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怎麼計算地理的

怎麼計算地理的

發布時間:2023-02-22 15:40:41

Ⅰ 【高中地理】史上超全地理計算公式整理,考試一定用得到!

1.時區

(1)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將全球經度劃分為24個時區,各時區以其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時區的共用區時。

(2)某經度所在的時區計算:

經度/15度=商……余數。

如果余數小於7.5,所在時區=商數

如果余數大於7.5,所在時區=商數+1

2.區時

(1)時區每差1個區,區時相差1小時,東早(多)西晚(少)

注意:過日界線日期要先加減一天

(2)公式計算:

甲時區-乙時區=甲區時-乙區時

注意:東時區寫成正數,西時區寫成負數。正負數已經考慮了日界線兩側的日期差別。

3.地方時

(1)根據太陽照射情況形成的時刻,如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位於晝半球中央)為12點。(地球自轉會造成照射情況的變化,地方時就變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圖上讀出特殊地方時(如12點、0點或24點、6點、18點)的分布。

(2)圖上計算:

經度每相差15度地方時相差1小時(或1度/4分鍾、經度1分/4秒鍾),東早(加)西晚(減)

注意:過日界線時日期還要再加(向西)減(向東)一天

(3)公式計算:

(甲經度-乙經度)×1小時/15度=甲地方時-乙地方時

注意:東經度寫成正數,西經度寫成負數。正負經度已經考慮了日界線兩側的日期差異。

4.太陽高度角的計算方法

兩地之間的太陽高度角的差=兩地之間的緯度差

5.日出、日落時刻

(1)地方時、區時計算

(2)日出時刻=(24-晝長)/2

日出時刻=12-晝長/2

(3)日落時刻=24-日出時刻

日落時刻=12+晝長/2

6.正午太陽高度

(1)正午太陽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陽高度,即地方時12點時的太陽高度。

(2)計算公式(與直射點相比):90度-某地H=直射點緯度與某地緯度的角度差的絕對值

技巧:可以將北緯寫成正數,而將南緯寫成負數。

(3)計算公式(與任意緯度相比):甲H-乙H=(甲緯度-乙緯度)的絕對值

注意:北緯度寫成正數,南緯度寫成負數

7.某日(R)太陽直射點的地理緯度位置

=23°26′N—R—6月22日*(23°26′*4/365)

說明:

(1)此公式只能大致計算一年當中某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2)計算結果若是正值,則為北緯;若為負值,則為南緯;

(3)R為某日日期,R-6月22日為該日與6月22日相差的天數,(23°26′*4/365)為太陽直射點一日內移動的緯度距離。(假設其移動是勻速的)

8.極晝極夜的范圍=90-太陽直射點的度數

9.某地晝長=24—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晝長=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夜長

10.某地夜長=24—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夜長=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晝長

即:緯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長+夜長=24小時

11.晝長、夜長

(1)晝長=日落時刻-日出時刻

注意:前後時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時,比如都是北京時間

(2)晝長=(12-日出地的地方時)*2

晝長=(日落地的地方時-12)*2注意:均指該地地方時

(3)圖上計算:

晝長=24小時*晝弧/360度

(4)北緯某地晝長=對應南緯的夜長

(5)夜長=24-晝長

12.兩點的相對高度公式:

(x-1)·h≤H<(x+1)·h,其中H為相對高度,h為等高距,x為等高線條數。

13.比例尺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注意:比例尺本身沒有單位,但計算時要注意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單位要先換算統一。

比例尺大小實際上是實際距離縮小的程度,數值上表現為比值的大小。

比例尺的縮小或放大是距離的縮放、並非面積的縮放。

圖上距離往往需要在地圖上量取。

14.實際距離

(1)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

(2)在經緯網圖上:

經線上跨緯度1度=111千米

緯線上跨經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緯度

15.外流區的降水量、徑流量、蒸發量

降水量=徑流量+蒸發量

16.耕作制度、復種指數與墾殖指數

耕作制度是指農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與之相配套的農技措施的總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復種指數是一農業地區一年內作物播種面積與耕地面積之比。

而墾殖指數則是一國或地區已開墾種植的耕地面積與其土地總面積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別反映出某地農業生產力水平、耕地重復利用和開發的程度。

17.耕地比重=人口算術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18.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該地常住人口(人)/該地土地面積(平方千米)

