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如何提高歷史地理水平考試

如何提高歷史地理水平考試

發布時間:2023-03-05 22:36:00

Ⅰ 高三怎樣提高地理歷史成績

高三生如何提高地理成績:適合自己的參考資料
高三復習的時候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向,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有些同學高三會買好幾本參考資料,對比著來看。
但是你要明白,你這是第一次參加高考,對於高考也不了解,平時復習都是根據老師的要求來做,再多的參考資料都沒有什麼用,反而會讓你覺得無從下手,這本看一下,那本看一下,其實是浪費了復習時間。
買參考資料的時候,最好買一本自己平時用的比較習慣的,查找東西的時候比較好找。然後遇到好的(清晰明了、便於記憶的內容)理論、地圖之類的可以補充在相應的章節,相關典型題型也都整理在上面,這樣一來,那本參考資料就相當於你的筆記本,既方便又全面。
高三生如何提高地理成績:結合實際
學習和現實生活結合也很重要。比如非洲、印度、中東人的皮膚黑是因為氣候問題,然後再記一下相關的氣候,比如溫帶大陸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等。把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便於理解記憶。
高三生如何提高地理成績:地圖
想學好地理就必須會看、會用地圖。把繁雜的文字信息通過地圖反映出來,清晰明了便於記憶。
提高自己的識圖能力,能夠准確辨識地圖給出的信息並熟練運用。
高三生如何提高地理成績:勤練習、敢質疑
記憶是掌握知識的基礎,熟練運用才是根本。高中生的主要目的是做題提高成績,所以就得通過做題來鞏固理論知識,達到熟練運用的目的。
再說質疑,也就是疑問,學習就是不斷的解答疑問的過程,當你有了疑問你就有了學習的積極性。疑問多了,理論知識也就慢慢的掌握了,做題的時候對於命題人的意圖也能瞭然於胸,提高了自己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Ⅱ 如何提高地理歷史成績

如何學好政治- -

學習政治不能死記硬背 高中政治的學習 說白了就是為了高考 那就可以從題型入手
選擇題最要用排除法 先讀題將題干關鍵字找出 再從選項中排除與題干不相關的 .
首先要排除這樣的思想,認為政治是副課,平時不怎麼認真學,到考試的時候突擊背誦就可以的思想;高中的政治到了大學,不管你是理科學生和是文科學生,作為基礎科目仍然要學習,所以要認真對待。其次政治的學習重在理解,也就是說,把基本原理、理論要理解,關鍵在於理論聯系實際,就是說對我們生活中的事情,多用我們已經學過的知識加以分析,哪怕只有那麼一點都行,這樣的集累與堅持,你的政治一定會提高。
把握三句話:以本為本,重視基礎,訓練能力。以本為本,就是要處理好教材與參考資料的關系,必須以教科書為學習的根本,盡可能地掌握教材,決不能離開教材看資料。重視基礎,就是要特別注意學習好教材上的基礎知識、主幹知識,根據考試大綱的考查內容,每一個知識點過關,老老實實在打好基礎;訓練能力,就要要認真仔細地完成每一次測試,在周測、月考、模擬考試中檢查知識不足,提高應試能力。
我是一名初一的學生,雖然我對政治涉足不深,但對於如何學好政治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

從入中學後所接觸到的政治看,我們目前所學的政治很簡單,幾乎都是強調人文素質和道德品質。我們出生時本只是一張白紙,而從小就接受了家庭道德教育。我們從6—7歲時又開始接觸老師的文化素質教育。這樣,我們就成了一張五彩斑斕的圖畫,絢麗多姿……其實我們身邊隨時都會接觸到政治,然而我們在考試時得分不高是因為我們把問題復雜化了,因而造成考試失誤,也就對政治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學習的樂趣。其實你不用擔心,考試時你只要以接受到的最真誠的道德知識加上書上的標准答題就行。當然,在此之上,我們也要多看新聞,了解一些國家政務,就一定會考到令自己滿意的成績。當你得到了這個成績,你就會重拾你的信心,對政治又是另一種看法了。

切記,我們現在的政治,只要你用心來探索,你就一定會獲得成功。

地理
學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特別密切。學了地理之後,覺得自己長了不少知識。可以隨心所欲地在地圖上指出任何一個國家及著名的城市,可以辨別出不同國家的地理概況、風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種自然現象的成因、特徵,可以……這些對於懂地理的人來說都只是些皮毛。而對我這個曾經的「地理盲」卻是格外新鮮有趣的。教我們地理的黃國華老師是個全能型的「才子」。上他的課總能給我們一種特別充實的感覺。我們不敢有絲毫的分心,生怕一不留神便讓知識從耳邊溜走。我們總是不停地聽著、記著,一堂課下來,提綱上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筆記。我想,幸虧有這番「狂補」,要不這些基本的地理常識我們不知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學到呢!�

學地理最重要的是細心。就拿一張地圖來說,上面的每一點信息都有可能成為考試內容,稍不留神錯過一點的話很可能那張圖就白讀了。復習的時候最好是能騰出一塊完整的時間系統地讀。先讀圖。地圖是地理的重頭戲,有時甚至會比書本還重要。山川、河流、城市,把它們的地理位置記清楚。要爭取第一遍時就記熟。因為記地圖有一個特徵,一旦記住了就不會輕易忘記,所以與其隔一段時間復習一次,還不如剛開始就認真地記好。通過平時的應用加深印象,省去復習的時間。�

