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理第一題我國人口的三大特點
(1)第一;最多;廣東;山東;西藏;
(2)快;人口基數大;人口基數大;資源不足,就業困難,交通擁堵;
(3)黑龍江省;黑河;雲南;騰沖;東南;西北;
B. 高中地理人口的知識點
人口是一個內容復雜、綜合多種社會關系的社會實體,具有性別和年齡及自然構成,多種社會構成和社會關系、經濟構成和經濟關系。是一定數量個人的綜合,強調規模。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人口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中地理人口的知識1
人口的自然增長
1、10年來人口增長
歷史時期 人類的生產勞動 人口數量和增長情況 人口變化的原因
農業革命之前 主要從事採集和狩獵 人口數量化少,增長緩慢 人們獲取食物的能力低,抵禦疾病和災難水平差,死亡率高
農業革命至工業革命期間 利用簡單的工具從事農業活動 人口數量增多,增長速度加快 耕作和灌溉技術發展,食物供應變得穩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業革命以後 工業生產活動迅速擴大和發展 人口數量繼續增加,增長速度更加迅猛 用科學技術武裝起來的人類不斷壯大著改造自然的能力,人們能獲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醫療服務,死亡率降低
2、人口自然增長最根本因素:生產力水平的高低
決定因素: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3、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差異
自然增長率水平 人口增長特點及成因 今後變化趨勢
發達國家 保持較低水平 受生育觀念、生活質量、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影響,增長緩慢 今後幾十年,人口數量將比較穩定,一些國家還會逐漸減少
發展中國家 水平較高 由於政治獨立,民族經濟發展,醫療衛生事業進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長很快 採取了控制人口的 措施 ,人口增長速度將趨緩,但人口數量還將增加
中國 水平較低 增長緩慢 人口基數大
4、人口的發展一定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環境的承載力相適應。
5、人口增長模式與相應人口問題
6、影響人口模式轉變的因素:生產力水平、國家政策、自然環境、社會福利、 文化 觀念
7、為什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模式尚未進入現代型?生產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會制度。
高中地理人口的知識2
人口的空間變化
一、 人口的遷移
1、 人口遷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國際或本國范圍內發生改變。
人口遷移三要素:居住地變更、時間上長期性(1年以上)、市空間位置變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2、 不同時期的國際人口遷移
時期 特點 遷出地區 遷入地區 原因 意義
19世紀以前 以集團型、大批量移民為主 舊大陸(亞非歐)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陸 歐洲殖民主義擴張、新大陸的開發 在客觀上開發了新大陸,傳播了工業文明,也改變了人種的空間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 人口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定居移民減少,短期流動人口增加 拉丁美洲、亞洲、非洲等 西歐、北美、西亞、北非 遷入地區經濟發展快 調整了勞動力空間分布不均
3、 一個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包括人口遷移和人口數量增減。
4、 不同時期的國內人口遷移
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脆弱;戰爭頻繁;自然災害;政府組織「屯墾戍邊」
時代 影響因素 遷移特點 流向
古代 深受統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縛;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脆弱;戰爭頻繁;自然災害;政府組織「屯墾戍邊」 大批遷入 遷往自然條件較好的地區
當代 性中國成立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 受國家政治政策影響大
國家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和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 有計劃、有組織 東部——西北和東北
沿海——內陸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 國家改革開放政策
經濟因素起主導作用 (改革開放政策) 遷移流量大,流向改變 西部——東部沿海城市和工礦區
農村——城市
5、我國人口遷移的意義:調節人口空間分布和人才短缺;加強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進經濟發展,縮小地區差異。
6、人口遷移效應
對遷入地區 積極 提供廉價勞動力,節約 教育 費用,促進遷入地經濟發展
消極 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劇人地矛盾
對遷出地區 積極 緩解人地矛盾,改善環境,增加收入(外匯),加強與經濟發達地區經濟、社會文化交流
消極 人才外流
其它 效應 改變人口分布,人口結構;促進民族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人口群體基因交流和融合