19.人口耕地密度

人口耕地密度=該地常住人口數/該地耕地面積

20.人口增長率

人口自然增長率=(某時段末人口數-該時段初人口數)/該時段初人口數

21.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總人口/總人口

22.人口計算公式

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生率是指某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數與平均人口之比。

計算公式:出生率=(年內出生人數/年平均人口數)×1000‰。

死亡率:指一定時期內人口死亡人數與同期平均人口數之比。

人口自然增長率:指一年內人口自然增長數與年平均總人數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

用於說明人口自然增長的水平和速度的綜合性指標。

計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長率=年自然增長人數/該年年平均人口數)×1000‰。

總和生育率:指一定時期育齡婦女各年齡組生育率之和,以千分數表示。

反映育齡婦女在15至49周歲總的生育水平,也可看成為如果一批婦女按照目前各年齡的生育水平度過整個生育期,則一生可能生育的孩子數。

23.人口總負擔系數

指被撫養人口與15—64歲人口的比例。

其中被撫養人口指0—14歲和65歲以上的人口。

24.性別比

性別比是人口中男性人數與女性人數之比。

通常用每100個女性人口相應有多少男性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我國人口性別比是106:74。

25.人口算術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人口算術密度是一個國家的總人口與總面積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個國家的總人口與可耕地面積之比。

Ⅱ 地理的比例尺怎麼計算

500000000:x=15000000:1
x=500/15≈33.33cm 比例尺的計算
(1)比例尺放大縮小的計算:
① 將比例尺放大到n倍,則放大後的比例尺為:原比例尺×n
② 將比例尺放大了n倍,則放大後的比例尺為:原比例尺×(n+1)
③ 原比例尺縮小到1/n,則縮小後的比例尺為:原比例尺×1/n
④ 原比例尺縮小了1/n,則縮小後的比例尺為:原比例尺×(1-1/n)
(2)比例尺放大,縮小後圖幅面積的變化:
比例尺放大(縮小)後圖幅面積放大(縮小)的倍數,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縮小)到倍數的平方.比例尺的放縮指長度的放縮,圖幅的放縮指面積的放縮.
(3)經緯網圖上的比例尺計算:
利用同一經線兩點間的圖上距離與緯度差×111千米的同單位之比.
(4)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單位統一)
2、經緯網距離的計算
(1)赤道上經度1°對應的弧長為111千米.
(2)經線上緯度1°對應的弧長為111千米.
(3)緯度相差為φ的緯線上,經度1°所對應的弧長為111×cosφ千米.
3、海拔和相對高度的計算
(1)海拔高度是某一地點垂至於海平面的距離.
(2)相對高度是一地相對於另一地的垂直距離.
① 等高線圖上任意兩地相對高度的計算:(n-1)d≤△H< (n+1)d
② 陡崖高度計算:(n-1)d≤△H< (n+1)d
崖頂處海拔高度的計算:A≤H< A+ d
崖底處海拔高度的計算:B-d

Ⅲ 地理區時如何計算

地理區時計算方法如下:
1.一個原理:

東邊的時刻早。因為地球是自西向東自轉的,所以東邊先看到日出。東時區區時早於西時區區時;東西時區內越往東區時越早。
2.二種線:
特殊的時間經線:
(1)6時經線: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的經線的地方時。
(2)18時經線: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的經線的地方時。
(3)12時經線:平分晝半球的經線的地方時。
(4)24時經線:平分夜半球的經線的地方時。
兩個日期界線:
(1)180°經線:固定性;日期為向東減一天,向西加一天。
(2)0時經線:不確定性。
3.計算區時和時區計算的三個步驟
(1)計算當地時區:將已知經度數除以15,若余數小於7.5,則除得的商就是該經度所在的時區數:若余數大於7.5,則該地所在的時區數為商+1。東經為東時區,西經為西時區。
(2)計算時區差:同為東時區或同為西時區,時區數相減,一個在東時區一個在西時區,則時區數相加。例如東八區與東二區相差6個時區,東八區與西五區則相差13個時區。
(3)計算區時:利用所得的時區差,向東加向西則減。例如當東二區為6時,東九區區時為6+7=13時;西三區區時為6-5=1時;西7區區時為6-13=-7,24-7=17時(日期減去一天)。碰到跨年月時,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閏年,才能准確作答。

Ⅳ 如何計算高一地理的地方時和區時

時區計算:

