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與國之間的邊界線、邊境線是怎麼確定測量的地理大師快點
殖民地獨立國.由於先前各個殖民地宗主國之間都拿殖民地做交易.所以為了方便邊界直接按著經緯線走都比較直.獨立後繼承原殖民地邊界就一直這樣下來了.
不光國境線,美國的州之間的界線也是如此
『貳』 ppt製作 我想製作一個地理板塊構造的課件,用滑鼠點擊哪個「邊界」,就可出來出來哪個解釋,不用可以回去
是要畫板塊邊界的?還是整個板塊?下面我說的是畫邊界的額。
1.點擊左下角的自選圖形,選擇「線條」→"自由曲線」,出現一支筆之後,就把你要的板換輪廓用那支筆描出來,線條太小的話可以在「自選圖形」同一行的工具欄點擊「線型」,選擇你要的線條的粗細,如果你想要把線條弄成其他顏色,也在同一行的工具欄點擊「線條顏色」,選擇你要的顏色。
2.描好線條後選中該線條,再在頂部的工具欄點擊「幻燈片放映」,選擇「自定義動畫」,這時候在右邊會彈出工具模板,在那裡找到「添加效果」,選擇「進入」→「擦除」,什麼時候出現,方向和速度可以自己設置的,就在「添加效果」下面那裡。「速度」下面那裡會出現「任意多變形」,在那右邊點擊那三角形,選擇「效果選項」,彈出一個對話框之後,找到「動畫播放後」點擊在其右邊的三角形,選擇「下次單擊後隱藏」。
這樣設計的話,它播放完了,你單擊,它就這樣就會隱藏起來了,但是要想下次讓它出現你只能重新放映該張幻燈片,或者是再添加一次「添加效果',,排列好出現順序就完成了,完成後播放看一下哪裡還需要修改再該。
可能說得比較亂,自己摸索下,不懂可以繼續問
『叄』 高中地理中有哪些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一)地勢三級階梯的界線:
1.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橫斷山一線。
2.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
(二)氣候界線:
1.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
2.熱量與溫度帶界線:
(1).1月0℃等溫線:秦嶺——淮河一線。
(2).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
(3).熱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北回歸線。
(4).暖溫帶與中溫帶的分界線:鴨綠江口——長城(山西境內稍偏南)——祁連山——天山一線。
(5).青藏高寒氣候區與暖溫帶、亞熱帶的分界線: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橫斷山一線。
3.降水量與干濕地區的分界線:
(1).800mm年等降水量線: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秦嶺——淮河一線。
(2).400mm年等降水量線:大興安嶺西側——張家口——蘭州——拉薩——喜馬拉雅山東部一線。
(3).200mm年等降水量線: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
(4).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
(5).半濕潤地區與半乾旱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西側—張家口—蘭州—拉薩—喜馬拉雅山東部一線。
(6).半乾旱地區與乾旱地區的分界線: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
4.氣候類型的分界線:
(1).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
(2).溫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一線。
(3).青藏高原、高山氣候區與溫帶大陸性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橫斷山一線。
(三)水文界線:
1.內、外流區域的分界線:
北段為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端接近200 mm年等降水量線。
2.分水嶺:
①.太平洋水系與印度洋水系分水嶺:岡底斯山——怒山。
②.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秦嶺。
③.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分水嶺:南嶺。
④.瀾滄江與怒江分水嶺:怒山。
⑤.黃河水系與海河水系分水嶺:太行山。
(四)四大海域的分界線:
1.渤海與黃海的分界線:遼東半島老鐵山角——山東半島蓬萊角。
2.黃海與東海的分界線:長江口北岸啟東角——韓國濟州島西南角。
3.東海與南海的分界線:廣東南澳島——台灣島南端鵝鑾鼻。
(五)三大自然區的分界線:
1.三大自然區的分界線:
①.西北乾旱半乾旱區與東部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致是400mm年等降水量線。
②.西北乾旱半乾旱區與青藏高寒區的分界線: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
③.東部季風區與青藏高寒區的分界線:3000米等高線。
2. 東部季風區內四個自然地區的分界線:
①.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日平均氣溫≥10℃積溫3200℃等值線。
②.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與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一線(相當於日平均氣溫≥10℃積溫4500℃等值線。)。
③.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南熱帶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日平均氣溫≥10℃積溫7500℃等值線。
二、地理界線綜合歸納:
1.秦嶺——淮河一線:
(1).氣溫:大致與一月0℃等溫線重合。
(2).降水:大致與800mm等降水量線吻合。
(3).河流結冰期:界線以北地區河流有結冰期,以南地區河流無結冰期。
(4).溫度帶:大致是亞熱帶(南)和暖溫帶(北)的分界線。
(5).干濕地區:大致是濕潤地區(南)和半濕潤地區(北)的分界線。
(6).植被:大致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北)的分界線。
(7).土地利用:大致是水田(南)與旱田(北)的分界線。
(8).糧食作物:大致是水稻(南)與小麥(北)集中分布地區的分界線。
(9).水果:大致是柑橘(南)與蘋果(北)的分界線。
(10).氣候類型:大致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南)與溫帶季風氣候(北)的分界線。
(11).區域劃分:大致是南方與北方的分界線。
(12).河流流域:大致是長江流域(南)與黃河流域(北)的分界線。
(13).秦嶺
大地形區:大致是四川盆地(南)與黃土高原(北)的分界線。
小地形區:大致是漢中谷地(南)與渭河谷地(北)的分界線。
淮河:
大致是長江中下游平原(南)與華北平原(北)的分界線。
2. 長城:
①.降水:400mm等降水量線;
②.溫度帶:暖溫帶(南)與中溫帶(北)。
③.地形:黃土高原(南)與內蒙古高原(北)。
④.糧食作物:冬小麥(南)與春小麥(北)。
⑤.農業:農業(南)與畜牧業(北)。
⑥.民族:漢族(南)與游牧民族(北)。
3.大興安嶺:
①. 地勢:地勢二(西)、三(東)階梯分界線。
②. 地形:內蒙古高原(西)與東北平原(東)的分界線。
③. 非季風區(西)與季風區(東)的分界線。
④. 降水:400mm等降水量線。
⑤.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西)與溫帶季風氣候(東)的分界線。
⑥. 干濕地區:半乾旱(西)與半濕潤(東)地區的分界線。
⑦. 植被:溫帶草原(草原)(西)與溫帶落葉闊葉林(森林)(東)的分界線。
⑧. 農業:畜牧區(西)與耕作區(東)的分界線。
