每次上課要帶齊學慣用具,學習時左圖右書,圖文對照,專心聽課,多恩善問;填圖作業做到准確規范,整潔美觀,獨立按時完成等,以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精心設計每堂課的引言
如果說緒論課是為整個地理課學習嗚鑼開道,那麼引言就是一堂課的開場白.好的引言如同演員"亮相"一樣,能一下鎮住"台腳",抓住觀眾,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之進入最佳求知狀態.引言要根據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把要講的新知識和現實生活,"四化"建設,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緊密聯系起來,用生動,形象,簡煉的語言引入.有時通過提問,引起懸念;有時通過導語,創設問題情境;有時聯系舊知識,引入要講的內容.如教師在講授"經緯網"前可提出:"在茫茫的海洋中,有艘海輪遇到了風暴,失去了控制,報務員隨即發出了呼救信號,報告了出事地點,鄰近的船隻聞訊趕來營救,直升飛機也出現在遇難海輪所在海域的上空.但海洋上並沒有其它相對目標,遇難船是怎樣報告它的位置,營救者又是怎樣找到它的 "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議論紛紛.接著教師又問:"你們去電影院看電影,在眾多的位子中是怎樣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呢 "通過這樣的提問,教師生動而巧妙地進入了"經緯網"的講授.又如在講《中國地理》"橫斷山區"時可用引言:上節課我們游覽了被稱為"紫色盆地"的四川盆地,被譽為"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以及美麗的路南石林等.今天我們將一起去領略橫斷山區的自然景色,首先會看到山河相間,山高谷深的獨特景象,在那裡能體味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變化,到了滇南谷地還能觀嘗到熱帶風光,…….廖廖數語,既復習了上節課的主要內容,又展示了本節課要學的重點,一下子吸引了同學的注意力.再如在講大陸漂移,板塊構造學說時,可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煤是古代植物變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煤田之一是在南極洲的維多利亞地煤田,面積達100萬平方公里,為什麼冰雪復蓋的南極洲,地上寸草不生,而在地下竟埋藏著這么大的煤田呢 學生百思而不解,形成懸念,並急於要揭開這個"謎".這時教師再進行啟發性講解,引導學生解開疑團,這樣不僅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而且使學生償到探索知識的樂趣.
(三)密切聯系各種實際
包括學生的知識實際,生活,生產的實際,國內,國外的實際,當地,當時的實際.這是盡力把地理課上"活",使學生易於理解接受,並產生興趣的重要條件.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學要從學習者的已有經驗開始,一個人對某事物興趣的大小,往往與其熟悉的程度和能否在實際中運用有關.從學生親身感受過或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出要講的內容,如講季風成因時,教師問學生:"盛夏時,你中午和傍晚去河裡洗澡,在水中和在岸邊土地上各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來啟發學生理解海陸的熱力性質差異.又如講"區時"時,提出為什麼洛杉磯奧運會時,我們從中央電視台看到的競賽節目大多是實況錄相,而漢城奧運會卻可以看到很多現場直播的競賽節目 1990年義大利世界盃足球賽,很多決賽場次的現場直播都是在凌晨2—3點,難道這些運動員都是半夜起來參加比賽嗎 在講西南部的雪山冰峰珠穆朗瑪峰時,聯系當時中,日,尼三國登山運動員從南,北坡聯合攀登珠穆朗瑪峰,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雙跨主峰的奇跡.在講高中《地理》中的鋒面與天氣時,碰巧窗外北風蕭蕭,秋雨連綿,教師指著窗外的秋雨問:這場秋雨是怎樣形成的 人們常說一場秋雨一陣寒,這是為什麼 至於講《中國地理》"區域特
征和區域差異"這一章內容,則和當地當時的實際情況紫密結合起來,對比提問啟發學生,使學生感受到生活,生產中處處時時有地理知識,這樣學起來親切,具體,生動有味,就會很自然地對地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四)提問設疑,啟發思維
這是指教師提出問題能引發學生疑問,從而產生好奇心與學習慾望的情境.而思維是一切理解的基石,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產生於思維,而思維開始於問題.有經驗的教師十分注意把問題引入課堂,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善於提問,盡量讓學生"多思."這不僅有利於學生領會新知識,也是搞活課堂氣氛的好辦法.如教師在講"日界線"一節課時,可設計這樣兩個問題:1.有一對在海輪上出生的孿生姐妹,姐姐倒比妹妹小一歲,這是怎麼回事 2.在太平洋上有兩個相鄰的島國,西邊的叫湯加,東邊的叫西薩摩亞,在同一時刻,湯加是星期日,西薩摩亞是星期六;西薩摩亞是星期日,而湯加是星期一了,這又是怎麼回事 強烈的好奇心,使學生立即進入了高度思維之中,急於要揭開其中的奧秘,這時教師再向學生講授"日界線"的知識,學生既樂意接受,又容易接受.講"經緯線方向"時,提出:一個人沿著某條緯線一直向東走,能否回到原地 為什麼 一個人沿著某條經線一直往北走能否回到原地 為什麼 一個人站在南極上,他前後左右都是什麼方向 講青藏高原氣候時提問:青藏高原地勢高太陽輻射強,為什麼天寒地凍 又如講高中《地理》"天體和天體系統"時提問:"我們現在是在天上還是地上 隔著地心和我們相對著的地球那邊站在地面上的人,頭和腳那個朝上,那個朝下 為什麼 宇航員在太空看到的星空世界和我們看到的一樣嗎 這些都是學生很感興趣的問題,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幫助他們正確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很有利的.但提問設疑,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過易過難都不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憤"即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即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朱熹注說).這就是說教師在教學中
造成學生"心憤憤,口悱悱"的心理狀態時,是最有利的教學時機,但是學生如果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重復了,可能是脫離了學生實際水平.
(五)充分利用各種直觀手段
地理事物具有廣闊性,又由於學生年齡和見聞的局限,很多地理事物或現象對學生是不可能或從未感知過的,因此必須藉助各種直觀教具,引導學生由感知形成地理表象,在此基礎上才能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地理規律,地理成因和原理.教學實際證明,凡是從學生實際出發對學生進行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收效就好,這是教學的普遍規律.否則,脫離學生的實際,從抽象到抽象,從概念到概念,就會使學生感到概念和原理深奧莫測,不可理解,從而妨礙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們在地理教學中,必須學會利用各種直觀手段,引導學生從感知開始,發展他們的地理形象思維,才能掃除地理教學中枯燥無味死板沉悶的氣氛,出現生動活潑的局面.
常用的教具有地圖,地理畫片,標本,模型,儀器,板圖板畫,幻燈,電影等,它們各有所長,互為補充,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校的具體條件,選擇配合,合理使用.如在講到各種地理景觀時,盡量展示景觀畫片,沒有專用畫片就從大型畫冊上尋找代用畫片;在講到等高線地形圖時,要運用山體等高線模型(可自製),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山體等高線地形圖是怎樣表示地形的,等高線的疏密,走向與山坡陡緩和山體水平延伸方向的關系;講地殼運動和地質構造時,用模型演示講解,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講山河城市,物產分布和交通線,則利用黑板空白圖邊講邊繪.如講我國西南三省交通線,先在黑板上標出成都,重慶,昆明,貴陽四城市的相對位置,然後邊講邊繪鐵路,公路,水運,最後構成"井"字形交通網路,板圖直觀簡明,一目瞭然,學生邊聽邊繪,很容易掌握.
(六)運用文學語言藝術
古今中外的詩人名家及勞動人民在生活和生產勞動的實踐中,對千姿百態,錯綜復雜,發展變化的各種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以及人類在利用和改造地理環境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問題,有過細致的觀察,生動的描述,透澈的分析,和科學的總結.他們用生動,形象,簡煉的語言文字,以詩歌,諺語,成語,散文,故事等文學形式,記錄下來,這不但是我們寶貴的文化歷史遺產,也為我們學習地理知識提供了借鑒.在地理教學中結合教材的內容適當地引用,寓地理知識於文學藝術享受之中,它能發揮出特有的魅力,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臨其境,興趣盎然,印象深刻.如講"長江三峽"景觀,引用詩人李白詩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講我國"橫斷山區"山高谷深,山河相間的地形特徵,引用"仰望山接天,俯視江如線,對山喊得應,相會要一天."的詩句;講高山氣候的垂直變化,引用白居易的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講中國西北溫帶大陸性氣候特徵,引用民間諺語:"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講內蒙古草原景色,引用詩詞:"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再如講高中《地理》食物鏈,引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成語故事,形象生動,通俗易懂.
