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高考地理試題結構指什麼

高考地理試題結構指什麼

發布時間:2023-03-05 14:33:39

❶ 2017年北京高考地理試卷結構 各題型分值是多少分

理綜滿分300分,生物滿分80分,化學滿分100分,物理滿分120分。第I卷(選擇題,20小題,每小題6分,共120分。)生物:1~5,單選,30分化學:6~12,單選,42分物理:13~20,單選,48分第II卷 非選擇題(11小題,共180分)物理(72分)21題,18分22題,16分23題,18分24題,20分化學(58分)25題,17分26題,13分27題,12分28題,16分生物(50分)29題,16分30題,18分31題,16分

❷ 高考地理分幾大塊內容啊有詳細的復習知識要點嗎

還是和過去一樣吧,選擇題,包括單選和雙選。然後就是填空題。
地理學科高考總復習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多,包括初中的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高中的必修和選修內容,並且地理的學科體系學生不容易搞清楚,所以精心制訂一個詳細的計劃是非常必要的。筆者在復習過程中,制訂了「三步走」的計劃,即第一步為夯實基礎的階段,這是高考總復習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與學生必須花很大的精力,也是佔用時間最多的時期;第二步為專題講座的階段,這一階段要有針對性,主要是針對在第一階段復習過程中學生掌握的比較薄弱的環節,如果你帶的班級數量比較多,針對不同的班級所講的專題內容是完全不同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絕不能以點蓋面,這樣就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第三步為綜合訓練的階段,加大訓練強度和增強訓練題目的綜合性是該階段的主要特點,在前兩階段學生雖然做了不少的題,但是無論從訓練的強度還是綜合性來講,都是達不到高考的要求的,因此進行綜合訓練是很有必要的。此計劃必須詳細的告知學生,這樣復習起來不但有條理性,而且有利於師生同步,從而會達到更佳的復習效果的。
二、注重基礎,提高能力。

高考地理總復習內容大體可以分為三塊。第一塊為初中地理,第二塊為高中地理的必修課,第三塊為選修內容。這三塊內容學生掌握的情況差異性很大,由於近幾年來地理教師資源的缺乏,再加上長期以來學生與部分老師對地理學科的偏見,認為地理科目是所謂的「副科」,所以絕大多數學生只有在高二分文理科以後才會對地理科目有了正確的認識。結果是在學生的學科體系中初中地理幾乎是缺失的,由於初中地理的「斷層」就造成了高中地理掌握的不是很扎實,而選修的內容就更無法說了。這樣,就有意無意的給高考總復習製造了很大的困難。另外,高考考查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基礎知識的考查佔了很大的比例。所以加大地理基礎的復習與鞏固是十分必要的,筆者在復習過程中是這樣做的:

❸ 高考的地理一般考哪方面的內容重點把握哪些內容

高中地理主要有兩大部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包括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區域地理),其中自然地理佔得分值較高,主要集中在高一部分,在復習自然地理的時候,要重點掌握的有:1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自傳與公轉及其影響,晨昏線的判讀,太陽直射點和太陽高度角,地方時,區時的計算,注意熟悉時區的劃分,時區的意義(比如北京時間是指東八區的區時,也指東經120°的地方時),四季和五帶的劃分。2大氣的分層及其每一層的特點,大氣的熱運動,風的形成,重點把握三圈環流,全球的7個氣壓帶和6個風帶,這些和洋流密切相關,接下來就是洋流,注意他們的分布,注意冷暖流的交匯及大魚場的分布。3天氣系統,氣旋和反氣旋,在南北半球的方向,哪個容易形成降雨,冷鋒和暖鋒,過境前和過境後的情況,以及降水發生的位置。4三大礦物的形成及其相互轉換,注意看圖,能夠用專業的語言描述它們的轉換和形成過程,比如風化,搬運,堆積,沉積,岩漿,變質作用,成岩作用等。5重點掌握降雨過程以及徑流,地表,地下,會看圖和理解圖面意思。6關於污染的問題,對環境的破壞問題。比如什麼是溫室效應,水污染,大氣污染,臭氧的破換等。如果你覺得還需要的話,人文地理部分我在你追問後發給你