再有就是看書。要理解地記憶。一般只要是你以前不懂的,看的時候印象就比較深。地理和政治、歷史不同,常識性的東西更多些,因此記憶也不會太難。但是要記的東西也很多,要捨得花時間,自己想竅門,比如「諧音記憶法」或者「形象記憶」等等。在學自然地理時,理解的東西會多一些,因為這部分已經有點接近理科的東西了,但只要肯花時間多想一些問題,學起來也不會太難。人文地理方面,記憶要佔比較大的成分,多背幾遍,爭取一遍比一遍用的時間少,每一遍都能發現一些以前沒有注意到的更細的東西。在高考前的那段時間里,主要是看提綱和卷子,要特別留意那些能與當前時事聯系起來的內容。比如某個特定的地區,或者是環境污染這一類的問題等等。只要你鑽進去了,就會發現地理其實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對它感興趣了,還怕學不好嗎?�

最後我想說的是,對於考綜合科的同學來說,不論是學「X」科中的哪一門,都不要孤立地學,要特別留意這幾科中能互相聯系的地方。例如拿到一道時事政治題,就可以想想,它發生在什麼地方,與該地方的地理特徵有聯系嗎?該事件是否有什麼歷史淵源?從政治角度可以如何分析,反映了什麼哲理或政治經濟學原理。養成這種思考的習慣,不久你就可以在這幾科中來去自由了。不過這一切還是要建立在你已經掌握好單科知識的基礎上,單科都沒有掌握好,哪裡還能談什麼聯系呢?所以這也就更強調了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平時就要注意把知識一步一步地吸收好,不要再幻想著到了考前再突擊,那樣的話有可能會摔得很慘。�

高考是一個長期的准備過程,僅有方法遠遠不夠,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平時一點一滴辛苦努力與積累。高中是一片沃土,只要灑下辛勤的汗水,就必定有豐收的一天。從現在就開始准備吧,把你的腳步邁得堅實再堅實些,祝你「笑傲考場」!

歷史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把歷史學好也並非一朝一夕所能辦到的。

歷史是一個記憶性很強的科目,大家往往會發現很難把所學的知識都一一記住,甚至記了幾遍後,隔了不久便會遺忘。其實,想要把歷史知識記住,是有規律可循的。例如,學習古代史,可分解為政治特徵、經濟特徵、民族關系、對外交往、文化五大方塊進行記憶。而對於世界史和中國近現代史則要注重理解,因為許多歷史事件是相互交織、脈脈相承的,這樣就組成了一個較龐大的記憶網路,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吃力,這就需要理解的幫助,聯系當時的歷史背景,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就較容易將此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理清楚。

對於歷史科的復習,由於個人情況不同,側重點也會有差異。我個人認為,考前應注重書本和筆記上的基礎知識,因為30題選擇題占據半壁江山,而選擇題往往是一些基礎知識。對於材料題,是需要靠平時積累的,如老師要求我們每星期三題,就算真的不想做,也應該把材料閱讀後,對照一下答案,對材料有一個大概印象,因為材料題往往會涉及到我們沒有接觸過或書本沒有詳細說明的問題,做材料題可以擴大我們的知識面。

大家都知道,歷史是一個不需要很高思維能力的科目,但注重思維的嚴謹,所以要學好歷史就不能馬馬虎虎、得過且過,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只要樹立信心,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那麼在高考考場上就無往不利了。

路就在腳下,我們一定可以走好;只要我們把握了學習的方法,我們要過就不會是有很多人害怕的獨木橋,而是上面的這座可以暢通無阻的橋。

一、 產生興趣

對歷史科有興趣,成績自然好起來。如何對歷史科產生興趣呢?
首先,歷史事件和我們們息息相關。例如:香港的一九九七問題和1842、1860及1898年的中英條約有關;今天南斯拉夫的內戰與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關系密切。所以,只要留意時事並探本尋源,定能鞏固書本上的知識。
其次,明白歷史的用處。歷史可以訓練思考和分析能力,使人具備求真和講證據及邏輯的實事求是的精神。歷史對做人處世幫助很大,退可以勵志,進可以建功立業----英國著名首相邱吉爾是歷史學家,已故港督尤德也是專攻歷史的。因此,各位不要因為修讀文科,尤其是歷史科而感到自卑。反而要努力學好這門學科,在學業上、個人修養上和識見土、及前途上下苦功。

