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怎麼寫地理小博士論文

怎麼寫地理小博士論文

發布時間:2023-02-26 20:24:53

A. 怎麼寫地理小論文

地理論文最好要抓至一個方面來寫,因為地理涉及面極廣。如果天馬行空,極可能會收不住尾,且會造成泛泛而談的情況。
範文:
論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指全球大小不同的自然綜合體內部的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內部具有相對一致性、外部具有獨特性的整體。地理環境中各要素和各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地理環境中這一要素影響另外的要素,這一要素的變化影響到另外要素的變化。如副熱帶高氣壓帶及信風帶控制的大陸中心和大陸西岸,由於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氣流及來自內陸的信風控制,因此,氣候極其乾燥。由於水分不足,地表徑流淺或全無,物理風化強烈,風成作用盛行,形成大片沙漠、礫漠,植被稀疏,動物則因食物不足而相當貧乏。以上各要素之間是一環扣一環,一個要素影響另外的要素。當其中一個要素發生變化時,其它要素因受其影響,相應的也會發生變化。如人類在沙漠地區引水灌溉,改變水這個要素,就會使其它因素以及整個地理環境發生變化,形成沙漠中的綠洲。

又如,在赤道兩側,一般是熱帶雨林地區,但在赤道兩側的安第斯山脈和東非高原,由於地形這個要素發生了變化,引起其它要素以及整個地理環境也發生變化。安第斯山脈地理環境呈垂直分布,而東非高原則屬熱帶草原景觀。另外,地理環境各要素在相互作用過程中,原因和結果經常交換位置。如赤道兩側低平地區,由於全年高溫多雨,因而生長茂密的熱帶雨林,地面發育著磚紅壤,森林內生活著多種動物,在這里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是原因,茂密的熱帶雨林等是結果。但在某些熱帶雨林地區,由於人為的濫伐,森林植被遭到嚴重的破壞,反過來也會影響氣候、土壤、動物等,使整個地理環境發生變化,出現草原及半荒漠景觀。顯然,在這里植被的變化是原因,其它要素的變化卻成了結果。

其次,地理環境中,這一部分會影響到另外的部分,這一部分的變化,會影響到另外部分的變化。如北美洲和歐洲大部分地區位於北半球的西風帶,歐洲位於亞歐大陸的西側,北美洲位於兩大洋之間,但歐洲氣候海洋性顯著,而北美洲卻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重要的原因是由於北美西部高山高原地區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暖濕西風深入內地,使太平洋的影響僅局限於太平洋沿岸一帶,而對東部廣大地區的影響則很小,完全不可能同大西洋對歐洲氣候的影響相比。由於氣候不同,導致兩洲地理環境差異顯著,這說明北美高山高原地區對整個北美地理環境特徵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

又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脈東西兩側同緯度地區地理環境不同:東部蓋亞那高原及奧里諾科平原為熱帶草原地區,同緯度西側為熱帶雨林區;東部亞馬孫平原為熱帶雨林區,同緯度西側為熱帶草原及熱帶荒漠區;南緯40°以南,西側為溫帶森林區,東側巴塔哥尼亞高原則為溫帶半荒漠及荒漠區。顯然,安第斯山脈對南美東、西部地理環境的分異起著重要作用。即安第斯山脈這部分影響了它東西兩側的部分。再如,在地質史上存在冰期和間冰期,冰期時,大量地表水以冰層的形式被固結在陸地上,由此引起海平面下降,大陸架露出海面,結果使陸地面積擴大,輪廓發生變化,陸上動植物分布也發生變化。同時,海平面下降還引起流入海洋的河流侵蝕基準面下降,河流下蝕作用加強,河谷下切更深,陸地地形分割劇烈;間冰期,固結在大陸上的冰層消融返回海洋,海平面上升並淹沒了大陸架,陸地面積縮校同時,海平面上升,提高了陸地河流的侵蝕基準面,河流下切力減弱,陸地地形分割也不厲害。

以上表明大陸部分冰川的伸展與退縮,影響范圍擴及全球。在這里,顯然冰川的擴大與收縮是原因,其影響是結果,但另一方面,冰川的伸縮又是許多原因造成的。這里,同樣也可以看出地理環境各要素及各部分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原因和結果是可以互換位置的。

