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課堂如何應用情景教學

地理課堂如何應用情景教學

發布時間:2023-03-06 00:02:19

A. 如何創設教學情境 優化高中地理教學

高中地理新課程用課程標准取代了過去的教學大綱,不再規定具體的教學內容、進程和方法,只規定期望學生所能達成的學習結果。統一的課程標准,多版本的教材,這樣的改變就更加突出了教學的實踐性和探究性,教材中的多種學生活動和案例探究就能更多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不僅如此,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還可以結合所選教材,運用多種課堂教學方法。教師如何創設教學情境,設計課堂教學來指導學生活動,讓學生化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是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可是怎樣才能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呢?我們有以下幾個選擇。
一、就事論事——挖掘和利用學生生活中的地理設置情境
俄國文藝理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經說過:「藝術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其實教學也是如此。
創設地理教學情境,首先就要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學會用智慧的雙眼去探索發現生活中真實的、鮮活的地理,讓學生在探索發現的過程中認識到地理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教學取材於生活,升華於生活,就更能體現高中地理課程標准中「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這一基本理念,讓學生思考身邊地理事件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在講解全球氣候變化時,就可以引用島國吐瓦魯舉國搬遷的事件。由於吐瓦魯大部分土地已經被海水淹沒,導致很多居民流離失所。為此,吐瓦魯政府不得不向紐西蘭政府發出請求,希望紐西蘭政府能夠接受3000名吐瓦魯居民前往定居。
其次,教師在創設地理教學情境時,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和經驗。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接知如接枝」。有效的教學應當建立在學生已有認知、經驗的基礎之上,學習新的知識,讓地理來源於學生的生活,卻又高於學生生活。例如,在講解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時,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投影儀顯示一張著名的新聞圖片,講述關於水資源不合理利用的故事,指出目前世界范圍內每8秒就有一個兒童因喝不到飲用水而死亡,引導學生思考人類與水資源的關系,讓學生了解水資源對於人類發展的意義。
二、關注問題——合理創設地理教學中的問題情境。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創設地理教學中的問題情境,不僅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教學藝術。提問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問題,不僅能夠體現地理教學情境的價值,還能有效地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是,什麼樣的問題情境才能取得這樣的效果呢?這就要求教師在創設問題時,注重問題的目的性、適應性、創新性和層次性。
目的性要求提問要帶有一定的目的,問題應與教學目標相結合,不能隨意而盲目。適應性需要問題的難易程度能夠適合全班大多數學生的思維水平,如果老師提出的問題過於簡單,學生則無需動腦;如果過於深奧,學生則無從動腦;如果不痛不癢,學生就無意動腦。創新性是指問題的設計要奇特、新穎對學生有吸引力。層次性要求問題要有一定的延伸度,通過層層遞進啟發學生思維,深入探討地理問題的核心內容。比如在講解自然災害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引用「5.12」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日本海嘯、北京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通過視頻或者圖片的形式展示各種自然災害產生的巨大破壞力,讓學生在震驚的同時進一步思考自然災害的成因,主要的分布地區和有效的自救措施。
三、不拘一格——運用多種形式創設地理教學情境
除了提問,在地理課堂中還可以採用搶答、競賽、表演等多種形式來創設教學情境。課堂教學是一個變化萬千、充滿活力的過程。
多樣的教學形式不但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競爭意識與團結協作精神,鍛煉學生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
例如在講授陸地自然帶時,教師在課前收集一些比較常見的具有特色的陸地自然帶景觀圖片,在上課時一一展示出來讓學生搶答每張圖片上的自然帶類別,並說出分布地區和判斷依據。又如在講解世界主要氣候類型時,將學生分組進行積分競賽,說出自己所記住的氣候類型的名稱、分布、特徵和成因,按照積分多少排列優秀學習小組。在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中,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政府官員、當地居民、商業伐木公司老闆,從多種角度展示不同利益下各種人士對雨林開發的不同看法。這樣的地理課堂充滿了活力,呈現出勃勃生機,學生才能對當堂知識的理解、掌握更深刻、更牢固。
四、物盡其用——利用多媒體創設地理教學情境
多媒體一直是教師們的教學利器。作為一名教師,沒有人會拒絕使用多媒體,多媒體教學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採用。它能將教材中靜態的文字、圖片轉變成動態的視頻,化抽象為具體,化呆板為生動,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充分發揮想像思維,拓展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教學效果,還能強調了情境教學的形象性,促進學生由感性認知到理性認知的轉化,幫助學生實現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互動發展。如在講授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時,教師可將教材中圖片「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用flash製作成動畫,將二分二至日太陽直射點移動的緯度位置,方向,節氣名稱和日期展示出來,讓學生在觀察動畫的同時,自己總結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
總之,地理教學中情境的創設是新課程教學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其方法是多種多樣、形式豐富多彩的。當然,要創設有價值、有意義的地理教學情景,並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教師能用心去思考,去探索,必能使情境教學在地理課堂中大放異彩!