二、 歷史事件的要素和閱讀及記誦技巧

歷史事件的要素有四: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而事情則包括原因、經過和結果。

(1) 時間有先後,你只要把大事年表裡的重要事件多看幾遍,自然記牢了。除了重要事件要確知其發生年分(如維也納會議是1814-15年,辛亥革命是l911年),其它只須明白其大概年代,或不同事件的先後次序(如維也納會議先於凡爾賽會議),便可以了。
(2) 地點有東西南北,你只須認識各地的大概位置或相對位置便行了。最佳的方法是和地理科結合,確認各國今天的政治地圖,特別是歐洲和中日的國界.主要城市。此外,若干條約規定的領土轉變也應緊記。
(3) 人物是構成歷史事件的主角。不過,會考要求並不太高,我們祗要熟記重要的歷史人物便可以應付考試了。如自強運動的曾、左、李.恭親王、慈禧太後是必須熟記的,次要的人物如魏源、馮桂芬則略知一二,再其次的,則一律不記。不同歷史人物的生存時代和事跡也應知其大概,才不會張冠李戴。
(4) 事件由時地人三項元素構成。明白了上述的時間地點和人物,自能對重要史事了如指掌。歷史事件的相關年代要清析:先念念課題的次序;次念某課題的重要事情,如1860至1919年中國的大事包括自強運動、中法戰爭、甲午戰爭、瓜分運動、戊戌維新、義和團事件.晚清改革、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然後記誦某事件的其它重大情節,如自強運動分為三階段,辛亥革命分為興中會和同盟會兩個時期。至於枝節瑣事,似非會考的重點。
(5) 事件的原因和結果可分為: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其它方面。以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爆發原因為例:政治方麵包括中英的政制不同、司法制度的差異;經濟層面有工業和農業經濟的不同、公行制度.貿易不平衡、鴉片貿易;社會因素如英國工商業家對政府決策的影響;文化方面如中國中心主義與英國自由思想的分歧,個人責任與集體負責制的沖突;特殊事件包括林則徐銷鴉片.林維喜事件。若能緊記這些重大事情,則對鴉片戰爭的背景有清析的概念了。總之,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其它等五方面的公式套在任何歷史事件中,即可事半功倍。
(6) 因果關系應建立於史實和邏輯上。因先於果,果後於因,兩者要合乎情理。從這一角度看,不應把歷史事件孤立來看,如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導致割讓阿爾薩斯、洛林,前者是因,後者是果;但此後法德關系惡化,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則割地是因,而大戰是果了。 因此,假如能以時間為經,以事件為緯,舉一反三,則事件的因果關系了如指掌,而學習亦事半功倍了。
(7) 事件的經過祗須記重大事件,如義大利的統一運動略知1820.1830和1848革命,加富爾的改革和外交,馬志尼的思想及加里波的的貢獻便可以了。因近年會考並不強調背誦史實,故你只須知道最重要的史實便行了。
(8) 近年考試強調分析,也會要求考生就歷史學家對同一史事的不同觀點作出評論。初學者往往被矛盾的史論迷惑,不知信那一學說;同時對歷史解釋的客觀性產生懷疑。我的建議是:首先明白一種解釋 分析其長短處;但同時卻抱著懷疑批判的精神,把它和相反的意見比較,得出自己的結論。
(9) 和其它科目一樣,只要課前預習,把不明白的地方記下;上課留心聽講,不明之處,向老師請教;課後溫習,整理筆記,把重點記熟;多讀、多思考、多寫、多做模擬試題(在法定時間內完成);考試前重溫重點;考試時冷靜選題和作答-----能夠做到上述各點,自可獲得好成績。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Ⅲ 學業水平考試 怎麼樣快速學地理 歷史 政治

怎樣學好高中歷史地理政治
地理是中學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由於它兼有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的性質,所以,其學習既不同於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課程,又與政治、歷史等文科課程有很大的區別。怎樣才能學好高中地理呢?古人雲:「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學」就是要有好的學習方法。學習高中地理的方法很多,也因人而異,但我認為比較好的方法主要有:培養對地理的興趣,文理兼容的學法,重視地圖,高初中知識有機聯系等幾個方面。

一、培養興趣,輕松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學習就會從「享受」變作「忍受」,成為負擔。有了興趣,學習就成為一種需求,就學得輕松愉快,動力無窮。學習地理,首先就是要培養對地理的興趣,喜歡地理。

地理是研究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科學。人生活在環境里,人類離不開環境。地理學科引導我們去認識環境,教我們怎樣去適應環境,改造環境,使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因而也是我們學習生存的科學,是我們生活的工具,是每一個公民必須的素質。

地理學科的內涵非常廣泛,它不僅包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科學知識,與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等各門學科有著廣泛的聯系,它那特有的全面分析和思考問題的地理思維方法還對我們學習其它學科大有幫助,使我們在這今後的學習、工作、生活中也受益匪淺。

地理學科的實用性很強,它引導我們把身邊的世界看得更清楚。宇宙的奧妙,海陸的變遷,氣候的異常,資源的開發,工業的合理布局,農業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長,環境的有效保護等等,都是地理學科研究的內容;航空航天、南極探險、邊貿洽談、中東戰亂、三峽工程、經濟發展、「五一」旅遊、拉閘限電……無一不與地理有關。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身邊事物,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地理,生活離不開地理;只要我們聯系實際學習就會感覺到地理非常實用且趣味橫生;只要我們熱愛生活,關注生活,關心發展,就能培養起對地理的興趣,喜歡地理,學習地理就會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獲取,就一定能夠輕松地學好地理。

二、文理交融,學法兼用

在高中的各門課程中,地理與其它學科相比,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嚴密性與邏輯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動與靈活。因此,學習高中地理就要針對不同的內容,分別採用理科或文科的學習方法。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冊部分),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主要屬於理科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各種日照圖以及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學習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於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冊和選修教材一)和區域地理(選修教材二),主要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於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於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三、圖文結合,易學好記

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必須重視地圖,識圖、用圖也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各種類型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學習時,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視圖的學習和運用,採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地理規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學、好記好用。

例如,「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內容,必須結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角」 的圖像來學習,才能闡述清楚,理解透徹,遇到相關知識的試題時才能靈活運用,順利解答,脫離了地圖是難以弄懂和解答這類問題的。又如,「人類與環境」內容,結合「人類社會與環境的相關模式圖」來分析理解,可以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直觀、形象、簡單、明了地印在我們的腦子里。「世界城市化的進程」內容,結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長圖」和「上海城市建設用地的擴展圖」學習,使我們比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記住城市化的三個主要標志。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運用地圖記憶地理知識是最准確、最牢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地理內容紛繁復雜,但幾乎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源於它在相關圖上的位置。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圖),「圖不離手」(每次看幾分鍾也行),把地圖印在腦子里,並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地球運動」,「大氣分層」,「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國家位置」,「鐵路干線」,「工業中心」……於是,我們就可以從中准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從容作答。有的同學可能會認為,看圖太費時間,不如看書來得快。殊不知落實到圖上的知識印象深刻,經久難忘,便於運用,避免了死記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復耗時,枯燥無味,知識容易張冠李戴等弊病。因而從整體效果上看,圖文結合實際耗時並不多,效果卻很明顯。同學們學習地理,應該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培養讀圖用圖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圖」,定能事半功倍。