❹ 請問高考地理中 產業類型 ,產業結構 ,工業結構 ,工業類型 應如何區分作答

產業結構是指各產業的構成及各產業之間的聯系和比例關系。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由於分工越來越細,因而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生產部門。這些不同的生產部門,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會在增長速度、就業人數、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等方面表現出很大的差異。因此,在一個經濟實體當中(一般以國家和地區為單位),在每個具體的經濟發展階段、發展時點上,組成國民經濟的產業部門是大不一樣的。各產業部門的構成及相互之間的聯系、比例關系不盡相同,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大小也不同。因此,把包括產業的構成、各產業之間的相互關系在內的結構特徵概括為產業結構。產業類型:第一產業包括農業、林業、牧業和漁業;第二產業包括製造業、採掘業、建築業和公共工程、上下水道、煤氣、衛生部門;第三產業包括商業、金融、保險、不動產業、運輸、通訊業、服務業及其他非物質生產部門。產業結構,亦稱國民經濟的部門結構。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之間以及各產業部門內部的構成。社會生產的產業結構或部門結構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研究產業結構,主要是研究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兩大部類之間的關系;從部門來看,主要是研究農業、輕工業、重工業、建築業、商業服務業等部門之間的關系,以及各產業部門的內部關系。工業結構指各工業部門組成及其在再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技術經濟聯系。常指部門結構、輕重工業結構和採掘—原材料—製造工業結構三種。工業類型
概念:工業戰略產業——指在今後一段時間中要求優先發展的產業類型。

❺ 高中地理中,中國地理主要的知識結構是什麼重點考查什麼謝謝!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區域地理
課本學案例,然後要求給出一個地方會分析這個地方的地形,氣候,水流等等
有利條件,不利條件,因地制宜。

❻ 地理非選擇題答題技巧

導語:地理非選擇題答題技巧?解答非選擇題是否高效是決定高考成敗的關鍵,只要同學們按照答題思路進行規范化訓練,平時多研究高考真題,不斷構建個人的答題模板,就一定能順利突破非選擇題答題的瓶頸!

地理非選擇題答題技巧

1.科學審題

試題從結構上看一般由題干(情境材料)和試題設問兩部分組成。審題時,首先搜索題目中心詞,必要時可採用標記法(如添加著重號)來提醒自己應圍繞著中心詞和要求答題;其次審條件限定詞,依據條件限定詞的內容性質,進行相關知識的遷移、篩選,確定答題范圍,羅列答案要點;最後結合解答方式詞和內容回答詞,進一步提煉,最終形成符合題意的答案。

(1)做好題干(情境材料)的審查

試題的情境常由文字和各種圖表構成,一般它會對題目時空范圍和情境內涵進行直接或間接的規定。由於高考試題考查的內容常常融於一定的情境之中,且提供的信息也表現出很強的綜合性,所以要求考生對每一條信息既要有準確的把握,又要有對信息提煉、分析和整合的能力。

①圖表材料的解讀

地圖考查的內容覆蓋范圍廣泛,圖形設計新穎,主要考查考生對圖的判讀、遷移等能力。在判讀圖表時,考生往往由於各種原因而出現失誤,所以要想對試題進行正確解答,就要遵循判讀思路按部就班地進行:一要認真仔細審題,注意題干中的關鍵詞,明確設問指向;二要看清圖名,明確圖名中包含的地區、時間、圖示要素等關鍵信息;三要仔細研讀圖例和坐標,要注意不同圖例反映不同的地理事物和現象;四要判讀地理事物或現象的數量特徵(包括整體特徵和變化趨勢等)並思考成因,在分析數值大小時,特別要注意數值的峰值、特徵值隨時空變化規律,並思考其成因,如果是復合圖,要注意判讀不同地理事物或現象間的數量關系、因果關系等;五要根據試題設問要求正確讀數,進行適當的計算,並聯系相關知識,找出地理事物的規律,解釋或分析、描述地理現象,正確作答。

表格中展示的各項地理要素均是緊密相關的,表格中的數據資料均是客觀、真實的。答題時要從表格的數據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如最高數值或最低數值的變化規律,相互之間數據的比較等。從表格中發現問題,用表格外的知識解決問題。

②文字材料的解讀

閱讀文字材料時應注意:從材料介紹(多在材料的開頭)和材料出處(多注在材料末尾)中獲取時間、人物、事件等要素,因為這些說明性文字往往會給考生某種暗示和引導,有可能隱藏著解題所需的信息;從主體材料(正文)的開頭、結尾和省略號兩邊獲取有效信息。

(2)做好試題設問的審查

最重要的是把握題目設問中的關鍵詞,正確理解題意,把握命題方向,有的放矢。非選擇題題目的設問中會有這樣幾方面的關鍵詞:題目中心詞、條件限定詞、內容回答詞、解答方式詞等。題目中心詞是答案論述的直接對象,條件限定詞一般為地理事物的范圍、時間或答案的性質等,內容回答詞為該題目必須回答的內容,解答方式詞則為回答問題的方式要求。例如“簡要說明圖示區域水能開發的有利因素”,解答方式詞是“簡要說明”,條件限定詞是“圖示區域”,題目中心詞是“水能開發的有利因素”,內容回答詞是“有利因素”。