B. 如何打造地理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如何打造地理 高效課堂 是老師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下面是我整理的 ,希望對您有用。

地理高效課堂模式一

1 充分了解學生需要,科學運用 教學 方法

新課程特別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合作者,其最主要的目標就是使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學生由於每個個體的不同,他們的 思維方式 和思維能力也大不一樣,他們的行為是不以教師的意識而轉移的,這就需要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和需要的基礎上,對症下葯,採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當前,地理教師一般都需要同時教學幾個班,每一個班級都有每一個班級的特點,每一個學生間也都存在著差異性,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注意這種差異,只是單純的按照教案在每個教學班重復教學,那麼地理課堂就會逐漸成為“一潭死水”,不僅教師的教學失去了激情,學生也慢慢失去了聽課的興趣。因此,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首要的就是要了解學生需要,科學運用教學方法。

例如,在講授“多民族的家庭”這一課之前,筆者就針對不同的班級採取了不同的方法。對於所教的一個總體成績較好、學生較活躍的班級,筆者利用課下的一點時間,直接與學生展開對話,了解學生們對少數民族的熟悉程度,從而根據交流情況了解學生對這一課的學習有哪些額外的需求,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前准備。而對於所任教的另一個班級,由於這個班的學生在上課時較為沉悶,於是筆者採取了問卷調查的方式,設計了諸如你所屬的民族是哪個?你對你所屬的民族有哪些認識?你還對哪些少數民族有了解等問題。通過學生的反饋筆者很好地掌握了學生的情況,從而為有效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 合理整合教材內容,促進學生對知識認識的深化

初中地理教材沒有採用傳統的面面俱到的敘述方法,而採用的是專題式的表述,突出了區域特徵,這種編排方式有一定的優點,但同時又讓知識點顯得有些支離破碎,缺乏系統性,並不利於學生形成學科知識體系。因此,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整合,既要突出專題所體現的區域特徵,又要能挖掘出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緊密的學科知識體系。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現有的教材內容作一定的取捨,合理利用教材。教材並不是教師的唯一課程資源,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情和教學目標,進一步的開發、利用、整合課程資源,使其更好地為己所用,並為學生所理解接受。

地理高效課堂模式二

一、充分的課前准備──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首要前提

構建高效中學地理課堂,要充分利用好課堂四十五分鍾,充分的課前准備是至關重要的。這包含了兩層含義:老師的課前准備和學生的課前准備。

(一)教師課前准備

就老師而言,要認真研讀《課程標准》,制定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要明確每節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而不能面面俱到。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要廣泛搜集與教學相關的資料,比如地理文獻、地理現象視頻、影視劇、圖片等等,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覺,並精心設計導學案。

(二)學生課前准備

學生的課前准備主要是各個學習小組根據學案導學預習課本知識,形成對課本知識的基本認識,同時結合導學案,通過小組內合作探究找出存在的疑問,以便在課上有的放矢地融入課堂。

二、最佳的課堂環境──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

創設情境,可以理解為導入新課。常言道:施教之功,貴在引導。課堂教學導入要以最少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拉近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教材的心理距離,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因此導入時間一般應控制在5分鍾之內。同時,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創設能讓學生引起興趣、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相吻合的情境,並為本節課的研究課題服務。導入要目標明確,激發學生興趣。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核心

自主是培養能力的第一步,應始終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領悟。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驗地理、融入地理、感悟地理,在課堂上要注意發揮每一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各個學習小組明確合理分工、合作探究,各自完成相關任務,從不同的信息源中尋找相關信息,充分發揮每個組員的作用。讓學生根據導學案或在

教師的指導下,在和同學們的相互作用下,利用已有的知識,經歷體驗、感知、探索、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況等動手操作活動和思維操作活動,啟發和誘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索思考,幫助學生吸收和內化新知識。這種學習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也具有最好的學習效果。

在學校教學中開展自主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實施自主學習時教師應做到:①創建積極良好的課堂環境;②使學生認同學習目標;③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包括學習內容選擇權、學習時間支配權;④多種 學習方法 的靈活運用;⑤學生參與學習結果評價,並優化學習方法;⑥讓學生參與課堂管理。

在地理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一般是通過學生小組的形式,其基本操作要領是:提出問題→形成學習小組→分解學習任務→團結互助、完成學習任務→形成小組學習成果→對學習成果進行交流和評價。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作用主要是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因此需要教師角色轉變,由“教”變“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要因時、因地、因人、因學習內容而宜,教師應根據學校和自身的條件,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積極嘗試和探索小組合作學習。

四、精講細撥,指點迷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自主學習探究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課堂點撥、答疑解難則是體現老師教學智慧的有效教學之舉,更是教師主導作用最直接的體現。因此老師精講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學生疑難問題能否解決,教學目標能否達成,是課堂效益高低的關鍵之舉。精講就是講學生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識,這要求老師從學生做的教學案題目中發現的疑難之處,從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發現的疑難之處入手,重點講解;老師要授生以“漁”,給學生講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科學指導,全面評價──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必要補充

新課程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當學生展示問題時,為了使學生對問題有一個明確的認識,不能一味的鼓勵,要針對問題在鼓勵優點的同時,適當指明不足,在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是非觀。基於以上情況,在課堂評價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問題卡殼時,給予啟發式指導

2.問題偏向時,給予規范性指導

3.問題錯誤時,給予科學性指導

4.問題混亂時,給予點撥性指導

5.問題深入時,給予遞進式、發展性指導

地理高效課堂模式三

1.一個主題:“先學後教,自主合作。”“先學後教,自主合作”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其基本思想就是讓學生人人都會學,人人都學好,全面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所謂“先學”,是指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開始階段,按照教學目標和要求,自己學習教材內容並嘗試回答有關的問題。所謂“後教”,是指教師針對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適當的整理,評價並進行必要的補充。所謂“自主合作”,是指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將遇到的疑難問題分小組討論探究。這充分體現出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了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雙向互動和內在結合。

2.四個板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釋疑點撥、歸納 總結 。(1)自主學習:包括 課前預習 和課中自學。課前精心設計導學案,讓學生在課前依據導學案進行有效預習;在課堂中給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2)合作探究:包括師生合作探究和生生合作探究。學生積極開展合作學習,對問題進行探究。(3)釋疑點撥:包括答疑解惑和方法指導。重點講解學生的疑難點和易錯點,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4)歸納總結:包括階段性總結和整體性總結。根據課型和內容及時進行階段性總結,同時做好整堂課的歸納總結,讓學生形成知識體系。