四、知識聯系,融會貫通

我們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區域地理基礎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區域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統地理,特別是人文地理的基礎。因此,具備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識是學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同學的初中地理知識已經淡忘,影響到高中地理的學習,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適當復習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識。一是可以抽點時間(讀報刊雜志的時間即可)瀏覽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圖知識、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基本情況、中國分區地理等內容,加深這些基礎知識在頭腦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當涉及初中知識時,及時查找區域地圖或復習初中相關內容,注意高初中知識的有機聯系,把系統地理知識落實到具體的地理區域中去理解、分析、解決問題,使知識得以融會貫通。例如,在高中地理上冊「全球性大氣環流」一節中,「海陸熱力差異使緯向的氣壓帶被分裂為一個個的高低氣壓中心」 的內容,就涉及到初中的海陸分布、印度、蒙古、西伯利亞、夏威夷等具體地方,及時復習熟悉這些地方,才能較好地掌握相關的大氣活動中心的位置、范圍及其移動和影響等內容。在「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一節,需要密切聯系美國、澳大利亞、阿根廷、南非、日本、南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初中地理知識,才能學好這一節內容。

對於歷史,我想說的是:關鍵在平時,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我自己就曾經吃過這樣的虧。
教我歷史的老師是一位非常盡職盡責的好老師。他的課彷彿有一種魔力能把你緊緊地吸引住,浩浩歷史長河在他的講解下彷彿一下子就與我們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總能引導我們透過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去思考它們背後的聯系與實質。在他的指導下,高一時我的歷史學得很順利。也許是讓勝利沖昏了頭腦,高二時我開始偷懶了,不再注重基礎知識的及時掌握。只是到了考試前才臨時背一背。到高三下學期總復習時,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愚蠢。高一的知識由於有扎實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費多少力就能輕松地回憶起全部內容。而高二的課文我即使讀了好幾遍還是有忘的可能。我這才知道為什麼老師總讓我們「抓基礎、重平時」。 高中歷史的學習與初中完全不同,並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解決問題的。高中歷史更需要的還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復習一次,每個月再總復習一次。復習時關鍵是要反復地看書,在反復中提高。書才是最根本的。離開書本談能力是不現實的。在讀每一節的內容時,要想想在一個歷史事件之前之後都發生了些什麼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麼內在的聯系,能夠說明什麼歷史道理。也可進行歷史事件間的橫向與縱向的比較。書本決不僅僅是讀過即可的,光記住一些時間、地點、事件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歷史思維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後的東西。相信你不久就會發現,歷史是越讀越有味的。
其次,做題當然也很重要。做題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再回顧再思考的過程。現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關於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說就是正確的。再如「直接」與「間接」這樣的問題,在我看來,其實也很簡單。答「直接」時,你就讓頭腦變簡單些,一開始想到什麼就是什麼,完全不必拐什麼彎。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歸入「間接」那部分去了。
至於問答題,則更需要你的思考與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題目是你曾經見過的,更不必費心去背某道題,只要掌握了方法,問答題也是很好解決的。首先是分析。通過回想老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的介紹,盡量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不要擔心想太多,只要你覺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確的。更何況現在的考試一再強調「要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要有創新,有自己的觀點」,所以你就要盡可能地多想一些。
其次是表達。最好是分條闡述,一點寫一兩行,不必太羅嗦,關鍵是把要點寫出,因為評卷時也是按點給分的,寫得太多,一個要點繞了好幾個彎才講完,不僅會喧賓奪主,使老師因找不到要點而扣分,還會浪費許多時間,以致來不及做完考卷。
最後,多與老師同學交流對學習歷史也很有幫助。一個人無論怎樣細心都會有疏忽的地方,通過與同學交流筆記、與老師探討習題,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也可讀一讀像《歷史學習》這樣的雜志,了解一些課本上沒有的東西,提高自己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解題很有幫助。另外,專題復習也很重要。可以幫助你掌握好歷史線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歷史規律之類的東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廣度。
其實,歷史是一門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擔心學不好它,只要肯用心,掌握方法之後,歷史會變得很簡單了。
政治學科很早就提出「題目在書外,觀點在書內」思想,也就是說,政治題目的背景材料是隨處可取的,千變萬化,你想指望背一背就能應付,不大可能,但,既然觀點在書內,也就是說,千變萬化的材料要考的依然是書上的知識點,也就是說萬變不離其宗,因此,我們只要平時認真聽課,把課本上的知識熟練把握、理解透徹,經過一定的訓練,便能做到。

高中政治也與初中很不一樣。背的成分少了,靈活運用的成分多。大部分題都是要求運用課本上的原理去分析時事。首先,當然還是課本。必須把課本上的每一條原理都記清楚,原理後面的闡述和舉例也很重要。各個不同的例子是對應哪個原理的要分清楚,這在選擇題中很可能會用得上。經濟學比較簡單,只要把原理背熟,把分析題的基本思路記清楚就行。哲學需要多想。學哲學永遠沒有止境,往往越想就會有越多的體會,理解也會越透徹。當然對於我們來說,最主要的還是要把原理分清,哪些是世界觀,哪些是方法論,尤其不要混淆。可以看一些參考書,看看書上是怎樣分析的,要從哪個角度下手,怎樣表述。學哲學尤其要注意和時事結合起來。平時看到一則新聞就可以想想,它可以體現怎樣的哲學觀點或者是可以用什麼觀點去分析,經常這樣問自己,做題時下手就會快得多,角度也比較准確。政治學要特別注意不同術語間的區別,記的時候尤其要強調准確,因為有可能差一個字這個說法就完全不同了。

其次,是時事。掌握時事有許多渠道,可以聽新聞,看報紙或者聽老師的講解。高三總復習階段對政治來說是很關鍵的,即使你以前有什麼掌握得不夠好的知識也可在這段時間補上。這時尤其要注意關注時事。可以買一本講解時事的書,把原理先列在一個本子上,再把可以用該原理分析的時事內容,寫在原理下面,復習的時候再看一下,效果很好。到高考前則主要是看一些各地的模擬試卷,看它們對當前的熱點有哪些提問方式,該如何分析,如何表述。最後階段做的政治問答題要及時地整理起來,按照時事內容歸好類,同一個問題有幾種思考角度,這樣就可以一目瞭然了。要把政治學活,懂得活學活用。

