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地理分界線
一、世界地理分界線——各大洲的分界線
1、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和黑海——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
亞洲大陸和歐洲大陸緊密相連,成為地球上一塊最大的陸地,叫亞歐大陸。人們習慣上把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一線作為歐、亞兩洲大陸的分界線。
2、蘇伊士運河——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
蘇伊士運河溝通了地中海和紅海,連接大西洋和印度洋,使得亞洲通往歐洲各國的航線比繞道好望角縮短8000千米~10000千米。
3、巴拿馬運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
巴拿馬運河是人們在中美地峽最窄處開鑿的一條運河,它的開通,大大縮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航程,使巴拿馬運河世界地理分界線成為世界重要的海洋航運的樞紐。
4、白令海峽——北美洲和亞洲的分界線。
白令海峽是溝通太平洋和北冰洋的狹窄水道
5、德雷克海峽——南美洲和南極洲的分界線。
德雷克海峽是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狹窄水道
6、丹麥海峽——歐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
丹麥海峽位於冰島與格陵蘭島之間,溝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
7、直布羅陀海峽——歐洲和非洲的分界線
直布羅陀海峽是地中海沿岸各國通往大西洋的必經之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8、帝汶海和阿拉弗拉海——亞洲和大洋州的分界線
二、世界地理分界線——四大洋的分界線
1、太平洋與北冰洋西起俄羅斯東北部的傑口尼奧夫角,經白令海峽中的大、小代奧米德島,至美國阿拉斯加西端蘇厄德半島的威爾士王子角一線,為白令海峽最窄處。
2、太平洋與印度洋 北起馬六甲海峽北口,沿蘇門答臘島西海岸、爪哇島南海岸,經阿拉弗拉海、托宙斯海峽,再沿澳大利亞東海岸和通過塔斯馬尼亞島東南角的東經146°經線至南極大陸。
3、太平洋與大西洋在德雷克海峽處,大致以通過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經67°經線為界。
4、大西洋與北冰洋西起哈得孫灣東口,經戴維斯海峽、丹麥海峽、冰島—法羅海檻、威維爾一湯姆森海嶺、設得蘭群島的馬克爾—弗拉格島,到挪威西南沿海的塔斯德角一線。
5、大西洋與印度洋自通過非洲大陸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東經20°線至南極大陸。
三、世界地理分界線——國界
1、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中國和俄羅斯的國界線
2、安第斯山脈——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的國界線
3、北緯38°線——朝鮮半島上朝鮮和韓國的軍事分界線
註:世界上每個國家與鄰國之間的界線。國界都是國家間經過談判商定後,人為劃分的。有以自然的山脈、河流、湖泊為界;也有以直線為界,在一定地段設立界碑、界牆、柵欄作為標志。
四、世界地理分界線——地球的分界線
1、赤道——南北緯度數、南北半球的分界線
2、南北緯30°和南北緯°60——低緯、中緯和高緯的分界線
●北緯30°~南緯30°:低緯度
●北緯30°~北緯60°和南緯30°~南緯60°:中緯度
●北緯60°~北緯90°(北極)和南緯60°~南緯90°(南極):高緯度
3、本初子午線——東、西經度數的分界線
4、西經20°和東經160°——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5、180°經線——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人為分界線,即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
6、回歸線——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7、極圈——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㈡ 高中地理中有哪些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一)地勢三級階梯的界線:
1.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橫斷山一線。
2.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
(二)氣候界線:
1.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
2.熱量與溫度帶界線:
(1).1月0℃等溫線:秦嶺——淮河一線。
(2).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
(3).熱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北回歸線。
(4).暖溫帶與中溫帶的分界線:鴨綠江口——長城(山西境內稍偏南)——祁連山——天山一線。
(5).青藏高寒氣候區與暖溫帶、亞熱帶的分界線: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橫斷山一線。
3.降水量與干濕地區的分界線:
(1).800mm年等降水量線: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秦嶺——淮河一線。
(2).400mm年等降水量線:大興安嶺西側——張家口——蘭州——拉薩——喜馬拉雅山東部一線。
