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什麼是地理突出對學科能力

什麼是地理突出對學科能力

發布時間:2023-03-07 10:00:43

㈠ 地理學科關鍵能力有哪些

地理信息的分類: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圖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相對獨立的文字資料、圖和表的引文或說明、題干中的限定或提示,文字信息不只是給出解題基礎材料,還包涵了考查的意圖、內容和方法;圖像信息指各種類型圖像所提供的信息:如光照圖、等值線圖、地理坐標統計圖、地理結構統計圖、區域圖、原理示意圖、聯系圖等各種圖形所承載的地理信息,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理圖形語言的解讀和應用能力向來是地理學科考查的重要能力之一。近幾年由於命題的越來越成熟,出現在地圖上的信息基本上都是有效的;表格信息是指數字資料信息及數字資料的屬性、類別和單位等信息。如,最高數值或最低數值,大小的變化規律,相互之間數據的比較等。從表格中發現問題,用表格外的知識解決問題。

2、答題中常見的問題:信息獲取不全面、信息提取中解讀錯誤、不能用題中信息正確描述和深入分析問題。

3、獲取信息的途徑:

①從文字背景材料中獲取和解讀信息

②從試題的設問中獲取和解讀信息

③從地理圖形的表述語中獲取和解讀信息

④從地理圖形中獲取和解讀信息

⑤從地圖和表格的組合中獲取和解讀信息

⑥從試卷答案中獲取和解讀信息

用自己的知識儲備來獲取有效信息,並注重信息之間的因果聯系,加強能力專項訓練,養成良好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審題習慣。分析圖像信息時,要判讀圖像名稱和看清圖例標識,還要按設問的要求進行分析。獲取信息的過程也就是審題的過程,要注意審文字(全面提取信息,緊扣關鍵詞)、審圖像(看圖名、讀圖例、辨坐標、明方向、定區位、析要素)、審表格(看錶名、讀表頭、析數據、理聯系)、審分值(明確答案的要點)。對於考生來講,要形成這樣一種審題習慣:

A.我看到了什麼?

B.我標記的重點是什麼?

C.我想到與什麼知識聯系?

D.我准備從哪幾個角度回答?

E.回答的邏輯順序是什麼?

二、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1、如何提高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①注重知識的儲備和整理。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並掌握地理原理和規律來分析問題。包括地理知識和其他學科的知識,比如物理、生物。2015年全國卷1就考查了青藏鐵路熱棒的問題,2014年選擇題中有一道考查了生物方面的知識,整體並沒有超綱,考查的就是學生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㈡ 什麼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地理科學能力是學生智力、能力與地理學科的有機結合,是地理科學素養的核心。

地理科學能力既應該包括一般科學能力,也應該包括地理學科特有的科學能力。美國《國家地理標准》將地理能力目標確定為培養五項核心地理技能:

(1)提出地理問題的技能;

(2)收集地理問題的技能;

(3)整理地理問題的技能;

(4)分析地理問題的技能;

(5)回答地理問題的技能。

(2)什麼是地理突出對學科能力擴展閱讀:

面對學科核心素養,基於課程功能與價值的以社會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和以學科為中心的主題教學探索;基於學科內容整合的「單學科—主題」「多學科—主題」和「跨學科—主題」的主題教學探索,等等,給我們「彷彿若有光」的期待。

我們願意將主題教學視為情境教學。但如果按照「真正進入到真實情境」的復雜情境的要求,也許其路漫漫。學科核心素養與復雜情境的挑戰,何止是教學環節,包括政府的「管」、學校的「辦」、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以及專業機構的「評」和社區社會的「議」各個方面。