Ⅳ 高中政治、歷史、地理怎麼學能把成績提高上去

地理:學會看圖是關鍵,因為從圖中你可以得到一些問題的答案,所以就算不夠時間看問題都要用時間來看圖,這樣幫助你拿到不少分。
.歷史:
(1)關鍵看時間,時間是歷史答題的依據,是歷史的重中之重,也許題目沒有直接給出時間,但你可以從一些歷史事件中推斷出時間。
(2)分門別類的答,可以分為經濟,政治,文化,思想,風俗這幾方面,這樣拿分面廣,也不會讓老師漏給得分點。
政治:
(1)分段分行作答,條理清晰,把重點語句寫在最前面,並且不同模塊有不同的作答方法和格式。(哲學題目的格式是原理+方法論+材料)
(2)看清楚題目的問法,弄清楚是問是什麼,為什麼還是怎麼樣,這個很重要決定你作答的方向和內容。
(3)政治模塊的題目重要看主語,是說人大,政府還是黨,不同主語的職能權利不同。
(4)有材料的一定要結合材料,因為有一個得分點。
(5)辨析題要兩面看,沒有絕對的對與錯,要找出表述正確和錯誤的地方方可作答。
(6)經濟模塊的重點是看清楚圖,如果是條形圖或其他統計圖,要看橫縱坐標,這個表的名稱也是關鍵,答題一定會用上,還有懂得對比,如上年和今年的數據對比,城市和農村的對比,最後在對比中揭露問題所在。
(7)哲學模塊最容易得分,只要熟記書上的概念,再看清楚問題問的內容用哲學固定的答題格式就事半功倍。

Ⅳ 歷史地理太差了我該怎麼辦

地理的話要好好的看地圖,海、海峽、洋流、氣候、島這些都要清楚,我高中時老師大概畫一下大陸,學生繞著大陸來說。有一些常考的地區的時區、經緯度要清楚。人文地理就要背了。
歷史的話最好自己劃線,從頭到尾排列朝代,記錄大事件,關注稅收,近代歷史事件多,清楚時間,領導階級,哪些文章說了什麼思想、論斷……不管怎麼樣,要仔細看題。

Ⅵ 政治、歷史地理考試各有什麼技巧

總體概述

成績的取得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抓書本知識,二抓解題策略即應試能力。

1、是細心審題:

不管是客觀題還是主觀題,都必須先看清時間、限定詞和求答項,尤其是在關鍵詞上不能犯低級錯誤

2、是規范答題:

格式規范:不同題型有不同的格式要求,如果格式一錯就可能全盤皆輸,如評論式的問答題就要注意三要素,比較式問答題要先答比較項再展開具體內容。

語言規范:也就是語言表達要用學科語言,我們應盡可能用書本語言去答題。要點表述規范:一是強調答案不能「猶抱琵琶半遮面」,只抓了要點而丟了得分點;二是表述必須條理化,不能雜亂無章,不知所雲。

3、是遷移知識:

這種遷移能力對考生來說至關重要,很多學生看到一個題目往往不聯系書本知識,不知道用書本語言來表達,結果造成不能得分。我們要重視知識的遷移:

(1)、做選擇題時,不少題目在確定選項時很難判斷,但如果結合書本知識的相關內容就很容易判斷;

(2)、做材料題時,有的材料很難理解,只要聯系書本相關知識就會迎刃而解,看到問題中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就必須回歸書本找答案。

(3)、做問答題時,這點更重要,遇到比較靈活的題目也是最容易丟分的地方,做這類題目時,要求學生先必須學會解剖題目,理解題意,不能雲里霧里,然後在腦子中過濾這段時期的有關內容,從中挑出題目需要的內容組合答案,如果能養成習慣的話,解答這樣的問答題就很簡單了。

4、是掌握技巧:

(1)、採用一題多解的方法,主要是講選擇題時一般至少用兩種解題思路幫助學生開闊思路,訓練發散思維。

(2)、抓住一般規律,切忌滿天撒網。例如,比較改革運動一般都是要從背景、目的、性質、內容、結果、影響等方面去找比較項,同時注意抓住參照項來思考。

(3)、不同題型有不同的思維方法:如材料式選擇題,所選答案就要注意全面、准確的反映材料原則。程度式選擇題就要學會推理,如根本原因就是原因的原因。再如材料分析題,方法很多,但至少要養成一個習慣:先看問題,帶著問題抓有效信息,並且將找到的信息予以標注,然後再組織答案。

分例解說

一、關於選擇題的解題方法

一、高考歷史選擇題常見類型簡介

根據近幾年選擇題的命題特點和常考題型,選擇題的題型主要分七類:

1.排列選擇題(組合選擇題)

近幾年排列選擇題的排列一般分三種:(1)按某一類事件的時間順序排列。(2)按歷史地理知識的排列。(3)按因果關系順序排列。

例如:王安石認為「公私常以困窮為患者,殆以理財未得其道」,下列變法措施中,與解決這一問題有關的是: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將兵法 ④市易法 (2004年江蘇高考題)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因果關系型選擇題

這類選擇題考查的角度主要有兩種情況:(1)由結果推斷出原因,其結構形式是題干為果,備選項為因。在考查原因時常用的概念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源;內因、外因;主觀原因、客觀原因、政治原因、經濟原因、思想原因等。(2)由原因推斷出結果或影響,其結構形式為題干是因,備選項是果。

例如:東晉南朝時期江南農業迅速發展,其主要原因是:(2004年廣東高考題)