用該地的經度除以15度,當余數小於7.5度時,商數即為該地所在的時區數,當余數大於7.5度時,商數加1即為該地所在的時區數。

如已知某地位於145度E,用145/15,商數為9,余數為10>7.5,商數加1即為該地的時區數,所以該地位於東10區。再假如某地位於67度W,用65/15,商數為4,余數為5<
7.5,商數即為該地所在的時區數,則該地位於西4區。
區時計算:

要計算的區時=已知區時-(已知區時的時區-要計算區時的時區),(注:東時區為正,西時區為負)。下面舉例加以說明:
例1:已知北京(東八區)時間為5月1日12:00,求東京(東九區)的區時?
東京時間=12:00-(8-9)=13:00(即東京時間為5月1日13:00)。
例2:已知北京時間為5月1日12:00,求倫敦(中時區)的區時?
倫敦時間=12:00-(8-0)=4:00(即倫敦時間為5月1日4:00)。
例3:已知北京時間為5月1日12:00,求紐約(西五區)的區時?
紐約時間=12:00-[8-(-5)]=-1:00+24:00-1天=23:00(即紐約時間為4月30日的23:00)。(注:當算出的區時為負數時,應加上24:00,日期減一天,即從5月1日變為4月30日)。
例4:已知紐約時間為5月1日12:00,求東京的區時?
東京時間=12:00-[(-5)-9]=26:00-24:00+1天=2:00)即東京時間為5月2日2:00)。(注:當算出的區時大於或等於24:00時,應減去24:00,日期加一天,即從5月1日變為5月2日)。

地方時計算:

要計算的地方時=已知地方時-4分鍾×(已知時間的經度-要計算時間的經度),其中經度中,東經為正,西經為負。
例:已知120°E的地方時為12:00,求20°W的地方時?
20°W的地方時=12:00-4分×[120°-(-20°)]=12:00-9:20=2:40,日期變化同上,其他方法同上例。

日期計算:

日界線
的教學中,向東跨過日界線後日期的變化或向西跨過日界線後日期的變化也是本節的教學難點之一,這一難點的突破也可應用區時的計算方法。如西十二區為5月1日的12:00,則向西跨過日界線,到東十二區的日期為:
東十二區的區時=12:00-[(-12)-12]=36:00-24:00+1天=12:00(5月2日)。即向西跨過日界線,時刻不變,日期加一天。

判斷新舊兩天,要看兩條線
一是人為日界線-180度國際日期變更線
二是自然分界線-當地時間為0點的地區經線
過0點經線
日期自西向東加一天
過180度
日期自西向東減一天

Ⅳ 地理地方時和區時該如何計算

很多同學在學習地理的時候不明白地方時和區時的計算方法,下面我就為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同學們。

地方時和區時的計算方法

1.地方時

是由於地球不停地自轉,地表各地相對於太陽的方向不斷發生變化,於是在同一時間,地球上各地的時刻不同。地方時就是因經度不同而不同的時間,把一天中太陽對於當地位置最高(太陽位於上中天)的時刻定為中午12時,遵循「東早西遲」的原則,其差異是1小時/15°、4分鍾/1°、4秒鍾/1′。

應用:已知某地的地方時,求另一地的地方時公式。計算公式為:所求地方時=已知地方時±4(分鍾/每度)×經度差

說明:①所求地點在已知地點東側選「+」,西側選「-」②以0°經線為准,同側兩地經度差為兩地經度之差(大減小),異側為兩地經度之和。

2.區時

為了避免世界各地時間的混亂,國際上規定把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因為地球每24小時自轉一周(共360°),即每隔經度15°為一個時區。以本初子午線為基準,從7.5°W至7.5°E,劃分為一個時區,叫中時區或零時區。在中時區以東,依次劃分為東一區至東十二區;在中時區以西,依次劃分為西一區至西十二區。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各跨經度7.5°,故合為一個時區。

應用:(1)已知某地經度,推算時區的公式:某地所在時區序數=該地經度÷15°

說明:①若所得余數小於7.5°,所在時區序數為所得整數;若所得余數大於7.5°,所在時區序數為所得整數加1②某地在東經度為東時區;在西經度為西時區(7.5°E至7.5°W為零時區;172.5°E至172.5°W為東西十二時區)。

兩者還有什麼拓展計算公式

1.東西位置關系的判斷:

(1)同是東經,度數越大越靠東。即:度數大的在東。

(2)同是西經,度數越大越靠西。即:度數大的在西。

(3)一個東經一個西經,如果和小於180°,東經在東,西經在西;如果和大於180°,則經度差=(360°—和),且東經在西,西經在東;如果和等於180,則亦東亦西。

2.半區計時法:根據本國所跨經度范圍,採用與中央經線相差7.5°的時區的邊界經線的地方時,例如,印度採用東5.5區。

3.東部時區計時法:有的國家為了充分利用太陽照明,採用本國東部時區的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例如,朝鮮位於東8區和東9區之間,但採用東9區的區時。

Ⅵ 高中地理計算公式大全

高中地理學科是一門系統性、綜合性、實踐性較強的自然科學,它的主要任務是研究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於高中地理計算公式大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地理計算公式大全

1、極晝極夜的范圍=90-太陽直射點的度數

2、兩點的相對高度公式:相對高度小於(n+1)乘以等高距,大於等於(n+1)乘以等高距。

其中n為等高線的條數。

3、地方時:

(1)根據太陽照射情況形成的時刻,如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位於晝半球中央)為12點。(地球自轉會造成照射情況的變化,地方時就變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圖上讀出特殊地方時(如12點、0點或24點、6點、18點)的分布。

(2)圖上計算:

經度每相差15度地方時相差1小時(或1度/4分鍾、經度1分/4秒鍾),東早(加)西晚(減)

注意:過日界線時日期還要再加(向西)減(向東)一天

(3)公式計算:

(甲經度-乙經度)乘以1小時/15度=甲地方時-乙地方時

注意:東經度寫成正數,西經度寫成負數。正負經度已經考慮了日界線兩側的日期差異。

4、時區:

(1)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將全球經度劃分為24個時區,各時區以其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時區的共用區時。

(2)某經度所在的時區計算:

經度/15度=商.....余數。

如果余數小於7.5,所在時區=商數

如果余數大於7.5,所在時區=商數+1

5、區時

(1)時區每差1個區,區時相差1小時,東早(多)西晚(少)

注意:過日界線日期要先加減一天

(2)公式計算:

甲時區-乙時區=甲區時-乙區時

注意:東時區寫成正數,西時區寫成負數。正負數已經考慮了日界線兩側的日期差別。

6、正午太陽高度:

(1)正午太陽高度是指一天中的太陽高度,即地方時12點時的太陽高度。

(2)圖上推導(略)

(3)計算公式(與直射點相比):

90度-某地H=直射點緯度與某地緯度的角度差的絕對值

技巧:可以將北緯寫成正數,而將南緯寫成負數。

(4)計算公式(與任意緯度相比)

甲H-乙H=(甲緯度-乙緯度)的絕對值

注意:北緯度寫成正數,南緯度寫成負數

7、比例尺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注意:比例尺本身沒有單位,但計算時要注意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單位要先換算統一。

比例尺大小實際上是實際距離縮小的程度,數值上表現為比值的大小。

比例尺的縮小或放大是距離的縮放、並非面積的縮放。

圖上距離往往需要在地圖上量取。

8、實際距離

(1)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

(2)在經緯網圖上:

經線上跨緯度1度=111千米

緯線上跨經度1度=111乘以cosA千米,其中A是緯度

9、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該地常住人口(人)/該地土地面積(平方千米)

10、人口耕地密度

人口耕地密度=該地常住人口數/該地耕地面積

11、人口增長率

人口自然增長率=(某時段末人口數-該時段初人口數)/該時段初人口數

12.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總人口/總人口

13.太陽高度角的計算 方法 :

兩地之間的太陽高度角的差=兩地之間的緯度差

14青雲花園(38°N)是一所集歐美建築精華的住宅小區,設施齊全,豪華典雅。小區由西區、東區及環繞區組成。西區分布有住宅樓8棟,每棟樓有20層,約80米高,樓距約60米;東區為一大型花園,設有 游泳 池及一些娛樂設施;環繞帶分布有車道、綠化帶等公共設施。當地人們購買踴躍。然而一年以後,一些住戶要求開發商賠償損失,並由於協商不好,將其告上法庭。糾紛產生的原因是由於這些用戶冬季室內接受不到陽光的照射。開發商百般狡辯,但住戶們拿出了強有力的證據,終於打贏了這場官司,拿到了應有的賠償。

(1)根據所學的知識及上述材料,你能說一說住戶們拿出了什麼強有力的證據嗎?