(3)答題時點要多,但避免重復采點

高考閱卷時,對於多答或者錯答(只要前後不矛盾)的點一般不扣分,因此我們在答題時,除了按通常的思路回答常規的作答點外,應盡可能地發散思維,多補充作答點。但常有考生在同一個得分點上做文章,寫了很多條,卻只有一個分值。如分析某地的工業區位因素,有的考生寫“陸地上鐵路網稠密,公路四通八達,沿海海運便利,是重要的航空港”,其實這都是從“交通”這一得分點上作答,只能得一個分值。

(4)充分利用材料中的有用信息

近幾年高考突出考查考生通過檢索信息、應用信息來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思維過程和能力。非選擇題往往材料篇幅很長,而設問篇幅較短,很多考生在做非選擇題時,對材料匆匆一覽,就迫不及待地回答問題了。殊不知材料是命題者經過精心篩選提供給考生的,其中隱含了很多答題必不可少的信息。許多非選擇題其實就是材料解析題,答題時,應盡量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從材料中找答題點。當從材料中獲取的信息與記憶庫中的信息不完全吻合時,應以所給材料中的信息為依據。

2.調動和運用知識,將地理知識與試題要求“對接”

(1)全面思考,綜合分析解答問題 :①篩選出有助於解題的信息,通過閱讀、分析材料,將長材料分成幾個片段,分別找出每個片段的有用信息;將短材料分句,找出各句的含義;如果材料只是一句話,就找出它的關鍵字詞,如時間、地點、人物、對事件的評價等。這樣層層剖析,找出材料所包含的所有信息。②分析出材料與地理知識的連接點。盡管材料解析題具有“新材料、新情境、新問題”的特點,但它必定與課本有不可分割的聯系。把材料中的重點信息與教材中的重要地理原理、規律等相對照,把材料與課本知識聯系在一起,再深入分析材料,就可以明確解題方向。③找出材料與設問間的連接點。閱讀材料是為了回答設問,回答設問離不開材料,所以讀材料時要處處想著設問,把設問放到材料中去讀或從材料中找出回答設問的信息。然後,通過推測判斷,得出答案。

(2)理清頭緒,進行邏輯推理 :近年高考試題的命題傾向是條件隱蔽,層層設障,並且沒有明顯的導向,只能依據條件去判斷推理。所以對考生思維的嚴密性和邏輯性有很高的要求。

(3)多角度、靈活地進行知識遷移 :地理很多圖像之間都可以相互轉化,使命題形式靈活多樣。如旗桿影子、窗戶光線、樓房間距、太陽能熱水器、地球經緯網、曲線坐標圖等都可以用來考查太陽高度。所以考生應善於進行知識遷移,靈活運用。

(4)理論聯系實際,運用原理解決問題 :把地理原理、規律和當前熱點、焦點問題有機結合,考生要學會運用地理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3.采點得分

高考閱卷採取的是流水作業,老師們要在短時間內閱完數量龐大的試卷,“采點”便成了給分的依據。因此,對於考生來說,要想提高非選擇題的得分率,“采點答題”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1)判斷得分點,確定答題基本思路

每個非選擇題往往包含著若干個得分點,要“采點答題”先要明確試題的得分點有幾個,是關於哪些方面的,然後就可以掌握答題的基本思路。

①根據分值判斷有幾個得分點:很多考生之所以沒有得到高分,常常是因為答題漏點。明智的做法是,先看分值,根據分值基本可以確定得分點應該有幾個。如果分值是3分,大多是3個得分點;如果分值是6分,則有可能是3個得分點,也可能是6個得分點。所以答題時,為了盡可能得滿分,作答點不能少於得分點。

②根據問題判斷得分點的基本方向:對要作答的'問題,一定要仔細分析,明確問的是什麼,以免錯答或答非所問。解題時要根據關鍵詞確定得分點的基本方向。如分析區位因素時,應從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兩方面進行;評價影響時,則既要考慮有利影響,也要考慮不利影響;要求分析自然區位因素,則不能回答社會經濟因素等。

③調用知識儲備判斷可能的得分點:明確要作答的基本方向之後,記憶庫中儲備的知識就派上用場了。檢索記憶庫,根據知識網路確定具體有哪些得分點。如影響農業的自然區位因素主要有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那麼這四個方面就是具體的得分點。

