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民族對地理環境有什麼影響

民族對地理環境有什麼影響

發布時間:2023-03-16 15:48:26

『壹』 民族對地理景觀有什麼影響

首先不同民族的民居不一樣,這樣會直接影響到地理景觀。
其次是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例如漢族偏向於佛教就會建很多寺廟,而回族的人民大多信仰伊斯蘭教,他們居住的地方會有很多清真寺。這樣很大程度上形成不同的地理景觀。
還有就是不同民族生活習慣不一樣,民俗和節日不一樣,飲食習慣不一樣,在土地上面種植的糧食作物也不一樣,這也會影響到地理景觀。

『貳』 影響民族變化發展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地理是一門很有趣的學科,我們高中地理所涉及的面非常廣,但我們在學習和 高三 復習的時候,可以將各部分知識進行聯系,這樣地理知識就不會顯得那麼雜亂無章。下面,我為大家搜集整理了《影響民族變化發展的地理因素有哪些?》,我們一起從這部分知識點開始進行思考。

民族地理學是人文地理學的分支學科。研究世界各國或地區民族形成和發展的地理起源、民族地域分布規律和地理因素對民族特徵的影響。

1、民族地理學主要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

①民族構成、地域分布結構及其歷史變化;

②民族聚落特點與居住環境;

③民族經濟活動、勞動素養與地域條件關系;

④民族心理素質、習俗信仰等文化特徵的地理差異。民族是人們在語言、地域、經濟聯系和某些文化心理素質方面形成的歷史共同體,它與民族特定的地理起源和背景密切相關。

2、影響民族變化發展的地理因素主要有:

地域自然景觀和自然資源特點、民族的地理遷徙、天然疆域的分割、國界的更動、國家生產力布局和民族政策的變化等。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間民族的地理分布差異很大。目前全世界分布著2000多個大小不等的民族,其中人口1億以上的7個,擁有人口17億。

中國漢族是世界最大的民族。依民族構成可將國家分為單一民族和多民族型。前者如朝鮮,後者如中國。此外還有多種族和民族型的如美國、蘇聯、加拿大等。

民族內部由於文化和生活方式特點不同也會形成不同的民族分支,如黎巴嫩民族中的德魯茲人、旁遮普民族中的錫克人等。

民族還可依其文化發展階段不同分為原始民族、半開化民族和開化民族。各民族受特定歷史、政治、軍事、經濟、自然諸要素及所處地理環境不同的影響,形成各具民族特色的生產活動方式、聚落建築形式、宗教文化和性格特徵等。

研究民族特徵差異及其地理諸要素,對於開發民族經濟、繁榮民族文化及制訂正確的民族政策等均具重要意義。

上述內容就是《影響民族變化發展的地理因素有哪些?》,相信大家在掌握了這部分知識點後,我們的知識儲備會更及完善,從而幫助我們解決更多的地理問題。

『叄』 民族服飾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1、服飾的原材料源於不同的地理環境

我國亞熱帶的浙江杭嘉湖地區、廣東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國蠶絲的生產基地,人們穿戴的各種絲稠就來源於桑蠶。我國西北內陸的太陽輻射強的新疆地區是我國長絨棉的最重要產區,人們鍾愛的羊毛衫與皮製衣物,原料主要源於我國西部牧區盛產的羊毛和各種皮革。

2、服飾樣式與地域特徵密切相關

在我國東北的鄂倫春、達翰爾、鄂溫克等到民族的服飾與西南少數民族的服飾就是因為氣溫的不同,在質地、款式等到方面出現了很大的差異;眾所周知世界屋脊、日溫差比較大的青藏高原,藏民們時常穿一個露胳顯臂的「不對稱」大袍,也就是穿皮袍僅套一袖,適應青藏高原多變的氣候。

3、服飾變化與氣候變化緊相關

在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地區,就有按照季節變化換穿單、夾、棉、皮的習俗,目前,人們一般都要購置幾套與季節相適應的衣服,比如夏季男士的短袖、春秋季節的休閑裝,冬季的滑雪衫、皮夾克和羊毛衫等。然而在四季如春的雲南昆明一帶,則形成了人們「四季服裝同穿戴」的另一番人文景觀。

(3)民族對地理環境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地理環境對服飾的用料和形制產生直接的影響,復雜多樣的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使各民族選擇的服飾面料和款式都與所處的生態環境相適應。各地各民族傳統服飾的用料,大多就地取材。

滇西畜牧業較發達,普遍養羊,有的還飼養氂牛,能確保羊皮和羊毛、氂牛毛用於人們表裝的需求,從牲畜養殖到衣服加工,基本上都由各家自己完成。其他地區各民族以麻、棉等天然纖維布、織錦、土布來縫制衣服。民族服飾的製作,在四十多年前多數是由各家手工操作完成的。