(七)不斷變換刺激
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興趣所在往往是注意力的集中點.一個人的注意力能否集中和穩定,與注意的對象特點有關.簡單而無變化的對象,注意集中的時間就短,反之,復雜多變的事物,則可延長注意集中和穩定時間.另一方面年齡越小的學生,注意力就越難集中和穩定.因此,教師在初中教學中,尤其應盡量避免採用單一的教學方法,而要用靈活,新穎,多樣的教學方法,不斷變換刺激,使學生的注意力能有較長時間的集中和穩定,以保證教學活動順利有效地進行.如講中國的行政區劃時,先是在中國政區黑板空白圖上邊講邊填,學生跟著在地理填充圖冊上邊聽邊填.接著讓學生在填好的政區圖上熟讀熟記各省級行政區劃的全稱,簡稱,輪廓形狀及相對位置.
為了便於學生識記,指出可按六大區順序分別識記,對省區輪廓形狀按其相似形記,如山東形似卧姿駱駝,黑龍江形似天鵝,陝西形似鑰匙,河北形似火炬等,並在黑板上寫出用31個省級行政區劃名稱編成的順口溜:"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雲貴福吉安,四西兩寧青甘陝,海南內台北上天."說明各字代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名稱,讓學生抄記下來背誦.最後復習檢查,讓一部分同學背誦順口溜,並問"五江疆","四西"是指那些省區 讓一部分人按教師所指說出該省區的名稱,讓一部分人在中國政區黑板空白圖上填寫各省級行政區劃的全稱和簡稱.這樣經過多次反復變換刺激,使全班學生的眼,耳,口,手都得到活動,既維持了注意,又活躍了情緒,培養了興趣,教學效果十分顯著.
同樣,對不同教學內容的課,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就象吃飯調換口味能增加食慾一樣,使學生提高學勻興趣,增強求知慾.如講山區在發展旅遊事業方面的特殊作用,採用講述法,用富有感情的語調朗誦一些描寫泰山,華山,峨眉山,普陀山,黃山,廬山等名山秀麗風光的詩句,並配以這些名山的彩色畫片,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不僅使學生學到地理知識,而且得到是一種美的享受.又如講《中國地理》"農村,牧區和城市"這一節教材,採用了地圖旅遊法.上課開始就向學生宣布:"全班學生組成一個旅遊團,由我率領大家乘火車到全國各地作一次長途旅遊".這樣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大腦神經很快形成優勢的興奮中心.沿著地圖旅遊路線,教師向學生介紹所到之地的農村和牧區的氣候,景色,主要農牧產品,風土人情,以及城市的特色和職能.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個個興致勃勃.再如在講高中《地理》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時,採用了讀圖設問法.要求學生觀察一月,七月海平面等壓線的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氣壓帶分布有何不同 為什麼 2.在一月,七月同緯度的大陸和海洋上氣壓高低有何不同 為什麼 3.北半球一月,七月各有那些高氣壓和低氣壓中心 它們是怎樣形成的 4.一月,七月的東亞和南亞盛行風的風向和路徑有什麼不同 為什麼 教學過程中,這樣讀圖設疑,前後有序,步步深入,可使學生大腦神經始終處於興奮狀態.誘導學生通過觀察,想像,思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八)適當補充一些旅遊地理和風土人情的內容
從中學調查中得知,隨著改革開放和國內外旅遊業的興起和發展,學生都很嚮往觀光旅遊,更多地了解祖國和世界因此,對我國和世界各國自然風光,名勝古跡和風土人情方面的地理知識最感興趣,而現用教材卻涉及不多,因此在教學中,圍繞教材內容適當補充一些這方面的地理知識,不但能增加學生對祖國和世界各國的了解,而且能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如講南亞印度,可補充印度人民有80%以上信仰印度教,印度教把牛奉為"聖牛",不能屠宰吃肉,因此,印度成為世界上牛最多的國家.在農村,牛作為主要畜力使用,而在城鎮,牛可以在大街上自由行走.作為印度第一大河的恆河,不但是印度古代文明的搖籃和農業灌溉的主要水源,還流傳著許多宗教傳說.印度教徒稱恆河為"聖水河",認為聖水可以延年益壽,又可洗刷自己和祖先的罪孽,是"贖罪之源."因此,印度教徒一生中最大的宿願就是到聖河邊的聖地朝聖,以喝到無比潔凈的聖水,到恆河沐浴以洗刷自己的過失.
位於恆河與其支流朱木拿河匯合處的阿拉哈巴德城,每年1月要舉行一次規模盛大的宗教廟會,參加人數之多為世界罕見.據報道1982年1月25日,印度的男女老少竟有一千萬人到這里洗澡.其中包括著名宗教領袖和政府官員.早在幾天前,人們就在這里搭起了臨時住宿的帳篷,沿恆河兩岸可綿延數十里,蔚為壯觀.這些內容使學生了解到印度的風土人情宗教習俗,並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九)巧記地理知識
在中學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山河,資源,城市,工農業,交通運輸等地理事實材料和地理特徵知識,有的是需要很好記憶的,這正是學生在學習地理中最感頭痛的一件事.眾多,零散,陌生,枯燥的地名,如果一味地要求學生去死記硬背,不但會增加學生的負擔,而且會降低學生對學習地理的興趣.如能將它們用精煉的文字編成詩歌或順口溜等形式,讀起來琅琅上口,就會變難記為好記,變枯燥為有趣.如將我國陸上和海上鄰國編為:"朝蘇蒙古阿富汗,巴印錫尼和不丹,緬甸寮國接越南,十二鄰國陸相連,日菲馬文和印尼,隔海相望也不遠."將我國人口超過100萬的18個少數民族編為:
"蒙回藏維黎傣彝,朝滿壯苗哈布依,侗瑤白土加哈尼."把我國礦產儲量居世界首位的鋅,鉬,銻,鎢,錫,稀土,鈦,釩,用諧音編成:"新木梯污,洗洗太煩".將世界中低緯洋流分布規律概括為:"南北半球,各有環流,北順南逆,東寒西暖."國家的特徵用其美稱:如印度尼西亞—千島之國,新加坡—花園城市之國,南非—黃金之國,巴西—咖啡王國等.
(十)指導學習方法
成功的教學,不但是教師能較好地教會學生所要學的知識,而且要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會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並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不斷地取得學習上的成功.使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慾望獲得滿足,從而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指導學生學習地理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左圖右書,圖文結合.邊看課文,邊看地圖冊,學會從圖象系統中獲取地理知識,這樣易於理解,便於記憶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分布和聯系.
第二,注意通過直接觀察,生活體驗,畫報圖片,電影電視,課外閱讀等手段,積累豐富的地理知識,為進一步學好地理打下基礎.
第三,掌握地理學科綜合性和區域性特點,學會用分析綜合法掌握區域特徵,用比較法掌握區域差異,從地理事物的發展變化,相互聯系相互影響中找出規律和分析出成因.
第四,理清地理知識網路,掌握地理知識體系結構,在頭腦里建立起地理知識"框架",使地理知識不再是雜亂無章的堆積,而是結構層次清楚的有機結合.
此外,開展地理課外活動,組織地理小組,對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培養他們熱愛地理科學,立志成為地理科學工作者,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培養學生學習地理興趣應注意的問題
(一)要從地理教學的目的和內容出發
學習興趣是為實現教學目的服務的,豐富多採的地理知識是培養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的源泉.我們一定要從地理教材的本身去發掘其內在的知識興趣因素,而不能脫離教材另搞一套.重要的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突出教學重點,在教學藝術上多下功夫.有的可結合教材適當補充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資料,但也要適可而止,避免喧賓奪主,漫無邊際,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
(二)要寓趣味性於科學性和思想性之中
脫離知識的興趣是無價值的,脫離科學的興趣是荒謬的,脫離正確思想的興趣是庸俗的.我們要做到趣味性與知識性,科學性,思想性的統一.切忌為興趣而興趣,嘩眾取寵,庸俗失真,把學生引向歧路.
(三)要從實際出發,靈活運用
培養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的方法多種多樣,各有所長,互為補充,要依據中學生好奇,好學,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及其原有的知識實際,按照地理學科和地理教學的特點,不同年級的學生,教材和學校設備條件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師本人的特長,綜合考慮,精心設計,靈活運用,這樣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⑤ 高中地理新教材需哪些教具