借用也是沿用懷德海的話說:「這是教育的金科玉律,也是一條很難遵守的規律。」

㈢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地理課教學中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的意義
高中地理是中學階段重要的基礎學科。《地理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高中地理課程能「反映地理學科發展」,「引導學生關注全球問題以及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地理問題,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強化人口、資源、環境、社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區域性和綜合性是地理學的兩個鮮明特性。區域性要求學生在學習地理中要樹立空間概念,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空間結構,闡明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系,並致力於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間運動、空間演變的規律。綜合性要求學生在學習地理中要以綜合的觀點、聯系的觀點系統地綜合分析地理事象。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是落實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
二、地理課教學中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的途徑
縱觀這幾年來的地理高考試題,仍是強調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學生所學的地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這些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地理學科因其獨特的學科特徵及與自然、人文眾多學科的內在關聯,使它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方面具備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那麼,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呢?
(一)、依據地理學科的區域性和綜合性特徵,在學科內部,培養綜合能力
地理學科區域性和綜合性兩大特徵是由其研究對象所決定的。在廣闊的空間區域背景下,綜合分析復雜多變的影響因素,掌握地理環境變化規律,無疑有助於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所以「空間綜合分析法」,成為高三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學習「美國」這一節可設計如下聯系圖,來幫助學生理解美國自然條件與工農業及城市特點之間的關系。
上述空間區域的綜合分析是建立在自然地理要素之間、人文地理要素之間及自然與人文地理要素之間內外部聯系的基礎之上的。這就給同學們提出更高的要求:(1)以空間區域圖為依託,運用地圖進行信息歸類與處理;(2)聯想相互要素進行逐一分析;(3)綜合各要素、並明確相互關系、主導要素和從屬要素的地位最終進行綜合分析,得出結論。

(二)、依據地理學科的廣泛性和交叉性特徵,在學科之間,培養綜合能力
地理教學橫向滲透的內容選擇應基於課本,聯系經濟、政治、文化等相關內容,豐富、深化、升華課本。使地理課堂教學真正與社會發展緊密聯系起來,使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相協調。在教學中可以把握切入線索,培養綜合能力,具體做法如下:
(1)從時空線索切入,著眼史地綜合
地理學科是研究人類與生存空間環境關系的科學,是以廣闊的空間背景為依託的;歷史學科是以漫長的時間背景為線索的,要研究歷史事件與社會發展的演變過程需要以一定的空間區域為背景依託。由此看來,兩門科學都與時空線索相關,。例如:16世紀60年代,歐洲的荷蘭雖然國土面積很小,但依靠海陸優越位置,資本主義經濟逐步發展起來,成為最早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國家。同學們在學習這段史實時,就不應忽視地理位置的影響作用。又如:98年長江洪災的成因分析,同學們既要考慮到氣候異常的現實因素,考慮到百餘年來長江沿岸森林破壞、水土流失、淤塞河道的歷史因素。
(2)從理論與實踐關系入手,著眼政地綜合