⑨. 河流流域:內河流域(西)與外河流域(東)的分界線。
4.太行山:
①.地勢:地勢二(西)、三(東)級階梯的分界線。
②.地形區:黃土高原(西)與華北平原(東)的分界線。
③.河流流域:黃河流域(西)與海河流域(東)的分界線。
④.省區:山西省(西)與河北省(東)的分界線。
5.巫山:
①.地勢:地勢二(西)、三(東)級階梯的分界線。
②.地形區:四川盆地(西)與長江中下游平原(東)的分界線。
③.省區:四川省(西)與湖北省(東)的分界線。
6.橫斷山:
①.地勢:地勢一(西)、二(東)級階梯的分界線。
②.地形區:青藏高原(西)與四川盆地(東)的分界線。
③.氣候類型:青藏高原、高山氣候區(西)與亞熱帶季風氣候(東)的分界線。
④.溫度帶:青藏高寒氣候區(西)與亞熱帶(東)的分界線。
7.武夷山:
①.地形區:江南丘陵(西)與浙閩丘陵(東)的分界線。
②.省區:江西省(西)與福建省(東)的分界線。
8.天山:
①.地形區:塔里木盆地(南)與准噶爾盆地(北)的分界線。
②.溫度帶:暖溫帶(南)與中溫帶(北)的分界線。
③.區域劃分:南疆(南)與北疆(北)的分界線。
9.昆侖山:
①.地勢:地勢一(南)、二(北)級階梯的分界線。
②.地形區:青藏高原(南)與塔里木盆地(北)的分界線。
③.溫度帶:青藏高寒氣候區(南)與暖溫帶(北)的分界線。
④.氣候類型:青藏高原、高山氣候區(南)與溫帶大陸性氣候(北)的分界線。
⑤.自然分區:青藏高寒區(南)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北)的分界線。
10.陰山:
①.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②.溫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分界線
③.內、外流區域的分界線。
11.南嶺:
①.地形區:珠江三角洲(兩廣丘陵)(南)與江南丘陵(北)的分界線。
②.河流流域:珠江流域(南)與長江流域(北)的分界線。
12.祁連山:
①.地勢:地勢一(南)、二(北)級階梯的分界線。
②.地形區:青藏高原(南)與內蒙古高原(北)的分界線。
③.溫度帶:青藏高寒氣候區(南)與暖溫帶(北)的分界線。
④.氣候類型:青藏高原、高山氣候區(南)與溫帶大陸性氣候(北)的分界線。
⑤.自然分區:青藏高寒區(南)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北)的分界線:
13.大婁山:
①.地形:雲貴高原(南)與四川盆地(北)的分界線。
14.雪峰山:
①.地勢:地勢二三(東)級階梯的分界線。
②.地形區:雲貴高原(西)與東南丘陵(東)的分界線。
15.巴顏喀拉山:
①.河流流域:長江水系(南)與黃河水系(北)的分界線。
16.賀蘭山:
①.降水量:200mm年等降水量線。
②.干濕地區:半乾旱地區(東)與乾旱地區(西)的分界線。
③.植被:草原(東)與荒漠(西)的分界線。
④.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
⑤.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分界線。
⑥.內、外流區域的分界線。
17. 岡底斯山:
①.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
②.200mm年等降水量線。
③.干濕地區:半乾旱地區與乾旱地區的分界線。
④.分水嶺:太平洋水系與印度洋水系分水嶺
『肆』 ArcGIS如何獲取地理要素的幾何邊界
可以用底圖矢量化的辦法來獲取
『伍』 地理邊界:你的地盤是你做主嗎
❤今日重點:
1.地理邊界更直接的表達是地盤意識,有清晰的地理邊界,雖然看上去距離遠了,但其實關系更和諧。
2.尊重地理邊界的存在,家庭關系會清晰很多、好相處很多
3.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地理空間,這意味著在給孩子一種感覺:你是你地盤上的主人。這會有助於孩子形成邊界意識,在被入侵時捍衛自己的權益。
❤今日思考🤔