你好!

也許你是今年剛剛從大學畢業走上高中地理課堂的年輕老師。高中地理必修一屬於自然地理部分。這部分教材難度比較大,知識比較抽象。以我從教多年的經驗來看,這些內容能夠使用到的教具不多。最主要的是你需要把地球運動(包括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晝夜交替、晨昏線的移動、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等)、大氣環流(包括熱力環流、季風環流、鋒面的移動等)、水循環、洋流和地殼物質的循環這些內容製作成動畫,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再加上你的講解分析,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祝你工作順利!

⑥ 地理實驗課有哪些

如下:

地理實踐活動教學開展的常用形式 新課程標准下的地理教學內容, 不僅科學體系強。

而且富有強烈的時代感和生活氣息。知識的介紹有許多是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問題出發的。 所以「新課程標准」 下的地理的實踐活動是多種多樣的。

地理實踐活動的種類比較多, 既有課堂內的實踐活動, 也有課堂外的實踐活動。 主要包括信息收集、 地理講演、 地理競賽、 地理辯論、 地理游戲;

地圖繪制、 地理攝影、 教具製作、 地理實驗、 地理調查、 地理觀測、 地理參觀、 地理旅遊、 野外實習、 方案設計、 論文撰寫、牆報編輯等等。

(一) 動手製作教具 學生動手製作的過程既是一個手腦並用、 相互促進、 相得益彰的過程,也是學生有所發現、 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的過程。

案例: 在進行《地球和地球儀》 教學時,我事先布置學生根據課本要求准備好製作地球儀的工具、 材料, 在上課時,讓學生獨立的自由地對這些材料進行觀察、 按按課本步驟操作製作地球儀。 藉助這一活動, 學生對經緯線、經緯度、

地球的形狀及大小等抽象的知識不僅理解的深刻、 透徹, 而且提高了教學效率。 同學們還親手製作了等高線、 時區轉動盤等教學用具,

在教學中既發揮了積極作用, 又彌補了教具不足的現狀。

(二) 小型辯論會

地理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利用地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地理能力必須經過學生自主動手參與才能真正的獲取。 辯論會的開展就是鍛煉學生創造思維,解決地理實際問題的有力武器。

案例: 在講解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合理容量內容時, 組織學生討論未來世界的人口能否超過地球環境人口容量。

⑦ 如何通過地圖培養高中學生地理學習能力

一、熟悉圖表語言,掌握讀圖的基本步驟
要學會讀圖、用圖,首先應掌握好地圖的基本知識,熟悉圖表語言,明確有關概念。地圖符號是表達地圖內容的點、線和圖形,各種符號不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質,還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圍和大小等數量關系,所以只有講清各種符號的地理意義,才能使學生熟悉符號所代表的具體地理事物,准確而迅速地找出它們的分布概況,相互聯系等。其中,圖名、比例尺、方向、圖例、注記等都是組成地圖的要素。
二、誘導啟發學生,培養讀圖的積極性
要讓學生多看地圖,培養學生經常讀圖的積極性,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沒有地圖就無法學好地理,地圖是打開地理知識寶庫的鑰匙。其次,還要讓學生知道,在現實生活中,地圖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特性,許多問題都需要豐富的地圖知識作指導,通過讀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讀圖來掌握基本知識和原理,了解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內在聯系與規律。
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圖冊、教學掛圖、課本插圖、地理景觀圖、地理模型、黑板略圖等,讓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彩圖,一幅幅精美流暢的板圖板畫、一件件生動逼真的地理教具模型,也易產生歡愉的情緒和濃厚的興趣。還可課下讓學生做拼圖游戲等,同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三、加強讀圖訓練,強化讀圖能力
閱讀地圖不僅要看清地圖上有什麼、在什麼地方,
更重要的是探究和發現隱藏在地圖語言背後的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不僅要靜態地看清地理事物的位置、特點,
而且要動態地分析地理事物在時間和空間兩種維度中的變化趨勢。這樣就充分挖掘了地圖語言的概括的、豐富的內涵。因此應不斷強化讀圖能力的訓練,指導學生逐步養成使用地圖的能力,使地理知識和讀圖能力有機結合起來。

⑧ 高中地理教具哪個簡單

高中地理北斗地圖教具簡單。根據查詢相關信息顯示,北斗地圖裡面不僅是有地圖,圖的旁邊也會有知識點。

⑨ 高二地理必修三的教案

導語: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關於高二地理必修三的教案。歡迎閱讀!