(2)針對上述情況,如果從考慮讓住宅獲得充足的太陽光照的角度,你認為住宅樓群應怎樣布局為好?

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使得地面的正午太陽高度角在一年中發生著有規律的變化。在一年中, 夏至 時正午太陽高度角, 冬至 時最小。只要在冬至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小的時候,陽光能夠照射到室內,那麼在其餘的時間里,房間內都會得到太陽光的照射。

當正午太陽高度角為α,A樓高為M,樓距為N時,B樓能得到充足的光照

對於青雲小區(38°N)來說,正午太陽高度值最小時(冬至日)應為:

α=90°—緯差

=90°—(38°+23°26′)

=28°34′

那麼,它的樓距應為:

N=M·cot28°34′

=80×1.837

=146.96(米)而青雲小區的樓距實為60米,顯然是由於青雲花園的樓距太近(或者說樓層太高)造成了低層住宅的光照不好——這就是住戶們打贏這場官司的有力證據。

如果小區的規劃區面積足夠大,可以考慮降低樓層(多蓋幾幢)、拉大樓距的辦法;如果小區的規劃區面積不允許,則可以採用錯落有致的辦法來布局。同時,也可以考慮把住宅樓的走向定為與子午線成30°~60°夾角的走向。

15、晝長、夜長

(1)晝長=日落時刻-日出時刻

注意:前後時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時,比如都是北京時間

(2)晝長=(12-日出地的地方時)乘以2

晝長=(日落地的地方時-12)乘以2注意:均指該地地方時

(3)圖上計算:

晝長=24小時乘以晝弧/360度

(4)北緯某地晝長=對應南緯的夜長

(5)夜長=24-晝長

16、日出、日落時刻

(1)地方時、區時計算

(2)日出時刻=(24-晝長)/2

日出時刻=12-晝長/2

(3)日落時刻=24-日出時刻

日落時刻=12+晝長/2

17.人口計算公式,與上面第11點呼吸版主有所不同。

什麼是人口出生率高中化學?

人口出生率是指某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數與平均人口之比。

計算公式:出生率=(年內出生人數/年平均人口數)×1000‰

什麼是死亡率?指一定時期內人口死亡人數與同期平均人口數之比。

什麼是人口自然增長率?

是指一年內人口自然增長數與年平均總人數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用於說明人口自然增長的水平和速度的綜合性指標。

計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長率=年自然增長人數/該年年平均人口數)×1000‰

什麼是總和生育率?

是指一定時期育齡婦女各年齡組生育率之和,以千分數表示。反映育齡婦女在15至49周歲總的生育水平,也可看成為如果一批婦女按照目前各年齡的生育水平度過整個生育期,則一生可能生育的孩子數。

18.外流區的降水量、徑流量、蒸發量

降水量=徑流量+蒸發量

19.正午太陽高度

某地正午太陽高度=90-當地緯度-太陽直射點緯度

20某地晝長=24—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晝長=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夜長

21某地夜長=24—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夜長=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晝長

即緯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長+夜長=24小時

22某日(R)太陽直射點的地理緯度位置=23°26′N—(R—6月22日)乘以(23°26′乘以4/365)

說明:1此公式只能大致計算一年當中某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2計算結果若是正值,則為北緯;若為負值,則為南緯;

3R為某日日期,(R-6月22日)為該日與6月22相差的天數,(23°26′乘以4/365)為太陽直射點一日內移動的緯度距離(假設其移動是勻速的)

4此公式用於鍛煉觀察力思維力計算能力,沒經過驗證。

23.人口總負擔系數

什麼是人口總負擔系數?

指被撫養人口與15—64歲人口的比例。

什麼是被撫養人口?

指0—14歲和65歲以上的人口。

24.性別比

什麼是性別比?

