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來源
GPS 系統由3 部分組成:
空間部分:主動式工作衛星:26 顆衛星分布6 個橢圓軌道上,長半軸26600km,高度20200km,時間基準10-12?/FONT>10-13 秒。
控制部分:軌道預報(監測和控制衛星系統),確定系統時間,預報衛星星歷、衛星鍾狀態,更新衛星導航電文。
用戶部分:不同類型的接收機(由帶前置放大器的天線、信號識別和處理的射頻倉、微處理器、精密振盪器、電源、顯示屏、內存和數據存儲器組成)。利用GPS 進行GIS 地理數據更新具有及時、高效、高精度、不受惡劣環境氣候影響等優勢,GPS 作為一種便捷的科學工具將在空間科學領域獲得廣泛的應用。GPS 定位方法精度高,方便靈活。GPS 定位技術在測繪中的應用和普及,是測繪科技的一個重大的突破性進展。隨著GPS 接收站的全面建成和發展,GPS 技術在普通測量與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
2 全站儀數據用全站儀進行實地測量,將野外採集的數據自動傳輸到電子手簿,磁卡或便攜機內記錄,並在現場繪制地形(草)圖,到室內將數據自動傳輸到計算機,人機交互編輯後由計算機自動生成數字地圖,並控制繪圖儀自動繪制地形圖。這種方法是從野外實地採集數據的,又稱地面數字測圖。由於測繪儀器測量精度高,而電子記錄又如實地記錄和處理,所以地面數字測圖是幾種數字測圖方法中精度最高的一種,也是城市地區的大比例尺(尤其是1∶500 的)測圖中最主要的測圖方法。現在,各類建設使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在已建(或將建)的城市測繪信息系統中,多採用野外數字測圖作為測量與更新系統,發揮地面數字測圖機動、靈活、易於修改的特點,局部測量,局部更新,始終保持地形圖的現勢性。MAPGIS 提供了一個完整的數字測圖成圖軟體-MAPSUV,它既可以採用野外測記,室內成圖;也可以採用電子平板測繪模式,內外業一體化,實時成圖。它具有數據採集、輸入、數據處理、成圖、圖形編輯與修改及繪圖等功能。可以自動生成和維護拓撲關系,輸入圖形屬性信息,同時可以輸出符合國家標准圖式的圖形。
原圖數據採集在已進行過測繪工作的測區,有存檔的紙介質(或聚酯薄膜)地形圖,即原圖,也稱底圖。為了圖的計算機存檔和修測,為了建立該區的GIS 或進行工程CAD,就必須將原圖數字化,才能將圖輸入計算機。數字化的方法有兩種:
1 數字化儀數字化數字化儀是—種將圖示坐標轉換為數字信息的設備。數字化的過程-即用數字化儀對原圖的地形特徵點逐點進行採集(稱手按數字化),將數據自動傳輸到計算機,處理成數字地圖的過程,採集的數據為矢量數據結構。由於數字化圖的精度一般低於原圖的精度,尤其當作業員疲勞時,精度更易受影響。數字化儀數字化在實際中的應用越來越少,基本上轉向掃描矢量化。
2 掃描儀數字化原始紙介質(或聚酯薄膜)圖件在掃描儀上走—遍,即完成圖的掃描數字化,將數據輸入計算機中存儲、處理並可再回放成圖。掃描數字化速度較快,獲得數據為柵格數據。柵格數據結構比矢量數據結構簡單,但圖形數據量大,其空間數據的疊置和組合十分簡便,圖像表現比較真切,因此在GIS 中,它與矢量數據結構並用。在數字測圖中,對原圖掃描數字化,獲得柵格圖形數據後,還必須將柵格數據轉換為矢量數據,即矢量化。
2. 簡述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來源有哪些
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來源繁多,主要有
①地圖數據,包括各種類型的地圖和專題地圖;
②影像數據,主要來源於遙感影像;
③地形數據。
3. 地理信息系統中的數據來源及獲取方式(明天考試,急)
GIS的數據源,是指建立的地理資料庫所需的各種數據的來源,主要包括地圖、遙感圖像、文本資料、統計資料、實測數據、多媒體數據、已有系統的數據等。
①地圖
點――居民點、采樣點、高程點、控制點等。
線――河流、道路、構造線等。
面――湖泊、海洋、植被等。
注記――地名注記、高程注記等。
②遙感數據
遙感數據是GIS的重要數據源。遙感數據含有豐富的資源與環境信息,在GIS支持下,可以與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球生物、軍事應用等方面的信息進行信息復合和綜合分析。遙感數據是一種大面積的、動態的、近實時的數據源,遙感技術是GIS數據更新的重要手段。
③文本資料
文本資料是指各行業、各部門的有關法律文檔、行業規范、技術標准、條文條例等,如邊界條約等。這些也屬於GIS的數據。
④統計資料
國家和軍隊的許多部門和機構都擁有不同領域(如人口、基礎設施建設、兵要地誌等)的大量統計資料,這些都是GIS的數據源,尤其是GIS屬性數據的重要來源。
⑤實測數據
野外試驗、實地測量等獲取的數據可以通過轉換直接進入GIS的地理資料庫,以便於進行實時的分析和進一步的應用。GPS(全球定位系統)所獲取的數據也是GIS的重要數據源。
⑥多媒體數據
多媒體數據(包括聲音、錄像等)通常可通過通訊口傳入GIS的地理資料庫中,目前其主要功能是輔助GIS的分析和查詢。
⑦已有系統的數據
GIS還可以從其它已建成的信息系統和資料庫中獲取相應的數據。由於規范化、標准化的推廣,不同系統間的數據共享和可交換性越來越強。這樣就拓展了數據的可用性,增加了數據的潛在價值。
4. 地理信息系統由哪些部分組成