中學階段的政治學科主要包括經濟學常識、哲學常識和政治學常識三部分內容。從人地關系切入,不難發現哲學為地理學提供了堅實的理論依據即對立統一的關系。例如森林資源的利用與更新保護、我國農業生產以糧為主及多種經營的方針、一切從實際出發,綜合分析及解決問題。政治經濟學常識提供了商品、貨幣及價值規律;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生產資料所有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國的分配和消費;走向世界的中國經濟及國民經濟的三大產業等知識。這些內容是學習經濟地理的基礎,而且與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農業生產與布局、人口與城市等地理知識關聯密切。從政治地理線索切入,我們能探尋到培養綜合能力的另一番 「天地」,地理學和政治學常識綜合研究問題時,通常是以國家或地區作為研究問題的基礎,從上層建築的角度去綜合分析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變化。例如:在綜合分析21世紀香港發展前景時,同學們一定會聯想到「一國兩制」這一國家政治前提,在這一背景下,香港的金融、外貿、知識經濟、旅遊等多種經濟產業都將會出現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其中涉及許多經濟地理的具體內容。
(3)從原理、成因入手,著眼與自然學科結合
地理學科的許多概念、分布與規律是依靠與數學、物理、生物及化學等自然科學的知識來解析其原理或成因的,這是地理學科的交叉性與廣泛性所決定的。例如喀斯特地形的成因與化學;正午太陽高度角與代數或幾何;地球自轉或公轉與物理;生態系統與生物皆為佐證。遇到上述問題,同學們應有意識地從多學科角度去綜合思考,以求得全面與深入地分析結論。
(三)、把握人地關系主線特徵,從樹立正確的觀念角度,培養綜合能力
人地關系協調論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價值觀念,人地關系的主線自始至終貫穿於中學地理教材之中。那麼「人地關系的主線與能力的培養有什麼必然關聯呢!」兩者關聯主要體現在:(1)人地關系協調論的觀念形成單靠地理一個科目是難以完成的,它需要以史為鑒、辯證唯物主義觀念及生物、物理、化學等多學科的價值觀念的教育來長期共同完成。(2)人地關系的協調發展本身就是一道擺在人類面前的超級綜合課題,其下屬的人口問題、土地資源問題、城市生態環境問題等二級子課題的內容皆為綜合性極強、綜合能力要求極高的大熱點。(3)前述課題內容的解析需要自然、人文多種學科的共性能力和獨特的學科能力共同作用,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由此看來,在教學中把握人地關系主線時應注意:(1)認同人地關系協調論的基本觀點。(2)面對具體內容,善於從多學科綜合的分析角度入手剖析問題。(3)將具體內容經思維加工轉化為可持續發展,環境與發展等抽象結論,逐步形成嶄新的價值觀念。(4)運用已有的觀念、能力及多學科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以達到升華的目的。
例如,在初中教材「黃河」這節課中,以黃河為研究對象,以人類活動對黃河的影響為核心展開,分為「源河概況」、「母親河」、「害河」、「根治黃河」四個板塊。在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從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出發,分析黃河的「利」與「害」,「功」與「過」,在提示地理現象發展變化的原因和規律中,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並強化學生關於協調人地關系認識,並且將舊中國黃河肆虐的和新中國對黃河的治理開發進行對比,挖掘出教材中的愛國主義內涵,陶冶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這樣的教學充分體現了知識、能力、態度三方面的全面發展,地理教育三項職能的「立體交叉」落實,不僅是高效能的教學,而且是現代教學觀的具體體現。
(四)、把握地理學科的應用性和地圖特徵,培養綜合能力
廣泛地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應用地理及其他文理學科的知識和能力去解決現實問題是地理學科的突出特徵。而現實問題往往又不是單一的地理學科知識所能解決的,它們經常需要多學科綜合分析方可解決。地圖是學習地理學科的重要工具,是地理學的突出特徵之一。地圖所包涵的信息主要是地理信息,但不容忽視它所涵蓋的相關學科的信息,以及分析時涉及到的多學科知識。由此,我們可以推論出地圖是有助於綜合能力的培養,地理學其它特徵都是建立在地圖知識基礎之上的。所以,同學們應在閱讀、分析、填充、繪制地圖四方面下功夫,應在地圖以外的原理示意圖、綜合景觀圖、剖面圖、知識關聯圖、統計圖表等圖象類型的閱讀分析方面下功夫,以便打好基礎,逐步地培養綜合能力。