性別比是人口中男性人數與女性人數之比。通常用每100個女性人口相應有多少男性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我國人口性別比是多少?106.74。

25.耕作制度、復種指數與墾殖指數

耕作制度是指農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與之相配套的農技 措施 的總稱。復種指數是一農業地區一年內作物播種面積與耕地面積之比。而墾殖指數則是一國或地區已開墾 種植 的耕地面積與其土地總面積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別反映出某地農業生產力水平、耕地重復利用和開發的程度。

26.人口算術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人口算術密度是一個國家的總人口與總面積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個國家的總人口與可耕地面積之比。

27.耕地比重=人口算術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高中地理計算公式大全相關 文章 :

★ 高考地理萬能公式

★ 高二常考的地理大題考點答題公式大全

★ 高中地理常用的六大表述法

★ 高考文科答題技巧:地理萬能答題公式

★ 學好高中地理你必須掌握的四個基礎能力

★ 最新高考地理重點知識整理

★ 高考地理解題技巧大全

★ 2020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

★ 十個重要地理口訣記憶規律

★ 關於高中地理知識方法最全總結

Ⅶ 地理時差怎麼計算

.計算兩地的經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東經或同在西經,則:經度差=經度大的度數-經度小的度數
(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個在東經另一個在西經,則:經度差=兩地經度相加
2.把經度差轉化為兩地的地方時差,即:地方時差=經度差÷15°/小時;或經度差X4分鍾每度(1小時=15度,1度=4分鍾)
3.東西位置關系的判斷:
(1)同是東經,度數大的在東,小的在西;同是西經,度數大的在西,小的在東。
(2)一個是東經另一個是西經時,東經在東,西經在西(僅對計算時間是對的,對判斷方向不對)。
4.計算地方時:根據所求地在已知地的東西位置關系,加減地方時差,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東邊,則所求地方時=已知地的地方時+地方時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邊,則所求地方時=已知地的地方時-地方時差。

Ⅷ 怎麼計算兩地之間的地理距離

地球是一個近乎標準的橢球體,它的赤道半徑為6378.140千米,極半徑為 6356.755千米,平均半徑6371.004千米。如果我們假設地球是一個完美的球體,那麼它的半徑就是地球的平均半徑,記為R。

如果以0度經線為基 准,那麼根據地球表面任意兩點的經緯度就可以計算出這兩點間的地表距離(這里忽略地球表面地形對計算帶來的誤差,僅僅是理論上的估算值)。

設第一點A的經 緯度為(LonA, LatA),第二點B的經緯度為(LonB, LatB),按照0度經線的基準,東經取經度的正值(Longitude),西經取經度負值(-Longitude),北緯取90-緯度值(90- Latitude),南緯取90+緯度值(90+Latitude),則經過上述處理過後的兩點被計為(MLonA, MLatA)和(MLonB, MLatB)。那麼根據三角推導,可以得到計算兩點距離的如下公式:

C = sin(MLatA)*sin(MLatB)*cos(MLonA-MLonB) + cos(MLatA)*cos(MLatB)

Distance = R*Arccos(C)*Pi/180

這里,R和Distance單位是相同,如果是採用6371.004千米作為半徑,那麼Distance就是千米為單位,如果要使用其他單位,比如mile,還需要做單位換算,1千米=0.621371192mile

如果僅對經度作正負的處理,而不對緯度作90-Latitude(假設都是北半球,南半球只有澳洲具有應用意義)的處理,那麼公式將是:

C = sin(LatA)*sin(LatB) + cos(LatA)*cos(LatB)*cos(MLonA-MLonB)

Distance = R*Arccos(C)*Pi/180

以上通過簡單的三角變換就可以推出。

如果三角函數的輸入和輸出都採用弧度值,那麼公式還可以寫作:

C = sin(LatA*Pi/180)*sin(LatB*Pi/180) + cos(LatA*Pi/180)*cos(LatB*Pi/180)*cos((MLonA-MLonB)*Pi/180)

Distance = R*Arccos(C)*Pi/180

也就是:

C = sin(LatA/57.2958)*sin(LatB/57.2958) + cos(LatA/57.2958)*cos(LatB/57.2958)*cos((MLonA-MLonB)/57.2958)

Distance = R*Arccos(C) = 6371.004*Arccos(C) kilometer = 0.621371192*6371.004*Arccos(C) mile = 3958.758349716768*Arccos(C) mile

在實際應用當中,一般是通過一個個體的郵政編碼來查找該郵政編碼對應的地區中心的經緯度,然 後再根據這些經緯度來計算彼此的距離,從而估算出某些群體之間的大致距離范圍(比如酒店旅客的分布范圍-各個旅客的郵政編碼對應的經緯度和酒店的經緯度所 計算的距離范圍-等等),所以,通過郵政編碼查詢經緯度這樣一個資料庫是一個很有用的資源。