篇一: 湘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3 《區域發展階段》教案

第二節區域發展階段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衡量區域發展水平的三個常用指標以及人文發展指數這個綜合性指標。2、知道區域空間發展演化的基本規律。(重點)(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析「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的發展歷史」這個案例,說明在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2、通過對美國東北部工業區不同發展階段的特徵分析,明確要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隨區域自身的發展,不斷的協調人際關系。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區域自身發展規律的認識,明確在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從而樹立區域可持續發展觀和協調的人地關系觀。

二、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先讓學生自己舉例,說一說你認為哪些國家或地區經濟比較發達,衡量的標準是什麼?(然後讓學生預習本節的引言部分,找出衡量區域發展水平的常用指標和綜合性的指標)課件展示板書內容

預習課本內容,填寫表格(課件展示表格)

案例分析

引導學生看課件:青島2004年的經濟增長情況讀圖思考:(課件)

匹茲堡附近擁有優質大煤田。但為什麼19世紀中葉以後,匹茲堡才逐漸發展成為大型

鋼鐵基地(學生討論分析,教師小結)。

課件展示:美國五大湖區工業分布情況探究活動:

1、在圖上找出匹茲堡、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蘭、布法羅、說出它的地理位置特點。

2、在匹茲堡由毛皮貿易場所發展成為鋼鐵中心的過程中,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方式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3、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的成長階段與初期相比,在產業結構和空間結構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導致這些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4、美國東北部在成長階段出現了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5、分析導致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經濟衰退的原因。

讓學生在分析討論這個案例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得出區域發展的一般規律。引導學生讀圖思考: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五大湖區人口外遷的原因?看我國三大經濟地帶圖:

思考:請你設計一下中國區域發展的模式?

讀課本圖1—1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區域發展格局圖。驗證了區域的發展演化規律經歷了初期階段、發展階段、成熟階段和衰退段。

引導學生聯系我國實際來分析如何振興我國東北老工業基地?寫出振興我國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建議與意見。

分組討論以下問題:

1、在區域發展的初期階段,某一優勢因素,比如礦產、能源、農副產品、地理區位等,往往成為地區經濟增長的突破口,並由此形成支柱產業。就此問題,闡述你的觀點。

2、有人說,如果一個區域的環境條件較差,即使這個區域擁有豐富的資源,還是難以實現良性發展。你是否同意這個觀點?

3、運用所學知識,談談在我國西部大開發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4、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工業中心,在全國長期保持領先地位。改革開放以來,由於以珠江三角洲為代表的華南地區的外向型經濟迅速崛起,上海這個傳統的老工業基地面臨著空前的挑戰。浦東新區的開發,為上海市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但是,在新時期,上海市仍面臨著資源、土地、環境、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等突出問題。請就此展開討論,上海市的持續發展,需要克服哪些限制性因素?如何增強城市發展的活力。

拓展思考:

區域開發規劃是區域科學發展的基礎。假如你現在負責青島某郊區開發規劃的初稿,你將如何開展工作?(學生討論後教師小結,然後課件展示)課堂小結(課件展示)課堂練習:

篇二:湘教版地理必修三區域可持續發展教案

湘教版必修Ⅲ第2章區域可持續發展

第1節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

——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荒漠化的過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問題

3.認識荒漠化問題的嚴重性,樹立防治荒漠化的觀念,逐步建立正確的環境觀。

教學重點: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問題

教學難點: 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問題

教具准備: 電腦多媒體

教學方法: 比較法、圖示分析法、圖示法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師引入: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包括生態可持續、經濟可持續和社會可持續,其中生態可持續是基礎。在地理必修三中我們主要學習區域的發展,區域的發展必須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而區域發展首先要做到生態環境的保護。在第二章中我們主要學習荒漠化防治和森林的保護。

第一節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

一、荒漠化概述

1.概念

指發生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及一些半濕潤地區的這種土地退化現象。

荒漠化不是簡單的荒漠擴張的過程,而是很多塊分散的土地逐漸退化,並最終連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觀。

2.形成

是氣候變異等自然因素與人類過度的經濟活動相互作用的產物。

3.主要表現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質荒漠化和次生鹽漬化化。實質:土地退化

4.影響

已成為當今全球最為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之一。根據聯合國環境署推斷,目前世界約1/4的陸地、2/3的國家和地區受到荒漠化的威脅。中國是全球荒漠化面積大、分布廣、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區則是我國風沙危害和荒漠花問題最為突出的地區。活動

活動:根據你的理解,運用下列關鍵詞解釋荒漠化的含義。

土地退化乾旱半乾旱地區氣候因素人類活動沙漠化

點撥:荒漠化是一個動態發展過程,其實質是土地退化,分布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的共同作用,表現為土地荒漠化、石質荒漠化和次生鹽鹼化。

思考:

(1)荒漠與荒漠化的區別。(提示:荒漠與一種地表景觀類型,荒漠化是一種土地退化現象)

(2)沙漠化與荒漠化的區別。(提示:所謂「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現形式之一)過渡:我國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是西北地區,為什麼呢?我們下面來學習。

二、我國西北地區荒漠化嚴重的自然原因

(一)乾旱的自然環境------荒漠化的潛在因素

思考:我國西北地區荒漠化嚴重與哪些自然因素有關?

1.位置------深居內陸,海洋水汽難以到達、

地形區范圍: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古長城以北

行政區劃范圍:包括新、寧、甘(北部)、內蒙古(大部)

說明:這里所說的西北地區是指位於非季風區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國西北乾旱半乾旱區。

思考:西北地區什麼位置特徵使這里形成乾旱環境,以致荒漠化嚴重?

提示:深居內陸,海洋水汽難以到達。

2.地形------四周高原山地阻擋了海洋水汽的進入

看圖,學生總結地形特徵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和中部(內蒙古境內)是遼闊坦盪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內)是山脈和盆地相間分布。

思考:西北地區什麼地形特徵使這里形成乾旱環境,以致荒漠化嚴重?