㈣ 請問通過地理學科的學,究竟能使得學生獲得哪一些能力呢

總的來說通過地理學科學,可以明顯提升學生以下三方面的能力:細致的思維方式、全面的綜合分析能力、地理學科素養。
首先,地理學科學是思維方式的培養。高中地理是在自然地理的基礎上,衍生出人文地理,接著自然和人文又相互聯系、相互影響;考題主要側重考察學生如何綜合的運用知識的各個框架,理清錯綜復雜的關系,分析現象原因、分析行為影響、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這種思維方式備受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專業的青睞。更多的技巧也可關注優能中學教育的高中提高文綜班課程,相信可以幫助到大家。
其次,地理學科學是人文素養的基礎。自古以來,中國地大物博,地區差異明顯,文化璀璨讓人應接不暇;而文學、藝術、歷史等領域也著實都以地理差異為根本。因此,對中國地理、世界地理知識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研究古往今來的相關人文文化、社會關系,才能做到更好地參透其中內涵。

㈤ 如何提升地理的學習力

一、培養學生地理學科能力的重要性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地理學科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
1.可以幫助學生學會獨立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使學生學會學習,獨立地學習、探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學習知識的數量更多,質量更高,速度更快,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2.有利於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
地理學科學習的內容廣泛,具有很強的廣博性、邊緣性與綜合性,與多門學科都有較強的聯系,很多地理知識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通過對學生地理學科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高漲的學習熱情,樹立向上進取的精神,不但對地理學科,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乃至學生今後的學習生活都有很大幫助,有利於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
二、培養學生地理學科能力的策略
1.激發學生學習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地理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學習目的、意志與興趣是相輔相成的,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的興趣一旦養成,就會產生樂此不疲、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勇氣和信心。所以,激發興趣是培養學生地理學科能力的起點,是促進學習動機轉化為學習行為的「催化劑」,是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的前提。要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教師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就要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多與學生交流、互動。所謂「親其師」,才能夠「信其師,樂其學」,這就要求教師努力做讓學生喜歡、敬重的老師。另外,教師也要注意自身形象,與時俱進,不斷提高個人專業知識能力,做具有崇高師德、知識淵博、創新精神的新時代教師。
2.指導和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是目前世界上教育發展的趨勢。學生成功的最大障礙,既非頭腦愚笨,亦非身體殘缺,而是學習能力不足。自主學習能力弱,不但做不了學習的主人,而且無法適應今後的考試。新課程標准要求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自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更重要的是學會這門科學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始終以人類和地理環境的關系為主線,讓學生理解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明白人類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使學生認識到人類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中,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尋求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相互協調的道路,樹立全球意識和只有一個地球的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
3.注重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
地理學科的記憶任務繁多,記憶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記憶能力的培養貫穿地理學習全過程,任何地理教學內容都有記憶的要求。記憶能力的培養,可以指導學生採用回憶記憶法和理解記憶法。回憶記憶法是通過回憶再現學習成果的記憶方法。可以要求學生在初步識記知識點之後採用回憶識記法。回憶記憶法可以藉助填充地圖為工具進行。理解記憶是在地理知識學習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理解記憶的過程是對學習內容進行思考、加深理解的過程。學生對知識點理解得越深就記憶得越牢。
4.善於運用地圖進行學習。
地圖被稱為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地理教學中重要的信息源和工具。它為地理教學提供地理事物空間性狀、分布及空間關系的信息。利用教材、地理圖冊和多媒體課件中的各種類型的地圖進行教學是地理教學的突出特點和重要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引導、啟發學生從地圖上發現、獲取知識、信息,逐步養成用地圖去分析地理事物和現象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
5.養成總結歸納的習慣。
特別是區域地理的分區地理部分,知識點非常多,有大量地理素材,學生在單獨學習和記憶時有一定困難,應當進行總結歸納,提取共性,歸納出一般規律和一般知識結構。這樣做不但便於學生掌握學習內容,而且可以從現象到本質,深化認識。
開發學生學習潛力,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一直以來都是教師教學中重要的指導思想和教學目的。在日常教學中幫助學生逐步培養並形成地理學科學習的能力,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學習中和生活中的地理問題,最終達到學以致用、受益終生的目的。

㈥ 地理能力主要有哪兩種劃分方法,分別包括哪些能力

按照活動的性質和內容,地理能力劃分為:
1、地理認知能力;2、地理推理能力;3、地理應用能力;4、地理創新能力;
按照能力的結構和功能將其劃分為:
1、地理認知能力;2、地理操作能力;3、地理學習策略;
褚亞平先生等對地理能力做了如下的界定:「就是應用地理知識、地理技能和地理智能分析解決各種地理問題的本領,亦即正確處理人地關系的能力。它是地理知識、地理技能和地理智能的綜合體現,它們之間形成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轉化的地理知、能教育體系」。
有的研究者還把地理技能歸納為:地理邏輯思維能力、地理圖像運用能力、地理記憶能力、地理信息收集能力、地理想像能力、地理文字表述能力、地理實驗能力等。

㈦ 地理學科四大核心素養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
(1)人地協調觀
指人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關系所持的正確價值觀。人地關系是地理學科最為核心的研究主題和基本的思維視角。面對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問題人類社會要更好的協調好人類活動與環境的關系。
(2)地理實踐力
指人們在考察、調查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能力和品質。野外考察與室內試驗、模擬相結合,是現代地理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課程特有的學習方式。 具備地理實踐力有助於人們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感悟、理解地理環境,以及他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
(3)綜合思維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既包括自然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綜合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綜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氣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業交通等要素之間的綜合研究。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決定了對地理問題的分析和對人類活動的評判必須藉助綜合思維。 將地理的綜合思維確認為地理核心素養是基於對地理學科內容和學習思維綜合性的考慮。