從系統論和應用的角度出發,地理信息系統被分為四個子系統,即計算機硬體和系統軟體,資料庫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應用人員和組織機構。
5. 地理信息系統中的數據都包含哪些
-關於數據質量 質量:是一個用來表徵人造物品的優越性或者證明其所具有技術含量的多少或者表示其藝術性高低的常用術語。 近年來由於一下原因,關注數據質量: 1, 增加私營部門的數據生產 。 2,進一步利用地理信息作為決策支持工具。 3,日益依賴二手數據來源。—空間數據質量的概念: 1,誤差:反映了數據與真值或者大家公認的真值之間的關系。 2,數據的准確度:被定義為結果計算值或估計值或公認值之間的接近程度。 3,數據的精密度(儀器本身):是指在數量上能夠辨別的程度,指數據的有效位數,表示測量值本身的離散程度。解析度影響到一個資料庫對某個具體應用的適用程度。 4,不確定性:是關於空間過程和特徵,不能被准確確定的程度。
6. 獲得地理信息的途徑有哪些
獲得地理信息的途徑很多,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通過實地測繪、調查訪談等獲得原始的第一手資料,這是最重要、最客觀的地理信息來源。第二類是藉助空間科學、計算機科學和遙感技術,快速獲取地理空間的衛星影像和航空影像,並適時適地識別、轉換、存儲、傳輸、顯示並應用這些信息。第三類是通過各種媒介間接地獲取人文經濟要素信息,如各行業部門的綜合信息、地圖、圖表、統計年鑒等。
7. 國家地理信息數據有哪些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是存儲和管理全國范圍多種比例尺、地貌、水系、居民地、交通、地名等基礎地理信息,
包括柵格地圖資料庫、矢量地形要素資料庫、數字高程模型資料庫、地名資料庫和正射影像資料庫等。
延伸: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是以形成數字信息服務的產業化模式為目標,通過對各種不同技術手段獲取的基礎地理信息進行採集、編輯處理、存貯,建成多種類型的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並建立數據傳輸網路體系,為國家和省(市、自治區)各部門提供基礎地理信息服務。它是一個面向全社會各類用戶、應用面最廣的公益型地理信息系統。是一個實用化的、長期穩定運行的信息系統實體。是我國國家空間數據基礎設施(NSDI)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經濟信息系統網路體系中的一個基礎子系統。
國家測繪局1994年建成了全國1:100萬地形資料庫(註:含地名)、數字高程模型資料庫, 1:400萬地形資料庫等;1998年完成全國1:25萬地形資料庫、數字高程模型和地名資料庫建設;1999年建設七大江河重點防範區1:1萬數字高程模型(DEM)資料庫和正射影像資料庫;2000年建成全國1:5萬數字柵格地圖資料庫;2002年建成全國1:5萬數字高程模型(DEM)資料庫,並更新了全國1:100萬和1:25萬地形資料庫;2003年建成1:5萬地名資料庫、土地覆蓋資料庫、 TM衛星影像資料庫。現正在建立 全國1:5萬矢量要素資料庫、正射影像資料庫等。各省正在建立本轄區1:1萬地形資料庫、數字高程模型(DEM)資料庫、正射影像資料庫、數字柵格地圖資料庫等,並正在進行省、市級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及其資料庫的設計和試驗研究。
8. 地理信息系統包括哪些
硬體主要包括計算機和網路設備,存儲設備,數據輸入,顯示和輸出的外圍設備等等。
軟體主要包括以下幾類:操作系統軟體 、資料庫管理軟體 、系統開發軟體 、GIS 軟體,等等。
9. 地理信息技術有哪些
地理信息技術有:
1、遙感
使用空間運載工具和現代化的電子、光學儀器,探測和識別遠距離研究對象的技術。
各類地理信息技術的特點:
一、GIS的特點
1、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礎。
2、具有採集、管理、分析和輸出多種地理空間信息的能力。
3、系統以分析模型驅動,具有極強的空間綜合分析和動態預測能力,並能產生高層次的地理信息。
4、以地理研究和地理決策為目的,是一個人機互動式的空間決策支持系統。
二、GPS的特點
1、全球,全天候連續不斷的導航定位能力
GPS能為全球任何地點或近地空間的各類用戶提供連續的、全天候的導航定位能力,用戶不用發射信號,因而能滿足多用戶使用。
2、實時導航,定位精度高,觀測時間短
利用GPS定位時,在1s內可以取得幾次位置數據,這種近乎實時的導航能力對於高動態用戶具有很大的意義,同時能為用戶提供連續的三維位置、三維速度和精確的時間信息。
目前利用C/A碼的實時定位精度可達20-50m,速度精度為0.1m/s,利用特殊處理可達0.005m/s,相對定位精度可達毫米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GIS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全球定位系統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遙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