附:C#代碼:

private const double EARTH_RADIUS = 6378.137;//地球半徑

private static double rad(double d)

{

return d * Math.PI / 180.0;

}

public static double GetDistance(double lat1, double lng1, double lat2, double lng2)

{

double radLat1 = rad(lat1);

double radLat2 = rad(lat2);

double a = radLat1 - radLat2;

double b = rad(lng1) - rad(lng2);

double s = 2 * Math.Asin(Math.Sqrt(Math.Pow(Math.Sin(a/2),2) +

Math.Cos(radLat1)*Math.Cos(radLat2)*Math.Pow(Math.Sin(b/2),2)));

s = s * EARTH_RADIUS;

s = Math.Round(s * 10000) / 10000;

return s;

}

拓展資料:

經緯度是經度與緯度的合稱組成一個坐標系統。稱為地理坐標系統,它是一種利用三度空間的球面來定義地球上的空間的球面坐標系統,能夠標示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位置。

經緯度換算成米:

緯度分為60分,每一分再分為60秒以及秒的小數。

緯度線投射在圖上看似水平的平行線,但實際上是不同半徑的圓。有相同特定緯度的所有位置都在同一個緯線上。

赤道的緯度為0°,將行星平分為南半球和北半球。

緯度是指某點與地球球心的連線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線面角,其數值在0至90度之間。位於赤道以北

點的緯度叫北緯,記為N,位於赤道以南的點的緯度稱南緯,記為S。

緯度數值在0至30度之間的地區稱為低緯地區,緯度數值在30至60度之間的地區稱為中緯地區,緯度數值在60至90度之間的地區稱為高緯地區。

赤道、南回歸線、北回歸線、南極圈和北極圈是特殊的緯線。

緯度1秒的長度:

地球的子午線總長度大約40008km。平均:

緯度1度 = 大約111km

緯度1分 = 大約1.85km

緯度1秒 = 大約30.9m

Ⅸ 地理相對高度計算公式及演算法

相對高度是指兩個地點的絕對高度之差,即選某一指定參考平面為基準面,物體重心在空中距離指定參考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的起點是不固定的。

相對高度是什麼及怎麼算

相對高度演算法

絕對高度就是從最高點到海平面的距離 例如海拔3000M 絕對高度就是3000米

相對高度就是改變了比較的參照物 例如a地海拔2000 b地3000 兩地的相對高度就是1000米

專業解釋:指兩個地點的絕對高度之差。表示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叫相對高度。相對高度的起點是不固定的。

相對高度最大值如何求

首先確定圖中絕對高度(海拔)的兩個極值,即最高海拔區域和最低海拔區域。最高海拔為500~600。最低海拔為200~300。交叉相減得出圖中最高與最低的相對高度范圍為200~400。也就是說:相對高度的最大值無限接近400(但不能等於400)。只要在200~400之間,且接近400的區間,如399~400、390~400...都可以屬於「相對高度最大值」。當然,要看選項如何給。

陡崖的相對高度演算法

三條等高線重疊(看陡崖,兩側各有三條,到陡崖處成一條),所以n=3;等高距d=100

所以(n-1)×d≤△H<(n+1)×d即(3-1)×100≤△H<(3+1)×100

200≤△H<400

地理相對高度計算方法

例如山峰高出鄰近河谷的高度,相對高度是地勢起伏大小的指標:

例如甲山低於乙山的高度,(如:甲山100米,乙山50米,則乙山低於甲山50米)

相對高度是相鄰兩個地點的海拔差 。相對高度是指選某一指定參考平面為基準面,物體重心在空中距離指定參考平面的垂直距離;

常用領域:

在建築規范中,相對高度指計算處的高度z與建築物總高度H的比值,即z/H。

在地圖中,人們觀察兩山之間的高度,人們常用等高線來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Ⅹ 地理時差怎麼計算

一個公式解決不了啊!
一,時差演算法:
【a-b】/15=c-----d*4
東經為正數,西經為負數,兩地所在經度大減小,
所得差除以15,整數c為小時,余數d每度乘以4為分鍾。
二,地方時:
「東加西減」。在原地的東面加,在西面減。
三,日期如果跨越了和180°經線幾乎重合的國際日期變更線,向東去日期減一天,向西則加一天

閱讀全文

與怎麼計算地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