近幾十年,由於經濟迅速發展,許多手工業逐漸讓位於機械加工業,工業棉、毛織品佔領了大部分市場.各民族制在用料來源因此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例如:

藏族、普米族和摩梭人男女都普遍穿戴的長衣(袍)裙褲靴裝;彝族、納西族、白族、部分漢族和苗族男子的披皮或披氈衣褲裝 ; 漢族、白族、彝族、傣族、阿昌族、滿族、納西族、拉祜族、壯族、瑤族、哈尼族、傈僳族、回族的上衣下褲裝;。

傣族、布朗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佤族、哈尼族、基諾族、苗族、藏族、怒 族、傈僳族女子的上衣下裙裝等四種類型。如細致劃分估計不下幾十種。

『肆』 我國各地區各民族居民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生活在不同環境的人創造不同的文化,憑借這種文化組成社會聚合體民族;同一民族的成員憑借其特有文化去征服、改造或利用其環境以創造所有成員的生存條件,維系該民族的延續。從民族文化與環境的關系看,任何族群,均與其環境「相生相剋」,構成一個整體,使其運動中的文化總是處於相互的制衡之中。民族環境是文化滋長的源泉,也是文化走向的河床。地理環境對地域文化形成產生重要影響,客家文化作為典型的地域文化也受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從族群意義上看,客家文化離不開特定的環境。客家文化屬於典型的移民文化、區域文化和山地文化,是獨特的和地理環境、歷史上的移民文化與土著文化的融合的結果。

盡管「耕讀」是中國農業社會最普遍的生計模式,但客家無疑是「耕讀」的典型族群,「耕讀」幾乎成了客家生活世界的全部內容。因此,國內一些學者把「耕讀傳家」、「崇文重教」看成是客家文化最顯著的文化特質,以致將其列入有關客家精神(或稱客家民性、客家文化特質等)中。客家人多生活在封閉的山區丘陵地帶,這種地理環境決定了「耕讀」在客家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客家人長期居住在封閉的山區和丘陵地區,是典型的小農經濟,加上客家把自己看成是中原先民的後裔,因而客家更是以「耕讀傳家」自居。客家人在遷徙過程中,為在不同的環境中求生存,體驗到刻苦耐勞、容物覃人、耕田讀書和天足健步的重要性。「刻苦耐勞所以樹立事功,容物覃人所以敬業樂群,而耕田讀書所以穩定生計與處世立身,關系尤大。有生計,能立身,自然就可久可大,客家人的社會普通可說都是耕讀人家」。「客人的生產事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務農,所謂''耕讀傳家''是他們一貫的傳統政策。因而,土地和書香是客家人亘古不變的兩大夢想。

以四川客家為例,四川客家入川後堅持耕讀傳家的生計模式而出現典型的科舉家族和人才。《清代科舉家族》所收錄的四川外來移民的20個科舉家族中,能明確其祖籍來源的移民家族中,四川客家佔5家,佔25%,在四川移民家族中比例較高,其族群突出了耕讀文化特色。四川客家白手入川,勤儉勞動,通過耕田力作或農商起家等方式,平均約需要35年逐漸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在此基礎上客家人開始重視子孫的教育,約80年左右的時間即在第三代出現科舉人才。這正好應了西方的諺語」三代造就一個貴族「。四川客家朱德和劉光第是客家耕讀傳家中苦讀成才的典型。

對於客家人「崇文重教」文化特質的成因,學界有主張基因說,經濟說和環境說等觀點。從民族文化與環境的關系看,客家的耕讀文化與客家環境密切相關,環境對客家民性的形成起決定作用。在此,筆者就客家的耕讀文化的成因作些粗淺的探討,認為地理環境對客家耕讀文化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

一、自然環境與四川客家的耕讀文化

地理環境是文化產生及其地域分化的基礎。任何一個族群的文化,它的生成和流變都離不開特定的地理環境。客家文化的生成和發展也是如此。從自然環境看,從本質上,客家文化是山區文化,客家是山區族群;離開了山地環境,就不成為客家。在山地環境中「耕」為客家生存之本。

清代的「湖廣填四川」運動從康熙十年(1671)正式開始,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四川金川之戰時為止。由於地緣優勢,在「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中,湖廣人捷足先登,先佔領良田平地,占盡天時、地利。故清初「插占」起家的墾田大戶多為湖廣人或土著。由於客家人入川比湖廣人晚,土地幾乎都被插佔了,遲到的客家人只能落足於貧瘠的山坡荒地上或寄人籬下,只好租住四川「湖廣人」的房子,種他們的田土,為人佣耕,從而出現「客家住湖廣」的現象。在居住的地理格局上形成了壩上「湖廣人」,山上「土廣東人」的分布特色,從而有客家「住山不住壩」的說法,如在東山區的黃土、三河、石板灘等鄉鎮的客家人被湖廣人稱為「山上人」,而客家人則稱他們為「壩上人」。