3.七個步驟

編寫學案—據案自學—交流討論—釋疑點撥—當堂檢測—反饋矯正—鞏固遷移。每個班級將學生經過優化組合,分成6~8個小組,每小組由學習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組成,各小組民主推薦一名組織能力強、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小組成員主動參與、互教互學、合作探討。具體來說,重點抓好如下環節:

1.自學前的指導。在這一階段,教師要讓學生知道他們需要自學什麼內容,怎樣進行自學,達到什麼要求等。學生自學前的指導一定要具體、明確,這樣學生在學習時心中有數,才能在自學的過程中增強針對性,提高學習的效率。

2.學生自學。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要求進行積極的閱讀思考或動手操作,嘗試通過獨立與合作方式理解課本知識,並內化為自身的知識結構。其目的是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能動性,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同時讓教師發現學生在學習中暴露出的問題,以便增強“教”的針對性,不致重復學生自己已經學會的內容。

3.釋疑點撥。教師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結合存在的問題和疑惑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教師在該階段要做到三個“明確”:一是要明確點撥的內容。點撥的內容主要是學生目前尚未掌握的教材內容;二是要明確點撥的方式;三是要明確點撥的要求。

4.當堂檢測。當堂檢測就是指教師課堂上要留出不少於15分鍾的時間,讓學生獨立完成導學案上的當堂檢測題。其目的是檢測和鞏固本節課的所學知識和技能,引導學生通過檢測把知識轉化為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這對於鞏固學生的所學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減輕學生過重的課外負擔是極為有利的。

5.反饋矯正。反饋矯正就是學生完成檢測後,教師公布答案,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後,將問題反饋給教師。教師根據所反饋的問題並結合巡堂時發現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糾正。其目的是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結構,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C. 怎樣把生活地理案例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合理運用

怎樣把生活地理案例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合理運用
在素質教育年代,地理知識成為了社會主義建設者所具備的必不可少的知識內容之一,應用性廣泛,實用性很強。在新的一輪課程改革中也更加註重了地理知識的實用性,更加貼近生活。那麼教師如何做到把生活地理案例恰如其分地運用到課堂中呢?
1對教材要掌握透徹
教師要認真分析教材,知識體系和教材結構都很好分析,但是使用什麼教學方法運用在教學過程中是教師認真准備的。對新課程標準的掌握又是分析好教材的基礎。教師還應該能夠對這些後備的信息資源進行分析、篩選,知道應該給學生什麼,學生應該得到什麼。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還要根據學生的具體的學習狀況對教材能夠再創造,重新進行最佳組合。只有對教材熟練得掌握,才能知道去捕捉哪些有用信息資料。
2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喜好
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學生的個體的發展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特點,中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因素是興趣愛好,教師如果提起不了他的地理學習興趣,成績就很不理想。所以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研究,了解學生的不同階段的思維活動特點和成長的需要,投其所好,用他們關注的焦點把它們的注意力吸引到地理課堂中來。對教師來說,要與學生多交談,多接觸,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要進行觀察,及時發現學生的新動向,並能夠在課堂上甚至課下運用教材涉及到的知識原理及時地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地理問題。
3要有目的性的進行信息的收集,做好分類,歸納
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礎上,教師應該針對教材設計的內容去收集信息資料,並把這些資料通過不同的方法保存。可以按照教材的教學順序把資料插入到課本中,也可以對其進行分類存放。要注意及時地更新,及時地總結。要加大對這些信息資料的利用率,否則,這些信息會被遺忘掉。此外,還可以從學生那裡獲取信息,即使學生的網路游戲中的信息也可以。因為在很多的網路游戲中都涉及到地理知識,以次引導學生學習地理,因為如果不學好地理連游戲都玩不明白。
4要發動學生,師生之間建立互動平台
為了使地理課成為生活中更有用的課,更能夠解決學生生活的實際問題,師生之間要建立橋梁,互相溝通,可以利用網路,在家隨時建立地理課堂,互通有無。無論什麼時候學生發現了問題都可以到網路中與老師聯系,互相探討,解決問題。
5在教育界,建立共享資源網路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都不可能讓一個教師去完成這么繁重的任務,為了提高效率,集縱家之精華,有必要建立一個共享資源網路。教師不僅要為這個網路提供及時的資料,更是這個資源網路的受益者。