提示:四周高原山地阻擋,海洋水汽難以到達。

教師補充講解:由於西北地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很少受海洋水汽影響,再加上周邊高大山地特別是隆起的青藏高原,進一步阻隔了水汽的進入,乾旱就成為了這一地區最突出的自然特徵,並且是全球同緯度地區降水量最少、乾旱程度最高的地帶。

3.氣候

利用以前所學內容,分析西北地區的氣候類型和特徵。

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氣候年較差大。風大,且大風日數多。

思考:導致西北地區形成乾旱環境的主要氣候因素是什麼?

提示:降水少。

4、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

西北地區從東向西隨著離海洋距離增大,水汽越來越少,植被由草原逐漸過渡為荒漠。

思考(1)西北地區自東向西水分條件與植被景觀的變化有什麼關系?並分析原因。

點撥: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對應溫帶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對應荒漠草原;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對應荒漠地區。反映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漠化程度越強。原因是我國降水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

(2)新疆的綠洲分布有什麼特點?請聯系水源和地形條件解釋原因。

點撥:天山北部水汽主要來源於北冰洋,北坡屬於迎風坡,隨著高度升高降水量增加。受天山山脈阻擋的影響,南疆與北疆乾旱程度不同。綠洲主要分布在有水的地方,沿河流呈串珠狀分布。原因是河流水來自冰雪融水補給和盆地地形雨。

(二)氣候異常---------導致荒漠化荒謨化進程的主要自然因素

本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它具有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氣溫、降水的變率大。雨量的變化,對荒漠化的發生和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多雨年有利於抑制風沙活動;少雨年,加劇荒漠化進程。

歸納總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為荒漠化創造條件

①基本條件——氣候乾旱少雨

氣候乾旱,地表水貧乏,河流欠發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風化和風力作用顯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②物質條件——地面疏鬆,為沙質沉積物

由於由於氣候乾旱,植被稀少,土壤發育差,平地多疏鬆的沙質沉積物;

③動力條件——大風日數多且集中

大風日數多,且集中在冬春乾旱的季節,從而為風沙活動創造了有利條件。

活動:分析說明荒漠化形成過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

點撥:表示了荒漠化兩個正反饋效應(惡性循環),說明乾旱地區生態環境的脆弱性。

三、荒漠化形成的人為因素——荒漠化的決定因素

(說明:事實上,在荒漠化的發生、發展過程中,人類活動常常起決定性作用。調查表明,在西北地區現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為因素所致。)

1.形成荒漠化的人為原因:

⑴來自於人口激增對生態環境的壓力

⑵由於人類活動不當,對土地資源、水資源的過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區荒漠化的人為因素的主要表現

人為因素破壞原因與典型地區主要危害過度樵採

①能源缺乏地區把樵採天然植被作為解決燃料問題的主要手段(如鄂爾多斯沙區、內蒙古東部的庫侖旗等地)

②一些農牧民為了增加收入,無計劃、無節制地在草原地區採挖葯材、發菜等固沙、防止風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壞

過度放牧為求得短期的經濟利益,牧民盡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半乾旱的草原牧區、乾旱的綠洲邊緣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進程

過度開墾在乾旱、半乾旱沙質土壤地區,特別是沙區邊緣從事農業生產,特別在缺少防護林保護的沙質土壤區使沙化土地連片發展

閱讀P21、22通過閱讀材料,使學生了解如下問題:

(1)掘井帶來的負作用。

(2)灌溉措施不當,乾旱氣候條件下蒸發旺盛,鹽分極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土壤的次生鹽漬化。

活動:非洲薩赫勒地區荒漠化的自然、社會經濟因素分析

1.薩赫勒地區位於撤哈拉沙漠的南緣。請根據下面的圖文資料,並聯系已學知識,分析薩赫勒地區的氣候等自然特徵,並說明荒漠化的潛在自然因素。

點撥:資料表明薩林勒地區正處於乾旱與半乾旱、熱帶沙漠與熱帶草原的過渡地帶;津德爾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點,其月均溫都在22℃以上,甚至達到33℃,可想而知其蒸發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別是7、8兩個月。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別集中的降水狀況與其全年的高溫、高蒸發量相比,確實是個容易產生環境問題的敏感地區。客觀上,這里就潛在著荒漠化的自然因素,這是本地區的地理位置和當地的水熱條件所決定的。

2.氣候的嚴酷性決定了薩赫勒地區的傳統經濟以自給性質的游牧業為主。20世紀以來,隨著沿岸國家人口和經濟的發展及本區交通條件的改善,這里的傳統游牧經濟向商品性的定居牧業經濟轉化。根據圖2.9,分析這一社會經濟因素的轉變對牧場帶來的環境影響。

點撥:將傳統的游牧經濟和商業性的定居牧業進行對比,比較它們對草場的影響。從表中可知,傳統的自給性的游牧經濟,因其牲畜品種多樣、經營規模小且分散、季節游牧,有利於牧草的恢復生長,是一種適應於當地自然條件的經濟模式;而商業性的定居牧業從牲畜品種的單一性、大規模的集中經營、採取掘井定居的經營模式,勢必增加草場的壓力,結果必然導致草場的退化,甚至導致整個草場的毀滅。

3.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對糧食需求迅速增加。這一因素促使薩赫勒以南的早作農業不斷向北推進,農牧之爭加劇。分析這一因素的加入,對本區草場生態環境及荒漠化的發展,又可能產生哪些影響?

點撥:由於人口激增,對糧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們不斷擴大耕地面積以至向牧業地區推進。

4.人口和貧困是薩赫勒地區最為突出的社會問題,也是造成這里生態環境惡化、上地荒漠化加劇的根源。請你解釋下圖(圖1.11),試提出一種解決非洲貧困問題的可能辦法。點撥:明顯地描繪了人口過快增長,造成貧困飢荒與荒漠化的惡性循環過程。問題的源頭就在人口的過快增長,如果控制人口增長與實行環境整治雙管齊下,這個惡性循環就可以得到解決。

課堂小結:略

板書設計

第一節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

一、概況

1.概念2.形成

3.主要表現4.影響

二、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1、乾旱的自然環境--------荒漠化的潛在自然因素

(1)位置------深居內陸,海洋水汽難以到達

(2)地形------高大山脈阻擋了海洋水汽的進入

(3)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乾旱少雨,大風日數多

(4)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地表缺少植被保護

2、氣候異常------荒漠化加速的主要自然因素

三、荒漠化形成的人為因素(決定性因素)

1.形成荒漠化的人為原因:

2.西北地區荒漠化的人為因素的主要表現

⑩ 高中地理教案大全

教材是死的,不能隨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課怎麼上全憑教師的智慧和才幹。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地理教案大全一

《農業的區位選擇》

第一節農業的區位選擇

從容說課

本節內容較為系統、詳細地分析了影響農業區位的自然、社會、經濟等因素。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農業的區位選擇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因此在發展農業生產時,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

