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風水學中,什麼樣的地理形勢才是特地,可以作安葬地
重回中國傳統文化,理解傳統文化的內在邏輯。《葬書》是東晉的郭璞所著,分為內篇,外篇和雜篇三部分,全文不到兩萬字,系統地闡述了風水學的理論。這是外篇系列的第一篇文章,重申舊義,講述的是選擇可作安葬地與不可安葬之地的指導原則。
在那重巒疊嶂之地,山一重又一重,山的分支眾多,如何選擇埋葬地呢?最根本的指導原則:選擇其中不一樣,不同於其他的「特地」。何謂特地?聖人學識淵博,但也是人;麒麟雖能活兩千年,但也是獸類;鳳凰雖能浴火重生,但還是鳥類。那麼多山都聚在一起,就像群食的魚類般眾多。就需要選擇其中毛骨廳秀、神氣俊雅的,不同於周圍山巒的山。就像人群之中的聖人,獸群中的麒麟,鳥群中的鳳凰一般,這才是特地。何謂毛骨廳秀,神氣俊雅?這就得靠風水學的知識來判斷。毛指山上的植物,骨指山中的石頭。若是植物眾多,繁盛;石頭濕潤有光澤。生氣在其中運行,不見死氣,這就是特地。具體的選擇原則如下:
大則特小,小則特大
眾山都很小的話,那最大的那座山就是特地,選用大山;若眾山都很大的話,那最小的那座山就是特地,選用小山。
參形雜勢,主客同情,所不葬也
高低不平的地形,雜亂不齊的地勢,這說的是難以區分穴位的好壞;主指的是氣勢停留之地,可作埋葬地的風水寶地。客指的是寶地四周的陪襯物。主和客是一般模樣,難以分辨。這兩類情況都因氣勢雜亂,不可葬。
夫支欲伏於地中,壠欲峙於地上
那山脈的分支不斷往下,好像要鑽入地底下躲起來;那山峰聳立,好像要挺直身軀,峙立在地面上。伏者隱而不見,峙者高高聳立,這說的是山脈走勢的不同模式。這是好的氣勢所塑造的情景,可葬。
支城之止,平夷如掌
山峰相連,就像城牆。支城指的是山的分支和山峰。山沿著走勢,海拔不斷降低,氣勢也隨著運行。等到平地,氣在此停留。支(山的分支)與城(高山)的葬法雖有不同,但共同點都是選擇在氣停留的平地。有口訣說:斷續續斷,氧受於坦;起伏伏起,氣受於平。風水學大師李淳風說:來不來,坦中裁;住不住,平中取。或者說:來來來,堆堆堆;慢中取,坦中裁。這些說法都是相同的含義,說的是支與城下的平地如手掌般平坦,是可葬之地。
故支葬其額,城葬其麓
山的分支(支)葬在頂部,山峰(城)葬在山腳下。這是因為地勢的不同,山的分支地勢較緩,需要靠近來乘生氣(急之);山峰的地勢較陡峭,氣勢急,需要遠離來迴避過多的生氣(緩之)。《金牛》一書說:緩處何妨安絕頂,急時不怕葬深泥。若山勢平緩,葬在山頂都沒事;若山勢陡峻,葬在深泥之中也不怕。
卜支如首,眩壠如足
所說的如首,如足,也就是山頂山腳的意思。說的還是分支應該葬在山頂,高山應該葬在山腳下。眩,讓人眼花,壠,高山。眩壠描述的是山高得讓人眼花。
形氣不經,氣脫如逐
支城的安葬,需要因山的形勢而定。都有固定的指導原則,若是不按照這原則,不看地形氣勢,或在山峰頂上安葬,或在分支的山腳安葬。這就不能達到聚生氣的目的,生氣就會消散,如奔騰的野馬。不僅不能給墓主人帶來福澤,反而降禍給墓主人。
參考:網頁鏈接
㈡ 哪個墓地的風水比較好
簡單的來講,周圍山清水秀,後有高靠,前有秀水,環境整潔優美,沒有明顯的形煞,採光通風良好,祥和安靜,是為好的環境,也就是風水寶地了。在大都市周邊地區很難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個地方,取而代之的大部分都是公共墓地,那麼什麼樣的墓地風水好呢?
1.平地是最好的風水寶地
歷代古人建墓,都要求靠山,也就是在山中尋找陽位,但是找到的陽位,也是在平坦開闊的山地中,而不是建在懸崖上。所以,墓地選址要平。
好的墓地要求有龍脈
所謂龍脈,也就是見光比較好的山頭。在山地上尋找比較平坦的地勢建墓,意思就是有山神鎮壓,野鬼不敢前來打擾。好的墓地,一定要有水,山位陽,水為陰,要做到陰陽調和。雙水環繞,真龍顯象。很多的古墓都在河道上挖出來的,就是因為這個。有山有水有植物,那才是比較好的墓地風水寶地。
2.墓地選址不要在低窪的地方
地勢要稍微高一點,這種做法是為了防止雨天露水,水進墓以後會將墓道沖壞,壞了之後再修很麻煩。
3.墓地夾拱山低能當官
墓地風水如果夾拱的山較低,這樣的墓地是發科甲之地,後代人能讀書當官。如果水流走的方向沒有什麼山來關攔夾拱,是一馬平川之地,那麼這樣的墓地是下等之地。如果有幾座山或三重五重山來關攔夾拱,發福的力量就會更大,福力也會更悠久長遠。水本身沒有方位的概念,不同的墓地對於同一條水來說就產生了不同的方位概念。
人生的最終點就是墓地,辛苦了一輩子的老人如何才能有一個好的歸宿,是後輩子孫們必須要考慮的問題,這不單是孝順長輩,還對福蔭子孫後人也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找到一個好的穴位,達到長效的好風水,庇佑後代子孫的前程和富貴。選擇墳墓地址,尋找好墓地,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