D. 如何利用趣味性教學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要求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校時間變短,要在縮短了的時間內完成以往的教學內容,這就必須向課堂要效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 提高思想認識
初中學生,甚至部分高中學生都認為地理是「副科」,普遍不重視。而且在很多農村初中沒有專業的地理教師,都是其他學科教師兼職,教師也不重視地理,可想而知,地理教學會是什麼樣子。所以,首先得讓師生們都認識到地理的重要性,教師好好教,學生好好學,讓學生「想學」。
教師要告訴學生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自身包含了文科和理科,與生物、政治、歷史、物理、化學等學科均有聯系,學好地理可以提高我們的綜合能力。地理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用,如天氣預報,地震,泥石流,全球氣候變暖,環境保護等,這些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在初中學生上第一節課時,教師就要向學生強調以上的兩點,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地理是對他們自身很有用的,同時教師也要幫助學生去認識,去體會地理的價值和作用,激發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想學」。
二、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新課程改革要求「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去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一切,那麼教師就必須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在新課程改革中,強調了新的師生關系——民主。教師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而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師生之間應該是相互尊重、贊賞的關系。只有這樣的關系才是和諧的,只有有了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更好的促進教和學。 有的時候學生會對教師產生一種逆反心理,教師抓的越緊他越不肯學,他們就是不想屈服於教師的威嚴。所以只有師生關系變的民主了,教師不再高高在上,課堂氛圍輕松,學生就會自願去學習了。
三、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如果對某事物感興趣,他學習起來就很快,也會學得很好,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里的好之、樂之,其實就是指學習興趣。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學生的課堂效率就能提高不少。學習興趣可以說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那麼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教師首先得對地理感興趣。教師對地理有興趣,上課就會有激情,就會去認認真真地上好每一節課,教師的情緒,行動就會感染我們的絕大多數學生。學生們聽起課來就比較有精神,學習效率就會有所提高。
(二)、 教師必須得有豐富的知識,這里不僅僅包括地理知識,還有其他,比如歷史、化學、物理、政治等等。地理知識本來就包羅萬象,我們的初中學生好奇心又比較強,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只有這樣教師上課才有話講,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在台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在下面「聽」,昏昏欲睡,課後再去背誦。這樣沒有活力的課堂,大多數學生不喜歡,他們會對這樣的課反感,只是被動地去接受教師講的東西,而沒有興趣,這樣學習效果也不會很好,課堂效率就比較低。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要採取多樣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就把學生吸引過來,讓他們對地理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1、借古詩文教學
古詩文,詞語琅琅上口,運用古詩文,也可以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有助於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比如在講地球自轉的時,可以用「坐地曰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這兩句詩詞形象說明了地球在不停地自轉。講天氣時,可以用「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說明夜裡下雨了,這就是很明顯的天氣狀況,講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時,可以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描述了「一山有四季」的景觀,這樣的例子還很多,這里就不再多舉例了。
2、巧借歌訣、諺語、順口溜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把一些相關聯的知識編成簡潔明快的歌訣,學生是比較感興趣的,記憶也較容易,再適當引用一些民謠、諺語、順口溜進行教學,通俗易懂,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且可以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例如,在講內陸地區大陸性氣候特徵時可以引用:「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這兩句話很形象地描述了內陸地區溫差大的特徵,在講內蒙古高原時可以借用「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來描述內蒙古高原的景觀特徵,形象生動。在講長江時,可以用下面的順口溜:長江源頭沱沱河,流自各拉丹東山。青藏川滇渝鄂湘,贛皖蘇滬入東海。宜昌湖口上中下,黃金水道六千三。這段順口溜告訴了我們長江的源頭,幹流流經的1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上、中、下游分界點,注入的海洋,這么多的知識點,用幾句短短的話概括了,簡明扼要,學生比較感興趣,又易記憶。
3、借用謎語
中國人自古就喜歡猜謎。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一些謎語可以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拓寬了他們的知識面。例如在講宇宙、天體、太陽等知識點時,可以用下面的謎語「說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球全容納,無人知它始和終,也沒左右和上下」(宇宙),「千顆星,萬顆星,北天星星數它明,有它給你指方向,夜裡航行不用火」(北極星),「有個老公公,天亮就出工,一朝一日不見它,不是下雨就刮風」(太陽),另外,在講中國的城市時,也可以借用下面的謎語,「一路平安」(旅順),「船出長江口」(上海),「拆信」(開封),「空中碼頭」(連雲港),「全面整頓」(大理)等等。這些謎語本身就很有趣味性,在教學過程適當應用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可以提高課堂效率。
4、穿插趣味故事,利用地理漫畫教學
學生,不管是小學生,初中生還是高中生,他們畢竟還是「孩子」,都有童心,都很好奇,大多喜歡聽故事。如果教師整堂課講故事,他們可高興,可有興趣了。但全堂講故事也不實際,不過可以穿插一些小故事,這樣可以適當調節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講到密度流時可以引用「1944年6月英美聯軍的潛艇在德軍的嚴密監控下,成功利用地中海深處的密度流,關閉發動機,藉助洋流運動的水力,成功地躲過了德軍的監視,實現了諾曼底登陸,成為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這則小故事一下子就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慾,會對這個知識點產生興趣。另外,可以適當選用一些地理漫畫來輔助教學,有一些熱點環境問題,如植被的破壞,環境污染等,這類題材的漫畫也不少,例如在講森林資源利用問題時,可以選用「小鳥的悲哀」這幅畫,畫面上,小鳥哀求:「請把我帶走吧!」看過這幅畫,學生就可以了解到,由於濫砍亂伐森林,森林面積在不斷減少,生態環境也嚴重惡化,使得生存在森林中的野生動物失去了得以棲息的地方,所以小鳥懇求工人把它也帶走。漫畫很直觀形象,有助於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5、利用電化教育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在今天這個信息時代,計算機也應用到了日常教學中,多媒體輔助教學也不是件稀罕事。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的優勢,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在講高中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模擬宇宙空間、地球、太陽、銀河系,全部顯示在學生面前,加上動畫效果,讓學生有了身臨其境的切身體會,可以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再比如說講到初中聚落時,可以把世界,中國不同地區的聚落景觀通過多媒體課件顯示給學生,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通過以上這些形式各異的教學方法,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課堂效率也就跟著提高。
(四)開展地理課外活動
開展課外活動,留一些實際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課外去調查研究,這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有效途徑。比如,讓學生去調查家鄉河流污染情況,讓他們去找出污染源,再讓他們去想方法解決污染問題。學生只要認真去做了,他們就會感受到河流污染的嚴重性,就會有一種使命感,責任心,這樣有助於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學習興趣。
總之,興趣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手段,只有成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會愛學,才能讓學生真正學好知識。正如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通過教師的激發,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這才是地理教學的真正目的。
四、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初中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改變地理學習方式,課程標准指出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可見正確的學習方法對有效掌握地理知識是很重要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地理知識內容廣泛,豐富多彩,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有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起來就輕松多了。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很重要。
1、指導學生讀書
學生獲得地理知識的一個主要來源就是課本,所以學會讀書就是掌握知識的一個重要前提和途徑。這里的「讀書」不是簡簡單單地把每個字、詞、句子讀完,而是要真正掌握知識。所以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抓住重點內容,理順地理知識結構,搞清重點地理知識的聯系和因果關系。
通過不斷地進行閱讀指導,最後讓學生自行編制學習提綱、自製圖表、自行提出問題,並力求獨立得出較完善的答案。
2、指導學生讀圖、用圖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特色,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會讀圖就是能夠應用地圖和地理知識分析地圖、掌握地圖的語言。比如說看到地形圖就能知道這里是盆地,這里是高原等等。所謂用圖,就是具備能夠根據地圖上的各種符號和顏色說明各種地理問題的能力。例如:當在地圖上看到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和地形時,便可說明其氣候、河流、植被、農牧業、交通等大致情況。即能夠把地圖的各種慣用符號、顏色聯系起來說明問題。
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首先必須掌握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圖例、方向。只有掌握了這幾個基本要素,才能看懂地圖,這是基礎。所以必須讓學生識記這些基礎的內容。其次,要經常把地圖拿出來用,有些學生上課從來不帶地理圖冊,根本就看輕了地圖的作用。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找機會讓學生來讀圖,例如,講到某個城市或國家,讓學生在圖上指出來。盡量經常知道學生來分析地圖。最後多做填圖和分析地圖的練習,還可以讓學生自繪地理圖表。如:氣溫曲線圖、降水量柱狀圖、人口增長折線圖等。
3、理論聯系實際
地理課程標准提出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而事實上地理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在教學中要做到學以致用。例如在講到季風氣候時,可以聯系我們當地的氣候特徵,提出問題,為什麼我們這個地區夏季易發生洪澇災害。在講到交通時,讓學生來說一說,從我們這里坐火車怎麼去上海等等。把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習的積極性,主動學習,這也是新課程提倡的學習態度,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個好方法。
學生學會了如何去學習,會學了,就能提高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取得高效率,教師要轉變角色,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做好引導者、促進者,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想學、愛學、會學。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真正掌握知識,不是被動地區學習,有利於學生地理素養的形成,掌握對其終生有用的地理知識。