當然,要做好上述幾點,並不是很簡單的事。首先,要在平時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對試題中的關鍵詞不妨經常勾勾圈圈,提高對試題中關鍵詞的敏感度。其次,基礎知識儲備要全面,對於知識網路要非常熟悉。最後,要熟悉常見非選擇題的答題思路,這些可以從典型案例中歸納。如分析傳統工業區可以參照魯爾區的分析思路,分析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影響可以參照“西氣東輸”的影響,分析生態問題的防治可以參照西北荒漠化的防治等。

(2)關注細節,采點答題

考生在明確了基本的得分點和答題的基本思路之後,接下來就是如何表述的問題了。①抓住關鍵詞,用規范的地理語言表述。書面表達的規范、精準與否,直接影響到得分情況。經常有考生覺得自己各個得分點都答到了,但最後得分卻不高,究其原因,要麼是表達不準確,要麼是不著邊際。老師在閱卷時,最關注的就是關鍵詞,並用來判斷考生答題是否“采點”。這啟示我們,平時就應該用規范的地理語言來記憶。毫無疑問,地理課本中的語言是最規范的地理語言。

②注意條理性和層次性。答題時切忌將得分點混作一團,一定要有清晰的層次,讓閱卷老師一眼就看出你是從哪幾個方面作答,得分點一目瞭然。同時還要分清輕重,將最重要的寫在最前面,次重要的緊跟其後,無關緊要的放在最後或忽略不寫。下面就以季風水田農業的區位條件分析為例,來看看如何條理清晰地答題。

4.科學、邏輯、全面地表述答案

“簡明扼要、條理分明、切中要點”是非選擇題規范答題的宗旨。

(1)注意從圖中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確、有效的信息,並能夠適當地遷移知識。答案來自於對信息的提取和歸納整合,這叫“論從圖(表、文)出”。

(2)規范用語,回歸教材,運用地理學科術語進行表述。醞釀“語言”時,應“先自然,後社會經濟”“先主要,後次要”“先自身原因,後其他原因”“先主後次、先上後下、先內後外”等。答題時,許多考生明確答題方向,也知道答案,可就是表述不規范,使用非專業術語,造成語言表述不到位。

(3)答題一定要規范化、序號化、段落化。有多少問,分多少點(段)答題,分段分點答題,每個要點盡量序號化。有條理,分點答題,形成“知識鏈”,做問答題先要了解答題的步驟,問什麼就回答什麼,問幾個問題就分幾節寫。

(4)書寫整潔,不留空缺,字跡工整。細節決定成敗,同學們還要注意杜絕錯別字,特別是關鍵字不能寫錯,這些良好的習慣應該在平時的復習中逐步養成。

地理非選擇題答題技巧

一、選擇題先讀分題干再讀主題乾地理選擇題目 都是一個情境有二三個小問題,這就要求考生在審題時,把主題干(圖或者文字)和分題干都要讀清楚,不要只讀分題干,忽略主題干。

建議考生可以先用最短的時間把分題乾的內容讀下來,再去讀主題干,這樣就能有目的性的從主題干中獲取我們答題的信息,從而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在閱讀題乾的過程中,要注重對關鍵詞的尋找,而且建議考生要在試卷中對關鍵詞進行標記。

二、利用圖圖轉換或圖文轉換注重圖圖轉換或圖文轉換。

如在高考中遇到關於地球運動的選擇題,一定要注重圖圖轉換。現在看來,一般關於地球運動的圖都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直接獲取信息和答案,這個時候就要利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原圖中給的信息點,對比較抽象的圖進行轉換,從而把圖簡化,利用自己新繪制的圖來獲取問題的答案。對於有些地球運動的題可能只有文字材料,這時學生應該爭取把文字材料轉換成圖示材料,這樣更有助於學生對題乾的理解,使得答案更加直觀化。

三、非選擇題類型分五類地理非選擇題類型分五類:

特徵描述(或簡述)、成因分析、區位分析、意義羅列、建議羅列。

1.特徵描述題

在答特徵描述題時,首先要明確該題問的是地理事物的形態特徵與狀態特徵,或者是分布特徵及變化特徵描述。其次,要掌握描述地理事物特徵的方法,試題設問形式通常為“說明……特點”“描述……狀況”等。在答此類題時,學生首先要明確區域位置和圖文信息,抓住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的典型特徵,並運用地理術語表述出來。

2.成因分析類試題

通常的設問形式有:“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答題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明確該地理現象的位置,然後分析形成的原因,最後作答形成這個地理現象的結果。即第一步說明位置,以明確講述的是哪裡。第二步根據要回答的內容解釋原因,第三步得出結果。在回答原因類試題時,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組成因子,並理解“因子”與相關“地理要素”之間“因”與“果”的聯系。