再次,全球大小各級自然綜合體內部,任何一個要素和部分的發展變化,都要受到整體的制約。自然綜合體一經形成就具有穩定性,其內部各要素和各部分是整體不可分割的部分,要單獨改變其中任一要素和部分是困難的。當然,在人類強有力的影響下,地理環境也會發生局部的變化,如由於人工灌溉、沙漠地區可以出現局部綠洲;由於人為濫伐,熱帶雨林可以局部出現草原及半荒漠景觀,但一旦人類的影響停止,讓其自然發展,只要大氣環流形勢不變,最終地理環境仍然要恢復它原來的面貌。這表明任何一個要素和部分的發展變化都要受到地理環境整體的制約。

以上說明地理環境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一個內部聯系密切、具有相對一致性,外部具有獨特性的整體。其中部分要素的變化,影響著整體,反之,整體也制約著部分要素的發展變化。
以這篇論文為例,它明確了主題。所就好寫多了,你完全可以利用它的格式,自己再選一個主要研究方面來寫。

B. 第三屆地理小博士的論文怎麼寫

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應用與建設的現狀、問題及建議
我國地域遼闊,天氣變化萬千,洪水、颶風、龍卷風、地震等不可抗性災難頻發,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給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巨大的傷害。近50年來,我國每年由地震、地質、旱澇、海洋、疫病等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自然災害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進步,提高我國防災減災的綜合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
一、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應用與建設的現狀

我國目前已建立起了較為完善、廣為覆蓋的氣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等地面監測和觀測網,建立了氣象衛星、海洋衛星、陸地衛星系列,並正在建設減災小衛星星座系統。在氣象監測預報方面,建成了較先進的由地面氣象觀測站、太空站、各類天氣雷達及氣象衛星組成的大氣探測系統,建立了氣象衛星資料接收處理系統、現代化的氣象通信系統和中期數值預報業務系統。全國已形成了由國家、區域、省、地、縣五級分工合理、有機結合、逐級指導的基本氣象信息加工分析預測體系。為了監測江河洪水,國家組建了由數目眾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組成的水文監測網,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區洪澇災害易發區警戒水域遙感資料庫,將遙感技術在「八五」期間應用於洪災監測。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有些領域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另外,利用現代科技積極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如農區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這些技術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對防災減災發生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地震監測和抗震方面,組建了400多個地震觀測台站,「十五」期間進行了數字化改造,由48個國家級數字測震台站組成的國家數字測震台網和由300多個區域數字測震台站組成的20個區域數字測震台網以及若干個流動數字測震台網、數字強震台網構成了中國數字測震系統,建立了大震警報系統和地震前兆觀測系統,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監測預報系統,編制了全國地震烈度區劃圖和震害預測圖,確定了52個城市作為國家重點防震城市,對全國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區的工程建築,實施綜合性震害防禦,對城市和大中型工礦企業的新建工程進行了抗震設防,完成了多條鐵路干線、主要輸油管線和多座骨幹電廠、大型煉油廠,一批重點骨幹鋼鐵企業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庫的抗震加固。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加強了對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質災害的勘查防治工作,採取了包括工程防禦體系、生物水保防禦體系、管理防護體系,社會管理體系和預測及報警體系在內的綜合防禦體系,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時把生態建設與防災減災相結合,實施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退田還湖、退田還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極大地防止和減輕了地質災害的危害和損失。全國已建立了25片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實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萬多條水土流失嚴重的小流域,開展了山水田林綜合治理。先後確立了包括「三北」防護林、長江中上游防護林、沿海防護林、平原農田防護林、淮河太湖流域防護林、珠江流域防護林、遼河流域防護林、黃河中游防護林和太行山綠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業生態工程。此外,還發射了「資源一號」、「資源二號」衛星,廣泛應用於資源勘查、防災減災、地質災害監測和科學試驗等領域。

二、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應用與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管理缺乏綜合協調

長期以來,我國的災害管理體制基本是以單一災種為主、分部門管理的模式,各涉災管理部門自成系統,各自為戰。由於沒有常設的綜合管理機構,各災種之間缺乏統一協調,部門之間缺乏溝通、聯動,造成了許多弊端,如缺乏綜合系統的法規、技術體系政策與全局的防災減災科技發展規劃;缺少系統的、連續的防災減災思想指導,不利於部門之間協調;缺少綜合性的防災減災應急處置技術系統;缺少專門為災害救援的綜合型救援專家、技術型隊伍;沒有形成相對完善的防災減災科學技術體系;信息公開和交流渠道不順暢;資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學決策評估支持系統與財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響防災減災實效。