E. 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上進行情境教學論文

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上進行情境教學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對於所有教育工作者,對於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採的論文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上進行情境教學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摘要: 對初中生來說,地理這門科目是很重要的,但其知識點存在一定的抽象性,需要記憶的內容也比較多。要想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地理教師就要改變傳統教育模式,減少甚至杜絕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而使用多種類型的新型教學模式來讓學生對這門課程產生興趣,進而積極、主動地學習,最終達到提高效果的目的。情境化教學模式是一種效果較好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體會、掌握地理知識。本文主要針對情境教學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 情境教學法;初中地理;新課程改革;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社會各個領域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讓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滿足社會的要求,教師就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運用新的模式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在使用情境教學法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實踐問題結合起來,使整個課堂教學的知識點變得更加系統化、具體化。

一、情境教學的優點

從定義的角度來分析情境教學,其實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創造一些比較具體的情境,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點。情境教學具有比較高的使用價值。使用該方法傳授相關知識點時,教師需要認識情境教學包含的多種類型的教學資源,如教學視頻、多媒體等,並有效融入情境教學模式,讓學生學好初中地理這門科目的一些比較枯燥、難懂的知識點,更直觀、深刻地了解教師所教內容。這種創新性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不斷提高地理知識水平。[1]

二、初中地理教學現狀

在如今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已開始進入大數據時代。學生利用各種各樣的軟體,如QQ、微信、微博等所能獲取的知識越來越多。如果教師不能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讓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那麼,即便使用了情境教學模式,原本枯燥又乏味的教學內容也還是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總而言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初中地理情境教學存在教學模式單一的情況,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比如,在講解地形地貌的有關知識時,教師通常只會用教材上的一些圖片來輔助講解。這會讓學生對地理失去興趣,並產生視覺疲勞,最終的教學效果相對較差。甚至有部分教師連續好幾年都使用同一個PPT來教學,PPT上的內容與現實生活嚴重脫節。當然,除了情境模式單一之外,目前的初中地理課堂還存在課堂體驗不足等問題。

三、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上進行情境教學

(一)運用多媒體合理地進行綜合教學

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各個領域都採用了各種新技術。在教育領域,教師也可以應用這些新型的科學技術,將教材上的知識點變成另一種形式,便於學生了解和學習。例如,初一上學期人教版「地球的運動」這一章節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觀察並了解地球是如何運動的,掌握地球基本的運動規律,讓學生清楚晝夜交替這種自然現象的原因,分析、比較太陽在二分二至日的照射情況。在上課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讓學生看到豐富多彩的地理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就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2]

(二)利用活動進行情境創設

利用活動來進行情境創設是改變傳統教育觀念的一種情境教學方法,也就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熱情和興趣的方式。比如,在教學有關地球和地球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用大小適中的球體或鐵絲等多種材料來製作簡單的地球儀,讓學生在地球儀上標注地球的赤道、南北回歸線、兩極及其他的內容,並引導學生將這個地球儀轉動起來,模仿地球的公轉和自轉。這樣,學生就可以輕松、愉快地學到有關地球和地球儀的知識了。

(三)利用問題進行情境創設

其實,處於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發展並不是很成熟。初中階段正是對其思維能力進行培養的最好階段。很多各種各樣的問題會出現他們的腦海中。如果教師能在該階段解決這些問題,那麼,他們的思維能力就能得到良好的培養。在情境教學中,教師提出具體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效率。很多初中生在學了部分地理知識後,會認為自己對這些知識已經完全掌握了。對此,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問題來創設情境,讓他們掌握更全面的知識點,並發展自己的思維。[3]

當然,除了使用以上三種方法來進行地理情境教學之外,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還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新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將地理知識與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統一起來。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地理這門學科包含的內容非常多,涉及范圍很廣。教師必須認清初中地理教學的現狀,在此基礎上,使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來將情境教學模式融入課堂教學,將知識生活化、生活知識化,將抽象的知識點化為具體使用問題情境的方法,或是創設活動情境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

五、參考文獻

[1]田彩霞.情境教學法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林區教學,2003(12):52-54.