㈧ 地理能力主要有哪兩種劃分方法,分別包括哪些能力

(1)地理素養的構成要素(地理知識、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態度、地理情感等)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聯系。(2)地理素養是一個復合性概念,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任何一種尺度的劃分都會破壞地理素養的整體結構。但為了說明問題的方便,筆者依據地理素養的內容,把地理素養分為地理科學素養、地理人文素養和地理技術素養三個部分。實際上,這三個部分也是相互包含的。(3)地理科學素養、地理人文素養和地理技術素養三個部分也都或多或少地包含地理素養的構成要素。(4)地理素養構成要素論其重要性並不處於同一層面之中,它們在構築地理素養過程中的職能也不是完全等同的。

(一)地理科學素養

地理學是一門旨在解釋地區特徵以及人類和事物在地球上出現、發展和分布情況的科學。[1]它不僅包括以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為核心的特有知識體系,也蘊涵有區域比較、區域綜合與分析、觀察、野外實踐等獨特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此外它還包含了地理學家在探索地球表層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因此,地理科學素養是公眾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具備了公眾科學素養的共性特徵,也融合了地理學科的個性特徵。筆者依據地理學科的特點、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和未來社會的需求,把地理科學素養的構成劃分為地理科學知識、地理科學能力、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和地理科學意識五個組成部分

1.地理科學知識

地理科學知識是地理科學素養的基礎,是養成地理科學能力、地理科學方法和地理科學品質的載體。地理科學知識指以人地關系為核心的地理基礎知識,如地理術語、地理概念、地理現象、地理空間分布、地理過程、地理因果關系、地理特徵、地理規律、地理科學史等內容。總體來說,地理科學知識涵蓋了以下幾個問題的內容:「它在哪裡?它是什麼樣子的?它為什麼在那裡?它是什麼時候發生的?它產生了什麼作用?怎樣使它有利於人類和自然環境?」

2.地理科學能力

地理科學能力是學生智力、能力與地理學科的有機結合,是地理科學素養的核心。地理科學能力既應該包括一般科學能力,也應該包括地理學科特有的科學能力。美國《國家地理標准》將地理能力目標確定為培養五項核心地理技能:(1)提出地理問題的技能;(2)收集地理問題的技能;(3)整理地理問題的技能;(4)分析地理問題的技能;(5)回答地理問題的技能。雖然這五項地理技能與地理學家的科學研究過程基本吻合,但應該說突出反映了一般科學能力,並沒有真正體現地理學科特色。盡管地理思維、想像、觀察等能力的培養要求已蘊涵在五項核心技能當中,但仍不利於突出地理科學能力的培養重點。我們試圖依據《地理教育國際憲章》提到的地理學的幾個核心問題,[1]對應給出具有地理學科特色的相應能力:(1)空間定位能力;(2)區域差異的比較與概括能力;(3)空間相互作用的分析概括能力;(4)空間分布格局的覺察能力;(5)地理過程的簡單預測與合理想像能力。

3.地理科學方法

地理科學方法是人們在認識地理科學對象,以及作用於地理科學對象過程中所採用的方法、途徑和手段,地理科學思想方法是其核心。科學方法教育已經逐漸成為各國基礎教育的重要支撐。地理科學方法教育是學生學習地理科學知識的必要條件,也是學生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必然需要,更是地理科學素養養成的重要基礎。地理科學方法中包含了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如比較、分類、歸納、演繹、分析、綜合等,但在地理科學素養的養成中,更要側重培養具有地理學科特色的科學方法,如地理觀察、地理實地考察或野外調查、區域綜合分析、區位比較、地理實驗等方法。

4.地理科學品質

地理科學品質包括地理科學精神、地理科學態度以及對地理科學的興趣、情感和動機等。其中地理科學精神是地理科學素養的重要表現形式,它對學生從事地理科學認識活動起著指導和制約的作用,力圖讓學生領悟與感受地理學家在科學探索和科學研究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品質和崇高精神。地理科學精神是指在地理科學研究和交流過程中逐漸地、自然地形成的約束科學家行為的價值規范或准則,即實事求是,崇尚理性,尊重實踐,不固守傳統,不迷信權威,勇於探索,勇於創新,敢於堅持真理,謙虛、謹慎,不怕困難和挫折,善於團結合作,樂於思想交流,遵守科學的職業道德等。歸納起來,地理科學精神包括地理科學研究中的理性精神、求實精神、合作精神、批判精神、奉獻精神和創新精神。地理科學態度是指個體對地理科學現象和本質作出的反應,它具有理智、情感和行為傾向三種成分。