3.區位分析題

區位分析題既要說明某地理事物的位置,又要說明其與其他事物的空間聯系。聯系即是影響因素,包括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和技術三大因素。

答區位分析題要堅持四個原則:

一要點全,如分析影響因素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分析;對比分析既要找出兩者的相同也要找出不同。

二是主導因素突出,避免蜻蜓點水,面面俱到。

三是回答問題要具體,有針對性。

四是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區位因素,注意根據變化的要素,推知變化的方向分析區位因素的思路一般是:首先回答“在何處”,即經緯度位置或相對鄰位置;其次回答“有什麼”,即有哪些地理事物;第三回答“為什麼”,即影響地理事物的因素有哪些,主導因素是什麼;最後回答“怎麼樣”,即怎麼變,變化規律是什麼。

4.意義羅列和建議羅列題型

對考生的技巧性要求不強,盡量答得全面、具體。

四、做非選擇題注意答題思路完整在做非選擇題時,要注意答題思路的完整。

建議考生在答題時提取試卷提供的所有有價值的信息,與自己的知識結構、知識能力結合起來,調用自己所掌握的相關知識去解題,把答案答完整。學生們在答題時,先不要盲目地著急落筆,可以先思考一兩分鍾,確定答題思路。

舉例分析:

【例】影響季風水田農業的區位條件

①自然條件——氣候: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水熱充足,但多水旱災害;地形: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土壤:土壤深厚肥沃;水源:河流中下游,水源充足。

②社會經濟條件——勞動力: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市場:居民喜食大米;種植歷史:水稻種植歷史悠久。

【例】說明現階段我國人口大規模流動的主要原因。

該題應從流入地區經濟收入高、就業機會多、生活環境好等方面回答,但有考生答成“因為我國農村人口多,生活貧窮,農民只好進城打工,靠出賣勞動力來養家糊口”。這種嘮嗑式的表述讓閱卷老師哭笑不得,雖沒脫題,但不準確。因此,答題時要有關鍵性術語,確保陳述的科學性。關鍵性術語的定性與定位功能,決定了它的畫龍點睛的作用。它可以使陳述更加准確化、專業化、科學化,少之則空洞乏味,缺少說服力。

❼ 2017年高考全國卷3地理試卷結構 新課標各題型分值是多少分

2017年高考全國卷3地理試卷結構

地理滿分100分。

第I卷 選擇題(本卷共11小題,每小題4分,共44分)

1~11,單選,44分

第II卷 非選擇題(本卷包括必考題和選考題兩部分)

必考題

36題,24分;

37題,22分

選考題(從3道選考題中任選一題作答)

42題,選修3:旅遊地理,10分;

43題,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10分;