(3).200mm年等降水量線: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
(4).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
(5).半濕潤地區與半乾旱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西側—張家口—蘭州—拉薩—喜馬拉雅山東部一線。
(6).半乾旱地區與乾旱地區的分界線: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
4.氣候類型的分界線:
(1).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
(2).溫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一線。
(3).青藏高原、高山氣候區與溫帶大陸性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橫斷山一線。
(三)水文界線:
1.內、外流區域的分界線:
北段為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端接近200 mm年等降水量線。
2.分水嶺:
①.太平洋水系與印度洋水系分水嶺:岡底斯山——怒山。
②.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秦嶺。
③.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分水嶺:南嶺。
④.瀾滄江與怒江分水嶺:怒山。
⑤.黃河水系與海河水系分水嶺:太行山。
(四)四大海域的分界線:
1.渤海與黃海的分界線:遼東半島老鐵山角——山東半島蓬萊角。
2.黃海與東海的分界線:長江口北岸啟東角——韓國濟州島西南角。
3.東海與南海的分界線:廣東南澳島——台灣島南端鵝鑾鼻。
(五)三大自然區的分界線:
1.三大自然區的分界線:
①.西北乾旱半乾旱區與東部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致是400mm年等降水量線。
②.西北乾旱半乾旱區與青藏高寒區的分界線: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
③.東部季風區與青藏高寒區的分界線:3000米等高線。
2. 東部季風區內四個自然地區的分界線:
①.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日平均氣溫≥10℃積溫3200℃等值線。
②.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與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一線(相當於日平均氣溫≥10℃積溫4500℃等值線。)。
③.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南熱帶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日平均氣溫≥10℃積溫7500℃等值線。
二、地理界線綜合歸納:
1.秦嶺——淮河一線:
(1).氣溫:大致與一月0℃等溫線重合。
(2).降水:大致與800mm等降水量線吻合。
(3).河流結冰期:界線以北地區河流有結冰期,以南地區河流無結冰期。
(4).溫度帶:大致是亞熱帶(南)和暖溫帶(北)的分界線。
(5).干濕地區:大致是濕潤地區(南)和半濕潤地區(北)的分界線。
(6).植被:大致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北)的分界線。
(7).土地利用:大致是水田(南)與旱田(北)的分界線。
(8).糧食作物:大致是水稻(南)與小麥(北)集中分布地區的分界線。
(9).水果:大致是柑橘(南)與蘋果(北)的分界線。
(10).氣候類型:大致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南)與溫帶季風氣候(北)的分界線。
(11).區域劃分:大致是南方與北方的分界線。
(12).河流流域:大致是長江流域(南)與黃河流域(北)的分界線。
(13).秦嶺
大地形區:大致是四川盆地(南)與黃土高原(北)的分界線。
小地形區:大致是漢中谷地(南)與渭河谷地(北)的分界線。
淮河:
大致是長江中下游平原(南)與華北平原(北)的分界線。
2. 長城:
①.降水:400mm等降水量線;
②.溫度帶:暖溫帶(南)與中溫帶(北)。
③.地形:黃土高原(南)與內蒙古高原(北)。
④.糧食作物:冬小麥(南)與春小麥(北)。
⑤.農業:農業(南)與畜牧業(北)。
⑥.民族:漢族(南)與游牧民族(北)。
3.大興安嶺:
①. 地勢:地勢二(西)、三(東)階梯分界線。
②. 地形:內蒙古高原(西)與東北平原(東)的分界線。
③. 非季風區(西)與季風區(東)的分界線。
④. 降水:400mm等降水量線。
⑤.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西)與溫帶季風氣候(東)的分界線。
⑥. 干濕地區:半乾旱(西)與半濕潤(東)地區的分界線。
⑦. 植被:溫帶草原(草原)(西)與溫帶落葉闊葉林(森林)(東)的分界線。
⑧. 農業:畜牧區(西)與耕作區(東)的分界線。
⑨. 河流流域:內河流域(西)與外河流域(東)的分界線。
4.太行山:
①.地勢:地勢二(西)、三(東)級階梯的分界線。
②.地形區:黃土高原(西)與華北平原(東)的分界線。
③.河流流域:黃河流域(西)與海河流域(東)的分界線。
④.省區:山西省(西)與河北省(東)的分界線。
5.巫山:
①.地勢:地勢二(西)、三(東)級階梯的分界線。
②.地形區:四川盆地(西)與長江中下游平原(東)的分界線。
③.省區:四川省(西)與湖北省(東)的分界線。
6.橫斷山:
①.地勢:地勢一(西)、二(東)級階梯的分界線。
②.地形區:青藏高原(西)與四川盆地(東)的分界線。
③.氣候類型:青藏高原、高山氣候區(西)與亞熱帶季風氣候(東)的分界線。
④.溫度帶:青藏高寒氣候區(西)與亞熱帶(東)的分界線。
7.武夷山:
①.地形區:江南丘陵(西)與浙閩丘陵(東)的分界線。
②.省區:江西省(西)與福建省(東)的分界線。
8.天山:
①.地形區:塔里木盆地(南)與准噶爾盆地(北)的分界線。