二、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二是個人對生活或職業需求的變化。
——經濟因素、生態環境、政治因素、社會變革、宗教、個人動機和需求
在某種特定的時空條件下,任何一種因素都有可能成為促使人口遷移的決定性因素。
2、美國
1)促使美國成為移民國家的因素:
①新大陸為開發,需要大量勞動力
②15—16世紀,歐洲圈地運動,失業工人和破產農民為了追求更好的經濟待遇遷往美洲
③新航線開辟,為人們順利遷移掃清障礙
④殖民擴張,掠奪美洲資源財富
2)美國國內人口遷移
時期 遷移的原因 遷移流量
19世紀中期 南北戰爭——政治 人口大規模西移
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 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經濟 由鄉村流入城市
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 農業危機、自然災害——經濟、生態環境 南部人口遷往北部和西部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東北老工業基地環境惡化,西部、南部有新資源、新興工業的陽光地帶——經濟、生態環境、個人動機需求 由東北部遷往南部和西部
70年代以後 城市環境改善和老工業區經濟重建(經濟、生態環境) 人口向老工業區和城市迴流
高中地理人口的知識3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 環境承載力
1、 環境承載力,只環境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
人口數量是衡量環境承載力的重要指標。
2、 環境人口容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環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預見的時期內,利用本地資源及其他資源、智力和技術等條件,在報政府和社會文化准則的物質生活水平條件下,該國家或地區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
3、 環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間的關系
科技發展水平———決定開發數量 資源——環境人口容量 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決定消耗數量
最主要因素:在各因素中,科技發展水平與華努境人口容量成正相關關系,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與環境人口容量呈負相關關系,資源與環境人口容量成正相關關系。
4、 環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確定性,和相對穩定性。
二、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時又不妨礙未來人口生活質量的前提下,一個國家或地區最適宜俄人口數量。——一個理想的、難以確定精確數值的「虛數」。
2、意義:對於制定一個地區或國家的人口戰略和人口政策又總要意義,進而影響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3、對整個世界來說
(1)國際社會要倡導各國政府,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要盡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規模之內。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證大多數人擁有不斷追求高水平生活質量的平等權利。
(3)尊重人地協調發展的客觀規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區持續發展戰略,既保持良好生態平衡,又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高中地理人口的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關於人口的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梳理
★ 高中地理人口與環境知識點
★ 高二地理人口和城市知識點
★ 高中地理人口遷移知識點
★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與環境知識點
★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識點:人口合理容量
★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大全
★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 2020高中地理重要基礎知識點歸納
★ 高中地理知識點匯總大全
C. 關於我國人口的特點,地理知識
中國的人口特點:人口基數大,增長快。
中國的人口分布特點:東多西少(東南多西北少)。疏密不均劃分線:黑河(黑龍江省)——騰沖(雲南省),此線以東人口稠密,以西稀疏。
人口多處特點 人口少處特點
東部地區人口多;
沿海、沿河、沿湖地區人口多;
平原、盆地人口多;
經濟和交通運輸發達地區人口多;
城鎮密集、工業發達的地區人口多;
漢族地區人口多。 西部地區人口少;
乾旱荒漠地區人口少;
山地、高原人口少;
偏僻的農業、牧業地區人口少;
偏僻的農業、牧業地區人口少;
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人口少。
D. 我國地理人口分布的特點