44題,選修6:環境保護,10分。

❽ 高三地理復習,聽得懵懵懂懂,做題不會做,咋辦呢

高三地理復習方法:(一)鑽研考試說明和試卷結構1.鑽研《考試說明》,把握高考方向(1)分析《考試說明》的內容及其變化。《考試說明》是高考命題的依據。教師在指導學生復習時,首先應吃透《考試說明》,分析其在能力要求和考試內容等方面的變化,以及與教材內容上的差別,在復習時進行合理增減。 這樣一方面符合中學教學和歷年高考的實際,另一方面則明確了該方面的能力要求,更符合中學地理教學的實際。因此復習時可大膽進行取捨,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此外,考試說明還對原來表述不準確或容易引起誤解的內容在敘述方式上作了微調,這對考試內容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考試說明沒有對初、高中地理以及高中地理必修與選修的分值比例作硬性規定,這啟示我們要在教學復習中把握微調中所包含的信息,明確復習的方向,對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選修課都應作系統復習。(2)明確能力測試要求。能力測試是高考命題的指導思想。文科綜合能力測試中,就地理科而言,主要體現在:①考查地理雙基知識,因為雙基知識是支撐學科的脈絡,同時也是學生思維活動的基礎;②以考查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主,如識記、理解、分析、歸納與綜合等。其中發現信息、提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即思維過程與思維能力是考查重點;③用學科術語闡述、論證本學科問題的能力;④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⑤體現學科特點的原則。因此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地理思維的方法,掌握地理規律以及利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實生活中的素材是高考命題的重要源泉。從《考試說明》的能力要求來看,文科綜合的能力測試更加強調以「問題中心型」的思路設計試題。具有立意獨特,情境設置新穎,設問靈活,多以教材上未見、教師未講到的問題為切入點。命題的材料多來自社會,圖表可能來自近幾年所做的研究工作,也可能來自國家的統計年鑒。所以,教師與學生都應關注新聞地理,生活中的地理。2.分析試卷結構,進行針對性的復習通過對近幾年高考試題結構以及考試特點的分析,發現試卷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了解這些特點,對指導我們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將會有一定的幫助:(1)文綜試卷中地理科強調對基礎知識的考查,有些知識點的復現率相當高。地理試題中各考點主要集中在地圖與空間定位、地球的運動、天氣與氣候、工農業生產布局、人口與城市化、環境問題、國土整治與可持續發展等幾個方面。所考查的知識點均能反映學科主要面貌或基本的分析、研究方法,立足於考查學科的主幹知識、原理和規律。試題通過引用課本內外的知識素材,形成新的問題情景,構成新的設問角度。有些具體的知識點在最近幾年試卷中多次出現,如各種形式的日照圖、等值線圖和地形剖面圖的判讀與繪制、相對高度的計算,逆溫現象及其影響、酸雨危害、洋流的分布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徑流的補給與變化,山地垂直自然帶、中國的政區圖、城市規劃與布局、重點國家和重點區域特徵的綜合比較等等。這給我們啟示:全面復習基礎知識,不留死角;對已考過的知識點,不能麻痹大意,在復習時可以轉換角度思考。(2)文綜測試地理科以考查能力為主,重點表現在對思維能力與思維方法的考查上。學習能力是進一步獲取知識、繼續深造和創新的基礎。在考查方法上,這種檢測是通過獲取信息、繼而進行一系列的分析、辨別、判斷、推論、論證等思維過程實現的。這一過程因帶有地理學特色而表現出地理學思維方法的特性,為此,在復習中必須做到。(二)強調知識體系,培養思維品質和能力,提高復習效率第一輪復習重在狠抓基礎必須全面、系統地進行。可按教材的知識體系。其所花時間較長,知識點較多也相對分散,學生不容易抓住重點知識以及知識之間的聯系,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和較高的應用能力。第二輪復習則應抓住重點,突出主幹,重組體系培養能力。1.根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重新整合地理知識,夯實基礎在第一輪復習基礎上進行的專題復習,從本質上講是將雙基用於解決問題的一種復習。因此,專題復習不應再追求知識結構的先後順序或學生認知能力的邏輯要求,應本著問題的提出、分析、解決這一線索去將已復習過的知識串起來,根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將知識進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組。忌簡單的機械重復和平面化的專題復習。可按照考試說明的分類進行安排,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對有密切聯系的知識點可打破章節限制,通過組合,形成知識主線。(1)結合時間變化,對具有季節性和發展變化的地理現象進行重組:如:地球運動一太陽直射點的季節位移-季節變化-大氣運動-大氣運動-不同氣候類型的季節特徵-水文特徵-植被特徵-生產活動。(2)結合空間分布,對具有空間聯系和因果關系的地理事物進行重組:如:大洲大洋地形特點一板塊構造-全球地震火山帶分布-年輕褶皺山脈的分布-年輕的高原的分布-古老高原的分布-某些礦床資源的分布-人類的活動等。2.根據三類知識在結構上的差異,制訂合理的復習策略地理科知識結構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其在區域地理中的運用。(1)自然地理,應講透原理和規律,形成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自然地理知識較難,但規律性強,宜講清地理概念,講透地理原理和規律,並通過典型題例和變化圖,或結合區域實際,強化對概念的理解或原理的運用能力。需要強調的是,一定要把握這些原理或規律的本質,而不是只重表象,一些資料上,就地理原理的記憶,雖提供了很多形象或簡便的記憶方法,有些方法只能有助於機械記憶,無益於對地理原理或規律本質的認識。在講到洋流中低緯環流圈的「北順南逆」運動規律,如果沒有同洋流成因一起理解後記憶,就很容易造成混亂。