[2]楊荔.情境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2013(18):37.

[3]刁佩芹.情境教學法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6(4):124-125.

;

F. 如何進行地理教學設計

過去,我們稱之為「備課」,而如今叫「教學設計」。它們之間不僅是名稱的變換,而其本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那麼,如何為初中地理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呢? 一、教學設計的出發點 1、地理教學設計的課程理念 過去,我們教學地理緊緊圍繞教材知識、地圖表格、地球儀等,以及幾年來電子信息、電子備課等多種手段。在地理課上,老師們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奪得了輝煌的成功。這一點,人人皆知,不可否認。然而,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新課程.新課改的思想已深入人心,這大大促進了地理教育者進行地理改革的積極性,使得越來越多的地理教師一心一意地投身到地理教育教學的實踐活動中來。他們對地理的教育教學探討得越來越深刻、越來越全面。他們一致認為:地理的教育教學要開啟學生智力,發展學生思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對這些有著強烈的時代感、責任感、急迫感的教育新理念,我們必須加以重視。 2、地理教學設計的基本特徵(1)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是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2)教學設計是解決教學問題的科學方法。(3)教學設計是操作和規劃教學活動的程序和過程。(4)教學設計是以反饋評價對教學效果進行價值判斷。(5)教學設計是一門理論和實踐兼備的應用性學科。 3、地理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是指運用相關理論和系統方法,對參與教學活動的諸多要素所進行的一種分析和策劃的過程,是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對教學的預謀和籌劃,是對「教什麼」和「如何教」的一種操作方案,它先從「教什麼」入手,對學習者,學習目標,學習內容等進行分析,然後從「怎麼教」入手,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運用恰當的媒體,對教學績效做出評價,以確保教學和學習獲得成功。 二、地理教學的基本內容和設計過程 1、地理教學的基本內容(1)分析教學需求,確定教學目標,即教學目標設計。 (2)設計教學策略,即教學策略設計。(3)進行教學評價,即教學評價設計。 2、地理教學的設計過程(一)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的分析是進行課堂教學策略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將影響教師對教材的把握,直接影響對學習水平的確定和教學目標、學習目標的陳述,以及教學媒體的選擇和使用效果等等以後各個環節。(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目標是教師和學生從事教學活動的指南和出發點,是教學活動過程中所的依據,同時也是評價教與學活動的依據。教與學的目標是影響教學策略的制定和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制約教學策略的關鍵。教學策略是否有效,一般是以能否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為標準的。 (三)教學設計的理論指導 教學策略的設計、選擇與實施的各個階段,不可能離開理論的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有意識、有目的的行為的背後,必然會有相應的理論或原則作為指導,有時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發生的。(四)了解實際環境條件 為了使教學方案更加具有針對性,方案的制定應以一定的因素為基本依據,其中包括三個內容,學生、教師和教學條件。作為教師在這里應該深入全面地把握這三個因素。(五)教學方法的選擇 教學方法是指為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手段而進行的,由教學原則指導的,一整套方式組成的,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教學策略解決戰略問題,而教學方法解決戰術問題,教學策略指導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六)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和確定 所謂教學組織形式,我們可以定義為教學活動中師生相互作用的結構形式,或者說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人員、程序、時空關繫上的組合形式。 (七)教學媒體的選擇 教學媒體的選擇是教學傳遞策略重要的內容,是教師設計教學時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面對眾多的可供使用的媒體,我們需要回答怎樣選擇,為什麼這樣選擇,依據什麼選擇等一系列問題,媒體選擇的成功與否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的高低。因此,樹立正確、科學的媒體觀是教師的當務之急。(八)確定課堂教學過程的結構 確定課堂教學過程的結構是指將前面確定的各個教學要素,主要包括教師的活動、學生的活動、教學內容、教學媒體等,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以一定的結構關系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有序的流程。(九)形成可操作性教學設計方案 需要將前面各部分的工作進行全面的總結和落實,要充分考慮前面各項研究,匯集各種研究內容,將其綜合化、系統化和具體化,最後產生一個由一系列表格組成的,具有真正可操作性的課堂教學策略方案。 總之,我們教學的一切是為了學生。只有你設計的空間越大,學生思考的面就越廣,學生的思維更容易發展。如果你的設計很死板,是固定的模式,是無懈可擊的真理,那麼說明你並沒有真正懂得地理教學設計的含義。

G. 地理學科如何提高教學質量

1.轉變教育觀念是提高課堂效果的根本

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場所,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場所,是引導學生發展的場所。課堂不能只注意傳授給學生知識,而更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知識。另外現代教育思想更關注學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無關現狀,給學生以主動探索、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創設對學生有挑戰性的問題或問題情景,從而使教師所教與學生所學、所需能有機結合。所以課堂效果如何,教師的教育觀念至關重要。

2.做好教學准備是獲得課堂最佳效果的關鍵

備課要備內容、備材料、備教具、備學生、備方法等,我認為最關鍵的是備學生、備方法。經過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教學,我相信各位教師在地理基本知識方面不會存在大的問題,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一些教師在課前備課時只注重備內容的系統化、全面化,只關注自己的教學過程,不管學生,不備方法,導致教師講課、學生學習兩層皮,教學效果不好。殊不知我們的學生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我們必須研究我們的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現代教學的要求,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2.1提高地理課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學生

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以及學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環境,為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實施做好准備。其次要備學生現有的地理基礎知識,知己知彼方能隨心所欲地駕馭課堂。