A.商品經濟水平較高,起到推動作用 B.北方人口南遷並帶動先進生產技術

C.江南越人開始從事農耕生產 D.江南的氣候、土壤對農業發展有利

3.程度型選擇題

程度型選擇題中的四個備選項有部分符合、有的基本符合、有的全部符合題干要求的標准,但這些備選擇的內容與題干要求的標准之間,「不同於一般選擇題的正、誤關系」,而是一種「質、量關系,或者說是程度關系」。這種題型的題干往往設置一個程度的副詞或形容詞,如「主要」、「重要」或者「最主要」、「最重大」等等,其考查往往側重於因果關系,考查范圍往往注重於歷史結論。

例如:五四愛國運動後新文化運動陣營發生分化,主要原因在於其成員:(2004年廣東題)

A.對文學革命的理解不同 B.對中國傳統禮教的認識不同

C.對科學與民主觀念的宣傳方式不同 D.對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態度不同

4.材料型選擇題

材料型選擇題中引用的材料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文字材料,材料往往出自歷史文獻、考古報告、文學作品等;另一類是圖表材料,材料往往出自各種地圖、圖畫、照片、統計圖表等。

例如:19世紀中期一位英國經濟學家說:「大洋洲有我們的牧羊場,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們的牛群,秘魯送來它的白銀,南非和澳大利亞的黃金流向倫敦;印度人和中國人為我們種茶,而且我們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種植園遍布東印度群島。」這段話表明:(2004年廣東)

A.英國在歐洲沒有殖民地或自治領 B.各國經濟都依賴對英貿易

C.世界經濟聯系加強 D.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確立

5.否定型選擇題

否定型選擇題有一個很突出的特徵,就是在題干中往往用「不正確」、「錯誤」等否定式的詞語予以提示。

例如:下列關於拉丁美洲獨立運動背景的敘述,不正確的是:(2004年廣東高考題)

A.拉丁美洲資本主義工商業發達 B.拉美人民受啟蒙學說影響,民主意識增長

C.法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西班牙、葡萄牙不斷衰落

D.美國的獨立鼓舞人民的鬥志

6.比較型選擇題

比較型選擇題考查分析、比較歷史的能力,其特點是在題干中把具有可比性的歷史事件或幾個相同點及不同點,其表述一般都是教材中沒有敘述過的新的結論,要求應試者通過比較後選出正確答案。

例如:以下關於國際聯盟和聯合國的表述,正確的是:(2004江蘇高考題)

A.都是帝國主義戰爭的產物 B.總部都設在美國

C.都曾經受到大國操縱 D.都一貫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

7.填空式選擇題(單純識記題)

填空型選擇題,其特點是題干表述不完整,用選項補充完整,其實是填空題的變形。這類選擇題主要是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是否准確。

例如:唐代中日交通的主要港口城市是:(2004年廣東高考題)

A.明州 B.揚州 C.泉州 D.廣州

二、高考歷史選擇題解題方法

1、做好選擇題的關鍵——審題

一選擇題知識覆蓋面廣,要求考生要踏實、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學基礎知識。同時要培養概括、分析、評價等能力,提高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認識問題的水平。這是做好選擇題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在具備這些前提條件之後,再輔之以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真正答好選擇題。

二認真審題,對選擇題尤其關鍵。要根據選擇題的特點,採用立體式的審題方法,仔細閱讀題乾和選項,領會題意和要求。在此前提下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正確解讀命題用語;

第二,妙用解題技巧。

三、審題的鑰匙—— 正確解讀「命題用語」

(1)明確題目結構,注意題干中的各要素。要仔細推敲題干,搞清題干中主幹語和條件限定語、答題項,搞清時空范圍。

(2)注意題干中的關鍵詞

(3)注意題干中敘述的轉義

(4)注意題干中的特殊要求,如「不正確」、「不包括」、「無關」、「都屬於」、「共同點」、「相同之處」等。

(5)注意區別題目中的比較固定的各種用語

近幾年的歷史高考,由於強調了歷史思維能力的考查,所以試題中要求學生回答歷史事件的過程、內容即回答「是什麼?」的相對減少,而要求學生分析歷史事件、現象產生的背景要素(含原因、條件等),即回答「為什麼?」以及「如何評價?」(含性質、特徵、作用、影響等)的試題則大量增加,這種命題特點不僅體現在材料解析題和問答題上,還突出表現在選擇題上。

二、關於材料分析題的解題方法

1、通讀材料、明確主題

在命制一道材料題時,命題者往往是先確立一個主題,再圍繞這個主題去尋找材料、構思設問,所以,一般來說,每道材料解析題都會有一個主題。在解答材料題時,首先要通過瀏覽材料,盡可能的抓住作者的命題意圖或材料的主題,這樣就能迅速調動所學知識點,從而使解題明確方向,集中思維,為下一步解答奠定基礎。

2、分析問題、細讀材料(很重要的環節)

在明確材料的主題後,接下來應該認真分析命題者提出的問題,通過分析設問句中的關鍵字、詞,明確作者問的是什麼,需要回答什麼。再根據這些問題,仔細地閱讀材料,力爭把每段材料的意思都弄明白,大致形成答題思路。閱讀的過程中,要逐字逐句地分析和研究,不要放過材料的任何一個部分,包括題頭、摘引等,尤其是材料中有關時間、地點、人物之類的信息,往往是解題的突破口。

3、提取信息、加工整理

材料分析題所提出的問題絕大部分答案應該從材料中得出,因此這時應根據仔細閱讀材料後的思路,再次結合問題到材料中去尋找信息,把與問題相關的信息都提取出來,寫在草稿紙上備用。能否把材料中的所有相關信息都找出來,取決於答題者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然後把找到的信息進行篩選,剔除不需要的和重復的信息,根據所學知識,把這些信息進行歸納整理,列好提綱,准備答題。