教材通過泰國湄南河平原的水稻 種植 和澳大利亞牧場的對比,引出區位的概念以及農業不同區位選擇的原因。泰國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亞東南部在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和農業生產特點方面的區別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加以對比。使學生理解:農業的區位因素主要有哪些?農業的區位選擇在本質上就是綜合考慮多種區位因素從而對土地的合理利用。在這一基礎上,學生就較容易回答出兩地農業生產存在巨大差異的原因了。

圖3.3是本單元核心原理的概念圖,是本單元的其他內容的基礎,教學中應在分析各個案例和「活動」的過程中反復運用,從而達到熟練應用的目的。P43的三個活動的設計在於幫助學生理解農業生產的布局、變化與區位因素的影響,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好這一內容,以提高對學生探究能力和讀圖分析能力的培養。活動l和活動2在教學時應出示地圖,讓學生找到孟買、羅馬、江西泰和縣的地理位置。使學生建立空間概念,進而幫助他們分析這三個地區的地理區位條件。活動3是「我國_沿海地區農業景觀的變遷」,教學中需要出示一些這一地區的土地利用變化資料以及稻米、甘蔗、花卉三種作物的市場價格,最後引導學生分析說明農業區位的選擇受市場因素的影響。

P44案例1的目的在於說明農業的區位選擇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且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分析地中海農產品種類及消費地的變化,通過對法國和西班牙兩國的農業區位差異的比較,使學生學會進行地理區域比較的 方法 和思想。

農業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結果。教材中以澳大利亞混合農業地域的形成過程為例來說明這一問題,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多圖綜合,分析澳大利亞混合農業地域類型形成的原因,同時訓練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l.從地理位置、自然和社會因素等方面,理解農業區位的含義。

2.理解農業生產的布局、變化與區位因素的影響,說明農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3.通過分析澳大利亞混合農業地域類型形成的原因,訓練學生讀圖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不同農業地域景觀圖的比較,理解農業區位的含義。

2.利用圖表分析法、比較法幫助學生理解農業生產的布局、變化與區位因素的影響。

3.以具體案例引導學生理解法國和西班牙兩個國家農業區位差異,學會進行區域比較。

高中地理教案大全二

《大氣環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三圈環流與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模式。

2.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陸氣壓形勢。

3.掌握季風環流是大氣環流的重要組成部分。

4.了解大氣環流與水熱輸送關系。

能力目標:

1.運用對比、類比方法,在三圈環流示意圖上理解、識記三圈環流、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的特點。

2.讀「亞洲季風」圖,會分析季風的形成,特別是東亞、南亞季風形成的區別。

3.讀1月、7月海平面等壓線圖,分析北半球海陸氣壓形勢。

德育目標:

1.通過三圈環流的學習,了解大氣環流對全球的熱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影響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的形成,認識地理要素間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

2.理解我國的氣候深受季風環流的影響,從而能將所學知識用於實際,服務於社會。

教學重點

1.近地面氣壓帶和風帶的名稱、成因、對氣候的影響。

2.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受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高低壓中心名稱、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風的關系。

教學難點

1.三圈環流形成的動態過程。

2.季風環流形成,東亞與南亞季風的區別。

教學方法

1.啟發式教學,採用圖文結合的方式,一邊引導啟發,一邊畫板圖和讀圖講授有助於學生理解本課難點。

2.講授要循序漸進、前後呼應、步步深入,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最終促使學生對本節課知識要點的理解和有效地掌握。

教具准備:投影儀(片)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大氣時刻不停地運動著,運動的形式和規模復雜多樣,既有尺度很小的局地性運動,像上節課我們所學內容可以說是小尺度的大氣運動,也有規模很大的全球性運動。那麼,全球性的大氣運動又是怎麼樣運動?這就是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2.4全球性大氣環流」(板書)

新課教學:

具有全球性的有規律的大氣運動,通常稱為大氣環流。大氣環流是大氣運動的一種主要形式,它使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的熱量和水汽得到交換,調整了全球的水熱分布,對全球的熱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本節課主要講述典型意義的兩種環流形式:三圈環流和季風環流。下面我們先來學習三圈環流。

一、三圈環流(板書)

為了簡化起見,假設大氣是在均勻的地球表面上運動的,而且不考慮地球自轉的影響,此時,引起大氣運動的因素是高低緯度間的受熱不均。因而在終年炎熱的赤道地區,大氣受熱膨脹上升;在終年嚴寒的兩極地區,大氣冷卻收縮下沉。這樣,在高空,赤道形成高氣壓,氣壓梯度力的方向指向極地,大氣由赤道上空流向兩極上空。在近面,赤道地區形成低氣壓,兩極形成高氣壓,氣壓梯度力的方向指向赤道,大氣由兩極流回赤道。因此,在北半球,赤道和極地之間形成了單圈閉合環流。如圖。

1.全球大氣運動——單圈環流(板書)

但實際上赤道與極地間的這種閉合環流是不存在的,因為地球時刻不停地自轉著,大氣一開始運動,馬上就受到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從而形成了三圈環流。

2.全球大氣運動——三圈環流(板書)

由於地球時刻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著,此時仍然假設地表性質均一,則引起大氣運動的因素是高低緯之間的受熱不均和地轉偏向力。以北半球為例,說明此時大氣運動情況。

赤道地區上升的暖空氣(畫箭頭①),在氣壓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極上空(南風),受地轉偏向力影響,由南風逐漸偏轉成西南風(畫箭頭②),到30°N附近上空時,風向偏轉到與等壓線平行,變成了西風。這樣氣流就不能繼續向北流向北極,而是變成自西向東運動了。由於赤道地區上空的空氣源源不斷地流過來,又不能繼續北進,便在30°N附近上空堆積,空氣密度加大產生下沉氣流(畫箭頭③),這樣使得低空氣壓增高,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在低空,氣壓梯度力的方向是由副高指向赤道低氣壓帶,大氣在向南流動過程中逐漸向右偏轉,形成了東北信風(畫箭頭④)。這樣在赤道與30°N之間形成一個低緯度環流圈。

(1)低緯環流(板書)

近地面,副熱帶高氣壓帶一部分氣流向赤道低壓帶流去。另一部分氣流向北流,在地轉偏向力影響下,由南風逐漸向右偏形成西南風,也叫盛行西風(畫箭頭⑤)。與此同時,從極地高氣壓帶向南流的氣流,逐漸向右偏形成東北風,又叫極地東風(畫箭頭⑥)。盛行西風與極地東風這兩支冷暖不同的氣流,在60°N附近相遇,形成上升氣流,在低空形成副極地低壓帶。上升氣流到高空,一部分流向副熱帶高氣壓帶上空(畫箭頭⑦)為補充副熱帶高氣壓帶下沉氣流的來源(畫箭頭⑧)。這樣在30°N與60°N之間形成一個中緯環流圈。

