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代人對於天文的研究出神入化,沒有望遠鏡的他們,是如何達到的
在我們國家的神話和傳說中,古人對宇宙的猜測包括盤古對地球,因為嫦娥奔月創造,以及誇父的日益增長,雖然這些都是神話和傳說,但它也從側面說明了古代人對宇宙本質的認知,雖然這樣的神話都是古人的猜測,但也因為這些美麗的童話,人們對宇宙的探索充滿了動力。
同時肉眼觀測唯一的優點是視場廣闊,因此古人雖沒有先進的觀測手段,但對天區的劃分、星圖的繪制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與貢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古代天象學是非常發達的,可以說比西方更加有內涵,甚至還演化出了一種職位,就是欽天監,還有正六品的官爵,相當於古代的國家天文台。而且還給皇帝提供各種天象解釋,意義非常重大,甚至可以決定一個重大議題。
② 古代天文,地理如何學習或應看什麼書籍。。
這方面的專著很多,你可以適當的看看:《開元占經》《渾天儀注》《普通天文學》《天文學史》《中國科技文明史》
介紹一點基本常識:
專職天學機構及其日常工作。
既然天學為天子壟斷,很自然,天學機構及其直接象徵觀象台(類似於現代的天文台,當然用處不一樣)也為皇家獨占,其他任何地方政權或個人都不能建立,否則就是"犯上作亂"的行為,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犯法。但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可以找到一個例外,即北齊的張子信,他可能趁中原長期戰亂時在海島上建立過一個小型天文台,並取得了重要成果。這或許是中國古代唯一可與西方私人天文台相媲美的例子。歷代天學機構名稱及主要負責人官名變動沿革如下:
秦 太史令
西漢 太史公 太史令
東漢 太史令
魏晉南北朝 太史局;太史
隋 太史曹 太史監;太史令
唐 太史局 渾天監 渾儀監 太史監 司天台;太史局令 渾天監 太史監 司天台監。824人
宋 司天監 太史局 天文院;司天監 太史局令
遼 司天監;太史令
金 司天台;提點 司天監
元 司天監 回回司天監 太史院;提點 司天監 太史院史。259人
明 欽天監;太史令 監正。41-23人
清 欽天監;監正。154人
與現代社會中天文學家的身份截然不同,古代皇家天學機構的負責人及其屬吏都是政府官員;天學機構則是中央政府的一個部門,通常在地方上沒有常設的下屬機構和人員。有時為了特殊的觀測任務,則委派臨時人員,元明兩代例外。不過這個部門在理論上的品級卻一直不太高,最高時在唐代,曾達到三級左右,最低時在五品左右。天學機構的工作人員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世襲的天學官員,二是從社會上招集,三是本身的專門培訓。
天學機構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是天象的觀測記錄,內容有恆星位置的測定,並編製成星表或繪制為星圖;日月食和掩星觀測;行星在恆星背景下的視運動狀況;異常天象的觀測記錄,包括彗星新星流星太陽黑子等。對其中的某些天象還要有選擇地向皇帝匯報。其次是觀天儀器的研製和管理。三是修訂歷法,編算歷書歷譜並印製頒發。
中國古代最系統、最完整、記載資料最豐富的天學典籍,當首推歷代官制中的天學三志:律歷志、天文志、五行志。其中有少數幾種官史中這三志的名稱稍有變化,但其所述內容仍與傳統相符。五行志專述該朝災異、祥瑞的情況,為各地災異、祥瑞報告的文獻匯總;律歷志是關於該朝律與歷的文獻匯總。天文志所記錄的是該朝發生的天文大事,天象記錄,以及對應的星佔佔辭等。此外,還有重要的星占著作如《開元占經》等,官修大型天學著作如《崇禎歷書》等,私家著述如明朱載 育《聖壽萬年歷》等。
早在明、清時期,中國就出版了不少有關天文學方面的著譯,有:《西洋新法歷書》,徐光啟、李天經等修,崇禎中刊本;《天學大成》,1896年上海著易堂石印本;《談天》18卷,附表1卷,英國侯失勒撰,偉烈亞力口譯,李善蘭刪述;《測候叢談》4卷,美國金楷里口譯,華蘅芳筆述.
墨海書館曾出版由偉烈亞力、李善蘭譯的《談天》(1859年)一書,是英國天文學家侯失勒的名著,各卷名稱依次為:論地、命名、測量之理、地學、天圖、日躔、月離、動理、諸行星、諸月、彗星、攝動、橢圓諸根之變、逐時經緯度之差、恆星、恆星新理、星林、歷法等。該書在晚清學術界享有很高聲譽。爾後,徐建寅又把到1871年為止的最新天文學成果補充進去,凡18卷,由江南製造局翻譯館於1874年出版。此外,尚有哈巴安德的《天文問答》、合信的《天文略論》等。
江南製造局翻譯館出版了侯失勒著,金楷理譯、華蘅芳述的《測候叢談》(1877年),共4卷,是晚清所譯各種氣象學術書籍中最有價值的一種。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石印《天學大成》一套4冊全,白紙線裝,《測侯叢談》4卷;《談天》18卷附表)
③ 古人並沒有天文望遠鏡,他們是如何觀察到行星的運行情況的
④ 上知天文,古人學的天文地理都是什麼方
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途徑:
最主要的是觀天像,總結氣像變化規律.
其次是藉助其它器具,如地動儀,天文台等.
天象記錄 日食 流星 新星和超新星 彗星 五星連珠 太陽黑子 石刻紀錄
歷法 歷法成就 治歷方法 節氣 中西比較 《太初歷》《大明歷》《大衍歷》《授時歷》
天文儀器 圭表 日晷 漏刻 渾儀 渾天儀 地動儀 渾象 簡儀 仰儀 水運儀象台
著名天文學家 甘德 落下閎 張衡 祖沖之 張遂(僧一行) 郭守敬 沈括
天文著作 《甘石星經》《靈憲》
著名地理學家 裴秀 酈道元 徐霞客 魏源
成就 制圖六體 風的觀測和儀器 降水的觀測和儀器 濕度的觀測和儀器 雲的觀測和雲圖集 《水經注》 《徐霞客游記》 《海國圖志》
⑤ 古人所說的「天圓地方」指的是什麼他們是如何知道天圓地方的
古代中國,有三種「宇宙空間基本知識」。指的是——「蓋天說」「渾天說」和「宣夜說」。「天方地圓」,是「蓋天說」的簡潔整理,即經常說「天員(圓)如張蓋,地區如殘棋」。「蓋天說」,是我國古代人最初的「宇宙空間基本知識」。考據學原料確定,早到至遲在公年五千紀,「蓋天說」早就很健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