4、審查提綱、流暢表達

在上述步驟進行完畢後,還要最後瀏覽一遍材料及其設問,審查自己列出的提綱是否正確或有無遺漏,最後就可以在試卷上動筆答題了。答題時一定要做到依據提綱,一氣呵成,言簡意賅,擊中要害,不可羅里羅嗦,言之無物,塗塗改改,答非所問。

例題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永樂二年,禁民下海。時福建瀕海居民,私載海舡,交通外國,因以為寇,郡縣以聞。遂下令禁民間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為平頭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樂實錄》卷二十七

材料二 順治元年,清政府頒發「遷海令」,將北起山東南至廣東的沿海居民內遷三十四華里,並且將所有沿海船隻悉行燒毀,寸板不許下水。凡溪河裝柵,貨物不許越界,時刻瞭望,違者死無赦。
——《台灣外紀》卷十二

材料三 夷貨非衣食所需,可謂中國不缺耶。絕之則內外隔而構之釁無由生矣,夷雖欲窺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①根據材料概括明清兩朝海外貿易政策的相似之處。

②根據以上材料,比較兩朝海外貿易政策目的有何區別。

③結合所學知識,請你對上述政策進行客觀的評價。

步驟分析

第一步:瀏覽材料、明確主題。

從材料中的「永樂二年」、「順治元年」等有關時間和內容的表述,可以看出,本題所考查的是「明清時期的海外政策」——這就是本道題的主題。這時,應該馬上從腦海里調出有關這一主題的相關知識,如鄭和下西洋、華僑開發南洋、戚繼光抗擊倭寇、葡萄牙占據澳門、鄭成功收復台灣、抗擊沙俄的斗爭、鴉片走私和禁煙運動等知識點和「閉關鎖國」這一外交政策,從而為進一步閱讀材料打下基礎。

第二步:分析問題、細讀材料。

顯然,本題是要求比較明清兩個時期海外貿易政策的異同點,並歸納出其歷史影響。帶著這個問題,仔細的閱讀材料,明白每段材料的具體意思,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比如材料二的摘引「台灣」就很重要,它隱含著當時清政府制定政策時的心態和目的,即「害怕反清勢力的增長,維護滿清的長久統治。」

第三步:提取信息、加工整理。

先帶著問題到材料中尋找有效信息,如第①問,材料一的「禁民下海」,材料二的「不許下水」、「不許越界」,材料三的「內外隔」等;第②問,材料一的「因以為寇」,材料三的「構之釁無由生矣,夷雖欲窺伺我也,何可得哉」等,就是本題重要的材料信息。

再根據材料意思和所學知識,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第①問的「相似之處」很好概括,就是「禁海」;第②問的「不同」,應具體從材料中的意思出發,結合所學,得出「海患」、「固統」這一關鍵區別。第③問,應該從對外貿易的角度去理解其歷史影響。

這樣,已經初步形成本題的答題提綱。

第四步:審查提綱、流暢表達。

根據上述提綱,在試卷上寫出自己的答案。注意要用簡潔規范的語言文字進行恰當的概括說明,不要照抄材料或簡單翻譯材料,避免「泛泛而談」,要有針對性地回答問題。

參考答案

①都不允許民間船隻出海,禁止海外貿易。

②明朝是為了防止居民與外敵聯系,形成海患;清朝是為了防止居民與沿海反清勢力聯系,威脅其統治。

③明清的海禁政策,不利於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和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是導致中國近代貧窮挨打的重要原因。

解答材料解析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兩點:

1、解答材料題一定得緊扣材料,上述四個步驟始終沒有離開材料,其中關鍵步驟應該放在第二、三步上,這兩個步驟做好了,動筆書寫答案應該是非常迅速、非常准確的。而考生們恰恰容易忽視這兩個環節,不少考生害怕時間不濟,往往是材料都沒有讀完,意思也沒有完全明白,就匆匆下筆,結果是離題千里,答非所問,命中率低下。因此解答材料題(包括問答題),一定要養成「明題意、列提綱」的良好審題習慣。

2、下筆作答時,應該根據材料的語言環境和提取的有效信息,盡量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不可把教材中的表述、老師授課的講述和材料中的原話照搬照抄,同時做到語言精煉、流暢,書寫清晰、規范。

由此可見,解答材料題是有其特殊規律和方法的,考生們如果能很好的落實解答材料解析題的「四步法」,一定會在高考中取得滿意的成績。

三、關於問答題的解題方法

一、問答題的種類

問答題按照題的性質和要求,可分為敘述、綜合、分析、比較、評述、材料式問答題等不同種類。

1.敘述題: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或歷史人物活動的原因(或背景)、經過、意義(或性質、影響、作用、評價)按一定順序直接敘述出來。

2.綜合題:將分散在不同章節、不同國度、不同歷史時期但又有某種聯系的歷史內容系統歸納,貫穿融會,進行表述,並得出適當結論。難度較大。

3.分析題:將復雜的歷史事件、現象或內容分解成幾個方面:背景、原因、性質、特點、結果、意義、作用、經驗教訓等,揭示其本質並得出結論。如說明了什麼?有什麼啟示等等。

4.比較題: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進行歸納,找出它們之間的可比點加以比較,求同析異,以加深對歷史事件本質的理解。這是認識和分析歷史問題的常用方法。

5.評述題:先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人物的活動,給以綜合歸納,概要敘述,再依據當時的具體條件,給予歷史唯物主義的評價。評價歷史人物還要注意結合時代背景,實事求是地評述。可先敘後評或邊述邊評,夾敘夾議。

