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際貿易地理的簡介
為商業地理學的分支學科。內容包括兩個方面:
①以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生產力布局和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通過對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自然資源、經濟結構和技術水平、主要工農業部門的生產和分布特點的分析,研究國際貿易商品流通的區域結構和區域間差異;
②以國際貿易中重要的原材料及加工產品的產銷聯系為對象,研究如糧食、主要經濟作物、石油、煤炭、重要礦產及尖端技術、高加工度商品的生產、運輸、貿易和消費形成的空間流動。由於運輸是國際貿易的媒介,對世界航線、港口、商船、鐵路干線、航空運輸的研究也是國際貿易地理研究的組成部分之一。自由港、自由貿易區、出口工業加工區、自由邊境區、過境區和保稅倉庫區等各種形式的經濟特區是促進國際貿易的特殊形式,研究其作用、產生的條件、類型及布局,亦為國際貿易地理的重要內容。
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地理方向
一、對外貿易地理方向
對外貿易地理方向又稱對外貿易地區分布或國別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各個國家或區域集團在一國對外貿易中所佔有的地位,通常以它們在該國進出口總額或進口總額、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來表示。對外貿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國出口商品的去向和進口商品的來源,從而反映一國與其他國家或區域集團之間經濟貿易聯系的程度。一國的對外貿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經濟互補性、國際分工的形式與貿易政策的影響。
二、國際貿易地理方向
國際貿易地理方向亦稱「國際貿易地區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國或各個區域集團在國際貿易中所佔的地位。計算各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既可以計算各國的進、出口額在世界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也可以計算各國的進出口總額在國際貿易總額(世界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
由於對外貿易是一國與別國之間發生的商品交換,因此,把對外貿易按商品分類和按國家分類結合起來分析研究,即把商品結構和地理方向的研究結合起來,可以查明一國出口中不同類別商品的去向和進口中不同類別商品的來源,具有重要意義。
② 什麼是外貿內支線
外貿內支線集裝箱班輪運輸(簡稱內支線運輸)是指固定船舶在國內港口之間按照公布的船期表或有規則地在與干線船舶銜接的固定航線上從事外貿進出口集裝箱運輸。
內支線集裝箱班輪運輸包括沿海內支線集裝箱班輪運輸和內河支線集裝箱班輪運輸。
對外貿易亦稱「國外貿易」 或「進出口貿易」,簡稱「外貿」,是指一個國家(地區)與另一個國家(地區)之間的商品、勞務和技術的交換活動。這種貿易由進口和出口兩個部分組成。
對運進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進口;對運出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出口。這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就開始產生和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發展更加迅速。其性質和作用由不同的社會制度所決定。
(2)一國對外貿易的地理方向通常受什麼的影響擴展閱讀:
外貿的作用有以下四點:
對外貿易不僅把商品生產發展很高的國家互相聯系起來,而且通過對外貿易使生產發展水
1.發展對外貿易,可以互通有無,調劑餘缺,調節資源的優化配置。
2.發展對外貿易,可以節約社會勞動,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3.發展對外貿易,可以吸收和引進當代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增強本國的經濟實力。
4.發展的對外貿易,接受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和挑戰,可以促進國內企業不斷更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的國際化水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內支線
③ 一國對外貿易地理方向受什麼影響
國家所區域位置在,主要貿易產品主產區,地形,政治因素,氣候
以上因素影響了交通成本,包括水(遠洋運輸、近海內河運輸)陸(公路、鐵路)空立體運輸成本
④ 影響國際貿易的地理要素有哪些
人文地理環境對國際經貿活動的影響,如同自然地理環境一樣,也是明 顯而深刻的,是國際貿易的社會地理基礎。
人口民族、科學技術、環境質量、政治因素和生產力狀況等,均屬人文 地理環境范疇,它們對國際經貿活動的影響,下面分別敘述。
一、人口、民族的影響
人類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即生產者),又是社會生產資料和生活 資料的消耗者(即消費者),兩者是辯證的統一。經貿活動,特別是國際貿 易活動,更是社會生產和國際地域分工發展到一定水平的產物,人類則是其 主宰者。人類對於經貿活動的影響,既有積極的方面,也有消極的一面。
從世界人口地圖上清楚地看到,人口的分布狀況是與經濟發展及國際貿 易緊密相關的。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地區,一般是世界經濟、貿易的發達地區。 最近一個時期以來,世界人口集聚程度有增無減,往往使相鄰近的一些城市集聚, 乃至連接起來,形成規模宏大的城市群或城市帶,如美國東北部五大湖地區 和沿著大西洋岸向南延伸的都市帶,日本沿太平洋岸的城市帶及中國東南部 沿海的城市群等。隨之這些地帶亦成了經濟、貿易、政治和文化等高度集中 的中心地區。
眾所周知,人口較多、密度頗高的國家或地區,對各種原材料、燃料和消費品等的需求量就大,必然導致經貿活動的活躍與繁榮。例如亞洲,地域 廣大,人口較為密集,居住著全世界大約 60%的人口,糧食消費量極其巨大, 雖然本洲生產的糧食是各大洲中最多的,但每年仍然得從其他各洲調進可觀 的糧食,其總量要佔全世界糧食總貿易量的一半左右。同樣,一個國家或地 區生產水平與生活水平的高低,從某種角度看,受制於該國家或地區的人口 數量和商品需要量等諸因素。
除此以外,人口素質高低、年齡結構、以及人口增長的速度等,也將影
響國家或地區乃至國際間的經貿活動。
認真地研究、了解、熟悉各個國家與地區人 民和民族的興趣愛好、風土人情、傳統特點,乃至宗教信仰等,有的放矢地 做好外貿商品的供應以及商標、包裝等的設計與處理工作,對於開拓對外貿
易市場,有效地做好外貿生意等,是很有必要與必需的。
二、科學技術的影響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而且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的 理論,日益為社會經濟和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的實踐所證實,也愈來愈被廣大 公眾所共識。資本主義社會所以能戰勝封建社會,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它靠著 科學技術的迅速進步,創造了比過去任何社會發達得多的社會生產力。非常 清楚,不同歷史階段生產力的差異,實際上是人們掌握科學技術多少的差異, 生產力的不發達,就是科學技術的不發達。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前進,科學技術在社會經濟進步、生產力發展和國際經貿活動中的作用將愈趨重 要。科學技術在經貿活動中的作用有日益 增大之勢。
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不斷增長,國內市場 狹小的資本主義國家,只得以搶占國外市場,大力發展國際貿易的辦法尋找 出路。
三、環境質量的影響
人類和其生活的地理環境關系密切。人類的生產、生活和經貿活動等會 受到地理環境的制約和影響,反之,人類的一切活動又會深刻地作用於地理 環境,並產生巨大的影響作用。
地理環境是由土地、大氣、水份、動植物等組成的統一整體,其任何一 個部分的數量,或者質量發生變化,都會影響地理環境的組成要素、生態系 統、環境質量以及它們間的相互關系,進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類的生活 和經濟活動。
四、政治因素的影響
地理環境的各個組成要素會對國際貿易活動從不同角度全方位多層次地 產生影響,而涉及面更為廣泛、影響程度更加深刻的則數政治因素。局勢是 否穩定,有否全球或局部戰爭,國家(地區)執行什麼樣方針、政策和奉行 何種外交路線,參加政治、經濟聯盟與否,屬於何種社會經濟制度,哪個政 黨、集團執政,誰來掌權等,均會非常明顯地影響社會、經濟和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