5.地理科學意識

地理科學意識指社會群體或個人對地理科學的思想認識和覺悟程度。它包括正確的地理科學觀、地理科學技術觀以及正確理解和應用地理科學與技術、社會的相互關系等內容。地理科學意識是正確認識地理科學價值、合理運用地理科學技術的關鍵,因此是地理科學素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地理科學素養的上述組成之間並不是孤立的、分離的,各種構成彼此互相滲透、互相作用、互相聯系,構成了地理科學素養的主體。其中地理科學知識和地理科學能力屬於智力因素,而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地理科學意識屬於非智力因素。地理科學知識是地理科學素養的基礎,也是地理科學能力發展、地理科學方法運用、地理科學品質養成的載體,地理科學知識的質和量決定著地理科學能力、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發展的深度和廣度。地理科學能力是地理科學素養的核心,也是溝通和聯系地理科學知識、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地理科學意識的橋梁和紐帶。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和地理科學意識是地理科學素養的重要表現形式,能夠為地理科學知識的學習、地理科學技能的培養「解放思想」、導引方向。

(二)地理人文素養

地理人文素養主要包括人文地理知識和地理學科中的人文精神兩個部分。人文地理知識主要包括人口、聚落、文化、宗教、經濟、旅遊、人地關系等相關內容。地理學科中的人文精神是指有關「人對自然的基本態度」方面的內容,主要包括全球意識、「尊重自然、人要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人口道德」意識、「資源道德」意識、「環境道德」意識、國家意識、地理美等內容。[3]

圖2 地理人文素養的構成

(三)地理技術素養

地理技術素養是指對地理技術的正確辨別、全面理解與綜合應用的能力,它包括地理技術知識、地理技術能力和地理技術觀點三個部分)。需要指出的是,地理技術素養的專業性很強,對於不同階段的學習者要求的廣度與深度應有所不同。

1.地理技術知識

地理技術知識是地理技術素養的基礎,也是養成地理技術能力和地理技術觀點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地理學在工程技術領域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在拓寬地理學應用領域的同時,也給中學地理素養教育增添了新的內容。地理技術知識主要包括3S技術,即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RS);水土流失、沙塵暴、大氣污染、水污染等環境問題的防治技術;景觀生態設計;不同區域尺度多維要素的規劃技術;地震、火山、台風、洪澇、乾旱等災害的預測、防治技術;地理多媒體教學技術;等等。

2.地理技術能力

地理技術能力是地理技術素養的核心,是對地理技術知識的深化與應用。圖3地理技術素養的構成地理技術能力主要包括:(1)運用3S技術進行地理信息處理的能力;(2)運用區域規劃知識進行城鄉規劃、旅遊規劃的能力;(3)對水土流失、沙塵暴、大氣污染、水污染等環境問題進行防治的能力;(4)對地震、火山、台風、洪澇、乾旱等災害進行預測與防治的能力;(5)利用地理多媒體技術製作地理課件的能力;(6)正確選擇並運用地理技術的能力。

圖3 地理技術素養的構成

3.地理技術觀點

地理技術觀點是地理技術素養的重要表現形式,它主要包括:(1)知曉地理技術的正面和負面影響;(2)明晰地理技術與地理科學、社會的關系。
如果認為我回答的好記得給贊哦。
bewmmjotsy60484771662016-12-16 14:54:36