俗話說距離產生美,每個人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特定空間,這不僅是尊重彼此的一個表現,也是自我內在空間得以生長的關鍵。在我的成長回憶中,小時候喜歡沒事一個人偷偷寫✍日記,甚至還和每天見面較好的小夥伴書信來往,表達內心的想法,比起現在通訊這么快捷的手機,那時筆與紙之間的觸感,信的香味與信封折疊的開心和小心翼翼,真的是回味悠長。雖然有時老媽會好奇當面會跑來想看看我寫了什麼,收到什麼,我就會馬上收起來說不要偷窺我的隱私,我媽就不會再追問了。也正是因為爸媽在這塊對自己管控相對沒那麼強硬,所以自己的小空間被保護的很好。但是呢,畢竟一家人住的太近,隔音效果也不咋滴,老爸與老媽之間的相處模式很多時候就會干擾到另一個房間的自己,那會有「逃離」不了這個家的生活方式,所以成長之後的自己就特別想享受自己的獨處空間,甚至太久沒有一個人獨處還會心生不安。每個人生活方式太不一樣就很難生活在一起,我想這也是離婚率這么高的原因之一吧
話說回來,工作這幾年每次回家總是喜歡給家裡清理想把老媽「珍藏」過多的澆花瓶子其他什麼的給扔掉,老媽就是不準自己動,我想著怎麼需要這么多空瓶子現在想想,這是自己在嘗試入侵老媽的空間意識,去干擾她的喜好,畢竟自己也不在家裡住嘛。倒是在彼此平靜的溝通之下一起清理了一些相對占空間的雜物,這也變相的在說明一點,有效的溝通與表達是維系每個人空間感的關鍵。
為什麼結婚夫妻更希望單獨有一個新家,而不是和父母住在一塊,現在很多婆媳關系問題其實都是因為彼此的空間感沒有得到尊重,每個人的邊界意識不清,總是容易出現父母的一方到新婚家庭的一方「指手畫腳」,對於每一個成家的家庭來說,這就是一份打擾,因為這座房子的主人更應該是這對夫妻而不再是父母了,而這個時候,其實夫妻雙方如何處理父母管控自己新家的言行就很關鍵了,這真的是一個家庭普遍現象,多比較就會發現,沒有這種情況的婚姻家庭都會更加有高幸福指數,這也是為什麼說戀愛和結婚是兩回事的根本原因吧。
『陸』 如何讓看待自然地理環境的范圍和邊界
自然地理環境的范圍可以根據環境主體特徵劃分,有單類環境和綜合環境之分,單類可分為氣候、水體、植被、土壤等等,其邊界可以根據各理化指標確定,如大氣根據溫度變化可分為對流、平流、中間、暖層和散逸層,劃分標准各不相同,范圍差異也比較大。綜合的稱之為自然區劃,是根據各因素綜合差異進行區分的,比如中國可以分為東、中、西三部分就是根據氣候、地貌、生態系統類型等來劃分的,其邊界通常由大的山脈、河流充當。以上兩類環境的邊界,因為自然環境的漸變特徵,通常都比較模糊,如中國南北分界——秦嶺,就寬達幾十上百公里,所以自然地理環境的范圍和邊界通常具有宏觀和中觀特性,在小尺度上不能非常精確。
『柒』 地層界線怎麼畫的
地層之間界線的劃分與確定,特別是各系、各階之間界線的劃分與確定,歷來是地層 學研究的重要內容。歷屆國際地層委員會都把發展和完善全球地層表、交流各系主要劃分 標准、建立各地層單位的界線和對比作為該會的宗旨和關鍵任務。它要求各地層分會在完 善和對比全球標準的系、統、階的工作中,以確定它們之間的界線為主要任務,各國地層 工作者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為國際界線層型的確定做了大量的工作。
關於地層之間的界線劃分原則和方法,自地層學產生以來爭論不休,莫衷一是。傳統 的觀點在地層界線的劃分上往往強調地層自然特性的變化和物理間斷,許多界線根據構造 不整合關系來確定,如傳統的寒武系下界、志留系—泥盆系之間的界線等。不整合是岩體 之間的一個侵蝕面,代表地層序列中一個重要的間斷和缺失。不整合是由於不整合之下的 岩石經歷地表或水下暴露,遭受剝蝕,而缺失一部分較老岩石所致。不整合或假整合作為 地層界線在時間上是不連續的,它標志著岩石、生物和其他地質現象的自然間斷。不整合 或假整合在野外易於識別,但在多數情況下是穿時的。隨著地質工作的深入開展和全球界 線資料的大量積累,人們認識到物理界面所確定的界線,橫向延伸到其他地區時很難對比 和應用。由A. 薩爾瓦多主編的修改後的 《國際地層指南》(Salvador,1994)也指出:將 年代地層單位的界線層型選在—個不整合面上可能是最糟的選擇,這不但不能代表一個精 確的時間點,而且還有橫向穿時的可能性。
從現代地層學觀點來看,劃分地層界線應該基於兩個要素:一是具有可以識別的地質 事件;二是證明不同地點的同一事件的同時性。目前,地層學家們都把地層連續,避開間 斷作為識別、劃分界線的原則。楊遵儀等(1981)在研究我國南方二疊系—三疊系界線 時就曾指出,目前界線層型的建立是地層學中的主要課題,而地層連續是界線層型的必要 條件,所以尋找連續地層剖面成為地層學家劃分地質界線時十分關心的問題。