2.投入不足 資金渠道單一

全國每年投入到防災減災科技研發和應用的經費十分有限,在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科研設備購置、防災工程建設、防災減災基礎研究和先進技術推廣應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為我國防災減災科研基本依賴於財政撥款,資金來源渠道單一。由於防災減災科研具有的社會效益遠遠大於近期經濟效益,很難吸引企業資金和社會資金主動投入,造成防災減災科技發展和技術推廣滯後。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廣的中間環節與適合防災減災工作規律的運行機制,防災減災科研成果的轉化率低,一些防災減災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率不足10%,嚴重影響了全國防災減災工作的深入進行,影響了全國防災減災工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3. 科技資源尚待優化配置

我國防災減災科技資源主要集中在氣象、地震、地質、環保等領域,由於缺乏宏觀協調管理及傳統的條塊分割現狀,一方面各領域主要關注本領域的防災減災科技發展,研發工作主要局限於解決本領域存在的技術問題,在不同災種以及防災減災的不同環節中,科技資源沒有得到合理配置,科技開發與應用水平發展很不平衡,在基礎地理信息、救災設備和隊伍建設方面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另一方面,儀器、設備、資料、數據等都由部門、單位甚至個人所有,不能實現資源共享共用,資源條件不能系統整合形成高效、共享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無法形成合力和整體創新優勢。

4.防災減災科技發展緩慢

一是在不同災種以及防災減災的不同環節中,科技發展與應用水平很不平衡;二是各災種的應急研究和操作水平差別較大,低水平重復研究較多;三是技術手段和裝備落後,監測能力不強,短期預測預報能力還較低;四是缺乏各類災害的科學評估模型和方法,災害信息共享應用和評估的技術急需完善;五是對一些重大災害的認識與防治技術,長期徘徊不前;六是現有科研結合國情實際不夠密切,科技整體支撐能力有待提高等。

5. 防災減災高水平科技人才匱乏

我國防災減災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專業管理部門和科研機構中,基層防災減災機構普遍缺少技術應用人才,與我國防災減災工作重點結合不密切,特別缺乏防災減災領域的高層次、高水平的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工程技術應用人才。另外,研究經費、待遇等方面條件較差,影響我國防災減災科技人才隊伍的穩定與發展。

6. 科普宣教力度不夠

缺乏統一的防災減災科普規劃,沒有固定的防災減災科普教育基地,也缺乏經常性的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活動,使防災減災科普缺乏系統性、連續性,致使我國社會公眾防災減災知識、防災減災意識的科普教育水平較低,全社會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較差,最終影響我三、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支撐的對策建議

1.建立統一綜合的防災減災組織保障體系

設置統一的具有危機管理性質的防災減災綜合管理機構,負責對全國防災減災工作的大政方針做出決策,逐步實現從部門為主的單一災種管理體制向政府和部門聯動、條塊結合的綜合應急管理體制轉變。

加強科技主管部門與涉災管理部門的協同,形成跨部門、跨地區、跨學科、多層次、分布式的協同管理職能和機制。

成立集合各災種、各專業及相關管理部門專家的顧問團體;建立防災減災決策的專家咨詢系統,為政府防災減災決策提供智力支撐。

2. 完善防災減災科技進步政策與創新機制

制定科技支撐防災減災辦法與政策,增加科技投入,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科技人才培養選拔等方面給予支持;將防災減災科普知識納入國民素質教育體系和工作計劃,提高全民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在大中小各級學校教育中適當引入防災減災課程及讀物。

建立高效、合理的防災減災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機制、科技投入機制、成果轉化機制、政策激勵機制與人才培養機制;加強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研究,開展關鍵技術、共性技術聯合攻關;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災減災領域的推廣應用。

3. 多渠道增加對防災減災的科技投入

將防災減災發展所需投入納入每年科技經費預算,按照一定的使用比例,支持研究開發工作、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技術裝備、參加國際交流等。並使防災減災科技投入的增長幅度不低於科技經費增長的總體水平。