(2)人文地理,應結合案例分析,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人文地理知識理解並不難,但內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點,需要記憶的東西多,因此在復習方法與策略上,應抓住核心知識,即區位因素(工、農業的區位因素、城市的區位因素、交通的區位因素等),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識線索,並用於其他案例的分析。如在學過了阿根廷的大牧場放牧業後,不難用分析這種農業地域類型的方法遷移到其他具備這種相類似區位的地方:如美國、澳大利亞等。(3)區域地理,應運用系統地理的原理進行分析,提高綜合思維能力。復習某個區域時,可按如下思路展開:先確定其位置(包括經緯度或海陸位置)及地形特點,在此基礎上推測氣候的特點和分布,進一步分析其它自然地理特點和經濟地理特徵(河流、自然帶、工農業生產、人口城市分布等內容)。同時還應進行跨區域比較(就某個要素比較或綜合比較),如中亞的乾旱與西亞、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南段東側等地乾旱的成因、特點比較分析等,不僅形成全球空間概念,還對地理學區域差異有更深刻的認識,使思路更為開闊。地理環境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其中任何一個地理事物的形成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這不僅體現在自然地理當中,也體現在人文地理當中。因此,復習中一定要注意思考自然地理中各個自然要素之間的關系,人文地理中各個人文要素之間的關系,自然地理各要素與人文地理各要素之間的關系,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與區域地理之間的關系。3.突出地理學科特點,強化對各類地理圖表的判讀及分析處理能力充分利用地圖,突顯地理的學科特色。地圖既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文科綜合能力測試的試題經常以地圖作為切入點,再設置歷史、地理、政治3門學科相關的問題。考生讀圖、作圖的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繫到地理成績的好壞。這點,在近幾年的高考中有明顯的體現,同時地圖也貫穿新課程的始終。近年的文科綜合試題中,地理部分出現較多的圖形類型有:日照圖、模式圖、等值線圖、地理數據統計圖(表)或區域地圖等等。雖然種類繁多,變化各異(同一類圖的各種變式),其本質都是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時間變化、地理事物之間的關系(數量關系、邏輯關系等),因此在復習時應注意對圖進行分類整理,抓住其共性,總結讀圖規律。(1)區域地圖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對區域問題的考查始終時高考的重點,但考查區域時主要時以載體地圖形式出現。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指導考生熟練掌握世界主要經緯線。對於中國來講,應抓住四條緯線:北回歸線、北緯三十度、四十度、五十度;經度時從東經七十三度到一百三十度,這些經緯線穿過的地區應該了解。對世界來講,緯線有:00、300、600、回歸線、南北極圈;經線從0度開始,每隔300逐一了解(西經20度、東經160度),不要求死記硬背,注重地理位置的相對關系。(2)對於其它各類圖,大致可分為如下幾類:①日照圖,關鍵時掌握最基本的兩種圖,即極點俯視圖或赤道視圖,觀察在這兩類圖上,經緯線、晨昏線、晝夜半球的位置、形狀及相互關系,提煉有用信息,即可解決時間和太陽高度計算、晝夜長短、季節判斷等問題;在此基礎上,熟悉在不同的圖中,不同的季節經緯線、晨昏線的形狀、位置、相互關系等特點,只要明白了這一點,與此有關的問題不難解決。②統計圖,包括柱狀統計圖(有縱向的和橫向的)、折線統計圖、扇狀統計圖、餅狀統計圖、三角形統計圖等。圖上地理事物「量」的表現,可表示地理要素間的關系或構成。通過觀察圖的形狀、數值、比例等特徵,總結地理事物間關系或地理演變規律。③等值線圖,包括等溫線圖、等壓線圖、等高線圖、等深線圖、等降水量線圖、等震線圖、等太陽輻射量線圖。這類圖用於反映同一地理要素的空間分布,形狀或走向描述及成因分析,常考查數值計算,圖形繪制能力等。在做有圖(表)題時,可以按以下步驟展開:先看圖名,若是區域圖,可知道其所在的位置,若是統計圖,可知道其反映的是什麼地理事物之間的關系;其次是觀察圖例或注記;最後觀察圖像內容,根據題目要求或圖中信息,解決問題。解此類題的關鍵是會透過現象(圖的形態特點或事物的分布等)看本質(揭示這一現象的原因或內在規律)。總之,提高讀圖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績、乃至文科綜合成績至關重要的環節。而讀圖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要靠日積月累,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讀圖能力現在還比較弱的考生就要利用好考前最後三個月時間,重點培養這方面的能力。必須每天拿出一定時間投入到地圖上,做到多見多看、多畫多練、多思考,在自己多大腦羅列儲存大量的圖像信息,掌握分析問題的思路。(三)在復習時適當融合跨學科知識,關注熱點問題,注意聯系實際(1)綜合學科試題所涉及的內容,是地理、歷史、政治各學科知識的交叉與綜合,內容首先定位於學科主幹知識。考查的應該是學科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識。考生要在准確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迅速提取有效信息,對原有的知識結構進行整合,包括知識的遷移、轉化等,構成新的知識系統,並經過判斷、分析、評價等一系列思維過程,完成對問題的回答。(2)引導學生關注當今人類自下而上和發展進程中的重大問題,關注社會發展和我國國情,注重運用政治、歷史、地理各學科知識分析、闡釋、評價實際問題等是文科綜合試題的目標之一。根據這些知識所設置的問題,都考慮到了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和能力,所考查的知識與能力都沒有超出考試說明的范圍。在復習這些知識時,應掌握分析問題的思路(如地理環境、歷史條件、政治背景、人類活動等)。能從多學科的角度進行綜合分析更好,不能則不宜勉強。