在國際地層單位的定義范疇中,「階」是年代地層的基本單位,是根據全球界線層型 剖面和點(GSSP)定義的。目前,顯生宙以來的階的界線層型剖面和點主要是根據生物 帶定義的。《國際地層指南》(Hedberg,1976)指出,一個階的界線層型必須在連續沉積 (最好是海相)的序列之內,界線層型應當與作為等時面、易於識別和能夠遠距離追索的 生物帶等標志相符合。《國際地層指南》(第二版)(Salvador,1994)重申了相同的觀點。
近20年來,地層學家們在研究劃分地層界線時,尤其是界與界、系與系之間的界線 時,引入了事件地層學的概念。這是一個新興的地層學研究領域,在20世紀80年代得到 迅速發展。它從綜合的角度、多學科聯合的角度,在確定地層界線、地層劃分與對比、研 究生物演化和地球發展歷史等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潛力。它有希望在傳統地質學難以解釋 和解決的一些重大地質問題上發揮重要作用。可以說事件地層界線是事件地層學的核心 (徐道一,1989),它在解決大的地質界線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事件界線是由地質事 件造成的一種地層界線,它具有反映地質事件的特殊沉積標志,使它成為岩系中獨特的自 然分界面,它代表無機界和有機界演變過程的變革點,具有自然界線的性質(侯鴻飛,1989;齊文同,1990)。尋求和論證全球以及大區域內等時事件界線或自然界線,提供大 范圍內地層對比的工具,是事件地層學的一個主攻目標。
當然,還可以利用其他手段進行界線的劃分。近年來,國際、國內使用層序地層學的 理論和方法,廣泛應用地層界線的劃分和釐定,並促進了年代地層學、岩石地層學、沉積 學、沉積古地理學的發展。其根本就是用層序地層優化年代地層單元,即在地層沉積連續 地區,尋找與地層內部不整合相對應的各類標志,包括生物標志、層序關鍵界面標志、具 體剖面的岩性標志等,使以生物帶定義的階的界線更易於識別和精確對比,更符合地球演 化自然節律(陳建強等,2001)。
因此,當本課題組開展西藏南部侏羅系—白堊系界線研究時,注重吸收現代地質學新 穎的、有價值的觀念,對原有的劃分方案進行持續的優化和釐定,使之更接近地層界線的 標准。
『捌』 如何寫地理分界線
http://wenku..com/view/7f134bfe910ef12d2af9e797.html這里有很多的地理分界線的內容。
各洲的界線
(1)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 (2)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3)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4)歐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
(5)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
(6)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線:德雷克海峽。
(7)歐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丹麥海峽。
界大洋界線
(1)太平洋與北冰洋的界線:白令海峽即楚科奇半島的克利古貢角與蘇厄德半島的約克角連線。
(2)太平洋與大西洋的界線:通過合恩角的經線即從火地島沿德雷克海峽西端到查理斯角連線。
(3)太平洋與印度洋的界線:沿馬六甲海峽北端、蘇門答臘島西岸、爪哇島南岸、新幾內亞島(伊里安島)南岸,澳大利業大陸、巴斯海峽、塔斯馬尼亞島,再大致沿146°52'E到南極一線為界。
(4)大西洋與印度洋的界線:通過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經線(東經20度)。
http://ke..com/view/1058827.htm這里有很詳細的。
我建議你可以從大的分界線寫到小的分界線。比如先寫各洲的,然後寫各國的,最後寫地區的(比如秦嶺淮河是我們國家的南北分界線)。這樣條理清晰,層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