(2)中緯環流(板書)

北緯60°附近的上升氣流,另一部分流向極地上空(畫箭頭⑨),補充極地高氣壓帶下沉氣流(箭頭⑩)。這樣在60°N與極地之間形成一個高緯環流圈。

(3)高緯環流(板書)

在南半球,同樣存在著低緯、中緯、高緯三個環流圈。由於南半球的地轉偏向力使氣流向左偏轉,所以環流的方向與北半球不同。

這樣,在近地面,全球共形成7個氣壓帶和6個風帶。(投影圖)

7個氣壓帶即:赤道低氣壓帶,南、北半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南、北半球的副極地低氣壓帶和南、北半球的極地高氣壓帶。

在氣壓帶之間的風帶為:南、北半球的低緯信風帶,南、北半球的中緯西風帶,南、北半球的極地東風帶。

問:赤道低氣壓帶與副極地低氣壓帶的形成有何不同?極地高氣壓帶與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成因有何差異?

赤道低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是由於冷熱不均引起的空氣運動而形成的,所以是由熱力原因形成的。副極地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是大氣運動所引起空氣質量的變化而形成的,因此,這兩氣壓帶是由動力原因形成的。

由於太陽直射點隨季節變化而南北移動,導致氣壓帶和風帶在一年內也作周期性的季節移動(讀圖2.17)。就北半球來說,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氣壓帶、風帶在一年內有規律地南北移動,常使同一地區在不同季節出現完全不同的天氣、氣候狀況。

承轉:上述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是不考慮海陸分布和地形影響的理想模式。實際上,地球表面並不是均勻的,由於海陸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響,大氣環流實際情況比理想模式要復雜得多。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

二、海陸分布與大氣環流的影響(板書)

請同學們先讀圖2.18「7月份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和圖2.19「1月份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分析一下南、北半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的分布有何不同特點?

從圖上可以看出,南半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基本上沿緯向呈帶狀分布,特別是南緯30°以南的地區,而北半球氣壓帶則斷裂成塊狀,特別是亞洲與太平洋地區氣壓帶被_一個個范圍很大的高壓區和低壓區。

問:為什麼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上南北半球的氣壓分布有這樣的差異?

投影世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圖,對照1月和7月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就可以看出這是因為南半球海洋面積占絕對優勢,北半球的陸地面積顯著增大,而且海陸相間分布的緣故。

問:海陸性質不一樣又是怎樣影響氣壓分布的?

在河裡或海、湖裡 游泳 的人,都有這個體會。盛夏的中午,如果你躺在岸邊沙灘上會感到熱乎乎的,而在水裡卻是溫和的;冬季恰好相反。這主要是因為海水的比熱比陸地大的緣故。在同樣的太陽照射條件下,海水溫度變化比陸地要緩慢得多。夏季,大陸上的氣溫比海上氣溫高得多,形成熱低壓;冬季,大陸上的氣溫比海上氣溫低得多,形成冷高壓。海陸的熱力性質差異,從而影響到海陸的氣壓分布。具體的氣壓分布情況,請同學們再來看圖2.18和2.19。

從7月份海平面等壓線圖上可以看出,副熱帶高壓帶被大陸上的熱低壓所切斷,特別是亞洲大陸夏季增溫強烈,亞洲熱低壓(又叫印度低壓)最為突出,這就使副熱帶高壓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壓和北大西洋的亞速爾高壓。在1月份海平面等壓線圖上,副極地低壓帶也被大陸上的冷高壓所切斷,尤其是亞洲高壓(又叫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勢力,控制范圍最廣。亞歐大陸的東部幾乎都在它的控制之下。這就使副極地低壓帶也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壓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島低壓。

冬、夏季海陸上的這些高、低氣壓中心,勢力強,范圍廣,稱為大氣活動中心。它們隨季節而南北移動,對世界各地天氣、氣候有著重大影響。這些大氣活動中心位置和強度一旦異常,就會造成世界各地天氣和氣候的異常。

同學們課後要閱讀「副熱帶高壓與我國的降水和旱澇」,了解一下副高對我國天氣和氣候的影響,副高的位置和強弱一旦異常,會引起我國哪些不同地區的水旱災害等情況,從而認識規律,認識自然。

綜上所述,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我們可以簡單歸納為以下幾點:(投影片)

承轉:以上我們了解了三圈環流和氣壓帶、風帶的分布情況,季風環流也是大氣環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氣候深受季風環流的影響,那麼下面我們來學習季風環流這部分內容。

三、季風環流(板書)

首先請同學們看課本了解什麼是季風?

1.季風的概念(板書)

大范圍地區的盛行風隨季節而有顯著改變的現象,稱為季風。

閱讀課本相關內容和圖2.20「亞洲季風」,看看季風主要分布在什麼地方?風向怎樣變化?

2.季風分布及其風向(板書)

季風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地區,這一地區夏季吹東南風,冬季吹西北風。正如歌曲「黃土高坡」中唱到的「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實際上指的就是東亞季風。

問:為什麼亞洲東部的季風最為典型?風向的季節變化情況又是如何形成的?

3.季風形成原因(板書)

亞歐大陸是世界的大陸,太平洋是世界的大洋,東亞居於兩者之間,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使海陸的氣溫對比和季節變化都比其他任何地區顯著。冬季,東亞大陸位於蒙古西伯利亞高壓的控制之下(見圖2.20),海洋是低壓,這樣在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氣流由陸地指向海洋,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向右偏,於是在東亞地區冬季形成西北季風。同樣道理,夏季,東亞大陸受印度低壓控制,海洋上則是高壓,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下,東亞夏季刮東南風,由此可見,東亞季風的形成主要是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導致冬夏間海陸氣壓中心的季節變化而形成的。

冬季,東亞盛行來自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前緣的偏北風,低溫乾燥,風力強勁;夏季,東亞盛行來自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北部的偏南風,高溫、濕潤和多雨。

讀圖2.20,同學們再看一下我國西南地區及印度一帶的風向的季節變化情況又是怎樣?

從圖上可以看出,我國西南地區及印度一帶冬季是東北季風,夏季是西南季風。

問:東北季風和西南季風又是怎樣形成的?