6.材料式問答題:即材料解析題(含圖表、圖片)和問答題的融合,從形式上看它由兩部內容構成:一是材料;二是設問。近幾年高考主觀試題幾乎全部採用了這種形式。

二、問答題的結構及其作用

1.問答題的結構。任何一道題意明確、表述完整的問題都有四項基本構題成分,即:提示項、限定項、中心項、求答項。

2.問答題結構的作用。

(1)提示項:限定解答的方式,包括考生答題的思維方式和表述方式。

(2)限定項:指定解答的已知條件,例如:時間、空間、史實、觀點、引語等。

(3)中心項:規定解答所依據的內容。中心項千變萬化,無一相同。它涉及到政治、經濟、制度、人物、國際關系等各種知識領域。中心項是構題的核心部分,其他三項都從屬於中心項。

(4)求答項:指定解答的「未知」項目。常見的求答詞語有原因、經過、結果、性質、特點、意義、影響、相同點、不同點等。還有「哪些」、「如何」、「什麼」、「怎樣」、「為什麼」等,既是求答詞,又是提示詞。這四項結構共存於題目之中,它們出現的次數不一,先後位置多變。但四者互相依存,合理統一,共同發揮考查能力的作用。

三、解問答題的讀、審、答

1、讀題:對題目要全讀、細讀、多讀,領會材料題意。

2、審題是解答問答題的至關重要的一步。在高考中有許多考生答題情況很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知識和思維能力上的缺陷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沒有審明題意和抓住思路,答題亂了套,甚至答非所問,即使掌握了充分的知識也起不了作用,如何審好題應注意以下幾點:考生臨試審題是科學知識和思維能力在短時間內綜合、靈活的運用。考生能不能很快了解題目要問什麼,要你回答什麼,能不能對試題進行深入地發掘,實際上也是一種信息處理能力。審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審要求。審題首先明確試題的具體要求,要學會分析試題的結構成分。一道完整的、題意明確的歷史問答題在一般情況下由提示語、限定語、主幹語(也叫中心項)、答項語四種成分構成。分析清楚試題的結構成分,就可完整准確把握題意。

第二,深入發掘題意,突破重點難點。

第三,審題型。審題時還應判定該題屬於何種題型。如前所述,歷史問答題大致分為敘述題、綜合題、分析題、比較題、評述題、材料式問答題五種題型。不同類型的試題,各有不同的特殊要求,答題形式和方法也不盡相同。因此,判定題型對加強答題的針對性是有幫助的。另外,一道試題如有幾問,那就要注意這幾問是否屬於同一題型。因為一道有幾問的試題,不同問屬於不同題型的情況並不鮮見。

第四,審求答重點。試題的問法,提問的方式、角度不同,答題的重點也就不同。確定答題的重點,有利於詳略得當地組織材料,科學分配答題時間。

3、答案規范化。
第一,觀點正確,史論結合: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是解答問題最基本的要求。「史」是指具體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論」是指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概念或觀點。史論結合,就是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去分析史實,得出正確的評價或結論,做到材料(史實)和觀點相統一。敘述史實是答題的基礎,好比「畫龍」;簡要的分析、評論是答題的靈魂(即考生的立場和政治方向),猶如「點晴」。答題既要反對缺乏分析的材料堆砌,也要反對缺乏史實的泛泛空論。

第二,敘事有序,論證有力:歷史問答題各種類型題雖然各有其特徵和能力考查的側重點,但解答時都離不開史實的敘述和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評論、論證。敘述史實要有序,或按時間順序,或按空間順序,或按邏輯順序,切忌雜亂無章,顛三倒四。分析史實,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論證某種觀點正確與否,要抓住要點、切中要害,要言之成理、論證有力。

第三,詳略得當,要點全面:試題要求的重點,應該多寫詳答,將各要點,諸要素交待清楚;非重點部分就須少寫略答,以繁中求簡,雜中取精。這就是要答題「要點化」。當試題涉及到很多時,答案的每個要點就要簡明扼要;試題要求的內容較少,答案則應相對比較詳細具體。

第四,文字准確,條理清楚:有些考生答題時文字表達能力差,語無倫次,詞不達意,不會概括,羅羅嗦嗦寫了一大篇,不得要領,看不懂他究竟說什麼。有些考生採用「多答戰術」,不管與題意有關無關,讓閱卷老師去「揀破爛兒」。這都是不可取的。好的答案在表達上應力求文字准確、簡煉。這就要學會提煉和概括。另外,在答案編寫形式上,要根據題意和答案內容分段,每段之中的每個要點前面必須有數碼序號,做到「段落化、要點化、條理化、序號化」,以求層次清楚,使人一目瞭然。

第五、認真檢查,及時更正:對題目和答案要認真而嚴格地檢查一遍。看審題是否偏差,題意是否抓准,要點是否齊全,答案是否完整。通過檢查,應及時更正,做到對題作答,要點分明,書寫規范,亦無錯別字。

地理

做選擇題善用排除法

1.選擇題的答題技巧

一是注意事物的因果關系,往往試題要求你以果推因,有時是以因推果;二是採取排除法,從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問題,比如讓你選擇正確答案,你可以排除那些有明顯錯誤的,有時這樣解題會更快一點。

2.綜合題的解答要有整體性思維

綜合題一般以區域地理為載體,圍繞一個中心問題,從不同側面或者事物的不同層面來設問。因此必須用區域研究的方法,有整體性思維,圍繞著「在哪裡?」「有什麼?」「為什麼?」「做什麼?」來思考回答。
地理,讀題一定要仔細,不要遺漏提乾和問題里的每一個信息。地理題應該可以算作是文科中的理科,理解計算的能力要求高一些。如果是自然地理類的,首先就是准確地判斷出地理位置,然後才能根據基本知識點答題,使很容易拿到全分的;如果是人文地理的話就要注意要點一定盡量答全。

參考資料: http://hi..com/simyandfour/blog/category/Study謝謝採納!

閱讀全文

與如何提高歷史地理水平考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