建立社會防災減災基金,吸收企業、社會團體、公民及海外人士對防災減災的捐贈,按比例將部分基金用於科技投入。

用給予引導資金的方式,促進地方政府增加防災減災科技投入,引導技術開發機構與企業投資防災減災技術與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

4. 促進防災減災科技資源共享平台的建設

藉助全國科技基礎條件平台的建設,通過制定統一的標准和規范,整合全國各災害管理部門的分類災害信息資源,全天候運轉監測網;以網路技術為紐帶,積極推廣應用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控系統(R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技術,建設覆蓋至全國各鄉村的主要災害實時監測預警系統;充分應用數字化技術及網路技術,綜合集成防災減災各單位上報的災情信息,構建包括災害應急響應、災害信息分析、災害救援決策、救援信息反饋等在內的防災減災技術及信息資源平台。

5.加強防災減災科技能力與科技隊伍建設

通過科研體制改革和現代院所制度建設,進行課題制、首席專家負責制和科研經費預算等防災減災科技機構科研管理制度建設;鼓勵科研與地方防災減災需要緊密結合,開展自然災害綜合研究和治理;鼓勵科研機構與企業聯合研發防災減災技術和裝備,實現產業化;與管理部門合作,嘗試推廣先進的防災減災技術和管理方法,探索區域防災減災綜合管理模式;參與重點防災減災工程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試驗示範區建設。

在培養選拔高層次人才的基礎上,大力培訓一線工作的防災減災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改善基層技術人員的工作生活條件;通過科研項目、激勵措施、分配製度、考核選拔等吸引和穩定人才隊伍,培育有競爭力的研究群體,加強創新團隊建設;培養防災減災後備人才,逐步在我國高校中開辦防災減災專業教育。

6. 加強國內外防災減災科技交流與合作

鼓勵防災減災科研機構、管理部門開展國內外交流合作,獲得先進的應用技術及管理經驗,追蹤最新技術。在跨國、跨區域的防災減災工程建設中,政府應積極協調,為項目實施提供幫助和保障。

C. 初中的地理小博士競賽試題,論文怎麼寫 請以「全球共識,從我做起」為主題,寫一篇小論文。要求

以下例文僅供參考: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是我們人類的母親,更是我們不可缺少的依靠。 所以我們要愛護地球,珍惜地球的每一分資源。

想一想以前的地球,曾經那麼美麗而富饒,她象母親一樣,不斷地為人類提供賴以生存的各種資源。而現在,各國因環境保護不當而出現的颶風、暴雪、洪水等自然災害已比比皆是……給世界人民帶來無盡的痛苦和損失。

記得曾看過描寫賽特凱達斯大瀑布的文章,原先它是那麼有氣勢,洶涌的河水緊貼懸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瀉千里。它曾是巴西和巴拉圭兩國人民的驕傲。現在,它形容枯槁,奄奄一息,就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不久,它就會完全消失。聯系近來發生在我國西南地區的嚴重乾旱,更覺觸目驚心,「桂林的山水甲天下」,但現在的灕江大部分河床已經裸露出來,昔日的秀美早已不復存在;同樣,貴州的黃果樹瀑布也已縮水到往年同期的四分之一左右;由於乾旱缺水,雲南彌勒縣的一個鎮小麥玉米等農作物全部絕收,百姓將面臨斷糧危險;甚至,在雲南災區,一噸河水就已賣到50元。

讀了這些,我深深地被震撼了。既為災區人民痛心,又對人類的自私不齒。想一想,人們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一切地亂砍濫伐,使地球上的水土大量流失。例如,亞洲一些國家為了獲取木材和擴大耕地面積,毀林開荒,濫伐森林。在1970年至1990年在這短短的20年中,印度森林面積減少了40%,其結果是加劇了印度的洪水和乾旱。非洲森林至20世紀40年代以來,砍伐了將近50%。隨著森林不斷的減少,沙漠不斷的蔓延,旱災肆虐,非洲上億人受到飢餓和水荒的威脅。世界上流域最大的南美洲亞馬遜河的熱帶雨林,被稱為「人類的寶庫「。亞馬遜河和的流域面積為705多萬平方千米。現在,熱帶雨林的面積正在急劇減少。一旦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雨林遭到毀滅,將會使人類面臨巨大的災難。人類所需要的許多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做貢獻的,但無情的人類破壞了它們,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態災難。

終於,嚴酷的事實喚醒了人們保護地球的良知。人們開始用行動保護我們美麗的地球母親,盡量增加綠色植被,減少亂砍亂伐。各國都認識到共同保護環境的重要性,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就充分體現了保護環境的這種共識。

在此,我呼籲,讓我們共同攜手,從點滴做起,愛護我們的地球母親,拒絕污染,保護生態環境,讓土地從貧瘠變為富饒,讓地球美景重現,讓人類不再有苦難和傷痛!