2.2提高地理課堂效果的途徑是科學教學方法的運用

2.2.1全力激發學生上地理課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學階段學生對地理課多無多大興趣,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學生要麼是感覺地理知識過於淺顯,很多知識通過自學便可以從書本上理解掌握,課堂教學對學生失去吸引力,要麼是覺得知識過於抽象、空洞、難以理解,沒有學習意義,從而失去學習興趣。挑戰慾望強烈、逆反心理強烈是當代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這一心理特徵,在地理課堂上有效地巧設情景,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刺激他們征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決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眾多因素中的關鍵。

另外還可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願意上你的課,這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中學生處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齡階段,他們往往是喜歡一個教師就會去喜歡這個教師所教的科目,課堂上注意力也會比較集中。教師詼諧的語言、優雅的教態、淵博的專業知識、高尚的職業素養、某一個特長等等,這些都可成為學生崇拜的焦點,也是良好關系建立的條件。這樣就可形成由崇拜到願意和你接近,願意上你的課,教學效果自然會達到最佳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包括道德、思想、業務及工作素質,還有業余愛好特長素質。

2.2.2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讓地理課堂貼近學生生活。

書本世界是語言符號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單色調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來的世界。這個世界缺乏色彩、缺少變化,是以一種冰冷冷的形勢和姿態呈現出來的。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鮮活的事實和生動直觀的感受構建來的世界。這個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斕,是以一種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態撲面而來的。對學生來說,這兩個世界並不見得是統一的、相互佐證的。學生之所以感受到學習是一種負擔,而不是自己應盡的責任;課堂之所以沒有生機活力,變得如同一潭死水、波瀾不驚……應該說與學生的書本世界和生活實際相割裂有關聯。

現代教學手段可使課堂生動、形象地再現生活,使課本內容與現實有機結合。現代教育媒體如幻燈、投影、錄音、錄像、電影、計算機、激光視盤等,具有形聲性、再現性和先進性的特點。它們主要以圖像和聲音的形式傳遞信息,可使學生真正做到眼耳並用、視聽並用,使知識傳遞、接受、記憶變得比較容易,也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運用計算機教學,可根據教學需要,將要表現的地理事物由小變大、化遠為近,使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由快變慢或由慢變快,將事物的本質要素突出地展現於學生面前。例如通過電腦動畫可以模擬板塊運動過程,以及演示板塊運移過程,解釋構造地震的成因、板塊構造學說等,這將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2.2.3把課堂「還給」學生。

給學生以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於主動激活的狀態,主動積極地動手、動腦、動口,從而使學習成為自主的活動。開展「研究型」教學是把課堂還於學生的重要手段。研究性教學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對全過程的主動學習,變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為積極、靈活地認識和應用知識信息,整節課的內容可以轉化成若干個小問題,讓學生通過看書、思考解答。對於難度較大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在討論中找到答案。為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可採用靈活多變的啟發誘導方法。這樣做比教師單純講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師則在退居次席的同時,又充分發揮出「主導」的作用,推動學生的主體活動正常有序、高效地進行。主動學習有激情,教學效果自然會較好。

2.2.4地理課堂多樣化。

課堂教學不拘於教室,可以讓課堂知識傳授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在應用中學習知識,從而使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發展。以往地理課堂教學只重視書本知識,不重視實踐能力,理論脫離實際。素質教育提倡在實際中運用。重視和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教育,是當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學科本身的特點而言,它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實踐聯系非常緊密。因此,到野外觀察是學習地理所必須的,也是搞好地理課堂教學所必須的,有時候教室以外是我們最好的課堂。

例如,講到陸地地形時,我就組織學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種類和特徵;講到環境保護時,我就組織學生到廢品回收站和垃圾處理站參觀,然後要求學生回校寫考察報告。讓學生走出校門,有利於學生了解自然、了解社會,有利於增強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的能力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加強科學教育研究

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地學習國內外教育理論,密切注視教育發展的新動向,認真研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把精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課的教學效率,實現輕「負擔」、高質量。而且同時還要有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課堂教學當一門科學藝術來研究,改向經驗要效率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題海戰術要質量為向教學改革要質量。

4.課後及時總結

你的教學目標在本次課中是否已經達到了?達到的標志是什麼?你預先的教學設計與實際的教學進程之間有何區別?你在課上又是如何處理這些區別的?這次課你感到比較得當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問題又有哪些?什麼問題是最突出的問題?在下次課中你打算如何克服在這次課存在的最突出的問題?等等。教學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很多問題,我們也會有很多問題不一定能夠圓滿地解決,在課後要及時地回顧總結,不斷地調整、改進,以期達到下一節課時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一環節對於教學尤其重要,也正是大多數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注意的方面。

總之,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廣大地理教師要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以改革為動力,在新條件下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抱著終身學習的態度,努力提高地理課堂教育效果,切實以素質教育為教學重心,有力地促進廣大地理教師課堂教學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H. 地理教學如何貼近生活

一 、利用地理學科生活化的優勢創境導入 

傳統地理教學中,普遍缺乏知識的獲得性過程和概念理解的學習情境,從而導致知識和概念不能有效地在生活與社會的真實問題環境 中加以應有,成為降低學習興趣,阻礙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隨著時代的發展,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在我們的日常生產和生活中時時刻刻都接觸到地理。例如:從全球的氣候變暖到國家乃至全球經濟結構的調整;到具體幾天的天氣變化對生活、出行的影響;從我國荒漠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到反思我們自身的日常行為;從探究某地詳細的經緯度的確定方法到某廠址的選擇原因分析,都可以成為創境引入的素材。用講述地理故事、開展地理游戲、組織競賽或辯論,設置案例課題等多種方式創境導入,都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