冬季,南亞地區也受蒙古——西伯利亞高壓的影響,在海陸間由於海陸熱力差異從而形成東北季風;夏季,則由於太陽直射點的北移,氣壓帶和風帶位置也隨著北移,這樣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就北移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影響下向右偏轉而形成西南季風。

由此可見,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是形成季風的重要原因,但並不是惟一原因。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等也是形成季風的原因。

我國氣候深受季風的影響,同時季風也給我國帶來一些好處,請同學們看「活動」2,討論季風給我國帶來哪些好處。

舉例如下:

在世界上北緯15°~30°的緯度帶上,大都是乾旱的沙漠或荒漠。如西亞、北非。我國處於這一緯度帶上的長江以南地區,所以成為降水豐沛的「魚米之鄉」,主要是受惠於雨熱同期的季風氣候。

受季風氣候影響,夏季,我國除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溫,而且比世界同緯度的許多地區氣溫偏高。夏熱是我國氣候資源的一大優勢,使我國廣大的北方地區都能種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溫作物。我國水稻、棉花的種植界之北,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的。在高溫季節,農作物生長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夏季又是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最多的季節。雨熱同期的季風氣候,是我國非常優越的氣候資源,對農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長都十分有利。

課堂練習:

住在海濱或去過海濱旅遊的同學,都會有這種體會:盛夏白天,站在海邊,只覺海風習習,暑熱盡消。為什麼白天風由海洋吹向陸地(海風),夜間風由陸地吹向海洋(陸風)?

解析:如圖所示

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白天(如左上圖),陸地增溫快,在近地面形成熱低壓,高空形成高壓;海洋增溫慢,相對形成近地面高壓,高空形成低壓,在氣壓梯度力作用下,氣流從高壓流向低壓,就形成如圖所示的環流圈,由於近地面是由海洋高壓指向陸地低區,所以白天風由海洋吹向陸地形成海風。這就好比東亞夏季風的形成。

夜晚(如右上圖),陸地降溫比海洋快。陸地在近地面形成冷高壓,高空形成低壓;海洋則正好相反,在低空形成低壓,高空形成高壓,在氣壓梯度力作用下,氣流形成如圖所示的環流圈。因此,在低空氣流由陸地流向海洋,所以夜晚風由陸地吹向海洋形成陸風。這種形成過程好像似東亞的冬季風的形成。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大氣環流是大氣運動的一種主要形式,它是全球性的有規律的大氣運動。其中典型意義的是三圈環流和季風環流。

首先,要求同學們明確三圈環流的形成同樣受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等因素的影響。全球氣壓帶和風帶是大氣環流在近地面的結果。

其次,理解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對大氣環流的影響,表現在隨季節而改變的氣壓帶和風帶沿緯向的分布被破壞,北半球尤為明顯。

再次,掌握季風的形成和風向的變化情況,以及季風對我國氣候的影響。

高中地理教案大全三

三個經濟地帶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三個經濟地帶的劃分依據,掌握各地帶的位置和范圍;了解三個地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等方面的差異;了解地帶性經濟差異的影響因素。

2、理解地帶性經濟差異是自然、社會和經濟等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培養學生綜合、辯證地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1)三個地帶的經濟差異;(2)地帶性差異的影響因素

2、難點:如何理解三個經濟地帶差異性的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以及各地區未來的發展方向。

三、教學課時:1課時

四、教具學具准備:多媒體課件,投影儀等。

五、教學方法:講授法,啟發法,討論法等。

六、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同學們!前兩節我們從自然方面看了我國的區域劃分和各區的差異。現在讓我們從經濟方面來看一看我國的區域劃分又是怎樣的?讓我們來比較一下它和從自然方面劃分有何不同,它們之間的聯系又是什麼?好,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開始本節內容的學習。

[板書]1.3我國的三個經濟地帶

一、三個經濟地帶的劃分

[提問]請同學回答一下我國三大自然區是如何劃分的?(可找同學回答,也可同學們集體回答)。

[承轉]對。三大自然區的劃分主要以自然因素為依據,在我國,氣候和地貌是決定我國自然地理環境差異的兩個基本因素。那麼經濟地帶的劃分依據是什麼呢?是依照各省級行政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同來劃分的。

[板書]劃分依據:各省級行政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東部(12個省市區);中部(9個省區);西部(10個省市區)

[活動]取出教學掛圖《中國的三個經濟地帶》

[設疑]請同學們看圖,想一想經濟地帶的劃分和自然地域的劃分有什麼不同?它們又有何聯系呢

[ 總結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他們的不同之處:1、劃分依據不同。(前面已說)2、界線不同,自然區的界線是與自然因素有關的,而經濟區是以省級行政區界限劃分的。3、范圍不同,東部和中部經濟區的區域大致和東部季風區重合(其中中部包括西北乾旱半旱區的一部分),西部經濟區包括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大部分和整個青藏高寒區。

它們的聯系:自然條件的優劣有經濟社會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同學們還可以繼續考慮自然區域經濟還有什麼差別和聯系)。我們談了自然區和經濟區的差別,那我們來看看各個經濟區之間有什麼差異呢?

[板書]二、三個地帶的經濟差異

[敘述]三個經濟地帶在許多方面都有差別,其中比較突出的是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速度。

[板書]1、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1)GDP:是一個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它通常代表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

(2)三區比較:

東部中部西部

最發達較發達較落後

2、經濟發展速度:(它可以反映一個地區國民經濟的發展潛力)

東部中部西部

最快較東部慢西部較慢

[敘述]同學們可看圖1.10三個地帶GDP的增長並回答提出的問題。為什麼同在一個國家,不同區域會有差別呢?而且差別可能還很大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看一看地帶性差異的影響因素。

[板書]三、地帶性差異的影響因素

[敘述]我們講了三大自然區的的各區特點,由於氣候和地貌的不同,使得對農業、工業和其他產業受到和大的影響。如青藏鐵路的修建要比其他地區就要困難,農業更是顯而易見了,東部農業發達,中西部農業發展水平就不很高了。區位上,東部臨海,具有開放和便利的海運。中西部距海較遠,長期處於閉塞狀態。

[板書]1、自然因素

(1)自然條件:氣候、地貌、土壤、水文等

(2)地理區位:是否臨海、交通區位等

[敘述]我們看了自然因素對地帶性差異的影響,下面我們看一看社會和經濟原因。

[板書]2、社會和經濟原因

[敘述]請同學們看課本P11的內容,然後我們總結一下。

[板書總結](1)歷史原因:使社會經濟基礎不同;

(2)人的思想觀念:東部較開放;

(3)產業結構:東部較優;

(4)政治原因:我國改革開放是從沿海開始的。

[總結]同學們本節我們就講完了。但留給我們思考的內容卻是紛繁復雜的,需要我們多讀書,多思考才能使我們學的知識更扎實,進一步達到學以致用。現留一個思考題請同學們思考,討論。問題:如何理解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先富共富"重要理論?(提示:請從地理學角度加以思考)。



高中地理教案大全相關 文章 :

★ 初一地理《地球的運動》教案大全

★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儀》教案大全

★ 高中地理知識點大全

★ 高中必修三地理第五章特色教案

★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公轉和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與高一新生學...

★ 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二章教案

★ 最全高中地理知識點匯總

★ 初一地理《地球的運動》教案設計大全

★ 最新高中地理知識點匯總

★ 高一地理學習方法和技巧大全

閱讀全文

與高中地理教具都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