②.溫度帶:暖溫帶(南)與中溫帶(北)的分界線。
③.區域劃分:南疆(南)與北疆(北)的分界線。
9.昆侖山:
①.地勢:地勢一(南)、二(北)級階梯的分界線。
②.地形區:青藏高原(南)與塔里木盆地(北)的分界線。
③.溫度帶:青藏高寒氣候區(南)與暖溫帶(北)的分界線。
④.氣候類型:青藏高原、高山氣候區(南)與溫帶大陸性氣候(北)的分界線。
⑤.自然分區:青藏高寒區(南)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北)的分界線。
10.陰山:
①.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②.溫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分界線
③.內、外流區域的分界線。
11.南嶺:
①.地形區:珠江三角洲(兩廣丘陵)(南)與江南丘陵(北)的分界線。
②.河流流域:珠江流域(南)與長江流域(北)的分界線。
12.祁連山:
①.地勢:地勢一(南)、二(北)級階梯的分界線。
②.地形區:青藏高原(南)與內蒙古高原(北)的分界線。
③.溫度帶:青藏高寒氣候區(南)與暖溫帶(北)的分界線。
④.氣候類型:青藏高原、高山氣候區(南)與溫帶大陸性氣候(北)的分界線。
⑤.自然分區:青藏高寒區(南)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北)的分界線:
13.大婁山:
①.地形:雲貴高原(南)與四川盆地(北)的分界線。
14.雪峰山:
①.地勢:地勢二三(東)級階梯的分界線。
②.地形區:雲貴高原(西)與東南丘陵(東)的分界線。
15.巴顏喀拉山:
①.河流流域:長江水系(南)與黃河水系(北)的分界線。
16.賀蘭山:
①.降水量:200mm年等降水量線。
②.干濕地區:半乾旱地區(東)與乾旱地區(西)的分界線。
③.植被:草原(東)與荒漠(西)的分界線。
④.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
⑤.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分界線。
⑥.內、外流區域的分界線。
17. 岡底斯山:
①.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
②.200mm年等降水量線。
③.干濕地區:半乾旱地區與乾旱地區的分界線。
④.分水嶺:太平洋水系與印度洋水系分水嶺
㈢ 世界地理上的十條線指那十條線
1、世界地理十條線就是指的五條經度線、五條維度線。
2、五經五緯指的是以下位置:
1)五緯就是赤道(0度),
南北回歸線(23.26S,23.26N)。
南北極圈(66.34S,66.34N)。
2)五經就是本初子午線即0度經線,
國際日期變更線(180度彎折的經線)。
20W160E,這兩條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還有一條是0地方時線,這條線是不斷移動的,用來判斷新一天是否到來。
㈣ 我國地理分界線有哪些
中國人口密度大致以黑龍江的黑河——雲南騰沖一線為界線。
中國的一、二級階梯界線是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橫斷山脈的東端; 二、三級階梯界線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該線西北為非季風區,東南為季風區。
中國內流區與外流區的界線北段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的東端為界,南段大致與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
秦嶺——淮河一線是一條綜合地理界線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包括南北方分界線,800mm等降水量,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界限,旱作水田分界線,亞熱帶與暖溫帶分界線,1月平均氣溫0°C等溫線等。
400mm等降水量線還為半濕潤半乾旱、農耕畜牧、暖溫帶中溫帶、森林草原、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分界線。
㈤ 中國地理分界線是什麼
中國地理界線主要有:人口分布地地理界線:地勢階梯界線;地形區界線;氣候界線;河流界線;三大自然區界線;自然地區界線;農業活動界線;行政區界線;大海分界線;綜合地理界線。
(1)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西起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經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2)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我國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線
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雲南省騰沖縣劃一條直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多,該線西北部人口少。
隨著進城務工人員的增多和西北部的人口逐漸減少,兩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和人口密度逐漸拉開距離,隨著國家近幾年實行「西部大開發」政策,使西部地區人口逐年增加。
在沿海地區人口密度一般比內陸更稠密些,尤其是三角洲、河口等如:海河、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度會更大,這些地方商業比較發達,人流量大,氣候適宜。
西部高原地區人口稀疏,大體有塔克拉瑪干沙漠中部、昆侖山脈、青藏高原北部,這些地方有的是常年乾旱,有些是終年積雪,環境相對比較惡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地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