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南北方春節習俗與地理位置關系
南方春節吃湯圓,北方吃餃子。因為南方種水稻,湯圓是糯米做的。北方種小麥,餃子是面做的。
過去無論南方北方,春節期間都貼窗花。現在南方只結婚時才貼,春節一般不貼了。北方貼窗花還盛行,在河北豐寧,春節期間若誰家未貼窗花,人們就會猜測這個家庭是否有什麼事情發生,可見北方對窗花的重視程度。
葫蘆絕對是北方人過年的「寵兒」,什麼冰糖葫蘆、西葫蘆水餃、黃金葫蘆包,因葫蘆寓意福氣,除了吃外,北方人也喜歡把玩和佩戴葫蘆擺件。南方人則比較鍾情於大桔,好多家庭、商店都會購買大桔擺放,不僅是因為大桔色彩艷麗,能增加過年的喜慶氣氛,同時在粵語中「大吉」與「大桔」發音相同,有大吉大利的寓意。
⑵ 中國南北方地區春節文化習俗,並分析說明背後的地理原因或歷史背景
主要是因為氣候,地形,水文,緯度,地貌,濕度等,任何動植物都與他生長的外部環境有一定的聯系,北方一年一熟,南方一年兩三熟,氣溫的差異導致動植物的生長不同,人們的需求自然也就不通,風俗習慣自然也就有差異,地域文化各不相同,生活化水平也存在差異。
我國南北方春節風俗大概不同的地方:
一、飲食習慣不同
南方和北方由於氣候和地理位置的差別,在飲食習慣上面有很大的不同。總提上來說,南方以米食為主,北方以麵食為主。在過年飲食上,除夕和大年初一南方和北方主食是有所不同的。 北方除夕和大年初一必須吃的食物是餃子,因為餃子諧音交子,有「更歲交子」之意,預示著舊歲的結束和新一年的開始。另外餃子的形狀和元寶相似,吃餃子又意味著來年發財之意。 餃子餡的口味每個地方也是不同的,有酸菜的,有豬肉的,有羊肉的,還有韭菜、白菜、蘿卜、芹菜等等,五花八門。 在南方除夕和大年初一吃的食物是湯圓,湯圓的形狀是圓形的。有「富貴團圓」之意。而湯圓的餡也是多種多樣的,甜、咸、葷、素皆有,甜餡最常見,如白糖、豆沙、芝麻、山楂等。
二、零食不同
除了主食之外,零食是過年必不可少的。不管是同村的鄰居,還是遠道而來的親戚,零食的作用不可小覷。零食可以哄小孩,可以作為飯前的墊食,同時也可以打發無聊的時間。 北方的零食以堅果為主,像瓜子、花生等,北方過年的時候要買一大包瓜子。這些瓜子在親鄰的談笑間,在小孩的嬉戲間,不知不覺便沒了。 南方的零食以甜點為主,像年糕、桂花糕等,年糕又名諧音」年年高「,預示著工作更上一層樓,年糕是南方過年必備的糕點。
三、娛樂活動不同
在北方由於氣候寒冷,過年一般都是待在家裡的,和親戚朋友聊聊天打打牌,很少有戶外的娛樂活動。 開春以後,北方的廟會比較多。逛廟會是北方春季的主要活動,有些地方的廟會從新年就開始了,新年,元宵節都有廟會,在南方溫度比北方高,室外的活動比較多,南方舞龍燈也是一種形式,集「舞獅、舞龍、劃綵船、跑竹馬、踩高蹺等。 大年除夕的晚上,北方人一般是待在家裡,一邊吃著年夜飯,一邊看著春節聯歡晚會。如果是在農村,火盆和火爐是少不了的,火象徵著紅紅火火,除夕這天一定要把火燒的大,燒的旺,紅彤彤的花苗照在身上,照在牆壁上,不僅身子暖,心裡也是暖洋洋的。 南方人,吃過年夜飯以後,老年人在家圍爐而坐,拉拉家常,談談一年的收獲和明年的打算,年輕人則外出逛街遊玩,迎接新年的到來。
⑶ 中國南方地區的春節文化習俗,並分析說明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廣東過年有很多獨特的風俗,如迎春花市、逗利是、采青。
廣府地區年俗中有一種與女性有關的習俗是「采青」。采青也叫「走百病」,北方各大省份都有。正月十六日,婦女們穿著節日盛裝,成群結隊走出家門,走橋渡危,登城,摸釘求子,直到夜半始歸。但廣府地區的走百病與北方稍有不同。差別在於是時間上:北方多是在白天,但廣府地區是在傍晚和晚上出遊;二是在活動內容上:北方是走橋登城,但廣府地區往往走完橋後要去人家菜地採摘一把青菜(生菜);三是在活動主體上:北方地區是婦孺結隊而走,但廣府地區的新會等地只有家境不好的女性才走百病,大戶人家沒有該習俗。嶺南卑濕,易致病瘴。古代醫療條件較差,人生病後多求助巫醫。婦女是易感人群,其地位尤其低下,故通過走百病來祛病,也許是最為經濟也實屬無奈的方法。廣府地區的采青之「青」主要采人家園子中之青菜,尤以生菜為主,而粵語中「菜」與「財」諧音,故走百病不僅是人們希望藉此活動祛除病痛,更兼有生財發家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