❾ 地理高考有哪些模塊和考點

(一)等高線地形圖判讀

考點分析

等高線地形圖在綜合題中考查佔8--10分;

15年26題考查:地形部位的判讀,通視條件,量算水平距離,方向的判讀,山區交通線選線的原則;

14年26題考查:量算水平距離,計算相對高度,通視條件,地形部位的判讀;

13年27題考查:描述地形、地勢特徵,河流流向判斷,估算長度,描繪剖面圖,山區發生的地質災害;

重要性

等高線地形圖是用等高線來描述某地區地形起伏的地圖,作為一種基礎的、重要的地圖類型,在高考考查的等值線圖中一直佔有重要地位;

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判讀內容,主要包括高度計算、地形部位判讀、坡度大小分析以及地形對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類活動的影響。

(二)地球運動

考點分析

地球運動在綜合題中考查佔10--12分;

14年27題考查:日出早晚問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晝夜長短變化;

重要性

地球運動地理意義是地理高考復習中的重難點,也是歷年高考命題的重要考點,成為體現地理高考試題難度的重要知識點。有關此內容的高考試題的總體特點是穩中求變、變中求新、新中出奇。在高考地理卷中出現了不少好題,尤其近年多和二十四節氣結合考查。

(三)氣候

考點分析

氣候在綜合題中考查佔10--12分;

15年27題考查:氣候類型判讀,描述氣候特徵,比較降水差異,氣溫變化原因分析

14年28題考查:比較降水差異,氣溫變化原因分析,晝夜溫差變化分析

13年30題(2)考查:氣候特徵原因分析

重要性

氣候是高考高頻點的知識,從歷年高考試題中出現的頻率及分數可見其重要性。氣候的考查方向一般為氣候類型、成因、分布規律、氣候的影響等方面。解題時注意地帶性和非地帶性相結合,分析各氣候類型的成因、特點以及分布規律,並推理出具體的分布地區。

(四)水

考點分析

水在綜合題中考查佔10--14分;

15年28題、29(2)考查:湖泊對河流的影響,溯源侵蝕,水利工程建設,水文特徵;

14年30題(1)考查:影響鹽度的因素;

13年29題(2)、30(1)考查:洋流對航海的影響,影響含沙量的因素;

重要性

河流相關知識是歷年高考地理考查的`重點內容,多以等高線、區域、與河流有關的數據和圖表等資料切入,綜合考查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天氣系統

考點分析

天氣系統在綜合題中考查佔10分;

13年28題考查:等壓線的判讀(數值大小和風向變化),天氣系統名稱和過境時特徵,氣流運動特徵

重要性

天氣系統既有事實性知識,也有原理性知識。從近幾年的高考命題看,高考側重考查風向、降水位置、天氣過程、天氣系統的判斷等。試題經常以等壓線圖、天氣系統圖為載體,考查解讀信息能力、調用知識能力,以及描述、闡釋事物的能力。從試題類型看,既有選擇題,也有綜合題,但以選擇題居多。

(六)板塊運動

考點分析

板塊運動在綜合題中考查佔2分;

14年30(2)考查:東非大裂谷成因;

13年29(3)考查:冰島地熱資源豐富的原因;

重要性

板塊運動的知識在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中文字簡述和圖片較少,但涉及的知識點多,其中包括板塊范圍和分布、生長邊界和消亡邊界及其形成的地形地貌、火山地震帶等。而且這些知識都比較抽象,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很少接觸;同時,板塊運動也涉及到很多動態性、過程性的知識,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最終的掌握情況也並不理想,往往需要通過大量的試題重復訓練來強化。

(七)自然帶

考點分析

自然帶在綜合題中考查佔4--6分;

15年29(3)考查:自然帶分布特徵及原因;

14年30(3)考查:自然帶分布及地域分異規律;

13年29(1)考查:分析自然帶差異的原因;

重要性

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可知,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在歷年高考試題中出現的頻率較高,足見其地位的重要性。當今社會眾多的環境問題和資源問題,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資源浪費和枯竭等都是忽視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表現,因此今後高考對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考查可能會進一步加強。

閱讀全文

與高考地理試題結構指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