㈨ 如何劃分中學地理學科能力層次

中學地理學科能力層次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掌握知識的能力
知識的增長是以能力為媒介的,而能力的發展又以知識為基礎,二者相輔相成,一定條件下,還可相互轉化。由於基礎知識是地理教學大綱中規定的最基本的教學內容,因而培養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能力,也自然成為地理學科能力最基本的成份。
1.識記地理知識的能力
從本質上講,知識屬於認識范疇。識記地理知識,即對要求識記的地理知識獲得感性認識。對要求識記的地理事物及其空間分布等,獲得初步的認識,即能說出它的要點、大意。識記是理解的前提,是學習其它知識的支撐點與「遷移基地」,是發展高一級層次能力、領悟教材思想觀點的必要條件。義務教育初中地理教學大綱中規定的589個知識點中,有約70%的屬記憶性知識。因此,依據大綱,加強識記知識教學是中學地理教學最基本的任務之一。
2.理解地理知識的能力
理解知識是在識記的基礎上對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事象特點、成因、分布和變化規律獲得理性認識,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其含義或現象。只有理解了的知識,才能牢靠地記住它;同樣,也只有理解了的理論,才能靈活地加以運用。所以,理解知識的能力在地理學科能力中占居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搞好理解層次知識教學直接影響學生地理思維能力
的發展。大綱中列出的屬於理解層次的知識點有140多個,約占知識點總數的24%。
3.建立地理知識結構的能力
該能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能夠運用歸納、分類辦法將獲得的地理知識按其內在聯系,把它系統化(列出知識結構)。如教學「中亞概述」一節時,按教材順序完成教學內容後,二是按照一定的認知規律,將獲得的知識按一定的方式總結出來。
結合我們的教學實踐,學習結構主義理論,我們深刻認識到,培養學生整理知識結構的能力,不僅能大大提高知識教學效率,而且還為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1.分析判斷能力
指通過對復雜的地理事象的分層、分類剖析,認識各個組成要素之間的聯系和特徵。例如,根據非洲大陸大河流向的分析可初步判斷非洲地勢的傾斜方向。
2.綜合(概括)能力
思維的一大特點是高度概括性。人通過思維,就可以認識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能夠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掌握事物之間的規律性聯系,並由一事物的發展變化經推測另一事物的發展變化。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就是要在認識地理事象的基礎上,善於揭示他們間的本質聯系和發展規律,擴大學生對地理事象認識的廣度和深度,增強其認識能力和創造力。綜合(概括)的結果要用語言文字表述,加強初中學生地理表述能力的培養也不可忽視。近幾年,我們發現有所50%的初三學生不能順利地將地理思維的結果表述出來,有的錯別字還很多。
三、形成地理觀念的能力
地理思想是人們對地理事象和地理問題的本質的認識,是對地理內在規律的理性認識,也是對地理知識和地理方法的高度概括與總結,它規定和約束著人們地理思維的方向,從而保證了地理思維的有效性。幫助學生健全基本地理觀念是中學地理教學在認知領域的根本目標。
1.整體觀念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最基本的地理觀念。地理環境每一要素的變化都會引起該系統中其它因素的相應變化。例如,在大江大河上游修建大壩,不僅會影響河流下游的水文特徵,還會影響到該區及其下游地區的大氣溫度、溫度等要素,從而影響到農業生產。
2.生態觀念
人作為自然界中的一種生物,必須將自己融於自然,而不能與自然樹立,要保護野生生物,維護生物種類的多樣性;要尊重自然規律,逐步適應自然規律;要有節制、有計劃地利用自然資源;人類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必須做好相應的保護工作;人類利用一種自然資源的同時不能破壞其它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同樣,保護其它自然資源時也要考慮不要引起其它災害。
3.人口觀念
正確認識「人口」與「人手」的辯證關系。正確認識提高人口素質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意義;樹立人均資源觀念,從小養成儉朴、節約的良好習慣;正確認識與評價計劃生育政策。
4.評估與預測觀念
自然資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地理環境是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基礎。一定意義上講,地理位置、地理環境和自然資源決定著經濟發展水平。因而,學習地理應該具有評估一個地區地理環境的初步知識與能力,並能初步預測該地區經濟發展的方向與潛力。
5.可持續發展觀念
可持續發展即實現人口、經濟、環境、資源和社會相互協調發展,其含義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子孫後代滿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既滿足當地人的需要,又不損害他人滿足其自身的能力。」可持續發展概念包括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保護生態環境、代內公平和代間公平四個方面的含義。可持續發展系統包括經濟可持續發展系統、資源可持續發展系統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系統三個子系統。可持續發展理論不僅包容了自然地理學研究的「地地關系」、人文地理學研究的「人地關系」、社會科學研究的「人人關系」,而且明確表露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是人類之家」等整體思想和全球觀念。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一項全球性的發展戰略,也是地理教學的一條重要主線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地理突出對學科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