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製作地理小製作或小教具
材料准備: 厘米×30 厘米平整木板或塑料板一塊、 50 木條或塑料板條若干、 1000 毫升量杯四個、廢舊地毯 50 厘米×15 厘米(起毛粗糙的最好) 、沙土 500 克平均分成兩份、502 膠水、塑料小草若干、鐵絲、鐵釘。
製作過程: 1、用木條或塑料板條搭建一個傾角大約 25—30 度的梯形框架,要求結實 且下端高度略高於量杯高度。 2、用木條或塑料板條將平整木板或塑料板平均分隔成 50 厘米×15 厘米的 兩個區域,在下端用木條或塑料條分別圍堵成狹窄出口。 3、 將廢舊地毯用膠水粘在其中一側, 將塑料小草用膠水無規律粘在地毯上, 另一側可以是光禿的也可以粘少量塑料草。 4、將布置好的木板或塑料板搭掛在做好的框架上,有塑料草的廢舊地毯一 側模擬林地草地,另一側模擬植被被破壞後的情況。 5、將平均分好的沙土裝入兩只量杯並加入同樣多的清水攪拌。 6、將兩只空量杯分別放置與下端狹窄出口處。 7、將攪拌好的泥沙水分別從上端處均勻傾倒。 8、指導學生觀察分析下端兩只量杯內最後的水量和沙土量,推導出林地、 草地蓄水攔沙的作用。
Ⅱ 地理教具製作步驟 急求解!
教具名稱:地殼變動演示器
製作材料:泥土、水果刀、顏料、木板、小細繩、牙簽
製作原理:利用泥土的黏性製作成為褶皺模型。並利用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原理將模型分為上下兩個部分進行展示。
製作過程:
在後山挖適量泥土,篩選出泥土中的草根、小石子等雜質。加適量水使水與泥土混合反復揉捏、捶打使其揉成一團。
2.將泥團摔出一個長方體的形狀。
3.將長方體的泥團拿出去曬一會兒,待泥土稍干一些後,用水果刀在長方體表面的中間劃出的波浪形狀。然後用刀割開,割不太開的地方用小細繩拉扯著割開。
4.在長方形的上半部分的側面劃出與之前相反波浪的形狀。然後用水果刀切開。
5.調出5種不同的顏料。用牙簽在模型的幾個側面畫出幾條與頂面波浪相同的波浪。然後進行上色。
6.頂層用草綠色上色後,撒上草粉。 中學課堂的應用:本模型適用於高中自然地理教學,講授地形變化和地質構造時,自然界變化時間長,難以進行實際觀察,學生難於理解。通過模型可以把褶皺構造現象及地表形態的動態變化過程縮小、以大見小,幫助學生建立起這方面的觀念和概念。 沉積地層由各種各樣的物質組成。由不同顏色的顏料代表砂岩、頁岩、石灰岩等岩層。 顯示岩層最初的產狀——水平岩層及岩層的新老關系——上新下老。 模型由上下兩部分組成。模型顯示岩層受到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擠壓作用是發生彎曲 變形。地貌上背斜常成為山嶺,向斜成為谷底或盆地。模型由兩塊組成,上層取下後顯示由於褶皺構造的背斜頂部因受張力,容易被侵蝕成谷底,而向斜槽部受到擠壓,岩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成為山嶺。
Ⅲ 如何製作地理模型
1.可以用泡沫做一個長江(黃河)流域圖
2.用橡皮泥做等高線地圖
3.用鐵絲做地球儀
4.(1)找一些厚紙板,電器包裝紙板就可以。
(2)在上面畫一些封閉曲線,就像地圖上山脈的等高線。(等高線你知道不知道?)
(3)然後依次剪下來,一片一片的,依次摞起來,粘好,上顏色。
就是山脈模型。
Ⅳ 地理模型的製作方法
1.找好材料:白乳膠,膠布(可有可無),報紙或不要的書本, 一個泡沫箱,紙皮,顏料,顏色筆,皺紙,在文具店買到的(可用紙巾代替) 2.把報紙捏成團,最好就捏結實點,不然到時會散開。然後如下圖這樣用白乳膠在泡沫箱底粘好,不過白乳膠比較慢干可以找東西放紙團上面壓一壓。直到粘滿了泡沫箱的四分之三。
3.如圖,用透明膠布粘綁住幾個紙團,變成小山,現在比較丑,弄出來就不會了,用膠布粘綁的做出來的小山會更結實,我一些沒用確實沒有這么好,就是上完顏料後紙團會變松,崩開來,一些沒有塗到顏料的地方就露出來了。藍色的地方是用藍色的皺紙貼上去的海,可以用海綿紙。
4.拿白色的皺紙鋪到山上面,用顏料塗,讓紙粘到上面,突出山的形狀。
像這樣
6.用紙皮畫出沉積岩的示意圖,最好用顏色筆塗上顏色,顏料不容易看,而且容易跟別的顏色混。
7.畫好了沉積岩示意圖就把他粘到火山的一邊,如圖,在山腳下灑一些沙子跟石頭,用白乳膠粘住,泡沫箱周圍可以用紙皮粘圍住,比較好看一點。
這樣就大功告成啦!我們學校舉行地理模型大賽,我也是第一次弄,自己一個人弄的,祝我拿大獎吧,ojbk。默默地附上了模仿的原圖
Ⅳ 你好,我想問問在地理空間數據雲下載的遙感影像圖和DEM如何製作三維地圖
所謂的三維地圖,實際上並不是真三維的,在使用谷歌地球或LSV瀏覽地圖時,我們經常會感嘆,這種三維效果簡直可以讓我們雖然沒去過實地,也幾乎就像去了一樣,但是這個是如何做到的呢?
那麼,從原理上來講,你要的這種偽三維地圖的實現原理就是基於DEM構建地形三角網,然後在三角網基礎上貼上影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