茲以東山地區為例,說明四川客家居住的地理環境。四川成都東山地區是四川客家最大的聚居區,包括龍泉驛區大部、成華區東部和新都、金堂、青白江等部分地區的五區一縣25個鄉鎮在內,面積約460萬平方千米,客家人約50萬,占當地總人口的70%以上;該區農業人口為554503人,占當地總人口的79. 7%,表明該區域是典型的傳統農業區。境內低山、丘陵、平壩兼有,但以丘陵為主,龍泉山橫貫其中,平均海拔在500米左右,地勢起伏不平(見表1-1)。東山地區土地貧瘠,以粘土為主,透水透氣差,有「晴時一把刀,下雨一包糟」之說;在氣候上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季節性降水,地勢較高,源自都江堰的灌溉水源無法到達,導致除冬水田外的土壤長期缺水,「不過灌溉全用塘水,若天不雨,插秧便生問題,所以東山區每年栽秧的秧田,只能占其全區二分之一,鮮有能全數栽秧者,農業是靠天吃飯」。但東山仍對客家人有著巨大的吸引力,這首先是因為這里的自然地理條件與原居地相似,生活容易適應。「客人常說,這塊丘陵的地質地形,多類似於嶺南山地,所以他們一到東山後,便聚族而居,不再轉徙了」。客家經多次在四川輾轉遷徙後,終於在東山找到了自己適合的「樂土」。其次是這里有靠近成都這一區位優勢,有得於發揮其多種經營才能,使許多客家人入川後輾轉數次最終選擇了東山。

四川客家這種以低山、丘陵為主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其生計模式是以種植業為主的多種經營的農業生產方式,即以「耕」為生存之本。而事實上,客家移民善於耕種,對四川農業發展作出了貢獻。如糧食作物中的紅薯和經濟作物中的薴麻、煙草、優良蔗種、木棉、辣椒、藍靛等傳入和推廣到四川,無疑是與廣西、廣東、福建等省區的客家移民入川有關。客家人長期生活在人多地少的丘陵、山地,積累了豐富的山地農業開發的經驗,因而客家移民入川後在開山造田、改良土壤、精耕細作等農業生產技術方面較領先,促進了四川農業的發展。清代四川農民中,客家人獨到的山地農業開發技術得到社會的公認。正所謂「矧耒耜耘籽之工與勤,土著不及楚人,楚人又不及閩、廣」,這肯定了四川的福建、廣東等省的客家移民善耕的事實。因此,在農業生產方面,號稱「耕讀為本」的客家名不虛傳。

山地農耕環境也決定了客家傳統農業社會的價值取向是「以末致富,用本守之」。農本思想成為我們理解客家耕讀文化的關鍵。在傳統的客家社會,人地矛盾突出,土地是財富的重要標志。客家人認為有土地和農業資產才是光大祖德、安身立命的根本。有經濟頭腦,擅長多種經營者,往往在發家之前從事商貿活動,發家後很快把資金轉到土地投資上。不管其致富的方式是力農致富、農商致富或農工緻富,在致富後,多把資金投入土地中,惟獨客家人有獨到的理解。康熙五十九年入川簡陽的廣東客家人鍾宏予,靠勤儉起家, 60歲時已成當地的富族。在力田之餘,鍾氏一家還經營了鹽店和屠行,生意頗好,但就在生意發展的黃金時期,鍾氏「將鹽店、屠行出頂,其器械大半相送,不日頂出,將錢收回」。其原因在於「第恐後人瞞心昧己,縱饒裕必不可長久,倒不如生意莫做。依祖規耕讀傳家,自有出頭日期」,從此鍾氏「家務亦極順暢,資財日見豐饒」。鍾宏予看來,經商固然能發家致富,但俗話說得好「無商不奸」。長期從事商業活動,「恐後人瞞心昧己」,有損家風,於是將商鋪低價轉讓,繼續買田置業,走耕讀傳家之路。「試看那不讀書的人家,不但粗蠻,不知禮儀,子弟飄流浪盪,雖家累千金,不旋踵而銷亡矣。亦不得因未成名之故,遂淡了送子心腸,那讀書求敦實行,不單為功名也。」俗話說「書田無稅子孫耕」。在鍾宏予看來「門風要緊」,關鍵是要讀書識禮。因為鍾宏予回祖籍廣東時,其族人曾告誡他,「錢可積,書宜讀,門風要緊。此數語兄回川必常掛齒頰,以訓子孫」。

閱讀全文

與民族對地理環境有什麼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