二 、讓地理課堂學習貼近生活

實際課堂教學,要注重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去理解地理知識,為了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夠更充分的發揮出來,要經常把學生已經熟知的東西聯系的課堂上,讓學生盡情的發言表現,這會讓他們覺得原來地理就在身邊。要將興趣持久,就要「習慣成自然」,使學生既能在課堂上主動學習地理。也能在課外主動鞏固知識,完成作業,還能在收集、觀察體會中學習地理。生活中學習地理的習慣尤為重要,這是終身受益的學習習慣,是「學過的知識全部遺忘之後還能剩下的東西」。要時刻不忘點撥提醒同學們去觀察、體會、挖 掘、收集,勿讓「生活大舞台」上的知識白白流走。地圖是內容豐富的直觀教具。地理知識都能在地圖上明確、具體地表現出來,把地圖和現實生活很好地聯系在一起,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例如,在講述黃土高原時,除了說明黃土高原是風吹來的高原及土層深厚外,又講到黃土的直立性,適宜開鑿窯洞作為住宅時,讓學生結合窯洞的插圖,明確窯洞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適合當地冬冷夏熱的自然環境。這樣學生不但理解了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而且對窯洞能作為住宅,也有了較深的認識。這樣把課堂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三、把課堂地理知識向生活延伸 

生活世界是科學世界的基礎,對於地理學科來說更是這樣。無論是自然地理中的地球運動、天氣氣候、資源災害,還是人文地理中的農業工業、道路城市、居住條件,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其原型和答案。地理課堂教學,力求走向生活,貼近生活,充滿生活氣息,目的是為了實現地理知識與生活現象的和諧統一,促進學生知識、技能和情感的提高,而不能錯誤的認為地理課堂走向生活,僅僅是簡單的機械的聯系生活的細節現象和經驗。例如,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環境問題,並引導他們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去解決生活中的地理問題。

I. 如何讓地理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一堂好的課究竟是什麼樣子?從《灰姑娘的故事》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師生在和諧的教學氛圍中,通過教師創設學生分析、討論的探究性問題情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在師生互動中解決問題,共同來落實教學中的知識目標、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使課堂成為歡樂的課堂。
通過《灰姑娘的故事》這一堂課的學習,我們得到很大啟發,我們應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改變的教學方式,轉換師生角色,讓學生充當學習的主人。如何進行有效課堂教學,讓課堂更精彩呢?我在教學中做了一些有益探討。
首先,有的放矢,胸有成竹。
作為教師我們應明白一堂課為什麼教(學生成長)、教什麼(知識和技能)、怎麼教(過程和方法)、什麼用(價值)、得什麼(情感)。注重落實三維目標的過程和方法教案設計,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目的是使教學內容能有效的傳達,加強教學目標與教學過程之間的聯動,突出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的引導。
其次,創設情境、喚起熱情
創設一種其樂融融的課堂氛圍,使地理課變得生動有趣,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愛學了。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建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有情緒上的安全感。給學生建立一個溫暖的、彼此接納的和相互欣賞的學習場所,讓學生有個安全的心靈港灣。創設問題情境,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在地理教學中,聯系生活,獲取情境。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讓學生扮演角色,融入情境,拉近學生和新知識的心理距離,吸引學生的注意,誘發並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啟迪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正確、迅速、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從而調動學生全部主動參與能力、掌握各種地理能力。在地理教學中,我用POWERPOINT製作《旅遊景觀審美特徵》多媒體課件插入大量風景名勝圖片,通過設置問題來引導學生講解旅遊景觀特徵,同時案例分析了石阡旅遊景觀特徵,使地理知識得以延伸。只要我們留心找情,精心設境,以情引境,因情化境,做到情境交融,渾然一體,就會使地理課堂更加精彩。
其三、探究問題、抓重攻難
根據《課程標准》和學生實際,根據教學目標來確定「探究點」,設計探究層次,選擇的「探究點」應是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我在旅遊景觀審美教學時,為了要讓學生充分動起來。通過問題導航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習落實目標,釋疑解難。讓學生帶著石阡有哪些著名景觀,請說明景觀特徵,讓學生去看書讀圖,查找資料,努力完成目標要求。對學習目標中獨自解決不了的問題,需要師生、生生互助解決,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提問。
其四、滲透德育,引領做人
我在旅遊景觀審美教學時,轉換角色,讓學生做一個導游,我緊緊抓住教育時機,及時對學生進行行為引導,要求學生守時,要求學生注重自己的儀表。這種有針對性的即時引導比乾巴巴的說教效果肯定要好。這樣做,很好地體現了地理教學要滲透德育的要求。並且,學生的表演,也達到了活躍課堂氣氛、增進教學趣味性的效果和目的。教師最後引導學生作為一個主管縣旅遊領導如何發展石阡旅遊業,問題設置思維含量高,探究價值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教師通過旅遊業成功的事例,一步步地引導學生認識到,不能放棄機會,要敢於爭取,要給自己創造機會。只要愛自己不懈奮斗,就會達到目的。從而激發學生的生命意識、自我意識,形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從容應對挫折、堅強不屈等良好的心理品質。這樣的教學,對於完善學生的人格,加強學生的品格修養,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我通過師生齊唱「歡迎你到泉都走」歌曲,城招天下客,投資石阡,建設石阡,將石阡變得更美麗。話外有音,耐心細致的引導,循循善誘的啟發,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得到交友的重要性,從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朋友多了路好走」的道理,增進了學生的交友意識和交友願望,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這樣的教學,突顯了新課改重視對學生進行行為引導、提高學生行為能力的理念。
在運用新課改理念指導教學的過程中,我由衷地感到,地理課變了,變得鮮活而富有生機。每次走進課堂,看到學生們如花的笑臉,聽著他們發出的由衷的掌聲,我的心是甜的,是課程改革的春風帶來了地理課堂的春天。

閱讀全文

與地理課堂如何應用情景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