D. 高中地理小博士論文怎麼寫

地理小博士高中組論文怎麼寫?(最好有例文)

學好地理,建設祖國
(論全球水資源)
當今全球淡水危機的警鍾已敲響,「如何應對水的威脅」已擺現在各國人民面前.西亞國家以色列開源節流,技術用水,使水資源得以充分合理地利用,是值得各國來借鑒.
以色列是一個乾旱缺水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可利用量僅為271立方米,沙漠面積占國土面積的67%,年蒸發量達2500毫米.但是由於他們發展了先進的節水用水技術,「不毛之地」變成了「糧果之鄉」.該國在水資源利用方面有哪些獨到之處呢?
一、管道引水,形成網路:
以色列重要的水源地是位於約旦河上游敘以邊境的太巴列湖,該湖面積166平方千米,蓄水42.4億立方米.為了充分發揮其效能,以色列從50年代開始投資數億美元,修建了長達440多千米的引水管道工程.他們把太巴列湖水抽高到360米,然後通過直徑2.74米的鋼筋混凝土管道,依靠北高南低的地形把水送到中部和南部,形成覆蓋國土60%的「國家引水渠」地下網路.
該工程每年總引水量9.9億立方米,由於使用管道引水減少了滲漏和蒸發,線路損耗很少.它的建成使以色列核心區域的沙龍平原成為旱澇保收的糧果基地,使內格夫沙漠地區出現了5.7萬公頃的綠洲,同時也緩解了耶路撒冷的用水緊張狀況.

二、鹹水淡化,多方集水:
微鹹水、生活污水和暴雨洪水被稱作邊緣水,是人類未來的新水源.以色列很早就重視邊緣水的利用,他是全球上最早開發利用微鹹水的國家之一.該國通過先進技術把地下鹹水淡化為Cl-低於400毫克/升的微鹹水,並探索出一套成功使用微鹹水灌溉的路子.他們採用先進的噴灌、滴灌和夜間灌水措施,讓棉花、小麥與苜蓿這些對土壤鹽分有不同要求的作物輪作,建立排水系統,利用雨季降水洗鹽,使土壤鹽分保持了周年平衡,防止了次生鹽鹼化.為了利用暴雨洪水,防止棄水,該國在北部年降水量200毫米~400毫米的丘陵區的每個可集水的小峽谷都興建了小型水庫,用於局部灌溉.在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的乾旱農作區,採用地面噴灑化學物質阻止水分下滲,增加小雨的地表徑流,使有限的降水集中流入農田.在大田,他們還實行作物殘茬留田集水,增加了土壤的水分含量.以色列在利用微鹹水的同時,還在內格夫沙漠南部興建了海水淡化廠,採用閃蒸法獲取淡水,同時,又在對海水蒸發處理時發電,一舉兩得.

E. 第九屆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技大賽初中組試題小論文怎麼寫

地球小博士論文的內容是以地理和科技為主,比較合適的論文應該同時涉及地理方面和科技方面。
比較容易得分的模式有兩種:
1、在提出一種當前存在的地理現象(最好不常被提到,否則有不能免俗的可能),提提出某種可以應用於其中的科學技術,通過引用一些相關資料來得分。但是該方法對於你在地理方面的見聞以及科技方面的了解要求較高。
2、提出一種當前危害較大的地理方面的問題(災害、污染或危害較大的地理現象),先在邏輯上推理該現象或災害造成的原因(在這方面的論述要豐富),然後再用一定篇幅說明通過科技手段解決該問題或改善該現狀的方法。(這個比較容易)
注意:對於地理與科技的論述要系統,也可適量通過人文方面的論述加以增色,但要注意篇幅,控制整體結構合理。

閱讀全文

與怎麼寫地理小博士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