我國人口分布一般東部沿海地區多,西部內陸地區少,地理上主要以黑龍江漠河與雲南騰沖連線為分界線,東南多,西北少,東南國土面積佔全國的43%,而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94%左右,西北地區面積佔全國面積的57%,人口卻只佔全國人口的6%左右,即有由東南到西北方向隨海高度的增加人口密度呈階梯遞減的趨勢,而這種趨勢還正在加強。 自然原因: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地形上東部以平原為主,有漫長的海岸線,西部以山地為主,西部地區大多為高原、荒漠,土地可墾殖率低,而且遠離沿海,在經濟的全球組織中處於邊緣腹地的地位,所以西部地區人口承載力比中東部地區低得多。 社會經濟原因:歷史上,自宋朝以來,中國的經濟重心逐漸由西部向東部轉移,由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轉移,良好的自然環境推動了經濟發展,近代以來,東部地區便利的交通為其發展與交流提供了極其便利的條件,為東部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東部良好的基礎使東部成為經濟發展的重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人口的流動,西部地區盡管人口密度比中東部低很多,但西部地區人口對環境的相對壓力已經大於中東部地區。西部地區的人口生理密度(以每公頃耕地面積計算的人口密度)已高於中部地區,西部地區的人口經濟密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所負擔的人口)不僅高於中部地區,而且高於東部地區,比東部地區高出的幅度達50%以上。
E.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是什麼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
1、不平衡性。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徵是不平衡性。就全世界而言,當前地球上只佔陸地面積7%的地區,卻居住著全球70%的人口;全球9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不到10%的陸地上;而大陸上有35%~40%的土地基本上無人居住。
2、時滯性。人口分布往往明顯落後於生產力發展和經濟中心的轉移。其原因在於人口分布的變化依賴於自然增長率和凈移民率的時間積累效應,速度比較遲緩。只有在人口基數很少的新開發地區,移民因素才能立即產生顯著效果。全球、各國和各地區人口(現象)的分布特點及其形成條件的研究,幾乎構成人口地理學的全部內容。
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1、水資源:沿河、沿湖地區人口稠密;越是乾燥地區,水對人口分布的影響就越大。(我國西北乾旱地區,人口集中分布在水源充足的綠洲)
2、土壤:更多的是通過農業發展間接地起作用。(我國東北肥沃黑土的分布地區,人口分布較高)
3、經濟因素:經濟發達地區人口多且稠密(城鎮地區以第二、第三產業為主,人口稠密);經濟落後地區人口少而分散。(決定性影響)
F. 八年級地理我國的人口形勢的特點
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加快,龐大的人口數量嚴重地制約了我國社會的發展,所以國家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其主要內容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其具體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我國人口有六個方面的特點:1.人口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了有效控制;2.城市化發展較快;3.人口素質進一步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顯著提高;4.老齡化進程加快;5.少數民族人口有較快增長;6.家庭戶規模繼續減小。G. 中國人口分布特點是什麼
大雜居、小聚居是我國少數民族的分布特點;大分散、小集中是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分布特點;東部多、西部少是我國人口分布的基本特點。
人口分布是受自然、社會、經濟和政治等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東部沿海地區人口密集,中部地區人口次之,而西部高原地區人口稀少。
造成人口過多的原因:
1、經濟因素:我國是農業大國,且農業生產水平長時間發展較低,對勞動力數量需求較大,因此,農村人口增長率較高。
2、政策因素:(一段時間內的政策導向)建國初期,國家缺乏計劃生育方面的政策,且在一定時間內鼓勵生育,導致人口猛增。
3、思想觀念:受中國傳統家族觀念影響,以「傳宗接代」為目標而生育,進而導致人口增加;長時間以來社會保障體系和保險制度的不完善,產生了「養兒防老」思想,對人口增加產生影響。
H. 說說我國人口分布的地理特點
中國人口地區分布不均.一般來說,以黑河-騰沖線為界,東部地區人口多,西部地區人口少;沿海、沿河、沿湖地區人口多,乾旱荒漠地區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經濟和交通運輸發達的地區人口多,經濟落後、交通閉塞的地區人口少;城鎮密集、工業發達的地區人口多,偏僻的農業、牧業地區人口少;漢族地區人口多,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人口少.
故答案為:中國人口地區分布不均.一般來說,以黑河-騰沖線為界,東部地區人口多,西部地區人口少.
I. 地理:說出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並解釋原因。
中國人口分布特點:
1)黑河——騰沖線東南部地區人口多,西北部地區人口少;
2)平原、盆地地區人口多,山地、高原地區人口少;
3)農耕地區人口多,林牧地區人口少;
4)溫暖濕潤地區人口多,乾旱寒冷地區人口少;
5)開發歷史較久地區人口多,開發較遲地區人口少;
6)沿江、濱海、臨鐵路干線地帶人口多,交通不便地區人口少。
原因
1.東南地區氣候溫暖濕潤,西北寒冷乾燥
2.平原地區地形平坦,利於開發生產
3.東部耕地多,氣候好,農業發達,生產的糧食多,能夠養活的人口多。東部地區交通方便,工商業發達,城鎮多,城鎮人口集中也是人口密度大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